全年目录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 Vol.32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冬虫夏草制剂拮抗5/6肾切除大鼠肾脏纤维化作用研究
    郭山脉, 仲 芳, 周 桥, 等
    2012, 32 (1): 1-.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1.001

    摘要1551)      PDF(pc) (17623KB)(1271)    收藏

    目的 构建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脏病模型,研究冬虫夏草制剂对肾脏纤维化的拮抗作用。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5/6肾切除组(OP组)和5/6肾切除术后冬虫夏草制剂治疗组(CS组),每组16只。分别于肾切除术后4、8周,采集血、尿样本,处死大鼠后留取肾组织标本,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白蛋白(Alb)和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观察肾脏组织病理改变和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肾脏组织中细胞外基质纤维连接蛋白(FN)和Ⅲ型胶原(ColⅢ)以及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蛋白1(FSP-1)和α-平滑肌动蛋白 (α-SMA)的表达,采用RT-PCR技术检测肾脏组织中FN、Col-Ⅲ和α-SMA 的mRNA表达。结果 与SO组比较,OP组肾脏组织病变明显,表现为炎症细胞浸润,细胞外基质增多,足突融合及线粒体肿胀、空泡变性甚至嵴溶解、消失,自噬小体形成,且术后8周较术后4周的病变更为严重;与SO组比较,OP组SCr、BUN和UACR均显著升高,Alb则明显降低,肾脏组织中FSP-1、FN、Col-Ⅲ、α-SMA的蛋白表达及FN、Col-Ⅲ和α-SMA 的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上述改变术后8周较术后4周更为明显。术后8周,与OP组比较,CS组肾脏组织病理变化明显减轻,线粒体损伤明显缓解,UACR明显降低,而Alb升高显著,肾脏组织中FSP-1、FN、Col-Ⅲ、α-SMA的蛋白表达及FN、Col-Ⅲ和α-SMA的mRNA表达明显减少。结论 冬虫夏草制剂可通过减轻线粒体损伤和细胞外基质沉积等机制,拮抗5/6肾切除大鼠的肾脏纤维化程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主编新年寄语
    陈国强
    2012, 32 (1): 3-.  
    摘要1100)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急性炎症状态下2型糖尿病大鼠的反应能力研究
    韩亭亭, 苏布德格日乐, 胡耀敏, 等
    2012, 32 (1): 9-.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1.002

    摘要1731)      PDF(pc) (5716KB)(1160)    收藏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大鼠和正常大鼠在急性炎症状态下的反应能力差异和血糖变化情况。方法 以2型糖尿病GK大鼠和Wistar大鼠(正常对照)作为实验对象,按5 mg/kg内毒素(LPS)腹腔注射构建大鼠脓毒症的危重病模型。观察LPS注射前后两种大鼠的一般情况,测定血清中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6(IL-6)和抗炎因子白介素10(IL-10)的质量浓度,监测血糖的波动情况。结果 注射LPS后,Wistar大鼠的一般情况差,出现活动减少、嗜睡、竖毛怕冷、严重腹泻等症状;而GK大鼠一般状况良好,未出现上述表现。LPS注射前,GK大鼠血糖浓度显著高于Wistar大鼠;注射LPS后,两种大鼠血糖浓度均显著升高,GK大鼠血糖波动幅度小于Wistar大鼠,两种大鼠的峰值血糖浓度无明显差异。LPS注射前,GK大鼠血清中TNF-α和IL-6的质量浓度显著高于Wistar大鼠(P<0.01);LPS注射后,两种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IL-6和IL-10的质量浓度均较LPS注射前显著升高(P<0.01),且Wistar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和IL-10的质量浓度明显高于GK大鼠(P<0.01)。结论 与正常大鼠比较,2型糖尿病大鼠对于急性炎症刺激的耐受性更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发育期小鼠脑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酪氨酸受体激酶B表达的影响
    金 宝, 张育才, 崔 云
    2012, 32 (1): 14-.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1.003

    摘要1695)      PDF(pc) (8964KB)(1395)    收藏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鹅膏蕈氨酸(Ibo)致不同发育期小鼠脑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酪氨酸受体激酶B(Trk B)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120只昆明白小鼠作为实验动物,其中7日龄(P7)、21日龄(P21)和42日龄(P42)小鼠各40只;再将同日龄小鼠随机分为Ibo组(n=15)、Ibo+EPO组(n=15)和对照组(n=10)。Ibo组采用微量注射法向左侧海马注射Ibo 1 μL;Ibo+EPO组注射Ibo 1 μL后,腹腔注射5 000 U/(kg·d)EPO,连续5 d;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各组小鼠在建模后第5天进行Y-电迷宫测试;Cresyl Violet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病理学变化;Real-Time PCR检测海马BDNF mRNA和TrkB 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BDNF和TrkB蛋白的表达。结果 术后Ibo组小鼠寻找安全区的正确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EPO+Ibo组小鼠寻找安全区的正确率明显高于Ibo组(P<0.05)。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Ibo组小鼠海马组织神经元发生明显变性和细胞死亡。Ibo+EPO组和Ibo组海马神经元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Ibo+EPO组损伤较轻。Ibo组和Ibo+EPO组海马组织BDNF和TrkB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Ibo+EPO组BDNF和TrkB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Ibo组(P<0.05)。结论 Ibo致脑损伤时,海马组织BDNF和TrkB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强,可能是一种保护性反应。EPO可减轻Ibo所致脑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DNF和TrkB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沉默对无菌性炎症的抑制作用
    彭晓春, 程 涛, 赵 松, 等
    2012, 32 (1): 21-.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1.004

    摘要1721)      PDF(pc) (7665KB)(1148)    收藏

    目的 研究局部应用靶向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小干扰RNA(siRNA)对磨损颗粒诱导的无菌性炎症的抑制作用。方法 构建重组慢病毒载体,设计靶向TNF-α的siRNA序列和错配序列各1条。建立小鼠气囊模型,气囊内注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颗粒诱导无菌性炎症反应。将建模后的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分别在小鼠气囊内注入TNF-α siRNA(TNF-α组)、错配siRNA(MS组)和PBS(对照组);慢病毒转染后第14和28天每组各处死6只小鼠,取出气囊组织。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气囊中TNF-α、IL-1β和IL-6 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TNF-α蛋白的含量;组织学检测气囊壁厚度和炎症细胞计数;活体荧光成像定量分析绿色荧光蛋白(GFP)荧光的强度和分布。结果 慢病毒介导TNF-α siRNA的局部应用显著降低了TNF-α组中TNF-α、IL-1和IL-6 mRNA的表达(P<0.01),也降低了TNF-α蛋白的含量(P<0.01);TNF-α组炎症反应(囊壁厚度和细胞浸润)显著减弱(P<0.05或P<0.01)。活体荧光成像显示,GFP的表达局限于气囊局部,TNF-α组和MS组荧光量比对照组升高5倍左右。结论 局部应用TNF-α siRNA可有效抑制磨损颗粒诱导的无菌性炎症,且无全身性不良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莨菪烷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大鼠气管的拮抗活性和组织选择性
    刘慧中, 欧美贤, 严忠红, 等
    2012, 32 (1): 27-.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1.005

