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封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学科简介
    2010 (9):  1020. 
    摘要 ( 1281 )   PDF(542KB) ( 140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题报道(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分子影像学:转化医学的重要载体
    黄 钢, 刘建军
    2010 (9):  1021.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09.001

    摘要 ( 2398 )   PDF(3407KB) ( 1772 )  

    分子影像学引领着21世纪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方向,是连接分子生物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有助于在活体分子水平上四维揭示发病机制与关键药物靶点,成为当今转化医学的关键载体,将革命性地影响现代医学模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可携基因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其体内外显影效果
    李殿城, 朱家安, 郭 微, 等
    2010 (9):  1024.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09.002

    摘要 ( 1939 )   PDF(5320KB) ( 1671 )  

    目的 制备一种新型的超声造影剂,研究其理化性质及体内、外显影效果。方法 选用体内可降解的两种脂质体二软脂酰卵磷脂(DPPC)和1,2-二油烯氧基-3-三甲氨基丙烷(DOTAP),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超声造影剂,观察其外观和形态及粒径分布。以声诺维超声造影剂、PBS和水合液作为对照组,比较其基因携带能力。采用体内、外显影实验,观察自制超声造影剂的显影效果和时间。结果 光学显微镜下显示,自制超声造影剂形态规则,呈球形,大小均一,平均粒径为6.969 μm。自制超声造影剂与声诺维超声造影剂相比有较好的基因携带能力,而声诺维超声造影剂与PBS及水合液的携基因能力无明显差异。体外超声显影显示,自制超声造影剂在Skeletal muscular模式下显影时间为18 min,造影模式下显影时间为14 min,两种模式下管内均表现为强回声,有很好的影像增强效果;体内超声显影(造影模式)显示,大鼠尾静脉注射造影剂后1 s时下腔静脉开始显影,3 s时腹主动脉中下段开始显影,内均可见强回声充填。结论 脂质体包裹的微泡理化性质稳定,具有较好的基因携带能力,体内外显影效果较好,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可携带基因和药物的超声造影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单侧睾丸扭转/复位致对侧睾丸损伤机制的超声造影研究
    陈 林, 刘振华, 詹维伟, 等
    2010 (9):  1028.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09.003

    摘要 ( 1881 )   PDF(10601KB) ( 1627 )  

    目的 探讨单侧睾丸扭转/复位致对侧睾丸损伤的机制。方法 15只雄性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扭转组和扭转/复位组,每组5只。每组均进行3次实时超声造影后获取对侧睾丸标本,分析对侧睾丸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参数、病理学改变(形态学观察和细胞凋亡指数计算)和生化指标变化。结果 ①单侧睾丸扭转后即刻,对侧睾丸灌注强度增加,表现为强度增量(EI)升高(P<0.05);②复位后对侧睾丸灌注时间明显延长,主要表现为廓清时间(WT)延长(P<0.05);③扭转及复位后均导致生殖细胞凋亡指数增加(P<0.05),并且复位后比单纯扭转凋亡指数增加更为明显(P<0.01);④扭转及复位均导致睾丸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升高,并且复位后的影响更为明显(P<0.01)。结论 扭转侧睾丸扭转/复位时缺血-再灌注损伤因子与对侧睾丸的灌注增加共同导致了对侧睾丸的损伤,并且对侧睾丸的灌注增加可能使损伤进一步加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声与增强CT联合评估小儿活体肝移植术前血管和血流状态的应用价值
    张时君, 李凤华, 顾莉红, 等
    2010 (9):  1035.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09.004

    摘要 ( 2045 )   PDF(6282KB) ( 1490 )  

    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增强CT评价肝移植术前门静脉和肝动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3例拟行小儿活体肝移植术的患儿术前行超声和增强CT检查,以术中探查及大体病理为金标准,比较超声和增强CT在诊断门静脉、肝动脉异常中的准确性。结果 33例患儿术中均证实门静脉和肝动脉通畅,超声和CT诊断门静脉通畅的准确性为100%和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及CT诊断肝动脉通畅的准确性均为100%。离肝组的氧分压和肝动脉流速均高于向肝组,其中离肝组中波动型流速曲线组又高于波浪型和城墙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脐静脉重开超声诊断敏感性为76.9%,CT诊断敏感性为92.3%;CT还能发现其他肝周侧支循环。CT诊断肝动脉变异敏感性为83.3%,超声无法显示动脉变异。结论 超声可以对门静脉的血流方向和流速曲线作出准确评估,对门静脉的通畅性诊断价值优于CT。而增强CT对肝动脉的变异及门静脉侧支循环的检出更具优势,超声联合增强CT检查可以有很好的优势互补性,为小儿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有效的影像学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8F-FDG PET/CT寻找多发性骨转移瘤原发灶的临床应用价值
    陈 刚, 张 淼, 胡佳佳, 等
    2010 (9):  1039.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09.005

    摘要 ( 1880 )   PDF(4522KB) ( 1553 )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寻找多发性骨转移瘤原发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7例多发性骨转移瘤患者行18F-FDG PET/CT寻找原发病灶的情况,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在77例患者中,18F-FDG PET/CT发现原发灶的共有44例,其中40例(51.9%)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为原发灶,另有4例为假阳性。未找到原发灶的37例多发性骨转移瘤中,1例术后经病理证实为胃印戒细胞癌,其余36例随访时仍未找到原发灶。18F-FDG PET/CT寻找多发性骨转移瘤原发灶的灵敏度为97.6%,特异度为88.9%,符合率为93.5%。结论 18F-FDG PET/CT寻找多发性骨转移瘤原发灶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对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有积极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8F-FDG PET/CT意外发现胃肠道局限性高代谢灶的临床意义
    张 淼, 陈 刚, 王 超, 等
    2010 (9):  1043.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09.006

