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封二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简介
    2011 (3):  252. 
    摘要 ( 946 )   PDF(950KB) ( 114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述评
    非小细胞肺癌新分期对临床实践的影响
    韩宝惠, 孙加源
    2011 (3):  253.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3.001

    摘要 ( 2212 )   PDF(3613KB) ( 2145 )  

    肺癌TNM分期是指导临床实践的标准。UICC/IASLC于2009年公布的第7版肺癌分期较第6版肺癌TNM分期有较大的变动,主要是根据81 015例肺癌随访的结果对T分期和M分期进行了重新修订,新分期更能与肺癌的生存曲线相一致。该文就新分期的主要内容及对临床实践的可能影响进行了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皮祖细胞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内皮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方唯一, 张 敏
    2011 (3):  256.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3.002

    摘要 ( 1920 )   PDF(5271KB) ( 1798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显著地改善了冠心病患者的心肌供血和临床预后。虽然冠状动脉内支架设计已得到不断改进,支架术后强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也越来越普及,但是PCI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仍然较高。内皮再生是PCI导致血管损伤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近研究发现,内皮祖细胞(EPC)可以通过再内皮化促进血管修复,从而在血管损伤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PCI内皮损伤后循环EPCs的作用可能成为促进内皮修复的一种新的治疗措施。因此,深入了解EPC的生物学特性及它在PCI相关的血管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将为介入并发症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个体化治疗的新突破
    陆 舜
    2011 (3):  261.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3.003

    摘要 ( 2490 )   PDF(4143KB) ( 2495 )  

    在世界范围内,肺癌位居所有癌症致死的首位,且其中大部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尽管大量有关含铂化疗或联合其他药物的临床研究不断涌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仍然差强人意。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约为15%,在过去几年中未有明显提高。目前,肺癌治疗领域的主要成就在于靶向治疗的出现,例如针对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EGFR)靶点的吉非替尼和厄罗替尼,以及针对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贝伐单抗,均广泛运用于临床。同时,关于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样/间变淋巴瘤激酶(EML4-ALK)融合基因的研究使得肺癌的治疗又有了新的进展。该文主要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个体化治疗中的药物如EGFR抑制剂、EML4-ALK融合基因抑制剂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第7版国际抗癌联盟食管鳞癌TNM分期解读
    方文涛
    2011 (3):  265.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3.004

    摘要 ( 2416 )   PDF(6655KB) ( 2087 )  

    2009年第7版国际抗癌联盟(UICC)食管癌分期对T、N、M的划分标准都进行了较大的改动,新分期对我国食管外科的指导意义亟待临床验证。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选择性三野淋巴结清扫结果显示新分期能较好地反映食管癌的预后,其中肿瘤的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的范围是最为重要的独立预测因素。对于国内以局部中晚期胸段食管鳞癌为主的患者而言,通过提高术前临床分期的准确性以及有效的综合治疗是提高手术切除根治性和改善长期疗效的关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基础研究)
    Pentraxin 3蛋白在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研究
    刘 华, 方唯一, 袁 方, 等
    2011 (3):  271.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3.005

    摘要 ( 2149 )   PDF(5077KB) ( 1557 )  

    目的 研究炎症因子正五聚素蛋白3(pentraxin 3,PTX3)在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正常动脉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1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饮食对照组和高脂饮食组(每组8只),分别喂食普通饲料(100 g/d)和高脂饲料(100 g/d),持续16周。于实验第8周和第16周时,超声检查观察高脂饮食组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情况。于实验第16周,取高脂饮食组兔主动脉组织,苏丹Ⅲ染色观察主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分别采用Real-Time PCR技术和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高脂饮食组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正常饮食对照组兔正常动脉组织中PTX3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实验第16周,超声检查和组织学观察均证实高脂饮食组兔主动脉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高脂饮食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PTX3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正常饮食对照组正常动脉组织,PTX3 mRNA表达分别为(2.815±0.531)和(1.022±0.175),PTX3蛋白表达分别为(0.470±0.056)和(0.248±0.0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TX3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明显上调,是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炎症因子之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雷帕霉素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生长及增殖的影响
    李文艳, 朱 珺
    2011 (3):  275.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3.006

