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著(基础研究)
    冬虫夏草制剂拮抗5/6肾切除大鼠肾脏纤维化作用研究
    郭山脉, 仲 芳, 周 桥, 等
    2012 (1):  1.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1.001

    摘要 ( 1551 )   PDF(17623KB) ( 1271 )  

    目的 构建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脏病模型,研究冬虫夏草制剂对肾脏纤维化的拮抗作用。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5/6肾切除组(OP组)和5/6肾切除术后冬虫夏草制剂治疗组(CS组),每组16只。分别于肾切除术后4、8周,采集血、尿样本,处死大鼠后留取肾组织标本,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白蛋白(Alb)和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观察肾脏组织病理改变和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肾脏组织中细胞外基质纤维连接蛋白(FN)和Ⅲ型胶原(ColⅢ)以及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蛋白1(FSP-1)和α-平滑肌动蛋白 (α-SMA)的表达,采用RT-PCR技术检测肾脏组织中FN、Col-Ⅲ和α-SMA 的mRNA表达。结果 与SO组比较,OP组肾脏组织病变明显,表现为炎症细胞浸润,细胞外基质增多,足突融合及线粒体肿胀、空泡变性甚至嵴溶解、消失,自噬小体形成,且术后8周较术后4周的病变更为严重;与SO组比较,OP组SCr、BUN和UACR均显著升高,Alb则明显降低,肾脏组织中FSP-1、FN、Col-Ⅲ、α-SMA的蛋白表达及FN、Col-Ⅲ和α-SMA 的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上述改变术后8周较术后4周更为明显。术后8周,与OP组比较,CS组肾脏组织病理变化明显减轻,线粒体损伤明显缓解,UACR明显降低,而Alb升高显著,肾脏组织中FSP-1、FN、Col-Ⅲ、α-SMA的蛋白表达及FN、Col-Ⅲ和α-SMA的mRNA表达明显减少。结论 冬虫夏草制剂可通过减轻线粒体损伤和细胞外基质沉积等机制,拮抗5/6肾切除大鼠的肾脏纤维化程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封二
    主编新年寄语
    陈国强
    2012 (1):  3. 
    摘要 ( 110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基础研究)
    急性炎症状态下2型糖尿病大鼠的反应能力研究
    韩亭亭, 苏布德格日乐, 胡耀敏, 等
    2012 (1):  9.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1.002

    摘要 ( 1731 )   PDF(5716KB) ( 1161 )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大鼠和正常大鼠在急性炎症状态下的反应能力差异和血糖变化情况。方法 以2型糖尿病GK大鼠和Wistar大鼠(正常对照)作为实验对象,按5 mg/kg内毒素(LPS)腹腔注射构建大鼠脓毒症的危重病模型。观察LPS注射前后两种大鼠的一般情况,测定血清中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6(IL-6)和抗炎因子白介素10(IL-10)的质量浓度,监测血糖的波动情况。结果 注射LPS后,Wistar大鼠的一般情况差,出现活动减少、嗜睡、竖毛怕冷、严重腹泻等症状;而GK大鼠一般状况良好,未出现上述表现。LPS注射前,GK大鼠血糖浓度显著高于Wistar大鼠;注射LPS后,两种大鼠血糖浓度均显著升高,GK大鼠血糖波动幅度小于Wistar大鼠,两种大鼠的峰值血糖浓度无明显差异。LPS注射前,GK大鼠血清中TNF-α和IL-6的质量浓度显著高于Wistar大鼠(P<0.01);LPS注射后,两种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IL-6和IL-10的质量浓度均较LPS注射前显著升高(P<0.01),且Wistar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和IL-10的质量浓度明显高于GK大鼠(P<0.01)。结论 与正常大鼠比较,2型糖尿病大鼠对于急性炎症刺激的耐受性更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发育期小鼠脑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酪氨酸受体激酶B表达的影响
    金 宝, 张育才, 崔 云
    2012 (1):  14.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1.003

