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目录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 Vol.42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肝门部胆管癌综合治疗的进展与争议
    陈炜, 刘颖斌
    2022, 42 (1): 1-8.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01.001

    摘要803)   HTML104)    PDF(pc) (1076KB)(866)    收藏

    肝门部胆管癌早期诊断困难,预后较差,临床治疗存在诸多争议。目前,外科治疗仍是该病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术前精准评估和充分准备,以及术中安全、有效、规范切除肿瘤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以化学治疗(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期。未来以肿瘤学理念为指导,包括手术、化疗、靶向、免疫和生物治疗多种模式的综合治疗是肝门部胆管癌治疗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口服益生菌对肝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感染和肝功能恢复的影响
    吴懿, 方芳, 黄浩, 陈瑛
    2022, 42 (1): 9-15.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01.002

    摘要554)   HTML25)    PDF(pc) (942KB)(742)    收藏

    目的·探讨口服益生菌对肝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感染和肝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入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165例行肝部分切除术的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传统机械性肠道准备组(MBP组,n=55)、无肠道准备组(NBP组,n=55)和益生菌肠道准备组(PBP组,n=55)。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基本信息,术后发热情况,排气排便时间,术后第1、3、5日感染指标和肝功能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3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5日,PBP组患者白细胞计数显著低于MBP组(P=0.012)和NBP组(P=0.029)。术后第3日、第5日PBP组谷丙转氨酶水平较MBP组和NBP组显著降低(术后第3日:P=0.040,P=0.036。术后第5日:P=0.002,P=0.019)。结论·口服益生菌肠道准备有助于减轻肝部分切除术后感染,加快肝功能恢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改良危重症营养风险评分在老年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陆雪梅, 陈兰
    2022, 42 (1): 16-20.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01.003

    摘要740)   HTML22)    PDF(pc) (859KB)(643)    收藏

    目的·验证改良危重症营养风险(modified Nutrition Risk in the Critically Ill,mNUTRIC)评分在老年危重症患者营养风险评估及预测其临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使用mNUTRIC评分评估2020年10月—2021年2月入住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综合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老年患者,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高营养风险组和低营养风险组。对2组患者进行观察记录至转科、出院或死亡,分析不同营养风险患者的营养支持情况(包括营养支持方式、支持开始时间及能量供给达标情况),比较不同营养风险患者的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28 d病死率。结果·老年危重症患者中,高营养风险者占51.8%。2组患者的营养支持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营养风险组的能量达标率为73.3%,高营养风险组的能量达标率为5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营养风险组能量达标所用时间为5.00(1.00,8.00)d,高营养风险组能量达标所用时间为9.00(3.00,12.50)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营养风险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为5.00(1.50,12.50)d,长于低营养风险组(P=0.018);高营养风险组28 d病死率47.7%,高于低营养风险组(P=0.001)。2组患者的ICU停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危重症患者中可以使用mNUTRIC评分来进行营养风险的评估,评估结果可用于预测老年危重症患者的临床预后。建议根据评估结果对于不同营养风险的老年危重症患者进行临床分层营养管理,通过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等方式,使得老年危重症患者从营养支持中获益,并可能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患者术前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术后谵妄的关系
    何烨, 方芳
    2022, 42 (1): 21-27.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01.004

    摘要588)   HTML24)    PDF(pc) (1071KB)(480)    收藏

    目的·研究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surgery,OPCAB)患者术前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水平与术后谵妄的关系,为进一步实施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纳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OPCAB手术患者364例,通过一般资料问卷、简易智力状态评估量表收集资料,通过ICU意识模糊评估量表、中文版3D-CAM谵妄量表评估术后谵妄。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出P<0.05的谵妄的危险因素后,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利用广义相加模型观察HbA1c水平与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动态变化,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curve),明确其界值。结果·OPCAB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因素有年龄、饮酒史、糖尿病、贫血、周围血管疾病、术前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白蛋白、HbA1c、术中输血、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通过广义相加模型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HbA1c值越高,OPCAB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越高。通过ROC曲线分析,确定当HbA1c值>6.45%时,OPCAB术后谵妄发生的风险随之增高。结论·对于接受OPCAB手术的患者,HbA1c值是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HbA1c值的升高,谵妄的发生率也逐渐增高。提示OPCAB患者术前HbA1c值应尽量维持在正常水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深静脉血栓形成机械预防知信行问卷的编制及信度和效度检验
    韩春红, 王洁, 洪洋, 童亚慧
    2022, 42 (1): 28-35.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01.005

    摘要617)   HTML26)    PDF(pc) (950KB)(561)    收藏

    目的·编制适用于我国骨科护士的深静脉血栓形成机械预防知信行问卷,并检验其信度和效度。方法·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结合骨科疾病和骨科护士的工作特点,编制深静脉血栓形成机械预防知信行问卷初稿。2020年1月,通过2轮专家函询对初稿条目进行论证和修改,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机械预防知信行问卷测试版。2020年3月,在江苏省13个市36家医疗单位620名骨科护士中进行测试。采用临界比值法和同质性检验进行项目分析;从内部一致性信度、折半信度、重测信度的角度进行信度分析;从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两方面进行效度分析。结果·深静脉血栓形成机械预防知信行问卷初稿包含37个条目,经过第1轮专家咨询修改4个条目,增添7个条目;经过第2轮专家咨询,形成包含44个条目的问卷测试版。该研究共发放问卷620份,有效回收率为96.77%。临界比值法示,反映高分组和低分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的条目决断值t介于5.89~20.3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质性检验示,反映各条目得分与量表总分相关性的Pearson相关系数r介于0.49~0.79,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故经项目分析,保留44个条目。反映总问卷内部一致性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93,反映折半信度的Spearman-Brown系数为0.794,反映重测信度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909。反映内容效度的问卷水平内容效度指数为0.926,条目水平内容效度指数为0.833~1。反映结构效度的取样适切性量数KMO值为0.883,Bartlett's球形检验的χ2值为12 560.176(df=666,P<0.05),表示问卷适合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且根据因子负荷绝对值共删除7个条目,最终剩余37个条目;提取7个特征值>1的公因子,分别命名为机械预防的行为、机械预防的风险认知、机械预防的适应证认知、机械预防的禁忌证认知、机械预防的概念认知、机械预防的应对和机械预防的健康教育认知,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1.992%。结论·该研究编制的深静脉血栓形成机械预防知信行问卷信度和效度较好,可作为研究骨科护士机械预防态度、认知和行为的调查工具。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BMP4抑制剂DMH1对BiSF法诱导人iPSC向神经元分化效率的提升作用
    刘艳娜, 任兆瑞, 颜景斌
    2022, 42 (1): 36-43.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01.006

    摘要683)   HTML39)    PDF(pc) (4932KB)(387)    收藏

    目的·通过对已有神经诱导方法BiSF的改进,提高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hiPSC)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元的效率。方法·当hiPSC生长到75%融合度时启动诱导,在BiSF诱导方法的基础上加入BMP4抑制剂4-[6-(4-异丙氧基苯基)吡唑并[1,5-a]嘧啶-3-基]喹啉(4-[6-[4-(1-methylethoxy)phenyl]pyrazolo[1,5-a]pyrimidin-3-yl]quinoline,DMH1),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和免疫荧光检测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相关基因的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方法比较2种诱导方法获得细胞的增殖情况。将NSC样细胞进一步向神经元诱导分化,通过qRT-PCR及免疫荧光比较2种诱导方法的诱导效率。结果·镜下观察发现BiSF+DMH1诱导的第9日细胞团周围出现较多的梭形细胞,BiSF诱导的细胞出现少量梭形细胞,且细胞团灰暗不规则。CCK-8结果显示BiSF+DMH1诱导组的NSC样细胞的增殖能力在第2日开始高于BiSF诱导组(P=0.000)。诱导分化第13日BiSF+DMH1组的细胞nestin、PAX6表达量高于BiSF组(P=0.019,P=0.01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BiSF+DMH1诱导分化组中神经元特异性标记βⅢ微管蛋白(βⅢ-tubulin)阳性的细胞比例高于BiSF诱导组(P=0.003)。qRT-PCR结果证明BiSF+DMH1组MAP2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BiSF组(P=0.006)。结论·DMH1能显著提高hiPSC向神经元诱导分化的效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成纤维细胞的自噬性溶解死亡在增生性瘢痕消退过程中的作用
    张剑, 宋菲, 王西樵
    2022, 42 (1): 44-50.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01.007