    摘要 ( 2662 )   PDF(4968KB) ( 1595 )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生长和增殖的影响。方法 分别以0(阴性对照组)、0.01、0.02、0.05、0.1、0.2、0.5、1、5 μmol/L雷帕霉素干预A549细胞(雷帕霉素干预组)24、48、72 h,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分别以0(阴性对照组)、0.01、0.05、0.1、0.5、1  μmol/L雷帕霉素干预A549细胞(雷帕霉素干预组)48 h,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PI单染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结果 MTT比色法检测结果显示:雷帕霉素干预组细胞生长抑制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其中以5 μmol/L雷帕霉素干预72 h 组的细胞生长抑制率最高。与阴性对照组比较,经不同浓度雷帕霉素干预48 h后的A549细胞变圆缩小,伪足缩短,细胞间距增大;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雷帕霉素干预组G0/G1期细胞百分率明显增加,S期细胞百分率显著减少(P<0.05)。结论 雷帕霉素对人肺癌细胞株A549的生长和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呈现一定的时间和浓度依赖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良三袖套吻合法建立大鼠左肺原位移植模型及其鉴定
    朱宏伟, 吴镜湘, 徐美英
    2011 (3):  279.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3.007

    摘要 ( 1698 )   PDF(7854KB) ( 1267 )  

    目的 对三袖套吻合法建立的大鼠肺移植模型进行改进,建立操作简便和稳定有效的大鼠左肺原位移植模型。方法 在预实验的基础上,对三袖套吻合法建立的大鼠肺移植模型进行以下改进:供体采用胸骨正中切口,经肺动脉圆锥处进行低压肺灌注;制作“袖套”时用无损伤血管夹固定套管尾部;套入“袖套”时用无创显微心耳钳钳夹住左肺门,在不离断“病肺”的情况下完成吻合;完善呼吸道管理流程。以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移植肺功能、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等对模型进行评估。结果 完成大鼠左肺原位移植10例,手术成功率80%。供肺灌洗到获取时间为(12±2)min,体外套管时间为(18±3)min,吻合时间为(31±3)min。移植肺再灌注15 min的氧合指数显著高于单肺通气30 min (P<0.05)。移植肺再灌注2 h后的病理学改变符合典型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特征。结论 成功改进了大鼠左肺原位移植模型,该模型稳定有效且操作简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临床研究)
    基于悬浮点阵技术的新型EGFR基因突变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娄加陶, 吴传勇, 薛 剑, 等
    2011 (3):  284.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3.008

    摘要 ( 2434 )   PDF(7718KB) ( 1286 )  

    目的 构建基于悬浮点阵技术的新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检测并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相关的EGFR基因突变状况。方法 选取61例经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确诊的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手术后留取新鲜肺癌组织,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组织样本的EGFR基因18、19、20和21号外显子中包含8种高频突变位点的特异片段进行扩增,并经多重连接酶检测反应(LDR)以特异性探针对扩增片段中的突变进行连接,再基于悬浮点阵技术平台对连接产物进行检测,最后通过DNA测序对检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在61例NSCLC组织样本中,运用PCR-LDR联合悬浮点阵技术共检出EGFR基因突变19例,突变率为31.1%,其中外显子19缺失突变E746-A750 del (1)、E746-A750 del (2)各1例,外显子20点突变T790M 1例,外显子21点突变L858R 14例、L861Q 2例,经DNA测序验证完全正确。结论 运用PCR-LDR联合悬浮点阵技术初步建立了一种新型的EGFR基因突变检测方法,能同时准确检测EGFR基因中的8种高频突变,具有高通量和高特异性的特点,有望用于NSCLC患者进入EGFR-TKI药物靶向治疗前的EGFR基因突变检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RCC1、RRM1和BRCA1的表达研究
    高志强, 韩宝惠, 沈 洁, 等
    2011 (3):  290.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3.009

    摘要 ( 2655 )   PDF(6783KB) ( 1551 )  

