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坛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试验研究现状分析
    彭树涛, 仇晓春
    2022 (8):  971-979.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08.001

    摘要 ( 335 )   HTML ( 232 )   PDF(4893KB) ( 572 )  

    目的·分析2012—2021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简称上海交大医学院)注册的临床试验与发表的临床研究论文的学科分布、研究团队、多中心合作及其趋势特征。方法·在Dimensions及中国、美国临床试验注册平台重点检索上海交大医学院及附属医院2012—2021年注册开展的临床试验信息,按健康研究分类系统(Health Research Classification System,HRCS)和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Radiological Protection,ICRP)肿瘤分类标准等对每条临床试验进行分类与标注。在PubMed数据库中检索同期以上海交大医学院为第一或通信作者所在机构发表的临床研究论文。采用EXCEL 2016和VOSviewer 1.6.18软件对以上信息进行聚类分析和可视化汇总。结果·2012—2021年全球新注册的临床试验中有中国研究人员参与的为54 652项,占全球总数的13.63%。北京、上海、广州是中国开展临床试验研究最多的3个城市。上海交大医学院这10年间每年新注册的与在研的临床试验项目数基本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但2021年新注册的项目数略有下降。在所有上海交大医学院注册的3 970项临床试验中,44.4%在中国临床试验平台注册,55.0%在美国临床试验平台注册;85.5%的临床试验由研究者发起;肿瘤、心血管疾病、口腔与胃肠道疾病、精神疾病、代谢与内分泌疾病是该校临床试验研究的重点领域。其中,肺癌研究位列所有47种肿瘤研究的首位。第六人民医院、瑞金医院和仁济医院是临床试验注册数前3位的附属医院。以上海交大医学院为第一或通信作者所在机构的临床研究论文共计1 898篇(5.4%),研究主题主要分布在胃肠病、心脏病、肿瘤、放射、口腔正畸、糖尿病等领域。复旦大学各附属医院是其临床试验合作的主要机构。上海交大医学院在糖尿病、高血压以及骨科、放射科、肾脏科等领域已经形成核心研究团队。结论·上海交大学医学院临床试验研究学科优势明显,新兴学科潜力较大。多学科创新研究团队也已形成,多中心临床试验是临床试验的常态,并已在部分领域主持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合作。但相比全球与国内其他地区,2021年该校临床试验注册数有所下降,其原因有待进一步分析。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团队成果专栏
    不同月龄C57BL/6J小鼠耳蜗线粒体和NAD+水平比较
    冯宝怡, 董庭婷, 郑晓飞, 陶永, 吴皓
    2022 (8):  980-986.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08.002

    摘要 ( 374 )   HTML ( 38 )   PDF(3503KB) ( 557 )  

    目的·研究不同月龄小鼠耳蜗中线粒体及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水平的变化,探索年龄相关性听力下降可能的机制。方法·分别选取1月龄、4月龄、8月龄及12月龄4组C57BL/6J雄性小鼠各10只,采用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 response,ABR)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测定4组不同月龄小鼠听觉功能;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比较4组不同月龄小鼠耳蜗中线粒体能量代谢相关基因Ndufb5(NADH:ubiquinone oxidoreductase subunit B5)、Sdha(succinate dehydrogenase complex flavoprotein subunit A)、Sdhc(succinate dehydrogenase complex subunit C)和Atp5b(ATP synthase,H+ transporting mitochondrial F1 complex,beta subunit)的mRNA表达水平;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分别观察1月龄和12月龄小鼠耳蜗毛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变化;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电镜)观察1月龄和12月龄小鼠耳蜗中内毛细胞、外毛细胞、螺旋神经节细胞及神经纤维中的线粒体形态结构;通过定量比色法检测并比较不同月龄小鼠耳蜗中的NAD+水平。结果·小鼠的ABR和DPOAE阈值呈现随月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其中12月龄小鼠的ABR阈值在5.66~45.00 kHz的频率段较1月龄小鼠均显著升高(均P<0.01),DPOAE阈值在11.32~32.00 kHz的频率段较1月龄小鼠也显著升高(均P<0.01)。与1月龄小鼠相比,4、8、12月龄小鼠中4个线粒体功能相关基因(Ndufb5SdhaSdhcAtp5b)mRNA的表达水平呈现随月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并在8月龄开始与1月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12月龄小鼠耳蜗内毛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较1月龄明显减少。另外透射电镜在12月龄小鼠内毛细胞、螺旋神经节细胞及神经纤维中观察到空泡样变性的线粒体以及螺旋神经节细胞中出现较大的脂褐素。小鼠内耳NAD+水平呈现随月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8月龄和12月龄小鼠NAD+水平较1月龄显著下降(均P<0.01)。结论·随月龄增长,C57BL/6J小鼠外周听觉关键细胞的线粒体功能下降、结构异常,耳蜗NAD+水平下降,这与小鼠听力阈值随着月龄增长而下降的表现一致。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巨胞饮途径介导的新冠原始株病毒蛋白入胞的细胞水平初步研究
    江淦, 杨于权, 陈曜星, 侯照远, 高小玲, 陈红专, 贾浩
    2022 (8):  987-996.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08.003