    摘要859)   HTML38)    PDF(pc) (4892KB)(329)    收藏

    目的·探索增生性瘢痕消退成熟过程中,成纤维细胞是否发生自噬性溶解死亡。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烧伤科2018年6月—2019年6月烧伤患者16例的瘢痕组织,分为增生组(对照组,8例)和消退组(试验组,8例)2组。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组织内的自噬情况。体外分别培养2组患者的成纤维细胞。建立缺氧模型,分别于12、24、48 h时点收集细胞,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成纤维细胞的自噬情况。Calcein/PI荧光染料试剂盒检测活/死细胞的数量。免疫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自噬和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自噬性溶解死亡的数量。Western blotting观察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HIF-1)、自噬蛋白区域衍生肽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microtuble-associated protein light chain 3,LC3)、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半胱氨酸蛋白酶-9的表达变化。2组间定量资料采用Student's t检验,多组间定量资料的分析使用One-way ANOVA检验。结果·电镜显示增生性瘢痕中存在自噬小体,退行性瘢痕中存在自噬性溶解死亡。体外培养细胞电镜观察结果与体内细胞的结果一致。死亡细胞在24 h显著增加,在48 h进一步增加。其中,细胞死亡类型主要为自噬性溶解死亡,少量凋亡。这与LC3的高表达有关。结论·增生性瘢痕演变过程中,除了细胞凋亡以外,自噬性溶解死亡可能是引起瘢痕消退成熟的主要方式,其中LC3作用明显。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基于GEO数据库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的潜在枢纽基因
    王建茹, 彭广操, 朱明军
    2022, 42 (1): 51-62.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01.008

    摘要1244)   HTML51)    PDF(pc) (8936KB)(672)    收藏

    目的·基于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与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um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相关的潜在枢纽(hub)基因。方法·从GEO数据库中获取小鼠MIRI数据集GSE61592、GSE83472和GSE160516。利用limma包筛选各数据集中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再用稳健排序整合(robust rank aggregation,RRA)方法筛选稳健DEGs。构建稳健DEGs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并筛选PPI网络中的子模块和hub基因,利用clusterProfiler包对稳健DEGs、最重要子模块基因和hub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将18只6~8周龄的C57BL/6 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和MIRI组,每组9只,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30 min再灌注24 h,来构建MIRI模型。采用反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hub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RRA法在3个数据集中共鉴定出294个稳健DEGs。在PPI网络中,共筛选14个子模块,其中模块1最重要;共发现17个关键基因。GO和KEGG分析显示,稳健DEGs、模块1中的基因和hub基因主要涉及调控炎性细胞的迁移、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及其受体活性、Toll样受体等生物学功能和通路。RT-qPCR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MIRI组小鼠心肌中趋化因子(C-C基序)配体4 [chemokine (C-C motif) ligand 4,Ccl4、Ccl6、Ccl7、趋化因子(C-X-C基序)受体4[chemokine (C-X-C motif) receptor 4,Cxcr4]、趋化因子(C-C基序)受体2 [chemokine (C-C motif) receptor 2,Ccr2]、信号调节蛋白β1(signal-regulatory protein β 1,Sirpb1)、低亲和力免疫球蛋白γ Fc区受体Ⅱb(low affinity immunoglobulin gamma Fc region receptor Ⅱb,Fcgr2b白细胞表面抗原Cd53(leukocyte surface antigen CD53,Cd53花生四烯酸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arachidonate 5-lipoxygenase activating protein,Alox5ap)、髓样分化初级反应基因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primary response gene 88,Myd88)、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1(macrophage scavenger receptor 1,Msr1)、基质金属肽酶14(matrix metallopeptidase 14,Mmp14)、髓样细胞上表达的触发受体2(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 2,Trem2)、桩蛋白(leupaxin,Lpxn)的mRNA表达上调,而低亲和力免疫球蛋白γ Fc区受体Ⅲ(low affinity immunoglobulin gamma Fc region receptor Ⅲ,Fcgr3补体C1q亚组分亚单位B(complement C1q subcomponent subunit B,C1qb去整合素和含金属蛋白酶结构域蛋白(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8,Adam8)的mRNA表达未见差异。回顾文献,17个hub基因中Trem2、Lpxn、Cd53、Alox5ap、Sirpb1、Fcgr2b这6个基因未见报道参与MIRI。结论·该研究挖掘出小鼠MIRI相关的6个潜在hub基因,可为进一步探讨MIRI的分子机制和治疗靶点提供新的思路和切入点。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9例46,XY完全性性腺发育不全患者分子遗传学分析
    王海城, 刘宇, 叶荟, 倪琳, 曹英, 孙云龙, 肖冰, 马彩霞, 唐利芳
    2022, 42 (1): 63-69.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01.009

    摘要532)   HTML19)    PDF(pc) (1628KB)(388)    收藏

    目的·分析9例46,XY完全性性腺发育不全(complete gonadal dysgenesis,CGD)患者的遗传学病因。方法·应用SRY基因测序、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和染色体微阵列(chromosome microarray,CMA)等分子诊断技术综合分析9例46,XY CGD患者的基因变异情况。结果·9例46,XY CGD先证者中检出4例携带SRY基因突变,其中2例携带未见报道的SRY基因致病/疑似致病突变,分别为SRY缺失突变和c.208T>C(p.Trp70Arg)错义突变;2例携带已报道的SRY基因致病突变,即c.169C>T(p.Gln57X)和c.264dup (p.Glu89fs*15)。NGS检测出1例MAP3K1基因杂合突变c.1016G>A(p.Arg339Gln),该突变为疑似致病突变。有2例散发病例经NGS检测、CMA分析未发现致病性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有2例为家族病例,通过对父母为近亲结婚的两姐妹中的妹妹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在筛选纯合区域的纯合变异后未发现明确的致病突变或可能与性发育相关的变异;CNVs分析发现两姐妹DMRT1基因内含子2中有约14 kb纯合缺失(Chr9:866,388-880,086,hg19),扩增覆盖断点的PCR测序显示健康双亲为杂合缺失携带者;而后采用PhastCons软件对内含子的缺失序列进行保守片段分析,发现2个保守的非编码元件(conserved non-coding elements,CNEs)。结论·SRY基因突变是46,XY CGD较常见的遗传学病因;发现2个新的SRY基因致病/疑似致病突变。DMRT1内含子2中14 kb纯合缺失可能是该研究中两姐妹的候选致病突变。采用不同序贯的遗传学方法逐步分析46,XY CGD患者的遗传病因,有助于全面了解46,XY CGD患者的分子病因。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30例乳腺化生性癌的多种影像学对比分析
    陈翠, 金叶, 王琳, 李红丽, 万财凤, 姜立新
    2022, 42 (1): 70-76.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01.010