    目的 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DNA修复基因家族成员ERCC1、RRM1和BRCA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22例晚期NSCLC组织进行ERCC1、RRM1及BRCA1蛋白表达检测。回顾性分析NSCLC患者的临床特征、化疗反应及预后与肿瘤组织中ERCC1、RRM1和BRCA1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 122例晚期NSCLC组织中ERCC1、RRM1和BRCA1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7.5%、35.2%和46.7%。ERCC1和RRM1蛋白表达阳性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状况、体力状况ECOG评分及肿瘤临床分期和组织学类型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女性患者肿瘤组织BRCA1蛋白表达阳性率(63.6%)显著高于男性患者(40.4%)。ERCC1和BRCA1蛋白表达阳性与阴性患者的化疗有效率、中位生存期和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RM1蛋白表达阳性患者的化疗有效率和1年生存率均显著低于RRM1蛋白表达阴性患者(P<0.05)。结论 肿瘤组织中RRM1蛋白表达与晚期NSCLC患者的化疗疗效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21、p53和c-erbB-2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宋懿懿, 顾爱琴, 韩宝惠
    2011 (3):  295.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3.010

    摘要 ( 2161 )   PDF(5324KB) ( 1604 )  

    目的 探讨p21、p53和c-erbB-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的207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存档石蜡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p21、p53和c-erbB-2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p21、p53、c-erbB-2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NSCLC组织中p21与p53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245,P<0.01)。207例NSCLC组织标本中,p21、p53和c-erbB-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11%、38.16%和32.85%,其中低、中分化及有淋巴结转移患者明显高于高分化和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p21和p53阳性表达率在有吸烟史、中央型和鳞癌患者中较高;c-erbB-2阳性表达率在女性、无吸烟史、周围型和腺癌患者中较高(P<0.05)。肿瘤组织中p21、p53和c-erbB-2表达阳性的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表达阴性的患者(P<0.05)。结论 p21、p53和c-erbB-2可能在NSCLC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可作为判断NSCLC患者预后的参考性指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冠状动脉内与静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宋 洁, 仇兴标, 叶 颖, 等
    2011 (3):  299.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3.011

    摘要 ( 2019 )   PDF(2865KB) ( 1379 )  

    目的 比较冠状动脉内与静脉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和静脉内血小板聚集率(PAR)的影响。方法 18例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ACS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应用组(IC组,n=9)和替罗非班静脉内应用组(IV组,n=9)。分析给药后不同时间点PAR在组内的变化及PAR降低幅度在组间的差异,记录两组患者出血事件和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给药后PAR均得到抑制,与给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冠状动脉血样中,IC组较IV组的PAR降低趋势更明显(P=0.062);在外周静脉血样中,两组PAR的降低幅度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血事件和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内或静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均能快速有效地降低冠状动脉局部及静脉内的PAR,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强化规范化二级预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
    韩文正, 张 敏, 王 骏, 等
    2011 (3):  302.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3.012

    摘要 ( 1565 )   PDF(3391KB) ( 1516 )  

    目的 探讨规范化二级预防措施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 249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强化规范化随访组(n=116)和常规随访组(n=133)。强化规范化随访组每3个月随访一次,随访过程中进行二级预防生活方式的教育,包括戒烟、运动、体质量控制、规范药物服用及压力调节等;常规随访组每6个月随访一次。于随访6个月和1年时点,比较两组患者在戒烟、运动、体质量控制及终点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的再次血运重建等)发生方面的差异。结果 218例患者完成6个月随访,103例患者完成1年随访。6个月和1年随访时,强化规范化随访组的戒烟未成功者比例均显著低于常规随访组(P<0.01),运动达标率均显著高于常规随访组(P<0.05或 P<0.01)。1年随访时,强化规范化随访组超重者比例显著低于常规随访组(P<0.05);两组均无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结论 强化规范化随访能够有效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生活方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吉非替尼单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老年患者的临床分析
    顾爱琴, 高志强, 王慧敏, 等
    2011 (3):  305.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3.013

    摘要 ( 2763 )   PDF(4340KB) ( 1887 )  

