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封二
    科学与真理的阶梯——震旦大学医学院
    陈 挥, 陈 杰
    2010 (7):  746. 
    摘要 ( 817 )   PDF(800KB) ( 127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基础研究)
    CD2AP突变对肾小球足细胞骨架蛋白F-actin 分布的影响
    赵彩霞, 潘晓霞, 冯晓蓓, 等
    2010 (7):  747. 
    摘要 ( 2317 )   PDF(7578KB) ( 1195 )  

    目的 构建突变型CD2相关蛋白(CD2AP)荧光表达载体并转染肾小球足细胞,观察细胞内骨架蛋白F-actin分布的变化。方法 定点诱变真核表达质粒pcDNA6-V5-CD2AP致CD2AP第2外显子160G>A杂合突变,测序鉴定。利用野生型和突变型质粒和pEGFP-C1荧光表达载体,分别构建野生型和突变型重组质粒pEGFP-C1-CD2AP荧光表达载体并转染小鼠肾小球足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处于不同细胞周期的足细胞内F-actin分布情况。结果 测序结果显示,pcDNA6-V5-CD2AP真核表达载体CD2AP的2号外显子第160位碱基G诱变为A,而其他碱基未发生改变。在细胞分裂间期,未转染足细胞内F-actin平行排列成纤维束;野生型重组质粒转染足细胞内F-actin在细胞核周围呈点、块状浓聚;而突变型重组质粒转染足细胞内F-actin主要在细胞膜上勾出轮廓。在细胞分裂中期,野生型重组质粒转染足细胞内F-acin纤维丝呈粗纤维状,环细胞浓聚;突变型重组质粒转染足细胞则仅见胞质内F-acin纤维丝增多,部分区域浓聚。结论 成功构建野生型和突变型重组CD2AP荧光表达载体。CD2AP基因160G>A杂合突变使肾小球足细胞分裂间期和分裂中期的F-actin纤维骨架发生改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UUO模型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动态进展及α-SMA、TGF-β1和VDR表达变化
    谢盛彬, 王伟铭, 陈 楠
    2010 (7):  752. 
    摘要 ( 3525 )   PDF(12513KB) ( 1731 )  

    目的 观察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动态进展,研究该病理过程中肾脏纤维化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 32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6)和UUO模型组(模型组,n=16)。两组大鼠分别于术后(模型组建模后)第2、5、9、14天分批(n=4)处死,留取手术侧(模型组梗阻侧)肾脏组织。分别采用HE和Masson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评价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损伤程度并检测肾脏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维连接蛋白(FN)、维生素D受体(VDR)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等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肾脏组织形态学观察显示,随着输尿管梗阻时间的延长,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逐步加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建模后各时间点肾间质α-SMA和FN阳性面积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且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至建模后第14天时达到高峰。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模型组大鼠建模后各时间点α-SMA和TGF-β1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而VDR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建模后第2天,模型组大鼠肾脏组织α-SMA相对表达量已显著增加;建模后第14天,模型组α-SMA和TGF-β1相对表达量分别增高至假手术组的12.7倍和8.8倍,而VDR相对表达量下降至假手术组的3%。结论 UUO模型大鼠建模后第14天可出现显著的肾间质纤维化;建模早期肾间质中α-SMA表达增加提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的活化;VDR表达的进行性减少提示其与肾间质纤维化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髓抑制—再生小鼠模型的建立及组织学改变的动态观察
    卢俊钦, 孙文立, 毛文伟
    2010 (7):  758. 
    摘要 ( 2389 )   PDF(12008KB) ( 1676 )  

    目的 动态观察骨髓抑制—再生模型小鼠的骨髓组织形态学变化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经尾静脉注射肿瘤化疗药物5-氟脲嘧啶(5-Fu)(250 mg/kg)诱导建立骨髓抑制-再生小鼠模型。分别于5-Fu注射前(对照组,n=6)及注射后第3、7、11、14天(模型3 d、7 d、11 d、14 d组,n=6)时,采集血样后分批处死小鼠,截取大腿骨,获取骨髓,一侧制备HE染色骨髓石蜡切片。动态观察骨髓抑制-再生过程中骨髓组织形态学变化特征。结果 对照组小鼠大腿骨髓腔充满大量单核细胞和红细胞,巨核细胞则散布于单核细胞和红细胞之间。在模型3 d组,单核细胞、红细胞和巨核细胞数量急剧减少;模型7 d组,上述细胞数量减少至最低。随后小鼠骨髓开始再生,模型11 d组可观察到骨髓腔内形成一种特征性区域性细胞分布,即骨髓腔下段大量红细胞集聚,中、上段则分别大量集聚单核细胞和巨核细胞;这种特征性细胞分布在模型14 d组开始消失。结论 在5-Fu诱发的小鼠骨髓抑制-再生过程中存在一种特征性细胞再聚集和再分散行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pG寡聚脱氧核苷酸抑制肾癌细胞增殖及肿瘤生长的体内外实验研究
    马斌斌, 周佩军, 徐 达, 等
    2010 (7):  763. 
    摘要 ( 1598 )   PDF(8827KB) ( 1265 )  

