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封二
    同心同德振兴中华医学事业——同德医学院
    陈 挥, 乙福祥
    2010 (10):  1182. 
    摘要 ( 940 )   PDF(2668KB) ( 12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基础研究)
    EMMPRIN在小鼠磨牙牙胚形态发生过程中的表达
    谢 明, 焦 婷, 陈玉琴, 等
    2010 (10):  1183.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10.001

    摘要 ( 1856 )   PDF(8993KB) ( 1221 )  

    目的 研究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basigin/CD147)在小鼠磨牙牙胚发育各阶段的表达,探讨其可能的生物学作用。方法 选择不同胎龄(E11、E13、E14、E15、E16、E18)和出生后1 d (P1)小鼠作为实验对象。Real-Time PCR定量检测小鼠牙胚发育各阶段下颌(E11和E13)及牙胚(E14、E15、E16、E18和P1)组织中EMMPRIN mRNA表达。原位杂交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EMMPRIN mRNA和蛋白在牙胚组织及相应发育阶段的颌面部发育器官中的定位表达。结果 Real-Time PCR结果显示,E13胎鼠下颌标本中EMMPRIN mRNA的表达约为E11胎鼠1.6倍(P<0.01); P1小鼠牙胚组织中EMMPRIN mRNA表达约为E14胎鼠的2倍(P<0.01);EMMPRIN mRNA表达随牙胚组织发育呈现递增趋势。原位杂交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显示,在E14胎鼠牙胚组织中EMMPRIN mRNA和蛋白表达定位一致,但E15、E16、E18胎鼠 EMMPRIN mRNA与蛋白表达定位有所不同;相应发育时段胎鼠下颌骨的Meckel软骨(E14)、视网膜(E15)、大脑血脑屏障(E15)及颚骨骨化中心(E16)中EMMPRIN 蛋白表达均呈现强荧光信号。结论 EMMPRIN的表达贯穿于早期牙胚发生和发育的多个阶段,但牙胚发育帽状期和钟状期阶段EMMPRIN mRNA与蛋白表达并不完全一致。EMMPRIN有可能以外分泌或旁分泌方式,通过调控上皮间质的相互作用参与牙胚发育及形态发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鼠BMP-7基因慢病毒载体构建及其在肝星状细胞中的表达
    陈丽丽, 虢灿杰, 陈源文, 等
    2010 (10):  1189.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10.002

    摘要 ( 2213 )   PDF(8177KB) ( 1231 )  

    目的 构建携带大鼠BMP-7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并实现该基因在肝星状细胞株HSC-T6中的稳定高表达,为进一步研究BMP-7的抗肝纤维化功能奠定基础。方法 从大鼠细胞基因中提取并用PCR方法扩增BMP-7目的基因,构建BMP-7重组表达载体Lenti-copGFP/puro-BMP7,脂质体法将重组慢病毒载体和包装质粒混合物共转染293TN工具细胞,包装产生慢病毒颗粒。慢病毒感染H1299细胞,根据细胞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水平测定病毒滴度。将HSC-T6细胞分为空白组、空病毒对照组及BMP-7慢病毒感染组,分别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BMP-7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PCR扩增检测阳性菌落和测序证实,成功构建大鼠BMP-7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H1299细胞呈绿色荧光,并测得病毒滴度为1×104 ifμ/μL。重组慢病毒感染HSC-T6后,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别检测到BMP-7 mRNA和蛋白均稳定高表达。BMP-7慢病毒感染组与空病毒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病毒对照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功构建了带有大鼠BMP-7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并实现其在HSC-T6的稳定高表达。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糖尿病小鼠心肌组织microRNA表达谱分析
    刁雪红, 申 锷, 胡 兵, 等
    2010 (10):  1194.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10.003

    摘要 ( 2547 )   PDF(6068KB) ( 1609 )  