    目的 观察吉非替尼单药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老年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吉非替尼(250 mg/d)对87 例 65 岁以上的ⅢB~Ⅳ期NSCLC患者进行治疗,直至病变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为31.0%(27/87) ;疾病控制率为77.0%(67/87) ;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FS)为6.6 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2.3个月;1年生存率为52.9%。腺癌和既往未接受化疗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显著高于非腺癌和既往接受化疗的患者(P<0.05) ;女性和非吸烟患者的疾病控制率显著高于男性和吸烟患者(P≤0.01)。体能状态ECOG评分0~1、腺癌、非吸烟和吉非替尼治疗有效患者的中位PFS明显优于ECOG评分≥2、非腺癌、吸烟和吉非替尼治疗无效患者(P<0.01) ;ECOG评分0~1和吉非替尼治疗有效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优于ECOG评分≥2和吉非替尼治疗无效患者(P≤0.001)。吉非替尼单药治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56.3%) 和腹泻(36.8%)。结论 对于晚期NSCLC的老年患者,吉非替尼单药治疗有效且安全,其不良反应均可耐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手术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单发脑转移患者综合治疗中的作用
    白 皓, 韩宝惠
    2011 (3):  309.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3.014

    摘要 ( 2430 )   PDF(4369KB) ( 1377 )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单发脑转移综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NSCLC单发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手术切除脑转移瘤后均接受全脑放疗及化疗,其中10例患者接受了肺部肿瘤切除术。结果 患者总中位生存期为20.8个月,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83.3%、48.8%和13.9%;接受和未接受肺部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0.5个月和25.5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6)。结论 手术切除脑转移瘤对NSCLC单发脑转移的治疗具有积极作用;肺部肿瘤是否切除对患者生存期无明显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二尖瓣环位移对肥厚性重构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评估作用
    吴卫华, 黄 艳, 陆 静, 等
    2011 (3):  313.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3.015

    摘要 ( 1905 )   PDF(4397KB) ( 1705 )  

    目的 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测定二尖瓣环位移(MAD),探讨其在评估肥厚性重构所致的早期左室收缩功能减退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86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50%)的各类心肌肥厚(左室壁厚度≥12 m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hilips Sonos iE33超声仪进行检查,先通过M型超声计算出相对室壁厚度(RWT),然后取心尖四腔观分别采集二维和实时三维全容积(RT3D)图像。应用QLAB 6.2在机量化分析软件分别获取MAD相关参数(包括二尖瓣环中点位移和左室长轴缩短率)和经RT3D图像测得左室射血分数(RT3DLVEF);计算三维心肌重构指标,包括左室舒末容积指数(LVEDVI)和左室质量指数(LVMI)。将心肌肥厚患者中RWT<0.45且LVMI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归入肥厚正常几何构型组(HNG组),其余归入肥厚重构组(HR组);以46名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HNG组、HR组和正常对照组的RT3D-LVEF均在正常范围内,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R组的MAD各值和LVEDVI均显著低于HNG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HNG组与正常对照组MAD相关参数值和LVEDV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land-Altman分析显示MAD各值的可重复性较高。结论 在心肌肥厚性重构患者中,与LVEF比较,MAD能更早地反映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减退情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红外光谱联合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在深低温停循环手术脑氧平衡监测中的应用
    吴镜湘, 沈耀峰, 陈 旭, 等
    2011 (3):  317.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3.016

    摘要 ( 2149 )   PDF(5534KB) ( 1501 )  

    目的 以近红外光谱(NIRS)联合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深低温停循环(DHCA)手术中脑氧平衡状况,分析监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2例接受DHCA主动脉弓手术的患者,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30 min (T1)、主动脉阻断心脏停跳后(T2)、停循环5 min (T3)、停循环30 min (T4)、循环恢复后10 min (T5)、心脏复跳(T6)、脱离体外循环后10 min (T7)、脱离体外循环后30 min (T8)和术毕(T9)时的BIS、NIRS监测指标脑组织氧合指数(TOI)、平均动脉压(MAP)以及T1~T9时点的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等指标,观察术后患者意识恢复状况和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TOI与MAP、BIS、SvO2的相关性。结果 12例患者中,8例患者麻醉期间BIS为20~50,TOI为55%~75%,停循环期间BIS为0,TOI>58%,术后次日清醒;2例术中出血较多患者TOI<55%的时间>30 min,术后5 d未醒;1例TOI<55%但时间<10 min的患者术后次日清醒时有明显躁动,镇静治疗后延迟1 d清醒;另1例患者疑为外科因素于术后4 h死亡。相关性分析显示,TOI与MAP、BIS无显著线性相关,但与SvO2呈显著正相关(r=0.581 9,P<0.05)。结论 近红外脑氧联合BIS监测可用于DHCA手术脑氧平衡动态监测可综合判断术中脑保护效果;TOI与SvO2呈显著正相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丙泊酚和七氟烷麻醉对老年患者普通胸外科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沈耀峰, 吴镜湘, 徐美英
    2011 (3):  322.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3.017