    目的 研究CpG寡聚脱氧核苷酸(CpG ODN)在体内外对肾癌细胞增殖及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CpG ODN1826和non-CpG ODN1982 (ODN1982)干预对体外培养人肾透明细胞癌Caki-1细胞增殖的影响。24只BALB/c裸鼠皮下接种Caki-1细胞建立荷瘤裸鼠模型,4 d后根据每周1次的治疗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PBS)、ODN1982组(50 μg ODN1982)、小剂量CpG ODN1826组(25 μg CpG ODN1826)和大剂量CpG ODN1826组(50 μg CpG ODN1826),每组6只。于建模后35 d 处死动物,比较各组荷瘤裸鼠的肿瘤体积、质量及肿瘤组织学改变;体外分离各组荷瘤裸鼠脾淋巴细胞,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不同靶标比例(脾淋巴细胞∶Caki-1细胞或脾淋巴细胞∶小鼠淋巴瘤细胞YAC-1细胞)的荷瘤裸鼠脾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ODN1982对Caki-1细胞的体外增殖活性无显著影响;500 μg/mL CpG ODN1826干预可显著抑制Caki-1细胞增殖。至实验终止时点,小剂量和大剂量CpG ODN1826组荷瘤裸鼠的肿瘤体积显著小于ODN1982组和对照组 (P<0.05);各组间肿瘤质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小剂量和大剂量CpG ODN1826组肿瘤组织较多炎性细胞浸润。当靶标比例为50:1时,大剂量CpG ODN1826组裸鼠脾淋巴细胞对Caki-1细胞和YAC-1细胞的杀伤活性分别为(9.74±1.16)%和(79.65±5.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0.22)%和(10.12±3.03)%及ODN1982组的(7.66±0.93)%和(27.60±9.83)%(P<0.05)。结论 CpG ODN对体外肾癌细胞增殖及荷瘤裸鼠肿瘤组织生长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CpG ODN增强荷瘤裸鼠的固有免疫应答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深低温停循环前肺缺血预处理对肺组织的保护作用
    董莉亚, 叶一舟, 周黎瑾, 等
    2010 (7):  769. 
    摘要 ( 1964 )   PDF(6310KB) ( 3464 )  

    目的 探讨肺缺血预处理在深低温停循环(DHCA)中对肺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 18只幼猪随机根据DHCA前预处理方式分为缺血预处理组(n=6)、联合预处理组(缺血缺氧预处理,n=6)和对照组(不予预处理,n=6)。检测三组体外循环前和体外循环结束即刻(体外循环后)肺静态顺应性、肺血管阻力指数、肺湿干质量比以及左心房与肺动脉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8、10(IL-8、IL-10)浓度比值(TNF-α、IL-8、IL-10相对含量);取左下肺叶组织,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肺组织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情况。结果 体外循环前三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外循环后,联合预处理组肺静态顺应性高于其他两组(P<0.05);缺血预处理组、联合预处理组肺血管阻力指数和IL-8、IL-10相对含量以及联合预处理组的肺湿干质量比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与体外循环前比较,体外循环后三组肺静态顺应性降低,肺湿干质量比显著增大,TNF-α、IL-8、IL-10相对含量增加(均P<0.05);对照组和缺血预处理组肺血管阻力指数增加(P<0.05),而联合预处理组体外循环前后肺血管阻力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与对照组和缺血预处理组相比,联合预处理组肺组织水肿和白细胞浸润程度较轻。结论 肺缺血预处理可减轻DHCA缺血再灌注对肺组织的损伤。与单纯肺缺血预处理相比,肺缺血联合缺氧预处理对肺组织保护作用更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藜芦醇通过下调microRNA-151表达抑制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活性的研究
    徐 凌, 王 锋, 徐选福, 等
    2010 (7):  774. 
    摘要 ( 2082 )   PDF(6323KB) ( 1580 )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Res)对肝癌细胞株HepG2宿主基因黏着斑激酶(FAK)和内含子miR-15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肿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分别以50、100、150、200 μmol/L Res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epG2细胞24、48和72 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Real-Time PCR检测细胞FAK mRNA和miR-151表达。利用miR-151模拟物转染获得miR-15过表达HepG细胞株(miR-151过表达组),流式细胞仪和Hoechst 33342染色观察过表达miR-151对HepG2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以转染模拟物突变体细胞作为阴性对照,未转染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结果 Res对体外培养HepG2细胞的增殖活性及FAK mRNA和miR-151表达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并在一定范围内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性。miR-151过表达组HepG细胞miR-151表达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01);流式细胞仪检测和Hoechst 33342染色观察结果显示,miR-15过表达使HepG细胞G0/G1期缩短,细胞周期进程加快,并能抑制细胞凋亡。结论 Res可能通过下调miR-151表达,抑制肝癌细胞HepG2增殖并诱导凋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孢素对心脏移植大鼠急性排斥反应及血清IDO活性的影响
    郭 庆, 黄君龄, 王祥慧, 等
    2010 (7):  779. 
    摘要 ( 1382 )   PDF(5380KB) ( 1365 )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强效免疫抑制剂环孢素(CsA)对同种异基因心脏移植大鼠急性排斥反应程度和血清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活性的影响。方法 分别以SD和Wistar大鼠为供、受体,建立同种异基因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18只受体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CsA组 (CsA 2 mg·kg-1·d-1)和高剂量CsA组(CsA 15 mg·kg-1·d-1),每组6只。术后第7天,所有受体大鼠经腹主动脉采集血样后处死,取移植心脏制备组织学检查标本。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高压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犬尿氨酸和色氨酸浓度,计算两者比值并以此估算IDO活性。移植心脏标本常规HE染色,采用Stanford 标准进行急性排斥反应程度分级。结果 三组血清IL-2和IFN-γ水平以及IDO活性比较显示,对照组>低剂量CsA组>高剂量Cs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三组移植心脏急性排斥反应程度分级结果显示,对照组>低剂量CsA组>高剂量Cs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sA可明显减轻同种异基因大鼠移植心脏急性排斥反应程度并降低血清IDO活性,两者变化趋势一致且与CsA的使用剂量有关。提示血清IDO活性监测有可能成为一种无创性移植器官急性排斥反应及其程度的预测和评估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鼠小肠迷走神经初级传入神经元酸敏感电流的特征
    罗 萍, 孙碧英, 李 倩, 等
    2010 (7):  783. 
    摘要 ( 2079 )   PDF(5652KB) ( 1719 )  