    摘要 ( 296 )   HTML ( 16 )   PDF(8168KB) ( 606 )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原始株的几种关键蛋白对多种细胞模型巨胞饮途径的影响。方法·①利用免疫共沉淀技术探索SARS-COV-2原始株的刺突蛋白受体结合域(spike protein receptor-binding domain,S-RBD)、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N)和非结构蛋白7(non-structural protein-7,NSP7)等病毒蛋白与HEK-293T细胞内蛋白的相互作用。②于体外,将SARS-CoV-2原始株的S-RBD、N、NSP7病毒蛋白分别与HEK-293T/bEnd.3/Beas-2b细胞(正常细胞模型)共孵育,利用巨胞饮标志物——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标记的70 kDa葡聚糖(FITC-70 kDa-葡聚糖)水平的变化观察上述细胞巨胞饮水平的改变。③利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炎症细胞模型,分析SARS-CoV-2原始株的病毒蛋白对该炎症细胞的巨胞饮水平的改变。④在正常细胞模型和炎症细胞模型中,利用5-(N-乙基-N-异丙基)阿米洛利(EIPA)或载带Rab5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的脂蛋白纳米药物载体分别抑制由SARS-CoV-2病毒蛋白诱导的巨胞饮作用,进一步观察细胞对S-RBD、N、NSP7病毒蛋白的摄取情况。结果·① SARS-CoV-2原始株的3个病毒蛋白在被摄取入胞后,可与Rab蛋白家族发生结合。②研究发现,SARS-CoV-2原始株的S-RBD、N、NSP7病毒蛋白均可刺激HEK-293T/bEnd.3/Beas-2b细胞产生巨胞饮作用。③在炎症细胞模型中,3个病毒蛋白均可增强细胞的巨胞饮作用。④经EIPA(75 μmol/L)或载带Rab5 siRNA的脂蛋白纳米药物载体处理后,2类细胞对S-RBD、N、NSP7病毒蛋白的摄取均有减少。结论·SARS-CoV-2原始株的S-RBD、N、NSP7病毒蛋白可上调多种细胞模型的巨胞饮水平,尤其是在合并炎症感染的情况下;同时,巨胞饮抑制剂/脂蛋白纳米药物载体均可抑制由上述病毒蛋白上调的巨胞饮作用,继而减少病毒蛋白的入胞水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 基础研究
    海绵来源的smenospongine通过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中的EGFR-Akt-ABCG2信号通路抑制顺铂耐药
    廖雅慧, 刘丽云, 朱泓睿, 林厚文, 严继舟, 孙凡
    2022 (8):  997-1007.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08.004

    摘要 ( 298 )   HTML ( 14 )   PDF(4930KB) ( 510 )  

    目的·研究海绵来源的倍半萜胺醌类化合物smenospongine(SME)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细胞A549及其顺铂耐药株A549/DDP的抗肿瘤活性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2种细胞(母本细胞A549和顺铂耐药细胞A549/DDP)作为研究模型,采用CCK-8实验检测2株细胞对一线化学治疗药物的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以验证A549/DDP多药耐药的情况;通过克隆形成实验检测SME对母本及耐药细胞增殖的影响,同时采用Transwell侵袭实验以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SME对A549/DDP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应用Western blotting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测2株细胞中受到SME调节的多药耐药基因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探讨其耐药分子机制;进一步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SME对多药耐药蛋白ATP结合盒蛋白G超家族成员2(ATP-binding cassette superfamily G member 2,ABCG2)上游蛋白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SME对母本细胞和顺铂耐药株细胞周期的影响,同时应用TUNEL(TdT-mediated dUTP Nick-end labeling)染色以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SME对2株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与母本细胞相比,顺铂耐药株A549/DDP细胞对顺铂表现出显著耐药性,同时对多种临床一线肺癌化学治疗药物表现出多药耐药的特征;SME显著抑制A549和A549/DDP的增殖、克隆形成,同时抑制耐药株的EMT;通过筛选多药耐药蛋白发现,SME显著下调ABCG2的蛋白以及mRNA表达;SME可抑制ABCG2上游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erine/threonine kinase,Akt)信号通路,进而下调ABCG2,并上调FoxO1;SME诱导母本细胞和耐药株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同时诱导2株细胞凋亡。结论·SME作为抑制NSCLC耐药的新小分子化合物通过抑制EGFR-Akt信号通路,下调ABCG2蛋白、上调FoxO1蛋白,进而抑制A549和A549/DDP的细胞活力,抑制耐药株的EMT,最终促进细胞凋亡。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rrx1+牙周膜干细胞在牙移动过程中的谱系示踪
    汪席均, 金安婷, 黄湘如, 徐弘远, 高昕, 杨屹羚, 代庆刚, 江凌勇
    2022 (8):  1008-1015.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08.005

    摘要 ( 300 )   HTML ( 13 )   PDF(4046KB) ( 594 )  

    目的·通过Cre/loxP重组酶系统研究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s)中配对相关同源基因1(paired related homeobox 1,Prrx1)阳性细胞谱系(Prrx1+细胞谱系)在小鼠牙移动过程中的动态分布。方法·利用Cre/loxP重组酶系统,将诱导型Prrx1-CreERT2 小鼠与R26tdTomato 荧光标记小鼠交配繁殖,并通过PCR对其子代小鼠进行基因型鉴定。取8只子代小鼠,向其腹腔注射他莫昔芬(tamoxifen,TA),以标记PDLSCs中的Prrx1+细胞谱系(即tdTomato+细胞)。于小鼠上颌左侧安置加力装置[即正畸牙移动(orthodontics tooth movement,OTM)侧],右侧未加力即为对照侧,以构建小鼠OTM模型。分别于牙移动第3日(OTM 3 d)、第7日(OTM 7 d)时处死小鼠,收集其双侧上颌磨牙及周围牙周组织,经脱钙后行包埋及冰冻切片处理。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观察张力区和压力区牙周膜的改变,并利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Prrx1+细胞谱系在张力区及压力区的动态分布。结果·经PCR鉴定,子代小鼠基因型为Prrx1-CreERT2;R26tdTomato。随着加力装置作用的增加,OTM 7 d小鼠的牙移动距离[(87.44±4.02)μm]较OTM 3 d小鼠[(42.81±5.04)μm]明显增加,提示小鼠OTM模型构建成功。H-E染色结果显示:OTM 3 d时小鼠OTM侧压力区的牙周膜被压缩、间隙变窄,而OTM 7 d时OTM侧牙周膜宽度逐渐恢复;OTM 3 d时OTM侧张力区的牙周膜被拉伸,而OTM 7 d较OTM 3 d时牙周膜排列更规则。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OTM 3 d时OTM侧压力区牙周膜中tdTomato+细胞数量较对照侧减少,OTM 7 d时OTM侧压力区tdTomato+细胞数量较对照侧增加(均P<0.05);OTM 3 d及OTM 7 d时,OTM侧张力区tdTomato+细胞数量较对照侧均有增加(均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Prrx1-CreERT2;R26tdTomato 小鼠的OTM模型,并初步证实了Prrx1+细胞谱系参与OTM过程中的牙周改建。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KRAS4AG12C和KRAS4BG12C对人肺上皮细胞生长和运动的作用差异及机制研究
    邹菁华, 宫淼淼, 沈瑛
    2022 (8):  1016-1023.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08.006