    摘要 ( 2151 )   PDF(5314KB) ( 1519 )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意外发现胃肠道局限性高代谢灶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4 188例进行18F-FDG PET/CT检查的病例,选择满足以下条件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18F-FDG PET/CT 检查中意外发现胃肠道局限性高代谢灶怀疑为恶性肿瘤,且在18F-FDG PET/CT检查前无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或影像学异常。共有45例病例入选,将PET/CT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4 188例被检者中意外发现胃肠道高代谢灶45例(1.1%),失访5例,经病理证实异常者40 例。其中恶性病变23例(57.5%),良性病变(癌前病变)2例(5%),炎性病变15例(37.5%)。胃肠道肿瘤组的SUVmax值为(9.8±4.5),高于炎症病变组的SUVmax值(6.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F-FDG PET/CT意外发现的胃肠道局限性高代谢灶恶性肿瘤的可能性较大,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无症状胃肠道肿瘤的早期发现和及时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软骨病变的超声研究
    赵 莲, 李凤华, 王 燕, 等
    2010 (9):  1047.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09.007

    摘要 ( 1961 )   PDF(4661KB) ( 1471 )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膝关节软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RA患者43例,按病程分为病程<5年组(n=19)、病程5~10年组(n=12)和病程>10年组(n=12);另取同期该院20名健康自愿者作为对照组。各组分别应用灰阶超声观察膝关节软骨。43例RA患者同时行X线平片检查,其中19例患者另行MRI检查。结果 正常对照组股骨关节面软骨厚度内侧髁为(1.8±0.6) mm,外侧髁为(1.9±0.6)mm,正中沟为(2.5±0.7)mm;RA患者组内侧髁<1.2 mm,外侧髁<1.3 mm,正中沟<1.5 mm。病程<5年组、病程5~10年组及病程>10年组超声对软骨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21.1%、58.3%和91.7%,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3例RA患者(86个膝关节)均行超声和X线检查,超声对软骨检出率为41.9%,X线检出率为0,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9例患者同时行超声与MRI检查,超声对软骨病变的检出率为26.3%,MRI检出率为47.4%,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能较好地监测RA患者疾病发展过程中膝关节软骨病变,但X线无法辨别软骨病变;超声与MRI在RA患者膝关节软骨病变的诊断中均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发性大动脉炎颈动脉病变的超声诊断价值
    吴春华, 李凤华, 杜 晶, 等
    2010 (9):  1051.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09.008

    摘要 ( 2104 )   PDF(5372KB) ( 1588 )  

    目的 总结多发性大动脉炎颈动脉病变的超声表现特点,提高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经临床诊断为多发性大动脉炎的颈动脉超声声像图表现。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观察并测量颈动脉管腔内径、内膜—中膜(IMT)厚度、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和脉冲多普勒,分析颈动脉血流变化的频谱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指标;鉴别颈动脉狭窄与闭塞,估测狭窄程度以及评估颈动脉闭塞的范围;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5例患者中共有50条颈动脉受累,其中39条(78%)颈总动脉受累,4条(8%)颈外动脉受累,7条(14%)颈内动脉受累。在39条受累的颈总动脉中,37条表现为动脉壁IMT弥漫性增厚;2例局限性增厚。1例颈总动脉内膜剥脱伴夹层动脉瘤形成,IMT厚度1.8~5.7 mm,管腔都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和闭塞。超声检查血管狭窄或闭塞的诊断符合率与DSA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24,P>0.05)。结论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显示颈动脉管壁的特征性变化,并可显示管腔内血流动力学异常,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影响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疗效的临床多因素分析
    侯莎莎, 王 辉, 傅宏亮, 等
    2010 (9):  1055.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09.009

    摘要 ( 2654 )   PDF(4630KB) ( 1569 )  

    目的 综合分析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后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接受131I治疗的164例甲亢患者进行1、3、6、12个月跟踪随访,收集其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和甲状腺功能检查等资料,采用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多因素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有无突眼(F=5.171,P<0.05)、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F=4.714,P<0.05)和24 h最高吸131I率(F=4.314,P<0.05)是影响131 I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对患者进行Logistic回归判别,治愈率和未愈率的准确率分别为87.8%和45.5%,总准确率为70.7%。结论 131I治疗甲亢的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治疗前主要根据患者有无突眼、FT4水平和24 h最高吸131I率适当调整剂量;同时,采用个体化治疗,尽量考虑多种影响因素,可提高甲亢治愈率,降低治疗失败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诊断分析
    邱忠领, 许艳红, 宋红俊, 等
    2010 (9):  1059.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09.010