    目的 分析小鼠小肠迷走神经初级传入神经元上酸敏感电流的特征及药理学特性,初步探讨介导酸敏感电流的离子通道。方法 运用活性荧光染料(DiI)逆行标记小鼠小肠迷走神经初级传入神经元,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和分析不同pH值的细胞外液刺激诱发的酸敏感电流及与pH值的关系。在pH值5.0的细胞外液中(对照)分别添加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拮抗剂(30 μmol/L benzamil和100 μmol/L amiloride)和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拮抗剂(10 μmol/L capsazepine和10 μmol/L ruthenium red),观察诱发酸敏感电流的变化。结果 在DiI 标记的52个神经元中的33个神经元上可记录到三种类型的内向电流(快、慢和持续型)。酸敏感电流的电流幅度均随pH值的降低而增大。30 μmol/L benzamil和100 μmol/L amiloride使快电流的瞬时成分和慢电流的电流幅度显著减小(P<0.05和P<0.01);10 μmol/L capsazepine和10 μmol/L ruthenium red能使持续型电流的电流幅度明显减小(均P<0.05)。结论 小肠迷走神经初级传入神经元至少表达三种对酸反应的离子通道,分别是ASIC的两种不同亚型和TRPV1。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阴离子交换蛋白2功能异常对结肠分泌及蠕动功能的影响
    张 翠, 王 博, 蔡 璇, 等
    2010 (7):  788. 
    摘要 ( 1462 )   PDF(6795KB) ( 1563 )  

    目的 探讨阴离子交换蛋白2(AE2)功能异常对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分泌功能及肠管蠕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复方地芬诺酯灌胃建立SD大鼠便秘模型(模型组,n=17),以未建模SD大鼠作为对照(对照组,n=28)。体外分离培养大鼠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单细胞离子成像技术比较两组大鼠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培养液中加入AE2抑制剂DIDS前后pH变化值。利用Powerlab系统及Chart 5软件绘制离体肠管蠕动曲线,比较两组大鼠离体肠管的蠕动幅度和频率,评价肠管蠕动功能。通过急性滴加试验观察和比较在对照组离体肠管培养液中滴加AE2抑制剂DIDS前后肠管蠕动功能的变化。结果 单细胞离子成像技术检测显示,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培养液中加入DIDS后,模型组细胞内pH值继续升高,与加入DIDS后对照组细胞内pH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肠管蠕动曲线观测显示,模型组大鼠离体结肠平滑肌蠕动幅度和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急性滴加试验表明,培养液中滴加DIDS后,对照组离体结肠平滑肌蠕动幅度和频率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 AE2离子转运活性下降可导致结肠分泌功能紊乱及蠕动功能障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HPLC法检测抗青光眼新药(S)-OTS·HCl水溶液的稳定性
    余年喜, 谢一凡, 杨丽敏, 等
    2010 (7):  793. 
    摘要 ( 1431 )   PDF(4239KB) ( 1481 )  

