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目录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23 Vol.43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甲基转移酶3调控pri-miR-21甲基化修饰在糖尿病肾病肾脏纤维化中的作用
    吴佳晋, 钟晨, 李大伟, 陈若洋, 瞿俊文, 张明
    2023, 43 (1): 1-7.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01.001

    摘要453)   HTML50)    PDF(pc) (2468KB)(433)    收藏

    目的·探讨甲基转移酶3(methyltransferase like 3,METTL3)调控pri-miR-21的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甲基化修饰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小鼠肾脏纤维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8周龄雄性db/db小鼠作为DN模型小鼠,db/m小鼠作为对照,同时按照是否经尾静脉注射S-腺苷高半胱氨酸水解酶抑制剂3-脱氮腺苷(3-deazaadenosine,DAA),共随机分为4组(5只/组),分别为db/m组、db/db组、db/m+DAA组和db/db+DAA组;8周龄开始注射DAA,注射1次/5 d,共注射8次。DAA干预结束后继续饲养小鼠至19周龄,收取各组小鼠血、尿、肾脏组织标本。检测血糖、血肌酐、尿白蛋白肌酐比(albumin-to-creatinine ratio,ACR),肾脏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及天狼星红染色观察病理变化;试剂盒检测肾脏总RNA中m6A的甲基化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肾脏METTL3及纤维化相关蛋白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肾脏总pri-miR-21和成熟miR-21;使用免疫磁珠富集肾脏组织中m6A甲基化RNA,并通过PCR检测其中m6A甲基化的pri-miR-21。结果·相较于db/m组,db/db组小鼠血糖,血肌酐,ACR,肾脏METTL3、m6A甲基化修饰水平、纤维化相关蛋白、总pri-miR-21、m6A甲基化pri-miR-21和成熟miR-21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均P<0.05),小鼠肾脏系膜基质增多、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胶原纤维累积显著增加。相较于db/db组,db/db+DAA组血糖,血肌酐,ACR,肾脏m6A甲基化修饰水平、纤维化相关蛋白、m6A甲基化pri-miR-21和成熟miR-21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均P<0.05),总pri-miR-2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0),METTL3蛋白表达水平未见显著变化,小鼠肾脏损伤及纤维化程度显著减轻。结论·pri-miR-21的m6A甲基化修饰促进miR-21成熟,进而促进DN小鼠肾脏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抑制METTL3可通过调控pri-miR-21的m6A甲基化修饰抑制DN小鼠肾脏纤维化。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淫羊藿苷对急性肾损伤向慢性肾脏病转化小鼠模型的预防性保护作用
    谢林, 程烨, 郑琦敏, 张熙, 付莉莉, 陈敏, 王怡, 梅长林, 谢静远, 顾向晨
    2023, 43 (1): 8-19.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01.002

    摘要447)   HTML42)    PDF(pc) (7150KB)(442)    收藏

    目的·探究淫羊藿苷在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disease,AKI)向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转化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C57BL/6小鼠腹腔注射马兜铃酸2周,制作AKI向CKD转化模型,并于造模前1周或马兜铃酸注射2周结束时持续灌胃给予淫羊藿苷5周或2周。监测小鼠肾功能和肾脏病理损伤,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结构,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脂肪酸氧化代谢通路、纤维化及炎症指标等。采用Transwell细胞小室共培养大鼠肾脏成纤维细胞株和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株,模拟2种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先提前1 h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培养液中加入淫羊藿苷,再加入马兜铃酸干预24 h;去除药物干预后,将肾小管上皮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共培养24 h。qPCR或Western blotting检测肾脏上皮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α,Ppara)、促纤维化因子、炎症因子、活化胱天蛋白酶(cleaved caspase-3),以及肾脏成纤维细胞细胞外基质相关基因mRNA或蛋白表达的变化。用Ppara-siRNA转染肾小管上皮细胞,观察淫羊藿苷提前于马兜铃酸干预后PPARα下游线粒体脂肪酸氧化代谢相关指标以及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变化。结果·马兜铃酸注射2周结束时和注射结束后2周(造模4周),仅注射马兜铃酸的小鼠血清肌酐及尿素氮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肾脏炎症细胞大量浸润,肾小管损伤严重;而提前给予淫羊藿苷干预的小鼠较马兜铃酸组肾功能明显改善,肾脏病理损伤减轻。造模4周时马兜铃酸组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结构损伤严重,脂肪酸氧化代谢通路相关基因mRNA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伴巨噬细胞浸润及肾纤维化,提前给予淫羊藿苷干预后上述损伤或指标均明显缓解。在马兜铃酸注射2周结束时给予淫羊藿苷的小鼠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肾脏病理损伤、纤维化指标均与马兜铃酸组无明显差异。体外实验中,马兜铃酸可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Ppara mRNA表达,促进cleaved caspase-3、炎症因子及促纤维化因子表达升高,并上调共培养的肾脏成纤维细胞细胞外基质相关基因的表达,而淫羊藿苷提前干预对上述变化有明显的纠正作用。用siRNA敲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Ppara后,淫羊藿苷对马兜铃酸抑制脂肪酸氧化代谢及促进细胞凋亡的预防保护作用减弱。结论·淫羊藿苷能预防马兜铃酸诱导的小鼠AKI向CKD转化;它可能是通过改善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脂肪酸氧化代谢通路(尤其是PPARα)发挥作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微RNA-30b-5p通过靶向Atg5抑制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卵巢颗粒细胞自噬
    王雪敏, 王亚楠, 牛爱琴, 叶英, 李飞
    2023, 43 (1): 20-28.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01.003

    摘要305)   HTML28)    PDF(pc) (4486KB)(267)    收藏

    目的·探究microRNA-30b-5p(miR-30b-5p)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大鼠中的表达及miR-30b-5p过表达对卵巢颗粒细胞(granulosa cell,GC)自噬的影响。方法·采用脱氢表雄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DHEA)建立PCOS大鼠模型,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正常组和PCOS组大鼠卵巢组织中miR-30b-5p和自噬相关蛋白5同源物(autophagy-associated protein 5 homologue,Atg5)的表达。分离并培养原代PCOS大鼠卵巢GC,分为对照组、miR-NC组、miR-30b-5p过表达组、miR-30b-5p过表达+pcDNA3.1-NC组、miR-30b-5p过表达+pcDNA3.1-Atg5组,另取正常组大鼠卵巢GC为空白组;将miR-30b-5p mimic和pcDNA3.1-Atg5及相应的阴性对照转染到细胞中,转染48 h后,q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miR-30b-5p和Atg5 mRNA表达,验证转染效果。CCK-8及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细胞活力和凋亡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细胞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阳性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自噬相关蛋白Atg5、p62、Beclin-1和LC3蛋白表达。结果·PCOS组大鼠卵巢组织中miR-30b-5p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Atg5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均P=0.000)。转染后,与空白组相比,对照组卵巢GC中miR-30b-5p水平、细胞凋亡率、p62蛋白水平显著降低,Atg5 mRNA和蛋白水平、细胞增殖活性、LC3阳性细胞百分比、Beclin-1蛋白水平和LC3Ⅱ/LC3Ⅰ比值显著升高(均P=0.000);与对照组相比,miR-30b-5p过表达组卵巢GC中miR-30b-5p水平、细胞凋亡率、p62蛋白水平显著升高,Atg5 mRNA和蛋白水平、细胞增殖活性、LC3阳性细胞百分比、Beclin-1蛋白水平和LC3Ⅱ/LC3Ⅰ比值显著降低(均P=0.000)。上调Atg5可明显减弱miR-30b-5p过表达对卵巢GC增殖和自噬的抑制作用(均P=0.000)。结论·MiR-30b-5p在PCOS中呈低表达;过表达miR-30b-5p可抑制PCOS大鼠卵巢GC增殖和自噬,促进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Atg5表达有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肾胺酶表达特征及临床意义
    蒋文群, 侯品品, 陈燕, 贾锋, 张晓华, 高丽, 胡琴
    2023, 43 (1): 29-35.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01.004

    摘要380)   HTML24)    PDF(pc) (1534KB)(297)    收藏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血清肾胺酶(renalase)的水平变化及其在病情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内科2020年7月—2021年11月收治的118例AIS患者为病例组(AIS组)。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并将患者分为轻度神经功能缺损和中重度缺损。选取同期该院体检中心参与体检的健康者133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2组血清肾胺酶水平。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评估AIS患者血清肾胺酶水平与性别、年龄、空腹血糖、血脂、NIHS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血清肾胺酶水平对AIS的诊断价值。将单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AIS组血清肾胺酶水平为2 960.01(1 557.99,4 053.70)pg/mL,高于对照组的821.02(391.29,1 752.70)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AIS患者血清肾胺酶水平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216,P=0.019),与空腹血糖呈正相关(r=0.200,P=0.030),与性别、年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胆固醇水平及是否患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无明显相关性。轻度神经功能缺损AIS患者血清肾胺酶水平高于中重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ROC曲线显示,血清肾胺酶水平诊断AIS的截断值为1 856.49 pg/mL,曲线下面积为0.777±0.030,其95%CI为0.718~0.836(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肾胺酶水平升高[>1 856.49 pg/mL,比值比(odds ratio,OR)=6.980,P=0.000]、高血压(OR=5.382,P=0.000)、糖尿病(OR=2.453,P=0.040)是发生AIS的危险因素。结论·AIS患者血清肾胺酶水平显著升高,并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血清肾胺酶可作为AIS辅助诊断和病情评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为脑卒中病情进展评估及精准化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短期GnRH脉冲治疗对先天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青少年期男性患者垂体⁃睾丸功能的作用
    王斐, 龚艳, 许丽雅, 刘庆旭, 李妍, 郭盛, 李嫔
    2023, 43 (1): 36-43.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01.005