    摘要 ( 1695 )   PDF(8964KB) ( 1395 )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鹅膏蕈氨酸(Ibo)致不同发育期小鼠脑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酪氨酸受体激酶B(Trk B)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120只昆明白小鼠作为实验动物,其中7日龄(P7)、21日龄(P21)和42日龄(P42)小鼠各40只;再将同日龄小鼠随机分为Ibo组(n=15)、Ibo+EPO组(n=15)和对照组(n=10)。Ibo组采用微量注射法向左侧海马注射Ibo 1 μL;Ibo+EPO组注射Ibo 1 μL后,腹腔注射5 000 U/(kg·d)EPO,连续5 d;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各组小鼠在建模后第5天进行Y-电迷宫测试;Cresyl Violet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病理学变化;Real-Time PCR检测海马BDNF mRNA和TrkB 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BDNF和TrkB蛋白的表达。结果 术后Ibo组小鼠寻找安全区的正确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EPO+Ibo组小鼠寻找安全区的正确率明显高于Ibo组(P<0.05)。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Ibo组小鼠海马组织神经元发生明显变性和细胞死亡。Ibo+EPO组和Ibo组海马神经元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Ibo+EPO组损伤较轻。Ibo组和Ibo+EPO组海马组织BDNF和TrkB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Ibo+EPO组BDNF和TrkB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Ibo组(P<0.05)。结论 Ibo致脑损伤时,海马组织BDNF和TrkB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强,可能是一种保护性反应。EPO可减轻Ibo所致脑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DNF和TrkB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沉默对无菌性炎症的抑制作用
    彭晓春, 程 涛, 赵 松, 等
    2012 (1):  21.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1.004

    摘要 ( 1722 )   PDF(7665KB) ( 1149 )  

    目的 研究局部应用靶向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小干扰RNA(siRNA)对磨损颗粒诱导的无菌性炎症的抑制作用。方法 构建重组慢病毒载体,设计靶向TNF-α的siRNA序列和错配序列各1条。建立小鼠气囊模型,气囊内注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颗粒诱导无菌性炎症反应。将建模后的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分别在小鼠气囊内注入TNF-α siRNA(TNF-α组)、错配siRNA(MS组)和PBS(对照组);慢病毒转染后第14和28天每组各处死6只小鼠,取出气囊组织。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气囊中TNF-α、IL-1β和IL-6 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TNF-α蛋白的含量;组织学检测气囊壁厚度和炎症细胞计数;活体荧光成像定量分析绿色荧光蛋白(GFP)荧光的强度和分布。结果 慢病毒介导TNF-α siRNA的局部应用显著降低了TNF-α组中TNF-α、IL-1和IL-6 mRNA的表达(P<0.01),也降低了TNF-α蛋白的含量(P<0.01);TNF-α组炎症反应(囊壁厚度和细胞浸润)显著减弱(P<0.05或P<0.01)。活体荧光成像显示,GFP的表达局限于气囊局部,TNF-α组和MS组荧光量比对照组升高5倍左右。结论 局部应用TNF-α siRNA可有效抑制磨损颗粒诱导的无菌性炎症,且无全身性不良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莨菪烷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大鼠气管的拮抗活性和组织选择性
    刘慧中, 欧美贤, 严忠红, 等
    2012 (1):  27.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1.005

    摘要 ( 1716 )   PDF(5147KB) ( 1384 )  

    目的 合成系列莨菪烷衍生物,评价其对大鼠气管的拮抗活性及组织选择性(气管/心脏)。方法 以3α-羟基-6β-乙酰氧基莨菪烷(A0)为起始物,通过酰化反应合成系列3α-酰氧基-6β-乙酰氧基莨菪烷。分别选取含丰富M2、M3受体并由其介导收缩的大鼠心脏(M2)和气管平滑肌(M3)为测试样本,通过组织功能实验,测试合成物对大鼠离体心脏和气管的拮抗活性。结果 制备8个莨菪烷衍生物,A1~A4对心脏和气管有明显拮抗作用,A5~A8对心脏和气管无拮抗活性。A1对气管的拮抗参数pA2值最大(pA2= 7.32),且有较高的组织选择性(气管/心脏)(ΔpA2=1.51)。结论 减小莨菪烷母核的C-3α位苯环上取代基的体积或增加苯环上π电子云的密度,对提高化合物拮抗气管的活性及组织选择性(气管/心脏)有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体外循环后羊心肌组织中水通道蛋白1表达及其与心肌水肿的关系
    闫玉梅, 丁芳宝, 梅 举, 等
    2012 (1):  32.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1.006

