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创新团队成果专栏
    单细胞基因组学比较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巨噬细胞与外周血来源巨噬细胞的异质性
    张羽桐, 侯国俊, 沈南
    2024 (12):  1477-1489.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4.12.001

    摘要 ( 101 )   HTML ( 15 )   PDF(5900KB) ( 275 )  

    目的·探究人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PSC)来源的巨噬细胞(iPSC-derived macrophage,IPSDM)与人外周血来源的巨噬细胞(peripheral blood-derived macrophage,PBDM)的单细胞基因组学异质性。方法·利用无饲养层无血清方案体外诱导iPSC分化为IPSDM,通过流式细胞术及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分别检测IPSDM表面白细胞分化抗原14(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14,CD14)与单核-巨噬细胞标志基因的表达情况。随后对IPSDM进行单细胞测序,同时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中下载单细胞测序数据集GSE126085作为PBDM参考数据集。通过R软件seurat包处理分析IPSDM与PBDM测序数据,利用singleR包注释PBDM。以PBDM的高变基因构建参考数据集,利用scmap包将IPSDM的高变基因投影于PBDM,根据高变基因的相似性推断IPSDM的细胞身份。随后参考细胞类型注释工具及相关研究完成对IPSDM的注释,并比较IPSDM和PBDM巨噬细胞标志基因的表达分布。最后,利用seurat包寻找IPSDM与PBDM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DEG),通过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分析与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探究DEG潜在的生物学功能。结果·体外诱导分化29 d后得到悬浮的IPSDM,经流式细胞术及RT-qPCR检测证实约23.1%的IPSDM表达CD14,且与U-937细胞系相比,IPSDM表达更高水平的单核-巨噬细胞标志基因。PBDM数据集中的细胞全部被注释为巨噬细胞,随后构建scmap参考数据集,将IPSDM的高变基因映射于PBDM参考数据集后发现59.8%的IPSDM可以依据PBDM的高变基因索引被注释为巨噬细胞,而余下40.2%的IPSDM细胞无法匹配PBDM的高变基因索引。进一步人工注释IPSDM发现其由97.15%巨噬细胞、2.71%造血前体细胞样细胞和0.14%树突状细胞组成。对IPSDM和PBDM的巨噬细胞标志物表达情况进行对比,发现两者均高表达典型的巨噬细胞标志物CD68基因,IPSDM还高表达组织驻留巨噬细胞相关的标志基因。对2种来源的巨噬细胞的DEG进行GO分析,发现分子功能主要富集于泛素样蛋白连接酶结合,细胞组分主要定位于核斑点和核膜,生物学过程主要富集于翻译调控;而KEGG通路富集分析的结果提示IPSDM与PBDM的DEG可能与多种胞内病原体感染相关。结论·人类IPSDM与PBDM在单细胞转录谱系上存在一定相似性及异质性,在转录组层面IPSDM更具有组织驻留巨噬细胞的特征,IPSDM与PBDM的差异基因可能与胞内感染免疫相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 基础研究
    NOS1基因变异与失眠、睡眠时长以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临床数量性状的相关性
    袁灏琳, 李念念, 胡珺晖, 沈锦虹, 高振飞, 关建, 刘峰, 殷善开
    2024 (12):  1490-1503.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4.12.002

    摘要 ( 59 )   HTML ( 4 )   PDF(2602KB) ( 224 )  