    目的 观察中晚期糖尿病模型小鼠心肌组织microRNA(miRNA)表达,对差异miRNA调控的靶基因进行初步预测。方法 15只C57小鼠经腹腔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模型组,n=15),以10只未建模小鼠作为对照组。建模后8周末,超声心动图检测小鼠心脏功能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VWI)。动物处死后留取并制备心肌组织标本,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并结合相关软件定量分析心肌细胞面积改变;采用微距阵基因芯片技术筛选糖尿病模型小鼠心肌组织差异表达的miRNA,Real-Time PCR验证结果,并对差异miRNA调控的靶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建模8周末,超声心动图检测显示,模型组小鼠EF和FS明显小于对照组,LVWI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发现,模型组小鼠心肌细胞肥大明显。基因芯片检测并经Real-Time PCR验证发现,模型组小鼠心肌组织中有16个差异表达的miRNA,其中miR-195、miR-199a-3p、miR-700、miR-142-3p、miR-24、miR-21、miR-221、miR-499-3p、miR-208a、miR-705表达上调,miR-29a、miR-1、miR-373、miR-143、miR-20a、miR-220b表达下调。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差异miRNA调控的靶基因与细胞增殖、凋亡、糖代谢及血管生成等生物学功能相关。结论 STZ诱导的中晚期糖尿病模型小鼠心肌组织miRNA表达谱发生明显改变,提示miRNA可能参与糖尿病心肌损伤过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EGCG对低氧诱导下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姚静静, 王 琪, 齐晓光, 等
    2010 (10):  1199.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10.004

    摘要 ( 2128 )   PDF(5694KB) ( 1660 )  

    目的 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低氧培养下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进行传代培养,并采用氯化钴(CoCl2)建立低氧模型,实验设空白对照组(常氧组)、低氧对照组及低氧加不同浓度的EGCG组。分别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的表达。结果 低氧条件下,低浓度EGCG短时间内(24 h)对SGC7901细胞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P>0.05);但随着浓度的升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EGCG可抑制低氧SGC7901细胞的增殖(P<0.01),100 μg/mL EGCG作用72 h后,其抑制率可达(76.3±2.9)%。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EGCG在低氧环境下可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地诱导胃癌细胞凋亡(P<0.05或P<0.01)。EGCG可明显抑制低氧诱导的HIF-1α和VEGF-A蛋白的表达(P<0.05或P<0.01),并下调VEGF-A mRNA表达(P<0.05或P<0.01),但对HIF-1α mRNA的转录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低氧条件下,EGCG可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低氧诱导的HIF-1α和VEGF-A的表达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氘白酒对糖尿病大鼠糖代谢和胰岛细胞及其功能的影响
    周振宇, 沈才洪, 卢中明, 等
    2010 (10):  1204.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10.005

    摘要 ( 2804 )   PDF(5633KB) ( 1737 )  

    目的 探讨低氘白酒干预对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水平和胰岛细胞及其功能的影响。方法 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糖尿病Wistar大鼠模型,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糖尿病大鼠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灌胃,饮用普通水)、低氘水组(低氘水灌胃,饮用低氘水)、普通白酒组\[1个单位(低量)或6个单位(高量)白酒+蒸馏水灌胃,饮用普通水)、低氘白酒组(低量或高量白酒+低氘水灌胃,饮用低氘水),每组10只;以10只未造模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饮用普通水);各组大鼠每日灌胃液体量均为0.01 mL/g。于干预后4周末,各组大鼠经眼眶静脉采集血样后颈椎脱臼处死,摘除并制备胰腺组织标本。葡萄糖氧化酶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胰腺组织标本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胰岛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空腹血糖水平,普通白酒高量组>模型组>普通白酒低量组>低氘白酒高量组>低氘水组>低氘白酒低量组,其中低氘水组和低氘白酒低量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胰岛素水平,低氘白酒低量组>低氘白酒高量组>普通白酒低量组>低氘水组>普通白酒高量组>模型组;除普通白酒高量组外,其余各组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胰岛组织学观察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普通白酒组大鼠的胰岛细胞数量减少、体积增大、胞质呈空泡状,细胞排列紊乱,低氘水组和低氘白酒组胰岛细胞受损程度较轻。结论 低氘白酒干预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水平,提高血浆胰岛素水平;减轻因过量饮酒导致的胰岛细胞损伤。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氧培养对RL95-2细胞线粒体损伤及凋亡的影响
    徐步芳, 孙晓溪, 冯 云, 等
    2010 (10):  1208.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10.006

    摘要 ( 2220 )   PDF(5867KB) ( 1416 )  

    目的 探讨低氧培养对于人子宫内膜上皮腺癌细胞株(RL95-2)线粒体损伤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含有不同浓度(0、10、30、62.5、125 μmol/L)氯化钴的培养液培养RL95-2细胞株。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JC-1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随着氯化钴浓度升高或作用时间延长(62.5 μmol/L作用下), RL95-2细胞增殖活性逐渐下降,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增加,细胞凋亡率升高。结论 缺氧造成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增殖活性下降,线粒体损伤,凋亡率升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临床研究)
    CKD 5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25(OH)D3水平的横断面调查
    钱 莹, 陈晓农, 任 红, 等
    2010 (10):  1213.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10.007

    摘要 ( 2421 )   PDF(4002KB) ( 1301 )  