    目的 建立测定(S)-OTS及其水解物6β-羟基-3α-对甲苯磺酰氧基莨菪烷(HTT)和对甲苯磺酸(TsOH)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考察抗青光眼新药(S)-OTS·HCl水溶液的稳定性。方法 HPLC色谱条件:Diamonsil-C18为色谱柱;甲醇-10 mmol/L磷酸二氢钠缓冲液(含5 mmol/L四丁基溴化铵)(53∶47)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紫外检测波长227 nm,柱温31 ℃,进样量10 μL。对建立的HPLC法进行相关验证试验。以0.03%(药用浓度)的(S)-OTS·HCl水溶液作为供试样品,利用已建立的HPLC法检测其溶质含量以考察稳定性。结果 专属性试验显示,(S)-OTS与HTT和TsOH的色谱峰分离良好。线性关系试验表明,在系列对照品标准浓度范围内[(S)-OTS·HCl 6.066~606.600 μg/mL,HTT 5.304~530.400 μg/mL,TsOH 3.034~303.400 μg/mL],对照品(S)-OTS·HCl、HTT和TsOH与相应色谱峰面积呈线性相关(r2>0.999);灵敏度(检测限和定量限)、精密度、稳定性和方法回收率试验均符合要求。供试样品在室温下水解速度较快,其主成分(S)-OTS含量下降与水解物TsOH含量上升相吻合。结论 建立了对主成分(S)-OTS 及其水解物HTT和TsOH进行定量分析的HPLC法。药用浓度的(S)-OTS·HCl水溶液的稳定性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其水解易发生在磺酸酯部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重组Oct3/4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在卵巢癌细胞中的表达研究
    王 育, 肖世金, 赵爱民
    2010 (7):  797. 
    摘要 ( 1921 )   PDF(5296KB) ( 3139 )  

    目的 构建人Oct3/4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观察Oct3/4在SKOV3稳定细胞株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RT-PCR技术扩增获得目的基因Oct3/4 cDNA产物,利用pcDNA3.1载体质粒构建人重组Oct3/4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Oct3/4,酶切及DNA测序鉴定。利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介导重组质粒转染SKOV3,以空载体转染细胞和未转染细胞作为转染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经G418(neomycin)筛选获得SKOV3稳定转染细胞株,Western blotting分析检测细胞Oct3/4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PCR扩增产物经12 g/L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目的基因条带大小约1 000 bp,与理论预期值一致。构建完成人重组 Oct3/4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Oct3/4,DNA测序结果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比对序列一致。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转染pcDNA3.1-Oct3/4组稳定转染细胞中Oct3/4蛋白相对表达量(10.225±0.987)显著高于转染对照组(1.713±0.896)和阴性对照组(校正值为1)(P<0.01)。结论 成功构建人重组Oct3/4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SKOV3,稳定转染细胞株中Oct3/4蛋白呈稳定过量表达。实验为进一步研究Oct3/4基因在卵巢癌发生、发展及耐药机制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压氧对液压颅脑损伤大鼠脑组织线粒体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周正文, 王 勇, 樊翊凌, 等
    2010 (7):  802. 
    摘要 ( 1981 )   PDF(5544KB) ( 1752 )  

    目的 探讨高压氧(HBO)治疗对液压颅脑损伤大鼠脑组织线粒体和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SD大鼠分为模型组和假损伤组,其中模型组均经液压颅脑损伤建模并根据所接受的氧疗方式分为低浓度氧治疗组(n=23)、高浓度氧治疗组(n=24)和HBO治疗组(n=23);假损伤组(n=22)则接受与模型组同样的手术,但不予液压颅脑损伤,接受与低浓度氧治疗组相同的治疗。氧疗结束后,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测定大脑皮层三磷酸腺苷(ATP)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脑组织线粒体活性氧分子(ROS)的生成;Nissl染色对海马区神经元进行计数。Morris水迷宫法记录大鼠逃避潜伏期,评判颅脑损伤后11~15 d的大鼠认知功能。结果 HBO治疗组和高浓度氧治疗组脑组织ATP水平与假损伤组接近(P>0.05),显著高于低浓度氧治疗组(P<0.05)。HBO治疗组海马CA2/3区和门区神经元计数均显著高于低浓度氧治疗组和高浓度氧治疗组(P<0.05)。各组间脑组织线粒体ROS生成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orris水迷宫测试中,HBO治疗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短于低浓度氧治疗组和高浓度氧治疗组(P<0.05)。结论 HBO治疗液压颅脑损伤大鼠,有助于维持大脑线粒体ATP合成功能;同时减少海马区神经元丢失,改善认知功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波紫外线诱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衰老及机制研究
    胡孝辉, 高丰厚, 方 勇
    2010 (7):  807. 
    摘要 ( 2540 )   PDF(6496KB) ( 2206 )  

