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封二
    论著(基础研究)
    体外诱导人iPS细胞向肾脏细胞定向分化的实验研究
    黄佳卉,牛 鑫,胡 斌,等
    2014 (7):  957.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4.07.001

    摘要 ( 1117 )   PDF(546KB) ( 1129 )  

    目的 探讨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体外定向分化为肾脏细胞的方法,为应用干细胞进行肾脏再生治疗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以正常人iPS细胞为实验对象,运用生肾因子活化素A (Activin-A)、骨形成蛋白7(BMP7)、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h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锂盐、维甲酸(RA)等细胞因子联合肾脏上皮细胞培养液对iPS进行定向诱导肾脏细胞分化,分别于诱导后第14、21和28日,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及Real-Time PCR检测肾脏发育相关蛋白Brachyury (Bry)、Paired box gene 2 (Pax2)、水通道蛋白1 (AQP1)和E钙粘素(E-cad)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RT-PCR检测分化各阶段多能性基因Nanog和OCT4的表达水平。结果 诱导培养液分别诱导14、21和28 d后,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发现;分化后的细胞分别表达Bry、Pax2、AQP1和E-cad蛋白,而在未分化的iPS细胞中未见表达。Real-Time PCR结果显示:诱导后细胞中Bry、Pax2、AQP1、E-cad mRNA的表达分别较未分化的iPS细胞上调了4、30、37和25倍(P<0.05),分化各阶段多能性基因OCT4和Nanog的表达水平逐渐下调(P<0.05)。结论 细胞因子联合肾脏上皮细胞培养液可有效诱导人iPS细胞定向分化为肾脏细胞。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分离光滑假丝酵母菌唑类药物耐药机制研究
    董丹凤,江 岑,章黎华,等
    2014 (7):  962.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4.07.002

    摘要 ( 993 )   PDF(560KB) ( 1091 )  

    目的 了解光滑假丝酵母菌临床分离株中唑类耐药株的耐药机制。方法 收集2009年和2010年5家医院28例患者的38株光滑假丝酵母菌,根据CLSI M27-A3指南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5种常用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的最小抑菌浓度。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CDR1、CDR2及SNQ2等外排泵基因以及ERG11和转录因子PDR1的表达;流式细胞仪分析罗丹明6G外排能力,考察细胞膜外排泵功能;同时,PCR扩增ERG11基因全长以及PDR1基因主要功能区并测序比对。结果 38株光滑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均敏感,其中17株为唑类耐药菌。唑类耐药株CDR1基因表达明显高于敏感株(P=0.001),并且对罗丹明6G外排能力也显著强于敏感菌(P=0.001)。光滑假丝酵母菌敏感和耐药菌株ERG1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3),且ERG11基因未发现突变。此外,17株光滑耐药菌株PDR1基因表达量与敏感菌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6),但每株耐药菌株PDR1基因均分别发现1处有义突变。结论 转录因子PDR1突变、外排泵基因CDR1表达上调以及外排泵功能增强是目前临床上光滑假丝酵母菌唑类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免疫抑制性受体LILRB2对白血病细胞系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宇小婷,谢 莉,占蒙娜,等
    2014 (7):  967.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4.07.003

    摘要 ( 1371 )   PDF(847KB) ( 1266 )  

    目的 探讨免疫抑制性受体—白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亚家族B成员2 (LILRB2)在人白血病细胞系中的表达、功能和相关机制,为白血病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确定LILRB2在THP1、U937、K562等白血病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以LILRB2高表达的THP1细胞为研究对象,利用特异性靶向LILRB2的shRNA慢病毒载体(带GFP标记)包装病毒并感染THP1细胞,使用流式细胞分选技术获得GFP+的稳定表达细胞株,并分别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检测shRNA干扰效率,同时监测LILRB2敲除后不同时间点细胞增殖、凋亡等细胞命运的变化,分析LILRB2敲除后其下游调控信号改变等相关分子机制。结果 3株细胞系均表达LILRB2,其中又以THP1的表达最高;通过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表明所构建的4个shRNA慢病毒干扰质粒中,shLILRB2-717及shLILRB2-1312能显著下调LILRB2的表达;抑制LILRB2在THP1细胞中的表达可导致细胞增殖明显减缓并出现大量坏死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shLILRB2-717和shLILRB2-1312组细胞早期凋亡率分别为(7.90±1.61)%和(24.80±1.32)%,显著高于对照组(Scramble组)的(3.96±0.64) %(P<0.05);两组细胞的晚期凋亡率分别为(13.80±0.98)%和(23.60±1.03)%,均显著高于Scramble组的(10.80±0.48) %(P<0.05);LILRB2敲除可导致SHP1和磷酸化SHP1(p-SHP1)表达的显著下调,提示LILRB2可能通过SHP1调控白血病细胞系的增殖和凋亡。结论 免疫抑制性受体LILRB2可表达在多种白血病细胞系,抑制LILRB2的表达可引起THP1细胞中SHP1和p-SHP1的显著下调并导致细胞大量凋亡,揭示SHP1可能对白血病的演变具有正向调控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直肠腺癌中特异蛋白1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
    宋立伟,王文越,邹秀群,等
    2014 (7):  973.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4.07.004