    摘要711)   HTML21)    PDF(pc) (2397KB)(228)    收藏

    目的·分析、对比乳腺化生性癌(metaplastic carcinoma of the breast,MBC)的影像学表现,并归纳其免疫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0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30例MBC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对比肿块的影像学表现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结果·30例MBC病例共有31个病灶,其中鳞状细胞癌18个,混合型化生性癌3个,伴间叶分化的化生性癌7个,肌上皮癌1个,梭形细胞癌2个。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3~89岁,平均年龄(61.8±14.2)岁。肿块的最大径101.0 mm,最小径6.6 mm,中位数25.5 mm,平均(33.1±18.5)mm。术前共有29例患者行超声检查,累计共检出30个病灶;其中,23个病灶形态不规则(76.7%),19个呈低回声(63.3%),11个呈混合回声(36.7%),14个边界不清楚(46.7%),7个病灶内伴细小钙化(23.3%);有5例腋下淋巴结肿大,其中3例经病理证实为淋巴结转移(10.3%)。8例患者行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检查,病灶呈分叶状、团块状或不对称外形,边界欠清或不清,部分内可见粗大不均质或细沙样钙化。6例患者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平扫,均呈T1加权像(T1 weighted imaging,T1WI)、T2WI低信号;强化后呈不均匀信号,边缘欠光整,呈分叶或毛刺样。3例患者MRI平扫提示分别存在周围组织侵犯及腋下淋巴结转移可能,但超声均未提示;除1例胸大肌侵犯经病理证实,另外2例均为假阳性。4例患者同时行CR、MRI和超声检查,MRI对2例微小钙化未显示,超声对1例淋巴结肿大未显示。16个病灶为三阴性,三阴性率为51.6%;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表达率达32.2%,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过表达率为25.8%。结论·超声、CR与MRI联合检查可以相辅相成,提高对MBC恶性程度判断的准确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精神运动康复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陆如平, 高慧, 蒋琳娜, 陈晓亚, 彭红, 沈辉, 范青
    2022, 42 (1): 77-81.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01.011

    摘要583)   HTML28)    PDF(pc) (832KB)(561)    收藏

    目的·探究精神运动康复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将上海市民政第一精神卫生中心的64例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2组对象均给予常规的治疗、护理及日常康复,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精神运动康复干预,干预周期为10周;分别于入组前后对2组患者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PANS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epeatable Battery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uropsychological Status,RBANS)评估。结果·研究组及对照组分别有30例患者完成观察。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干预10周后,研究组PANSS的阴性症状分量表得分、PANSS总分低于对照组(均P=0.000),而MMSE、RBANS得分高于对照组(P=0.008,P=0.000);10周后研究组PANSS的阴性症状分量表得分、PANSS总分低于研究前(均P=0.000),而MMSE、RBANS得分高于研究前(均P=0.000)。结论·精神运动康复可以改善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提高其认知功能水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高通量药物敏感性筛选系统在非小细胞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治疗中的应用
    张宇, 吴晓渊, 管丽华, 刘译远, 彭星月, 谢海燕, 胡玮, 郝可可, 夏宁, 陆国军, 侯志波
    2022, 42 (1): 82-89.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01.012

    摘要597)   HTML73)    PDF(pc) (2900KB)(335)    收藏

    目的·探讨体外高通量药物敏感性筛选系统指导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伴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患者个体化治疗的可行性。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0年5月就诊于南京市胸科医院的30例NSCLC伴MPE患者,收集并分离胸水中的肿瘤细胞,培养原代细胞,使用自动数字荧光扫描仪的高通量药物敏感性筛选系统,检测30种化学治疗(化疗)药物和分子靶向药物的体外直接敏感性,评估药物敏感检测结果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一致性。结果·胸腔积液原代肿瘤细胞的体外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显示药物反应存在很大的异质性。大部分原代细胞对表柔比星、洛铂、吉西他滨和伊立替康敏感。23例患者可评价其临床疗效,对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阳性的初治NSCLC晚期患者,靶向治疗的效果与高通量药敏试验结果的一致性为44.4%(4/9);对于EGFR突变阴性的患者和EGFR突变阳性接受靶向治疗耐药的晚期NSCLC患者,采用化疗的效果与体外高通量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一致率为85.7%(12/14)。结论·基于NSCLC患者MPE原代细胞培养的高通量药物敏感性试验与化疗的临床疗效一致性较高,有助于临床制定个体化化疗方案。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金喉健喷雾剂和利多卡因气雾剂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比较
    吴雷, 杜重临, 夏一梦
    2022, 42 (1): 90-94.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01.013

    摘要678)   HTML22)    PDF(pc) (893KB)(628)    收藏

    目的·比较金喉健喷雾剂和利多卡因气雾剂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纳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10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金喉健喷雾剂组(研究组)和利多卡因气雾剂组(对照组),每组50例。麻醉诱导后l min,在UE可视喉镜暴露声门后,将金喉健喷雾剂或利多卡因气雾剂于咽喉部分别按2揿。观察插管前(T0)、插管即刻(T1)、插管后3 min(T2)、插管后5 min(T3)、插管后10 min(T4)、拔管即刻(T5)、拔管后3 min(T6)和拔管后5 min(T7)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和心率(heart rate, HR)变化。记录患者拔管前后苏醒期躁动评分和对气管导管的耐受度。术后24 h进行随访,观察患者咽喉疼痛、声音嘶哑及拔管反应等情况。结果·2组患者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2组患者经药物处理后,都能预防气管插管和拔管引起的心血管应激反应,MAP、HR、苏醒期躁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对气管导管的耐受满意度(P=0.021)和可接受度(P=0.021)明显提高,且术后24 h内咽痛发生率显著减低(P=0.020)。结论·应用金喉健喷雾剂能有效降低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应激反应,提高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对气管导管的耐受度,减轻术后咽痛发生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吸入一氧化氮气体对外科手术后肾功能损伤和出血影响的meta分析
    钱德伟, 周任, 关礼春, 张航, 虞敏
    2022, 42 (1): 95-100.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01.014

    摘要558)   HTML18)    PDF(pc) (1964KB)(312)    收藏

    目的·评价吸入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气体对外科术后肾损伤和出血的影响。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3月26日。中文以“外科手术”“一氧化氮”为关键词进行检索。英文以“nitric oxide”“surgical procedures,operative”“cardiac surgical procedures”“cardiac surgery”“transplantation”为主题词及自由词进行检索。按照预先制定的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观察结局指标为肾损伤发生率和出血发生率。结果·共纳入7篇符合标准的临床研究文献,共计外科患者689例,其中接受NO治疗337例,对照组35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外科手术后应用NO组肾损伤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75,95% CI 0.61~0.92,P=0.005),而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79,95%CI 0.22~2.83,P=0.710)。结论·外科手术中应用NO不会增加患者的肾损伤和出血风险,且在体外循环手术中应用NO可能具有保护肾脏作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白细胞介素-1受体辅助蛋白在神经精神疾病发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程培培, 杜亚松
    2022, 42 (1): 101-106.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01.015

    摘要982)   HTML32)    PDF(pc) (853KB)(503)    收藏

    白细胞介素-1受体辅助蛋白(interleukin-1 receptor accessory protein,IL1RAP)是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信号通路的重要组分之一,参与IL-1/IL-1RⅠ(白细胞介素-1受体Ⅰ型,interleukin-1 receptor Ⅰ)/IL1RAP复合物的形成,募集衔接蛋白及下游信号中间体,激活蛋白激酶,最终诱导促炎介质的合成及急性期炎症反应的发生。另外,IL1RAP还参与调节神经突触形成,是免疫系统及神经系统之间的重要分子联系,可能参与了神经精神疾病的病理过程。该文结合既往IL1RAP在IL-1信号通路中作用的研究,对近年来IL1RAP在神经精神疾病(如神经胶质瘤、阿尔茨海默病、精神分裂症等)中作用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探索IL1RAP在这些疾病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为其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PD -1/PD -L1通路在自身免疫性眼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杨辰玲, 周慧芳
    2022, 42 (1): 107-112.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01.016

