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ATTRAN D C, BRENCHLEY P E. Membranous nephropathy: integrating basic science into improved clinical management[J]. Kidney Int, 2017, 91(3): 566-574.
[本文引用: 1]
[2]
BECK L H Jr, BONEGIO R G B, LAMBEAU G, et al. M-type phospholipase A2 receptor as target antigen in 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J]. N Engl J Med, 2009, 361(1): 11-21.
[本文引用: 2]
[3]
SCHLUMBERGER W, HORNIG N, LANGE S, et al.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membranous nephropathy with autoantibodies to phospholipase A2 receptor 1[J]. Autoimmun Rev, 2014, 13(2): 108-113.
[本文引用: 1]
[4]
HLADUNEWICH M A, TROYANOV S, CALAFATI J, et al. The natural history of the non-nephrot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patient[J]. Clin J Am Soc Nephrol, 2009, 4(9): 1417-1422.
[本文引用: 1]
[5]
POLANCO N, GUTIÉRREZ E, COVARSÍ A, et al. Spontaneous remission of nephrotic syndrome in 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J]. J Am Soc Nephrol, 2010, 21(4): 697-704.
[本文引用: 1]
[6]
FERVENZA F C, APPEL G B, BARBOUR S J, et al. Rituximab or cyclosporine in the treatment of membranous nephropathy[J]. N Engl J Med, 2019, 381(1): 36-46.
[本文引用: 3]
[7]
SO B Y F, YAP D Y H, CHAN T M. B cells in primary membranous nephropathy:escape from immune tolerance and implications for patient management[J]. Int J Mol Sci, 2021, 22(24): 13560.
[本文引用: 1]
[8]
SAKKAS L I, BOGDANOS D P. Systemic sclerosis: new evidence re-enforces the role of B cells[J]. Autoimmun Rev, 2016, 15(2): 155-161.
[本文引用: 1]
[9]
EDWARDS J C, CAMBRIDGE G, ABRAHAMS V M. Do self-perpetuating B lymphocytes drive human autoimmune disease?[J]. Immunology, 1999, 97(2): 188-196.
[本文引用: 1]
[10]
Kidney Disease: 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 (KDIGO) Glomerular Diseases Work Group. KDIGO 2021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Glomerular Diseases[J]. Kidney Int, 2021, 100(4S): S1-S276.
[本文引用: 2]
[11]
户庆峰, 王军涛, 王学珍. 利妥昔单抗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疗效及对血清磷脂酶A2受体抗体表达的影响[J]. 广东医学, 2021, 42(5): 598-602.
[本文引用: 2]
HU Q F, WANG J T, WANG X Z. Effect of rituximab combined with glucocorticoid on 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and the expression of phospholipase A2 receptor antibody[J].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2021, 42(5): 598-602.
[本文引用: 2]
[12]
刘纯玲, 王述蔷, 耿晓东, 等. 利妥昔单抗或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比较[J].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19, 19(6): 421-425.
LIU C L, WANG S Q, GENG X D, et al.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rituximab or tacrolimus combined with glucocorticoid for 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J]. Journal of Clinical Nephrology, 2019, 19(6): 421-425.
[13]
ZOU P M, LI H, CAI J F, et al. Therapy of rituximab in 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with nephrotic syndrom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Chin Med Sci J, 2018, 33(1): 9-19.
[14]
DAHAN K, DEBIEC H, PLAISIER E, et al. Rituximab for severe membranous nephropathy: a 6-month trial with extended follow-up[J]. J Am Soc Nephrol, 2017, 28(1): 348-358.
[本文引用: 1]
[15]
FERNÁNDEZ-JUÁREZ G, ROJAS-RIVERA J, LOGT A V, et al. The STARMEN trial indicates that alternating treatment with corticosteroids and cyclophosphamide is superior to sequential treatment with tacrolimus and rituximab in primary membranous nephropathy[J]. Kidney Int, 2021, 99(4): 986-998.
[16]
SCOLARI F, DELBARBA E, SANTORO D, et al. Rituximab or cyclophosphamide in the treatment of membranous nephropathy: the RI-CYCLO randomized trial[J]. J Am Soc Nephrol, 2021, 32(4): 972-982.
[本文引用: 2]
[17]
ZHANG L H, CHEN M X, LE W B, et al. Efficacy of long-term repeated rituximab treatment in refractory phospholipase A2 receptor-antibody-related membranous nephropathy[J]. Immunotherapy, 2022, 14(15): 1237-1244.