    目的·探索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 1,NOS1)遗传变异rs7305526和rs11615756与失眠、睡眠时长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临床数量性状的相关性。方法·利用Allen Human Brain Atlas数据集分析NOS1基因在人类全脑水平的表达模式,通过表达数量性状位点分析rs7305526和rs11615756对NOS1基因表达的影响。利用英国生物银行(United Kingdom Biobank,UKB)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数据集,采用回归分析探讨rs7305526和rs11615756与失眠及睡眠时长2种睡眠性状的相关性。利用上海睡眠健康队列研究(Shanghai Sleep Health Study Cohort,SSHS)基于标准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的临床监测数据,分析rs7305526和rs11615756与OSA临床数量性状(包括呼吸、血氧和睡眠结构性状)的相关性。结果·NOS1基因在睡眠调节脑区(杏仁核、基底前脑、纹状体和丘脑)和呼吸中枢(间脑和脑桥被盖部)的部分核团呈较高的表达水平,而在大脑和小脑皮层、脑桥等区域呈低水平的表达或不表达。rs7305526和rs11615756与NOS1在大脑皮层的表达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此外rs11615756同样与杏仁核中NOS1的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UKB GWAS数据显示rs7305526与失眠、睡眠时长无显著相关,而rs11615756仅与睡眠时长呈显著负相关。SSHS临床监测数据显示,rs7305526与最低血氧饱和度(lowest pulse blood oxygen saturation,LSpO2)、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和非快速眼动睡眠(non-rapid eye movement,NREM)2期时间占比等OSA临床数量性状的变化显著相关。虽然rs11615756仅与NREM 2和3期次数呈显著负相关,但在根据OSA严重程度分层后,rs11615756和rs7305526与部分呼吸血氧性状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NOS1基因变异与人类睡眠时长性状和OSA呼吸、血氧、睡眠结构性状存在显著关联,rs7305526(C>A)对睡眠性状的调节独立于对呼吸、血氧的调节。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GPI锚定丝氨酸蛋白酶testisin的活化机制研究
    万家惠, 周爱武
    2024 (12):  1504-1513.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4.12.003

    摘要 ( 59 )   HTML ( 6 )   PDF(2871KB) ( 215 )  

    目的·探讨睾丸素(testisin)酶原在体外的活化方式及活性调控机制,为进一步研究testisin在生物体内的生理功能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全基因合成,构建鼠源testisin(mTN)蛋白酶原的真核表达质粒,并将其转染至真核HEK293S细胞中;通过镍离子亲和层析等方法获得纯化重组testisin蛋白;将酶原激活位点和活性中心位点进行定点突变,利用酶活性检测等手段分析testisin的活化机制,通过改变酶原的孵育条件确定蛋白的活化速率;利用Edman降解法及定点突变确定蛋白酶的自剪切位点;通过检测蛋白对底物的分解速率分析蛋白酶的活性调控机制。结果·重组mTN酶原在真核HEK293S细胞中高效表达,通过一步纯化可以获得纯度较高且性质均一的重组蛋白。该蛋白在酸性条件下稳定,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下会发生自激活,其激活速率受到酸碱度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且这种自激活依赖于该酶激活位点Arg46和酶活性中心Ser240的完整性。重组mTN酶原的活化常伴随分子表面170/175肽环的自剪切,但该自剪切并不影响其蛋白酶的活性。活化的mTN最适反应pH值为8.0,且在其最适pH值附近较为稳定;最适反应温度为50 ℃,且蛋白适宜保存在低于30 ℃的环境中;Zn2+和Ca2+对mTN的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成功建立了一种有效制备重组mTN酶原的方法,发现重组mTN在体外可以发生自激活和自剪切。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GPR87通过激活RHO/ROCK通路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的侵袭和迁移
    刘晨茜, 韩林, 杨轶, 周韩, 刘亚云, 盛德乔
    2024 (12):  1514-1525.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4.12.004

    摘要 ( 69 )   HTML ( 8 )   PDF(7860KB) ( 237 )  