    摘要1716)      PDF(pc) (5147KB)(1382)    收藏

    目的 合成系列莨菪烷衍生物,评价其对大鼠气管的拮抗活性及组织选择性(气管/心脏)。方法 以3α-羟基-6β-乙酰氧基莨菪烷(A0)为起始物,通过酰化反应合成系列3α-酰氧基-6β-乙酰氧基莨菪烷。分别选取含丰富M2、M3受体并由其介导收缩的大鼠心脏(M2)和气管平滑肌(M3)为测试样本,通过组织功能实验,测试合成物对大鼠离体心脏和气管的拮抗活性。结果 制备8个莨菪烷衍生物,A1~A4对心脏和气管有明显拮抗作用,A5~A8对心脏和气管无拮抗活性。A1对气管的拮抗参数pA2值最大(pA2= 7.32),且有较高的组织选择性(气管/心脏)(ΔpA2=1.51)。结论 减小莨菪烷母核的C-3α位苯环上取代基的体积或增加苯环上π电子云的密度,对提高化合物拮抗气管的活性及组织选择性(气管/心脏)有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体外循环后羊心肌组织中水通道蛋白1表达及其与心肌水肿的关系
    闫玉梅, 丁芳宝, 梅 举, 等
    2012, 32 (1): 32-.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1.006

    摘要1640)      PDF(pc) (5913KB)(1290)    收藏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后羊心肌组织中水通道蛋白1(AQP1)的表达及其与心肌水肿的关系。方法 健康成年羊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和体外循环组(n=18),体外循环组在体外循环结束后6个时点(2、6、12、24、48、72 h)取材,每个时点取3只动物。采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ting、ELISA和干湿质量法检测正常对照组术后和体外循环组术后各时点心室肌组织中AQP1表达及心肌水肿的程度。结果 正常羊心室肌组织中有AQP1表达,且左、右心室心肌组织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循环组在体外循环结束后各时点间心肌组织中AQP1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达趋势在mRNA和蛋白水平一致,均为体外循环结束后开始降低,6 h后达到最低,而后上升,于48 h达到峰值后再降低;心肌水肿程度各时点间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化趋势随着体外循环后时间的推移逐渐增高,于48 h达到峰值后降低;AQP1 mRNA相对表达量与AQP1蛋白相对表达量之间存在正相关(r=0.971,P<0.05),AQP1蛋白相对表达量与心肌水含量呈正相关(r=0.592,P<0.05)。结论 体外循环可影响羊心肌组织中AQP1表达及心肌水肿变化,且AQP1蛋白表达量与心肌水含量呈正相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含人参炔醇的胡萝卜提取物的制备工艺研究
    严忠红, 杨若林, 钮因尧, 等
    2012, 32 (1): 37-.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1.007

    摘要1543)      PDF(pc) (6301KB)(1490)    收藏

    目的 探索及优化从胡萝卜中提取人参炔醇的工艺。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以提取物中人参炔醇的含量为考察指标,对提取部位、提取方式等影响提取效率的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实验,在此基础上设计正交实验进行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该工艺得到的提取物和人参炔醇体外对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的作用。结果 确定以新鲜去汁后的胡萝卜渣为提取原料,优选工艺为1倍量石油醚超声提取3次,每次超声2 h。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40 μg/mL提取物和5 μmol/L人参炔醇作用12 h后细胞凋亡显著。结论 该工艺方法简便,合理可行,可显著提高胡萝卜中人参炔醇的提取率,得到的提取物体外对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具有显著的増殖抑制和促凋亡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动态牵张应变对人牙周膜细胞的细胞骨架的影响
    马佳音, 胥 春, 郝 轶, 等
    2012, 32 (1): 42-.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1.008

    摘要1311)      PDF(pc) (7447KB)(997)    收藏

    目的 研究动态牵张应变下人牙周膜细胞(HPDLCs)细胞骨架的变化。方法 体外培养HPDLCs,利用动态牵张应变细胞加载装置对HPDLCs分别加载1%、10%和20%的牵张应变,每种应变分别加载7个时间段(0.5、1、2、4、6、12、24 h),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HPDLCs细胞骨架的形态结构;收集图像并运用Image-Pro Plus 4.5.0.29软件进行分析,测定HPDLCs的面积、长度与宽度比(长宽比)以及细胞骨架蛋白F-actin的积分荧光强度。结果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随着加载牵张应变的作用时间延长和应变值提高,HPDLCs细胞逐渐呈现栅栏状相互平行排列趋势,且排列方向垂直于牵张力方向,胞体被拉长。图像分析结果显示:加载动态牵张应变后,HPDLCs的细胞面积、长宽比及F-actin的表达量均发生相应的变化。结论 动态牵张应变可引起HPDLCs细胞骨架的变化,并且与施加应变的大小和应变作用时间有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两种高脂血症小鼠模型糖代谢及靶组织胰岛素敏感性研究
    白洁菲, 章 瑶, 苏布德格日乐, 等
    2012, 32 (1): 48-.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1.009