[本文引用: 2]
[18]
袁仲飞, 刘先燕, 何剑. 低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1, 21(3): 215-219.
[本文引用: 1]
YUAN Z F, LIU X Y, HE J. Clinical analysis of low-dose rituximab in the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J]. Journal of Clinical Nephrology, 2021, 21(3): 215-219.
[本文引用: 1]
[19]
张义德, 范亚平, 王锋, 等. 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膜性肾病1例随访18个月[J].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19, 19(7): 544-546.
[本文引用: 1]
ZHANG Y D, FAN Y P, WANG F, et al. Rituximab for refractory 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a case of report of 18-month follow-up[J]. Journal of Clinical Nephrology, 2019, 19(7): 544-546.
[本文引用: 1]
[20]
李育梅, 王悦, 王松, 等. 尝试长疗程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原发性膜性肾病一例[J]. 中国综合临床, 2020, 36(6): 561-563.
[本文引用: 2]
LI Y M, WANG Y, WANG S, et al. A case report of long course of rituximab in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membranous nephropathy[J]. Clinical Medicine of China, 2020, 36(6): 561-563.
[本文引用: 2]
[21]
COUSER W G. Primary membranous nephropathy[J]. Clin J Am Soc Nephrol, 2017, 12(6): 983-997.
[本文引用: 1]
[22]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专家组. 利妥昔单抗在肾小球肾炎中应用的专家共识[J].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22, 38(2): 151-160.
[本文引用: 1]
Chinese Society of Nephrology. Expert consensus on the use of rituximab in glomerulonephritis[J]. Chinese Journal of Nephrology, 2022, 38(2): 151-160.
[本文引用: 1]
[23]
Kidney Disease: 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 (KDIGO) Glomerulonephritis Work Group. KDIG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Glomerulonephritis[J]. Kidney Int Suppl, 2012, 2(2): 139-274.
[本文引用: 1]
[24]
ZHANG P N, HUANG W J, ZHENG Q Y, et al. A novel insight into the role of PLA2R and THSD7A in membranous nephropathy[J]. J Immunol Res, 2021, 2021: 8163298.
[本文引用: 1]
[25]
KATSUNO T, OZAKI T, KIM H, et al. Single-dose rituximab therapy for refractory 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a single-center experience[J]. Intern Med, 2017, 56(13): 1679-1686.
[本文引用: 1]
[26]
ANJUM N, NABI Z, ALAM M A. Rituximab in the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in Pakistani population[J]. J Ayub Med Coll Abbottabad, 2019, 31(2): 265-268.
[本文引用: 1]
[27]
FERVENZA F C, ABRAHAM R S, ERICKSON S B, et al. Rituximab therapy in 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a 2-year study[J]. Clin J Am Soc Nephrol, 2010, 5(12): 2188-2198.
[本文引用: 1]
[28]
CRAVEDI P, RUGGENENTI P, SGHIRLANZONI M C, et al. Titrating rituximab to circulating B cells to optimize lymphocytolytic therapy in 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J]. Clin J Am Soc Nephrol, 2007, 2(5): 932-937.
[本文引用: 1]
[29]
SEITZ-POLSKI B, DAHAN K, DEBIEC H, et al. High-dose rituximab and early remission in PLA2R1-related membranous nephropathy[J]. Clin J Am Soc Nephrol, 2019, 14(8): 1173-1182.
[本文引用: 1]
[30]
GUO N F, CAO Y J, DAI H Y, et al. Anti-phospholipase A2 receptor (anti-PLA2R) antibody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a single-center observational study in China[J]. Med Sci Monit, 2019, 25: 9364-9368.
[本文引用: 1]
[31]
RUGGENENTI P, CRAVEDI P, CHIANCA A, et al. Rituximab in 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J]. J Am Soc Nephrol, 2012, 23(8): 1416-1425.
[本文引用: 2]
[32]
WANG B, ZUO K, WU Y, et al. Correlation between B lymphocyte abnormality and disease activity in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J]. J Int Med Res, 2011, 39(1): 86-95.
[33]
RADICE A, TREZZI B, MAGGIORE U, et al. Clinical usefulness of autoantibodies to M-type phospholipase A2 receptor (PLA2R) for monitoring disease activity in 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IMN)[J]. Autoimmun Rev, 2016, 15(2): 146-154.