    摘要 ( 1047 )   PDF(479KB) ( 1080 )  

    目的 研究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特异蛋白1 (Sp1)表达的变化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方法 通过查阅mRNA array数据库Oncomine,分析结直肠腺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Sp1 mRNA的水平和差异。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5例结直肠腺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Sp1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5个不同恶性程度的结直肠癌细胞系中Sp1蛋白的表达,分析Sp1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学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查阅Oncomine数据库发现Sp1 mRNA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正常组织无明显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法及细胞系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证实,Sp1在结直肠腺癌组织和细胞系中均有较高的一致性表达,但与癌旁正常组织无差异;肿瘤组织中Sp1蛋白表达水平与结直肠腺癌患者淋巴结和远处转移与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转录因子Sp1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正常组织无明显差异,与肿瘤转移无明显相关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小鼠Cajal间质细胞改变对肠道动力和内脏敏感性的影响
    杨 波,蓝 程,周旭春
    2014 (7):  978.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4.07.005

    摘要 ( 1117 )   PDF(755KB) ( 1133 )  

    目的 观察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小鼠肠道Cajal间质细胞改变对肠道动力及内脏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34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17只。模型组用0.2 mL含400条旋毛虫幼虫的生理盐水悬液灌胃,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于感染后第14、28和56日,取回肠末端和近端结肠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感染后第56日,检测小鼠腹壁撤退反射(AWR)评分、肠道传输时间、每2 h的粪便粒数和Bristol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PCR测定不同肠段Cajal间质细胞中c-kit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 感染后第56日,模型组小鼠肠道炎症完全消退;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AWR评分显著增高(P<0.01),肠道传输时间明显缩短(P<0.01);模型组小鼠每2 h的粪便粒数、湿重和Bristo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各肠段Cajal间质细胞中C-kit蛋白和mRNA表达均显著增强(P<0.05)。结论 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小鼠肠道Cajal间质细胞改变可能是肠道动力紊乱和内脏敏感性增高的机制之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TRAF3抑制IL-17引起的软骨破坏作用
    张 宁,刘宏强,赵小英,等
    2014 (7):  984.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4.07.006

    摘要 ( 1117 )   PDF(669KB) ( 1251 )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3 (TRAF3)对白介素-17(IL-17)刺激的软骨细胞中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 (MAPK)和核因子κB (NF-κB)信号通路及其下游产物表达的影响;观察TRAF3转基因小鼠IL-17刺激的关节软骨破坏情况,探讨TRAF3的软骨保护作用。方法 Western blotting检测正常软骨细胞和TRAF3基因过表达软骨细胞中IL-17刺激的MAPK和NF-κB 信号通路的变化,Real-Time PCR检测正常软骨细胞和TRAF3基因过表达软骨细胞中IL-17刺激的下游炎症因子IL-6、基质金属蛋白酶-13 (MMP13)、含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4 (ADAMTS-4)和ADAMTS-5 mRNA的表达变化,组织化学技术观察注射IL-17野生型小鼠与TRAF3转基因小鼠关节软骨变化的差异。结果 TRAF3的过表达能显著抑制经IL-17刺激软骨细胞中MAPK和NF-κB 信号通路,使下游炎症因子IL-6、MMP13、ADAMTS-4和ADAMTS-5 mRNA的表达显著下调;TRAF3转基因小鼠IL-17引起的关节软骨降解显著较野生型小鼠减轻。结论 作为IL-17信号通路的负调控抑制剂,TRAF3可能成为抑制关节炎软骨破坏的新靶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氢气对子痫前期胎盘缺血/再灌注细胞模型氧化应激水平的调控作用
    邹应芬,程蔚蔚
    2014 (7):  990.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4.07.007