    摘要 ( 2213 )   PDF(4332KB) ( 1998 )  

    目的 探讨丙泊酚和七氟烷麻醉对老年患者普通胸外科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普通胸外科择期手术的6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组(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和七氟烷组(七氟烷复合芬太尼吸入麻醉),每组30例。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单肺通气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等手术相关情况;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评估患者术前和术后1、3、6、24、72 h的认知功能;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麻醉诱导前和术毕1 h血清S100β蛋白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单肺通气时间和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烷组术后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显著长于丙泊酚组(P<0.05)。两组术前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h和3 h 的MMSE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七氟烷组术后1、3、6 h的MMSE评分显著低于丙泊酚组(P<0.05);丙泊酚组和七氟烷组的MMSE评分分别于术后6 h和24 h 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术后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麻醉诱导前(P<0.05),且七氟烷组显著高于丙泊酚组(P<0.05)。结论 丙泊酚和七氟烷麻醉均可引起老年患者普通胸外科手术后短期认知功能下降,使用丙泊酚麻醉者认知功能较早恢复至术前水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层螺旋CT双期扫描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综合性评估价值
    关韶峰, 方唯一, 曲新凯, 等
    2011 (3):  326.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3.018

    摘要 ( 2014 )   PDF(7047KB) ( 1542 )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介入治疗后早期的综合性评估价值。方法 以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18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后1周内对所有患者进行双期MSCT扫描检查。分析MSCT图像中早期相灌注缺损(ED)及延迟相晚期增强(LE)和残余缺损(RD)区域和增强特点。将MSCT测量的梗死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MSCTLVEF)、室壁节段运动情况与血液生化指标血清肌酸激酶(CPK)曲线下面积及超声心电图(TTE)测量的LVEF(TTELVEF)和室壁节段运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早期扫描相检出ED 17例,其判断心肌梗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94%。延迟扫描相表现出3种不同的增强特征,分别为孤立性心内膜下LE、心内膜下RD和心外膜下LE以及单纯心内膜下RD。延迟相测得的梗死容积与血清CPK曲线下面积(r=0.840)、MSCTLVEF与TTELVEF(r=0.800)以及TTE与MSCT对室壁节段运动异常的评估结果(r=0.814)均呈显著正相关(均P<0.001)。结论 AMI患者接受PCI治疗后的双期MSCT扫描表现出不同的增强特征。MSCT检查对再灌注后梗死部位和范围的判定具有应用价值。一次MSCT检查尚可了解患者心功能和室壁节段运动情况,且与TTE检查结果高度一致。MSCT可用于对AMI患者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龄肺癌患者袖状与全肺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分析
    潘旭峰, 曹克坚, 耿峻峰, 等
    2011 (3):  331.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3.019

    摘要 ( 2762 )   PDF(3961KB) ( 1511 )  

    目的 比较接受支气管袖状切除与全肺切除的高龄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78例70岁以上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支气管袖状切除手术55例(袖状切除组),接受全肺切除手术23例(全肺切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资料、术中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与并发症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袖状切除组患者术后气管镜吸痰次数显著多于全肺切除组(P<0.05)。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呼吸道和心律失常并发症的发生与术式的选择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术前肺功能指标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是高龄肺癌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5)。结论 对于高龄肺癌患者,支气管袖状切除与全肺切除两种术式对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无明显影响;支气管袖状切除术术后更需重视气道管理;术前肺功能差是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右室功能指标对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手术疗效的评估作用
    方 亮, 张 卫, 叶 伟, 等
    2011 (3):  335.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3.020

    摘要 ( 1997 )   PDF(3934KB) ( 1427 )  