    摘要2111)      PDF(pc) (5383KB)(1258)    收藏

    目的 观察高三酰甘油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小鼠的糖代谢及靶组织(肝脏和骨骼肌)胰岛素敏感性的变化。方法 采用普通饲料喂养小鼠(对照组,n=8)、脂蛋白脂酶基因敲除杂合子小鼠(LPL+/-)(高三酰甘油血症组,n=8)和高脂饲料喂养小鼠(高胆固醇血症组,n=8)作为实验对象。测量各组小鼠的体质量;检测血清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糖浓度和空腹胰岛素水平,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脏和骨骼肌组织在胰岛素刺激后Akt473位丝氨酸磷酸化水平(p-Aktser473的相对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高三酰甘油血症组血清TG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高胆固醇血症组(P<0.05),高胆固醇血症组血清TC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高三酰甘油血症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三酰甘油血症组血糖浓度、空腹胰岛素水平和HOMA-IR有增高趋势,ISI则有所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和高三酰甘油血症组比较,高胆固醇血症组血糖浓度、空腹胰岛素水平和HOMA-IR显著升高,而ISI明显下降(均P<0.05)。高三酰甘油血症组和高胆固醇组肝脏和骨骼肌组织经胰岛素刺激后的p-Aktser473相对表达量及其升高倍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高胆固醇组,肝脏组织p-Aktser473相对表达量的升高倍数显著低于高三酰甘油血症组,骨骼肌组织在胰岛素刺激后的p-Aktser473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高三酰甘油血症组(P<0.05)。结论 高三酰甘油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均伴有靶组织胰岛素敏感性受损,其中高脂喂养小鼠出现高胆固醇血症时伴有更明显的糖代谢紊乱。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小肠黏膜下层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构建心肌组织薄片的实验研究
    何艳中, 王震宇, 郑景浩, 等
    2012, 32 (1): 53-.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1.010

    摘要1686)      PDF(pc) (9713KB)(1264)    收藏

    目的 探讨利用小肠黏膜下层(SIS)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构建心肌组织薄片的可行性。方法 将自大鼠骨髓分离培养的BMSCs经5-氮胞苷(5-Aza)诱导培养3周后种植在经脱细胞处理的SIS浆膜面,在体外动态条件下共培养2周,构建组织工程心肌组织薄片,并进行病理组织学、超微结构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 与BMSCs体外共培养2周的SIS经苏木精-伊红(HE)染色显示,细胞在SIS上不只局限于材料表层,呈多层分布,部分细胞逐步向深层迁移和渗透。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细胞较好地在SIS上黏附、生长和迁移,细胞分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SIS上的细胞为表达α-actin、cTnⅠ和connexin-43的心肌样细胞。结论 在体外将SIS复合经5-Aza诱导的BMSCs,成功地初步构建出组织工程化心肌组织薄片。SIS是一种良好的心肌组织工程生物支架材料。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糖尿病裸鼠的皮肤组织改变及其与创面愈合的相关性
    黄 昕, 沈向前, 吴守成, 等
    2012, 32 (1): 59-.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1.011

    摘要1916)      PDF(pc) (6055KB)(1452)    收藏

    目的 研究糖尿病裸鼠的皮肤组织改变及其与皮肤创面愈合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150 mg/kg链脲佐菌素(STZ)一次性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裸鼠模型。对正常对照组裸鼠(n=20)和诱导成模后4周的糖尿病裸鼠(n=20)分别切取背部直径为1.8 cm的全层皮肤。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裸鼠皮肤的组织学改变并测量真皮层和表皮层厚度。采用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并分析相对胶原含量;应用氧化酶法测量皮肤组织糖含量。于术后第3、5、7、14和21天观察创面的愈合率。结果 糖尿病组裸鼠的皮肤真皮层和表皮层厚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变薄,真皮层相对胶原含量也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糖尿病组裸鼠的血糖浓度和皮肤糖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皮肤组织糖含量与血糖浓度呈正相关(r=0.951,P<0.01)。糖尿病组裸鼠在术后第3、5、7、14和21天的创面愈合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STZ诱导的糖尿病裸鼠模型的皮肤组织改变明显,这些改变可能与局部糖基化终末产物蓄积,导致糖尿病皮肤创面不易愈合有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牙龈卟啉单胞菌临床菌株的分离、鉴定及生长特性分析
    李云鹏, 刘大力, 束 蓉, 等
    2012, 32 (1): 64-.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1.012

    摘要5215)      PDF(pc) (6147KB)(2618)    收藏

    目的 对口腔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 gingivalis)进行分离和鉴定,初步分析P. gingivalis的生长特性。方法 采集慢性牙周炎患者和牙周健康者临床龈下菌斑标本并行厌氧培养,采用PCR和16S rDNA序列分析方法鉴定P. gingivalis,分析检出率;观察P. gingivalis临床菌株的菌落特征和生长特点,分析生物学特征。结果 从35名采样对象的146个龈下菌斑标本中分离获得6株P. gingivalis临床菌株,分别命名为L2、L3、L4、L5、L11、和L12;牙周健康者龈下菌斑中P. gingivalis的检出率为27.4%,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健康部位的龈下菌斑中P. gingivalis检出率为86.7%,探诊深度为4~6 mm的牙周袋龈下菌斑中P. gingivalis检出率为95.6%,探诊深度>6 mm的牙周袋龈下菌斑中P. gingivalis检出率为96.0%。L2、L5、L11和L12在BHI平板上培养1周后均形成特征性黑色菌落,而L3和L4在培养1周后形成灰色菌落,10 d后形成特征性黑色菌落;L2、L4、L5和L12在传代30 h后进入对数期生长期,L3和L11则在传代60 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结论 P. gingivalis是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优势致病菌之一,其在慢性牙周炎患者健康位点的检出率显著高于牙周健康者,且随着牙周探诊深度的加深,检出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P. gingivalis各临床菌株的生长存在差异,提示其生物学特征和致病性可能不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高龄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胡 珺, 朱 福, 谢 骏, 等
    2012, 32 (1): 69-.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1.013

    摘要1705)      PDF(pc) (4078KB)(1171)    收藏

    目的 评价增龄和高血压对高龄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150例老年住院患者,按年龄(≥80岁为高龄,60~80岁为老年)和高血压患病情况分为高龄高血压组(n=84)、高龄非高血压组(n=18)和老年高血压组(n=48)。记录患者的基本情况,检测血生化指标,并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行心脏超声检查,检测和计算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指标;分析高血压患者病程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高龄高血压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与老年高血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高龄高血压组患者的24 h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高于高龄非高血压组(P<0.01),两组患者的左心室质量、左心室质量指数和左心室后壁厚度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高龄高血压组的所有心脏结构指标与老年高血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高血压组患者的心脏功能指标与高龄非高血压组和老年高血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病程与心脏结构指标均呈正相关(P<0.05或P<0.01),但与心脏功能指标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在高龄患者中,高血压导致更显著的左心室壁肥厚、心脏质量增加以及心脏收缩功能下降。随着高血压病程的延长,左心室肥厚、左心房和左心室扩大加剧,左心室收缩功能进一步下降,老年患者应在一定范围内平稳降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舌向集中(牙合)全口义齿应力分布的光弹性研究(常规全口义齿加载)
    金文忠, 焦 婷, 彭 艳, 等
    2012, 32 (1): 73-.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1.014