    摘要 ( 868 )   PDF(633KB) ( 1234 )  
    目的 探讨氢气在子前期胎盘缺血/再灌注细胞模型中的细胞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的人绒毛膜癌细胞株JAR分为空白组、常氧培养条件下含饱和氢气组(常氧+ H2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模型组)、缺血/再灌注饱和氢气干预组(模型+H2组)和缺血/再灌注维生素C阳性对照组(模型+VC组)。模型组、模型+H2组和模型+VC组。细胞在缺氧(5% CO2、95% N2)环境下无糖无血清培养2 h后, 更换完全培养基,在常氧(5% CO2、95%空气)环境下培养,建立缺血/再灌注细胞模型,在缺氧及复氧期分别给予氢气或维生素C等干预。各组细胞在完全培养基中培养24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化学比色法检测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Real-Time PCR检测SOD mRNA的表达;各组细胞在完全培养基培养1 h后,采用荧光探针2′,7′-二氢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类(ROS)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模型+H2组细胞存活率升高(P<0.05),ROS产生及MDA含量明显减少(P<0.01,P<0.05),SOD活性增强(P<0.01),SOD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 氢气对子前期胎盘缺血/再灌注细胞模型有细胞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SOD-mRNA的转录、增强SOD酶活性及降低细胞内ROS水平,从而降低细胞氧化应激水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与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相关性研究
    梁 艳,陈淑芳,张 健
    2014 (7):  997.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4.07.008

    摘要 ( 882 )   PDF(263KB) ( 1073 )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不孕与围种植期外周血及在位内膜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s)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7例不同期别EM不孕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4+CD25+FoxP3 Tregs数量及其占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RT-PCR检测在位内膜CD4+CD25+FoxP3 mRNA表达水平。以已生育非EM女性作为对照组(n=20)。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轻度EM不孕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4+CD25+FoxP3 Tregs数量显著增多,其占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EM不孕组CD4+CD25+FoxP3 Tregs数量及其占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高于轻度EM不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位内膜FoxP3 mRNA相对表达量检测结果显示,轻度EM不孕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00 1),重度EM组显著高于轻度EM组和对照组(P<0.000 1)。结论 EM不孕围种植期CD4+CD25+FoxP3 Tregs与内膜容受性异常导致不孕的机制无直接关系;CD4+CD25+FoxP3 Tregs可能与EM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可能加重EM所致病变而导致不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460 nm可见光杀灭浮游状态和生物膜内大肠埃希菌的实验研究
    杨鹏高,王 川,王 宁,等
    2014 (7):  1001.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4.07.009

    摘要 ( 936 )   PDF(645KB) ( 1115 )  

    目的 探讨460 nm可见光(蓝光)对浮游状态和生物膜内大肠埃希菌的作用。方法 自烧伤病房采集大肠埃希菌标本,经细菌鉴定仪鉴定;分别采用不同能量的460 nm可见光照射浮游状态大肠埃希菌,分别采用平板划线法、活/死菌染色法评价460 nm可见光的杀菌效果。制作大肠埃希菌生物膜模型,FM 1.43及结晶紫鉴定后给予240 J/cm2和360 J/cm2的460 nm可见光照射,活/死菌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生物膜内细菌的存活情况。以未经照射处理的标本作为对照。结果 大肠埃希菌标本经60 J/cm2及以上剂量的460 nm可见光照射后,与对照组比较,平板划线后的菌落数明显减少,并呈剂量效应关系;240 J/cm2和360 J/cm2的460 nm可见光照射后,生物膜内各层细菌的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460 nm可见光具有高效杀灭浮游状态和生物膜内大肠埃希菌的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ADAM33对人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凋亡的作用及IL-4对其表达的影响
    陶 韬,朱小华,张孝彬,等
    2014 (7):  1006.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4.07.010

    摘要 ( 838 )   PDF(558KB) ( 1042 )  

    目的 探讨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33 (ADAM33)对人气道平滑肌细胞(HASMCs)增殖和凋亡的作用,以及白介素-4 (IL-4)对ADAM33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别以1、10、50和100 ng/mL浓度的IL-4刺激HASMCs,以未刺激细胞组作为对照,分别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DAM33 mRNA和蛋白的表达。设计并合成ADAM33-siRNA,瞬时转染HASMCs,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筛选出抑制率最高的siRNA,以抑制率最高的siRNA瞬时转染HASMCs;MTS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 当不同浓度的IL-4刺激HASMCs时,ADAM33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呈浓度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IL-4浓度为50 ng/mL组和100 ng/mL组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增加了5.94、7.6倍和3.72、4.57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1 ng/mL组和10 ng/mL组无明显升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条干扰RNA中,ADAM33-siRNA-575的抑制效率最高,在mRNA水平的抑制率为81.08%。在24、48和72 h,干扰组的细胞增殖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5.38%、32.83%和22.78%;干扰组的细胞凋亡率为(25.88±3.37)%,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的(8.95±0.51)%(P<0.05)。结论 ADAM33可促进HASMCs增殖,而细胞因子IL-4可促进其表达,两者可能在气道重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对肺癌细胞A549中HIF-1α、VEGF和miRNA-145表达的影响
    伊庆强,赵 美,王炯轶,等
    2014 (7):  1011.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4.07.011