    目的 调查慢性肾脏病(CKD)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患者中25羟基维生素D[25(OH)D3]缺乏和不足的发生情况,分析血清25(OH)D3水平与矿物质代谢、营养和透析充分性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以195例CKD 5期血透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其中透析龄为3~6个月且未服用钙剂或活性维生素D(VitD)制剂的新近血透患者22例,透析龄≥6个月且服用钙剂和(或)活性VitD制剂长期血透患者173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统一检测患者空腹血清25(OH)D3水平(长期血透患者检测前停用钙剂或活性VitD制剂2周)以评估VitD储备情况,比较新近与长期血透患者25(OH)D3不足的发生率。对血清25(OH)D3水平与患者矿物质代谢指标(血钙、血磷及血清碱性磷酸酶和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含量)及透析充分性指标(尿素清除指数和血清肌酐)的相关性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195例调查对象血清25(OH)D3水平为(56.55±17.62)ng/mL。总体25(OH)D3不足的发生率为4.62%(9/195),新近血透患者(18.18%)显著高于长期血透患者(2.89%)(P<0.05);未发现25(OH)D3缺乏病例。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25(OH)D3与血C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β=0.203,P=0.010)。结论 本研究中CKD 5期血透患者中25(OH)D3不足的发生率较低,可能与多数调查对象长期且规则服用钙制剂和(或)活性VitD制剂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声造影在胰腺癌可切除性评估中的价值
    吴春华, 李凤华, 方 华, 等
    2010 (10):  1217.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10.008

    摘要 ( 2137 )   PDF(5624KB) ( 1521 )  

    目的 利用超声造影检查了解胰腺癌侵犯周围血管的情况,探讨术前超声造影对胰腺肿瘤可切除性的评估价值。方法 收集45例术前超声造影检查资料完整且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并记录术前超声造影检查显示的胰周大血管受侵犯情况、根据分型标准对肿块可切除性(根治性或姑息性手术)的评价结果以及最终手术方式选择情况,分析术前超声造影评估胰腺癌肿块可切除性的阳性和阴性预测值以及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术前超声造影检查显示,45例患者共67条胰周大血管受侵,其中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上静脉、肝总动脉的受侵率分别为31.1%、22.7%、22.2%和22.2%。术前超声造影评估可切除肿块20例,实际切除(根治性手术)17例,阳性预测值85.0%;评估不可切除肿块25例,实际未切除(姑息性手术)20例,阴性预测值80.0%(20/25);判断肿瘤可切除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7.3%和86.9%。结论 超声造影可较为准确地反映胰周大血管受侵犯情况,对于胰腺癌术前可切除性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终末期肾病患者氧化应激与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关联研究
    方均燕, 张 薇
    2010 (10):  1221.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10.009

    摘要 ( 2040 )   PDF(7121KB) ( 1535 )  

    目的 观察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探讨患者免疫功能与其氧化应激状态的关系。方法 40例ESRD患者分为血液透析治疗组(HD组)和非血液透析治疗组(NHD组),每组20例;以同期接受体检的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采集各组静脉全血,运用流式细胞仪进行T淋巴细胞计数及亚群分选,计算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T细胞)、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 T细胞)百分比及其与其他T细胞亚群(CD8+T细胞)的比值(CD4+/CD8+);检测CD4+T细胞的增殖率和凋亡率。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和白介素4(IL-4)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和硫代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氧化应激指标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分析各项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NC组比较,HD组和NHD组的CD3+、CD4+ T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均显著降低;CD4+ T细胞凋亡率上升,增殖率下降;IL-4含量增加,IFN-γ含量减少;血清SOD活性降低,MDA水平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HD组与NHD组CD3+、CD4+ T细胞百分比、CD4+ T细胞凋亡率和IL-4、IFN-γ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在ESRD患者中,外周血CD4+T细胞百分比与其细胞凋亡率呈显著负相关(r=-0.87,P<0.01),与细胞增殖率呈显著正相关(r=0.73,P<0.01);CD4+T细胞凋亡率与血清MD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8,P<0.01),与血清SOD活性呈显著负相关(r=-0.51,P<0.01);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4含量与血清MD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7,P<0.01)。结论 ESRD患者(尤其是未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者)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且相关细胞因子分泌异常;同时,患者处于氧化应激状态,可能是通过诱导CD4+T细胞过度凋亡和Th1/Th2细胞因子失衡使机体免疫功能缺陷进一步加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HBsAg和HBsAb双阳性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HBV基因型与S区突变的关系
    王 蕾, 刘 华, 宁小晓, 等
    2010 (10):  1226.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10.010