    摘要1958)      PDF(pc) (4251KB)(1350)    收藏

    目的 研究舌向集中与解剖全口义齿在正中及侧向应力加载时其支持组织的应力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三维光弹实验的方法,在Cawood Ⅴ类无牙颌环氧树脂光弹模型上分别制作解剖和舌向集中全口义齿,并于正中及侧向状态下加载冻结,分析和比较支持组织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 常规全口义齿正中及侧向加载时,舌向集中较解剖传递更多应力至舌侧,力分配较为均匀。结论 对于牙槽嵴重度吸收的无牙颌患者,在选用常规全口义齿修复时,可首先考虑舌向集中以辅助增强义齿的稳定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基于多种判别分析的原发性肝肿瘤代谢谱研究
    李 芬, 赵爱华, 杨景雷, 等
    2012, 32 (1): 77-.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1.015

    摘要1737)      PDF(pc) (5618KB)(1360)    收藏

    目的 应用判别分析方法研究临床样本,比较不同的判别方法对疾病代谢谱的分类性能。方法 应用线性判别分析(LDA)、二次判别分析(QDA)和逻辑判别分析(LogDA)对临床109例健康人、87例良性肝肿瘤患者以及31例恶性肝肿瘤患者的血清样本代谢谱数据进行分析;从健康对照和原发性肝肿瘤(包括良性和恶性)以及良性和恶性肝肿瘤两个类别,对3种方法的诊断性能进行比较。结果 对于临床代谢谱数据,3种方法对正常与肝肿瘤的区分效果均优于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的区分。QDA的总体性能优于LDA和LogDA,对正常和肝肿瘤的诊断精密度达到87.67%,对良性和恶性肝肿瘤的诊断精密度达到67.80%。结论 LDA、QDA和LogDA 3种方法中,QDA最适于原发性肝肿瘤代谢谱数据的分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分化型甲状腺癌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 131I清除甲状腺残余组织的疗效
    盛矢薇, 陆汉魁, 陈立波, 等
    2012, 32 (1): 82-.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1.016

    摘要1844)      PDF(pc) (4126KB)(1382)    收藏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131I清除甲状腺残余组织(清甲)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 233例DT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例患者既往有甲亢病史。入院前停用甲状腺素片,同时禁碘饮食3~6周,服用131I治疗前检测血清甲状腺球蛋白、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激素(TT3、TT4、FT3、FT4)、促甲状腺激素(TSH)、血常规和肝、肾功能,选择性行颈部超声等影像学检查评估病情。所有患者给予口服131I后4~6个月,随访清甲治疗的效果。结果 DTC合并甲亢患者颈部超声对甲状腺癌的阳性检出率为61.54%(8/13),甲状腺显像阳性检出率为33.33%(2/6),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阳性检出率为75.00%(3/4)。DTC合并甲亢患者清甲所需的131I总剂量明显低于单纯DTC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31I治疗后4~6个月随访,13例DTC合并甲亢患者中,首次131I治疗即清甲成功的患者有11例,占84.62%,明显高于同期单纯DTC患者的一次131I清甲成功率55.90%。结论 颈部超声、甲状腺显像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仍是DTC合并甲亢患者的重要检查手段,DTC合并甲亢患者131I清甲疗效优于单纯DTC患者。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改良迷宫射频消融治疗心房纤颤的临床研究
    曾颖鸥, 张 卫, 叶 伟, 等
    2012, 32 (1): 85-.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1.017

    摘要1312)      PDF(pc) (5219KB)(1501)    收藏

    目的 通过总结心脏直视手术同期行心房纤颤(房颤)射频消融术的疗效,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对161例伴有房颤的心外科患者手术同期以Cox's Maze Ⅲ为基础,其中轻度三尖瓣病变患者行单纯左心房消融(单房消融组,n=27),中重度三尖瓣病变患者行双房消融(双房消融组,n=134),分析两组消融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以及影响术后窦性心律恢复的因素。结果 所有的患者术后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4.64±12.92)月。术后即刻心电监护显示:69.57%的患者恢复窦性心律,14.91%为结性心律;出院时75.78%的患者恢复窦性心律;术后6个月时81.37%的患者恢复窦性心律。单房消融组的窦性心律恢复率为77.78%,双房消融组为82.0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心功能分级、术后射血分数、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是术后影响能否转为窦性心律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轻度三尖瓣病变的房颤患者采用单纯左心房消融,中重度三尖瓣病变患者采用双房消融,两者疗效相当。术前心功能分级、术中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射血分数是消融术后预测能否恢复窦性心律的主要因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年龄对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效应的影响
    张晓怡, 王珊娟, 张马忠, 等
    2012, 32 (1): 90-.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1.018

    摘要1404)      PDF(pc) (3365KB)(1274)    收藏

    目的 观察并比较单次静脉注射2倍95%的有效药物剂量(ED95)顺式阿曲库铵对不同年龄患者的肌松效应。方法 将60例按美国麻醉协会(ASA)标准定为Ⅰ~Ⅱ级的患者分为幼儿组(3~7岁)、青壮年组(18~65岁)和老年组(≥65岁),每组20例。麻醉诱导期间单次注入2倍ED95顺式阿曲库铵,用TOF Watch加速度仪进行肌肉松弛监测,观察起效时间、阻滞维持时间、临床作用时间、体内作用时间和恢复指数。结果 3组间气管插管评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幼儿组肌松起效时间、阻滞维持时间、临床作用时间及体内作用时间均明显短于青壮年组和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肌松恢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幼儿对顺式阿曲库铵更为敏感,起效快,肌松阻滞维持时间和作用时间短,与成人的肌松效应相似;肌松恢复时间与年龄无关,2倍ED95诱导剂量对不同年龄的患者均安全有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十二指肠镜与传统治疗对胆囊切除术后胆瘘疗效的比较分析
    楼晓楼, 杨建军, 刘文勇, 等
    2012, 32 (1): 93-.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1.019