    摘要 ( 241 )   HTML ( 20 )   PDF(4296KB) ( 220 )  

    目的·探究含有致癌突变KRASG12C 的2种剪接体KRAS4AG12C和KRAS4BG12C促进人正常肺支气管上皮细胞生长和运动的差异,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在人正常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中通过慢病毒包装和感染构建KRAS4AG12C和KRAS4BG12C稳定过表达细胞株,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模型是否构建成功,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实时动态细胞成像分析系统观察细胞增殖变化,细胞划痕及细胞迁移实验观察细胞运动的变化。机制探究上,使用RNA高通量测序方法(RNA-seq)对细胞全转录组水平进行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及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寻找差异基因及信号通路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进一步验证。2组间比较采用student's t检验,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KRAS4AG12C和KRAS4BG12C过表达均引起BEAS-2B细胞形态变化,有伪足状结构和细胞连接增加;BEAS-2B KRAS4BG12C细胞和BEAS-2B KRAS4AG12C细胞增殖能力均显著强于亲本BEAS-2B细胞;细胞划痕实验结果表明BEAS-2B KRAS4BG12C细胞伤痕愈合能力显著强于BEAS-2B KRAS4AG12C细胞(P=0.006),且显著强于BEAS-2B亲本细胞(P=0.000);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BEAS-2B KRAS4BG12C细胞迁移能力显著强于BEAS-2B KRAS4AG12C细胞(P=0.048),且显著强于BEAS-2B亲本细胞(P=0.033);与BEAS-2B KRAS4AG12C细胞相比,BEAS-2B KRAS4BG12C细胞中细胞黏附分子相关信号通路显著上调(P=0.002);BEAS-2B KRAS4BG12C细胞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 1,CLDN1)的mRNA水平显著高于 BEAS-2B KRAS4AG12C细胞(P=0.000);BEAS-2B KRAS4BG12C细胞黏附分子3(cell adhesion molecule 3,CADM3)的mRNA水平显著高于BEAS-2B KRAS4AG12C细胞(P=0.000)。结论·该文首次报道了含有致癌突变KRASG12C 的2种剪接体KRAS4AG12C和KRAS4BG12C促进BEAS-2B细胞生长和运动能力的差异以及潜在的分子机制,即KRAS4AG12C和KRAS4BG12C均可促进人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增殖,而且KRAS4BG12C促进肺上皮细胞BEAS-2B运动能力更强,可能与黏附相关基因CLDN1CADM3表达水平更高相关,为KRAS特异性靶向抑制剂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黏蛋白1与肿瘤相关蛋白的调控网络研究
    褚云开, 廖春华, 邓华云, 黄雷
    2022 (8):  1024-1033.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08.007

    摘要 ( 247 )   HTML ( 18 )   PDF(5322KB) ( 225 )  

    目的·研究黏蛋白1(mucin1,MUC1)在不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通过分析与MUC1存在相互作用的肿瘤相关蛋白的调控网络,预测MUC1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方法·使用GEPIA 2在线平台对MUC1在33种肿瘤中的mRNA水平,以及其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进行分析。在HEK293T细胞中转染MUC1-HA质粒,用HA抗体进行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实验,对MUC1结合蛋白进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分析。使用String 11.5在线平台对MUC1结合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分子功能、涉及的疾病、参与的生物学过程以及这些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调控网络进行分析。结果·MUC1在乳腺癌、宫颈癌、弥漫性大B细胞瘤、多发性胶质细胞瘤、低级别脑胶质瘤、卵巢癌、胰腺癌、胸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等9种肿瘤中高表达;对这9种肿瘤中MUC1表达与生存期的关系分析发现,MUC1表达与生存期呈负相关,其中在乳腺癌、宫颈癌、多发性胶质细胞瘤、低级别脑胶质瘤、胰腺癌和胸腺癌等6种肿瘤中具有统计学意义。质谱分析共检测到526个MUC1结合蛋白,这些蛋白定位于细胞器、细胞质和膜结构最多;主要分子功能包括蛋白结合、离子结合和酶活性等;涉及的疾病有解剖实体性疾病、细胞增殖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和癌症等;参与的生物学过程主要包括细胞应激、代谢、发育和生物合成等。MUC1结合蛋白主要参与代谢、癌症、cGMP-依赖cGMP的蛋白激酶(cGMP-dependent protein kinase,PKG)、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和细胞周期等信号通路;深入分析后发现,MUC1结合蛋白一方面大量参与到Wnt/β-catenin、Notch和cAMP等癌症相关信号通路,另一方面通过调控代谢、凋亡和细胞周期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结论·MUC1在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并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MUC1通过蛋白相互作用参与调控细胞代谢和肿瘤相关信号通路。该研究创新性地发现多个新的MUC1结合蛋白,可为进一步研究MUC1生物学新功能奠定基础。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APOBEC3B调控葡萄膜黑色素瘤复制应激的研究
    宗春燕, 何杰, 张哲, 贾仁兵, 沈键锋
    2022 (8):  1034-1044.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08.008