    摘要 ( 2307 )   PDF(5218KB) ( 1561 )  

    目的 探讨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HBsAg+/HBsAb+)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HBV基因型与S区氨基酸序列突变的关系。方法 将43例HBsAg+/HBsAb+慢性乙肝患者作为实验组,并选取35例HBsAg+/HBsAb-慢性乙肝患者作为对照组,对血清中HBV DNA S区基因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根据测序结果对患者的基因型进行分型并对S区氨基酸序列突变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实验组中B基因型8例、C基因型35例,对照组中B基因型9例、C基因型26例。实验组C基因型患者的年龄[(50.2±16.3)岁]明显大于B基因型[(34.4±13.4)岁](P=0.015);实验组B基因型和C基因型的S区氨基酸突变率分别为0.77%和1.64%(P=0.005);而对照组的B、C两种基因型的突变率分别为0.59%和0.49%(P=0.597)。同样为C基因型的两组患者,实验组S区氨基酸突变明显多于对照组(P=0.000),而且实验组S区氨基酸突变大多分布在主要亲水结构区域(MHR)α决定簇的第一个环状结构区内;而B基因型只有少数患者有α决定簇内的突变。结论 HBsAg+/HbsAb+的乙肝患者C基因型较B基因型更易发生突变;且C基因型患者的氨基酸突变大多发生于S区的α决定簇内,可能正是由于此种突变使HbsAg的抗原性发生改变,最终导致了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白斑患者黏膜上皮组织中骨桥蛋白的表达
    孙 巍, 魏本娟, 陆 群, 等
    2010 (10):  1231.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10.011

    摘要 ( 1964 )   PDF(5193KB) ( 1279 )  

    目的 研究口腔白斑(OLK)患者病损局部黏膜上皮细胞骨桥蛋白(OPN)表达情况。方法 选择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20例OLK患者作为研究对象(OLK组),其中伴轻、中、重度上皮异常增生分别为9、8、3例。采集OLK病损局部黏膜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黏膜上皮细胞OPN表达。以因外伤或美容需要而接受口内黏膜手术的20例非OLK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发现,对照组口腔黏膜组织未见或仅见极少量上皮细胞胞质内呈现OPN阳性染色;OLK组伴重度上皮异常增生组织中OPN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且分布于上皮全层。半定量分析显示,在伴有轻、中、重度上皮异常增生的OLK患者,病损局部黏膜上皮细胞OPN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7.8%、100.0%、100.0%,三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0%(P<0.05)。结论 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比较,OLK患者病损局部OPN 表达阳性率较高。提示OPN可能参与OLK的发生和癌变过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估儿童川崎病左室收缩不同步的应用价值
    郁 怡, 孙 锟, 陈树宝, 等
    2010 (10):  1235.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10.012

    摘要 ( 2238 )   PDF(4408KB) ( 1444 )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儿童川崎病(KD)左室收缩不同步性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KD患者60例,健康志愿者40名。分析所有患者的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Simpson法所测射血分数值并与三维超声心动图整体射血分数值比较。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分析患者左室17节段时间-容积曲线图,并与正常对照组对比。结果 KD患者二维Simpson法所测射血分数值与三维测量值呈中等程度相关。KD患者17节段时间-容积曲线呈方向不同的波形,其排列紊乱、不规则,到达最小容积的时间较离散。结论 17节段时间-容积曲线可作为评价左室心肌收缩不同步性的有效指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源C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俞 芸, 李月华
    2010 (10):  1238.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10.013

    摘要 ( 2353 )   PDF(6149KB) ( 1852 )  

    目的 以侵入性的冠状动脉造影(ICA)为金标准,研究双源CT(DS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评估其在冠心病筛选中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冠心病患者(包括30例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患者均先后进行DSCT和ICA检查,两项检查之间间隔不超过3个月。以ICA为金标准,评价DS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在诊断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200例冠心病患者中,158例经ICA证实存在冠状动脉狭窄(管腔狭窄≥50%),而DS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诊断161例,其诊断有意义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98.1%(155/158),特异性为85.7%(36/42)。评估的2 000段冠状动脉中,ICA证实326段存在冠状动脉狭窄(管腔狭窄≥50%),DSCT诊断326段,敏感性为96.3%(314/326),特异性为99.3%(1662/1674)。两者结果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DSCT对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的诊断有极高的阴性预测值(均>99%)。 结论 与ICA相比,DSCT对冠状动脉狭窄,尤其是无钙化的冠状动脉狭窄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极高的阴性预测值,且适用人群大为增加,因此,可以考虑将DSCT冠状动脉成像作为冠心病的筛选手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OSAHS患儿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检测及临床意义
    施 俊, 吕静荣, 吴 皓
    2010 (10):  1243.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10.014