    摘要1380)      PDF(pc) (3209KB)(1205)    收藏

    目的 比较传统治疗与十二指肠镜诊治胆囊切除术后胆瘘的效果。方法 35例胆囊切除术后胆瘘患者分为十二指肠镜组(采用十二指肠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技术诊治胆瘘,n=17)和传统治疗组(采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胆瘘,n=18),比较两组胆瘘部位明确比例、胆瘘治愈时间、再次手术比例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十二指肠镜组胆瘘部位明确比例显著高于传统治疗组(76.47%和38.89%, P<0.05),胆瘘治愈时间显著短于传统治疗组[(13±3) d和(23±5) d, P<0.05],再次手术比例显著低于传统治疗组(11.76%和38.89%, 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治疗组(17.65%和38.89%, P<0.05)。结论 与传统治疗相比,十二指肠镜诊治胆囊切除术后胆瘘具有微创、安全、疗效确切等优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血清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对重庆市中青年人群高血压的预测价值
    邱 蕾, 钟晓妮, 宋文丰, 等
    2012, 32 (1): 96-.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1.020

    摘要2902)      PDF(pc) (4883KB)(1531)    收藏

    目的 探讨不同血脂指标对重庆市中青年人群高血压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集2009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20 000例数据,分析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与血压(收缩压/舒张压,SBP/DBP)的相关性以及各项血脂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再选择与血压相关性较强的血脂指标,分析这些指标及其不同组合在预测高血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中的价值。结果 体检结果显示高血压患者3 102例(总患病率为15.51%),其中男性2 294例,女性808例;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43%和9.21%,P<0.05)。调整高血压患者的年龄和性别后,TC/HDL-C与血压的相关性最强,其次为LDL-C/HDL-C和Non-HDL-C;TC/HDL-C与LDL-C/HDL-C、Non-HDL-C、HDL-C、TG及LDL-C均呈强相关(r分别为0.926、0.784、-0.753、0.724及0.715),与TC也呈正相关(r=0.642),均P<0.001。TC/HDL-C、LDL-C/HDL-C、Non-HDL-C、TG及其不同组合预测的高血压ROC曲线下面积均>0.5,其中TC/HDL-C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对于同一项血脂指标或其组合的预测结果显示,女性高血压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大于男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HDL-C可能是预测高血压的最佳血脂指标,尤其能反映高血脂对重庆市中青年女性高血压的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2006—2010年《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载文计量学分析
    仇晓春, 周珠凤
    2012, 32 (1): 101-.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1.021

    摘要1775)      PDF(pc) (6385KB)(1684)    收藏

    目的 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的载文情况,评价该刊在国内同类期刊中的学术地位。方法 依据《中国知网(CNKI)》文献数据库检索系统,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2006—2010年《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所载论文、作者人群、发表单位、基金资助、引文分布与被引频次等进行统计分析,并计算期刊的h指数。结果 五年间该刊共发表论文2 152篇,共有24名作者发表的论文数≥15篇,作者均为具有正高级职称的学科带头人;12名作者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论文数≥6篇;19.2%的论文受基金资助。共有1 013篇论文被引频次≥1,13篇论文被引频次≥10,篇均引用率为0.98次/篇;被引频次最高的学科为肿瘤学。高发文量和高被引论文的单位均依次为瑞金医院、仁济医院和新华医院。该刊的h指数为11。结论 该刊已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核心作者群,论文的被引频次和h指数在国内同类期刊中处于较高水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橄榄油脂肪乳剂的研究进展
    王 莹, 蔡 威
    2012, 32 (1): 107-.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1.022

    摘要1973)      PDF(pc) (5172KB)(1598)    收藏

    脂肪乳剂在20世纪60年代已经在肠外营养中应用,并与葡萄糖共同提供能量。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脂肪乳剂为大豆油,但有一种观点认为在肠外营养中仅使用大豆油脂肪乳剂可能不是最合理的。目前出现一种含橄榄油的新型脂肪乳剂,由80%的橄榄油和20%的大豆油混合而成,具有20%多不饱和脂肪酸和60%单不饱和脂肪酸,长期应用不会造成必需脂肪酸缺乏和降低脂质过氧化。该文对含橄榄油的新型脂肪乳剂在体外试验、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中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在体内的归巢
    施小凤, 朱 彦
    2012, 32 (1): 111-.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1.023

    摘要1558)      PDF(pc) (5184KB)(1530)    收藏

    间充质干细胞(MSCs)可由很多组织分离得到,同时也可分化成不同的组织。MSCs具有一些内在特性,如免疫抑制、组织修复、促进造血重建及减轻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这些特性使得MSCs成为研究的焦点。然而,MSCs输入动物体内后,在体内的迁移归巢、存活情况以及影响因素均不明确。该文归纳总结了相关文献后发现,影响MSCs在各组织归巢的因素很多,包括肺的滤筛作用、MSCs的数量、培养条件及病理状态等,其中病理状态(即组织损伤程度)具有关键作用。MSCs可特异性地归巢到组织损伤部位,其迁移方向遵循趋化因子浓度梯度,这一过程包括多种配体及其受体的参与。深入了解MSCs移植后在体内的归巢过程将为其在临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施 君, 张文川
    2012, 32 (1): 116-.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1.024

    摘要2274)      PDF(pc) (4197KB)(2889)    收藏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机制主要与代谢途径和生长因子有关。代谢途径包括多元醇途径、己糖胺途径、蛋白激酶C途径的激活以及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形成等,氧化应激不仅可以通过上述几种代谢途径间接造成神经元和轴突的损伤,亦可以直接损伤神经细胞;而生长因子则主要与雪旺细胞的合成和凋亡有关。目前,手术干预DPN有很好的疗效,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能有效防止病情的恶化及进展,降低患肢的感染率和截肢率。该文主要从代谢途径及生长因子两个方面阐述DPN的发病机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蔡晓婷, 时国朝
    2012, 32 (1): 120-.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1.025

    摘要1563)      PDF(pc) (5257KB)(1443)    收藏

    目的 探讨甲型H1N1流感(甲流)危重症病例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09年12月—2010年2月共收治13例重症甲流确诊患者,其中男性10例,女性3例;年龄24~59岁,中位年龄50岁。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资料、治疗措施及预后。结果 所有患者均以发热、咳嗽为主要症状。实验室表现为白细胞数量下降,尤其是淋巴细胞数量减少,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升高。胸部X线片及CT检查主要表现为两肺多发散在斑点或团片状模糊影,部分可融合呈大片状实变影。予以抗病毒、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等综合支持治疗后,11例好转,1例并发真菌感染,1例死亡。结论 甲流危重病例的影像学表现为肺叶或间质炎症浸润,病情重、进展快,可导致死亡,早期识别并及时给予积极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异丙酚和硫喷妥钠对内源信号视觉光学成像强度的影响比较
    任荣荣, 赵 璇
    2012, 32 (1): 124-.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1.026

