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自我中心主义与非自杀性自伤的关系研究
1.
2.
Relationship between egocentrism and non-suicidal self-injury i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1.
2.
通讯作者: 赵 莉,电子信箱:zhaoli@scu.edu.cn。
编委: 徐敏
收稿日期: 2023-01-16 接受日期: 2023-04-23 网络出版日期: 2023-08-28
基金资助: |
|
Corresponding authors: ZHAO LI,E-mail:zhaoli@scu.edu.cn.
Received: 2023-01-16 Accepted: 2023-04-23 Online: 2023-08-28
目的·考察初中生自我中心主义与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的关系,以及抑郁症状在自我中心主义与非自杀性自伤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数据来源于成都儿童正向成长队列,于2020年6—7月,采用中国青少年自我中心主义量表(Chinese Adolescent Egocentrism Scale,CAES)、非自杀性自伤量表(Deliberate Self-Harm Inventory, DSHI)、流调中心儿童抑郁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 for Children,CES-DC)进行现场问卷,最终纳入3 014名初中生调查资料。采用SPSS23.0软件对调查据进行录入、整理和分析。采用多重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初中生自我中心主义与非自杀性自伤的关系和采用偏差校正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法检验抑郁症状的中介效应。结果·自我中心主义与抑郁症状、非自杀性自伤两两之间显著正相关。自我中心主义与抑郁症状显著正相关(r=0.15,P=0.000),抑郁症状与非自杀性自伤显著正相关(r=0.48,P=0.000),自我中心主义与非自杀性自伤显著正相关(r=0.14,P=0.000)。自我中心主义对非自杀性自伤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R2=0.06,自我中心主义中自我自负对非自杀性自伤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R2=0.05,而忽视他人对非自杀性自伤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R2=0.01。抑郁症状对非自杀性自伤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R2=0.25。抑郁症状在自我中心主义与非自杀性自伤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自我中心主义对非自杀性自伤的直接效应值为0.20(95%CI 0.06~0.34,P=0.000),自我中心主义通过抑郁症状对非自杀性自伤的间接效应值为0.29(95%CI 0.04~0.10,P=0.000),抑郁症状的中介效应值占总效应值的59.18%。结论·降低初中生自我中心主义中的自我自负水平、提升忽视他人水平将降低NSSI的风险。在初中生非自杀性自伤的预防中,应重点关注具有抑郁症状者。
关键词: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gocentrism and non-suicidal self-injury (NSSI) amo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ith a focus on the mediating role of depression symptoms. Methods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Chengdu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Cohort from June to July 2020, with a sample of 3 014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 Chinese Adolescent Egocentrism Scale (CAES), Deliberate Self-Harm Inventory (DSHI), and 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 for Children (CES-DC) were used for on-site questionnaires. The survey data were entered, organized, and analyzed by using SPSS 23.0 softwar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gocentrism and NSSI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depressive symptoms was examined by deviation-corrected non-parametric percentile Bootstrap method. Results ·Egocentrism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depression symptoms and NSSI. Egocentrism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depression symptoms (r=0.15, P=0.000), depression symptoms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NSSI (r=0.48, P=0.000), and egocentrism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NSSI (r=0.14, P=0.000 ). Egocentrism significantly predicted NSSI (R2=0.06, P=0.000). Within egocentrism, self-conceitednes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predicted NSSI with a regression coefficient of R2=0.05, while disregarding others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predicted NSSI with R2=0.01. Depression symptoms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predictive effect on NSSI, R2=0.25. Depression symptoms are observed to partially medi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gocentrism and NSSI. The direct effect value of egocentrism on NSSI was 0.20 (95%CI 0.06‒0.34, P=0.000). The indirect effect value of egocentrism on NSSI via depression symptoms was 0.29 (95%CI 0.04‒0.10, P=0.000).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depression symptoms accounted for 59.18% of the total effect value. Conclusion ·Lowering levels of self-conceitedness and increasing the tendency to disregard others withi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egocentrism will mitigate the risk of NSSI. Prevention efforts targeting NSSI amo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should focus on individuals displaying depression symptoms.