    摘要 ( 1640 )   PDF(5913KB) ( 1291 )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后羊心肌组织中水通道蛋白1(AQP1)的表达及其与心肌水肿的关系。方法 健康成年羊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和体外循环组(n=18),体外循环组在体外循环结束后6个时点(2、6、12、24、48、72 h)取材,每个时点取3只动物。采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ting、ELISA和干湿质量法检测正常对照组术后和体外循环组术后各时点心室肌组织中AQP1表达及心肌水肿的程度。结果 正常羊心室肌组织中有AQP1表达,且左、右心室心肌组织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循环组在体外循环结束后各时点间心肌组织中AQP1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达趋势在mRNA和蛋白水平一致,均为体外循环结束后开始降低,6 h后达到最低,而后上升,于48 h达到峰值后再降低;心肌水肿程度各时点间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化趋势随着体外循环后时间的推移逐渐增高,于48 h达到峰值后降低;AQP1 mRNA相对表达量与AQP1蛋白相对表达量之间存在正相关(r=0.971,P<0.05),AQP1蛋白相对表达量与心肌水含量呈正相关(r=0.592,P<0.05)。结论 体外循环可影响羊心肌组织中AQP1表达及心肌水肿变化,且AQP1蛋白表达量与心肌水含量呈正相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含人参炔醇的胡萝卜提取物的制备工艺研究
    严忠红, 杨若林, 钮因尧, 等
    2012 (1):  37.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1.007

    摘要 ( 1543 )   PDF(6301KB) ( 1490 )  

    目的 探索及优化从胡萝卜中提取人参炔醇的工艺。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以提取物中人参炔醇的含量为考察指标,对提取部位、提取方式等影响提取效率的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实验,在此基础上设计正交实验进行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该工艺得到的提取物和人参炔醇体外对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的作用。结果 确定以新鲜去汁后的胡萝卜渣为提取原料,优选工艺为1倍量石油醚超声提取3次,每次超声2 h。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40 μg/mL提取物和5 μmol/L人参炔醇作用12 h后细胞凋亡显著。结论 该工艺方法简便,合理可行,可显著提高胡萝卜中人参炔醇的提取率,得到的提取物体外对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具有显著的増殖抑制和促凋亡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态牵张应变对人牙周膜细胞的细胞骨架的影响
    马佳音, 胥 春, 郝 轶, 等
    2012 (1):  42.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1.008

    摘要 ( 1311 )   PDF(7447KB) ( 998 )  

    目的 研究动态牵张应变下人牙周膜细胞(HPDLCs)细胞骨架的变化。方法 体外培养HPDLCs,利用动态牵张应变细胞加载装置对HPDLCs分别加载1%、10%和20%的牵张应变,每种应变分别加载7个时间段(0.5、1、2、4、6、12、24 h),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HPDLCs细胞骨架的形态结构;收集图像并运用Image-Pro Plus 4.5.0.29软件进行分析,测定HPDLCs的面积、长度与宽度比(长宽比)以及细胞骨架蛋白F-actin的积分荧光强度。结果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随着加载牵张应变的作用时间延长和应变值提高,HPDLCs细胞逐渐呈现栅栏状相互平行排列趋势,且排列方向垂直于牵张力方向,胞体被拉长。图像分析结果显示:加载动态牵张应变后,HPDLCs的细胞面积、长宽比及F-actin的表达量均发生相应的变化。结论 动态牵张应变可引起HPDLCs细胞骨架的变化,并且与施加应变的大小和应变作用时间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两种高脂血症小鼠模型糖代谢及靶组织胰岛素敏感性研究
    白洁菲, 章 瑶, 苏布德格日乐, 等
    2012 (1):  48.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1.009

    摘要 ( 2111 )   PDF(5383KB) ( 1258 )  