    摘要 ( 2720 )   PDF(4435KB) ( 1697 )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骨转移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经131I治疗的DTC骨转移患者的发生率、发病年龄、临床症状、体征、病理类型、转移部位及合并其他转移的情况,并对131I 全身扫描、99mTc-MDP骨扫描、MRI、X线和CT诊断DTC骨转移敏感性进行比较,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骨转移发生率约占DTC患者的8.43%(106/1258),好发部位以肋骨、髂骨和胸椎居多,以溶骨性骨转移为主;以骨转移为首发症状的DTC患者占19.81%;多发性骨转移多见。MRI、131I扫描、CT、X线、和99mTc-MDP骨扫描诊断甲状腺癌骨转移的敏感性依次为96.59%、93.84%、66.49%47.46%和38.19%,其中131I全身扫描与X线、CT和99mTc-MDP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1I全身扫描与MRI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转移以多发性溶骨性病变为主,MRI和131I全身扫描的敏感性较高,CT次之,全身骨扫描和X线的敏感性较低。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乳腺X线检查过程中疼痛与乳腺密度及厚度等因素的相关性
    白佳媛, 何之彦, 董佳妮, 等
    2010 (9):  1062.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09.011

    摘要 ( 2127 )   PDF(5683KB) ( 1502 )  

    目的 探讨女性乳腺X线检查过程中疼痛的发生率及其与乳腺密度、厚度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由4名女技师(A~D)对上海市163名女性体检者进行常规乳腺摄影,检查后向受检者发放一份包含检查过程中疼痛程度、乳腺密度和厚度等21项问题的调查问卷,并对上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5.6%受检者在检查过程中感觉疼痛,其中轻、中、重度疼痛分别占53.3%、33.6%和13.1%。中重度疼痛组中,乳腺密度>50%者占24.0%。不同疼痛等级间头尾位(CC)乳腺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1.184,P<0.001);并且随着乳腺厚度的增加,疼痛程度也呈现递增趋势。4名女技师(A~D)摄片时所致疼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867,P=0.015)。结论 乳腺X线检查过程中疼痛的发生率较高,会影响女性定期乳腺体检及乳腺癌的筛查。乳腺密度是检查过程中疼痛发生的一个提示因素。对一些乳腺较敏感的检查者可以通过控制压迫程度来减轻疼痛;改善技师的态度以及定期对技师进行培训也是减轻疼痛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癌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神经影像学研究
    倪建明
    2010 (9):  1067.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09.012

    摘要 ( 2064 )   PDF(5269KB) ( 1274 )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癌症患者的存活时间不断延长,癌症引起的慢性应激损害即癌性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癌性PTSD与普通PTSD有显著差异,各种神经影像学工具,如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及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等,为深入研究与肿瘤相关的精神异常现象的发生机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极大地促进了该领域的发展。文章就神经影像学在与肿瘤有关的PTSD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8F-FDG PET和PET/CT评估肿瘤新辅助化疗效果的应用进展
    张 敏
    2010 (9):  1072.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09.013

    摘要 ( 1926 )   PDF(4425KB) ( 1489 )  

    新辅助化疗在临床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日益普遍,利用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PET/CT可早期评估新辅助化疗效果,有助于肿瘤再分期、合理选择化疗药物以及判断预后,对制定患者的治疗方案和减少无效治疗具有临床指导意义。文章就18F-FDG PET和PET/CT评估肿瘤新辅助化疗效果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甲状腺乳头状微癌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特征
    朱彩霞, 赵 莲, 金 叶
    2010 (9):  1076.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09.014

    摘要 ( 2417 )   PDF(3760KB) ( 1423 )  

    目的 分析甲状腺乳头状微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的表现特点。方法 收集57例术前接受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且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超声声像图进行回顾性描述并分析和归纳其特征性表现。结果 57例患者中,术前超声诊断甲状腺乳头状微癌52例(其中伴颈部淋巴结肿大7例),甲状腺腺瘤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3例;术前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为91.2%。二维超声发现直径4~10 mm的结节68个,其中61个(89.7%)呈实性低回声,57个(83.8%)结节内有微钙化灶,49个(72.1%)边界不清,45个(66.2%)形态不规则。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发现55个(80.9%)结节内少量点状血流信号,结节周边无明显血流信号。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微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的实性低回声结节,并存在结节内微钙化灶。病变早期小结节及有良性疾病病灶并存时,应注意与甲状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相鉴别。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声引导下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治疗IFAP合并动静脉瘘
    牛永华, 李凤华, 杜 晶, 等
    2010 (9):  1079.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09.015

    摘要 ( 1692 )   PDF(3038KB) ( 1233 )  

    目的 采用超声引导下瘤内注射凝血酶(UGTI)治疗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IFAP)合并动静脉瘘。方法 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后IFAP患者32例,其中9例合并动静脉瘘。所有患者均接受UGTI治疗,并于术后3、14和30 d定期进行超声复查。结果 31例患者一次治疗成功,1例失败转行外科手术治疗。31例患者术后随访,均无IFAP复发以及栓塞和过敏反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UGTI治疗IFAP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对合并动静脉瘘者同样安全、有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31I治疗甲状腺Ⅲ度肿大伴甲状腺功能亢进一例报道
    聂秀利, 蒋 莹, 严惟力, 等
    2010 (9):  1081.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09.016

    摘要 ( 1392 )   PDF(2926KB) ( 1332 )  

    报道一例经多次131碘(131I)治疗的甲状腺Ⅲ度肿大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治愈病例。对于甲状腺Ⅲ度肿大伴甲亢的病例,多次131I治疗是必须的,而抗甲状腺药物的配合使用和个性化的131I剂量可以使131I治疗既安全又有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基础研究)
    IL-1β和TNF-α对软骨细胞基质降解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
    黄金刚, 童海骏, 刘宏强, 等
    2010 (9):  1084.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09.017