Keywords:
本文引用格式
马文琳, 林元杰, 金婷婷, 石薇, 蒋莉华, 赵莉.
MA Wenlin, LIN Yuanjie, JIN Tingting, SHI Wei, JIANG Lihua, ZHAO Li.
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是指对自我身体无自杀意图的直接蓄意破坏,包括切割、抓挠、擦伤、烧伤、刺伤、啃咬等,但尚未形成危及生命的行为[1]。NSSI通常在青春期早期开始,在青春期中期达到峰值。青少年受生物、心理、环境、文化等多种因素影响,是NSSI高发人群,其发生率为14%~40%[2]。NSSI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是自杀死亡的危险因素之一,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自我中心主义的概念最早由皮亚杰提出,并由埃尔金德发展出青少年自我中心主义理论[3]。研究表明,自我中心主义与青少年不同的危险行为、情绪问题以及人际困难有关[4]。目前有关自我中心主义的研究仍然较少[5]。本研究采用的中国青少年自我中心主义量表(Chinese Adolescent Egocentrism Scale,CAES),其关注的自我中心主义是一个在思想、感情、权力以及兴趣方面比其他人有更优越的专注能力。基于这样的信念,个人倾向于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优势上而忽略了对他人的尊重,从而缺乏理解他人的感受和观点的能力。根据这一观点,“自我中心主义”的结构进一步被认为具有2个维度:自我自负(夸张的自我形象)和忽视他人(不考虑他人的利益/观点/感情)[5]。自我中心主义体现了个体对自我的评价状况,当自我中心主义中自我自负程度高,一个人的独特感膨胀,与冒险行为(如破坏他人财产、偷窃、吸毒和酗酒)和内化问题有关,例如抑郁症状和自杀意念[4],而抑郁症状又是非自杀性自伤的风险因素[6]。本研究中的抑郁症状指由儿童青少年流调中心抑郁症状自评量表的中文简版自测的青少年抑郁症状,该量表着重于抑郁症状情绪的评价。基于已有文献[4-6],本研究以初中生群体为研究对象,探讨自我中心、抑郁症状与非自杀性自伤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希冀为降低初中生非自杀性自伤提供指导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成都儿童正向成长队列(Chengdu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Cohort,CPCD)的3 595名7~9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成都市中心城区、郊县和乡镇的3所九年制学校。数据来源于CPCD中的2020年6—7月初中生数据,删除调查中变量缺失较多的样本(变量缺失>20%),最终纳入有效调查对象3 014人,样本有效率为83.84%。
1.2 研究工具与方法
1.2.1 自我中心主义测量工具
采用CAES[5],共有14个条目,包括自我自负(即夸张的自我形象)和忽视他人(不考虑他人的利益/观点/感情)2个维度。量表采用1~6级计分,1表示“十分不同意”,6表示“十分同意”;得分越高,表明自我中心主义水平越高。经检验,该量表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51。
1.2.2 非自杀性自伤测量工具
采用非自杀性自伤量表(Deliberate Self-Harm Inventory,DSHI),评估研究对象的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包括切割、烧伤、划伤、啃咬、刺伤等8种NSSI方式。采用计分的方法,对每种NSSI行为发生的频次设计为:“从来没有”计0分,“1次”计1分,“2次”计2分,“3次及以上”计3分。“无”是指累加总分为0,即个体在所有项目上的选择都是“无”;“有”是指8种项目的累加得分大于或等于1。累计加分大于1即有非自杀性自伤,得分越高表明自我伤害的频率越高[7]。经检验,该量表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75。
1.2.3 青少年抑郁症状测量工具
表1 初中生NSSI发生率、自我中心主义以及抑郁症状情况
Tab 1
Classification | NSSI detection/n(%) | χ2 value | P value | Egocentrism | F value | P value | Depression | F value | P value |
---|---|---|---|---|---|---|---|---|---|
Total (n=3 014) | 1 497 (49.7) | 2.81±0.85 | 15.07±10.62 | ||||||
Gender | 28.70 | 0.000 | 106.22 | 0.000 | 99.83 | 0.000 | |||
Boy (n=1 501) | 672 (44.8) | 2.85±0.92 | 14.33±9.84 | ||||||
Girl (n=1 513) | 825 (54.5) | 2.77±0.77 | 15.80±11.31 | ||||||