    目的 观察高三酰甘油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小鼠的糖代谢及靶组织(肝脏和骨骼肌)胰岛素敏感性的变化。方法 采用普通饲料喂养小鼠(对照组,n=8)、脂蛋白脂酶基因敲除杂合子小鼠(LPL+/-)(高三酰甘油血症组,n=8)和高脂饲料喂养小鼠(高胆固醇血症组,n=8)作为实验对象。测量各组小鼠的体质量;检测血清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糖浓度和空腹胰岛素水平,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脏和骨骼肌组织在胰岛素刺激后Akt473位丝氨酸磷酸化水平(p-Aktser473的相对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高三酰甘油血症组血清TG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高胆固醇血症组(P<0.05),高胆固醇血症组血清TC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高三酰甘油血症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三酰甘油血症组血糖浓度、空腹胰岛素水平和HOMA-IR有增高趋势,ISI则有所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和高三酰甘油血症组比较,高胆固醇血症组血糖浓度、空腹胰岛素水平和HOMA-IR显著升高,而ISI明显下降(均P<0.05)。高三酰甘油血症组和高胆固醇组肝脏和骨骼肌组织经胰岛素刺激后的p-Aktser473相对表达量及其升高倍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高胆固醇组,肝脏组织p-Aktser473相对表达量的升高倍数显著低于高三酰甘油血症组,骨骼肌组织在胰岛素刺激后的p-Aktser473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高三酰甘油血症组(P<0.05)。结论 高三酰甘油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均伴有靶组织胰岛素敏感性受损,其中高脂喂养小鼠出现高胆固醇血症时伴有更明显的糖代谢紊乱。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肠黏膜下层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构建心肌组织薄片的实验研究
    何艳中, 王震宇, 郑景浩, 等
    2012 (1):  53.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1.010

    摘要 ( 1686 )   PDF(9713KB) ( 1265 )  

    目的 探讨利用小肠黏膜下层(SIS)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构建心肌组织薄片的可行性。方法 将自大鼠骨髓分离培养的BMSCs经5-氮胞苷(5-Aza)诱导培养3周后种植在经脱细胞处理的SIS浆膜面,在体外动态条件下共培养2周,构建组织工程心肌组织薄片,并进行病理组织学、超微结构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 与BMSCs体外共培养2周的SIS经苏木精-伊红(HE)染色显示,细胞在SIS上不只局限于材料表层,呈多层分布,部分细胞逐步向深层迁移和渗透。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细胞较好地在SIS上黏附、生长和迁移,细胞分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SIS上的细胞为表达α-actin、cTnⅠ和connexin-43的心肌样细胞。结论 在体外将SIS复合经5-Aza诱导的BMSCs,成功地初步构建出组织工程化心肌组织薄片。SIS是一种良好的心肌组织工程生物支架材料。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糖尿病裸鼠的皮肤组织改变及其与创面愈合的相关性
    黄 昕, 沈向前, 吴守成, 等
    2012 (1):  59.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1.011

    摘要 ( 1917 )   PDF(6055KB) ( 1453 )  

    目的 研究糖尿病裸鼠的皮肤组织改变及其与皮肤创面愈合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150 mg/kg链脲佐菌素(STZ)一次性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裸鼠模型。对正常对照组裸鼠(n=20)和诱导成模后4周的糖尿病裸鼠(n=20)分别切取背部直径为1.8 cm的全层皮肤。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裸鼠皮肤的组织学改变并测量真皮层和表皮层厚度。采用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并分析相对胶原含量;应用氧化酶法测量皮肤组织糖含量。于术后第3、5、7、14和21天观察创面的愈合率。结果 糖尿病组裸鼠的皮肤真皮层和表皮层厚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变薄,真皮层相对胶原含量也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糖尿病组裸鼠的血糖浓度和皮肤糖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皮肤组织糖含量与血糖浓度呈正相关(r=0.951,P<0.01)。糖尿病组裸鼠在术后第3、5、7、14和21天的创面愈合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STZ诱导的糖尿病裸鼠模型的皮肤组织改变明显,这些改变可能与局部糖基化终末产物蓄积,导致糖尿病皮肤创面不易愈合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临床研究)
    牙龈卟啉单胞菌临床菌株的分离、鉴定及生长特性分析
    李云鹏, 刘大力, 束 蓉, 等
    2012 (1):  64.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1.012

    摘要 ( 5218 )   PDF(6147KB) ( 2618 )  