    摘要945)   HTML28)    PDF(pc) (825KB)(510)    收藏

    自身免疫性眼病是一类由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炎症性眼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甲状腺相关眼病、干燥综合征相关型干眼症、视神经脊髓炎谱系障碍等。这类疾病发病机制复杂,可累及眼表、眼内和眼眶。传统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治疗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其有效率低且不良反应较大,因此需要对自身免疫性眼病发病机制做更加深入的研究以期寻找到治疗靶点进行对因治疗。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1,PD-1)已被证实与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它与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组成的信号通路对于调节免疫反应起关键作用。PD-1/PD-L1通路的失活可能导致自身免疫性T细胞的异常活化,从而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该综述系统总结了现阶段已研究发现的PD-1/PD-L1通路的免疫调节机制,以及其在自身免疫性眼病中的作用,并对未来靶向治疗的潜在可能提出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A型肉毒毒素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研究进展
    张霖, 陈忠
    2022, 42 (1): 113-118.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01.017

    摘要722)   HTML16)    PDF(pc) (811KB)(406)    收藏

    近年来,逼尿肌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A,BTX-A)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不仅能改善膀胱功能,而且能减轻下尿路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该项技术具有微创、不良反应轻、可重复注射的优点。目前,国际上对于BTX-A的注射方案并没有达成共识。该文根据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对BTX-A的作用机制、类型、注射方案、治疗效果、影响疗效的因素以及不良反应和禁忌证做一综述,为BTX-A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ICU环境中患者早期康复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杨富, 方芳, 陈兰, 王秋莉
    2022, 42 (1): 119-123.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01.018

    摘要848)   HTML28)    PDF(pc) (948KB)(812)    收藏

    卧床休息与长期制动是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普遍存在的现象,这增加了ICU获得性衰弱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早期康复有助于改善ICU患者身体功能,减少谵妄等问题的发生,提高其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对促进其早日回归家庭或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就ICU环境中患者早期康复实践现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机器学习在抑郁症患者面部特征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李欣, 范青
    2022, 42 (1): 124-129.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01.019

    摘要1268)   HTML69)    PDF(pc) (832KB)(1305)    收藏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精神疾病,会伴随面部表情和行为的变化。目前的抑郁症诊断评估主要依赖于自我报告和医师观察,存在主观误差,缺乏客观有效的自动化抑郁症检测方法。面部表情可呈现重要的非语言信息,研究人员开始通过面部特征来辅助识别和诊断抑郁症。而机器学习作为人工智能的核心,在图像特征提取和分类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该文以IEEE Xplore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梳理了2016—2021年基于机器学习的抑郁症患者面部特征研究,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日后抑郁症临床智能化诊断和跟踪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成像在肝细胞癌生物学行为评估中的应用进展
    王亦欢, 李若坤, 种欢欢, 严福华
    2022, 42 (1): 130-134.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01.020

    摘要668)   HTML17)    PDF(pc) (785KB)(222)    收藏

    肝细胞癌是肝脏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钆塞酸二钠(gadolinium ethoxybenzyl diethylene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Gd-EOB-DTPA)为目前常用的新型肝脏特异性对比剂,其诊断小肝细胞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可高于90%。肝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可使患者临床获益,但肝细胞癌作为高度异质性肿瘤,其生物学行为也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Gd-EOB-DTPA-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EOB-MRI)在识别肝细胞癌分子分型、评估免疫微环境、预测微血管侵犯以及术后复发等方面均能提供相关信息。该文即对EOB-MRI在肝细胞癌生物学行为评估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肝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11B在小鼠耳蜗螺旋器发育中的表达研究
    姜正麟, 高云鸽, 吴皓
    2022, 42 (10): 1361-1374.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10.001

    摘要515)   HTML29)    PDF(pc) (21161KB)(462)    收藏

    目的·探索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11B(B-cell leukemia/lymphoma 11B,BCL11B)在小鼠耳蜗螺旋器(organ of Corti)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方法·选择出生前后不同时期/年龄[胚胎期14.5 d(E14.5)、E15.5、E16.5、E18.5,出生后0日龄(P0)、P2、P4、P7]、随机性别的野生型C57BL/6J小鼠24只,每个年龄3只。将其处死后,取出小鼠双侧耳蜗并固定,对左侧耳蜗解剖获得完整基底膜,右侧耳蜗经蔗糖脱水后进行包埋并制作冰冻切片。采用BCL11B抗体与肌球蛋白6(MYOSIN 6)抗体对小鼠耳蜗基底膜解剖样品、冰冻切片耳蜗样品进行免疫组化分析。采用共聚焦荧光显微镜对上述染色后的不同年龄点的组织样品进行观察,并对BCL11B阳性表达的毛细胞的计数及百分比进行统计。结果·成功制备了8个年龄点的小鼠耳蜗基底膜解剖样品及冰冻切片耳蜗样品。共聚焦荧光显微镜下显示,最先于E15.5胎鼠耳蜗螺旋器底中圈发现BCL11B的表达,其表达特异性出现在MYOSIN6阳性的外侧3排外毛细胞中;随着耳蜗发育,BCL11B在外毛细胞内的表达逐渐增强,至P2时达到顶峰,于P4时逐渐减弱,直至P7时已无法检测到。在BCL11B于外毛细胞表达的整个时期内,螺旋器中的其他细胞均未有BCL11B的表达。分别对BCL11B阳性表达毛细胞计数及百分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E16.5、P0和P4这3个年龄点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免疫组化共染BCL11B与MYOSIN6证实,BCL11B是一个在耳蜗螺旋器中外毛细胞发育早期的特异性表达蛋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色甘酸钠灌胃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BALB/c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影响
    戈伊芹, 黄雨霁, 李玮泽, 李延宁, 李莉
    2022, 42 (10): 1375-1382.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10.002

    摘要470)   HTML24)    PDF(pc) (3777KB)(425)    收藏

    目的·通过使用肥大细胞膜稳定剂色甘酸钠(sodium cromoglycate,Crom)稳定肥大细胞来探究其在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造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15只小鼠分为空白组(n=5)、模型组(n=5)和Crom组(n=5)共3组。空白组小鼠自由饮用双蒸水7 d;模型组小鼠自由饮用3%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溶液7 d,构建溃疡性结肠炎模型;Crom组小鼠在饮用3% DSS溶液的第3日(即造模中期)灌胃服用Crom溶液。比较空白组、模型组和Crom组小鼠的体质量改变和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的变化,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小鼠肠组织的病理情况和肥大细胞数量,并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脾脏免疫细胞的浸润情况。3组间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进一步组间比较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east-significant difference,LSD)。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重度便血,肠道病理显示有大量炎症性浸润,体质量下降严重(P=0.005),DAI评分升高明显(P=0.001),结肠长度明显缩短(P=0.003),且甲苯胺蓝染色显示肠道中肥大细胞数量增多(P=0.000)。与模型组相比,Crom组小鼠的便血减少,结肠长度有所增加(P=0.013);且肠道病理显示,其炎症情况较模型组有所改善,肥大细胞数量较模型组减少(P=0.000)。结论·色甘酸钠灌胃可减轻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炎症反应,间接表明肥大细胞参与了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去泛素化酶UCHL3维持FLT3-ITD阳性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存活的功能研究
    胡家诚, 朱倩, 王佳琦, 吴英理, 雷虎
    2022, 42 (10): 1383-1393.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10.003