    摘要 ( 1174 )   PDF(430KB) ( 1130 )  

    目的 探讨抑制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 (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 (STAT3)信号通路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中缺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RNA145 (miRNA-145)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技术检测经不同浓度Jak2/STAT3特异性抑制剂AG490处理或转染靶向STAT干扰小RNA (siRNA)A549细胞(AG490组和siRNA-STAT组)中HIF-1α、VEGF和miRNA-145蛋白和mRNA的表达变化。以未经AG490处理及未转染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转染无关序列siRNA细胞作为阴性对照组。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AG490组A549细胞中miRNA-145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HIF-1α 和VEGF蛋白和mRNA的表达随着AG490浓度的增高而逐渐降低。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siRNA-STAT组A549细胞中STAT3蛋白、磷酸化STAT3蛋白的表达及HIF-1α、VEGF mRNA的表达明显下调,而miRNA145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 在人肺腺癌细胞A549中,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可使miRNA-145的表达上调,而HIF-1α和VEGF的表达下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阿的平联合硫利达嗪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
    涂瑶瑶,徐含章,雷 虎,等
    2014 (7):  1016.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4.07.012

    摘要 ( 922 )   PDF(538KB) ( 1164 )  

    目的 探讨阿的平(QC)联合硫利达嗪(THZ)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细胞 (K562)的影响。方法 以不同浓度QC (0、1、2、3和4 μmol/L)和THZ(0、2、4、8和16 μmol/L)处理K562细胞不同时间(0、24和48 h)后,锥虫蓝排斥实验检测两药单加对K562细胞活性的影响。以不同浓度的QC (2、3和4 μmol/L)和THZ (2、4和8 μmol/L)分别单加及合加处理K562细胞24 h,锥虫蓝排斥实验检测K562细胞活力,利用CompuSyn软件计算两药合加的协同指数。3 μmol/L的QC与4 μmol/L的THZ分别单加及合加处理K562细胞,用或不用caspase不可逆抑制剂Z-VAD-FMK (20 μmol/L)处理,RH-123/PI双染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跨膜电位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锥虫蓝排斥实验结果显示:QC与THZ单加,低浓度时对K562细胞的抑制效应并不明显;两药合加对K562细胞有良好的协同杀伤效应。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K562经两药合加处理后出现PARP-1的剪切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Mcl-1表达的减少,且这种效应不能被Z-VAD-FMK逆转。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相对于两药单加,3 μmol/L的QC与4 μmol/L的THZ合加处理24 h后K56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并且这种效应不能被Z-VAD-FMK逆转。结论 QC与THZ两药联合能协同诱导K562细胞凋亡,这种效应为非caspase依赖,线粒体跨膜电位下降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热休克蛋白A12B对脂多糖诱导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余桂芳,张 旭,朱科明
    2014 (7):  1022.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4.07.013

    摘要 ( 927 )   PDF(561KB) ( 991 )  
    目的 探讨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mPMVECs)热休克蛋白A12B (HSPA12B)表达下调对脂多糖(LPS)诱导的细胞炎症反应、迁移及超微结构改变的影响。方法 体外传代培养的mPMVECs分为LPS组(添加1 μg/mL LPS)、LPS+siRNA组[瞬时转染法将HSPA12B相应基因片段干扰小RNA (siRNA)寡核苷酸转入mPMVECs中,再加入1 μg/mL LPS)]和LPS+NC组[瞬时转染法将平行对照(NC)siRNA寡核苷酸转入mPMVECs中, 再加入1 μg/mL LPS]。对LPS+siRNA组和LPS+NC组,分别采用Transwell试验和细胞划痕实验观察细胞迁移情况;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mPMVECs超微结构改变;应用Real-Time PCR检测各组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介素-6(IL-6)、IL-10和IL-1β mRNA的表达。结果 与LPS+NC组比较,LPS+siRNA组mPMVECs的线粒体损伤加重,内质网水肿更明显;细胞内TNF-α、IL-6和IL-10 mRNA的表达显著上调 (P<0.05),而IL-1β表达下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迁移功能显著下降(P<0.05)。结论 下调HSPA12B表达后,mPMVECs经LPS刺激的炎症反应增强,细胞迁移功能下降。HSPA12B可能参与保护mPMVECs免受LPS侵袭的过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临床研究)
    上海地区汉族人PRKCB1基因rs3760106变异与2型糖尿病终末期肾病发病相关
    赵明明,张 荣,李 灿,等
    2014 (7):  1027.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4.07.014