    摘要370)   HTML17)    PDF(pc) (1820KB)(502)    收藏

    目的·探讨短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脉冲治疗对先天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congenital hypogonadotropic hypogonadism,CHH)青少年期男性患者垂体及睾丸功能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月—2021年6月接受GnRH脉冲治疗的CHH青少年期男性患者20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治疗方法为皮下持续脉冲泵给予戈那瑞林治疗1周(20例),其中5例患者持续治疗3个月;剂量为每个脉冲8~10 μg,脉冲间隔90 min。于GnRH脉冲治疗前及治疗1周、1个月和3个月时,检测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促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睾酮水平;治疗3个月时测量睾丸体积变化。20例CHH患者均进行了全外显子基因测序。结果·20例CHH患者就诊年龄为14.35(14.08,15.31)岁,临床均表现为幼稚型睾丸、小阴茎,其他还伴有肥胖(12/20)、嗅觉障碍(9/20)、胰岛素抵抗(4/20)、隐睾(4/20)、身材矮小(3/20)等。患者身高为161.79(154.90,173.25)cm,体质量指数为23.80(20.51,27.46)kg/m2,睾丸体积为0.91(0.55,1.25)mL。抑制素B为39.67(11.29,64.97)pg/mL,LH基础值为0.20(0.10,0.30)IU/L,FSH基础值为0.87(0.23,0.89)IU/L,睾酮基础值为0.92(0.38,1.49)nmol/L。持续GnRH脉冲治疗1周后,20例患者LH、FSH的基值和峰值以及睾酮峰值均显著升高(均P<0.05)。其中接受3个月治疗的5例患者治疗1周、1个月、3个月时,LH、FSH的基值和峰值均呈逐渐升高趋势;治疗3个月时LH、FSH基值和峰值,以及睾酮峰值均比治疗前显著增高(均P<0.05),睾丸体积也显著增大(P=0.004)。20例患者中仅14例检测到基因突变,分别为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FGFR1)突变7例、anosmin 1蛋白基因(anosmin 1,ANOS1)突变4例、前动力蛋白2受体(prokineticin receptor 2,PROKR2)突变2例、前动力蛋白2(prokineticin 2,PROK2)突变1例。GnRH脉冲治疗1周对FGFR1突变和ANOS1突变患者垂体-睾丸功能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少年期男性CHH患者接受持续GnRH脉冲治疗1周后垂体-睾丸功能出现应答,治疗3个月有助于该类患者青春期第二性征的诱导。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生命早期环境因素暴露与儿童哮喘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邓云天, 熊文魁, 朱芮, 刘恩梅, 李雪梅, 钟朝晖
    2023, 43 (1): 44-51.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01.006

    摘要413)   HTML24)    PDF(pc) (1414KB)(400)    收藏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儿童生命早期环境因素暴露对其自身哮喘发病的潜在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设计,纳入2020年9月—2022年1月在重庆市2所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哮喘患儿作为病例组,将同期在儿童保健科健康体检门诊就诊的无哮喘史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纳入的儿童自出生以来均居住于重庆市范围内,且3岁前的家庭居住地址未发生改变。研究采用自行研制的儿童生命早期环境因素暴露调查问卷,收集2组儿童的个人基本信息、家庭情况、儿童健康状况及出生情况、出生后至3岁的家庭室内环境(烟草烟雾暴露、卧室霉点霉斑暴露、蟑螂暴露、卧室清洁频率、空调及空气净化器使用情况、装修情况)等信息。根据儿童出生前至3岁的家庭地址信息,基于高时空分辨率模型,估计每位儿童出生前至3岁的每年细颗粒物(particular matter 2.5,PM2.5)暴露水平。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可能影响儿童哮喘发病的早期环境暴露因素。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或有临床意义的危险因素纳入多因素模型。结果·病例组纳入患儿220例,对照组纳入健康儿童636例,平均年龄分别为(7.4±2.1)岁和(7.6±2.1)岁。2组儿童年龄、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母亲分娩方式、家庭人口数、家庭年收入、母亲受教育年限和人均生活空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生命早期儿童卧室霉斑霉点(OR=2.155,95%CI 1.304~3.559,P=0.003)、卧室蟑螂暴露(OR=1.830,95%CI 1.287~2.601,P=0.001)、卧室空调使用(OR=2.328,95%CI 1.098~4.937,P=0.028)、二手烟暴露(OR=1.762,95%CI 1.272~2.440,P=0.001)以及儿童1岁时环境中PM2.5暴露(OR=1.063,95%CI 1.034~1.093,P=0.000)会增加儿童哮喘的发病风险;每日开启空气净化器(OR=0.416,95%CI 0.213~0.812,P=0.010)可以降低儿童哮喘的发病风险。结论·生命早期环境因素暴露对儿童哮喘发病具有重要意义。儿童生命早期卧室内霉斑霉点暴露、蟑螂暴露,以及被动吸烟、不合理使用空调以及儿童出生后第1年环境PM2.5的长期暴露与儿童哮喘的发病相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发生细菌感染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及评价
    薛淋淋, 李秉翰, 常丽仙, 李卫昆, 刘春云, 刘立
    2023, 43 (1): 52-60.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01.007

    摘要348)   HTML24)    PDF(pc) (2418KB)(212)    收藏

    目的·探讨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发生细菌感染的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评价。方法·回顾分析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科2020年1月—2021年12月因丙肝肝硬化住院的失代偿期患者574例,以是否发生细菌感染分为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入院合并症及实验室指标。经单因素分析、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筛选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据此构建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采用决策曲线及临床影响曲线(clinical impact curve,CIC)评估模型的临床实际应用价值。结果·纳入患者中28.4%(163/574)的患者发生细菌感染,共191个部位,以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86/191)和肺部细菌感染(79/191)为主;共分离培养出病原菌78株,以肺炎克雷伯菌(15/78)和大肠埃希菌(15/78)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比值比(odds ratio,OR)=2.054,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 1.104~3.822,P=0.023]、女性(OR=1.701,95%CI 1.112~2.602,P=0.014)、腹水(OR=2.386,95%CI 1.601~3.557,P=0.000)、近2周有创操作史(OR=2.605,95%CI 1.368~4.960,P=0.004)、住院时间≥2周(OR=1.629,95%CI 1.098~2.416,P=0.015)是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发生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输注人血白蛋白(OR=0.324,95%CI 0.194~0.542,P=0.000)和高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CHOL;OR=0.675,95%CI 0.549~0.830,P=0.000)水平是其保护因素。用以上7个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36,敏感度80.4%,特异度65.1%。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χ2=9.030,P=0.340)。使用Bootstrap法内部重复抽样1 000次进行验证,平均绝对误差0.010,校正曲线和理想曲线基本拟合,预测值和实际值一致性较好。决策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在高风险阈值(0.040~0.715)范围时,有着一定的临床实用性。CIC显示该列线图模型可进行高风险人群分层预测。结论·研究所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一致性和临床实用性,可为临床医师初步判断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发生细菌感染的风险提供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口腔癌患者张口受限患病率的meta分析
    杨玲, 侯黎莉, 赵燕, 陈卫宏, 张金凤, 毛艳
    2023, 43 (1): 61-69.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01.008

    摘要322)   HTML16)    PDF(pc) (1850KB)(509)    收藏

    目的·通过meta分析研究口腔癌患者张口受限患病率。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Ovi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SciSearch、ClinicalTrials.gov数据库关于口腔癌患者张口受限患病率的观察性研究(包括前瞻性研究、回顾性研究以及横断面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到2022年4月30日。由2位研究人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所获文献独立进行筛选、提取,采用非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学评价指标(methodological index for non-randomized studies,MINORS)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以张口受限患病率为结局指标合并数据,采用Stata 15.0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根据检测时间、肿瘤部位和肿瘤分期进行亚组分析。使用GRADE profiler 3.6软件,依据GRADE(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and Evaluation)证据质量分级系统对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初检共获得3 719篇文献,最终纳入18篇文献,包括2 701例调查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口腔癌患者张口受限总患病率为42.7%(95%CI 27.0%~59.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及以上的口腔癌患者张口受限患病率分别为29.6%(95%CI 9.0%~55.8%)、75.2%(95%CI 68.3%~81.5%)、59.1%(95%CI 38.8%~77.9%)、22.3%(95%CI 2.0%~54.3%)。T1~T2期和T3~T4期口腔癌患者张口受限患病率分别为38.6%(95%CI 26.0%~52.0%)、99.6%(95%CI 93.9%~100.0%)。磨牙后三角区、牙龈、舌部、唾液腺、口底和唇部口腔癌患者张口受限患病率分别为93.1%(95%CI 68.5%~100.0%)、68.1%(95%CI 52.9%~81.7%)、46.1%(95%CI 11.6%~82.7%)、26.1%(95%CI 15.9%~37.5%)、21.9%(95%CI 0.7%~54.0%)、3.1%(95%CI 0~9.3%)。GRADE证据质量分级系统表明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为极低。结论·口腔癌患者张口受限总患病率较高,近50%;其中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T3~T4期或肿瘤位于磨牙后三角区的患者患病率更高。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预康复对胃肠道择期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系统评价
    方芳, 台瑞, 余倩, 章雅青
    2023, 43 (1): 70-78.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01.009