    摘要479)   HTML29)    PDF(pc) (4794KB)(251)    收藏

    目的·探究FMS样的酪氨酸激酶3(FMS-like tyrosine kinase 3,FLT3)近膜区的内部串联重复(FLT3-ITD)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细胞中存在表达差异的去泛素化酶及其对FLT3-ITD阳性AML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外源性导入FLT3-ITD质粒和使用FLT3-ITD抑制剂对部分去泛素化酶蛋白表达量的影响;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公共数据库分析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3(ubiquitin carboxyl-terminal hydrolase L3,UCHL3)在FLT3-ITD阳性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与AML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利用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技术在FLT3-ITD阳性AML细胞系中敲低所筛选出的去泛素化酶;采用细胞计数、CCK-8法、流式细胞术、瑞氏染色检测所筛选出的去泛素化酶对AML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及敲低相应的去泛素化酶或使用其抑制剂与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的合加效应。结果·Ba/F3细胞中表达FLT3-ITD后能够显著诱导UCHL3的表达,而在FLT3-ITD阳性的MOLM-13和MV4-11细胞系中抑制FLT3-ITD的活性后能够显著抑制UCHL3的表达,该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利用数据库分析发现FLT3的表达与UCHL3的表达量在AML中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00),并且UCHL3表达量与AML患者生存率存在显著负相关性(P=0.016)。敲低UCHL3对FLT3-ITD阳性AML细胞有抑制增殖和促进凋亡的作用,且敲低UCHL3后细胞核型发生显著改变,分化相关转录因子PU.1和C/EBPβ表达显著升高。UCHL3敲低显著增强了100 nmol/L ATRA诱导的MOLM-13和MV4-11细胞凋亡,并且相应的凋亡相关蛋白PARP1、caspase 9和caspase 3均发生明显剪切。同时,敲低UCHL3的细胞在ATRA处理后出现更多核体积变小、核凹陷、呈杆状或不规则状的细胞特征。ATRA与UCHL3抑制剂TCID合加的量效反应曲线表明,TCID与ATRA协同能够抑制MOLM-13和MV4-11细胞活率。结论·FLT3-ITD上调UCHL3促进AML细胞的存活,UCHL3与AML患者预后负相关;敲低或抑制UCHL3协同ATRA能够抑制FLT3-ITD阳性AML细胞的存活。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胃癌免疫相关长链非编码RNA预测模型的构建
    陈彬, 崔洪全, 杨懿瑾, 徐海燕, 张玲
    2022, 42 (10): 1394-1403.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10.004

    摘要396)   HTML29)    PDF(pc) (7427KB)(173)    收藏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胃癌患者免疫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预测模型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下载413例胃癌样本的转录组测序(RNA sequencing,RNA-seq)数据,其中正常样本32例、肿瘤样本381例。通过ImmPort网站获得免疫相关基因。通过相关性分析获得免疫相关lncRNA(immune-related lncRNA,irlncRNA)。通过limma R软件包获得差异表达irlncRNA(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immune-related lncRNA,DEirlncRNA)并绘制热图和火山图。通过构建DEirlncRNA对解决样本批次矫正问题。下载TCGA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数据,通过单因素分析获得预后相关的DEirlncRNA对,进而通过LASSO回归分析筛选DEirlncRNA对,最后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通过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析并比较该模型与传统临床病理特征的预测效能。根据公式计算患者风险值,并依据最优阈值将患者分为高、低风险组。使用Kaplan-Meier曲线绘制生存图,并通过Log-rank检验比较2组患者生存率差异。根据Wilcoxon符号秩检验分析风险评分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验证胃癌患者独立预后因子。根据Spearman相关性分析验证风险评分与免疫浸润细胞和免疫相关基因之间的关系。通过pRRophetic R软件包比较药物在高、低风险组患者中的半数抑制浓度(half-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值。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有106个DEirlncRNA,其中11个为低表达、95个为高表达。32对DEirlncRNA对被纳入COX比例风险模型中,其中20对DEirlncRNA对为胃癌独立预后因子。风险预测模型的1、2和3年AUC值分别为0.889、0.966、0.935,显著高于传统临床病理特征的AUC值。高风险组患者生存率显著低于低风险组(P=0.000)。风险评分高与肿瘤分期高、存在远处转移和患者死亡密切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NM分期、T分期、N分期、M分期和风险评分与胃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NM分期和风险评分是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子(均P<0.05)。风险评分与多种T细胞、肥大细胞呈负相关,而与肿瘤相关纤维细胞、巨噬细胞及内皮细胞呈正相关。在高风险组中,免疫相关基因IFNGMSH2表达水平均低于低风险组。在高风险组患者中,药物阿霉素、顺铂、替比法尼、丝裂霉素的敏感性均低于低风险组(均P<0.05)。结论·DEirlncRNA对构建的COX比例风险模型可准确预测胃癌患者的生存状态、生存率及对化学治疗药物的敏感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磷酸氯喹对双链RNA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焦亡的影响
    张姣姣, 孙俊楠, 王海嵘
    2022, 42 (10): 1404-1412.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10.005

    摘要457)   HTML21)    PDF(pc) (4963KB)(301)    收藏

    目的·探究磷酸氯喹(chloroquine phosphate,CQ)对病毒感染中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所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聚肌胞苷 (polyinosinic-polycytidylic acid,poly I:C)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建立病毒性脓毒症中dsRNA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体外模型。将HUVEC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不同浓度poly I:C组和CQ+poly I:C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不同处理组HUVEC活力的变化,采用光学显微镜检测细胞形态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阳性率(PI+)以观察细胞膜完整性,采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焦亡相关蛋白中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胱天蛋白酶-1活性剪切体(cleaved caspase-1)、gasdermin D蛋白N端(gasdermin D N-terminal,GSDMD-N)、白介素-1β(interleukin-1 β,IL-1β)以及Toll样受体3(Toll-like receptor 3,TLR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NC组相比,poly I:C 组HUVEC活力明显降低,成熟IL-1β水平升高,细胞形态呈现膨胀“吐泡”现象,PI+率增加,焦亡相关蛋白NLRP3、cleaved caspase-1和 GSDMD-N的表达升高(均P<0.05)。与poly I:C组相比,CQ+poly I:C组的细胞活力有所增加,成熟IL-1β表达减少,膨胀及破裂的细胞比例下降,PI+降低,焦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1、GSDMD-N表达减少(均P<0.05)。CQ预处理并未显著改变dsRNA诱导的NLRP3表达水平,而抑制了TLR3的表达(P<0.05)。结论·dsRNA能够诱导HUVEC细胞焦亡;CQ能够抑制由dsRNA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焦亡,该效应可能与调节TLR3表达有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达无治疗缓解的效果观察
    徐天雪, 钱樱, 刘占云, 蔡刚, 吴英理, 李军民, 沈志祥, 周励
    2022, 42 (10): 1413-1419.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10.006

    摘要599)   HTML17)    PDF(pc) (1404KB)(379)    收藏

    目的·总结接受伊马替尼治疗后符合停药标准的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慢性期(chronic phase, CP)患者在规范监测下尝试无治疗缓解(treatment-free remission,TFR)的结局,并分析可能影响TFR的预后因素和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droplet 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dPCR)在TFR监测中的作用。方法·对入组CML-CP患者在停药后定期进行规范监测。通过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BCR-ABL转录本评估分子学反应和复发;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其对TFR的影响;采用ddPCR检测BCR-ABL,分析其在TFR中的预示作用。结果·① 42例符合停药标准的CML-CP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1(5~93)个月;32例(76.2%)患者仍维持TFR状态。12、24和48个月的预期TFR率分别为85.1%、75.1%和70.1%。中位TFR时间为41(2~93)个月。停药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肌肉关节疼痛(31.0%),均为Ⅰ~Ⅱ级。可评估的8例重启治疗患者100%达深层次分子学反应(deep molecular response,DMR)。②停药后持续ddPCR阳性的患者中,7例(58.3%)出现分子学复发,而ddPCR结果为阴性的患者均未出现复发(P<0.01)。③停药前复发组的CD8+CD28-细胞百分比低于TFR组(6.2% vs 12.6%,P=0.026),停药后复发组CD4+CD25+细胞百分比高于TFR组(3.2% vs 2.1%,P=0.021)。结论·长期持续接受伊马替尼治疗,并符合停药标准的CML-CP患者可以获得持续的TFR;ddPCR有助于提示TFR的预后,并更早识别可能发生分子学复发的患者;不同的T细胞亚群可能在TFR过程中参与了免疫调节以防止CML疾病复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单周紫杉醇联合顺铂一线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效果和安全性的回顾性研究
    王禹铮, 苏俊澄, 唐雷, 徐迎春, 张凤春
    2022, 42 (10): 1420-1427.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10.007