    摘要 ( 809 )   PDF(428KB) ( 1018 )  
    目的 探讨PRKCB1基因 rs3760106变异与2型糖尿病终末期肾病(ESRD)的关系。方法 选取上海地区汉族174例2型糖尿病终末期肾病(DN-ESRD组)和228例糖尿病无肾病患者(DN-0组)为研究对象。采用Taqman探针法检测rs3760106(C/T)基因型,对两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及临床变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DN-0组与DN-ESRD组rs3760106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C基因型相比,CT+TT基因型携带者发生DN-ESRD的风险显著增高,OR(95%CI)为2.14(1.18~3.87)(P<0.05)。校正性别、糖尿病发病年龄和体质量指数(BMI)后,CT+TT基因型携带者发生DN-ESRD的风险依然存在,OR(95%CI)为2.47(1.03~5.94)(P<0.05)。在DN-0组或DN-ESRD组,与CC基因型相比,CT+TT基因型携带者的空腹血糖(FPG)水平显著增加(P<0.05)或呈增高趋势(P>0.05)。结论 上海地区汉族人2型糖尿病PRKCB1基因rs3760106T等位基因携带者的ESRD发病风险显著增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住院肿瘤患者去脂肪组织测定及影响因素分析
    徐仁应,唐墨莲,万燕萍,等
    2014 (7):  1034.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4.07.015

    摘要 ( 785 )   PDF(306KB) ( 902 )  
    目的 测量住院肿瘤患者的去脂肪组织体质量(FFM)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107例肿瘤内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上消化道肿瘤31例,下消化道肿瘤41例,肺癌14例,其他肿瘤21例。采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诊断、病程、临床分期、化学治疗(化疗)次数、肿瘤手术史、慢性疾病史等)和营养相关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和体质量指数);应用生物电阻抗(BIA)方法评估肿瘤患者的FFM和基础代谢率(BMR);应用24 h膳食回顾法评估患者的膳食摄入情况。结果 在107例肿瘤患者中,总营养不良发生率为36.4%。上消化道肿瘤、病程>1年的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蛋白质摄入充足(≥75%日推荐量)的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低。能量和蛋白质的摄入与FFM呈正相关。男性肿瘤患者中,随着化疗次数的增加,FFM和校正后的BMR明显降低(P<0.05);而女性患者中,仅非消化道肿瘤患者校正后的BMR显著高于消化道肿瘤患者(P<0.05),其余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蛋白质摄入充足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化学治疗次数多可降低男性肿瘤患者的FFM和校正后的BMR。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计算剂量方案行格雷夫斯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放射性碘治疗的疗效分析
    傅宏亮,杜学亮,李佳宁,等
    2014 (7):  1039.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4.07.016

    摘要 ( 1041 )   PDF(261KB) ( 1042 )  
    目的 分析计算剂量方案行格雷夫斯病甲状腺功能亢进(Graves甲亢)放射性碘(131I)治疗的效果。方法 299例Graves甲亢患者行131I治疗,根据计算剂量法方案确定131I治疗剂量,分别于131I治疗后3、6个月行甲状腺功能检测以评估疗效,多因素回归分析131I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299例Graves甲亢患者,131I治疗后3个月治疗有效187例(62.5%),其中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84例(28.1%);131I治疗后6个月治疗有效248例(83.0%),其中甲减107例(35.8%)。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甲状腺质量、甲状腺最高摄碘率和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是Graves甲亢131I治疗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计算剂量方案行Graves 甲亢131I治疗,应充分考虑甲状腺质量、最高摄碘率和血清FT3水平对疗效的影响;计算剂量方案131I治疗较适合于抗甲状腺药物疗效差、复发或有严重不良反应的Graves甲亢患者。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扩大L型切口治疗闭合性跟骨骨折伤口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
    伍 凯,林 健,黄建华,等
    2014 (7):  1043.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4.07.017

    摘要 ( 782 )   PDF(399KB) ( 1039 )  