    目的 应用右室功能指标对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TR)患者经三尖瓣成形术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各项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以中度反流以上且接受三尖瓣成形术治疗的功能性T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0例患者接受改良De Vega成形术(缝线成形术组),10例患者接受MC3三维瓣环成形术(人工瓣环成形术组)。分别于手术前后测量和记录患者右室功能指标,包括舒张期三尖瓣瓣环内径(DTV)、心肌做功指数(MPI)、右心室收缩期长轴移位距离(RVLX)、右心室流出道缩短率(RVOTFS)、TR程度指标(STR/SRA)、右房内径(RA)和右室内径(RV)等,对各项指标在手术前后的变化及组间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各项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手术前比较,手术后两组患者STR/SRA、DTV和RA均明显改善。手术后人工瓣环成形术组较缝线成形术组RA的改善更为显著。相关分析表明,手术前后RA与DTV均呈显著正相关(r=0.45,P<0.05;r=0.47,P<0.001);DTV与STR/SRA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对功能性TR患者实施相应的瓣环环缩处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人工瓣环成形术对RA的改善优于缝线成形术;RA与DTV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作为术前TR程度及手术疗效的评价指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潘 雁, 徐云华, 王韡旻, 等
    2011 (3):  339.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3.021

    摘要 ( 2190 )   PDF(3871KB) ( 1254 )  

    目的 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FACT-L中文版4.0量表调查15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命质量指标得分情况,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5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男性和年龄>60岁患者的肺癌相关症状得分显著低于女性和年龄≤60岁的患者(P<0.01);不同文化程度患者中,具有大专学历患者的各项生命质量得分最高;收入越低,患者生命质量得分越低;接受化疗和吸烟患者的肺癌相关症状得分和量表总分均显著低于未接受化疗和不吸烟患者(P<0.05)。结论 对老年、低收入及接受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给予更多的关注,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有助于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Occlusion of atrial septal defect utilizing occluder devise via minimally invasive right chest |approach
    励 峰, 李 伟, 康 宁, 等
    2011 (3):  343.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3.022

    摘要 ( 1887 )   PDF(3724KB) ( 1142 )  

    Objective To evaluate atrial septal defect (ASD) occlusion employing a small right anterior thoracotomy approach. Methods A total of 21 patients with ASD underwent general anesthesia and 2-3 cm incision was made in the fourth right intercostal space. Utilizing transesophageal or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 the occluder was released using a monotube unit.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occluded successfully. No patient required open surgery utilizing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There were no major complications and no evidence of residual atrial shunt. Conclusion ASD occlusion via a  minimal surgical incision is safe, less invasive, and has excellent outcomes.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带瓣人工血管主动脉根部置换术疗效分析
    陈小中, 周 睿, 任书南, 等
    2011 (3):  346.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3.023

    摘要 ( 2523 )   PDF(4019KB) ( 1396 )  

    目的 观察带瓣人工血管主动脉根部置换术对主动脉根部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接受保留主动脉瓣的带瓣人工血管主动脉根部置换术治疗的8例主动脉根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手术相关情况及出院后随访情况。结果 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体外循环时间158~357 min,平均(266.4±60.1)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36~286 min,平均(200.6±47.9)min。1例患者行深低温停循环。术后并发症包括渗血4例,并发纵隔炎1例。术后随访2~38个月,平均(22.3±12.6)个月;随访期内无死亡病例,1例患者因发生中度主动脉瓣反流而再次接受主动脉瓣置换术。结论 以保留主动脉瓣的带瓣人工血管主动脉根部置换术治疗主动脉根部瘤的中期疗效良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肺切除手术对肺癌患者右心功能的影响
    陈 铭, 方文涛, 吴卫华, 等
    2011 (3):  349.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3.024

    摘要 ( 2117 )   PDF(3798KB) ( 1714 )  

    目的 探讨肺切除对肺癌患者右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47例肺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肺叶切除组(n=32)和全肺切除组(n=15)。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3天和第8天,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定右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RVEDVI)、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肺动脉平均压(mPAP)和心率(HR),同时监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的变化。结果 术后第3天, 两组患者的mPAP、HR和RVEDVI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RVEF则显著降低(P<0.05),全肺切除组的改变更显著;肺叶切除组手术前后P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全肺切除组术后PaO2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术后第8 天,肺叶切除组各项检测指标均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全肺切除组各项检测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切除手术尤其是全肺切除可引起右心功能降低,应尽可能以袖式支气管和血管成形术替代全肺切除,以减少手术创伤。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胸内结节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分析
    江银玲, 赵 珩, 牛艳洁, 等
    2011 (3):  353.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3.025