    摘要574)   HTML20)    PDF(pc) (1441KB)(291)    收藏

    目的·探究单周紫杉醇联合顺铂(weekly paclitaxel+cisplatin,DP)作为转移性乳腺癌(metastatic breast cancer,MBC)一线治疗方案,相比其他医师选择方案(treatment of physician's choices,TP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8年7月—2021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MBC患者共117例,根据是否使用DP方案作为一线治疗方案分为DP组(55例)和TPC组(62例)。DP组接受紫杉醇80 mg/m2联合顺铂25 mg/m2,分别在第1、8、15日给药,每28 d为1个周期,共6个周期治疗。TPC组使用其他一线化疗方案,包括卡培他滨、吉西他滨、多西他赛等药物的单药或联合治疗。收集患者年龄、月经状态、原发灶病理和分子分型等临床特征;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1.1版评估患者治疗反应,并分别计算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和临床获益率(clinical benefit rate,CBR);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常见不良反应分级标准5.0(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s criteria for common adverse effect 5.0,NCI CTC 5.0)评估不良反应,并将NCI Ⅲ/Ⅳ级不良反应作为严重不良反应;收集患者复发进展病灶数量和累及部位作为复发进展模式。使用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征、治疗效果、严重不良反应的差异;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2组患者一线无进展生存期(first-line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1)的差异,并分别分析临床特征、接受治疗情况等因素对PFS1的影响,对筛选出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中,除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表达这一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外,其他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P组的ORR和CBR均显著高于TPC组(47.3% vs 22.6%,P=0.009;78.2% vs 41.9%,P=0.002);DP组的中位PFS1为12.0个月(95%CI 10.0~15.0个月),TPC组的中位PFS1为6.0个月(95%CI 5.0~9.0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P=0.000)。仅接受DP方案一线治疗为MBC进展的保护因素(HR=0.419,95%CI 0.271~0.649,P=0.000)。2组患者复发进展模式除骨转移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6)外,其他部位转移情况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可耐受,组间严重不良反应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一线DP方案较同期TPC方案具有更好的疗效,能延长PFS1,临床可根据MBC患者的病情选择使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罗哌卡因联合单次小剂量艾司氯胺酮用于择期剖宫产脊椎麻醉的双盲序贯研究
    孙元青, 徐韬, 张虓宇, 徐子锋, 柴静
    2022, 42 (10): 1428-1434.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10.008

    摘要414)   HTML22)    PDF(pc) (1467KB)(320)    收藏

    目的·探索择期剖宫产脊椎麻醉联合单次小剂量艾司氯胺酮静脉推注时罗哌卡因的最佳使用剂量,并观察这种方法下低血压的发生率。方法·40例产妇被纳入研究,行小剂量艾司氯胺酮(0.15 mg/kg)静脉推注联合罗哌卡因脊椎麻醉阻滞。首例产妇使用12 mg的罗哌卡因脊椎麻醉,如果产妇的感觉阻滞平面不低于胸6(T6)水平且分娩前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2分,则下一例产妇有1/9的机会接受较低剂量或8/9的机会接受与前一例产妇相同剂量的罗哌卡因。如果产妇分娩前VAS评分>2分或在分娩前需要额外追加硬膜外镇痛药物,则后续下一例产妇将使用更高剂量的罗哌卡因。主要观察指标为脊椎麻醉效果是否确切,即维持产妇分娩前VAS评分≤2分的罗哌卡因用量,以及脊椎麻醉后低血压的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主要包括低血压的相关症状和药物干预情况、麻醉感觉阻滞平面、产妇镇静水平(以Ramsay镇静评分为评价标准)以及新生儿结局等。罗哌卡因的90%有效剂量(90% effective dose,ED90)及其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通过Isotonic回归分析估算。结果·在小剂量艾司氯胺酮联合使用下,剖宫产脊椎麻醉罗哌卡因的ED90为11.8 mg(95%CI 11.7~12.7)。40例产妇麻醉后低血压的发生率为5.0%(2例),低氧血症发生率为2.5%(1例),未发生心动过缓。所有产妇均未补救性使用去氧肾上腺素静脉推注,未发生低血压相关的不良反应(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寒战、视力模糊),无反流和误吸发生。分娩前仅1例产妇Ramsay镇静评分为2分(清醒,安静合作),其余产妇评分均为3分(嗜睡,对指令反应敏捷)。分娩后5 min,32例产妇Ramsay镇静评分为2分,8例产妇评分为3分。手术结束时所有产妇镇静评分为2分。产妇术中内脏牵拉痛的发生率为7.5%,梦魇发生率62.5%,头晕发生率52.5%。此外,40例新生儿出生后1 min和5 min的Apgar评分均为10分,脐静脉血气分析显示pH值为(7.37±0.03)。结论·在择期剖宫产脊椎麻醉时,罗哌卡因联合单次小剂量艾司氯胺酮的ED90为11.8 mg,并且这种方法可以有效降低低血压的发生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学龄前儿童反复喘息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李爱求, 张潇潇, 姜允丽, 肖艳赏, 丁国栋, 吴蓓蓉, 董晓艳
    2022, 42 (10): 1435-1440.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10.009

    摘要392)   HTML18)    PDF(pc) (1318KB)(175)    收藏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反复喘息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因喘息在上海市某儿童专科医院呼吸科住院诊治的学龄前儿童(年龄3~6岁)作为研究对象,随访12个月。根据喘息发作次数分偶发喘息组(1~2次/年)和反复喘息组(≥3次/年)。采用面对面问卷形式向患儿父母询问患儿基本情况、相关病史及潜在的危险因素,包括儿童的年龄、性别、胎龄、低出生体质量史、湿疹史、变应性鼻炎史、食物过敏史、吸入花粉过敏史、毛细支气管炎病史、母亲生产年龄、生产方式、喂养方式、父母哮喘病史、生活区域(城市/农村)、被动吸烟史、宠物接触史、季节因素等。单因素分析比较2组学龄前儿童喘息发作的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反复喘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370例,其中偶发喘息组204例(55.14%),反复喘息组166例(44.86%)。与反复喘息显著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χ2=36.608,P=0.000)、性别(χ2=4.290,P=0.038)、湿疹史(χ2=6.250,P=0.012)、变应性鼻炎史(χ2=10.787,P=0.001)、吸入花粉过敏史(χ2=8.868,P=0.003)、毛细支气管炎病史(χ2=27.898,P=0.000)、胎龄(χ2=5.141,P=0.023)、喂养方式(χ2=4.316,P=0.038)、父母哮喘病史(χ2=5.050,P=0.025)和生活区域(χ2=31.013,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变应性鼻炎史(OR=4.759,95%CI 1.665~13.603)、毛细支气管炎史(OR=12.113,95%CI 5.686~25.802)、早产(OR=3.092,95%CI 1.120~8.539)和居住在城市(OR=2.395,95%CI 1.326~4.324)是反复喘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学龄前儿童反复喘息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变应性鼻炎史、毛细支气管炎史、早产和居住于城市。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恐惧自我问卷的汉化及其信效度检验
    刘津君, 王媛, 吴艳茹, 肖泽萍
    2022, 42 (10): 1441-1447.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10.010