    摘要 ( 2634 )   PDF(3387KB) ( 1494 )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儿血清Th1/Th2免疫平衡相关细胞因子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61例OSAHS患儿内镜下腺样体阻塞程度数据,并测定患儿血清中Th1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和干扰素-γ(IFN-γ),Th2细胞因子IL-10、IL-13和IL-12的水平。同时收集26名正常儿童样本为对照组,进行相同血清细胞因子检测。结果 OSAHS患儿血清IFN-γ的水平要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OSAHS 患儿其他血清Th1/Th2免疫平衡相关细胞因子(TNF-β、IL-10、IL-13和IL-12)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SAHS患儿IFN-γ水平与其腺样体肥大阻塞后鼻孔程度之间并无相关性。结论 Th1和Th2免疫反应间存在制衡机制。儿童OSAHS病例中,血清IFN-γ的水平下降表明,由此导致Th1细胞介导的保护性细胞免疫反应下降,Th1/Th2失衡,从而使儿童腺样体扁桃体过度肥大而发病。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PECT/CT图像融合鉴别诊断疑似骨转移灶良恶性的价值
    马玉波, 王 忠, 顾爱春, 等
    2010 (10):  1246.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10.015

    摘要 ( 1990 )   PDF(6900KB) ( 1922 )  

    目的 分析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融合图像对平面骨显像中疑似肿瘤骨转移灶的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临床拟排除肿瘤骨转移患者187例,常规99m锝-亚甲基二膦酸盐(99mTc-MDP)全身骨平面显像,若发现疑似骨转移(或不能确定)者,则当即追加相应骨的局部核素SPECT和CT检查,并进行SPECT/CT图像融合分析,鉴别或明确疑似病灶的性质,并对部分病例随访或追加检查验证,统计分析单纯SPECT、CT和SPECT/CT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疑似病灶共计340个。SPECT/CT融合图像明确为良性病灶137个(40.3%),恶性病灶172个(50.6%),仍可疑者31个(9.1%),与单纯SPECT、CT诊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32例获得有明确诊断结论的随访,其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符合率)和误诊率分别为93.8%(15/16)、87.5%(14/16)、90.6%(19/32)和9.4%(3/32)。结论 SPECT/CT融合图像分析对疑似肿瘤骨转移灶有较高的鉴别或定性诊断价值,但仍有必要结合其他诊断手段综合分析,以减少误诊和漏诊。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夏州147例住院甲型H1N1流感病例分析
    路宏昌, 韩世发, 张格祥, 等
    2010 (10):  1251.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10.016

    摘要 ( 1692 )   PDF(3286KB) ( 1204 )  

    目的 分析临夏回族自治州住院甲型H1N1流感病例,了解其区域性流行特点,为制定当地甲型H1N1流感预防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收集2009年9月—2010年3月临夏回族自治州某甲型H1N1流感定点医院经实验室检查确诊的住院甲型H1N1流感患者病案,设计统一的调查表,对符合条件的147例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描述。结果 该地区甲型H1N1流感的主要发病人群为14~24岁的学生,发病时间集中在10~12月,全州各地均有发病。患者临床症状以咳嗽(98.64%)、乏力(88.44%)、咽痛(80.95%)、咽部充血(76.87%)、头痛(76.19%)及全身酸痛(53.06%)多见,咽痛和头痛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89.32% vs 61.36%和89.32% vs 45.45%,均P<0.01);发病期间多有高热病史,男性总体发热发生率高于女性(70.06% vs 29.94%, P<0.05);实验室检查显示外周血淋巴细胞降低明显,男性患者的白细胞、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异常率高于女性(P<0.05);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均预后良好。结论 该地区住院甲型H1N1流感患者外周血细胞分类男女间存在差异,男性总体发热发生率高于女性。应对该地区人群加强甲型H1N1流感预防措施教育,针对性地前移学生等人群疫苗的接种时间和和扩大接种范围,防止该病流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65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伴真菌感染诊治分析
    张 奕, 刘 君, 赵纪余, 等
    2010 (10):  1254.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10.017

    摘要 ( 2379 )   PDF(4138KB) ( 1860 )  