    目的 探讨中波紫外线(UVB)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诱导衰老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使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原代人皮肤成纤维细胞,通过观察不同剂量UVB照射后的细胞形态学改变以及β-半乳糖苷酶(β-gal )细胞衰老染色情况,确定后续实验诱导皮肤成纤维细胞衰老的UVB单次照射剂量。于经确定剂量UVB照射后的不同时点(12、24、48、72 h)收集细胞及其细胞培养上清液,Western blotting检测诱导衰老的皮肤成纤维细胞衰老相关蛋白P16表达;ELISA法检测诱导衰老细胞Ⅰ、Ⅲ型胶原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MMP3)表达。结果 经40 mJ/cm2 UVB单次照射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呈现典型的衰老细胞形态学改变,β-gal细胞衰老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为(88.75±5.32)%,确定诱导衰老UVB单次照射剂量为40 mJ/cm2。Western blotting显示,诱导衰老皮肤成纤维细胞P16蛋白表达随UVB照射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升高;ELISA法检测发现诱导衰老细胞Ⅰ、Ⅲ型胶原表达随UVB照射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减少,MMP1和MMP3表达则随UVB照射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结论 UVB照射能诱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发生衰老,其机制可能与细胞胶原合成减少而降解增加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临床研究)
    晚期骨关节炎患者关节软骨细胞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
    李笑颜, 赵 建, 曾 文, 等
    2010 (7):  812. 
    摘要 ( 1896 )   PDF(8613KB) ( 1189 )  

    目的 研究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晚期骨关节炎(OA)患者关节软骨细胞中的表达,初步探讨HIF-1α在O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18例晚期膝骨关节炎(KOA)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膝关节软骨组织标本,根据取材部位分为KOA负重区组(磨损较重的股骨内髁)和KOA相对非负重区组(磨损较轻的股骨外髁);另选取5例因股骨近端或股骨干肿瘤而截肢患者的正常膝关节软骨组织标本作为对照。HE和Safranin O染色下进行Mankin整体评分比较各组关节软骨组织退变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关节软骨细胞HIF-1α和VEGF表达,比较各组HIF-1α和VEGF阳性细胞计数。结果 KOA负重区组Mankin整体评分为(12.36±0.84),显著高于KOA相对非负重区组的(7.23±0.32)和对照组的(0.88±0.15)(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KOA负重区组关节软骨细胞HIF-1α和VEGF阳性细胞计数分别为4.81±0.62和5.67±0.32,均显著高于KOA相对非负重区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37±0.68、4.87±0.33和0.78±0.14、2.02±0.45)(P<0.05)。结论 晚期OA患者关节软骨细胞中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明显增加。提示上调靶基因VEGF表达是HIF-1α在OA发病中可能的调节机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海地区早发2型糖尿病Isl-1基因突变筛查及患者临床特征
    朱奇涵, 刘丽梅, 郑泰山, 等
    2010 (7):  817. 
    摘要 ( 2289 )   PDF(4302KB) ( 1405 )  

    目的 筛查上海地区早发2型糖尿病Isl-1基因突变的发生情况并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上海地区96例早发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10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收集受试者年龄、性别、血压等一般资料以及糖、脂代谢等实验室检查资料,并进行组间比较。应用PCR直接测序法,对两组受试者Isl-1基因突变情况进行筛查,观察突变基因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等位基因频率以及携带突变基因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早发2型糖尿病组患者年龄较轻,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及三酰甘油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空腹血浆C肽水平虽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R直接测序筛查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未见Isl-1基因突变;早发2型糖尿病组筛查发现2例患者携带Isl-1外显子5的E283D错义突变基因(A→T),其中T等位基因频率为1.0%,AT基因型分布频率为2.1%;两突变基因携带者空腹血浆C肽分别为0.6 ng/mL和0.2 ng/mL,均低于其0.82 ng/mL的正常值下限(P<0.05)。结论 上海地区早发2型糖尿病患者中筛查出Isl-1基因外显子5的E283D突变,且突变基因携带者的空腹血浆C肽水平均低于正常值下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气囊内镜检查和小肠CT扫描对早期小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王正廷, 钟 捷, 张晨莉, 等
    2010 (7):  821. 
    摘要 ( 2029 )   PDF(4284KB) ( 1634 )  

    目的 探讨双气囊内镜(DBE)检查和小肠计算机断层摄像(CT)扫描在小肠间质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经术后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为小肠间质瘤的患者资料,定义肿瘤直径<5 cm为早期病变。筛选具有DBE检查或小肠CT扫描完整记录的61例早期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回顾性分析相关前期检查(包括胃镜、肠镜、腹部B超、血管造影和胶囊内镜等)、DBE检查、小肠CT扫描及DBE与小肠CT联合检查的病变阳性提示获得或病变检出情况,以及随访期间肿瘤复发和患者生存情况。结果 在小肠CT扫描和DBE检查前,61例患者接受相关前期检查后44例(72.13%)获得阳性提示。56例患者接受单纯DBE检查,检出病变52例(92.86%);42例患者接受单纯小肠CT扫描,检出病变37例(88.10%);两者病变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例患者接受DBE与小肠CT扫描联合检查,病变检出率达100%。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中位随访期35个月;无病生存59例(96.7%),带瘤生存2例(均为肿瘤复发病例经口服化疗药物治疗)。结论 DBE检查和小肠CT扫描对早期小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较高;两者联合应用有助于肿瘤的及早诊断和及时治疗,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糖代谢状态冠心病患者CCABG围手术期胰岛素抵抗的变化
    周黎瑾, 毛建强, 林 雷, 等
    2010 (7):  825. 
    摘要 ( 1901 )   PDF(4311KB) ( 1336 )  