    摘要460)   HTML20)    PDF(pc) (1698KB)(574)    收藏

    目的·汉化恐惧自我问卷(Fear of Self Questionnaire,FSQ),并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检验中文版FSQ的信效度。方法·遵循标准的问卷翻译模型,将英文版FSQ翻译为中文并进行文化调试。选择2021年12月—2022年1月就读于上海市某综合类大学的3个理工类学院的396名大学生为被试。使用一般资料问卷、中文版FSQ、中文版自我同一性量表(Ego Identity Scale,EIS)、中文版自我接纳问卷(Self Acceptance Questionnaire,SAQ)和中文版强迫信念问卷(Obsessive Belief Questionnaire-44,OBQ-44)对上述大学生进行施测。采用项目分析、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重测信度、效标效度、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对中文版FSQ进行检验。结果·初测回收有效问卷386份,重测回收有效问卷163份。中文版FSQ 的20个条目均通过了项目分析检验,所有条目予以保留。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和重测信度分别为0.931、0.869、0.736,总体达到测量学要求。问卷的效标效度检验结果良好,中文版FSQ总分与3个效标问卷(中文版EIS、中文版SAQ和中文版OBQ-44)总分均相关(r=-0.279,P=0.000;r=-0.568,P=0.000;r=0.418,P=0.000)。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中文版FSQ包含自我害怕、自我确保和自我质疑共3个因子。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中文版FSQ的三因子结构方程模型的各项指标均拟合良好:χ2/df=2.790、CFI=0.862、GFI=0.834、AGFI=0.791、RMSEA =0.090、TLI=0.843、NFI=0.802。结论·该研究汉化的中文版FSQ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信效度良好,可用于测量该群体的恐惧自我水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冠心病患者参加门诊心脏康复的障碍水平调研及相关因素分析
    刘霞, 温弗乐, 章雅青
    2022, 42 (10): 1448-1457.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10.011

    摘要392)   HTML17)    PDF(pc) (1489KB)(298)    收藏

    目的·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参加门诊心脏康复(cardiac rehabilitation,CR)的障碍水平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2017年10月—12月选取上海市杨浦区、虹口区、宝山区及松江区的7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住院或门诊就诊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心脏康复相关信息知晓度调查问卷(Cardiac Rehabilitation Information Awareness Questionnaire,CRIAQ)及中文版心脏康复障碍量表(Chinese/Mandarin Cardiac Rehabilitation Barriers Scale,CRBS-C/M)进行调查,分析冠心病患者的CR信息知晓情况、CR障碍因素现状及相关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390份,回收有效问卷34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7.7%。冠心病患者平均年龄(67.03±10.83)岁,听说过CR的患者为42人(12.3%)。CRBS-C/M的总均分中位数为3.10(2.71,3.43)分,各维度均分中位数介于3.00~3.50分,其中外部后勤因素障碍评分最高,为3.50(3.00,4.00)分;前3位的阻碍因素条目分别是“距离”“天气恶劣”和“我不知晓心脏康复”,同意或非常同意的患者比例分别为75.4%(258/342)、69.3%(237/342)和67.8%(232/342)。CRIAQ平均得分为(46.48±12.54)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IAQ得分(β=-0.242,P=0.000)、是否为不稳定型心绞痛(β=0.194,P=0.000)、性别(β=0.154,P=0.002)及是否参加门诊CR项目(β=-0.128,P=0.016)是冠心病患者CR障碍水平的相关因素(F=8.909,P=0.000),可解释总变异量的25.9%。结论·冠心病患者CR障碍处于中上水平,最大障碍因素是外部后勤因素;患者认为阻碍其参加CR的前3位原因分别是距离远、天气恶劣及不知晓CR。CR信息知晓度高、参加门诊CR项目患者的CR障碍水平较低,不稳定型心绞痛、女性患者的CR障碍的水平较高。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单细胞RNA测序应用于肾小球疾病研究的进展
    邢海帆, 范瑛
    2022, 42 (10): 1458-1465.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10.012

    摘要783)   HTML35)    PDF(pc) (1670KB)(832)    收藏

    肾小球疾病是导致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了解肾小球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对于早期识别疾病危险因素、挽救肾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肾脏中复杂且高度分化的细胞组成是肾小球疾病研究面临的一大挑战,传统测序方法无法确定特定细胞的转录变化以及不同类型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近年来,单细胞RNA测序(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 scRNA-seq )技术发展迅速,可用于研究肾脏、尿液以及血液等不同来源细胞群体中单个细胞的基因表达模式。将scRNA-seq应用于肾小球疾病有助于生成全面的肾脏细胞图谱,从细胞层面解析肾小球疾病的复杂机制,开发预警生物标志物和细胞特异性的治疗方法。该文就scRNA-seq技术在临床常见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SIRT1在不明原因型复发性流产中的潜在作用
    刘子维, 曹雯雯, 王云瑞, 冯晓玲
    2022, 42 (10): 1466-1473.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10.013

    摘要459)   HTML20)    PDF(pc) (1311KB)(274)    收藏

    不明原因型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又称为同种免疫型复发性流产,目前认为其主要的发病机制为母胎界面免疫失衡、滋养细胞侵入异常以及胎盘血管生成异常。现有研究已经揭示了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uin 1,SIRT1)基因在生殖领域和调节免疫性疾病方面的重要作用,然而关于SIRT1在改善URSA中的作用机制,尚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SIRT1可能是通过调节组蛋白和关键转录因子的乙酰化过程,影响机体氧化应激和细胞自噬,从而参与URSA发生发展的众多反馈回路和网络。最终,SIRT1可起到调节滋养层细胞侵入和母胎界面血管生成的作用;同时,可以通过控制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而改善妊娠期间母体过度的免疫炎症反应。SIRT1的活性决定了其去乙酰化的能力,对于下游通路和蛋白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因此提高其活性对于改善URSA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二甲双胍与白藜芦醇可以激活SIRT1,对SIRT1及其下游靶蛋白具有保护作用,可能是URSA潜在的治疗剂。该文基于SIRT1功能,综述了SIRT1在URSA发生机制中的潜在作用以及外源性靶向激活SIRT1的药物,以期对临床研究中URSA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肌盲样蛋白1在恶性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朱楠, 刘炳亚, 俞焙秦
    2022, 42 (10): 1474-1481.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10.014

    摘要643)   HTML21)    PDF(pc) (1339KB)(577)    收藏

    肌盲样蛋白1(muscle blind-like protein 1,MBNL1)是一种RNA结合蛋白,其作为前体信使RNA(precursor mRNA,pre-mRNA)的可变剪接因子,在发育过程中起调节作用,有助于对特定转录集的转录后调控。MBNL1可以影响RNA成熟和表达过程的多个步骤,包括pre-mRNA的剪接、降解、RNA输出、稳定性维持、修饰和翻译等。MBNL1最早被认为是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发病机制的相关因子,随着研究的深入,其在多种非肿瘤性疾病以及肿瘤性疾病中的作用逐渐凸显。研究表明,MBNL1在多种疾病中表达异常,并且与恶性肿瘤如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脑胶质瘤、肺癌、血液系统肿瘤等的发生、发展以及转移密切相关。由于细胞种类和发育环境的不同,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中MBNL1蛋白水平的变化具有多样性。MBNL1既可作为转录激活因子促进肿瘤的发生与发展,也可作为转录阻遏因子抑制肿瘤的生长、转移等过程,在恶性肿瘤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就MBNL1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分子机制、生物学特性及其在不同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和功能进行综述,为肿瘤的靶向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C9ORF72 (G 4C 2n RAN翻译的起始及其调控机制
    冯奕源, 徐忠匀, 丁琳, 尹雅芙, 王辉, 程维维
    2022, 42 (10): 1482-1489.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10.015