    摘要1392)      PDF(pc) (3619KB)(1114)    收藏

    目的 探讨异丙酚和硫喷妥钠对猕猴内源信号视觉光学成像强度的影响。方法 6只猕猴分为硫喷妥钠组和异丙酚组,每组3只。15 mg/kg氯胺酮肌肉注射麻醉诱导,硫喷妥钠组以1.5 mg/(kg·h)硫喷妥钠、0.15 mg/(kg·h)维库溴铵、1%~2%异氟醚、0.5~2 L/min氧化亚氮和1~2 L/min氧气维持麻醉,异丙酚组以5 mg/(kg·h)异丙酚、0.15 mg/(kg·h)维库溴铵、1%~2%异氟醚、0.5~2 L/min氧化亚氮和1~2 L/min氧气维持麻醉,监测各猕猴的生命体征;给予猕猴正弦光栅视觉信号刺激,刺激方向为0°和90°,收集猕猴视觉皮层图像信号,分析图像反应区平均强度。结果 两组猕猴心率、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体温及图像反应区平均强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硫喷妥钠与异丙酚内源信号光学成像强度无显著差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术前口腔准备对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
    郑微艳, 孙 怡, 何振洲
    2012, 32 (1): 127-.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1.027

    摘要1658)      PDF(pc) (4184KB)(1431)    收藏

    目的 观察高龄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手术患者进行术前口腔准备对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高龄(≥65岁)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9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48)和对照组(n=47),实验组除常规术前准备外,分别于术前1 d进食三餐后、睡前至手术当日使用漱口液漱口;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术前准备,不予以口腔准备。所有患者在麻醉时实施气管插管,分别在插管前和插管后咽拭子和痰液取样,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比较两组患者术后VAP的发生率。结果 通过口咽拭培养和痰培养,实验组口咽带菌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早发性VAP和总VAP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晚发性VA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口腔准备对降低高龄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早发性VAP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和5激动剂改善阿霉素诱导的小鼠肾损伤
    陶 花, 顾乐怡, 王丽华, 等
    2012, 32 (10): 1283-.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10.001

    摘要1192)      PDF(pc) (747KB)(1400)    收藏

    目的 研究选择性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和5(mGluR1/5)激动剂3,5-二羟基苯甘氨酸 (DHPG)对阿霉素(ADR)肾病小鼠模型的作用。方法 18只6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DR组(经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建立阿霉素肾病小鼠模型)和ADR+DHPG组(建模前预先注射DHPG),每组6只。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小鼠24 h尿白蛋白水平,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足细胞足突形态和宽度;免疫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足细胞标志蛋白nephrin和损伤标志蛋白desmin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小球WT-1表达;TUNEL染色检测足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在对照组、ADR组和ADR+DHPG组24 h尿白蛋白分别为(1.67±0.22)、(22.55±2.34)和(8.23±2.74)mg,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ADR组比较,ADR+DHPG组小鼠足细胞的足突宽度缩短,desmin表达减少,而nephrin表达增加。肾小球中WT-1阳性细胞数与凋亡细胞数呈显著负相关(R2=0.8 482,P<0.05);ADR+DHPG组足细胞凋亡数显著少于ADR组(P<0.01)。结论 选择性mGluR1/5激动剂DHPG可抑制ADR诱导的足细胞足突融合、nephrin表达减少和细胞凋亡,减少阿霉素肾病小鼠的白蛋白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超声辐照与丁酸钠对腺相关病毒转染大鼠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影响
    李红丽, 杜联芳, 李凤华, 等
    2012, 32 (10): 1288-.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10.002

    摘要1604)      PDF(pc) (492KB)(1128)    收藏

    目的 探讨超声辐照与丁酸钠在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2型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2-EGFP)感染大鼠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大鼠RPE细胞接种于24孔板中,分别以rAAV2EGFP(对照组)、rAAV2-EGFP+超声辐照(超声辐照组,辐照时间60 s,声强0.5、1 W/cm2)、rAAV2-EGFP+不同终浓度丁酸钠(丁酸钠组)转染大鼠RPE细胞。转染后48 h,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细胞EGFP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转染效率(EGFP阳性细胞百分率);转染后24 h,MTS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 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超声辐照组和丁酸钠组EGFP阳性细胞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丁酸钠组转染效率提高的百分率显著高于超声辐照组(P<0.05)。细胞增殖检测结果显示,超声辐照组转染细胞的吸光度值显著高于丁酸钠组(P<0.05)。结论 丁酸钠和超声辐照均能提高rAAV2-EGFP 对大鼠RPE 细胞的转染效率,其中丁酸钠的效果显著,而超声辐照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程度较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5-羟色胺对大鼠膀胱传入神经活动的影响
    孙 俏, 孙碧英, 罗 萍, 等
    2012, 32 (10): 1292-.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10.003

    摘要1175)      PDF(pc) (1043KB)(1262)    收藏

    目的 观察5-羟色胺(5-HT)对膀胱传入神经自发放电活动和机械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离体大鼠膀胱—盆神经标本,观察膀胱腔内给予不同浓度5-HT后,盆神经自发放电频率及充胀膀胱引起的放电活动的变化。结果 膀胱未充胀时,盆神经仅有少量自发放电活动(<10 imp/s);充胀时,盆神经放电频率随膀胱内压力递增而升高;膀胱腔内给予5-HT (1~30 μmol/L, 0.1 mL)后,盆神经自发放电频率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对0~15 mmHg范围(低压区)充胀刺激的反应增强。结论 5-HT能直接激活膀胱低阈值传入神经,并增强其对机械刺激的反应。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梓醇活性成分对MPP +诱导的BV2细胞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王子玫, 许 刚, 张永芳, 等
    2012, 32 (10): 1296-.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10.004