    目的 观察不同糖代谢状态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围手术期及胰岛素抵抗的变化。方法 以择期行CCABG的6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糖代谢状况分为空腹血糖正常组(正常对照组,n=20)、空腹血糖受损组(n=20)和糖尿病组(n=20)。各组患者于围手术期各时点(术前、麻醉后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开始后5 min、复温后10 min、鱼精蛋白中和后5 min、体外循环后2 h、术后第3天和第7天)采集血样检测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稳态模型评估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空腹血糖受损组和糖尿病组手术前HOMA-IR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正常对照组和空腹血糖受损组体外循环开始后5 min及其后各时点空腹血糖水平和HOMA-IR均较手术前显著升高(P<0.05);在糖尿病组,体外循环开始后5 min空腹血糖水平及HOMA-IR均较手术前显著升高(P<0.05),但术后第7天的空腹血糖水平及术后第3、7天的HOMA-IR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CABG围手术期冠心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抵抗加重。了解患者术前的糖代谢状况,有利于采取积极且合理的措施纠正糖代谢失衡及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伤性脑损伤后颅内进展性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丁 军, 陈世文, 郭 衍, 等
    2010 (7):  829. 
    摘要 ( 1770 )   PDF(3481KB) ( 1533 )  

    目的 分析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颅内进展性出血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非手术创伤性脑损伤患者103例,根据颅内出血进展情况分为进展组(n=46)和非进展组(n=57)。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受伤至首次CT检查时间(HCT1)、受伤至第二次CT检查时间(HCT2)、入院时凝血功能指标、首次及复查CT血肿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进展性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GCS、HCT1、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血小板(PLT)计数及复查CT血肿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FDP、INR和D-D为颅内进展性出血的危险因素(OR>1, P<0.05);GCS、HCT1和PLT计数值较低的患者发生颅内进展性出血的可能性较大(OR<1, P<0.05)。结论 对于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年龄、FDP、INR和D-D为颅内进展性出血的危险因素;对GCS、HCT1和PLT计数值较低的患者应加强监护。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海市浦东新区健康人群眼球表面角膜温度正常值范围的研究
    杨文蕾, 张 琳
    2010 (7):  832. 
    摘要 ( 1782 )   PDF(3238KB) ( 1393 )  

    目的 利用非接触红外测温仪对大样本量健康人群眼球表面角膜温度(TOC)进行测量,确立其正常值范围。方法 采用大样本单中心随机抽样方法,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体检人群中随机抽取健康志愿者作为受试者。于(26±2)℃ 的环境温度及(60±5)%的相对湿度条件下,采用非接触红外测温仪测量所有受试者右眼瞬目后即刻眼球表面TOC。结果 经随机抽样和筛选共计入选3 288名受试者。其中男性1 978名,女性1 310名;年龄≤15岁者396名,15岁<年龄≤30岁者942名,30岁<年龄≤50岁者1 482名,年龄>50岁者468名。受试人群平均眼球表面TOC为(32.06±1.24)℃。各年龄段受试者眼球表面TOC呈现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男性和女性受试者平均眼球表面TOC分别为(32.26±1.11)℃和 (31.75±1.36)℃,两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分别与受试人群平均眼球表面TO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环境温度为(26±2)℃及相对湿度为(60±5)%的条件下,临床上可将(32.06±1.24) ℃作为非接触红外测温仪测量眼球表面TOC的正常值范围,并建议适时考虑可能存在的性别差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视眼近距离用眼后的调节反应及波前像差变化研究
    牛蔚然, 马明明, 克里木江, 等
    2010 (7):  835. 
    摘要 ( 1945 )   PDF(4302KB) ( 1276 )  

    目的 研究近视眼在近距离用眼诱发调节后的调节反应及波前像差变化规律。方法 145名研究对象分为正视眼组(n=46)和近视眼组(n=99)。分别测量调节幅度、调节反应量和波前像差(包括全眼、眼内和角膜高阶像差);观察近距离用眼诱发调节前后的全眼和角膜高阶像差变化;对近距离用眼诱发调节反应与像差变化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两组调节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视眼组调节反应量显著小于正视眼组(P<0.05)。与近距离诱发调节前比较,诱发调节后两组全眼像差均显著增大(P<0.05);近视眼组总高阶及其第3阶像差均显著增加(P<0.05)。相关分析显示,正视眼组的视网膜成像质量相关像差变化量与近距离用眼诱发调节反应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0.05),而近视眼组未发现类似规律性变化。结论 近距离用眼后,近视眼同时存在调节反应不足、调节诱发高阶像差增加及像差增加缺乏规律性三种情况。提示对近视眼进行矫治时应兼顾调节和像差的针对性补偿,从而提高其视网膜成像质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烧伤后瘢痕组织中成纤维细胞ET-1表达及血管新生和胶原分布研究
    向 军, 王西樵, 刘英开, 等
    2010 (7):  839. 
    摘要 ( 1811 )   PDF(6061KB) ( 1604 )  