    目的 对口腔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 gingivalis)进行分离和鉴定,初步分析P. gingivalis的生长特性。方法 采集慢性牙周炎患者和牙周健康者临床龈下菌斑标本并行厌氧培养,采用PCR和16S rDNA序列分析方法鉴定P. gingivalis,分析检出率;观察P. gingivalis临床菌株的菌落特征和生长特点,分析生物学特征。结果 从35名采样对象的146个龈下菌斑标本中分离获得6株P. gingivalis临床菌株,分别命名为L2、L3、L4、L5、L11、和L12;牙周健康者龈下菌斑中P. gingivalis的检出率为27.4%,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健康部位的龈下菌斑中P. gingivalis检出率为86.7%,探诊深度为4~6 mm的牙周袋龈下菌斑中P. gingivalis检出率为95.6%,探诊深度>6 mm的牙周袋龈下菌斑中P. gingivalis检出率为96.0%。L2、L5、L11和L12在BHI平板上培养1周后均形成特征性黑色菌落,而L3和L4在培养1周后形成灰色菌落,10 d后形成特征性黑色菌落;L2、L4、L5和L12在传代30 h后进入对数期生长期,L3和L11则在传代60 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结论 P. gingivalis是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优势致病菌之一,其在慢性牙周炎患者健康位点的检出率显著高于牙周健康者,且随着牙周探诊深度的加深,检出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P. gingivalis各临床菌株的生长存在差异,提示其生物学特征和致病性可能不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龄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胡 珺, 朱 福, 谢 骏, 等
    2012 (1):  69.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1.013

    摘要 ( 1705 )   PDF(4078KB) ( 1172 )  

    目的 评价增龄和高血压对高龄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150例老年住院患者,按年龄(≥80岁为高龄,60~80岁为老年)和高血压患病情况分为高龄高血压组(n=84)、高龄非高血压组(n=18)和老年高血压组(n=48)。记录患者的基本情况,检测血生化指标,并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行心脏超声检查,检测和计算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指标;分析高血压患者病程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高龄高血压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与老年高血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高龄高血压组患者的24 h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高于高龄非高血压组(P<0.01),两组患者的左心室质量、左心室质量指数和左心室后壁厚度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高龄高血压组的所有心脏结构指标与老年高血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高血压组患者的心脏功能指标与高龄非高血压组和老年高血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病程与心脏结构指标均呈正相关(P<0.05或P<0.01),但与心脏功能指标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在高龄患者中,高血压导致更显著的左心室壁肥厚、心脏质量增加以及心脏收缩功能下降。随着高血压病程的延长,左心室肥厚、左心房和左心室扩大加剧,左心室收缩功能进一步下降,老年患者应在一定范围内平稳降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舌向集中(牙合)全口义齿应力分布的光弹性研究(常规全口义齿加载)
    金文忠, 焦 婷, 彭 艳, 等
    2012 (1):  73.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1.014

    摘要 ( 1958 )   PDF(4251KB) ( 1352 )  

    目的 研究舌向集中与解剖全口义齿在正中及侧向应力加载时其支持组织的应力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三维光弹实验的方法,在Cawood Ⅴ类无牙颌环氧树脂光弹模型上分别制作解剖和舌向集中全口义齿,并于正中及侧向状态下加载冻结,分析和比较支持组织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 常规全口义齿正中及侧向加载时,舌向集中较解剖传递更多应力至舌侧,力分配较为均匀。结论 对于牙槽嵴重度吸收的无牙颌患者,在选用常规全口义齿修复时,可首先考虑舌向集中以辅助增强义齿的稳定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多种判别分析的原发性肝肿瘤代谢谱研究
    李 芬, 赵爱华, 杨景雷, 等
    2012 (1):  77.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1.015

    摘要 ( 1737 )   PDF(5618KB) ( 1360 )  

    目的 应用判别分析方法研究临床样本,比较不同的判别方法对疾病代谢谱的分类性能。方法 应用线性判别分析(LDA)、二次判别分析(QDA)和逻辑判别分析(LogDA)对临床109例健康人、87例良性肝肿瘤患者以及31例恶性肝肿瘤患者的血清样本代谢谱数据进行分析;从健康对照和原发性肝肿瘤(包括良性和恶性)以及良性和恶性肝肿瘤两个类别,对3种方法的诊断性能进行比较。结果 对于临床代谢谱数据,3种方法对正常与肝肿瘤的区分效果均优于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的区分。QDA的总体性能优于LDA和LogDA,对正常和肝肿瘤的诊断精密度达到87.67%,对良性和恶性肝肿瘤的诊断精密度达到67.80%。结论 LDA、QDA和LogDA 3种方法中,QDA最适于原发性肝肿瘤代谢谱数据的分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化型甲状腺癌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131I清除甲状腺残余组织的疗效
    盛矢薇, 陆汉魁, 陈立波, 等
    2012 (1):  82.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1.016