    摘要344)   HTML19)    PDF(pc) (3232KB)(262)    收藏

    目的·系统评价预康复对择期行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2年1月31日。按照预先设定的标准筛选文献,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并提取资料,对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4进行meta分析。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为住院天数、6 min步行试验(6-minute walk test,6MWT)、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评分,以及死亡率和预康复执行的依从性。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其中英文15篇,中文1篇,共1 616例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的总体质量较好。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实施了预康复的试验组患者术后总体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比值比(odds ratio,OR)=0.57,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35~0.94,P=0.030],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降低(OR=0.64,95%CI 0.46~0.90,P=0.009),住院天数缩短[均数差值(mean difference,MD)=-2.45,95%CI -3.17~-1.73,P=0.000]。2组患者术前6MWT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术前6MWT水平相较于基线的提升程度优于对照组(MD=24.19,95%CI 3.77~44.60,P=0.020)。2组患者术前HADS评分和术后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预康复有利于降低胃肠道择期手术患者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尤其是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从而缩短住院天数,有利于患者康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基于水凝胶微球建立胰腺癌原代细胞的3D培养模型
    马芳芳, 秦洁洁, 任灵杰, 唐笑梅, 刘佳, 施敏敏, 蒋玲曦
    2023, 43 (1): 79-87.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01.010

    摘要353)   HTML20)    PDF(pc) (6594KB)(292)    收藏

    目的·利用水凝胶微球和新鲜胰腺癌组织原代细胞构建模拟肿瘤微环境的体外培养新模型。方法·记录水凝胶微球的形态分布情况,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通过Image J软件计算微球的直径,统计得到粒径分布图。肾上皮细胞(293T)、胰腺癌细胞(8988)、正常胰腺上皮细胞HPNE均在DMEM完全培养基中生长,当细胞长满到80%~90%时传代。DMEM培养基和微球浸提液培养293T细胞,通过CCK-8法检测2种培养基培养的293T细胞的增殖曲线,探究水凝胶微球的生物相容性。在超净工作台中剪碎新鲜胰腺肿瘤组织,用透明质酸酶和胶原蛋白酶Ⅰ裂解胰腺癌肿瘤组织,在37 ℃水浴锅中间隔振荡消化为单细胞。水凝胶微球与胰腺细胞在DMEM完全培养基中共培养3 d,半数细胞用4%多聚甲醛固定,鬼笔环肽和DAPI染色,普通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微球的形态和细胞分布;剩余一半细胞用于悬浮细胞和黏附细胞计数。水凝胶微球与原代细胞在培养基中共培养7 d,用免疫荧光法观察基于水凝胶微球建立的胰腺癌原代细胞体外培养模型中的细胞组成。用石蜡包埋胰腺癌组织,随后进行石蜡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组织切片,用显微镜观察胰腺癌组织结构。结果·水凝胶微球大小均一,微球粒径约200 μm,293T细胞的增殖曲线表明水凝胶微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水凝胶微球与胰腺细胞系共培养结果表明水凝胶微球表面具有较强的细胞亲和力,能够为胰腺细胞提供支撑点,使其黏附在微球表面正常生长。水凝胶微球与消化后的胰腺癌新鲜组织单细胞共培养成功建立胰腺癌体外3D培养模型。该模型具有与胰腺肿瘤组织相似的细胞组成,包含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相似比例的肿瘤干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结论·基于水凝胶微球建立的胰腺癌原代细胞3D培养模型具有胰腺癌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特征。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维持性透析患者安全用药知信行现状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魏珊, 纪鸥洋, 陈志豪, 黄泽慧, 李璞, 方均燕, 刘英莉
    2023, 43 (1): 88-94.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01.011

    摘要384)   HTML24)    PDF(pc) (1347KB)(264)    收藏

    目的·调查维持性透析患者药物治疗管理过程中安全用药知识、信念、行为(知信行;knowledge, attitude, belief and practice,KAP)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肾脏内科的维持性透析患者,使用经过信度、效度验证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安全用药KAP量表评价其用药安全情况,同时调查其人口学特征、用药清单和临床特征,根据Strand分类系统评估药物相关问题(medication-related problem,MRP)的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索透析患者安全用药KAP水平的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187例维持性透析患者,其中10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4例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平均年龄(60.19±12.80)岁,平均透析龄为(44.31±36.90)个月,平均共病(6.37±2.17)种,平均用药(7.48±2.66)种。用药安全KAP量表总分为(77.68±18.53)分,其中安全用药知识平均(24.96±8.92)分,安全用药信念平均(17.19±3.18)分,安全用药行为平均(35.40±8.18)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维持性透析患者的安全用药KAP得分在不同透析方式、文化程度、经济水平及是否并发肾性贫血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患者的共病数越多、使用的钙磷代谢药物越多、发生的MRP越多,其安全用药KAP量表得分越低(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显示: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β=8.391,95%CI 3.436~13.347,P=0.001)、接受过高等教育(β=9.159,95%CI 0.978~17.339,P=0.028)、家庭人均月收入>6 000元(β=8.309,95%CI 1.891~14.727,P=0.011)及共病数更少(β=-1.582,95%CI -2.783~-0.382,P=0.010)、发生的MRP更少(β=-2.284,95%CI -3.987~-0.581,P=0.009)的透析患者安全用药KAP量表得分更高。结论·维持性透析患者的安全用药KAP水平较低,血液透析、低文化程度、低经济水平、高共病数及高MRP数是透析患者安全用药KAP低水平的危险因素。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人血清白蛋白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研究进展
    张宸溪, 曹竹君, 项晓刚, 谢青, 耿嘉蔚
    2023, 43 (1): 95-100.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01.012

    摘要374)   HTML34)    PDF(pc) (1227KB)(445)    收藏

    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是人体血浆中一种含量丰富的蛋白质,参与行使机体多种生理功能。该文介绍了HSA的生物合成与代谢、结构与功能,并总结了HSA在失代偿期肝硬化中的临床应用进展以及不良反应。HSA作为一种结构复杂的多功能分子,不仅可以提升血浆胶体渗透压,近年来其结合转运、抗氧化、调节免疫、调节循环功能、维持内皮细胞稳定和毛细血管通透性等非胶体功能也受到广泛重视。HSA结构易受到疾病环境的影响,翻译后修饰可发生多种类型的变化,如N末端或C末端截断、糖基化、第34个半胱氨酸残基(Cys-34)氧化等,其中Cys-34氧化程度与肝硬化病程进展及生存结局相关。除了可以预防腹腔穿刺引流大量腹水后的循环功能紊乱,HSA在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 syndrome,HRS)、自发性腹膜炎(spontaneous peritonitis,SBP)等多种肝硬化并发症的管理中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于非SBP感染、腹水的长期管理、肝性脑病、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等其他肝硬化并发症,HSA的治疗效益仍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试验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酰基羧酸水解酶在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吴振恺, 邓博, 潘瑜, 丁峰
    2023, 43 (1): 101-107.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01.013

    摘要482)   HTML31)    PDF(pc) (1305KB)(448)    收藏

    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外壁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引起机体强烈的免疫炎症反应。酰基羧酸水解酶(acyloxyacyl hydrolase,AOAH)是一种高度保守的宿主脂肪酶,在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等多种细胞中表达。AOAH能够选择性地去除革兰阴性菌LPS脂质A的二级酰基链从而灭活LPS,减轻感染所致的炎症与组织损伤,促进机体脱离免疫耐受状态,恢复正常的免疫应答能力,在感染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多项体内或体外实验证明,AOAH还具有磷脂酶、溶血磷脂酶、二酰甘油脂肪酶等多种酶活性。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除感染性疾病外,AOAH还在过敏性哮喘、银屑病、慢性盆腔疼痛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慢性炎症性疾病等非感染性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不仅如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肾脏内科丁峰课题组研究发现,AOAH可以抑制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CD74通路,减轻肾脏纤维化。基于AOAH在疾病中展现出越来越多的作用,该文对AOAH的来源、结构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和可能的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未来研究AOAH在疾病中的功能提供参考,并为阐明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寻找治疗靶点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术后肌松残余的研究进展
    刘秋利, 江来, 翁晓建
    2023, 43 (1): 108-113.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01.014

    摘要406)   HTML25)    PDF(pc) (1280KB)(413)    收藏

    肌肉松弛(肌松)药诱导的肌肉松弛是手术中气管插管和固定的重要条件之一,术后未完全逆转肌松药效应称为术后肌松残余(postoperative residual neuromuscular block,PRNB)。PRNB可引发患者一系列严重的术后并发症甚至死亡,因此在麻醉实施过程中对其进行早期预防及积极治疗必不可少。随着外科技术飞速发展及人口平均寿命逐渐延长,老年患者的手术需求逐渐增多。与此同时,由于老年患者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及合并的基础疾病,其更易发生不同程度的PRNB,可严重损害患者的预后以及增加医疗资源的损耗。近年来,各类短效肌松药和新型拮抗剂(如舒更葡糖钠)等的问世,以及术中肌松监测的临床应用,已经明显降低了年龄相关PRNB所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彻底改变了麻醉实践。同时,以神经肌肉接头结构为主导的基础研究,以及针对老年患者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研究,也为降低PRNB对老年患者的危害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该文对临床上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手术后发生PRNB的原因机制、引发的不良事件及临床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老年患者全身麻醉的肌松管理及术后拮抗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视网膜母细胞瘤结合锌指蛋白1调控肥胖和肿瘤信号通路研究综述
    谢小雷, 江佩欣, 张敬鸿, 莫骏健, 吴可凡, 曾康逸
    2023, 43 (1): 114-119.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01.015