    目的·探究GPR87在调节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侵袭和迁移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包括GEO、UALCAN、KM Plotter等多个公共数据库分析平台,筛选与NSCLC侵袭相关的候选基因,并预测基因与NSCLC的临床相关性。收集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0年8月收治的80例NSCLC临床样本及对应的临床病理资料,利用免疫组化分析肿瘤组织中GPR87的表达,并对GPR87的临床相关性进行分析。用siRNA-GPR87和pCMV-GPR87-his分别转染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和人肺鳞状细胞癌细胞系SK-MES-1,构建低表达和高表达GPR87的细胞系,运用Transwell实验探究GPR87的表达对NSCLC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MP7的分泌量,用RT-qPCR检测GPR87、MMP2、MMP7、MMP9、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snailtwist、RHOA、RHOC、ROCK1的mRNA表达水平,用ELISA检测MMP7的蛋白分泌量,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GPR87、MMP9、E-cadherin、vimentin、RHOA、ROCK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生信分析和临床样本的数据显示,GPR87 mRNA和蛋白在NSCLC中高表达,且会导致患者临床分期更差、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提示GPR87可能是NSCLC高侵袭性的关键基因。GPR87表达下调可显著降低A549和SK-MES-1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而过表达GPR87可增强A549和SK-MES-1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进一步检测发现,GPR87的下调导致A549和SK-MES-1细胞中MMP2、MMP7、MMP9、RHOA、RHOCROCK1的mRNA表达水平,MMP7的蛋白分泌量,MMP9、RHOA、ROCK1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过表达GPR87增加了细胞MMP2、MMP7、MMP9、RHOA、RHOCROCK1的mRNA表达水平、MMP7的蛋白分泌量、MMP9、RHOA、ROCK1的蛋白表达水平。无论GPR87敲低或者过表达,上皮间质转化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均无明显变化。结论·GPR87的高表达与NSCLC的高侵袭性密切相关。在SK-MES-1和A549细胞中,GPR87可通过激活RHOA/ROCK1信号通路,促进MMPs的表达,最终促进NSCLC的侵袭与迁移。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管抑制蛋白2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功能及其调控可变剪接机制
    王卫, 王红丽, 阿力比亚提·艾尼, 衣力亚尔·肉苏, 阿依努尔, 杨亮
    2024 (12):  1526-1535.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4.12.005

    摘要 ( 42 )   HTML ( 5 )   PDF(4754KB) ( 217 )  

    目的·探索血管抑制蛋白2(vasohibin-2,VASH2)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中的表达及VASH2通过调控基因表达和可变剪接在TNB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基因型-组织表达数据库(Genotype-Tissue Expression,GTEx)联合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比较VASH2在TNBC中与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VASH2在TNBC中的甲基化水平。在TNBC细胞系MDA-MB-231中对VASH2过表达,并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受VASH2所调控的差异表达基因及可变剪接基因。结果·VASH2在TNBC组织中与正常组织及其他乳腺癌分型比较表达水平显著提高。VASH2基因的低甲基化可能是VASH2在TNBC 中表达上调的原因之一。VASH2过表达后引起81个基因显著差异表达,其中上调的基因23个,下调的基因58个。VASH2过表达后可变剪接水平发生显著变化的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周期、p53信号通路上。结论·VASH2可能通过调控TNBC中基因可变剪接促进其发生和发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牙周致病菌编码的Tannerpin-M对粒细胞释放的丝氨酸蛋白酶的抑制作用
    潘子豪, 许佳伟, 周爱武
    2024 (12):  1536-1544.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4.12.006

    摘要 ( 46 )   HTML ( 2 )   PDF(3082KB) ( 32 )  

    目的·制备牙周致病相关坦纳菌编码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Serpin),分析其抑制靶蛋白酶的特异性及其结构特征。方法·通过氨基酸序列分析,选择人类口腔微生物组数据库(eHOMD)中的Serpin,将其转入大肠埃希菌中进行重组表达;采用镍离子亲和层析等方法制备重组蛋白,分析其抑制丝氨酸蛋白酶的特异性,并通过结构生物学手段解析其三维空间结构。结果·在坦纳菌中发现一个新的且活性中心P1残基为甲硫氨酸的Serpin,将其命名为Tannerpin-M,并成功地从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制备了高纯度的重组蛋白。进一步的活性检测结果表明重组Tannerpin-M可以有效地与粒细胞来源的蛋白酶(人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组织蛋白酶G和蛋白酶3)、胰弹性蛋白酶以及激肽释放酶1(KLK1)、KLK7等6种蛋白酶形成SDS稳定的共价复合物,其中Tannerpin-M抑制KLK7的二级反应速率常数为4.25×104 L/(mol·s)。解析分辨率为2.4 ?(1 ?=0.1 nm)的Tannerpin-M松弛态构象的晶体结构,结果显示Tannerpin-M具有显著延长的反应中心环,可以发生经典的抑制型Serpin从紧张态向松弛态转变的构象变化。结论·口腔致病菌编码的Tannerpin-M是一个典型的抑制型Serpin,其可以有效抑制粒细胞释放的丝氨酸蛋白酶,提示该口腔致病菌可能以此机制来抵抗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 临床研究
    输卵管复合妊娠的超声检查时间探讨
    黄勤, 黄缨, 李文
    2024 (12):  1545-1551.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4.12.007