    目的 探讨采用外侧L型切口治疗闭合性跟骨骨折后切口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评价临床干预手段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9例患者(239例跟骨骨折)的病例资料,对可能导致跟骨切口并发症的7个因素(手术时机、手术时间、植骨、牵开方式、引流、吸烟和抗生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39例跟骨骨折中,21例(8.8%)出现手术切口并发症,其中8例(3.3%)伤口裂开,5例(2.1%)血肿形成,7例(2.9%)皮缘坏死,1例(0.4%)骨髓炎。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机、手术时间、引流、牵开方式、植骨和吸烟6个因素与切口并发症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机早于伤后7 d、手术时间>1.5 h、术后不引流、静态牵开方式以及吸烟都是跟骨切口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抗生素应用时间长短和植骨与否对切口并发症的发生无显著影响。结论 推迟手术至伤后7 d、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注意牵开皮瓣的方式和时间、禁止吸烟对于避免跟骨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可能有益。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缔组织病合并肺疾病的临床研究
    陈丽萍,陈 颖,于碧磬,等
    2014 (7):  1049.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4.07.018

    摘要 ( 871 )   PDF(307KB) ( 1042 )  

    目的 提高对结缔组织病(CTD)合并肺疾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678例CTD患者呼吸系统的临床表现、肺功能及肺部影像学等特点,推断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间质病变(CTD-ILD)患者肺部病变的病理类型。结果 678例CTD患者中,共117例(17.3%)合并肺疾病,病变主要出现在病程的(32.1±19.2)个月时,其中以肺部表现为首发症状者17例(2.5%)。CTD合并的肺疾病包括肺间质病94例(13.9%)、肺动脉高压11例(1.6%)、胸腔积液46例(6.9%)、胸膜增厚6例(0.9%)和感染6例(0.9%)。CTD-ILD的主要呼吸系统症状为干咳(63.8%)、呼吸困难(43.6%)、胸痛(13.8%)及咯血(2.1%)。其中62.8%的患者临床表现为慢性型,36.2%为无症状型,仅在皮肌炎/多肌炎中有1例急性型。依据高分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HRCT)推断CTD-ILD的病理类型: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占70.2%,脱屑性间质性肺炎占17.0%,寻常型间质性肺炎占9.6%。结论 CTD患者较多合并肺疾病,其中以CTD-ILD最为多见。合并肺疾病的患者呼吸系统临床表现多不典型,HRCT对诊断CTD-ILD及其病理类型的推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早早孕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的临床分析
    鲁丽丽,刘建华
    2014 (7):  1054.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4.07.019

    摘要 ( 898 )   PDF(274KB) ( 961 )  

    目的 观察早早孕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早早孕吸宫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5 742例接受早早孕(停经≤42 d,孕囊三径均值≤10 mm)吸宫术(早早孕组)与2 935例接受常规(停经43~50 d,孕囊三径均值>10 mm)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常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一步将早早孕组分为停经≤36 d (n=902)和停经37~42 d (n=4 840)两亚组,对术中出血量、吸出组织量、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人工流产综合征、子宫穿孔)发生率及流产结局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与常规组比较,早早孕组术中出血量和吸出组织量更少(P<0.000 1),手术时间较短(P<0.01);早早孕组人工流产综合征和子宫穿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 P<0.001);两组流产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停经37~42 d组比较,停经≤36 d组术中出血量和吸出组织量更少(P<0.000 1),手术时间更短(P<0.01)。结论 与常规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比较,早早孕吸宫术具有术中出血少、吸出组织量少、手术时间短的优点,且停经36 d内行早早孕吸宫术其优越性更为明显。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住院老年人餐后低血压的临床研究
    童迪夷,方宁远
    2014 (7):  1058.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4.07.020

    摘要 ( 884 )   PDF(312KB) ( 926 )  
    目的 了解住院老年人餐后低血压(PPH)的发生率和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2013年6—11月在老年病科住院治疗且病情平稳的71例老年患者,采用24 h动态血压
    仪测定三餐前后血压和心率。结果 住院老年人PPH发生率为8732%,早、中、晚餐之间PPH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亦未发现年龄、性别与PPH发生有关;同时使用≥3种药物或同时患有≥3种基础疾病者,PPH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三餐后血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早餐后血压下降最快且幅度最大,早餐后血压最低值出现于餐后60 min,而午、晚餐则以餐后120 min血压下降幅度最大。三餐后心率均较餐前有所下降,三餐之间心率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住院老年人PPH发生率高且餐后血压下降幅度较大,应加以重视,防止因低血压引起不良事件发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预防医学)
    青春前期十溴联苯醚暴露对雄性大鼠精子质量的影响
    王 鹰,沙天宇,周静哲,等
    2014 (7):  1063.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4.07.021