[本文引用: 1]
[34]
VAN DEN BRAND J A J G, RUGGENENTI P, CHIANCA A, et al. Safety of rituximab compared with steroids and cyclophosphamide for 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J]. J Am Soc Nephrol, 2017, 28(9): 2729-2737.
[本文引用: 1]
[35]
ALSHARHAN L, BECK L H Jr. Membranous nephropathy: core curriculum 2021[J]. Am J Kidney Dis, 2021, 77(3): 440-453.
[36]
RUGGENENTI P, RUGGIERO B, CRAVEDI P, et al. Rituximab in steroid-dependent or frequently relapsing idiopathic nephrotic syndrome[J]. J Am Soc Nephrol, 2014, 25(4): 850-863.
[本文引用: 1]
[37]
KASI P M, TAWBI H A, ODDIS C V, et al. Clinical review: serious adverse events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rituximab—a critical care perspective[J]. Crit Care, 2012, 16(4): 231.
[本文引用: 1]
[38]
TEISSEYRE M, CREMONI M, BOYER-SUAVET S, et al. Advances in the management of primary membranous nephropathy and rituximab-refractory membranous nephropathy[J]. Front Immunol, 2022, 13: 859419.
[本文引用: 1]
1
... 原发性膜性肾病(primary membranous nephropathy,PMN)是一种常见的可引起成人肾病综合征的肾小球疾病,发病高峰年龄段为40~60岁,男女比例约为2∶1[1 ] .PMN以肾小球基底膜弥漫性增厚为特点,免疫荧光常见IgG、补体C3沿毛细血管壁呈颗粒样沉积,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基底膜增厚、上皮细胞足突融合、上皮下颗粒状电子致密物沉积.目前认为,PMN是一个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足细胞病,循环中的自身抗体与足突上的靶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上皮下,激活补体系统,诱发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损伤,出现蛋白尿[2 -3 ] .PMN自然病程个体差异较大,约20%的患者可获得自发缓解,也有30%~40%的患者起病5~10年后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 ...
2
... 原发性膜性肾病(primary membranous nephropathy,PMN)是一种常见的可引起成人肾病综合征的肾小球疾病,发病高峰年龄段为40~60岁,男女比例约为2∶1[1 ] .PMN以肾小球基底膜弥漫性增厚为特点,免疫荧光常见IgG、补体C3沿毛细血管壁呈颗粒样沉积,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基底膜增厚、上皮细胞足突融合、上皮下颗粒状电子致密物沉积.目前认为,PMN是一个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足细胞病,循环中的自身抗体与足突上的靶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上皮下,激活补体系统,诱发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损伤,出现蛋白尿[2 -3 ] .PMN自然病程个体差异较大,约20%的患者可获得自发缓解,也有30%~40%的患者起病5~10年后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 ...
... 在过去的10年中,PMN的治疗多参照2012年KDIGO发布的肾小球肾炎临床实践指南[23 ] ,对有大量蛋白尿及肾功能恶化趋势的高危PMN患者采用GC联合烷化剂或GC联合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治疗方案.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蛋白尿难以控制,治疗效果欠佳,并逐渐进展至ESRD.近年来随着PLA2R抗体和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thrombospondin type 1 domain containing 7A,THSD7A)抗体等相关自身抗体的发现,PMN被证实是一种针对肾小球足细胞膜抗原成分,由自身抗体介导、补体参与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2 ,24 ] ,且B细胞参与了肾小球上皮下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基底膜沉积造成肾小球过滤屏障受损,从而引起了大量蛋白尿.因此,B细胞在PMN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CsA、TAC等传统免疫抑制剂均只作用于T细胞,可抑制T细胞增殖,但对B细胞无抑制作用.基于这一点,针对B细胞为靶点的治疗逐渐得到业内关注.RTX是一种特异性抑制B细胞的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新型生物制剂,可以诱导B细胞凋亡;近年来国内外有大量的研究[6 ,11 -16 ] 证实RTX对PMN的治疗有效,但是RTX在难治性PMN治疗中的研究尚较缺乏,临床经验不足.有研究[17 -18 ] 证实4剂RTX方案(RTX按照每周1次,每次根据体表面积按375 mg/m2 的剂量静脉滴注,连续4次为1个疗程)治疗难治性PMN疗效良好且安全性良好,亦有一些个案报道了RTX对难治性PMN患者有效[19 -20 ,25 -26 ] .部分研究[27 -28 ] 发现,4剂RTX方案与2剂RTX方案相比,4剂方案对B细胞耗竭更有效,但2种方案在降低蛋白尿方面无明显差异;而另一项临床研究[29 ] 显示,2剂RTX方案在降低蛋白尿、诱导B细胞耗竭、降低PLA2R抗体及诱导病情缓解等方面明显优于4剂方案,且2种不同方案在不良反应方面并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患者依从性、安全性等因素,本中心多数患者采用了2剂RTX方案.本研究回顾性总结了该方案治疗18例难治性PMN患者的临床经验,并对其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做了分析总结. ...