    摘要 ( 1845 )   PDF(4126KB) ( 1383 )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131I清除甲状腺残余组织(清甲)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 233例DT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例患者既往有甲亢病史。入院前停用甲状腺素片,同时禁碘饮食3~6周,服用131I治疗前检测血清甲状腺球蛋白、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激素(TT3、TT4、FT3、FT4)、促甲状腺激素(TSH)、血常规和肝、肾功能,选择性行颈部超声等影像学检查评估病情。所有患者给予口服131I后4~6个月,随访清甲治疗的效果。结果 DTC合并甲亢患者颈部超声对甲状腺癌的阳性检出率为61.54%(8/13),甲状腺显像阳性检出率为33.33%(2/6),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阳性检出率为75.00%(3/4)。DTC合并甲亢患者清甲所需的131I总剂量明显低于单纯DTC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31I治疗后4~6个月随访,13例DTC合并甲亢患者中,首次131I治疗即清甲成功的患者有11例,占84.62%,明显高于同期单纯DTC患者的一次131I清甲成功率55.90%。结论 颈部超声、甲状腺显像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仍是DTC合并甲亢患者的重要检查手段,DTC合并甲亢患者131I清甲疗效优于单纯DTC患者。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良迷宫射频消融治疗心房纤颤的临床研究
    曾颖鸥, 张 卫, 叶 伟, 等
    2012 (1):  85.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1.017

    摘要 ( 1313 )   PDF(5219KB) ( 1501 )  

    目的 通过总结心脏直视手术同期行心房纤颤(房颤)射频消融术的疗效,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对161例伴有房颤的心外科患者手术同期以Cox's Maze Ⅲ为基础,其中轻度三尖瓣病变患者行单纯左心房消融(单房消融组,n=27),中重度三尖瓣病变患者行双房消融(双房消融组,n=134),分析两组消融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以及影响术后窦性心律恢复的因素。结果 所有的患者术后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4.64±12.92)月。术后即刻心电监护显示:69.57%的患者恢复窦性心律,14.91%为结性心律;出院时75.78%的患者恢复窦性心律;术后6个月时81.37%的患者恢复窦性心律。单房消融组的窦性心律恢复率为77.78%,双房消融组为82.0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心功能分级、术后射血分数、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是术后影响能否转为窦性心律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轻度三尖瓣病变的房颤患者采用单纯左心房消融,中重度三尖瓣病变患者采用双房消融,两者疗效相当。术前心功能分级、术中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射血分数是消融术后预测能否恢复窦性心律的主要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年龄对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效应的影响
    张晓怡, 王珊娟, 张马忠, 等
    2012 (1):  90.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1.018

    摘要 ( 1407 )   PDF(3365KB) ( 1274 )  

    目的 观察并比较单次静脉注射2倍95%的有效药物剂量(ED95)顺式阿曲库铵对不同年龄患者的肌松效应。方法 将60例按美国麻醉协会(ASA)标准定为Ⅰ~Ⅱ级的患者分为幼儿组(3~7岁)、青壮年组(18~65岁)和老年组(≥65岁),每组20例。麻醉诱导期间单次注入2倍ED95顺式阿曲库铵,用TOF Watch加速度仪进行肌肉松弛监测,观察起效时间、阻滞维持时间、临床作用时间、体内作用时间和恢复指数。结果 3组间气管插管评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幼儿组肌松起效时间、阻滞维持时间、临床作用时间及体内作用时间均明显短于青壮年组和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肌松恢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幼儿对顺式阿曲库铵更为敏感,起效快,肌松阻滞维持时间和作用时间短,与成人的肌松效应相似;肌松恢复时间与年龄无关,2倍ED95诱导剂量对不同年龄的患者均安全有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十二指肠镜与传统治疗对胆囊切除术后胆瘘疗效的比较分析
    楼晓楼, 杨建军, 刘文勇, 等
    2012 (1):  93.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1.019

    摘要 ( 1381 )   PDF(3209KB) ( 1206 )  