    目的 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合并真菌感染的发病原因、诊断方法及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伴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症状、耳镜检查及真菌鉴定结果进行诊断,分别采用药物治疗(局部抗真菌药滴耳或涂耳、口服抗真菌药、局部抗真菌药滴耳或涂耳+口服抗真菌药)和手术治疗,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经真菌鉴定后,所有患者均应用抗真菌药物进行诊断性治疗。局部用药中,制霉菌素甘油滴耳、盐酸特比萘芬乳膏涂耳、复方康纳乐霜或曲安萘德乳膏涂耳后的干耳率分别为66.67%、81.82%和90.00%,口服盐酸特比萘芬片和斯皮仁诺片的干耳率为77.78%和76.92%,联合用药的干耳率为90.91%;9例手术治疗患者均获治愈。65例患者的总治愈率为13.85%,干耳率为81.54%,无效率为4.61%。结论 中耳真菌感染与机体免疫力低下或长期应用抗生素并无明显关联,局部因素可能起主要作用;外耳道及乳突腔内环境潮湿在真菌感染中起重要作用;脓液培养或脓液涂片检查在真菌感染诊断中具有决定性作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伴真菌感染患者应在控制真菌感染后及时进行鼓室成形术等手术治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创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管宏新, 朱 晋, 仲 骏, 等
    2010 (10):  1258.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10.018

    摘要 ( 2317 )   PDF(6151KB) ( 1407 )  

    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PVP或PKP微创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20例(28椎);术前、术后24 h及出院后随访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及出院后随访时进行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分析术后24 h及随访时患者满意度。结果 2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采用PVP 4例(5椎),PKP 16例(23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获随访1~24个月,平均8个月。患者术前VAS为(8.9±0.4)分,术后24 h为(2.1±2.0)分,最后随访时为(2.2±1.9)分;术后24 h及最后随访时VAS较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后随访时ODI明显低于术前(P<0.05),分别为(25.8±10.4)%和(56.4±10.8)%。患者术后24 h的满意率为95.0%,最后随访时为89.5%。结论 PVP/PK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创伤小,可达到满意的止痛效果,还可预防椎体再塌陷、增强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肝内脂肪沉积临床分析
    周 峘, 滕香宇, 刘 伟
    2010 (10):  1263.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10.019

    摘要 ( 1941 )   PDF(5417KB) ( 1461 )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肝内脂肪沉积的疗效。方法 未使用口服降糖药且伴有肝内脂肪浸润的33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独罗格列酮治疗组(罗格列酮组,n=16)和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组(罗格列酮+二甲双胍组,n=17)。于治疗开始前和治疗后24周末时点,所有患者接受体格测量(体质量、腰围、臀围并计算体质量指数和腰臀比);空腹采血后进行代谢相关指标及细胞因子检测,包括空腹血糖、血脂水平及血清脂联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采用影像学技术检测腹内和腹部皮下脂肪分布(面积)以及肝内脂肪含量。对相关指标进行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结果 在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腰围、腰臀比及腹内脂肪面积和腹部皮下脂肪面积等方面,罗格列酮+二甲双胍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而罗格列酮组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变化。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空腹血糖、肝内脂肪含量和血清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升高(P<0.01);上述改变罗格列酮+二甲双胍组较罗格列酮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 单独应用罗格列酮或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均可显著减轻2型糖尿病患者肝内脂肪浸润,但联合治疗效果更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暴发性急性胰腺炎早期感染特点分析
    黄 洁, 毛恩强
    2010 (10):  1267.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10.020

    摘要 ( 1668 )   PDF(4302KB) ( 1289 )  

    目的 探讨暴发性急性胰腺炎(FAP)患者早期感染的临床和细菌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FAP患者的病史资料,比较发病14 d内继发感染患者(早期感染组,n=51)与非感染患者(非感染组,n=31)感染相关因素和28 d病死率,分析早期感染组患者的感染与细菌学特点。结果 早期感染组机械通气比例和早期手术比例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0.05),两组其他感染相关因素和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感染组共检出68株病原菌,分别为革兰阳性菌22株(32.4%),革兰阴性菌29株(42.6%),真菌17株(25.0%);早期感染组胆道感染11例(21.6%),肺部感染24例(47.1%),胰腺与胰周感染8例(15.7%),血流性感染3例(5.9%),创面感染7例(13.7%),尿路感染4例(7.8%)。结论 FAP患者早期感染发生率较高,机械通气和早期手术可能与早期感染的发生相关;革兰阴性菌为主要病原菌,革兰阳性菌和真菌也占据一定比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离子型对比剂对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叶 颖, 方唯一, 仇兴标, 等
    2010 (10):  1270.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10.021

    摘要 ( 1873 )   PDF(5478KB) ( 1250 )  