    摘要 ( 43 )   HTML ( 3 )   PDF(2036KB) ( 22 )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诊断输卵管复合妊娠(fallopian tubal heterotopic pregnancy,THP)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出院诊断为异位妊娠的13 082例患者中疑似THP的88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并分析其术前超声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并按照接受超声检查时的孕龄将孕妇分为3组:孕≤38 d组、孕39~45 d组、孕46~73 d组。回顾性分析孕妇的THP发生率、妊娠结局,术前超声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术后病理结果、出院诊断结果与术前超声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即准确率),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3组孕妇超声检查对THP诊断的价值。结果·在88例疑似THP病例中,72例经术后病理诊断或进一步超声检查证实为THP,其在13 082例异位妊娠患者中的发生率为0.5%。72例确诊THP患者术前超声检查图像可分为2种类型,其中Ⅰ型(孕囊型包块)占30.6%,Ⅱ型(低回声及混合回声包块)占69.4%。THP患者中行输卵管切除术者占54.2%,宫内妊娠活产率为59.7%。超声检查对THP诊断的总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1.7%、81.3%、89.8%,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孕≤38 d组的灵敏度、特异度与孕46~73 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该组的准确率与孕39~45 d组和孕46~73 d组差异也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超声检查对孕≤38 d组THP的诊断价值较低,但对孕39~45 d组和孕46~73 d组THP具有一定诊断价值。结论·超声检查对THP的诊断价值较高。超声诊断时的孕龄与确诊THP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密切相关。应特别加强对孕龄大于46 d孕妇的超声检查以辅助THP的诊断。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皮肤移植物抗宿主病评估与预防的审查指标制定与障碍因素分析
    杨利灵, 詹莎, 薛晓燕, 陈凯, 刘青, 王丽, 王怡怡, 吴萌, 陆群峰
    2024 (12):  1552-1560.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4.12.008

    摘要 ( 54 )   HTML ( 4 )   PDF(1384KB) ( 27 )  

    目的·全面了解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皮肤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评估与预防的临床现状,构建审查指标,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分析研究开展过程中的障碍因素与促进因素,制定变革策略。方法·以JBI循证卫生保健模式为理论指导框架,明确临床问题,构建循证实践团队,系统检索文献,评价和汇总证据,并结合证据构建审查指标及明确审查方法。采用渥太华研究应用模式,对证据的变革、潜在采纳者和实践环境3个维度进行障碍因素与促进因素分析,并制定相应的策略。结果·共纳入24条最佳证据,包含皮肤评估、皮肤防护、皮肤不良反应的处理、用药指导和随访与筛查5个维度。在此基础上构建22条审查指标。14条审查指标的执行率<60%,其中的10条审查指标的执行率为0;8条审查指标的执行率>60%,其中的6条审查指标执行率为100.00%。主要障碍因素为缺乏相关的培训、未形成合理的管理机制;主要促进因素有证据来源可靠、潜在相关者配合程度高。结合审查指标的执行率和障碍因素分析的结果,制定变革措施。结论·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皮肤GVHD评估与预防的证据与临床实践存在较大差距;应基于障碍因素与促进因素,有效实施临床变革。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套细胞淋巴瘤在18F-FDG PET/CT中的显像特征及细胞形态学分型
    任怡璇, 陈诚, 蔡铭慈, 陈嘉敏, 杨欣欣, 王超, 林晓珠, 程澍, 江旭峰, 陈东旭
    2024 (12):  1561-1569.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4.12.009

    摘要 ( 48 )   HTML ( 2 )   PDF(4578KB) ( 24 )  