    摘要1332)      PDF(pc) (457KB)(1170)    收藏

    目的 观察大脑多巴胺神经营养因子(CDNF)在梓醇保护多巴胺胶质细胞中的作用。方法 ①将小鼠小胶质BV2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梓醇组、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模型组和MPP+模型+梓醇组,采用RT-PCR技术检测处理0、6、24、48和72 h后BV2细胞CDNF mRNA表达的变化。②采用终浓度分别为0.1、1和10  μmol/L的梓醇处理BV2细胞,24 h后加入MPP+,48 h后Western blotting检测CDNF蛋白表达;以正常细胞为对照组,设未加入梓醇预处理的MPP+模型组。③设对照组、MPP+模型组、梓醇组、抗CDNF抗体组和梓醇+抗CDNF抗体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经MPP+处理;采用[3H]-多巴胺放射分析法检测CDNF抗体阻断后梓醇对多巴胺摄取的影响。结果 ①在MPP+加入后的0~72 h,梓醇组和MPP+模型组的CDNF 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变化;与MPP+模型组比较,在MPP+加入后48 h,MPP+模型+梓醇组CDNF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②MPP+加入后48 h,MPP+模型组CDNF蛋白表达量(0.679±0.013)低于对照组(1.009±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10 μmol/L梓醇预处理的BV2细胞CDNF蛋白表达量(0.812±0.011)显著高于MPP+模型组 (P<0.01);0.1、1 μmol/L梓醇预处理的BV2细胞CDNF蛋白表达量与MPP+模型组比较无明显变化。③MPP+模型组多巴胺摄取力(63.5±2.5)低于对照组(99.9±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梓醇组多巴胺摄取力(87.2±2.4)显著高于MPP+模型组(P<0.01);梓醇+抗CDNF抗体组多巴胺摄取力(73.6±2.7)显著低于梓醇组(P<0.01),而高于抗CDNF抗体组(P<0.05)。结论 梓醇对MPP+诱导的BV2细胞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与上调CDNF基因和蛋白表达有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神经肽P物质诱导高糖条件下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分泌MCP-1的分子机制
    贾志刚, 方 勇, 姚 敏, 等
    2012, 32 (10): 1302-.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10.005

    摘要1384)      PDF(pc) (569KB)(1066)    收藏

    目的 探讨神经肽P物质(SP)诱导高糖培养环境中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分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高糖DMEM培养基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加入同一浓度(10 nmol/L) SP孵育不同时间,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核因子κB (NF-κ B)抑制蛋白α (IκBα)、磷酸化IκBα (p-IκBα)和磷酸化NF-κB亚单位p65 (p-NF-κBp65)的表达,免疫荧光方法观测细胞p-NF-κBp65表达和转位情况。将高糖DMEM培养基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分为对照组、SP组和SP+NF-κB抑制剂(MG132)组(以MG132预处理细胞60 min),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内p-NF-κBp65的表达,ELISA方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CP-1的浓度。结果 随着SP作用时间的延长,成纤维细胞IκBα的表达量显著减少,p-IκBα的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同时p-NF-κBp65的表达量在SP作用后显著增加(P<0.05),并保持递增趋势;免疫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证实SP作用后细胞胞核内p-NF-κBp65表达增强。与SP组比较,SP+MG132组细胞p-NF-κBp65表达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CP-1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SP促进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分泌MCP-1的作用机制可能与NF-κB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激光微孔化猪脱细胞真皮基质的设计、制备及同步移植实验
    曾逃方, 罗 旭, 辛国华, 等
    2012, 32 (10): 1307-.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10.006

    摘要1291)      PDF(pc) (940KB)(1222)    收藏

    目的 构建一种新型真皮替代物——激光微孔化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材料(LPADM)并验证其修复全层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 取新鲜健康小白猪断层真皮,一部分经高钠-SDS法脱细胞获得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另一部分则先行激光打孔再经脱细胞获得LPADM;检测LPADM的物理性状。在SD大鼠(n=30)背部制作2.0 cm×2.0 cm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n=4),分别采用LPADM自体中厚皮片(L组)和无孔ADM自体中厚皮片(A组)复合移植及自体全厚皮片(F组)和中厚皮片原位移植(C组)修复。分别于术后第3、5、7、10、14天,每组随机选取6只大鼠,观察创面皮片成活情况,处死动物后采集创面组织行组织学检查。结果 制备的LPADM呈瓷白色,柔软有光泽;显微镜下观察未见细胞残留。移植术后第3天,组织学检查发现L组创面组织有内皮细胞围成的空腔样结构;术后第3、5、7、10天,L组和C组创面移植皮片成活良好,L组血管样结构中已可见红细胞;A组皮片起泡甚至发黑坏死;F组皮片部分起小泡,但泡皮下基底红润。术后第14天,L组真皮微孔中可见大量血管形成,L组、C组和F组移植皮片全部或基本存活,创面愈合率分别为(99.10±0.66)%、(99.25±0.23)%、(97.07±1.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皮片全部坏死脱落,创面愈合率为(27.46±2.05)%,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 构建的新型激光微孔化猪脱细胞真皮基质,同步复合自体皮移植,移植成功率高,较快实现早期血管化,为一种较理想的真皮替代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18F-FLT与 18F-FDG评估白血病荷瘤裸鼠模型肿瘤增殖的研究
    路丽彦, 姜 磊, 高云朝, 等
    2012, 32 (10): 1312-.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10.007

    摘要1332)      PDF(pc) (510KB)(1054)    收藏

    目的 对比研究3´-脱氧-3´-18F-氟代胸苷(18F-FLT)和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在评估慢性髓性白血病(K562细胞株)荷瘤裸鼠模型肿瘤增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合成放射性显像剂18F-FLT,常规体外培养K562细胞株,分别于加入18F-FLT和18F-FDG后15、30、60 和120 min,测定细胞对18F-FLT与18F-FDG的摄取率。将K562细胞株接种于裸鼠肩部皮下建立白血病荷瘤裸鼠模型,并经鼠尾静脉注射18F-FLT和18F-FDG,分别于注射后30、60 和120 min,行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计算靶/非靶(T/NT)比值。结果 所合成的18F-FLT经高效液相色谱纯化,放置6 h内放射化学纯度>95%。病理学检查显示经皮下接种K562细胞株可以成功建立白血病荷瘤裸鼠模型;体外细胞摄取试验结果显示:不同时间点K562细胞对18F-FLT的摄取率均显著高于对18F-FDG的摄取率(P<0.05);PET显像示:不同显像时间K562移植瘤18F-FLT PET显像组T/NT比值分别高于18F-FDG PET显像组T/NT比值(P<0.05)。结论 与显像剂18F-FDG相比较,18F-FLT能更好地反映白血病荷瘤裸鼠模型移植肿瘤的增殖情况。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胰岛素抵抗对心室重构的影响及瑞舒伐他汀的干预作用
    许伟源, 郑良荣, 郭航远, 等
    2012, 32 (10): 1316-.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10.008