    目的 观察患者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前后肾功能的变化。方法 收集2009年9月—2010年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心内科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556例(男性342例,女性214例)患者的资料。分别比较造影前后血液和尿液肾功能指标的变化,如果血清肌酐(Scr)绝对值水平升高>44.2 μmol/L或者较基础水平升高>25%,则定义为发生了对比剂肾病(CIN)。对CIN患者作进一步分析,筛选反映CIN的敏感指标。结果 血液肾功能常规检查显示,除胱抑素C(Cys C)以外,造影术前后患者的Scr、尿素氮(BUN)、尿酸(UA)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尿液肾功能指标检查显示,只有α1-微球蛋白(α1-MG)浓度在造影术前后有统计学意义(P<0.01)。共有39例(男性18例,女性21例)患者在造影术后发生了CIN,发病率为7.01%。其中尿α1-MG的变化最显著,增高(39.77±16.75)%。男性和女性CIN患者的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值均在正常范围,造影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造影术前后肾小球滤过率(eGF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性(118.88±38.03)mL·min-1·1.73 m-2 vs (88.14±28.18)mL·min-1·1.73 m-2,女性(107.69±38.65) mL·min-1·1.73 m-2 vs(77.40±30.71)mL·min-1·1.73 m-2](P<0.01)。CIN患者对比剂用量为(225.34±16.58)mL,高于无CIN患者的(201.56±13.2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与CIN发病相关的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和对比剂用量。结论 CIN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前后肾功能的变化均与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有关;α1-MG是发生CIN的早期敏感指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T1-2期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生发中心和窦组织细胞增生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苏震东, 苏光启, 李小强, 等
    2010 (10):  1275.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10.022

    摘要 ( 2383 )   PDF(9099KB) ( 1194 )  

    目的 探讨T1-2期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生发中心增生(GH)和窦组织细胞增生(SH)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取104例T1-2期乳腺导管癌患者,HE染色法检测腋窝淋巴结GH和SH情况以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癌细胞分化、癌周浸润和淋巴管浸润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乳腺癌组织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p53、C-erb-B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分析GH、SH及其他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GH和SH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32例(31%)患者有腋窝淋巴结转移,GH和SH均阳性者、GH和SH仅1个阳性者以及GH和SH均阴性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1%、73%和81%。GH和SH均阳性者与GH和SH均阴性者以及GH和SH仅1个阳性者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P=0.041)。SH表现与p53表达相关(P=0.037),GH表现与SH表现相关(P=0.000)。结论 T1-2期乳腺癌SH的发生与乳腺癌组织p53表达相关,而GH的发生与SH的发生相关。SH和GH同时发生可抑制乳腺癌淋巴结的转移,提示预后较好;而SH或(和)GH阴性提示较高的术后复发可能,需加强术后辅助化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工作记忆及功能性神经影像研究进展
    陈 俊
    2010 (10):  1281.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10.023

    摘要 ( 2098 )   PDF(4443KB) ( 1412 )  

    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工作记忆及功能性神经影像学的研究有助于揭示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征,有助于临床医师重视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及其治疗,最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家庭及社会疾病负担。文章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工作记忆及其功能性神经影像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NMDA受体与学习记忆关系的研究进展
    李 强
    2010 (10):  1285.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10.024

    摘要 ( 2272 )   PDF(2975KB) ( 1795 )  

    突触传递长时程增强(LTP)是神经元可塑性的反映,也是学习和记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目前,关于其形成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三种不同亚基NR1、NR2、NR3组合成NMDAR,并在其功能中发挥不同作用。该文就NMDA受体在学习记忆机制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D40、CD40L和sCD40在B细胞恶性血液肿瘤中的作用
    沈维娜
    2010 (10):  1288.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10.025

    摘要 ( 2351 )   PDF(4394KB) ( 1368 )  

    CD40、CD40L和sCD40作为重要的信号分子,在诱导抗原呈递细胞、T细胞的活化与肿瘤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探讨这三种分子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中的发病机制,以及多种CD40结合药物,如CD40L三聚体(CD40LT)、CD40单抗和CD40L阳性细胞目前作为免疫治疗药物在血液肿瘤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
    魏 聪
    2010 (10):  1292.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10.026

    摘要 ( 2216 )   PDF(5693KB) ( 1853 )  

    糖尿病血管病变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致病机制复杂且尚未明确。研究表明,糖尿病血管病变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可能与多元醇通路、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己糖胺通路、蛋白激酶C系统、氧化应激和补体系统等产生的多种生物效应有关。文章就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病理生理及分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短篇论著
    一例17-α羟化酶缺陷症患者临床和CYP17A1基因突变分析
    沈 烨, 余永国, 杨培蓉, 等
    2010 (10):  1297.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10.027