Grade | 573.54 | 0.000 | 189.01 | 0.000 | 161.86 | 0.000 | |||
Seventh grade (n=1 010) | 326 (32.3) | 2.68±0.88 | 14.09±10.53 | ||||||
Eighth grade (n=1 013) | 371 (36.6) | 2.84±0.82 | 15.23±10.28 | ||||||
Ninth grade (n=991) | 800 (80.7) | 2.91±0.82 | 15.89±10.98 |
表2 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结果
Tab 2
Item | Egocentrism | Depression | NSSI | ͞x±s |
---|---|---|---|---|
Egocentrism | ‒ | ‒ | ‒ | 2.81±0.85 |
Depression | 0.15① | ‒ | ‒ | 15.07±10.62 |
NSSI | 0.14① | 0.48① | ‒ | 1.59±3.62 |
表3 自我中心主义、抑郁症状对非自杀性自伤的回归分析
Tab 3
Predictor variable | R | R2 | ΔR2 | F | B | P value |
---|---|---|---|---|---|---|
Block 1 | 0.000 | |||||
Demographic variables | 0.11 | 0.01 | 0.01 | 17.45 | ‒ | |
Block 2 | 0.003 | |||||
Egocentrism | 0.25 | 0.06 | 0.05 | 75.75 | ‒ | |
Self-conceit | 0.23 | 0.05 | 0.05 | 56.73 | ‒ | |
Disregard of others | 0.11 | 0.01 | 0.01 | 11.65 | ‒ | |
Block 3 | 0.000 | |||||
Egocentrism | 0.50 | 0.25 | 0.19 | 748.49 | ‒ | |
Depression | 0.50 | 0.25 | 0.01 | 13.81 | 0.46 |
表4 抑郁症状在自我中心主义和非自杀性自伤之间的中介效应模型的检验
Tab 4
Item | NSSI | Depression | NSSI | ||||||
---|---|---|---|---|---|---|---|---|---|
B (t value) | P value | β | B (t value) | P value | β | B (t value) | P value | β | |
Constant | -3.217 (-4.804) | 0.000 | ‒ | 1.504 (0.723) | 0.470 | ‒ | -3.445 (-5.831) | 0.000 | ‒ |
Gender | 0.758 (6.050) | 0.000 | 0.111 | 1.737 (4.463) | 0.000 | 0.082 | 0.494 (4.459) | 0.000 | 0.071 |
Grade | 0.279 (3.596) | 0.000 | 0.066 | 0.679 (2.816) | 0.000 | 0.052 | 0.176 (2.568) | 0.010 | 0.041 |
Egocentrism | 0.491 (5.944) | 0.000 | 0.110 | 1.925 (7.504) | 0.000 | 0.139 | 0.199 (2.702) | 0.000 | 0.043 |
Depression | ‒ | ‒ | 0.152 (28.735) | 0.000 | 0.471 | ||||
Observations | 3 014 | 3 014 | 3 014 | ||||||
R2 | 0.029 | 0.029 | 0.245 | ||||||
Adjusted R2 | 0.028 | 0.028 | 0.244 | ||||||
F value | 28.677 | 28.675 | 234.061 | ||||||
P value | 0.000 | 0.000 | 0.000 |
1.3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23.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定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定性资料以频数(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由于本研究以班级为单位填写问卷,结果可能受共同方法偏差影响,故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对其进行检测。采用偏相关分析,控制性别和年级,对研究变量进行相关分析。采用多重回归和运用偏差校正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法检验中介效应。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和年级的初中生NSSI发生率、自我中心主义和抑郁症状情况