    摘要1393)      PDF(pc) (653KB)(1098)    收藏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对心室重构的影响,观察瑞舒伐他汀的干预效果并阐述其可能机制。方法 取6周龄C57BL/6遗传背景的雄性LDLR-/-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NC组):标准饲料喂养;高脂高糖组(HFF组):标准饲料+21.1%脂肪+20%果糖喂养;瑞舒伐他汀干预组(HFFR组):在HFF组基础上加瑞舒伐他汀干预;甲羟戊酸内酯干预组(HFFRMA组):在HFFR组基础上加甲羟戊酸内酯喂养。分组干预12周后处死小鼠。采用氧电极法检测空腹血糖(FBS),ELISA法检测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FINS),计算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VWI),天狼猩红染色后计算心肌组织胶原容积分数(CVF),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心肌组织中PPARα、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NC组相比,其他三组的FBS、FINS、HOMA-IR、LVWI、CVF及PPARα、MMP-9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瑞舒伐他汀干预后,HFFR组和HFFRMA组的FBS、FINS、HOMA-IR均得到明显改善,LVWI、CVF及PPARα、MMP-9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降低,与HF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HFFR组和HFFRMA组之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脂高糖饲料喂养12周后,可诱导LDLR-/-小鼠产生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可促使心肌纤维化,导致心室重构。瑞舒伐他汀可抑制心室重构,改善胰岛素抵抗,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PARα和MMP-9蛋白的表达有关,且此作用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正常成人海马体积分部磁共振成像定量分析
    高枚春, 陆钦池
    2012, 32 (10): 1321-.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10.009

    摘要1954)      PDF(pc) (495KB)(1232)    收藏

    目的 探讨20岁以上正常成人海马体积(HV)分部磁共振成像(MRI)定量分析方法及确定HV的正常值范围。方法 采用3.0T MRI对25例(男性13例,女性12例)受试者行垂直于海马长轴的斜冠状位海马薄层 (1.5 mm)扫描,在T1加权相上将海马分为头、体、尾三部并测定HV,包括海马头(HHV)、海马体(HBV)、海马尾(HTV)及整个海马体积(HCV)。结果 正常成人HV测量结果:右侧HHV为 (1 712.81±242.26)mm3,左侧HHV为(1 640.86±208.70)mm3;右侧HBV为(1 126.59±133.10)mm3,左侧HBV为(1 098.20±145.00)mm3;右侧HTV为(231.22±76.28)mm3,左侧HTV为(229.52±78.39)mm3;右侧HCV为(3 078.62±254.82)mm3,左侧HCV为(2 979.69±227.25)mm3。左右两侧HT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HHV、HBV和HCV均大于左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女受试者左右两侧H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MRI能对正常成人HV进行定量分析并确定HV的正常值范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重庆市渝东南和渝东北地区0~5岁儿童出生缺陷现况研究
    黄 巧, 钟朝晖, 李 杰, 等
    2012, 32 (10): 1326-.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10.010

    摘要1341)      PDF(pc) (290KB)(1069)    收藏

    目的 了解重庆市渝东南和渝东北地区0~5岁儿童出生缺陷总体发生水平,描述其主要出生缺陷病种及发生情况,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出生缺陷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按比例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对象,统一制定严格的诊断标准和复核标准,由经过严格培训的调查员现场对调查对象进行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结果 渝东南和渝东北地区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39.84‰(41/1 029)和49.48‰(114/2 1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9,P=0.22);两地区前3位出生缺陷类型分别为疝、多指(趾)并指(趾)、隐睾以及疝、隐睾、先天性心脏病。渝东南地区男童、女童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59.65‰和15.25‰,渝东北地区分别为71.37‰和21.67‰,两地区男童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女童(P<0.05)。渝东南地区各年龄组缺陷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2,P=0.87);渝东北地区1岁年龄组缺陷发生率最高,4~5岁组次之,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1,P<0.05)。渝东北地区农村儿童出生缺陷的发生率(56.72‰)高于城镇(32.02‰)(χ2=7.80,P<0.05),并且高于渝东南地区农村儿童出生缺陷发生率(37.36‰)(χ2=4.50,P<0.05)。结论 基于人群的出生缺陷调查结果全面揭示了重庆市渝东南和渝东北地区0~5岁儿童出生缺陷的实际发生水平及其三间分布特征,应针对其中发生率高且危害严重的疾病寻找主要危险因素,进行相应预防和控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颈内动脉腹侧动脉瘤手术夹闭技术
    费智敏, 张 珏, 书国伟, 等
    2012, 32 (10): 1330-.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10.011

    摘要1282)      PDF(pc) (932KB)(1061)    收藏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腹侧动脉瘤手术夹闭技术。方法 分析10例经3D-CT血管造影(3D-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证实的颈内动脉腹侧动脉瘤病例,术前模拟手术体位的3D-CTA确认瘤颈位置及指向,辨认瘤颈附近有无分支动脉,以便制定手术方案。术中行诱发电位和微血管多普勒监测,辅助神经内窥镜观察,如确认动脉瘤与颈内动脉的分支血管有密切关系,使用常规夹由颈内动脉两侧与颈内动脉长轴垂直方向将其夹闭,如无分支血管则使用套圈夹平行颈内动脉长轴夹闭,必要时可联合使用多枚瘤夹,重塑血管。结果 术后1个月时患者格拉斯哥预后评分:5分者8例,4分者1例,3分者1例,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随访时,3D-CTA和(或)DSA复查动脉瘤夹闭完全,载瘤动脉通畅;发生永久性失明1例。结论 术前完善的影像学检查、术中各种辅助手段及正确的手术方法对手术夹闭颈内动脉腹侧动脉瘤至关重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抑郁症患者表情刺激视觉P300研究
    朱 益, 陈兴时, 仇剑崟
    2012, 32 (10): 1334-.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10.012

    摘要1265)      PDF(pc) (270KB)(1192)    收藏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由表情刺激所诱发的视觉P300的变化。方法 对30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和30名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进行自编社会人口学资料表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对两组进行由悲伤、高兴、惊讶、生气和厌恶五种表情刺激所诱发的视觉P300指标的检测和比较,对抑郁症组HAMD评分与视觉P300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抑郁症组悲伤表情诱发的靶P3潜伏期为(447.23±26.90)ms,高兴表情诱发的靶P3潜伏期为(444.40±28.52)ms,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抑郁症组HAMD评分与五种表情诱发的P300各指标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抑郁症患者具有异常的由表情刺激诱发的视觉P300指标变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