    摘要346)   HTML25)    PDF(pc) (1214KB)(383)    收藏

    视网膜母细胞瘤结合锌指蛋白1(retinoblastoma-interacting zinc finger protein 1,RIZ1)基因,又称PRDM2(positive regulatory domain 2)基因,是PRDM基因家族一员,其蛋白序列包含1个PR结构域、1个核激素受体结合基序、8个锌指结构域和1个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retinoblastoma protein,Rb)相互作用基序。RIZ1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内,在核内发挥转录抑制因子、基因调控、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等功能。RIZ1是代谢通路的重要参与者,其通过调控代谢相关基因影响基础代谢,抑制肥胖的形成;RIZ1功能突变或含量不足与多种肿瘤发生发展相关,其通过激活下游致癌基因或调控代谢参与肿瘤进程。RIZ1通过v-akt鼠科胸腺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Ⅲ(v-akt murine thym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 3,AKT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以及作为协同激活剂等方式分别调控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IGF-1、雌激素这3条肿瘤和肥胖相关分子信号通路。3条分子通路功能有差异且其下游分子存在交叉,提示RIZ1在不同年龄、性别和器官中的作用可能不同。详细研究RIZ1与RIZ2在代谢进程中的调控作用有助于全面了解RIZ1参与肥胖和肿瘤形成的机制。未来基于RIZ1靶点进行诊断研究或功能恢复可能对代谢性疾病和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TdT阴性的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特点、诊断及预后研究进展
    后书敏, 邵静波
    2023, 43 (1): 120-124.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01.016

    摘要672)   HTML25)    PDF(pc) (1187KB)(1143)    收藏

    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erminal deoxynucleotide transferase,Td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DNA聚合酶,它可以在无DNA复制模板的条件下将单个脱氧核苷酸结合到DNA分子的3'-OH端。TdT是造血系统中不成熟淋巴细胞中特异性较强的细胞内标记,在淋巴源性肿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ymphoblastic lymphoma/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LBL/ALL)的诊断依赖免疫分型。TdT通常在LBL/ALL中呈阳性表达,是临床诊断LBL/ALL的重要依据。TdT阴性的LBL/ALL在临床中较为少见,鉴于该分子诊断特异性较高,其阴性表达会给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TdT阴性的原因有多种,在淋巴细胞不同分化阶段中TdT的表达情况不同,另因不同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不同,也可导致偶见TdT的假阴性。此外,有文献指出TdT阴性与TdT阳性的LBL/ALL在临床特点及预后方面亦不相同。了解TdT的表达意义、阴性的原因,以及阴性或阳性表达的LBL/ALL的不同特点,有助于临床诊断、治疗选择及预后判断。该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就TdT阴性的原因及其表达阴性的LBL/ALL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预后等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女性绝经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系及相关治疗的研究进展
    刘薇薇, 王龙
    2023, 43 (1): 125-131.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01.017

    摘要311)   HTML19)    PDF(pc) (1385KB)(443)    收藏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在肝脏的表现。绝经是女性因卵巢功能衰退所呈现的生理现象,表现为下丘脑-垂体功能退化。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表明,NAFLD的发病趋势具有两性差异,且与血糖、血脂、血尿酸等代谢参数有关。女性绝经前NAFLD发病率低于男性,而绝经后NAFLD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至与男性相当,其机制可能主要与女性绝经后体内性激素的变化(以雌激素的下降为主)有关。性激素的变化,如雌激素和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ex hormone binding globulin,SHBG)水平降低而雄激素水平相对升高,会增加腹型肥胖、血脂代谢异常及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等异常指标的发生率,使绝经成为女性NAFLD的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雄激素受体拮抗剂、雌激素及植物雌激素等可通过多种途径改善肝脏脂肪变性及IR,减轻NAFLD的严重程度,延缓肝纤维化进展,对绝经女性NAFLD有一定治疗意义,但也具有部分局限性。该文就近年来女性绝经与NAFLD相关关系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为绝经女性NAFL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思路和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单形性嗜上皮性肠T细胞淋巴瘤致反复消化道出血1例
    胡泽玉, 周铖, 杨林, 马晓燕, 肖海娟, 司海龙
    2023, 43 (1): 132-136.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01.018

    摘要342)   HTML17)    PDF(pc) (3430KB)(229)    收藏

    患者,男,63岁,因“间断性黑便1月余,加重7 h”于2019年9月4日至陕西省咸阳市中心医院就诊,以“消化道出血”收治入院。入院时有鲜血便,量多,伴腹痛、腹胀、头晕、乏力、纳差,无其他明显特殊不适。入院后行电子胃镜检查,考虑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电子结肠镜检查考虑回盲瓣炎;胶囊内镜检查考虑溃疡及肿瘤可能;单气囊小肠镜检查及组织活检证实为单形性嗜上皮性肠T细胞淋巴瘤(monomorphic epitheliotropic intestinal T-cell lymphoma,MEITL)。2019年11月8日患者转院至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内科;采用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化学治疗(化疗)2个周期后,疾病出现进展;化疗方案更换为DA-EPOCH方案(依托泊苷、泼尼松、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和阿霉素)。规范化治疗4个月后,患者病情再次加重,放弃治疗后出院,于2020年3月20日死亡。MEITL因其侵袭性强、恶化程度高、肿瘤负荷重、难确诊及易误诊的特点,患者往往预后不佳,死亡率极高。该文对该例MEIT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报道,旨在为后续同类症状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潜在致病基因 PDX1突变对其基因功能的影响
    冯炜琦, 张琪, 吴逸卓, 鲁亚南, 于昱
    2023, 43 (10): 1219-1226.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10.001

    摘要261)   HTML28)    PDF(pc) (2834KB)(236)    收藏

    目的·采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筛查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TAPVC)的可能致病基因,并对其功能进行验证。方法·选择2014—2019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及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确诊的100例TAPVC患儿(患儿组)以及12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收集2组儿童的血液样本,抽提全血基因组DNA并行外显子测序,以筛查TAPVC的潜在致病基因。通过Mutation Taster、SIFT、PolyPhen-2网站筛选致病基因的有害突变位点,并行Sanger测序。构建PDX1野生型(野生组)及突变型(突变组)质粒,转染入HUVEC细胞后,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突变对PDX1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影响。采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与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并采用qPCR研究PDX1调节的下游基因的表达。结果·在TAPVC患儿中发现致病基因为PDX1,Sanger测序显示该基因存在2个新发突变,即c.C237A (P33T)和c.C237G(P33A)。与野生组相比,2个突变组(CA组、CG组)的PDX1 mRNA水平没有显著变化,但蛋白相对表达量有明显增加,即分别是野生组的2.9倍和3.4倍(P=0.000,P=0.001)。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的结果显示,PDX1与SOX17相关联;且qPCR结果显示,PDX1过表达可下调HUVEC细胞中SOX17的表达。结论·PDX1的2个新发错义突变可影响其转录后翻译,且PDX1可能是通过调控SOX17来参与TAPVC的发生与发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NAFLD模型肝组织中m 6A甲基化修饰表达谱分析
    刘君君, 逯素梅, 张炳杨, 李永清, 马万山
    2023, 43 (10): 1227-1235.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10.002

    摘要411)   HTML30)    PDF(pc) (3120KB)(449)    收藏

    目的·利用微阵列芯片技术检测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模型中肝组织mRNA的m6A甲基化修饰和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以6~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为实验动物,高脂饲料喂养16周诱导建立NAFLD模型(高脂组,n=10);另设基础组(n=10)为对照,给予含10%脂肪的基础饲料喂养。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评估小鼠肝组织病理改变,判断NAFLD模型是否构建成功。运用甲基化RNA免疫共沉淀技术(methylated RNA immunoprecipitation,MeRIP)和微阵列测序技术(microarray表达谱分析)检测2组小鼠肝组织中mRNA的m6A甲基化和表达水平变化。结果·基础组小鼠肝脏呈鲜红色,少见脂肪沉积;高脂组小鼠肝脏边界黄润,H-E染色可见肝细胞中脂滴弥漫浸润且相互融合,提示高脂饲料诱导的NAFLD模型构建成功。MeRIP-微阵列芯片检测结果显示,与基础组相比,高脂组小鼠肝脏中共有320个基因m6A甲基化修饰水平变化显著(P<0.05且变化倍数>1.5),其中有108个上调基因和212个下调基因。将组间m6A甲基化水平差异显著的基因与mRNA差异表达基因取交集,发现有163个基因m6A甲基化水平和mRNA表达水平均差异显著。结论·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NAFLD模型中肝组织mRNA的m6A修饰变化显著,且该变化与mRNA的基因表达有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靶向 SOX9调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代谢重编程的研究
    张漪蓉, 魏玮庆, 马皎, 张雪
    2023, 43 (10): 1236-1244.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10.003