    摘要 ( 2147 )   PDF(8108KB) ( 1343 )  

    目的 研究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关节软骨细胞外基质降解的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原代关节软骨细胞,单独或联合使用IL-1β和(或)TNF-α刺激软骨细胞,分别设为IL-1β刺激组、TNF-α刺激组、IL-1β和TNF-α联合刺激组;另设无任何刺激的对照组。在细胞培养24、48、72 h时点,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软骨细胞外基质的变化;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蛋白聚糖降解酶-1(Adamts-4)和蛋白聚糖降解酶-2(Adamts-5) mRNA的表达。结果 细胞在培养48、72 h时点,显微镜观察显示对照组与TNF-α刺激组的软骨细胞外基质降解情况无明显差异;IL-1β刺激组、IL-1β和TNF-α联合刺激组细胞外基质失染、降解,细胞形态缩小,细胞间隙增宽。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培养24 h时点,IL-1β刺激组MMP-13、Adamts-4和Adamts-5 mRNA的表达显著上调(P<0.01);而在培养48、72 h时点有所下调。IL-1β和TNF-α联合刺激组与IL-1β刺激组比较,在培养各时点,MMP-13、Adamts-4和Adamts-5 mRNA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β诱导软骨细胞产生大量的MMP-13、Adamts-4和Adamts-5而直接降解软骨细胞外基质;TNF-α可能不直接引起软骨细胞外基质的降解。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问号钩端螺旋体胶原酶体内和体外的活性研究
    徐 静, 陈晓莹, 郭晓奎, 等
    2010 (9):  1090.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09.018

    摘要 ( 2064 )   PDF(6398KB) ( 1236 )  

    目的 通过检测致病性钩端螺旋体(钩体)胶原酶在体内、外的活性,探讨问号钩体黄疸出血群赖型赖株(赖株)假定的胶原酶(LA0872)在钩体病出血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在大肠杆菌中克隆、表达重组赖株la0872,并行相关鉴定及蛋白酶学活性检测。比较不同毒力菌株赖株、赖株减毒株和双曲钩体三宝垄群montevalerio型Monte Valerio株钩体胶原酶的基因序列特异性及转录和酶活水平的差异。测定豚鼠和沙鼠赖株感染模型的血清胶原酶活性水平变化。结果 成功构建的重组质粒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显示位点连接正确,插入序列与GenBank公布的la0872序列完全一致,并证实其具有胶原酶活性;不同毒力菌株中的钩体胶原酶基因序列一致,转录和酶活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豚鼠和沙鼠感染赖株后,宿主体内血清胶原酶活性水平与未感染赖株动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首次表达和鉴定了有活性的钩体胶原酶,但其在钩体病出血中的作用尚待证实和探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兔血管平滑肌细胞体外培养及生长特性研究
    郑 辉, 薛 松, 连 锋, 等
    2010 (9):  1095.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09.019

    摘要 ( 2225 )   PDF(8582KB) ( 1330 )  

    目的 体外分离培养兔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并观察其生长特征。方法 采用酶消化结合贴壁法原代培养兔胸主动脉来源的VSMC并传代,倒置显微镜观察和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培养细胞;锥蓝法、绘制生长曲线、MTT法和划痕法分别测定VSMC传代细胞的成活率及其生长、增殖和迁移能力。结果 原代培养5 d后,VSMC从组织块边缘长出,传代细胞呈典型“峰-谷”状生长,胞质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免疫荧光染色阳性;细胞成活率为96%;生长曲线近似“S”形;细胞生长第3~5 d内光密度值变化较明显;无血清培养的VSMC在24 h内划痕宽度变化最显著。结论 体外培养的兔动脉平滑肌细胞为收缩表型且活性高,生长3~5 d细胞增殖活力较强,无血清培养的细胞在24 h内迁移能力最强,为心血管疾病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材料。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静脉高压对微血管床病理变化的实验研究
    齐砚庆, 张 岚, 张纪蔚
    2010 (9):  1101.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09.020

    摘要 ( 1920 )   PDF(7428KB) ( 1097 )  

    目的 建立适合静脉高压病理机制研究的动物模型,观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Duffy抗原趋化因子受体(DARC)在静脉高压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SD大鼠,分别建立股动静脉瘘和髂静脉缩窄静脉高压模型,另设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术后大鼠后肢肌肉及皮下组织毛细血管管腔面积的变化,并利用选出的模型观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DARC表达的变化。结果 术后不同时间点股动静脉瘘模型大鼠较髂静脉缩窄模型大鼠后肢肌肉及皮下组织毛细血管管腔扩张明显且持续时间长,股动静脉瘘模型大鼠毛细血管内皮细胞DARC表达随时间延长而增加。结论 大鼠股动静脉瘘模型较适合静脉高压病理机制研究,毛细血管内皮细胞DARC的表达与静脉高压炎症反应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型猪脑外伤急性颅内高压并失血性休克模型的建立
    罗 伟, 李雪元, 李 甲, 等
    2010 (9):  1106.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09.021

    摘要 ( 2134 )   PDF(7561KB) ( 1056 )  