    目的 比较传统治疗与十二指肠镜诊治胆囊切除术后胆瘘的效果。方法 35例胆囊切除术后胆瘘患者分为十二指肠镜组(采用十二指肠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技术诊治胆瘘,n=17)和传统治疗组(采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胆瘘,n=18),比较两组胆瘘部位明确比例、胆瘘治愈时间、再次手术比例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十二指肠镜组胆瘘部位明确比例显著高于传统治疗组(76.47%和38.89%, P<0.05),胆瘘治愈时间显著短于传统治疗组[(13±3) d和(23±5) d, P<0.05],再次手术比例显著低于传统治疗组(11.76%和38.89%, 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治疗组(17.65%和38.89%, P<0.05)。结论 与传统治疗相比,十二指肠镜诊治胆囊切除术后胆瘘具有微创、安全、疗效确切等优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卫生事业管理)
    血清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对重庆市中青年人群高血压的预测价值
    邱 蕾, 钟晓妮, 宋文丰, 等
    2012 (1):  96.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1.020

    摘要 ( 2903 )   PDF(4883KB) ( 1534 )  

    目的 探讨不同血脂指标对重庆市中青年人群高血压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集2009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20 000例数据,分析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与血压(收缩压/舒张压,SBP/DBP)的相关性以及各项血脂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再选择与血压相关性较强的血脂指标,分析这些指标及其不同组合在预测高血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中的价值。结果 体检结果显示高血压患者3 102例(总患病率为15.51%),其中男性2 294例,女性808例;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43%和9.21%,P<0.05)。调整高血压患者的年龄和性别后,TC/HDL-C与血压的相关性最强,其次为LDL-C/HDL-C和Non-HDL-C;TC/HDL-C与LDL-C/HDL-C、Non-HDL-C、HDL-C、TG及LDL-C均呈强相关(r分别为0.926、0.784、-0.753、0.724及0.715),与TC也呈正相关(r=0.642),均P<0.001。TC/HDL-C、LDL-C/HDL-C、Non-HDL-C、TG及其不同组合预测的高血压ROC曲线下面积均>0.5,其中TC/HDL-C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对于同一项血脂指标或其组合的预测结果显示,女性高血压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大于男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HDL-C可能是预测高血压的最佳血脂指标,尤其能反映高血脂对重庆市中青年女性高血压的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6—2010年《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载文计量学分析
    仇晓春, 周珠凤
    2012 (1):  101.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1.021

    摘要 ( 1775 )   PDF(6385KB) ( 1684 )  

    目的 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的载文情况,评价该刊在国内同类期刊中的学术地位。方法 依据《中国知网(CNKI)》文献数据库检索系统,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2006—2010年《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所载论文、作者人群、发表单位、基金资助、引文分布与被引频次等进行统计分析,并计算期刊的h指数。结果 五年间该刊共发表论文2 152篇,共有24名作者发表的论文数≥15篇,作者均为具有正高级职称的学科带头人;12名作者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论文数≥6篇;19.2%的论文受基金资助。共有1 013篇论文被引频次≥1,13篇论文被引频次≥10,篇均引用率为0.98次/篇;被引频次最高的学科为肿瘤学。高发文量和高被引论文的单位均依次为瑞金医院、仁济医院和新华医院。该刊的h指数为11。结论 该刊已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核心作者群,论文的被引频次和h指数在国内同类期刊中处于较高水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橄榄油脂肪乳剂的研究进展
    王 莹, 蔡 威
    2012 (1):  107.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1.022

    摘要 ( 1975 )   PDF(5172KB) ( 1599 )  

    脂肪乳剂在20世纪60年代已经在肠外营养中应用,并与葡萄糖共同提供能量。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脂肪乳剂为大豆油,但有一种观点认为在肠外营养中仅使用大豆油脂肪乳剂可能不是最合理的。目前出现一种含橄榄油的新型脂肪乳剂,由80%的橄榄油和20%的大豆油混合而成,具有20%多不饱和脂肪酸和60%单不饱和脂肪酸,长期应用不会造成必需脂肪酸缺乏和降低脂质过氧化。该文对含橄榄油的新型脂肪乳剂在体外试验、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中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在体内的归巢
    施小凤, 朱 彦
    2012 (1):  111.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1.023

    摘要 ( 1559 )   PDF(5184KB) ( 1530 )  