    摘要 ( 876 )   PDF(526KB) ( 1128 )  
    目的 探讨青春前期十溴联苯醚(BDE-209)暴露对雄性大鼠精子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4只3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染毒组。于出生后第28日开始,染毒组分别给予2、10和50 mg/kg BDE-209(低、中、高剂量染毒组)灌胃染毒1个月,对照组给予纯玉米油灌胃1个月,于出生后第63日处死大鼠,观察精子形态学变化,计算精子畸形率,测定精子运动参数。结果 在染毒组可观察到香蕉形、无钩、胖头等典型的精子形态学改变。低、中、高剂量染毒组精子畸形率分别为(10.50±3.987)‰、(11.50±6.775)‰和(10.83±4.401)‰,对照组精子畸形率为(400±3688)‰,各染毒组精子畸形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高剂量染毒组精子运动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DE-209暴露对雄性SD大鼠的精子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卫生事业管理)
    江苏省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就医满意度及卫生系统反应性研究
    宋 龙,张 华,朱立国,等
    2014 (7):  1067.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4.07.022

    摘要 ( 887 )   PDF(344KB) ( 918 )  

    目的 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就医满意度及卫生系统反应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8—12月在张家港市、丹阳市及泰兴市三地的人民医院接受门诊或住院治疗的512例乙肝患者,其中门诊349例,住院163例。采用世界卫生组织设计的卫生服务系统反应性量表,并自行设计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乙肝患者进行就医满意度(排队满意度、就医环境满意度、设施设备满意度、医务服务满意度、看病医疗花费满意度、技术水平满意度和传染病服务满意度)和卫生系统反应性调查(尊严、保密性、交流性、选择性、自主权、及时性和基础设施),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在卫生系统反应性评价中,患者的隐私保密性得到了认可,但是医疗机构等待性评分低;在就医满意度方面,人口学特征无显著影响,看病医疗花费是影响总体满意度的最重要因素。门诊患者满意度关注诊断技术,住院患者满意度更加关注就医环境。结论 乙肝患者在就医中的隐私保密性得到了有效保证,但还需缩短看病等候时间、合理控制医疗费用以及改善就医环境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症监护室护士道德困境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研究
    章志伟,王 霞,王建宁,等
    2014 (7):  1073.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4.07.023

    摘要 ( 887 )   PDF(340KB) ( 965 )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护士道德困境与职业倦怠现状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中文版护士道德困境量表和护士职业倦怠问卷,于2013年6月和7月对南昌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105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士道德困境总均分为43.03±10.72;护士职业倦怠总均分为60.59±17.86。护士道德困境与职业倦怠得分的相关系数为0.224(P<0.05)。道德困境与情感耗竭、去人格化、职业倦怠呈正相关,与个人成就感呈负相关。结论 护士道德困境可导致临床护士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和职业倦怠,使个人成就感降低。护理管理者可采取多种途径且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使其克服道德困境,远离职业倦怠,保证临床护理质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的生物学特性及相关信号通路
    毛金丽,李文玲,娄 燕
    2014 (7):  1078.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4.07.024

    摘要 ( 960 )   PDF(367KB) ( 945 )  

    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 (DISC1)是精神疾病的重要候选基因, 是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自闭症和阿斯伯格综合征的一个共同的危险因素。许多遗传研究证实,DISC1不只是与精神分裂症有关,而且与各种伴有神经发育异常和细胞内的脑功能障碍信号通路有关。目前对DISC1在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神经元发生和神经元突触发育方面,如神经元的成熟、增殖、迁移、定位、分化,树突生长和突触可塑性等。DISC1编码DISC1蛋白, DISC1蛋白是一种多功能支架蛋白,它在成人大脑,尤其在海马齿状回的神经发生和神经发育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DISC1有望成为精神疾病和癫的一个治疗靶点。本文就DISC1的生物学特性及主要相关信号通路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颅缝早闭相关信号通路及遗传学研究进展
    许震宇,鲍 南
    2014 (7):  1083.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4.07.025

    摘要 ( 884 )   PDF(274KB) ( 1197 )  

    先天性颅缝早闭,又称狭颅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颅额面发育畸形,该疾病可严重影响外观,部分可阻碍智力发育,造成严重的神经及心理障碍。研究该疾病的遗传规律对其诊断及防治具有重大意义。该文从颅骨及颅缝发育理论、分子信号通路以及遗传学研究方面,对先天颅缝早闭致病机制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链非编码RNA调控神经干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
    胡国文,周 翔,汪 泱,等
    2014 (7):  1087.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4.07.026