    目的·分析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18F-FDG PET/CT)对于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的显像特点和诊断价值,并探索其在区分MCL经典型与侵袭性变型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116例经病理学确诊的初诊MCL患者的18F-FDG PET/CT显像及临床资料,分析淋巴结内外病灶的显像特点,评估18F-FDG PET/CT在诊断MCL骨髓和胃肠道浸润中的准确性,并分析经典型和侵袭性变型MCL的18F-FDG PET/CT特征及临床特征之间的差异。结果·116例患者中,100.0%的患者在18F-FDG PET/CT显像中有阳性表现,99.1%的患者有淋巴结异常,85.3%的患者有结外侵犯,其中脾脏、咽淋巴环、骨髓、胃肠道是最常见的结外侵犯部位。与骨髓穿刺结果比较,18F-FDG PET/CT对MCL骨髓侵犯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分别为43.4%、91.5%和66.0%。与胃镜、肠镜的活检结果比较,18F-FDG PET/CT对胃、肠道浸润的灵敏度分别为100.0%、94.1%,特异度分别为75.0%、100.0%,准确率分别为92.9%、94.7%。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和Ki-67指数在MCL经典型与侵袭性变型间差异显著,且SUVmax与Ki-67指数呈正相关。以SUVmax为10.4作为诊断阈值时,区分MCL经典型及侵袭性变型的灵敏度为73.9%,特异度为77.4%,AUC值为0.797。结论·18F-FDG PET/CT对MCL患者结内外病变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在骨髓浸润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在胃肠道浸润的诊断中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可为MCL骨髓和胃肠道浸润提供非侵入性的、比较可靠的诊断信息,但仍不足以代替病理学检查。SUVmax与Ki-67指数呈正相关。应用SUVmax可以有效区分MCL经典型和侵袭性变型;当SUVmax>10.4时,侵袭性变型可能性更高,否则为经典型;SUVmax可为MCL的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潜在帮助。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 公共卫生
    出生前母体重(类)金属复合暴露与子代认知和气质发育的相关性研究
    徐祖婧, 江怡宁, 徐健
    2024 (12):  1570-1578.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4.12.010

    摘要 ( 51 )   HTML ( 8 )   PDF(2576KB) ( 31 )  

    目的·分析出生前母体重(类)金属复合暴露与子代认知和气质发育的相关性。方法·利用2010—2012年在上海开展的前瞻性出生队列,在妊娠28~36周采集孕妇静脉血,检测静脉血重(类)金属浓度。在幼儿24~36月龄时,使用格塞尔发育量表和幼儿气质量表分别评估幼儿的认知和气质发育。通过问卷及医院病历系统收集孕妇及幼儿的基本信息。使用贝叶斯核机器回归(Bayesian kernel machine regression,BKMR)模型评估出生前母体重(类)金属复合暴露对幼儿认知和气质发育的影响。结果·最终共纳入139对信息完整的母婴。入组时孕妇年龄为(29.39±3.41)岁,婴儿出生体质量为(3.47±0.42)kg,女性占59.71%,随访时幼儿月龄为(32.91±2.69)个月。根据以往研究证据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筛选出和幼儿认知和气质发展可能有关联的4种重(类)金属元素,分别为铬(Cr)、锰(Mn)、砷(As)和铅(Pb)。出生前母体静脉血Mn、Pb、As、Cr的浓度中位数分别为3.32、3.60、2.03、1.78 μg/dL。BKMR模型分析发现,矫正相关混杂因素后,当4种重(类)金属的整体浓度高于第50个百分位时,随着重(类)金属整体浓度的增加,幼儿的精细动作发育商呈下降趋势,且幼儿气质量表的适应性、坚持性和反应阈维度得分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出生前母体Mn暴露对幼儿精细动作发育影响的贡献最大[后验包含概率(posterior inclusion probabilities,PIP)=0.617],As暴露对幼儿坚持性维度影响的贡献最大(PIP=0.656),Cr暴露对幼儿反应阈维度影响的贡献最大(PIP=0.447),4种重(类)金属暴露对幼儿适应性维度影响的贡献相近。结论·出生前母体重(类)金属(Mn、As、Pb、Cr)复合暴露与幼儿的精细动作发育和气质的适应性、坚持性和反应阈维度发育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尤其要重视Mn暴露与幼儿精细动作发育之间,以及As和Cr暴露与幼儿气质发育之间的关系。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 技术与方法
    基于Transformer和扩散模型的头颅侧位片颈椎分割方法在正畸临床中的初步应用
    刘洋, 吴梦怡, 胡尧, 亓坤, 王渝彬, 赵悦, 宋锦璘
    2024 (12):  1579-1586.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4.12.011