1
... 原发性膜性肾病(primary membranous nephropathy,PMN)是一种常见的可引起成人肾病综合征的肾小球疾病,发病高峰年龄段为40~60岁,男女比例约为2∶1[1 ] .PMN以肾小球基底膜弥漫性增厚为特点,免疫荧光常见IgG、补体C3沿毛细血管壁呈颗粒样沉积,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基底膜增厚、上皮细胞足突融合、上皮下颗粒状电子致密物沉积.目前认为,PMN是一个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足细胞病,循环中的自身抗体与足突上的靶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上皮下,激活补体系统,诱发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损伤,出现蛋白尿[2 -3 ] .PMN自然病程个体差异较大,约20%的患者可获得自发缓解,也有30%~40%的患者起病5~10年后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 ...
1
... 2项随访10年的临床研究[4 -5 ] 发现,接受保守治疗的PMN患者的ESRD发生率高达35%~40%,而接受烷化剂联合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方案治疗的PMN患者的ESRD发生率为8%~11%.PMN目前主要治疗方案为GC联合非特异性免疫抑制剂,包括烷化剂如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环孢素(cyclosporin A,CsA)和他克莫司(tacrolimus,TAC),但是这些传统免疫抑制剂治疗缓解率低,且存在一定的药物依赖性,药物减量过程中容易出现临床复发,部分免疫抑制剂不良反应大,易引起血肌酐升高,加速肾功能恶化[6 ] .研究[7 ] 发现PMN发生时,B细胞参与了肾小球上皮下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基底膜沉积造成肾小球过滤屏障受损,从而引起大量蛋白尿.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TX)是一种人鼠嵌合单抗,由鼠抗CD20单抗的可变区Fab与人IgG1抗体恒定区Fc片段融合形成.RTX作为一种特异性抑制B细胞的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新型生物制剂,可以诱导B细胞凋亡,减少自身抗体的产生[8 ] ;近年来RTX已成为免疫介导疾病的有效治疗药物,对许多免疫相关性疾病有一定疗效,且安全性良好.RTX在肾病领域应用也十分广泛,目前在PMN、狼疮性肾炎、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肾小球轻微病变、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等疾病中均有应用[9 ] .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idney Disease: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指南(2021版)推荐RTX可用于治疗PMN、微小病变肾病、狼疮性肾炎等多种免疫介导的肾小球疾病[10 ] .国内外多项研究[6 ,11 -16 ] 均证实RTX治疗方案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可提高PMN患者的缓解率.但目前国内外关于RTX治疗难治性PMN的相关临床研究相对较少,已有的研究[17 -20 ] 发现RTX对难治性PMN患者有效且安全性良好,但病例数较少.基于此,本中心近年来对传统免疫抑制剂治疗失败的难治性PMN患者施行2剂RTX的治疗方案,通过收集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治疗方案的效果及安全性,为RTX治疗难治性PMN提供更多的临床依据. ...