本研究共纳入3 014名初中学生,其中7年级、8年级、9年级分别为1 010、1 013、991人。其中男生1 501人(49.8%),女生1 513人(50.2%),平均年龄为(13.71±1.00)岁。所有调查对象中,有1 497人(49.7%)采取过NSSI。其中男生672人(44.8%),NSSI检出率22.3%;女生825人(54.5%),NSSI检出率为27.4%。女生NSSI发生率高于男生(P=0.000)。
从年级分布来看,发生过NSSI的学生中,9年级800人(80.7%),8年级共371人(36.6%),7年级共326人(32.3%)。9年级学生NSSI发生率明显高于8年级和7年级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从性别分布来看,男生(2.85±0.92)的自我中心主义水平比女生(2.77±0.77)高,男生(14.33±9.84)的抑郁症状水平比女生(15.80±11.31)低;从年级分布来看,7~9年级的自我中心主义水平和抑郁症状水平呈逐渐上升趋势(表1)。
2.2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Harman单因素检验结果显示,共有3个因子的特征根的值大于1,其中,第一公因子能解释总变异量的37.59%,小于40.00%的判断标准,可以推断本研究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2.3 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
如表2所示,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自我中心主义与抑郁症状显著正相关(r=0.15,P=0.000),抑郁症状与非自杀性自伤显著正相关(r=0.48,P=0.000),自我中心主义与非自杀性自伤显著正相关(r=0.14,P=0.000)。上述分析显示,自我中心、抑郁症状与非自杀性自伤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可进一步进行回归分析。
2.4 自我中心主义、抑郁症状对非自杀性自伤的中介作用分析
校正性别和年级等人口学变量后,对抑郁症状在自我中心主义和非自杀性自伤之间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在控制人口学变量(性别和年龄变量)以后,自我中心主义对非自杀性自伤有正向预测作用(R2=0.06,P=0.003)(表3)。以抑郁症状为因变量,以人口学变量(性别和年级变量)为控制变量,以自我中心主义为自变量,结果显示:抑郁症状对自我中心主义有正向预测作用。以非自杀性自伤为因变量,以人口学变量为控制变量,以自我中心主义和抑郁症状为自变量,结果显示:抑郁症状对非自杀性自伤预测作用显著,自我中心主义对非自杀性自伤预测作用显著。当加入中介变量抑郁症状后,自我中心主义能显著解释非自杀性自伤程度(R2=0.25,P=0.000),自我中心主义对非自杀性自伤的解释率升高了18.8%。控制人口学变量(性别、年级)与预测变量自我中心主义对非自杀性自伤的影响后,抑郁症状对非自杀性自伤的影响依然显著(R2=0.25,P=0.000)。结果显示抑郁症状在自我中心主义和非自杀性自伤之间具有中介效应,是一种不完全中介效应(表4)。
进一步采用偏差校正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法来评估抑郁症状对非自杀性自伤的间接影响。以5 000个Bootstrap样本为基础,计算了抑郁症状间接效应的上限和下限的95%CI。结果显示中介路径“自我中心→抑郁症状→非自杀性自伤”的95%CI均不包含0,说明中介路径具有显著性,可以认为抑郁症状在自我中心对非自杀性自伤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表5)。如图1所示,自我中心主义对自杀性自伤的直接效应值为0.20(95%CI 0.06~0.34,P=0.000),自我中心主义通过抑郁症状对非自杀性自伤的间接影响为0.29(95%CI 0.04~0.10,P=0.000),抑郁症状的中介效应值占总效应值的59.18%(0.29/0.49)。
表5 模型的总效应、直接效应、间接效应的Bootstrap估计结果
Tab 5
Route | Point estimate | Standardized effect | 95%CI | P value | |
---|---|---|---|---|---|
Lower limit | Upper limit | ||||
Total effect | 0.49 | ‒ | 0.33 | 0.63 | 0.000 |
Direct effect | 0.20 | ‒ | 0.06 | 0.34 | 0.000 |
Egocentrism-depression | 1.93 | ‒ | 1.42 | 2.43 | 0.000 |
Depression-NSSI | 0.15 | ‒ | 0.14 | 0.16 | 0.000 |
Egocentrism-depression-NSSI | 0.29 | 0.01 | 0.04 | 0.10 | 0.000 |
图1
图1
自我中心主义、抑郁症状和非自杀性自伤的关系模型
Fig 1
Relationship model of egocentrism, depression symptoms and NSSI
3 讨论