    摘要350)   HTML17)    PDF(pc) (5499KB)(275)    收藏

    目的·探索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中差异表达的性别决定区Y框转录因子9(SRY-box transcription factor 9,SOX9)基因所起到的作用,尤其是在生发中心B细胞(germinal center B-cell,GCB)来源亚型中对代谢重编程的调控作用。方法·选取NCICCR-DLBCL数据库中的481例DLBCL患者的临床信息和基因表达谱数据,使用R语言4.1.3版本进行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并基于RNA-seq测序表达量的细胞组织来源亚型(cell of origin subtype,COO)分类算法进行分类;使用ABC/GCB特征注释基因集,通过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对分类进行验证。以SOX9的表达量高低将ABC和GCB亚组分别二分类。使用DEseq2包进行差异分析。使用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与Hallmark注释集分析SOX9与DLBCL的代谢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GEPIA2进行泛癌分析。采用ESTIMATE包进行微环境评分分析。结果·481例DLBCL患者样本中,481例均有RNA-seq的表达量数据,421例有临床分期,335例有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评分,234例有生存数据。分类得出ABC亚型232例(48.2%)、GCB亚型173例(36.0%)、未分类76例(15.8%),与数据库声明的比例相符,经富集分析验证符合ABC/GCB表达谱特征。SOX9低表达量组与SOX9高表达量组相比,总生存期更短,预后分数更差。泛癌分析示该现象亦可见于其他类型肿瘤。差异分析显示,在GCB亚型中,与SOX9高表达量组相比,SOX9低表达量组中有上调基因156个、下调基因1 826个。对于细胞代谢水平的变化,下调基因富集于糖酵解。结论·在ABC-DLBCL中,SOX9基因通过调控代谢重编程影响ABC-DLBCL的生物学特征。低表达SOX9的DLBCL,预示着肿瘤中糖酵解减少;其肿瘤基质细胞浸润程度更低,并且有着更差的预后。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大肠埃希菌外膜囊泡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及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
    王斓茜, 马官荣, 姜咏竹, 常秀林, 方廖琼, 白晋
    2023, 43 (10): 1245-1254.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10.004

    摘要345)   HTML31)    PDF(pc) (6594KB)(231)    收藏

    目的·分析大肠埃希菌外膜囊泡(Escherichia coli outer membrane vesicle,E.coli-OMV)在体外对小鼠4T1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在体内对BALB/c-4T1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从E.coli的培养上清液中收集OMV并进行表征。采用荧光标记追踪法检测E.coli-OMV被4T1细胞摄入的情况。采用CCK-8法测定E.coli-OMV对4T1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E.coli-OMV对4T1细胞周期的影响。利用皮下接种法建立BALB/c-4T1荷瘤小鼠模型,而后将小鼠分为E.coli-OMV组与对照(Control)组(每组10只);前者于每2 d注射0.25 mg/kg E.coli-OMV,后者则注射等剂量的PBS。观察2组小鼠的体质量、40 d生存率、肿瘤体积及质量变化,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评价肿瘤组织的病理学形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肿瘤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与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的表达情况。结果·E.coli-OMV是粒径为(216.00±18.30)nm的球形膜囊结构,可表达E.coli外膜蛋白A(outer membrane protein A,OmpA)与OmpC。荧光显微镜的观察结果显示4T1细胞可摄入E.coli-OMV。CCK-8法的结果显示,E.coli-OMV对4T1细胞的抑制作用与时间-剂量呈正相关。流式细胞术的结果显示,E.coli-OMV将4T1细胞的生长周期阻滞于G0/G1期。体内实验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E.coli-OMV组小鼠的体质量在初期注射后稍有下降(P=0.031),而后出现回升;其40 d生存率增加(P=0.037);该组小鼠肿瘤的体积、质量的增长量均较少(P=0.041,P=0.004),其肿瘤体积抑制率达29.69%、肿瘤质量抑制率达49.81%。H-E染色的结果显示,E.coli-OMV组小鼠肿瘤组织细胞核分裂象较Control组减少(P=0.038)。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结果显示,E.coli-OMV组小鼠肿瘤组织中的PCNA及CyclinD1阳性表达较Control组减少(P=0.031,P=0.002)。结论·体外研究与体内研究均表明,E.coli-OMV可对4T1细胞的增殖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青少年的成人起病型糖尿病家系 NEUROD1基因突变的筛查与功能解析
    张娟, 葛晓旭, 张荣, 蒋伏松, 蒋燕燕, 李鸣, 李甜甜, 刘婵薇, 陈亚婷, 刘丽梅
    2023, 43 (10): 1255-1261.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10.005

    摘要298)   HTML23)    PDF(pc) (2333KB)(296)    收藏

    目的·筛查青少年的成人起病型糖尿病(maturity-onset diabetes of the young,MODY)家系中NEUROD1基因突变,分析突变与中国人MODY6发病的相关性及其潜在的致病机制。方法·采用PCR-直接测序法对96例GCK/MODY2、HNF1A/MODY3、HNF1B/MODY5突变阴性的中国MODY先证者进行NEUROD1突变筛查,同时比较96例MODY先证者与100例非糖尿病对照者NEUROD1基因变异的基因型频率。采用从头建模法构建NEUROD1蛋白野生型和突变体的3D结构,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野生型和突变体蛋白对胰岛素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在一个MODY家系中发现NEUROD1基因杂合错义突变Glu59Gln(NM_002500.5,c.175G>C)。3D结构分析发现,该突变将野生型中带负电荷的Glu59转化为突变中不带电荷的Gln59,导致两个盐桥键Glu59-Arg54和Glu59-Lys88缺失,并形成一个新的氢键Gln59- Arg54。与野生型相比,Glu59Gln突变体的胰岛素基因转录活性下降36.3%(P<0.05)。与非糖尿病对照相比,96例MODY先证者中Ala45Thr(G-A)变异的AA+GA基因型频率显著升高(P=0.002)。结论·Glu59Gln突变改变了NEUROD1蛋白N端的分子构象,导致其胰岛素基因转录活性显著下降,是该家系突变携带者胰岛素分泌缺陷的原因。Ala45Thr变异与MODY6先证者糖尿病发病年龄的提前有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FEV 0.5及FEV 0.75在支气管哮喘儿童肺功能测定中的临床意义
    郑桂梅, 唐兰芳
    2023, 43 (10): 1262-1267.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10.006

    摘要233)   HTML15)    PDF(pc) (1261KB)(600)    收藏

    目的·评估0.5 s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0.5 second,FEV0.5)与FEV0.75在肺通气功能检查中实测值/预测值的异常率,以及在支气管舒张试验前后改善率的不同截止点在支气管哮喘(哮喘)患儿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期间被诊断为哮喘的学龄期患儿为对象。收集患儿的肺通气功能检查及支气管舒张试验检测的数据资料。比较患儿在肺通气功能检查中FEVt实测值/预测值的异常率差异。采用诊断试验四格表分析支气管舒张试验前后FEV0.5改善率和FEV0.75改善率的不同截止点对哮喘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共计纳入148例患儿。所有入组病例均完成了肺通气功能检查,其中51例同时完成了支气管舒张试验。肺通气功能检查的结果显示,21例患儿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30例患儿为小气道功能障碍,其余患儿为正常、存在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或混合型通气功能障碍。支气管舒张试验检测的结果显示,在51例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小气道功能障碍的哮喘患儿中,有22例为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t实测值/预测值的异常率比较的结果显示,FEV0.75实测值/预测值的异常率高于FEV1、FEV0.5的异常率(χ2=10.18,P=0.000;χ2=10.95,P=0.000)。EFV0.75和FEV0.5改善率的不同截止点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析的结果显示,FEV0.5改善率的截止点选取16%时具有非常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约登指数最高;FEV0.75改善率的截止点选取12%和14%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达到100%。结论·肺通气功能检查中FEV0.75实测值/预测值可考虑作为FEV1实测值/预测值的替代指标,对是否存在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行进一步评估。在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可考虑结合FEV0.75与FEV0.5改善率的最佳截止点对气道可逆性进行分析,以提高支气管舒张试验对哮喘诊断的临床价值。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轻型卒中血管内治疗的早期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倪瑞隆, 赵飞, 曹立, 邓江山
    2023, 43 (10): 1268-1273.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10.007