    摘要 ( 298 )   HTML ( 22 )   PDF(4490KB) ( 171 )  

    目的·研究载脂蛋白B mRNA编辑酶催化亚基3B(apolipoprotein B mRNA editing enzyme catalytic subunit 3B,APOBEC3B)在葡萄膜黑色素瘤(uveal melanoma,UM)中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对药物治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眼部黑色素瘤[UM和结膜黑色素瘤(conjunctival melanoma,CM)]组织和细胞中APOBEC3B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检索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分析UM中APOBEC3B表达水平与预后的关联。使用CRISPR-Cas9质粒APOBEC3B-sgRNA敲除UM细胞系OMM2.3中APOBEC3B基因,构建APOBEC3B敲除的OMM2.3稳转细胞系sgAPOBEC3B以及对照细胞系Vector;并通过克隆形成实验,探索APOBEC3B敲除对OMM2.3细胞增殖的影响。同时,通过APOBEC3B-shRNA和空载质粒建立APOBEC3B敲低的OMM2.3细胞shAPOBEC3B和对照细胞shCtrl,对其进行转录组测序(RNA sequencing,RNA-seq),检测差异基因,并通过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揭示APOBEC3B调控的下游通路。通过免疫荧光染色鉴定下游通路的关键蛋白。通过应用通路靶向药物处理,检测APOBEC3B对UM药物治疗敏感性的影响。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眼部黑色素瘤(UM和CM)组织相较于良性色素痣组织APOBEC3B表达更高。Western blotting也表明包括OMM2.3细胞在内的大多数眼部黑色素瘤细胞相较于正常对照细胞(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POBEC3B蛋白表达水平更高。并且TCGA数据库分析表明,APOBEC3B高表达的UM患者总生存期(P=0.032)和无病生存期(P=0.000)更短。然而APOBEC3B 敲除并不影响OMM2.3细胞克隆形成的能力,APOBEC3B敲低也没有造成细胞周期的显著改变。shAPOBEC3B和shCtrl细胞系的RNA-seq差异基因富集分析结果显示,APOBEC3B参与调控OMM2.3细胞的复制应激相关通路,并且热图分析也显示APOBEC3B敲低后DNA复制应激相关通路基因表达发生改变。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APOBEC3B敲低后复制应激通路关键靶标磷酸化的复制蛋白A 32 kDa亚基(replication protein A 32 kDa subunit,RPA32)水平降低。在对APOBEC3B敲低的OMM2.3细胞和对照细胞的药物敏感性实验中,发现相较于shAPOBEC3B细胞,shCtrl细胞对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1(cell cycle checkpoint kinase 1,CHK1)抑制剂的敏感性更高。结论·APOBEC3B参与调控OMM2.3细胞复制应激相关通路,且APOBEC3B表达的OMM2.3细胞对CHK1抑制剂的处理更为敏感。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直肠癌组织T细胞受体组库多样性与患者临床特征和具核梭形杆菌丰度的关联分析
    胡慕妮, 季林华, 张昕雨, 沈超琴, 洪洁, 陈豪燕
    2022 (8):  1045-1052.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08.009

    摘要 ( 315 )   HTML ( 16 )   PDF(3477KB) ( 201 )  

    目的·探究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组织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TCR)组库多样性与患者临床特征以及具核梭形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丰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63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CRC患者的肿瘤组织及匹配的癌周正常黏膜组织,运用Illumina HiSeq 4000测序平台对符合质量标准的53对组织样本进行深度RNA测序,测序方案为双末端测序(pair-end 150 bp,PE150)。对原始测序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基因组注释,并利用TRUST4算法从RNA测序结果中提取肿瘤组织及癌周正常黏膜组织的TCR组库信息。同时对该53对样本16S rDNA的特定序列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通过对测序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及聚类,获得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信息,并基于rdp_16s_v16.fa分类学数据库对OTU进行分类学注释以获取细菌的丰度信息,尤其是Fn的丰度信息。利用immunarch R包分析肿瘤组织及癌周正常黏膜组织TCR组库克隆型和多样性的特点。TCR组库多样性采用Chao1指数、逆Simpson指数以及Hill数值曲线等指标评价。根据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位置、TNM分期等临床特征和Fn丰度因素进行分组,使用Wilcoxon检验比较不同临床特征以及Fn丰度下TCR组库多样性的差异。结果·CRC患者肿瘤组织TCR克隆型的数目低于癌周正常黏膜组织(P=0.000),肿瘤组织Chao1指数、逆Simpson指数以及Hill数值显著小于癌周正常黏膜组织(P=0.000)。不同性别、年龄(≥65岁vs <65岁)、TNM分期(Ⅰ/Ⅱ期 vs Ⅲ/Ⅳ期)分组下CRC肿瘤组织Chao1指数以及逆Simpson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生于直肠部肿瘤的TCR克隆型数目较非直肠部位肿瘤更高(P=0.040)。Fn高负荷的CRC患者TCR组库Chao1指数显著低于Fn低负荷患者(P=0.030)。结论·TCR组库多样性与CRC患者多项临床特征以及Fn的丰度有关,提示其在CRC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 临床研究
    进展期胃癌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及预后分析
    韩婷, 吕纯鑫, 卓萌, 夏青, 刘腾飞, 吴秀奇, 林晓琳, 肖秀英
    2022 (8):  1053-1061.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08.010

    摘要 ( 254 )   HTML ( 22 )   PDF(2209KB) ( 192 )  