    目的 建立小型猪脑外伤急性颅内高压并失血性休克模型,模拟多发伤失血性休克合并脑外伤急性硬膜外血肿,分析其形态学改变。方法 对16只实验用小型猪,采用简易脑皮层气击装置致伤一侧脑额叶,硬膜外球囊法致急性颅内高压,改良Wigger 氏休克模型法致失血性休克。观察模型制备前(T01)及放血完成后即刻(T0)、15 min(T15)、30 min(T30)、60 min(T60)五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颅内压(ICP)和脑灌注压(CPP);于T01和T60两个时间点测颈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随机选取2只动物,于模型制备前和制备后6 h分别行头颅冠状位CT和MRI检查。模型制备后6 h,随机选取2只动物分别行脑大体病理、HE染色观察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与T01时间点比较,T0时间点MAP和CPP明显下降,ICP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间点比较,T15、T30和T60时间点的MAP、ICP和CCP无明显变化(P>0.05)。T60时间点SjvO2较T01时间点明显下降(P<0.05)。影像学检查发现,创伤性硬膜下出血,中线偏移,对侧脑室扩张。HE染色观察发现,创伤灶及周围脑组织水肿明显,炎症细胞浸润,毛细血管周隙出血,白质区淤点性出血以及灰质挫裂伤。超微结构观察显示,创伤灶、周围和对侧脑组织表现为严重程度递减的改变,包括神经元坏死、变性,轴索脱髓鞘,线粒体肿胀,内皮细胞水肿等形态改变。结论 采用控制性脑皮层冲击、硬膜外球囊及股动脉放血方法建立的小型猪脑外伤急性颅内高压并失血性休克组合模型,可模拟临床多发伤失血性休克并脑外伤急性硬膜外血肿,并能用于CPP和脑氧供需平衡的监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唇腭裂合并的单侧牙槽突裂大鼠模型的建立和稳定性研究
    许 悦, 陈振琦, 吴 军, 等
    2010 (9):  1111.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09.022

    摘要 ( 1999 )   PDF(6752KB) ( 1858 )  

    目的 建立唇腭裂合并的上颌骨缺损(牙槽突裂)大鼠模型,并研究其稳定性。方法 以7周龄SD大鼠作为实验对象,于右侧上颌制备4 mm×4 mm ×3 mm的牙槽突裂,模拟建立唇腭裂合并的上颌骨缺损大鼠模型。根据术后骨缺损区的处理方式将模型大鼠分为对照组(骨缺损区不予特殊处理)和实验组(骨缺损区予以骨蜡填塞),每组10只。两组大鼠分别于术毕即刻和术后4、8周时点分批处死后制备模型标本;利用显微CT(MicroCT)进行三维重建,观察和定量检测骨缺损区新骨形成情况,分析和比较两组模型的稳定性。结果 MicroCT三维图像重建显示,在术后8周时点,对照组有大量新骨充填于缺损区,缺损区明显缩小;而实验组仅断端边缘有少量新骨形成,缺损区无明显缩小。定量分析显示,对照组和实验组术后4周时点的新骨形成百分比分别为54.35%和16.53%,术后8周时点的新骨形成百分比分别为93.12%和29.30%,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功建立模拟唇腭裂合并的上颌骨缺损(牙槽突裂)大鼠模型,利用骨蜡填塞骨缺损区能显著提高模型的稳定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蛋氨酸诱导ApoE基因敲除小鼠主动脉不稳定斑块形成模型的研究
    徐志红, 陆国平, 席 锐, 等
    2010 (9):  1115.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09.023

    摘要 ( 2211 )   PDF(11353KB) ( 1551 )  

    目的 通过2%(wt/vol) L-蛋氨酸负荷诱导ApoE基因缺陷小鼠,建立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的动脉粥样硬化(AS)易损斑块模型。方法 将60只6周龄C57BL/6J系ApoE基因缺陷小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只。对照组:给予同剂量饮用水灌胃;高蛋氨酸组:给予2%(wt/vol) L-蛋氨酸灌胃;极高蛋氨酸组:给予\[3%(wt/vol) L-蛋氨酸灌胃。另设正常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n=20)。1个月和2月后分别测定血清Hcy和血脂变化,并通过斑块HE、Van Gieson(EVG)弹性纤维染色和EVG苦味酸复红法胶原染色及anti-MAC3单克隆抗体标记来检测斑块大小、纤维帽厚度、胶原比例和炎症浸润程度的变化。TUNEL法检测主动脉血管组织中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高蛋氨酸负荷可诱导ApoE基因缺陷小鼠AS易损斑块产生,且随负荷提高和时间延长程度加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凋亡细胞在脂核区大量积聚;内皮细胞水肿变性;血管平滑肌细胞(SMCs)由收缩型向合成型转变,胞质疏松,水肿变性,内质网扩张,胞质内空泡增多以及肌丝溶解;并可见核固缩的凋亡SMCs。结论 高蛋氨酸饮食可诱导apoE基因缺陷小鼠出现高Hcy血症,从而生成AS易损斑块。斑块内SMCs增生与凋亡现象并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乙肝病毒核心抗原强制泛素化DNA疫苗的构建
    沈 楠, 余永胜, 潘庆春, 等
    2010 (9):  1121.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09.024

    摘要 ( 1987 )   PDF(5332KB) ( 1608 )  