    摘要215)   HTML16)    PDF(pc) (1555KB)(129)    收藏

    目的·探讨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轻型卒中(acute mild ischemic stroke with large vessel occlusion,LVO-MIS)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herapy,EVT)的早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6月—2022年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脑卒中绿色通道收治的急诊EVT辅助标准内科治疗的31例LVO-MIS患者(EVT组),以及同期仅采用标准内科治疗的32例LVO-MIS患者(对照组)。收集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血管内治疗相关资料。其中,主要结局为早期有效,即治疗后第7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NIHSS at seventh day after treatment,d7NIHSS)较基线NIHSS评分下降≥3分或直接下降到0分;次要结局包括血管成功再通、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安全性评价包括症状性颅内出血、死亡。对2组患者的主要结局、次要结局进行分析,以评估EVT早期有效性。对2组患者的安全性评价指标进行分析,以评估EVT的安全性。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对EVT组中24例实际行EVT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进行分析。结果·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以及闭塞部位、发病至入院时间等血管内治疗相关资料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VT组患者的基线NIHSS评分[5.0(3.0,5.0)分]高于对照组[3.5(2.0,5.0)分](P=0.001),其d7NIHSS评分[1.0(0,3.0)分]低于对照组[2.0(1.0,5.8)分](P=0.040)。2组患者中共有24例(38.1%)患者达早期有效,其中EVT组16例、对照组8例;且EVT组的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χ2=4.729,P=0.030)。EVT组患者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率较对照组更低(χ2 =6.097,P=0.014),且EVT组中血管成功再通为29例(93.5%)。2组患者在症状性颅内出血率、死亡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VT组中,24例患者基线NIHSS评分[5.0(3.0,5.0)分]、术后24 h的NIHSS评分[2.0(0.3,3.8)分]、d7NIHSS评分[1.0(0,2.8)分]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16.997,P=0.000)。结论·血管内治疗LVO-MIS是安全有效的;该疗法的早期效果优于标准内科治疗,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率更低且不增加症状性颅内出血的风险。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成人胸部CT胸骨皮质比例对骨量低下及骨质疏松诊断效能的探究
    禹茜, 孙俊楠, 张姣姣, 高月, 王虎, 于洋, 王海嵘, 洪雯
    2023, 43 (10): 1274-1281.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10.008

    摘要162)   HTML18)    PDF(pc) (2329KB)(204)    收藏

    目的·比较成人急诊住院患者胸部CT平扫影像中胸骨皮质比例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评估胸骨皮质比例对骨量低下及骨质疏松的诊断效能。方法·对2020年11月—2022年10月收治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成人急诊病房的住院患者通过双能X射线吸收法(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定其骨密度。根据骨密度将患者诊断为骨量正常、骨量低下及骨质疏松。对患者根据年龄(>65岁、≤65岁)及骨质疏松情况进行分组。分析各组患者胸部CT平扫影像中气管分叉处平面测量的胸骨皮质比例。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胸骨皮质比例与骨密度的相关性。采取胸骨皮质比例对骨量低下及骨质疏松进行诊断,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并获得最佳截断值,分析胸骨皮质比例在诊断骨量低下及骨质疏松中的诊断效能。结果·研究共纳入198例患者,其中,骨量正常者78例、骨量低下者66例、骨质疏松者54例。在>65岁的患者(n=115)中,骨质疏松组女性占比、患者年龄高于骨量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65岁的患者(n=83)中,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论在>65岁患者,还是在≤65岁的患者中,骨量正常组胸骨皮质比例均高于骨量低下组及骨质疏松组,骨量低下组胸骨皮质比例均高于骨质疏松组(均P<0.05);骨量正常组、骨量低下组及骨质疏松组的女性患者胸骨皮质比例均低于男性患者(均P<0.05),男性和女性患者的胸骨皮质比例均与骨密度呈正相关(r=0.704,P=0.000;r=0.785,P=0.000;r=0.735,P=0.000;r=0.479,P=0.000)。在诊断效能方面,在>65岁的患者中,胸骨皮质比例对骨量正常组男性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较骨量低下组及骨质疏松组高,对骨质疏松组患者的诊断误诊率较骨量正常组及骨量低下组低;在≤65岁的患者中,胸骨皮质比例对骨质疏松组男性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较骨量正常组及骨量低下组高,对骨量正常组患者的诊断误诊率较骨量低下组及骨质疏松组低。结论·男性和女性患者的胸骨皮质比例均与骨密度呈正相关,胸骨皮质比例对骨量低下及骨质疏松有较好的诊断效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赵洁, 姜言, 郝思国
    2023, 43 (10): 1282-1288.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10.009

    摘要320)   HTML18)    PDF(pc) (1558KB)(274)    收藏

    目的·分析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临床特点和预后危险因素,评估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SCT)及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对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血液科2015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60例经病理及免疫分型初次确诊的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患者疗效与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评估挽救性ASCT对患者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的影响。对中期评估达到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的高危患者,评估ASCT及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对其生存预后的影响。结果·初治年龄>60岁(P=0.005)、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3~5分(P=0.032)、低白蛋白水平(P=0.001)及贫血(P=0.007)患者的近期疗效不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初治年龄>60岁(HR=2.788,95%CI 1.575~4.936,P=0.000),non-GCB亚型(HR=2.230,95%CI 1.150~4.324,P=0.018),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HR=2.064,95%CI 1.006~4.234,P=0.048),低白蛋白水平(HR=2.052,95% CI 1.169~3.602,P=0.012)是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初治年龄>60岁(HR=2.269,95%CI 1.060~4.860,P=0.035),IPI评分3~5分(HR=2.557,95%CI 1.132~5.778,P=0.024)作为独立因素影响患者OS。对于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挽救性ASCT能显著改善其预后,是患者死亡事件的保护性因素(P=0.030)。对于化学治疗后中期评估达到CR的高危患者,巩固性ASCT及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者至随访终点尚未出现死亡事件,但并未延长患者OS(P>0.05)。结论·挽救性ASCT能显著延长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OS,但巩固性ASCT及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并不能延长高危DLBCL患者OS。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口腔颌面头颈肿瘤术后康复护理专家共识
    顾芬, 王悦平, 杨文玉, 赵小妹, 唐燕, 沈淑坤, 毛艳, 张金凤, 吴奕帆, 张媛媛, 杨悦, 张剑春, 余红, 王兰, 郝桂华, 侯黎莉
    2023, 43 (10): 1289-1296.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10.010

    摘要556)   HTML34)    PDF(pc) (1380KB)(1006)    收藏

    口腔颌面头颈肿瘤患者的肿瘤部位及大小、治疗方式以及预后情况会对其口腔功能及颈部活动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进食、言语、上肢运动等日常活动。口腔颌面头颈肿瘤术后早期康复可以加快功能恢复、缓解不适症状、提升生活质量、减少不必要的康复或治疗措施。制定口腔颌面头颈肿瘤临床康复护理路径,形成个体化康复方案,及早有效地开展护理干预,是当今口腔颌面头颈肿瘤临床工作的重点之一。目前国内外指南或共识较少关注言语功能、咀嚼吞咽功能、颈肩功能等方面的障碍,缺乏系统全面的康复护理指南或共识为口腔颌面头颈肿瘤护理提供实践指导。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组织北京、上海、四川、陕西、浙江、安徽的多位专家,参考以往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护理一线的技术与经验,共同撰写《口腔颌面头颈肿瘤术后康复护理专家共识》,以期对口腔颌面头颈肿瘤患者在口腔护理、营养支持、皮瓣供区护理、气管切开护理、咀嚼吞咽康复、言语功能康复、颈肩功能康复、张口受限康复、风险识别与防范、随访方面提供技术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褪黑素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陆若玉, 康文慧, 赵安达, 陆兆辉, 李生慧
    2023, 43 (10): 1297-1303.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10.011

    摘要276)   HTML27)    PDF(pc) (1325KB)(358)    收藏

    褪黑素(N-乙酰基-5-甲氧基色胺)为多效性神经内分泌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主要由松果体分泌。妊娠期间,孕妇夜间褪黑素水平随着妊娠期的进展而升高,产后恢复正常。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因复杂,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褪黑素参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调控,该调控与褪黑素表达水平、分泌节律和受体水平存在相关性。胎盘血液循环灌注异常、缺血缺氧和孕妇全身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主要病理生理过程。褪黑素通过直接抗氧化作用,改善线粒体功能障碍和保护滋养层细胞免受氧化损伤,参与胎盘氧化应激水平调控,在防止胎盘缺氧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氧化损伤中发挥保护作用,从而维持胎盘功能稳态。此外,也有证据显示褪黑素通过减少促炎细胞因子以及血管活性化合物的产生和分泌来保护母体血管内皮免受氧化应激损伤,参与孕妇全身血压的调控。这些发现均提示褪黑素可通过氧化应激的调控参与妊娠期胎盘和全身血管功能稳态的维持。该文以褪黑素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影响及相关机制为切入点进行综述,总结了褪黑素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进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杏仁核介导的痛情绪神经环路研究进展
    马翠, 叶钰娟, 严兴科
    2023, 43 (10): 1304-1310.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10.012

    摘要597)   HTML24)    PDF(pc) (1243KB)(607)    收藏

    痛情绪的发生与特定中枢神经环路功能和结构改变密切相关。疼痛伴发抑郁、焦虑、痛厌恶记忆等情绪状态时,其激活或抑制的神经环路不同。边缘系统杏仁核(amygdala,AMY)参与疼痛与焦虑、抑郁、痛厌恶记忆等情绪的调节,并与疼痛和情绪相关的大脑核团存在广泛联系,共同调控疼痛、焦虑、抑郁、痛厌恶记忆等反应。该文对AMY介导的痛情绪相关的主要环路进行了梳理,总结出与抑郁相关的神经环路包括中央杏仁核→丘脑束旁核(CeA GABA→PF Glu)、中缝背核→中央杏仁核(DRN 5-HT→CeA SOM)、中央杏仁核→腹外侧导水管周围灰质(CeA GABA→vlPAG GABA),与焦虑相关的神经环路包括腹侧被盖区→中央杏仁核(VTA→CeADA)、蓝斑→基底外侧杏仁核(LC NE→BLA),与痛厌恶记忆相关的神经环路为外侧臂旁核→中央杏仁核(lPBN CGRP→CeA CGRP)。其中,激活CeA GABA→PF Glu环路可导致抑郁伴疼痛,激活CeA GABA→vlPAG GABA环路可减轻抑郁导致的痛敏,激活DRN 5-HT→CeA SOM环路可以缓解疼痛感受和抑郁情绪;激活VTA→CeA DA环路可以减轻痛敏以及焦虑样行为,抑制LC NE→BLA环路可缓解疼痛导致的焦虑;激活lPBN CGRP→CeA CGRP环路可产生痛厌恶记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脂肪酸结合蛋白4在肥胖相关肿瘤中的作用综述
    吴瑞芳, 冯明, 孟健
    2023, 43 (10): 1311-1316.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10.013