    间充质干细胞(MSCs)可由很多组织分离得到,同时也可分化成不同的组织。MSCs具有一些内在特性,如免疫抑制、组织修复、促进造血重建及减轻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这些特性使得MSCs成为研究的焦点。然而,MSCs输入动物体内后,在体内的迁移归巢、存活情况以及影响因素均不明确。该文归纳总结了相关文献后发现,影响MSCs在各组织归巢的因素很多,包括肺的滤筛作用、MSCs的数量、培养条件及病理状态等,其中病理状态(即组织损伤程度)具有关键作用。MSCs可特异性地归巢到组织损伤部位,其迁移方向遵循趋化因子浓度梯度,这一过程包括多种配体及其受体的参与。深入了解MSCs移植后在体内的归巢过程将为其在临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施 君, 张文川
    2012 (1):  116.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1.024

    摘要 ( 2275 )   PDF(4197KB) ( 2905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机制主要与代谢途径和生长因子有关。代谢途径包括多元醇途径、己糖胺途径、蛋白激酶C途径的激活以及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形成等,氧化应激不仅可以通过上述几种代谢途径间接造成神经元和轴突的损伤,亦可以直接损伤神经细胞;而生长因子则主要与雪旺细胞的合成和凋亡有关。目前,手术干预DPN有很好的疗效,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能有效防止病情的恶化及进展,降低患肢的感染率和截肢率。该文主要从代谢途径及生长因子两个方面阐述DPN的发病机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短篇论著
    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蔡晓婷, 时国朝
    2012 (1):  120.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1.025

    摘要 ( 1564 )   PDF(5257KB) ( 1444 )  

    目的 探讨甲型H1N1流感(甲流)危重症病例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09年12月—2010年2月共收治13例重症甲流确诊患者,其中男性10例,女性3例;年龄24~59岁,中位年龄50岁。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资料、治疗措施及预后。结果 所有患者均以发热、咳嗽为主要症状。实验室表现为白细胞数量下降,尤其是淋巴细胞数量减少,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升高。胸部X线片及CT检查主要表现为两肺多发散在斑点或团片状模糊影,部分可融合呈大片状实变影。予以抗病毒、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等综合支持治疗后,11例好转,1例并发真菌感染,1例死亡。结论 甲流危重病例的影像学表现为肺叶或间质炎症浸润,病情重、进展快,可导致死亡,早期识别并及时给予积极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异丙酚和硫喷妥钠对内源信号视觉光学成像强度的影响比较
    任荣荣, 赵 璇
    2012 (1):  124.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1.026

    摘要 ( 1392 )   PDF(3619KB) ( 1115 )  

    目的 探讨异丙酚和硫喷妥钠对猕猴内源信号视觉光学成像强度的影响。方法 6只猕猴分为硫喷妥钠组和异丙酚组,每组3只。15 mg/kg氯胺酮肌肉注射麻醉诱导,硫喷妥钠组以1.5 mg/(kg·h)硫喷妥钠、0.15 mg/(kg·h)维库溴铵、1%~2%异氟醚、0.5~2 L/min氧化亚氮和1~2 L/min氧气维持麻醉,异丙酚组以5 mg/(kg·h)异丙酚、0.15 mg/(kg·h)维库溴铵、1%~2%异氟醚、0.5~2 L/min氧化亚氮和1~2 L/min氧气维持麻醉,监测各猕猴的生命体征;给予猕猴正弦光栅视觉信号刺激,刺激方向为0°和90°,收集猕猴视觉皮层图像信号,分析图像反应区平均强度。结果 两组猕猴心率、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体温及图像反应区平均强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硫喷妥钠与异丙酚内源信号光学成像强度无显著差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验交流
    术前口腔准备对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
    郑微艳, 孙 怡, 何振洲
    2012 (1):  127.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1.027

    摘要 ( 1658 )   PDF(4184KB) ( 1432 )  

    目的 观察高龄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手术患者进行术前口腔准备对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高龄(≥65岁)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9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48)和对照组(n=47),实验组除常规术前准备外,分别于术前1 d进食三餐后、睡前至手术当日使用漱口液漱口;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术前准备,不予以口腔准备。所有患者在麻醉时实施气管插管,分别在插管前和插管后咽拭子和痰液取样,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比较两组患者术后VAP的发生率。结果 通过口咽拭培养和痰培养,实验组口咽带菌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早发性VAP和总VAP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晚发性VA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口腔准备对降低高龄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早发性VAP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