    摘要 ( 2179 )   PDF(4465KB) ( 1692 )  

    目的 分析胸内结节病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疗效。方法 收集55例胸内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过程和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5例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发病高峰在51~60岁。临床表现非特异性,以咳嗽最常见,部分患者无症状。39例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4例在激素减量过程中出现病情反复,给予激素加量并行缓慢减量后好转;1例停药4年后复发,重新给予激素治疗,随访6年至今未复发。接受激素治疗的患者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依次为肥胖、消化性溃疡和骨质疏松;未发生威胁生命的并发症。结论 胸内结节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患者长期接受激素治疗,应严密监测不良反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高兰婷, 吕长兴, 王家明, 等
    2011 (3):  357.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3.026

    摘要 ( 2173 )   PDF(3297KB) ( 1451 )  

    目的 探讨食管小细胞癌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 收集经食管吞钡片、胸部CT、食管镜检查并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15例食管小细胞癌病例,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 15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8.82个月(生存期29 d~26个月);6个月生存率为53%,1年生存率为20%,2年生存率为7%,3年生存率为零。接受单纯手术、单纯化疗和综合治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8、4.1和11.83个月。结论 食管小细胞癌的最佳治疗方案尚不明确,以化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可获得较单一治疗更长的生存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卫生事业管理)
    专业学位医学研究生临床技能培训的实践与研究
    徐 蕾, 黄淇敏
    2011 (3):  360.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3.027

    摘要 ( 1159 )   PDF(5316KB) ( 1570 )  

    目的 探讨专业学位医学研究生实施临床技能培训的效果。方法 选择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100名,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人;一组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另一组实施传统的临床实践培训,根据考试成绩比较两组研究生在培训前后临床技能方面的差异。同时,在已毕业的研究生(n=200)中发放问卷,了解研究生对于包括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内的临床技能培训的认识和看法。结果 分析研究生的毕业考核成绩发现,与传统方式培养的研究生相比,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研究生综合理论、临床技能考核成绩均较传统方式培养的研究生有较大幅度提高[(90.53±3.17)分和(80.23±4.42)分,(89.46±3.78)分和(80.50±4.16)分,均P<0.001];而专业外语、医德医风考核成绩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43±3.18)分和(90.58± 3.43)、(89.06±3.57)和(90.47±3.15)分,均P>0.05]。对已毕业研究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大多数研究生认为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使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技能有所提高。结论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临床技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肺癌日间化疗经济学分析及可行性探讨
    冯 运, 陆 舜, 徐 蕾, 等
    2011 (3):  365.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3.028

    摘要 ( 1285 )   PDF(3484KB) ( 1758 )  

    目的 探讨肺部肿瘤病房使用新模式,通过增加床位周转,缓解目前肺部肿瘤患者住院难的问题,同时在保证患者疗效情况下进一步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节省医疗开支。方法 统计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肺部肿瘤医学中心2009年1月—2009年4月接受日间化疗患者(n=249)的治疗费用、住院时间及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同期接受普通化疗的患者(n=827)作为对照组。结果 日间化疗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和治疗总费用均显著低于与普通化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30 d和13.7 d,6 751.87元和14 198.03元,均P<0.01)。两组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相似,日间化疗组白细胞降低比例高于普通化疗组,胃肠道反应(呕吐)发生比例低于普通化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日间化疗有效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了住院费用,可作为常规住院化疗外的治疗新模式进一步推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microRNA在肺癌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
    吴传勇, 薛 剑, 娄加陶
    2011 (3):  368.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3.029

    摘要 ( 1622 )   PDF(5416KB) ( 2058 )  

    肺癌是全世界因肿瘤导致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尽管肺癌发生的分子网络在蛋白和基因水平上已经部分得到阐明,但是其高死亡率仍没有明显改善。微小RNAs(miRNAs)是一大类小的内源性非编码RNAs,通过与靶mRNA 3’端非翻译区部分互补配对,在翻译后水平调节靶基因的表达。miRNAs在肺脏的发育过程中发挥多种作用,其异常表达可能导致肺癌的发生。肺癌中miRNAs的异常表达模式,以及miRNAs在血清中的稳定存在,都使miRNAs有望成为新型的临床生物标记物用于肺癌的诊断和预后。miRNAs还可以直接作为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在肺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调节具有致癌或抑癌功能的miRNAs可能成为肺癌治疗的新方法。该文就miRNAs在肺癌诊断、预后和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肺癌分子诊断学研究进展
    薛 剑, 娄加陶
    2011 (3):  373.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3.030