    摘要 ( 1036 )   PDF(348KB) ( 1148 )  

    长链非编码RNAs (lncRNA)是一类转录本长度在200至数千个核苷酸且不表现任何蛋白质编码潜能的非编码RNAs (ncRNA),它是ncRNAs家族中最大的一类。多项研究表明lncRNAs可以通过一系列机制在表观遗传水平、转录水平及转录后水平对基因表达进行调控。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lncRNAs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某些类型的lncRNAs可以调控神经干细胞(NSCs)定向分化为神经元,而另外一些类型的lncRNAs可以调控NSCs向胶质细胞分化。文章就lncRNAs调控NSCs分化的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研究神经系统发育提供新的思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巨噬细胞与胶质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谢宝树,江基尧,殷玉华
    2014 (7):  1092.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4.07.027

    摘要 ( 1747 )   PDF(280KB) ( 1244 )  

    巨噬细胞(在大脑中主要是小胶质细胞)作为一线的免疫细胞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小胶质/巨噬细胞)在胶质瘤的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具有两面性,既可在胶质瘤微环境中受胶质瘤分泌细胞因子的调控而促进肿瘤的生长及侵袭,也可以在人为影响下成为杀伤肿瘤的一员。小胶质/巨噬细胞能够通过血脑屏障,改变胶质瘤微环境使其表现为抑制胶质瘤生长与侵袭,将为恶性胶质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短篇论著
    介入治疗房颤消融术后严重肺静脉狭窄7例临床分析
    王 承,潘 欣,方唯一
    2014 (7):  1096.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4.07.028

    摘要 ( 1051 )   PDF(709KB) ( 1117 )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房颤消融术后严重肺静脉狭窄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介入治疗房颤消融术后严重肺静脉狭窄的临床资料。介入治疗过程中先行肺小动脉造影及肺静脉造影,显示4支肺静脉回流途径,确定肺静脉狭窄的数量、位置及程度,最后行肺静脉狭窄球囊扩张术及支架术。结果 7例患者介入治疗均获成功,术后所有患者症状改善,肺静脉狭窄程度减轻,肺动脉压力下降,活动耐量提高,心功能好转。结论 介入治疗房颤消融术后严重肺静脉狭窄安全有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技术与方法
    小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制作方法的改进
    鲍春荣,梅 举,丁芳宝,等
    2014 (7):  1100.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4.07.029

    摘要 ( 1128 )   PDF(470KB) ( 1085 )  

    目的 改进小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的手术方法以提高成功率。方法 选用C57BL/6→C57BL/6和BABL/c→C57BL/6各50对小鼠进行同种同品系和同种异品系心脏移植手术。手术通过减少供心主动脉与肺动脉的游离以减少损伤和术后出血;受体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采用合适的血管夹进行钳夹固定,不必分离动、静脉,不必结扎动、静脉的分支血管。受体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的切口与供心主动脉和肺动脉的口径相等或略偏小。同一显露位置连续缝合,无需将缝针穿至对侧。术后30 d,取移植心脏标本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结构的改变。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95%。供、受体手术时间分别为(6.5±1.3)min和(23.7±4.5)min,其中动、静脉吻合时间分别为(7.6±1.3)min和(8.3±1.7)min。同种异品系组移植心脏平均存活时间为(8.1±0.75)d,同种同品系组术后30 d均存活。术后30 d,同种同品系组移植心脏结构良好;同种异品系组移植心脏心肌结构破坏、溶解坏死,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结论 小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手术方法的改进能提高手术成功率,易于学习掌握,值得推广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发育不良的心电图演变一例报道
    孟 晨,陆 悠,唐蓉蓉,等
    2014 (7):  1104.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4.07.030

    摘要 ( 1078 )   PDF(389KB) ( 990 )  

    目的 探讨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发育不良(ARVD)的心电图演变过程。方法 对1例ARVD患者2002年与2011年的心电图表现进行对照比较,结合心脏彩色超声检查,分析病程进展对心电图表现的影响。结果 随着右心室内径增大和肺动脉压增加,QRS时限逐渐增宽;各导联QRS终末变为粗钝并伴有切迹,V1导联出现明显ε波;右胸、中胸导联T波负向程度显著加重,下壁导联T波由正向变为负向。患者始终伴有多源性室性心动过速。结论 QRS时限在ARVD早期未必延长,而随着病程的发展有逐渐增宽的趋势,且下壁导联的T波也可能受到累及。ARVD可伴有多源性室性心动过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