    摘要 ( 70 )   HTML ( 5 )   PDF(4502KB) ( 55 )  

    目的·针对错畸形生长发育高峰期骨骼形态变化复杂、难以精准评估的临床难点,利用扩散模型与Transformer深度学习算法构建颈椎图像分割模型并评估其分割性能。方法·使用基于Transformer与扩散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185例正畸患者(44例来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141例来自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的头颅侧位片进行精准的颈椎分割。首先对图像进行预处理,裁剪出感兴趣的颈椎骨区域,随机将所有数据划分为训练集(79.6%)和测试集(20.4%)。利用U-Net构成的扩散模型和条件模型进行特征提取,引入Transformer模块学习噪声和语义特征之间的相互作用。将多尺度图像进行融合,以增强低对比度图像中的细微结构和边界纹理特征。将该方法与U-Net和SOLOv2方法进行比较,通过Dice相似系数(Dice similarity coefficient,DSC)、交并比(intersection over union,IoU)2项指标定量比较颈椎图像分割性能。通过医师的人工标注结果和模型可视化结果对分割性能进行定性评估。结果·基于Transformer的扩散模型颈椎图像分割方法的DSC和IoU评分分别达到93.3%和87.5%,明显优于U-Net和SOLOv2方法(在DSC上分别领先3.0%和4.1%,在IoU上分别领先5.2%和7.1%)。尽管单张图像的处理时间较长,但分割精度显著提升。相较于U-Net和SOLOv2,基于Transformer的扩散模型颈椎图像分割方法在处理复杂、低对比度和边界模糊的图像时表现出更高的稳定性和鲁棒性,能够精准分割出颈椎骨的清晰边界和完整结构。结论·基于Transformer的扩散模型颈椎图像分割网络能够增强颈椎图像中的边缘和纹理特征,更容易识别不同椎骨的边界,从而获得自动、准确、稳健的颈椎分割结果,可辅助颈椎骨成熟度分析。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荧光转基因斑马鱼品系Tg (amhmCherry)的构建及其性腺发育的示踪分析
    吴婧, 徐悦, 凌诗颖, 宋怀东, 乔洁, 董梅
    2024 (12):  1587-1592.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4.12.012

    摘要 ( 39 )   HTML ( 1 )   PDF(2359KB) ( 15 )  

    目的·建立一种用于研究性腺发育及相关疾病的转基因斑马鱼品系Tg(amh:mCherry),并对斑马鱼性腺的发育过程进行示踪分析。方法·使用斑马鱼抗米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基因编码区的上游启动子序列和红色荧光蛋白的基因编码序列构建重组转基因表达载体pTol2-amh-mCherry,并采用Sanger测序对构建的载体进行验证。将上述载体和Tol2转座酶的mRNA显微共注射入斑马鱼胚胎,使用荧光显微镜挑选带有荧光的斑马鱼,筛选出能够稳定遗传的转基因斑马鱼品系Tg(amh:mCherry),并通过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荧光信号的位置与amh内源性表达位置是否一致。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F3代转基因斑马鱼的红色荧光情况,并对其性腺发育过程进行追踪和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了pTol2-amh-mCherry载体,并建立了能稳定遗传的F3代转基因斑马鱼品系Tg(amh:mCherry)。原位杂交技术的结果显示,该转基因斑马鱼的红色荧光信号位置与内源性amh表达位置一致。通过对F3代转基因斑马鱼荧光的观察和分析后发现,斑马鱼性腺的发育存在5种情况。结论·Tg(amh:mCherry)转基因斑马鱼品系的成功构建有利于对斑马鱼性腺发育的示踪分析,也为性腺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了较理想的实验模型。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β-抑制蛋白1在炎症反应调控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衣文婧, 范宜璇, 仇佳泰, 付晓燕, 刘梅芳
    2024 (12):  1593-1600.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4.12.013

    摘要 ( 52 )   HTML ( 2 )   PDF(3422KB) ( 30 )  