    目的·探索应用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行免疫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的特征及预测因素,并分析irAEs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1年10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应用PD-1抑制剂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140例。根据患者有无irAEs发生,将其分为irAEs组和非irAEs组。收集并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irAEs的表现及预后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irAEs发生的相关因素,并建立irAEs的预测模型。运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curve,ROC曲线)对不同指标预测irAEs发生的能力进行评估。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irAEs与预后的相关性。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共计132例患者完成随访,其中有63例(47.7%)患者发生irAEs。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的结果显示,年龄≥65岁、Ki-67指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计数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reg计数为影响irAEs发生的保护因素(P=0.030)。ROC曲线提示,Treg+Ki-67+年龄(≥65岁)联合指标可较好地预测irAEs的发生(AUC=0.753,95% CI 0.623~0.848,P=0.000)。Kaplan-Meier生存曲线的结果显示,irAEs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较非irAEs组有所延长(P=0.001)。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提示,irAEs是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6)。结论·Treg计数是行PD-1抑制剂免疫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发生irAEs的独立影响因素,且irAEs的发生可延长患者的PFS;Treg+Ki-67+年龄(≥65岁)联合指标可对该不良反应的发生进行较好的预测。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低剂量平扫CT深度学习图像重建评价肺部病灶的可行性
    赵珂珂, 蒋蓓蓓, 张璐, 王凌云, 张亚平, 解学乾
    2022 (8):  1062-1069.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08.011

    摘要 ( 292 )   HTML ( 14 )   PDF(2696KB) ( 207 )  

    目的·探讨使用超低剂量CT(ultra-low-dose CT,ULDCT)平扫评价基于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定义的肺部靶病灶和磨玻璃结节的可行性。方法·2020年4月—6月纳入接受了胸部ULDCT平扫(0.07~0.14 mSv)和低剂量增强CT检查(2.38 mSv),而且有RECIST标准定义的可测量肺部靶病灶或直径≤1 cm磨玻璃结节的患者。每例患者均重建了4组图像,包括3组ULDCT图像,分别为80%强度的多模型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daptive statistical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V with an 80% strength level,ASIR-V-80%)图像、中等强度的深度学习重建(deep learning image reconstruction of moderate strength,DLIR-M)图像和高强度的深度学习重建(deep learning image reconstruction of high strength,DLIR-H)图像,以及1组作为参考标准的增强CT图像。结果·80例患者符合入组标准,平均年龄(62±11)岁,共80个靶病灶和27个磨玻璃结节。3组ULDCT图像的肺部靶病灶测量值(r分别为0.988、0.987和0.990)、≤1 cm磨玻璃结节的直径测量值(r分别为0.905、0.906和0.969)、非肺门淋巴结靶病灶测量值(r分别为0.969、0.957和0.977)、肺门淋巴结靶病灶测量值(r分别为0.972、0.994和0.994)与增强CT有很高的相关性。Bland-Altman分析显示,DLIR-H重建图像中肺部靶病灶测量值的大小与参考值的差异为4.3%(95%一致性界限:-5.7%~14.3%),非肺门淋巴结靶病灶测量值的大小与参考值的差异为5.1%(-9.1%~19.3%),优于ASIR-V-80%[8.5%(-3.3%~20.3%),9.7%(-6.0%~25.3%)]和DLIR-M[8.5%(-4.2%~21.3%,8.8%(-9.9%~27.5%)]。DLIR-H重建图像中的肺门淋巴结病灶测量值大小与参考值的差异为18.3%(8.8%~27.9%),优于ASIR-V-80%[20.2%(-1.2%~41.5%)]和DLIR-M[23.4%(13.5%~33.2%)]。DLIR-H重建图像中磨玻璃结节测量值与参考值的差异为7.0%(-5.7%~19.7%),优于ASIR-V-80% [14.4%(-4.4%~33.2%)]和DLIR-M[16.3%(-4.1%~36.7%)]。结论·基于DLIR-H重建的ULDCT平扫图像中的肺部靶病灶和直径≤1 cm磨玻璃结节的测量值与增强CT图像有很高的相关性和较低的差异性,有利于在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下对肿瘤和磨玻璃结节进行重复扫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神经脉管浸润联合肿瘤间质比对结直肠癌预后的预测价值
    邱佳辉, 蔡谦谦, 杨彦, 程非池, 裘正军, 黄陈
    2022 (8):  1070-1080.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08.012

    摘要 ( 332 )   HTML ( 18 )   PDF(2510KB) ( 92 )  

    目的·探讨肿瘤间质比(tumor-stroma ratio,TSR)、神经浸润(perineural invasion,PNI)、脉管浸润(lymphovascular invasion,LVI)对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确诊为CRC的948例患者资料,按病理高危因素TSR、PNI、LVI分为高风险组(n=81)和低风险组(n=867),经SPSS软件进行1∶1病例匹配后得到高风险组67例。低风险组67例,比较高风险组患者和低风险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并使用该课题组106例结直肠癌组织芯片(tissue microarray,TMA)数据进行验证。比较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的临床特点,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与低风险组患者中位OS(31.1个月)相比,高风险组患者中位OS(27.7个月)缩短,预后更差(P=0.000)。经过配对后发现具有神经脉管浸润阳性联合高肿瘤间质比特征对预测CRC预后的价值更大,并且在TMA数据中也得到了验证。结论·神经脉管浸润阳性联合高TSR的CRC是一类预后不良的CRC,可以弥补肿瘤-淋巴结-转移(tumor-node-metastasis,TNM)病理分期系统对预后预测的缺陷,可以用于预估CRC患者术后病情发展及指导治疗。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纤维桩修复上颌第一磨牙牙体缺损的三维有限元力学分析
    仲麒, 黄雨捷, 张轶凡, 宋迎爽, 吴雅琴, 瞿方, 黄庆丰, 胥春
    2022 (8):  1081-1094.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08.013

    摘要 ( 284 )   HTML ( 11 )   PDF(7037KB) ( 91 )  