有研究[9]表明,非自杀性自伤和自杀倾向的风险因素均包括女性、成绩差、抑郁症状、药物滥用(烟草和酒)和自卑心理。非自杀性自伤和自杀倾向的风险因素具有相似性,但并非完全相同。早期识别风险因素并采取适当介入手段或有帮助。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自我中心主义显著预测抑郁症状和非自杀性自伤,抑郁症状在自我中心主义与非自杀性自伤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自我中心主义和抑郁症状的关系上,此前研究证实,重度抑郁症状个体表现出高水平的自我中心主义[10]和较低的认知灵活性[11-12],因此不愿意或无法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进行共情,与移情呈显著负相关[13]。这与本研究的结论相同,即自我中心主义和抑郁症状存在较强的联系。在自我中心主义导致抑郁症状的机制上,研究证实,自我中心主义中假想观众水平高的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对人际关系的敏感性更高,更容易感受到挫折而引起抑郁症状情绪。全能性与不可伤害性能够提升个体的自我价值感、胜任感,使个体更加自信,有利于自我与社会关系的发展、缓解抑郁症状情绪,所体验到的生活满意度更高,会有更高的主观幸福感[14]。假想观众和个人神话是抑郁症状情绪的显著预测因子,但个人神话的不同成分对抑郁症状的预测作用不同[15]。
有研究表明,大部分的中国青少年具有自我中心主义的特征[5]。自我中心主义能够在多个方面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产生影响,产生NSSI在内的攻击性行为。有研究表明更高水平的自我中心主义预示着更高水平的风险行为[16]。也有研究[4]表明,自我中心主义是青少年犯罪的一个危险因素,自我中心主义在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研究[4]表明,物质主义信念塑造了自我中心主义,进一步强化了青少年的犯罪行为[17]。这提示自我中心主义导致或介导的攻击行为既可能朝向外部,也可能作用于青少年自身。NSSI是自我中心主义造成的广泛攻击性行为的一种形式。以上结果表示自我中心主义水平越高的初中生非自杀性自伤的程度越高,并且更有可能产生抑郁症状。此研究验证了抑郁症状在自我中心主义与非自杀性自伤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而是否存在更多相关因素介导自我中心主义与非自杀性自伤还有待探索。例如,非自杀性自伤的个体普遍存在自我弹性不佳的问题[18],而自我中心主义与自我弹性存在一定的纵向负相关关系[19]。自我弹性在内的更多心理因素在自我中心主义与非自杀性自伤间的互动作用有待进一步探索。在干预上已有证据表明,冥想有助于降低自我中心的水平[20]。鉴于冥想对改善各类心理健康状况的广泛研究,有必要研究冥想对于改善自我中心主义、抑郁症状以及非自杀性自伤方面的作用。其他心理治疗手段,例如意象相关的治疗方法,对改善自我中心主义也有一定作用,但其效果有待进一步推广检验。
本研究认为,自我中心主义可能是影响非自杀性自伤的一个重要的基本变量,抑郁症状可能是其间的中介变量,即自我中心主义可能直接影响非自杀性自伤,也可以通过抑郁症状间接影响非自杀性自伤。通过研究发现,初中生自我中心主义与非自杀性自伤显著相关,自我中心主义对非自杀性自伤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且自我中心主义中不同维度对非自杀性自伤的预测作用有所不同。本研究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研究仅采用了队列的基线数据,未探究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后续研究还需进一步纳入随访数据,继续深入考察上述变量的关系。
AUTHOR's CONTRIBUTIONS
The study was designed by MA Wenlin, LIN Yuanjie and JING Tingting. The data was collected and analyzed by MA Wenlin and LIN Yuanjie. The manuscript was drafted and revised by MA Wenlin and LIN Yuanjie. The guidance for the research methodology was provided by ZHAO Li, JIANG Lihua and SHI Wei. All the authors have read the last version of paper and consented for submission.
作者贡献声明
马文琳、林元杰、金婷婷参与研究设计,马文琳、林元杰参与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文章的撰写与修改,赵莉、蒋莉华、石薇参与研究方法的指导。所有作者均阅读并同意了最终稿件的提交。
利益冲突声明
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COMPETING INTERESTS
All authors disclose no relevant conflict of interests.
参考文献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