    目的 构建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强制泛素(Ub)化的DNA疫苗表达质粒。方法 以BALB/c小鼠肝脏mRNA为模板,RT-PCR扩增Ub单体基因片段,并将其羧基端第76位氨基酸突变为丙氨酸;以HBV pADR为模板,PCR扩增HBcAg基因片段,并根据N末端法则将其第1位氨基酸突变为精氨酸;利用重组PCR技术拼接Ub-HBcAg融合基因,纯化后连接pUCm-T载体,酶切鉴定正确后将Ub-HBcAg片段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Ub-HBcAgpcDNA3.1(-),并行酶切鉴定和基因测序。结果 构建的HBcAg强制Ub化融合基因DNA疫苗经基因测序证实目的基因插入方向正确,突变与预期相符;其余基因序列与GenBank发布序列完全一致。结论 成功构建了HBcAg强制Ub化融合基因DNA疫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等容血液稀释对家兔大出血时凝血功能的影响
    高 敏, 张富军, 于布为, 等
    2010 (9):  1125.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09.025

    摘要 ( 1964 )   PDF(4282KB) ( 1557 )  

    目的 研究等容血液稀释和肝出血自体血复苏中不同溶液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8只新西兰家兔建立等容血液稀释和肝出血自体血复苏模型,根据手术中输注的不同等容血液稀释溶液随机分为羟乙基淀粉130/0.4组(H组)、琥珀酰明胶组(G组)和乳酸钠林格液组(RL),每组6只。于家兔麻醉后血液稀释前(T0)、等容血液稀释后10 min(T1)、肝出血自体血复苏后60 min(T2)抽取动脉血样,行常规凝血功能和凝血弹性描记仪(TEG)指标检测;并观察肝出血自体血复苏120 min内各组家兔的生存情况和失血量。结果 与T0时间点比较,H组T1、T2时间点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T1时间点比较,H组T2时间点TEG各项指标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H组家兔的生存时间更短,失血量更多。肝出血自体血回输期间,H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呈下降趋势,与G组和RL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羟乙基淀粉130/0.4较琥珀酰明胶和乳酸钠林格溶液的凝血抑制作用更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4-3-3ζ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张本炎, 袁 菲, 肖家诚, 等
    2010 (9):  1129.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09.026

    摘要 ( 2044 )   PDF(4991KB) ( 1551 )  

    目的 探讨14-3-3ζ蛋白在胃癌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00例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标本及其中76例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制备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芯片中14-3-3ζ蛋白的表达。分析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与14-3-3ζ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100例胃癌组织中79例(79.00%)表达14-3-3ζ蛋白;而正常胃黏膜中仅散在个别细胞弱表达。按组织学分类法,在乳头状腺癌和管状腺癌中14-3-3ζ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和86.75%,显著高于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42.86%、0)(P<0.05)。按Lauren分类法,肠型胃癌中14-3-3ζ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弥漫型胃癌(90.91% vs 73.13%)(P<0.05)。在不同浸润深度的胃癌中,肌层和浆膜层的14-3-3ζ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57%和81.93%,均显著高于黏膜层和黏膜下层(0、0)(P<0.05)。进展期胃癌的14-3-3ζ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1.44%,而3例早期胃癌均不表达(P<0.05)。结论 胃癌组织中14-3-3ζ蛋白表达与其组织学类型和浸润状况密切相关。提示14-3-3ζ蛋白有可能成为评估胃癌的预后指标和潜在的生物治疗靶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临床研究)
    精神分裂症首发患者利培酮治疗前后事件相关脑电位N400的动态观察
    陈兴时, 徐一峰, 唐云翔, 等
    2010 (9):  1133.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09.027

    摘要 ( 2272 )   PDF(5081KB) ( 1688 )  

    目的 研究首发精神分裂症(FES)患者事件相关脑电位(ERP)N400的变异与临床症状和治疗的关系,并探讨变异性质及相关机制。方法 应用中国润杰WJ-1型ERP仪,采用汉语成语正常结尾字(匹配)与汉语成语结尾歧义字(非匹配)模式,对56例FES患者(FES组)和62名健康成人(NC组)进行N400指标检测;并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精神症状。FES患者给予利培酮片单一药物治疗,分别于治疗3个月和12个月时进行N400随访。结果 ①与NC组比较,FES组患者治疗前N400潜伏期在Cz、Pz、Fz 3个脑区明显延迟于对照组,波幅下降;②在Cz脑区,FES患者的N400潜伏期延迟与PANSS量表的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得分呈正相关(r=0.319,P<0.05),N400波幅下降与阳性症状分和PANSS总分呈负相关(r=-0.425,P<0.01;r=-0.348,P<0.05)。③治疗3个月后,FES组患者的精神症状评分未见明显变化;与治疗前比较N400潜伏期和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FES组患者的精神症状开始缓解,PANSS量表总分为(29.5±3.3)分,减分率>50%;N400指标也相应改善,表现为潜伏期前移和波幅升高(P<0.05或P<0.01)。结论 FES患者在发病初期存在认知功能和语言缺陷,随访提示精神分裂症的N400变化是状态标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宫颈癌组织中Survivin、Fas和FasL的表达及其关系
    邬素芳, 张稼闻, 邱 敏, 等
    2010 (9):  1138.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09.028

    摘要 ( 2202 )   PDF(6636KB) ( 1598 )  