    目的·探究纤维桩修复上颌第一磨牙腭面(palatal-occlusal,PO)和远中邻面(distal-occlusal,DO)牙体缺损时适宜的修复策略。方法·建立上颌第一磨牙PO和DO 2种牙体缺损模型,每种缺损类型采用不放纤维桩(no post,NP)、腭根单纤维桩(palatal post,PP)、腭根及远颊根双纤维桩(palatal and distobuccal posts,PDP)、腭根及近颊根双纤维桩(palatal and mesiobuccal posts,PMP)以及三根管纤维桩(palatal, distobuccal and mesiobuccal posts,PDMP)5种不同策略进行全冠修复的有限元模型。若多桩组的纤维桩在树脂核内出现干扰,则将较细的桩于重叠处下方1 mm处水平截断。对各模型分别加载与牙体长轴平行的800 N垂直力和与牙体长轴呈45°角的225 N侧向力。通过有限元分析计算牙体组织和纤维桩内的等效应力及纤维桩-树脂水门汀、树脂水门汀-根管壁界面上的最大切应力。结果·对于牙体外表面的最大等效应力值,垂直载荷下PO缺损的PMP组和DO缺损的PDP组最小(分别为36.17 MPa、36.23 MPa),侧向载荷下PO缺损的PDMP组和DO缺损的PMP组最小(分别为40.47 MPa、42.05 MPa)。在2类牙体缺损中,置入纤维桩后根管内表面颈1/3的应力值普遍下降,中1/3的应力值普遍上升;腭根桩和近颊根桩中的最大等效应力值分别为垂直载荷和侧向载荷下的最高值(分别为60.75~71.29 MPa,45.91~51.82 MPa),相对应的纤维桩-树脂水门汀界面上最大切应力值也为相应载荷下的最高值(分别为11.26~12.93 MPa,12.38~13.03 MPa)。各组在垂直载荷下水门汀-根管壁界面上的最大切应力值相近(9.96~10.58 MPa),而在侧向载荷下PMP组和PDMP组水门汀-根管壁界面上的最大切应力值较高。结论·上颌第一磨牙应根据不同的牙体缺损类型采取不同的纤维桩修复策略:PO缺损宜采用腭根单纤维桩修复;DO缺损宜采用腭根加近颊根双纤维桩修复,同时控制垂直力。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弥散加权成像对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术前规划的价值初探
    柳思宇, 吴兵, 李小敏, 赵露露, 陈骏, 艾松涛
    2022 (8):  1095-1102.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08.014

    摘要 ( 305 )   HTML ( 16 )   PDF(3127KB) ( 100 )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术前规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招募2018年5月至2022年3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就诊的DFSP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和MRI检查,且随机分为MRI功能成像组(影像资料包含CT平扫+增强、MRI平扫+增强、DWI)与MRI常规成像组(影像资料包含CT平扫+增强、MRI平扫+增强);2组均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Medraw,通过CT与对应MRI图像配准[MRI功能成像组与DWI图像配准,MRI常规成像组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图像配准],进行肿瘤边界勾画,形成DFSP三维肿瘤模型,完成皮肤肿瘤三维可视化报告,辅助设计手术切除方案。收集2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随访复发率及术区美观满意度评价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共招募临床资料及影像资料完善的DFSP患者34例,平均年龄(36.56±13.07)岁,肿瘤发生部位包括腹壁10例、胸壁9例、颌面部4例、大腿及肩部各3例、臀部及腰部各2例、足部1例,肿瘤平均直径为(2.25±0.92)cm。MRI功能成像组和MRI常规成像组各纳入17例患者,2组患者基本临床特征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所有病例平均随访(9.97±7.82)个月,MRI功能成像组患者肿瘤复发率(0)显著低于MRI常规成像组(29.4%),且MRI功能成像组的术区美观满意率(100%)显著高于MRI常规成像组(7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DWI对于DFSP肿瘤边界判断较常规MRI更有优势,基于DWI的术前影像规划对降低DFSP复发率及提高术区美观度有一定价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 公共卫生
    上海地区学龄前儿童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物质暴露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户宜, 丁国栋
    2022 (8):  1103-1109.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08.015

    摘要 ( 198 )   HTML ( 12 )   PDF(1995KB) ( 113 )  

    目的·探讨食品、药品和个人护理品中常用防腐剂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物质暴露与儿童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以2019年8月—2020年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招募的136名5~7岁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收集儿童年龄、身高、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家庭年收入等基线信息。留取尿液样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HPLC-MS/MS)检测5种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物质的浓度,包括对羟基苯甲酸甲酯(methyl 4-hydroxybenzoate,MeP)、对羟基苯甲酸乙酯(ethyl 4-hydroxybenzoate,EtP)、对羟基苯甲酸丙酯(propyl 4-hydroxybenzoate,PrP)、对羟基苯甲酸丁酯(butyl 4-hydroxybenzoate,BuP)和对羟基苯甲酸苄酯(benzyl 4-hydroxybenzoate,BzP)。使用肺功能仪检测儿童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1 s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FEV1/FVC、最大呼气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和呼气中段流速(forced expiratory flow between the 25th and 75th percentile of forced vital capacity,FEF25-75)指标。通过多元线性回归评估儿童尿液中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物质暴露与儿童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36名学龄前儿童的平均年龄和BMI分别为(5.76±0.84)岁和(15.78±2.86) kg/m2,男性59名(占43.4%),肥胖儿童13名(占9.6%)。学龄前儿童尿液MeP、EtP、PrP、BuP和BzP的检出率分别为97.8%、86.8%、99.3%、77.9%和11.8%;肌酐校正后MeP、EtP、PrP和BuP的中位数水平分别为36.12、3.88、1.50和0.06 μg/g。经校正年龄、性别、身高、BMI、早产和家庭年收入等混杂因素后,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提示,儿童尿液MeP与FVC(β=-0.018,95% CI -0.035~-0.001,P=0.044)、PrP与FEV1β=-0.032,95%CI -0.051~-0.013,P=0.013)、BuP与FVC(β=-0.018,95%CI -0.034~-0.002,P=0.038)以及BuP与FEV1β=-0.021,95%CI -0.041~-0.001,P=0.047)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上海地区学龄前儿童可能普遍暴露于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物质,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物质暴露与儿童肺功能呈负相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海市冠心病患者门诊心脏康复参与行为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
    刘霞, 温弗乐, 章雅青
    2022 (8):  1110-1115.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08.016