    摘要 ( 1632 )   PDF(5458KB) ( 2717 )  

    肺癌的分子诊断作为影像学和细胞学筛查策略的重要补充,其内容不仅包括早期诊断,还包括预后指标及靶向治疗的预测等。该文拟对当前肺癌分子诊断的研究热点基因突变与靶向治疗预测、miRNA、肿瘤干细胞、甲基化及相关检测方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短篇论著
    34例肺单纯性磨玻璃样病灶的临床分析
    仲晨曦, 谷志涛, 方文涛, 等
    2011 (3):  378.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3.031

    摘要 ( 1422 )   PDF(2927KB) ( 1485 )  

    目的 探讨肺单纯性磨玻璃样病灶(pGGO)临床病理学特征、手术方式及预后。方法 收集34例pGGO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性别构成、吸烟状况、手术方式、病灶大小、肿瘤组织学类型及淋巴结转移和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本组女性和不吸烟患者明显多于男性和吸烟患者(P<0.05,P<0.01)。34例患者中,接受局部切除(楔形切除或肺段切除)19例(电视胸腔镜下手术18例),肺叶切除15例。术后病理学检查显示:非典型腺瘤样增生13例,肺泡细胞癌21例;均无淋巴结转移。肺泡细胞癌病灶直径明显大于非典型腺瘤样增生病灶(P<0.05);局部切除与肺叶切除病灶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3个月~5年,患者均存活,无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 pGGO多发于不吸烟女性。pGGO中多数肺泡细胞癌病灶直径大于非典型腺瘤样增生病灶。电视胸腔镜下局部切除对pGGO的治疗效果良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9例巨大肺动静脉瘘经导管封堵治疗分析
    王 承, 潘 欣, 马建伟, 等
    2011 (3):  381.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3.032

    摘要 ( 1516 )   PDF(3871KB) ( 1488 )  

    目的 总结巨大肺动静脉瘘的介入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9例引入血管直径>5 mm的巨大肺动静脉瘘患者介入治疗过程。介入治疗前患者均接受右心导管检查和肺动脉造影术以了解瘘管的形态、大小和走行,确定拟栓塞的引入血管并准确测量血管直径。选用Amplatzer Plug或国产PDA封堵器进行封堵。结果9例患者共计引入血管11条,均封堵成功;共置入Amplatzer Plug 6枚,国产PDA封堵器 4枚。术后股动脉血氧饱和度显著升高至接近正常水平。结论 对于引入血管直径>5 mm的巨大肺动静脉瘘,Amplatzer Plug或国产PDA封堵器经导管封堵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技术与方法
    双腔支气管导管应用效果和安全性的比较研究
    朱宏伟, 吴德华, 张晓峰, 等
    2011 (3):  384.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3.033

    摘要 ( 1106 )   PDF(3274KB) ( 1564 )  

    目的 比较国产与进口双腔支气管导管的临床使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60例胸外科择期手术需要单肺通气的患者根据术中使用双腔支气管导管的不同分为A组(国产驼人双腔支气管导管)、B组(进口Portex双腔支气管导管)和C组(进口Tyco双腔支气管导管),每组20例。记录插管时间和尝试插管次数、改变体位后需行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的次数、肺萎陷质量,观察平卧位双肺通气、侧卧位双肺通气、单肺通气15 min、单肺通气30 min、双肺通气5 min时的吸气峰值压力(Ppeak)和肺动态顺应性(Cdyn)的变化,以及术后24 h声音嘶哑和咽喉痛的发生情况。对记录和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三组间插管时间和尝试插管次数、改变体位后需纤支镜检查的次数、肺萎陷质量、相同时间点的 Ppeak和Cdyn的变化以及术后24 h声音嘶哑和咽喉痛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国产双腔支气管导管与进口品牌产品在使用效果和安全性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更高的性价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