    摘要615)   HTML29)    PDF(pc) (1265KB)(511)    收藏

    肥胖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过度脂肪堆积不仅对人体代谢、心血管系统有不利影响,同时也与多种肿瘤的发生率和致死率密切相关。脂肪酸结合蛋白4(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4,FABP4)是一种主要在脂肪细胞和巨噬细胞表达的小分子蛋白,负责参与脂肪酸转运和应答反应。研究发现,FABP4水平不仅与体脂含量相关,还在多种肥胖相关的肿瘤细胞及肿瘤微环境中异常表达,且该异常表达与肥胖相关肿瘤的发生、转移、复发及患者预后均密切相关。由于FABP4在各种肥胖相关肿瘤中的表达不尽相同,提示其在不同肿瘤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可能更为复杂。基于此,该文针对FABP4在多种肥胖相关肿瘤中发挥的不同作用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MDSC靶向免疫治疗胰腺癌的研究进展
    秦雅含, 张珂, 张梦雨, 沈洁, 彭美玉
    2023, 43 (10): 1317-1323.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10.014

    摘要288)   HTML27)    PDF(pc) (2300KB)(322)    收藏

    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PC)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消化系统肿瘤,生存率低且预后较差。大多数胰腺癌患者在疾病早期均无明显临床表现,发现就诊时已处于疾病中晚期。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独特且复杂的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由于胰腺癌发病的隐匿性,针对于胰腺癌中晚期患者,仅靠一些传统治疗手段比如手术切除,化疗等显得十分局限,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当然,这也与胰腺癌的TME的免疫抑制性有关。一些免疫抑制性细胞,如骨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调节性T细胞(T-regulatory cells,Treg细胞)等在帮助肿瘤免疫逃逸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免疫抑制作用。因此,被认为是治疗胰腺癌的一大难点。近年来,随着对TME的深入研究,免疫治疗也逐渐作为一种新的治疗策略,在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取得重大进展。研究发现,靶向MDSC疗法是一种新的且有效的胰腺癌治疗方法。该文就MDSC在TME中发挥的作用及其作为潜在靶点免疫治疗胰腺癌的相关进展进行介绍,以期为胰腺癌等肿瘤的治疗提供新方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重度抑郁症中自噬通路及其关键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李偲媛, 和申, 李华芳
    2023, 43 (10): 1324-1331.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10.015

    摘要438)   HTML25)    PDF(pc) (1278KB)(607)    收藏

    重度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精神障碍,持续的心境低落是其主要的临床特征。MDD的病因复杂且具有高度异质性,目前尚未被完全阐明。抗抑郁药物是MDD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目前仍存在起效慢、治愈率低、安全性有待提高、患者依从性不足等问题,也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人们对MDD发病机制认识的不足。自噬(autophagy)是一种重要的维持稳态的细胞降解机制,与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一起维持细胞正常的新陈代谢。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是细胞自噬的重要调控因子。当细胞处于不良条件时,可以通过mTOR依赖性自噬通路或mTOR非依赖性自噬通路激活自噬。监测自噬水平的常用指标包括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light chain 3-Ⅱ,LC3-Ⅱ)、Bcl-2相互作用蛋白(Bcl-2 interacting coiled-coil protein 1,Beclin-1)和p62。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自噬信号通路异常可能参与了抑郁症的发展,抗抑郁治疗可能影响自噬,因此调控自噬信号通路可能是抑郁症有希望的治疗靶点。未来应加强中枢神经系统自噬信号通路的研究,为抑郁症与抗抑郁药物的机制研究提供更多可靠的证据。该文就mTOR依赖性自噬通路及mTOR非依赖性自噬通路与常见自噬标志物在抑郁症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代谢手术术前内科管理进展
    单颖仪, 于浩泳
    2023, 43 (10): 1332-1338.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10.016

    摘要185)   HTML23)    PDF(pc) (1299KB)(180)    收藏

    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人数日益增多,已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和流行病。肥胖及其合并症如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非酒精性脂肪肝、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等严重危害生命健康。随着代谢手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肥胖及其合并症的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肥胖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代谢手术可以帮助患者显著减轻体质量,改善代谢指标,降低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风险,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患者带来全面的健康益处。然而,目前临床上缺乏规范的代谢手术术前内科管理,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代谢紊乱、营养缺乏等并发症,从而增加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影响减重的效果,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不良影响。该文回顾了代谢手术术前减重、血糖控制、血压和血脂控制、微量营养素补充、心理和行为调节等方面的相关文献,对代谢手术术前内科管理进行综述,旨在为有效提高代谢手术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以及改善患者的预后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PTEN对 FoxM1可变剪接的调控及该过程在肿瘤细胞迁移中的作用
    王晓玲, 葛梦凯, 沈少明
    2023, 43 (11): 1339-1347.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11.001

    摘要265)   HTML39)    PDF(pc) (3622KB)(271)    收藏

    目的·探讨10号染色体磷酸酶和张力同源蛋白(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PTEN)对叉头框转录因子M1(forkhead box M1,FoxM1)可变剪接的调控,以及该调控作用对肿瘤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在人胚肾293T细胞,人前列腺癌DU145细胞,人结肠腺癌RKO细胞,人结肠癌SW480、SW620细胞中用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敲低PTEN的mRNA水平。设计针对FoxM1及其亚型FoxM1BFoxM1C的特异性引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测FoxM1BFoxM1C的mRNA表达水平在PTEN敲低前后的差异。在DU145细胞中分别过表达FoxM1B和FoxM1C,利用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两者对肿瘤细胞迁移的影响。通过免疫荧光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探索FoxM1B和FoxM1C对肿瘤细胞迁移调控差异的潜在机制。结果·① 将293T、DU145、RKO、SW480和SW620细胞内的PTEN敲低后,qRT-PCR检测发现,与对照细胞相比,在PTEN敲低的细胞中FoxM1B的mRNA均显著增多,而FoxM1C的mRNA表现为减少或不变。PTEN敲低不影响FoxM1的转录水平,而影响FoxM1的可变剪接,促进了FoxM1B亚型的生成。② 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细胞相比,FoxM1B过表达组DU145细胞迁移数量增多(P=0.024),FoxM1C过表达组DU145细胞迁移数量减少(P=0.000)。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FoxM1B的DU145细胞愈合能力显著增强(P=0.001),过表达FoxM1C的DU145细胞愈合能力减弱(P=0.021)。FoxM1B和FoxM1C对肿瘤细胞迁移具有相反的调节作用:FoxM1B促进肿瘤细胞迁移,而FoxM1C则抑制肿瘤细胞迁移。③ FoxM1B和FoxM1C过表达,均未引起β连环蛋白入核。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发现FoxM1BFoxM1C的转录活性没有差别,FoxM1B和FoxM1C在调控肿瘤转移方面的差异不是由β连环蛋白转位介导的。结论·PTEN敲低影响肿瘤细胞内FoxM1的可变剪接,导致促迁移的FoxM1B表达增加,从而促进肿瘤细胞迁移。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上海社区老年人群脑卒中与体力活动的关联性研究
    王雅玉, 蒋惠如, 叶梦月, 李萍, 袁安彩, 张薇, 卜军
    2023, 43 (11): 1348-1358.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11.002

    摘要268)   HTML31)    PDF(pc) (1453KB)(210)    收藏

    目的·通过上海社区老年人群队列基线调查,比较社区脑卒中人群与非脑卒中人群的体力活动情况,探索脑卒中人群不同类型体力活动的参与情况。方法·自2019年2月—8月建立的上海社区老年人群队列中,根据纳排标准筛选研究对象。根据自我报告是否有脑卒中史将研究对象分为非脑卒中组与脑卒中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控制年龄与性别将2组进行2∶1配对。收集2组人群的基线特征资料,采用国际体力活动调查表(Inter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IPAQ)对研究对象过去1周与运动、交通和家务相关的体力活动状况进行调查。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研究对象的睡眠质量;采用7项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7)和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分别评估对象的焦虑及抑郁状况。比较脑卒中组与非脑卒中组的上述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比较2组人群不同类型体力活动的参与情况。结果·在纳入的17 948人中,脑卒中组有993人(5.5%),非脑卒中组有16 955人(94.5%);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非脑卒中组1 984人(66.7%),脑卒中组992人(33.3%)。2组人群在文化程度、退休前职业、腰围、体质量指数、睡眠状况、焦虑症状、抑郁症状、既往疾病史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体力活动方面,女性脑卒中人群相比非脑卒中人群每日进行中等强度运动时间更短,1周的骑行、步行天数更少,每日骑行时间更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和女性脑卒中组1周做家务天数以及每日做家务时间相较于非脑卒中组均处于较低水平,而每日久坐时间处于较高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在体力活动水平方面,脑卒中组达到中、高水平的男性和女性比例均低于非脑卒中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性别、年龄、职业、焦虑症状、高脂血症史、心房颤动史、慢性胃炎史、髋臀骨折史后,脑卒中人群参与剧烈运动的水平较低,1周内不进行家务劳动和每日久坐时间>180 min的比例较高,处于中、高活动水平的比例较低(均P<0.05)。结论·上海社区有脑卒中史的老年人群家务劳动参与频率与时长、体力活动水平较非脑卒中人群均处于较低水平,且久坐时间更长。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房颤与认知障碍的因果关系:一项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高雄, 张秋霞, 杨苗苗, 罗玮, 王月刚, 修建成
    2023, 43 (11): 1359-1365.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11.003