    目的 检测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Survivin、Fas、FasL的表达,分析宫颈癌组织中Survivin与Fas/FasL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7例宫颈癌、2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20例慢性宫颈炎及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Survivin、Fas和FasL的表达,分析Survivin、Fas和FasL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采用Spearman秩相关法分析宫颈癌组织中Survivin与Fas/FasL表达的关系。结果 Surviv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68.1%)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0%)、慢性宫颈炎组织(15.0%)和CIN组织(3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as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48.9%)明显低于正常宫颈组织(90.0%)、慢性宫颈炎组织(85.0%)和CIN组织(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asL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93.6%)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0)、慢性宫颈炎组织(50.0%)和CIN组织(68.0%),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的表达与宫颈癌临床分期、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FasL的表达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宫颈癌组织中,Survivin与Fas的表达呈负相关(r=-0.517,P<0.01),与FasL的表达呈正相关(r=0.381,P<0.01)。结论 宫颈癌能通过Survivin和FasL高表达及Fas低表达逃避机体免疫监视,促使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FasL可作为宫颈癌患者病程进展和预后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转移性体内迟发型超敏反应监测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张明明, 周佩军, 邵 琨, 等
    2010 (9):  1143.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09.029

    摘要 ( 2246 )   PDF(4285KB) ( 1446 )  

    目的 建立体内转移性迟发型超敏反应(Trans-vivo DTH)检测方法,用于评价临床移植受者的免疫状态。方法 通过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供者和受者(各13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超声粉碎供者PBMC,制备供者亚细胞抗原。将受者的PBMC、回忆性抗原EBV抗原和供者抗原按以下各组分别注射入CB-17 SCID小鼠的足垫:①阴性对照组:7~9×106个受者PBMC;②供者抗原反应组:7~9×106个受者PBMC+10 μg供者抗原;③阳性对照组:7~9×106个受者PBMC+10 μg EBV抗原;④连锁免疫抑制组:7~9×106个受者PBMC+10 μg EBV抗原+10 μg供者抗原。分别于注射前及注射24 h后双盲测量小鼠的足垫厚度,计算两次测量厚度的差值。实验的有效性依据为阳性对照组足垫净厚度改变≥63.5×10-3 mm。结果 13例亲属活体肾移植受者接受Trans-vivo DTH检测显示,致敏型8例(62%),调节型3例(23%),非调节型2例(15%)。结论 Trans-vivo DTH检测法可用于监测移植后受者对供者抗原的反应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侧卵巢切除对围绝经期妇女骨密度及身体成分的影响
    陶敏芳, 戎 融, 吴氢凯, 等
    2010 (9):  1146.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09.030

    摘要 ( 2300 )   PDF(3423KB) ( 1460 )  

    目的 探讨双侧卵巢切除术对围绝经期妇女骨密度、身体成分及性激素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行双侧卵巢切除术的围绝经期患者33例(卵巢切除组),以同期更年期门诊自然绝经妇女35例为对照组,采用美国GE-Lunar-Prodigy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和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妇女在闭经6和12个月时的骨密度、脂肪含量、肌肉含量及性激素。结果 两组妇女在闭经后6和12个月时,骨密度、脂肪含量、肌肉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闭经6个月时,卵巢切除组的雌二醇(E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4.79±22.17)U/L vs(32.74±31.02 U/L)](P<0.05);闭经后12个月时,卵巢切除组的E2和卵泡刺激素(FSH)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2:(8.09±4.38)U/L vs(25.92±3.53)U/L;FSH:(64.88±18.39)U/L vs(40.69±31.63)U/L](P<0.05)。结论 围绝经期双侧卵巢切除后12个月内主要表现为E2和FSH改变,而E2水平的降低对骨密度、脂肪含量以及肌肉含量的影响并未显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硫辛酸预处理对腹膜透析患者静脉铁剂治疗诱导的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王 沛, 刘章锁, 梁献慧
    2010 (9):  1149.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09.031

    摘要 ( 2082 )   PDF(3372KB) ( 1382 )  

    目的 观察硫辛酸预处理对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接受静脉铁剂治疗诱导的急性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40例CAPD患者先后接受单纯静脉铁剂治疗(Fe组)和先给予硫辛酸静脉滴注后的静脉铁剂治疗(Lipoic+Fe组),两次治疗间隔8周以上;分别于静脉铁剂滴注前(0时点)和滴注后10、60、120、240 min时点采集血样,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血清丙二醛(MDA)水平。以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Fe组和Lipoic+Fe组0时点血清SOD和GSH-Px活性降低,MDA水平升高(P<0.05)。Fe组和Lipoic+Fe组静脉补铁后,血清SOD和GSH-Px活性下降,MDA水平升高,分别于60 min时点达到谷值或峰值。Lipoic+Fe组各时点血清SOD和GSH-Px活性均显著高于Fe组(P<0.05),MDA水平均显著低于Fe组(P<0.05)。结论 静脉补铁可使CAPD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急性加重;预防性应用硫辛酸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静脉铁剂诱导的氧化应激反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管内皮功能变化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关系
    郭 瑛, 李燕芹, 刘 斌, 等
    2010 (9):  1152.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09.032

    摘要 ( 2172 )   PDF(3767KB) ( 1373 )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变化与COPD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8年5月—2009年3月于仁济医院呼吸科就诊的COPD稳定期患者52例,分为轻度组(n=12)、中度组(n=12)、重度组(n=14)和极重度组(n=14);以26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为健康吸烟对照组(n=13)和健康不吸烟对照组(n=13)。所有受试者接受肺功能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和NO2-/NO3-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浆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清一氧化氮(NO)浓度。结果 COPD组血清NO和VEGF浓度均低于健康不吸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O和VEGF浓度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呈正相关(r=0.767,P<0.01;r=0.658,P<0.01)。COPD组血浆ET-1浓度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ET-1浓度与FEV1呈负相关(r=-0.816,P<0.01)。结论 COPD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五十营针刺疗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疗效观察
    袁 民, 蒋 莹, 管 樑, 等
    2010 (9):  1156.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09.033