    摘要 ( 2236 )   PDF(5197KB) ( 1412 )  

    目的 分析1例17-α羟化酶缺陷症患者的临床和CYP17A1基因突变特点。方法 以1例17-α羟化酶缺陷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其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并对患者及其父母进行CYP17A1基因检测。结果 患者就诊时血压高于正常值,第二性征发育不良;血钾低于正常值。CYP17A1基因检测显示,患者第8外显子9个碱基(TCGACTCTT)缺失,导致第487~489位氨基酸缺失,其母为该部位氨基酸杂合缺失,其父未有异常发现。结论 高血压伴低血钾患者如同时存在性发育不良,应考虑17-α羟化酶缺陷症的可能,CYP17A1基因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成人嗜血细胞综合征19例临床分析
    赵明哲, 赵维莅, 沈志祥
    2010 (10):  1300.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10.028

    摘要 ( 2765 )   PDF(2999KB) ( 1434 )  

    目的 探讨成人嗜血细胞综合征(HPS)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5年1月—2009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就诊的19例成人HP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患者初治时均表现为高热、肝脾肿大、凝血功能异常、血像三系或二系受累。10例(52.6%)最终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10.5%)为感染,1例(5.3%)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例(31.6%)原因不明。随访中死亡14例,存活1例(至今已6个月),4例失访;生存时间为2~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3个月)。结论 HPS为罕见的致死性疾病,成人更为少见;临床表现复杂,常伴有多脏器受损的表现,病情凶险,进展迅速;预后大多不良,发病机制和治疗手段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技术与方法
    钛合金颗粒存在下破骨细胞的体外诱导培养
    毛远青, 朱振安, 汤亭亭, 等
    2010 (10):  1303.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10.029

    摘要 ( 2116 )   PDF(6285KB) ( 1465 )  

    目的 探讨钛合金颗粒存在下小鼠巨噬细胞体外诱导培养为成熟破骨细胞的方法。方法 获取小鼠骨髓巨噬细胞,采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依赖性前体细胞诱导法,于钛合金Ti-6Al-4V颗粒存在条件下进行诱导培养,培养后细胞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RT-PCR法检测破骨细胞特异性TRAP、CK、CR mRNA表达;采用相同方法于骨片上诱导培养细胞并观察骨吸收陷窝。结果 Ti-6Al-4V颗粒存在下培养第6天细胞开始出现融合,第9天出现多核巨细胞,TRAP染色阳性,细胞内有破骨细胞特异性TRAP、CK、CR mRNA表达;于骨片上诱导培养的细胞可形成骨吸收陷窝。结论 钛合金颗粒存在下,成功将小鼠骨髓巨噬细胞体外诱导培养为成熟破骨细胞。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皮肺动脉内血栓清除导管的研制与效果评估
    樊济海, 顾秀莲, 巢胜吾, 等
    2010 (10):  1307.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10.030

    摘要 ( 2200 )   PDF(7309KB) ( 1150 )  

    目的 研制一款专用于大块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PTE)的经皮肺动脉内血栓抽吸装置,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选用临床常用的导管材料,采用超声焊接、涂膜工艺、热加工等技术,制作镍钛合金自膨胀伞形开口的负压吸引导管系统。通过体外实验及绵羊体内建立APTE模型(n=10),确证该吸栓导管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操控性等。结果 经反复改良导管制作成功,体外及体内实验均显示,该吸栓导管能有效清除血栓,实现栓塞肺动脉血流再通,改善了肺动脉压、外周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及心率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论 自制的经皮肺动脉内血栓吸除导管用于动物APTE模型安全有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成功切除压迫延髓的巨大神经鞘瘤一例报道
    管宏新, 朱 晋, 仲 骏, 等
    2010 (10):  1312.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10.031

    摘要 ( 1895 )   PDF(4940KB) ( 1443 )  

    压迫延髓的巨大神经鞘瘤临床少见,手术操作难度极大。文章报道1例压迫延髓的巨大神经鞘瘤病例,患者于全身麻醉下成功行脑干区域肿瘤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脾表皮样囊肿一例报道
    王建球, 杨廷燕, 周海华
    2010 (10):  1315.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10.032

    摘要 ( 1805 )   PDF(3277KB) ( 1132 )  

    文章报道1例脾表皮样囊肿病例。患者以中上腹不适为主要临床表现,B超、CT等检查示脾脏多发囊肿,行脾切除术,术后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脾表皮样囊肿。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结合文献,对该病例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