    摘要454)   HTML24)    PDF(pc) (2014KB)(665)    收藏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与认知障碍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分析方法,利用房颤的大规模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汇总数据集,提取与房颤强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作为工具变量。基于公开的认知功能障碍的GWAS数据,分别提取SNPs与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帕金森病痴呆、血管性痴呆、路易体痴呆、额颞叶痴呆、未定义的痴呆、总体认知功能评估等的关联程度。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nverse variance weighted,IVW)进行主要分析,Cochran′s Q检验、MR-Egger回归、留一法(leave-one-out)进行敏感性分析。为了验证结果的稳健性,使用不同GWAS数据进行重复分析及荟萃分析。结果·初次分析从一项涉及多达1 030 836名个体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荟萃分析中提取了101个SNPs作为工具变量,IVW结果未发现房颤与认知障碍的因果联系[痴呆:OR=1.032(95%CI 0.973~1.094),P=0.290;帕金森病痴呆:OR=1.004(95%CI 0.780~1.291),P=0.977;血管性痴呆:OR=1.123(95%CI 0.969~1.301),P=0.125;未定义的痴呆:OR=1.013(95%CI 0.910~1.129),P=0.807]。重复分析从FinnGen网站的房颤GWAS数据提取了27个SNPs作为工具变量,IVW结果与初次分析一致[认知功能:OR=0.999(95%CI 0.982~1.016),P=0.874;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OR=0.977(95%CI 0.943~1.012),P=0.193;路易体痴呆:OR=1.014(95%CI 0.898~1.145),P=0.826;额颞叶痴呆:OR=0.996(95%CI 0.745~1.333),P=0.980]。2次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及荟萃分析均表明遗传预测的房颤与不同类型痴呆及总体认知功能评估均无相关证据。MR-Egger回归提示不存在水平多效性,留一法逐个剔除SNP后发现结果稳定。结论·未发现房颤与认知障碍之间的因果关系证据。在观察性研究中观察到的关联可部分归因于共同的生物学或共患病等混杂因素。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睡眠质量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中、低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赵倩, 王颖, 谢依热·哈木拉提, 古丽洁合热·吐尔逊, 李晓梅, 杨毅宁
    2023, 43 (11): 1366-1373.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11.004

    摘要265)   HTML23)    PDF(pc) (1667KB)(330)    收藏

    目的·探讨睡眠质量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中、低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基于新疆地区心脑血管自然人群队列,于2019年7月—2021年9月采用两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新疆北部(北疆)地区乌鲁木齐市和南疆地区库尔勒市共2个固定社区35~75岁的居民。在既往无冠心病且未发生脑血管事件的人群中,运用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prediction for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SCVD) risk in China,China-PAR]模型进行发病风险评估,纳入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中、低危人群。所有纳入的研究对象均完成体格检查、问卷调查[包括新疆地区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评测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国际体力活动问卷(Inter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IPAQ)、食物频率问卷]、心血管代谢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和是否有斑块形成判断研究对象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restricted cubic spline,RCS)分析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中、低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结果·共1 528名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中、低危人群纳入研究,平均年龄(49.4±8.2)岁,其中男性685人(44.8%)。纳入的人群中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581人(38.0%),颈动脉斑块形成305人(20.0%);其中,内膜中层增厚且斑块形成154人(10.1%)。因此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为47.9%(732人)。相较于颈动脉无增厚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斑块组的一般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水平较高,包括年龄、男性比例、血脂水平和肥胖程度等,同时PSQI睡眠评分较高[(7.06±2.13)分vs(7.43±2.51)分,P=0.001],睡眠质量较差组的比例较高(6.5% vs 12.1%,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校正了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影响因素后,提示睡眠质量差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中、低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校正的OR(adjusted OR,aOR)=1.22,95%CI 1.004~1.492,P=0.040]。RCS分析提示PSQI和颈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呈现正向线性相关,即睡眠质量越差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风险越高。结论·在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中、低危人群中,虽然传统的代谢性危险因素处于低风险水平,但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患病率较高,并且睡眠质量差是该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基于甲型流感病毒H1N1亚型血凝素的mRNA疫苗制备和加强免疫策略研究
    沈海浅, 俞康莹, 陈颖盈, 季萍, 王颖
    2023, 43 (11): 1374-1383.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11.005

    摘要365)   HTML30)    PDF(pc) (3588KB)(296)    收藏

    目的·制备甲型流感病毒H1N1亚型血凝素(hemagglutinin,HA)mRNA疫苗,并探讨不同加强免疫策略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以荧光素酶(firefly luciferase,Fluc)为报告基因,构建Fluc mRNA-脂质纳米颗粒(lipid nanoparticle,LNP)疫苗,通过小鼠活体成像实验鉴定Fluc mRNA-LNP疫苗肌内注射后在体内的表达情况。进一步构建H1N1亚型(A/Michigan/45/2015)HA(M15-HA)的mRNA-LNP疫苗,将20、10、5和1 μg M15-HA mRNA-LNP疫苗通过肌内注射分别免疫不同剂量组小鼠2次(间隔3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小鼠第2次免疫2周和4周后血清抗体滴度,血凝抑制试验检测功能性抗体水平。第2次免疫后40 d,采用1 μg mRNA疫苗或10 μg HA蛋白亚单位疫苗对1 μg剂量免疫组小鼠进行加强免疫,接种2周和4周后用ELISA和血凝抑制试验分别检测特异性抗体及功能性抗体水平。结果·活体成像实验结果显示,小鼠接种Fluc mRNA-LNP疫苗1 d后即能在小鼠体内检测到荧光素酶活性。制备获得的M15-HA mRNA-LNP疫苗2次免疫小鼠2周和4周后,所有剂量组小鼠的特异性抗体水平均较免疫前显著上升(均P=0.000);血凝抑制试验结果显示,20 μg和10 μg剂量组的功能性抗体水平均较PBS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5)。对1 μg低剂量组小鼠进行HA蛋白或M15-HA mRNA-LNP的加强免疫后,均诱导产生了更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和功能性抗体,并能维持较长时间;2种不同加强免疫策略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成功制备M15-HA mRNA-LNP疫苗,显示出良好的免疫原性和抗体中和活性;低剂量mRNA疫苗免疫2次后,同源mRNA疫苗和异源蛋白疫苗加强免疫均可以诱导更强的免疫反应。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基于基因及调控区进化保守性评估细胞和组织发育潜能的定量分析
    王志明, 童冉, 杨晨, 焦慧媛, 王一好, 李林颖, 王烨欣, 张丰, 李令杰
    2023, 43 (11): 1384-1395.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11.006

    摘要416)   HTML22)    PDF(pc) (3969KB)(399)    收藏

    目的·在DNA序列的保守度层面探讨物种进化与发育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规律。方法·分析编码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在100个物种中的保守程度,并建立保守率(conservation rate,CR)这一量化基因进化保守程度的指标,进一步使用胚胎干细胞通路特征基因验证保守率与发育潜能的关系。分析早期三胚层(内胚层、中胚层、外胚层)及其对应的成熟器官(肝脏、心脏和大脑等)的转录组测序(RNA sequencing,RNA-seq)数据,寻找差异表达基因,研究其保守性特点。收集人类早期胚层和成熟器官H3组蛋白第27位赖氨酸乙酰化(histone H3 acetylated at lysine 27,H3K27ac)这一增强子表观遗传标志物的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测序(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sequencing,ChIP-seq)数据,寻找增强子位点,使用ROSE程序鉴定各种细胞和组织中的超级增强子(super enhancer,SE)。使用基因通路富集分析研究超级增强子调控的基因与对应的细胞特征的身份相关性,以明确所鉴定的超级增强子是否符合已有研究报道的特点。使用PhastCons程序计算非编码调控区的DNA保守性评分(conservation score,CS),研究其与发育潜能的关系。结果·在基因编码区,成功建立保守率这一对基因保守程度进行量化的指标。早期三胚层和成熟器官的基因表达数据分析显示:保守率越高的基因与干性和早期发育过程相关性越大,基因保守率指标能区分出发育前后的组织差异。在基因非编码区,发现调控区的保守性也与发育具有相关性:发育早期三胚层的超级增强子序列的保守性评分显著高于对应的成熟器官的超级增强子序列;但细胞特异的普通增强子(typical enhancer,TE)没有呈现出这样的趋势。结论·随着发育进行,在基因编码区特异表达的基因在进化中的保守率下降,非编码调控区的超级增强子DNA保守性评分下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