    摘要 ( 1990 )   PDF(4922KB) ( 1804 )  

    目的 观察五十营针刺疗法配合核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临床疗效。方法 37例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按中医分型为脾肾阳虚型22例,阴阳两虚型1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五十营针刺疗法加核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测定和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清指标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和高灵敏促甲状腺激素(sTSH)水平,比较两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所有患者接受甲状腺上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甲状腺内部血流分布及流速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血清FT3、FT4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血清sTSH水平显著降低(P<0.001);脾肾阳虚型与阴阳两虚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9%和80.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CDFI表现为心率明显加快,血流信号丰富且峰值流速明显升高。结论 五十营针刺疗法配合核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可明显改善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可能与调整机体虚实、使阴阳达到平衡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白塞病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薛婷君
    2010 (9):  1160.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09.034

    摘要 ( 1876 )   PDF(3940KB) ( 1316 )  

    白塞病又称口、眼、生殖器三联征,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白塞病发病有明显的地域和种族差异性,呈现家族聚集性分布趋势。因此,白塞病的遗传学研究对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及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就近年来白塞病遗传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脂联素血管保护机制研究进展
    张凌娟
    2010 (9):  1164.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09.035

    摘要 ( 1866 )   PDF(3920KB) ( 1233 )  

    脂联素是一种由脂肪细胞分泌的血浆蛋白,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脂联素通过多种信号通路,发挥抗炎、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微循环及双向调节血管新生的作用。文章就脂联素血管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乳腺癌的热消融治疗
    牛陵川
    2010 (9):  1168.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09.036

    摘要 ( 2145 )   PDF(4391KB) ( 1472 )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女性健康。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形体美容需求的增强促进了治疗模式的改变,使得乳腺癌的热消融治疗得到了充分发展。常用的消融治疗方法包括:射频消融(RFA)、微波消融(MWA)和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HIFU)等。该文主要对不同消融技术的原理、引导和监控技术、临床应用及其并发症等进行了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体脂肪分布的CT术前评估对胃癌手术短期结局的影响
    朱正伦
    2010 (9):  1172.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09.037

    摘要 ( 1887 )   PDF(3913KB) ( 1252 )  

    人体腹腔内脂肪分布与胃癌根治术+D2淋巴结清扫术后的短期结局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但目前常用的有关肥胖的体表测量方式不能准确地反映出人体腹腔内脂肪组织的分布。近年发展起来的多探头螺旋CT(MDCT)容积扫描方法可直接进行脂肪的定量测量,是评价人体脂肪组织含量与分布的准确测量方法。该文综述了MDCT对人体脂肪分布的术前评估对胃癌手术短期结局的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短篇论著
    小鼠肺部肿瘤集聚髓源性抑制细胞实验研究
    钟 华, 韩宝惠
    2010 (9):  1176.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09.038

    摘要 ( 2453 )   PDF(3226KB) ( 1616 )  

    目的 观察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在荷瘤小鼠肺部组织的表达情况。方法 取12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实验组:将体外培养的3LL细胞(0.3×106个)注射入小鼠尾静脉,成瘤后3周取小鼠肺组织,酶消化肺组织,制备肺组织单细胞悬液,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DSCs(GR1-FITC、CD11b-PE双染阳性)的表达量。对照组:在小鼠尾静脉注射PBS,其余步骤同实验组。结果 实验组小鼠肺部组织高表达免疫抑制细胞MDSCs(GR+CD11b+双阳性),表达量为(19.92±6.08)%;对照组MDSCs表达量为(7.06±2.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肺癌小鼠的肺组织高表达免疫抑制细胞MDSCs。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53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分析
    张 炜, 王 强, 王联群, 等
    2010 (9):  1179.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09.039

    摘要 ( 2018 )   PDF(2165KB) ( 1098 )  

    目的 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手术纠治的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2例行姑息手术,51例行解剖矫治(其中2例为急诊手术)。结果 53例患儿中,1例于术后8 d肺部感染继发多脏器衰竭死亡;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3例,肾功能衰竭1例,延迟性心包填塞1例,胸骨哆开1例。结论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应尽早手术干预,术前诊断、手术时机和方案的选择以及围手术期管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创伤性进展性后颅窝双侧硬脑膜外血肿一例报道
    梁玉敏, 吴海波, 包映晖, 等
    2010 (9):  1181.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0.09.040

    摘要 ( 1771 )   PDF(4730KB) ( 1372 )  

    文章报道1例创伤性进展性后颅窝双侧硬脑膜外血肿病例。伤后1 h首次CT扫描示枕骨线形骨折伴薄层硬脑膜外血肿;于伤后14 h经再次CT检查确诊为后颅窝双侧跨幕上下进展性硬脑膜外血肿并引起梗阻性脑积水。病程中患者仅表现出头痛而无明显异常体征。急诊枕部旁正中切口入路手术清除血肿后,脑积水消失,患者恢复良好。文章结合文献,对该病例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