    目的 研究烧伤后不同时期瘢痕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内皮素1(ET-1)表达以及新生血管形成和胶原纤维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烧伤创面愈合后不同时期瘢痕组织标本(发生早期、增生期、消退期、成熟期各8例)和正常皮肤组织标本(正常对照,n=8)作为研究对象。体外分离培养成纤维细胞,RT-PCR半定量检测成纤维细胞中ET-1 mRNA的表达情况;新生血管标志物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瘢痕组织内新生血管形成(CD34阳性细胞面积百分率);Masson三色染色法观察瘢痕组织胶原纤维分布。结果 瘢痕组织的发生早期,成纤维细胞ET-1 mRNA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并于增生期达到高峰,消退期逐步降低,成熟期下降至最低水平。发生早期、增生期、消退期、成熟期瘢痕组织及正常对照组织中CD34阳性细胞面积百分比分别为(1.961±0.159)%、(3.432±0.237)%、(0.412±0.026)%、(0.354 ±0.025)%和(0.1917±0.018)%,不同时期瘢痕组织间及其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sson三色染色观察发现,增生期瘢痕组织胶原纤维显著增加,排列致密。结论 烧伤后瘢痕发生和演变过程中,成纤维细胞ET-1表达水平呈现发生早期逐步升高、增生期达到高峰、消退期下降的变化,与不同时期瘢痕组织中新生血管形成及胶原纤维分布变化趋势一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体外循环期间不同通气模式对心脏手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沈赛娥, 王英伟
    2010 (7):  843. 
    摘要 ( 1848 )   PDF(5590KB) ( 1795 )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期间实施不同的通气模式对心脏手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40例心脏瓣膜置换择期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体外循环期间接受的不同通气模式分为组Ⅰ(潮气量和呼气末气道正压均为0)、组Ⅱ(潮气量为5 mL/kg,呼气末气道正压为0)、组Ⅲ(潮气量为0,呼气末气道正压为10 cmH2O)和组Ⅳ(潮气量为5 mL/kg,呼气末气道正压为10 cmH2O),每组10例。记录胸骨锯开前、体外循环结束即刻、关胸后及体外循环后4 h的肺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包括动脉氧分压(Pa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肺内分流率(Qs/Qt)、吸气峰压(PIP)、死腔容积与潮气量比(Vd/Vt)、肺动态顺应性(Cdyn)和心脏指数(CI)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 与胸骨锯开前比较,体外循环后4 h时间点各组PaO2显著降低,CI显著升高(P<0.05);组Ⅰ和组Ⅱ的Qs/Qt、PIP、Vd/Vt显著升高,而Cdyn明显降低(P<0.05);组Ⅲ和组Ⅳ的AaDO2显著降低(P<0.05)。在体外循环后4 h时间点,与组Ⅰ和组Ⅱ比较,组Ⅲ、组Ⅳ的PaO2和Cdyn明显增高(P<0.05),而AaDO2、Qs/Qt 、Vd/Vt显著降低(P<0.05)。结论 与单纯机械通气相比,心脏手术患者体外循环期间予以持续气道正压可明显减轻患者的肺功能损伤程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漂移与糖化血红蛋白相关性分析
    李雯妮, 高 天
    2010 (7):  848. 
    摘要 ( 2365 )   PDF(4867KB) ( 1587 )  

    目的 动态监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日内血糖波动情况,探讨血糖漂移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以7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5例伴糖尿病肾病,30例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连续72 h血糖监测,考察日内不同时点血糖水平、不同时段血糖漂移、餐后血糖漂移(PPGE)、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AGE)和24 h平均血糖水平(24 h MBG)。Pearson法分析患者HbA1c与血糖漂移的相关性,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与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HbA1c与日内7个时点血糖水平、24 h MBG 及3:00~6:00、19:00~20:00时段血糖漂移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与PPGE无明显相关(P>0.05);MAGE与13:00、19:00时点血糖水平和PPGE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0:00~3:00时段血糖漂移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CGMS能较详细地显示日内血糖波动情况。HbA1c能反映日内整体血糖水平。日内血糖波动主要归因于PPGE和夜间血糖漂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可能与血糖漂移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沈 峰
    2010 (7):  852. 
    摘要 ( 2099 )   PDF(4112KB) ( 1721 )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是指远端肠道内菌群因各种原因移位进入小肠,引起小肠内厌氧菌过度孳生而表现为营养吸收不良、腹泻、腹胀及小肠动力异常等症状的临床综合征。SIBO与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症状重叠。相关研究表明SIBO与IBS具有相关性;推测SIBO可能是IBS发生的一种潜在的病原性因素。该文就近年来SIBO在IBS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Kallmann综合征致病基因与诊疗研究进展
    沙艳伟, 李 朋
    2010 (7):  856. 
    摘要 ( 2456 )   PDF(5314KB) ( 1686 )  