    摘要648)   HTML24)    PDF(pc) (1867KB)(500)    收藏

    作为微卫星重复扩增疾病的主要致病机制之一,异常扩增的DNA重复序列通过重复序列介导的不依赖AUG (repeat associated non-AUG,RAN)翻译产生毒性蛋白,进而造成神经元死亡。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最常见的运动神经元退行性疾病,额颞叶痴呆(frontotemporal dementia,FTD)则是继阿尔茨海默病之后最常见的痴呆综合征。C9ORF72基因中GGGGCC重复序列[GGGGCC repeat,(G4C2)n]异常扩增突变是导致遗传性ALS/FTD发生的最常见的突变类型。C9ORF72 (G4C2)n异常扩增的致病机制通常被认为有3种:① C9ORF72 (G4C2)n异常扩增抑制C9ORF72基因转录,导致C9ORF72蛋白的功能缺失。② C9ORF72 (G4C2)n异常扩增形成的RNA聚集体,与多种RNA结合蛋白(RNA binding protein,RBP)发生不可逆结合,导致这些RBP的功能缺失。③由C9ORF72 (G4C2)n异常扩增形成的重复序列经RAN翻译产生多聚二肽重复蛋白(dipeptide repeat protein,DPR),导致其获得了细胞毒性。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提示C9ORF72 (G4C2)n RAN翻译在ALS/FTD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C9ORF72 (G4C2)n RAN翻译的起始及其调控机制仍不清楚。阐明C9ORF72 (G4C2)n RAN翻译的分子机制、探索以RAN翻译为靶点延缓疾病发生发展的可行性是目前该领域内的研究热点及难点。该文重点综述了C9ORF72 (G4C2)n RAN翻译的起始和调控机制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以C9ORF72 (G4C2)n RAN翻译为靶点降低细胞毒性、减缓神经元死亡的可行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嗜黏蛋白阿克曼菌在肠道相关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蒋怡, 江平, 张明明, 房静远
    2022, 42 (10): 1490-1497.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10.016

    摘要1157)   HTML42)    PDF(pc) (2348KB)(703)    收藏

    嗜黏蛋白阿克曼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A. muciniphila)是人类肠道中的常见共生菌之一,可利用黏蛋白作为唯一的碳、氮来源,在肠道内定植和生长。肠道稳态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肠道功能发生紊乱与代谢疾病、免疫疾病、感染性疾病和肿瘤等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肠道微生物群是影响肠道健康的关键因素,作为肠道微生物的一员,A. muciniphila在肠道炎症、肠道肿瘤、受肠道紊乱影响的疾病(如肝病、代谢性疾病等)中的作用已被证实,且作用机制亦逐渐被阐明,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候选益生菌。该文针对A. muciniphila的特征、在肠道中的分布、与肠道相关疾病的关联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产前基因诊断的现状及展望
    李敏, 吴怡, 程蔚蔚
    2022, 42 (10): 1498-1503.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10.017

    摘要597)   HTML35)    PDF(pc) (1310KB)(473)    收藏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指因遗传或环境因素引起心脏或血管结构异常,导致心功能出现障碍的出生缺陷,是近年来我国出生缺陷病种中排名第1位的疾病。CHD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着新生儿的健康,尤其是某些复杂性CHD患儿,其出生存活率极低且需要外科手术干预,给患儿家庭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CHD的病因复杂,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都认为CHD的发生与遗传、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相关调查研究显示遗传因素是CHD的主要病因之一,大约每10个CHD患儿中就有1个和基因遗传有关,故产前诊断探索胎儿CHD遗传致病病因,对于评估胎儿预后至关重要。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CHD的遗传病因,但综合性总结产前基因诊断检测技术的综述较少,该文就目前CHD遗传病因相关的产前诊断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王娟, 陈其谋, 刘其聪, 陈光敏, 蒋鹏, 张瑞, 周厚地
    2022, 42 (10): 1504-1510.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10.018

    摘要440)   HTML16)    PDF(pc) (2191KB)(165)    收藏

    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acute suppurative thyroiditis,AST)是一种极少见且可能致命的甲状腺疾病。该文报道了1名以“咽痛1月伴左侧颈部包块2周”为主要表现的病例,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治疗初期被误认为亚急性甲状腺炎,曾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因疗效不佳,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后,明确了AST的诊断。与此同时,该文就历年来年龄≥50岁的AST患者的特点进行分析。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蛋白S缺乏症合并脑梗死及外周动脉阻塞1例
    吕明顺, 张自红, 王梅
    2022, 42 (10): 1511-1516.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10.019

    摘要388)   HTML14)    PDF(pc) (4926KB)(253)    收藏

    患者,男,49岁,2022年1月至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舟山医院就诊,自诉1月余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行走不稳,后症状持续存在。该患者既往有血栓性静脉炎,无动脉或静脉血栓家族史;有2次急性脑梗死发作史,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行易栓症相关检测,发现蛋白S总量为26.7%,基因检测结果为蛋白S的编码基因 PROS1第15号外显子发生c.1955A>T,p.Asp652Val杂合突变。该患者被诊断为遗传性蛋白S缺乏症(protein S deficiency,PSD),之后长期口服利伐沙班片抗凝。此次查体除行走稍不稳外,其余无明显异常;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风险评估量表(Padua模型)评分为6分,判定为VTE高危患者。动态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偶发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四肢血管B超显示双侧腘动脉、胫后动脉多发血栓形成伴局部狭窄,右侧桡动脉闭塞;心脏超声及颈动脉超声未见明显异常;颅脑MRI结果显示左侧基底节区脑梗死陈旧性病灶。CT血管造影联合三维重建显示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闭塞可能,两侧颈内动脉虹吸段狭窄、硬化。该患者最终被诊断为PSD合并脑梗死及外周动脉阻塞。治疗采用瑞舒伐他汀钙片调脂稳定斑块,利伐沙班片抗凝,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控制心室率,叶酸片改善代谢;治疗10 d后,患者症状好转。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钩端螺旋体56606v对小鼠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
    杜琳, 何平
    2022, 42 (11): 1517-1523.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11.001

    摘要394)   HTML30)    PDF(pc) (3302KB)(256)    收藏

    目的·探究钩端螺旋体56606v对小鼠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用钩端螺旋体56606v在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分别为100、300、500时感染小鼠中性粒细胞0.5、6、12、24 h;以未被感染的中性粒细胞为对照。将含有4 μmol/L星形孢菌素(Staurosporine,STS)的等量细胞培养基处理的细胞作为凋亡阳性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钩端螺旋体56606v感染小鼠中性粒细胞后caspase-3的切割情况和核因子κB(NF-κB)通路的激活情况,并验证NF-κB抑制剂BAY 11-7082对NF-κB通路的抑制作用;通过添加NF-κB抑制剂BAY 11-7082,进一步检测NF-κB通路在钩端螺旋体56606v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凋亡抑制中是否发挥作用;将巨噬细胞与钩端螺旋体56606v感染或未感染的中性粒细胞共孵育,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对中性粒细胞的吞噬情况。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钩端螺旋体感染组与未感染对照组相比,小鼠中性粒细胞凋亡率降低;随MOI的增大,钩端螺旋体对中性粒细胞的凋亡抑制作用增强;不同MOI条件下,2组凋亡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MOI=100的钩端螺旋体感染中性粒细胞0.5、6和12 h时,其凋亡率均较相应的未感染对照组降低(均P<0.05);而使用促凋亡剂STS处理后,则增强了小鼠中性粒细胞的凋亡程度。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caspase-3的切割在钩端螺旋体56606v感染后明显减少,NF-κB磷酸化水平在感染后显著上升,添加NF-κB抑制剂BAY 11-7082能够显著抑制感染后和未感染条件下NF-κB通路的激活。在钩端螺旋体56606v感染或未感染条件下,添加NF-κB抑制剂BAY11-7082均显著提高了小鼠中性粒细胞凋亡率(均P=0.000)。钩端螺旋体56606v感染的中性粒细胞与未感染对照组相比,被巨噬细胞吞噬的比例显著降低(P=0.027)。结论·钩端螺旋体56606v通过激活NF-κB通路,抑制小鼠中性粒细胞的凋亡,进一步降低巨噬细胞对中性粒细胞的胞葬作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