    摘要 ( 247 )   HTML ( 9 )   PDF(1430KB) ( 99 )  

    目的·了解当前上海市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参与门诊心脏康复的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2017年10月—12月采用方便抽样抽取上海市7家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就诊的CH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中文版心脏康复障碍量表(Chinese/Mandarin Cardiac Rehabilitation Barriers Scale,CRBS-C/M)及心脏康复相关信息知晓度调查问卷(Cardiac Rehabilitation Information Awareness Questionnaire,CRIAQ)对其进行调研。采用单因素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以及结构方程模型对患者心脏康复信息、感知心脏康复障碍及门诊心脏康复参与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273份,回收有效问卷234份,有效回收率为85.7%。调查对象平均年龄(66.78±10.42)岁;仅17例(7.26%)患者自我报告出院后至少参加过1次门诊心脏康复。患者心脏康复参与比率在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的心脏康复相关信息知晓度、感知心脏康复障碍与其门诊心脏康复参与行为三者之间呈显著相关(均P=0.000)。路径分析显示心脏康复相关信息知晓度对门诊心脏康复参与行为具有直接促进作用(β=0.384,P=0.000);感知心脏康复障碍在患者心脏康复信息知晓度与门诊心脏康复参与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CHD患者心脏康复信息知晓度可以直接促进其门诊心脏康复参与行为,也可以部分缓解患者感知心脏康复障碍对门诊心脏康复参与行为的不利作用。医务人员应从提升患者心脏康复相关信息着手,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心脏康复认知,减少患者感知的心脏康复障碍,最终促进CHD患者参与门诊心脏康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肌腱粘连的机制及干预研究进展
    沙攀, 赵雪雯, 朱浩天, 高崇洲, 刘珅
    2022 (8):  1116-1121.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08.017

    摘要 ( 436 )   HTML ( 17 )   PDF(1324KB) ( 346 )  

    肌腱粘连是肌腱损伤修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治疗棘手,是当前临床上亟待攻克的难题之一。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更新与发展,肌腱愈合机制研究不断深入,为术后肌腱粘连的防治与功能恢复提供了理论依据。防治肌腱粘连的关键在于抑制外源性愈合和炎症反应以及促进内源性愈合。肌腱粘连的发生主要与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细胞因子有关,另外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也较为重要。临床上改进缝合方法及早期康复活动对肌腱粘连的防治具有关键作用,其原理与力学载荷对细胞行为的影响相关;材料联合药物是当前防治肌腱粘连的研究热点,现有的防粘连膜主要发挥物理屏障作用,负载药物后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调控细胞增殖代谢、抗氧化应激、抑制TGF-β等途径可以实现高效抑制粘连。该文就近年来肌腱粘连的机制以及防治手段中手术、康复、材料、药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促进基础研究的转化应用,为临床防治肌腱粘连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代谢研究进展
    林家俞, 秦洁洁, 蒋玲曦
    2022 (8):  1122-1130.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08.018

    摘要 ( 695 )   HTML ( 49 )   PDF(2370KB) ( 749 )  

    代谢重编程是细胞为满足能量需求,通过改变代谢模式来促进细胞增殖和生长的机制。肿瘤细胞通过Warburg效应等代谢重编程模式来供能,以促进自身的生存、生长与转移。肿瘤微环境即肿瘤细胞自身所处的内环境,其不仅包括肿瘤细胞本身,还包括与肿瘤细胞关系密切的基质细胞、免疫细胞等组分。肿瘤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代谢产物等生化分子调控细胞之间的免疫功能、信号转导,并塑造一个缺氧、酸性、营养物质匮乏的肿瘤微环境,阻断免疫细胞的抗肿瘤效应。快速增殖的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竞争相对匮乏的营养物质,使得肿瘤细胞本身就可营造一种免疫抑制的微环境。在免疫抑制的肿瘤微环境影响下,免疫细胞通过代谢重编程的方式来产生耐受表型相关的代谢适应,以满足自身需求,并发挥抗肿瘤或免疫抑制的功能。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反应主要依赖于其特有的代谢途径,这与免疫细胞的类型与功能有关。免疫细胞的功能特性与肿瘤的免疫治疗效果直接相关。调节免疫细胞的代谢途径,可为肿瘤治疗提供良好的方向。该文阐述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主要代谢途径,总结其代谢特征与免疫功能的关系,讨论代谢通路调节免疫细胞功能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改造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及改善肿瘤免疫治疗效果提供新的思路。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李悦华, 李青峰, 谢芸
    2022 (8):  1131-1138.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08.019

    摘要 ( 239 )   HTML ( 12 )   PDF(1319KB) ( 163 )  

    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AIDs)的发生发展是由于患者自身免疫耐受能力下降甚至被破坏,机体内部产生过多的自身抗体和(或)致敏性淋巴细胞,从而造成相关的组织病理变化和临床表型。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类疾病的主要方式仍是以药物为主的非特异性免疫抑制疗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患者症状,但对于重症患者来说,效果往往不理想。近些年来,随着对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深入研究,人们对其特性的认识从具有高度自我更新与分化能力,逐渐扩展到免疫调节功能方面。与此同时,基于MSCs的研究方向也逐渐从最初的再生医学转向自身免疫学领域。随着大量相关的临床前和临床试验的开展,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MSCs)的局部或全身应用被认为是临床上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该文就AD-MSCs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1型糖尿病、炎症性肠病、系统性硬化、银屑病等AIDs中的应用进行阐述并提出展望。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胆红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刘珍齐, 时海波, 殷善开
    2022 (8):  1139-1144.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08.020

