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 Vol. 30 ›› Issue (9): 1111-.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09.022
许 悦1, 陈振琦1, 吴 军1, 李壬媚1, 刘广鹏2
XU Yue1, CHEN Zhen-qi1, WU Jun1, LI Ren-mei1, LIU Guang-peng2
摘要:
目的 建立唇腭裂合并的上颌骨缺损(牙槽突裂)大鼠模型,并研究其稳定性。方法 以7周龄SD大鼠作为实验对象,于右侧上颌制备4 mm×4 mm ×3 mm的牙槽突裂,模拟建立唇腭裂合并的上颌骨缺损大鼠模型。根据术后骨缺损区的处理方式将模型大鼠分为对照组(骨缺损区不予特殊处理)和实验组(骨缺损区予以骨蜡填塞),每组10只。两组大鼠分别于术毕即刻和术后4、8周时点分批处死后制备模型标本;利用显微CT(MicroCT)进行三维重建,观察和定量检测骨缺损区新骨形成情况,分析和比较两组模型的稳定性。结果 MicroCT三维图像重建显示,在术后8周时点,对照组有大量新骨充填于缺损区,缺损区明显缩小;而实验组仅断端边缘有少量新骨形成,缺损区无明显缩小。定量分析显示,对照组和实验组术后4周时点的新骨形成百分比分别为54.35%和16.53%,术后8周时点的新骨形成百分比分别为93.12%和29.30%,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功建立模拟唇腭裂合并的上颌骨缺损(牙槽突裂)大鼠模型,利用骨蜡填塞骨缺损区能显著提高模型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