    炎症反应是机体应对感染或损伤等刺激时产生的系统性响应过程,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机制密切相关,并在疾病进展与转归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正常情况下,炎症反应能够在机体受损不严重时做出响应并维持组织稳态;而在受到较严重的刺激时,失控的炎症反应往往会对机体造成严重危害。理想的炎症反应是在消除了炎症刺激后终止响应,因此有效调控炎症反应的程度和范围显得尤为重要。β-抑制蛋白1(β-arrestin 1,ARRB1)是一种多功能调节蛋白,在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CR)和非GPCR介导的信号转导中发挥关键作用;同时,该蛋白还参与部分免疫细胞发育、分化等功能的调控。尽管ARRB1最初被认为是GPCR信号转导的终止子,可抑制炎症反应,但近年来的研究提示ARRB1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较为复杂,具有抑制炎症和促进炎症的双重作用。基于此,该文回顾了近年来ARRB1与炎症反应的相关研究,详细阐述并讨论了ARRB1对信号通路转导和免疫细胞发育、分化功能的调控作用以及其调控炎症性疾病进展的作用机制,以期为炎症性疾病的临床精准治疗和药物效应靶点的筛选提供新思路。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慢性应激与卵巢功能减退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韦柳彤, 赖东梅
    2024 (12):  1601-1606.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4.12.014

    摘要 ( 39 )   HTML ( 2 )   PDF(1820KB) ( 21 )  

    卵巢是女性重要的生殖器官。卵巢功能的减退不仅影响其生育功能,更会导致女性生活质量下降。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慢性应激可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皮质酮和皮质醇以及交感-肾上腺-髓质轴和交感神经系统分泌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直接或间接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并引起卵巢功能减退,包括卵巢原始卵泡过度激活、窦前卵泡和排卵前卵泡减少、卵母细胞质量下降及颗粒细胞凋亡等。该文就慢性应激与卵巢功能减退的相关性和潜在机制进行综述。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抗体药物偶联物在血液肿瘤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唐思洁, 糜坚青
    2024 (12):  1607-1614.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4.12.015

    摘要 ( 35 )   HTML ( 1 )   PDF(1296KB) ( 12 )  

    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是一类由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细胞毒药物通过连接子偶联而成的靶向治疗药物。ADC在进入体内后,与肿瘤特异性抗原结合,形成ADC-抗原复合物;复合物通过内吞作用进入肿瘤细胞,经由内体-溶酶体途径连接子被切断,释放细胞毒药物,介导肿瘤细胞凋亡。ADC兼具单克隆抗体和细胞毒药物的双重优势,在发挥杀伤作用的同时减少了对正常细胞的损伤,因此具有更高的抗肿瘤效率。随着血液肿瘤的治疗逐渐进入靶向免疫治疗时代,ADC作为研究热点之一,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在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中也面临着许多挑战。目前已在国内上市的ADC有维布妥昔单抗(抗CD30)、奥加伊妥珠单抗(抗CD22)、维泊妥珠单抗(抗CD79B),在国外上市的还包括吉妥珠单抗(抗CD33)和朗妥昔单抗(抗CD19),它们均在临床应用中体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另外,还有针对CD123、CD19、CD20、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1(ROR1)、CD38等血液肿瘤不同靶点的ADC正在进行相应的临床研究,而全球在研的ADC已超过100种,期待未来能取得更多突破,进一步优化血液肿瘤的治疗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hnRNPH1在肿瘤生长和转移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张宗稳, 冯莉, 范志松
    2024 (12):  1615-1620.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4.12.016

    摘要 ( 37 )   HTML ( 4 )   PDF(1212KB) ( 56 )  

    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hnRNP)与核不均一RNA(heterogenous nuclear RNA,hnRNA)结合并形成复合物,参与调控RNA的剪接和转运。hnRNPH1属于hnRNP家族的一员,在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发育等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hnRNPH1在多种肿瘤组织和肿瘤细胞中高表达,且其高表达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hnRNPH1通过调控基因的可变剪接、调控基因的表达、与其他基因形成融合基因、参与表观遗传调控等作用,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近年来研究显示,hnRNPH1可作为部分肿瘤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以其为靶点的靶向药物已在黑色素瘤小鼠模型中取得初步疗效。该文对hnRNPH1在恶性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