    摘要 ( 412 )   HTML ( 25 )   PDF(1209KB) ( 368 )  

    在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世界听力报告》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被认定为感音神经性聋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可导致包括听觉中枢在内的多系统神经损伤。胆红素是血红素的生理代谢产物,目前对胆红素基本生理代谢转运途径已有了充分认识。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仍处于较高水平,严重高胆红素血症会影响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甚至有致残风险。近20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神经电生理研究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胆红素对神经元兴奋性的研究,揭示了胆红素对一系列离子通道与受体的作用,阐述了胆红素所致中枢损害的兴奋毒性机制,探索了潜在的拮抗药物。该文结合文献回顾与上述团队的研究成果,阐述了胆红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了胆红素与胶质细胞在内的神经网络交互以及胆红素的潜在益处。其中胆红素毒理作用机制复杂,包括高浓度胆红素对突触结构、离子通道及受体、脂质双分子层胞膜及能量代谢等广泛的调控作用。该综述为更好地认识与防治胆红素神经毒性提供了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调节性T细胞在眼表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阿婷曦, 邵春益, 傅瑶
    2022 (8):  1145-1150.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08.021

    摘要 ( 244 )   HTML ( 15 )   PDF(1234KB) ( 121 )  

    作为眼球的外部屏障,由角膜、结膜、眼睑及其上面的睑板腺、泪腺组成的眼表组织暴露于环境当中。在维持角膜光滑和湿润的同时,眼表组织还具有丰富的免疫细胞及相关因子;它们通过先天性免疫反应和适应性免疫反应对抗病原体,以及通过多种调节机制防止针对自身或无害抗原的不必要或者过度的炎症反应。免疫调节发生障碍是许多眼表疾病的基础。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细胞)作为眼表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多种机制积极地参与抑制针对自身、微生物和环境抗原的异常或过度的免疫反应,在诱导免疫耐受、调节机体免疫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Treg细胞的功能受损和数量减少,会破坏眼表免疫稳态,进而导致或促进多种眼表疾病的发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着眼于Treg细胞在眼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的分子机制。部分临床前研究显示Treg细胞相关免疫疗法在眼表疾病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因此,该文就Treg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干眼症、眼表过敏性疾病、眼表感染性疾病、角膜移植排斥和眼表组织修复方面发挥的作用进行简要综述,探讨Treg细胞疗法在眼表疾病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短篇论著
    儿童CIC重排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邢正文, 吴滢, 王雪莉, 王庆煜, 王文婷, 李治, 张彬, 金晶
    2022 (8):  1151-1157.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08.022

    摘要 ( 344 )   HTML ( 12 )   PDF(5387KB) ( 143 )  

    目的·分析儿童CIC重排肉瘤(CIC-rearranged sarcoma,CRS)的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点,以提高对2020年第5版WHO软组织和骨肿瘤分类新提出的小圆细胞肉瘤的认识。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19年1月—2021年4月确诊的54例小圆细胞未分化肉瘤患者资料,筛选出有完整的临床、影像、病理及随访资料的儿童CRS 5例,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5例CRS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为5个月~10岁。无症状患儿3例,首发症状为胸背部疼痛1例,喷射性呕吐1例。CT影像学:均表现有大小不等的囊性、实性或混合性不规则软组织团块影。病理学检查:肿瘤平均长径12.5 cm,切面灰白色或灰褐色,外观呈烂鱼肉样。组织病理学:主要为小圆形细胞弥漫片状分布。免疫组织化学:CD99呈弥漫膜阳性或局灶阳性,WT1呈弥漫核阳性,并不同程度地表达BCL2、CD56、FLI1、ERG等免疫标志物。5例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显示EWSR1(22q12)阴性,CIC(19q13)基因重排,同时部分患儿还检测出CIC融合基因突变,包括2例CIC-DUX4融合和1例CIC-NUTM1融合。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并术后辅助化疗。5例都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1.4个月,其中1例患儿死亡、2例带瘤生存、2例无肿瘤残留。结论·儿童CRS是临床上少见的恶性软组织肿瘤,多表现无症状或症状非特异,易转移且预后极差;对组织学形态表现为尤文肉瘤样改变的软组织肿瘤,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并加做EWSR1CIC重排等相关分子检查有助于诊断,同时CIC融合基因的进一步检测对估计预后可能有提示意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ATP1A2基因突变所致的偏瘫型偏头痛2例报道
    丁思奇, 黄啸君, 詹飞霞, 田沃土, 曹立
    2022 (8):  1158-1162.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08.023

    摘要 ( 236 )   HTML ( 13 )   PDF(1613KB) ( 127 )  

    2例患者均幼年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视觉障碍(如视觉闪光点)、偏侧肢体无力、麻木,症状持续约30 min后出现单侧搏动性头痛伴有恶心、呕吐,以上症状在休息后可缓解,不伴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查体、头颅CT、磁共振成像、脑电图检查和遗传代谢疾病筛查均未见异常。根据《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三版)》诊断标准,2例患者符合典型单纯偏瘫型偏头痛的诊断。ATP1A2基因检测显示,2例患者均存在ATP1A2基因突变。病例1为杂合突变c.G2284A/p.G762S,该突变此前报道为致病性突变;病例2为杂合突变c.C3022T/p.R1008W,查阅既往文献及数据库未见该位点单独致病的相关报道。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会指南,病例1的ATP1A2基因杂合突变c.G2284A/p.G762S评定为“可能致病”,病例2的ATP1A2基因杂合突变c.C3022T/p.R1008W评定为“意义不明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