    Kallmann综合征为低促性腺激素型性腺功能减退症,常伴有嗅觉丧失或减退。该综合征为先天性遗传性疾病,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8(FGF8)、前动力蛋白受体2基因(PROKR2)、前动力蛋白2基因(PROK2)和KAL1等致病基因相关。文章就Kallmann综合征致病相关基因、临床诊疗、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以及基因蛋白生物学活性、功能和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Duffy抗原趋化因子受体在炎症反应调节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齐砚庆
    2010 (7):  861. 
    摘要 ( 1662 )   PDF(4018KB) ( 1150 )  

    趋化性细胞因子介导白细胞移行是炎症反应的基本方式,Duffy抗原趋化因子受体(DARC)在趋化性细胞因子的平衡和消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内皮细胞和红细胞DARC表达的变化与多种人类炎症性和感染性疾病相关。该文就DARC的结构和分布、生物学特性及在炎症相关疾病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烟草烟雾与哮喘儿童气道炎症的研究进展
    周 莹
    2010 (7):  865. 
    摘要 ( 1589 )   PDF(3461KB) ( 1219 )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近20年来,全球哮喘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随着成人吸烟率的上升,环境烟草烟雾已经成为诱发儿童哮喘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文章就环境烟草烟雾的暴露对哮喘儿童慢性气道炎症的影响及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短篇论著
    非小细胞肺癌紫杉醇化疗耐药前后血清CK18水平的变化
    储天晴, 孙强玲, 沙慧芳, 等
    2010 (7):  868. 
    摘要 ( 2664 )   PDF(4248KB) ( 1387 )  

    目的 研究血清细胞角蛋白18(CK18)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紫杉醇化疗耐药的关系。方法 以紫杉醇联合卡铂方案化疗(2~6个周期)第1个周期结束时点RECIST疗效评价为病情稳定或以上的3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第1个治疗周期结束时点及出现病情进展(耐药)时点的外周血样本。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耐药前后患者血清CK18水平。结果 患者耐药前后血清CK18水平分别为(0.356±0.199)ng/mL和(0.566±0.189)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其中4例患者血清CK18水平略有下降(<20%),均为化疗第2个周期结束时点疗效评价为病情进展(即耐药)的患者;其余26例患者血清CK18水平表现为升高,且均为接受至少3个周期化疗后发生病情进展的患者;其中20例增高大于20%,最高达947.17%。结论 血清CK18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紫杉醇化疗耐药有关。血清CK18水平检测可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PEEP水平的鼻塞持续正压通气对早产儿反复呼吸暂停的疗效观察
    杨庆南, 朱建幸, 谢利娟, 等
    2010 (7):  871. 
    摘要 ( 1966 )   PDF(2947KB) ( 1438 )  

    目的 观察和比较不同呼吸末正压(PEEP)水平的鼻塞持续正压通气(NCPAP)对早产儿反复呼吸暂停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76例出生后发生反复呼吸暂停且胎龄≤34周的早产儿实施NCPAP治疗。患儿根据PEEP的不同设置分为低(2~3 cmH2O)、中(4~6 cmH2O)、高(7~8 cmH2O)PEEP组。观察和比较三组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76例患儿中共65例进入结果分析。低、中、高PEEP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57.1%、92.3%和91.7%,实施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早产儿的百分比分别为42.9%、7.7%和8.3%;统计学分析表明,中、高PEEP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低PEEP组,而实施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早产儿的百分比明显低于低PEEP组(P<0.05)。高PEEP组气漏发生率为33.3%,明显高于低、中PEEP组的0%和7.7%(P<0.05)。结论 当PEEP设置在4~6 cmH2O时,NCPAP治疗早产儿反复呼吸暂停的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验交流
    单纯淋球菌感染与淋球菌混合其他病原体感染患者的治疗分析
    李 晶, 张 慧, 钱伊弘, 等
    2010 (7):  874. 
    摘要 ( 1925 )   PDF(2838KB) ( 1379 )  

    目的 观察和比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治疗方案(常规方案)对单纯淋球菌感染和淋球菌混合其他病原体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32例单纯淋球菌感染患者和50例混合病原体感染患者(淋球菌合并沙眼衣原体或解脲支原体或梅毒螺旋体感染)的临床资料,回顾患者经常规方案治疗的效果,比较单纯淋球菌感染与混合病原体感染患者临床痊愈所需时间(接受常规方案至获得临床痊愈的时间)。结果 所有患者的总体痊愈率为92.4%,其中单纯淋球菌感染患者均获得临床痊愈,混合病原体感染患者的临床痊愈率为84.0%。单纯淋球菌感染和淋球菌混合其他病原体感染患者临床痊愈所需时间平均为(9.4±1.8)d和(9.7±2.3)d,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接受常规方案治疗的淋球菌混合其他病原体感染患者的临床痊愈时间与单纯淋球菌感染患者相当,提示常规方案亦适用于混合病原体感染患者。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