1
... 2项随访10年的临床研究[4 -5 ] 发现,接受保守治疗的PMN患者的ESRD发生率高达35%~40%,而接受烷化剂联合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方案治疗的PMN患者的ESRD发生率为8%~11%.PMN目前主要治疗方案为GC联合非特异性免疫抑制剂,包括烷化剂如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环孢素(cyclosporin A,CsA)和他克莫司(tacrolimus,TAC),但是这些传统免疫抑制剂治疗缓解率低,且存在一定的药物依赖性,药物减量过程中容易出现临床复发,部分免疫抑制剂不良反应大,易引起血肌酐升高,加速肾功能恶化[6 ] .研究[7 ] 发现PMN发生时,B细胞参与了肾小球上皮下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基底膜沉积造成肾小球过滤屏障受损,从而引起大量蛋白尿.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TX)是一种人鼠嵌合单抗,由鼠抗CD20单抗的可变区Fab与人IgG1抗体恒定区Fc片段融合形成.RTX作为一种特异性抑制B细胞的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新型生物制剂,可以诱导B细胞凋亡,减少自身抗体的产生[8 ] ;近年来RTX已成为免疫介导疾病的有效治疗药物,对许多免疫相关性疾病有一定疗效,且安全性良好.RTX在肾病领域应用也十分广泛,目前在PMN、狼疮性肾炎、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肾小球轻微病变、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等疾病中均有应用[9 ] .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idney Disease: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指南(2021版)推荐RTX可用于治疗PMN、微小病变肾病、狼疮性肾炎等多种免疫介导的肾小球疾病[10 ] .国内外多项研究[6 ,11 -16 ] 均证实RTX治疗方案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可提高PMN患者的缓解率.但目前国内外关于RTX治疗难治性PMN的相关临床研究相对较少,已有的研究[17 -20 ] 发现RTX对难治性PMN患者有效且安全性良好,但病例数较少.基于此,本中心近年来对传统免疫抑制剂治疗失败的难治性PMN患者施行2剂RTX的治疗方案,通过收集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治疗方案的效果及安全性,为RTX治疗难治性PMN提供更多的临床依据. ...
3
... 2项随访10年的临床研究[4 -5 ] 发现,接受保守治疗的PMN患者的ESRD发生率高达35%~40%,而接受烷化剂联合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方案治疗的PMN患者的ESRD发生率为8%~11%.PMN目前主要治疗方案为GC联合非特异性免疫抑制剂,包括烷化剂如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环孢素(cyclosporin A,CsA)和他克莫司(tacrolimus,TAC),但是这些传统免疫抑制剂治疗缓解率低,且存在一定的药物依赖性,药物减量过程中容易出现临床复发,部分免疫抑制剂不良反应大,易引起血肌酐升高,加速肾功能恶化[6 ] .研究[7 ] 发现PMN发生时,B细胞参与了肾小球上皮下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基底膜沉积造成肾小球过滤屏障受损,从而引起大量蛋白尿.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TX)是一种人鼠嵌合单抗,由鼠抗CD20单抗的可变区Fab与人IgG1抗体恒定区Fc片段融合形成.RTX作为一种特异性抑制B细胞的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新型生物制剂,可以诱导B细胞凋亡,减少自身抗体的产生[8 ] ;近年来RTX已成为免疫介导疾病的有效治疗药物,对许多免疫相关性疾病有一定疗效,且安全性良好.RTX在肾病领域应用也十分广泛,目前在PMN、狼疮性肾炎、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肾小球轻微病变、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等疾病中均有应用[9 ] .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idney Disease: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指南(2021版)推荐RTX可用于治疗PMN、微小病变肾病、狼疮性肾炎等多种免疫介导的肾小球疾病[10 ] .国内外多项研究[6 ,11 -16 ] 均证实RTX治疗方案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可提高PMN患者的缓解率.但目前国内外关于RTX治疗难治性PMN的相关临床研究相对较少,已有的研究[17 -20 ] 发现RTX对难治性PMN患者有效且安全性良好,但病例数较少.基于此,本中心近年来对传统免疫抑制剂治疗失败的难治性PMN患者施行2剂RTX的治疗方案,通过收集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治疗方案的效果及安全性,为RTX治疗难治性PMN提供更多的临床依据. ...
... [6 ,11 -16 ]均证实RTX治疗方案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可提高PMN患者的缓解率.但目前国内外关于RTX治疗难治性PMN的相关临床研究相对较少,已有的研究[17 -20 ] 发现RTX对难治性PMN患者有效且安全性良好,但病例数较少.基于此,本中心近年来对传统免疫抑制剂治疗失败的难治性PMN患者施行2剂RTX的治疗方案,通过收集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治疗方案的效果及安全性,为RTX治疗难治性PMN提供更多的临床依据. ...
... 在过去的10年中,PMN的治疗多参照2012年KDIGO发布的肾小球肾炎临床实践指南[23 ] ,对有大量蛋白尿及肾功能恶化趋势的高危PMN患者采用GC联合烷化剂或GC联合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治疗方案.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蛋白尿难以控制,治疗效果欠佳,并逐渐进展至ESRD.近年来随着PLA2R抗体和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thrombospondin type 1 domain containing 7A,THSD7A)抗体等相关自身抗体的发现,PMN被证实是一种针对肾小球足细胞膜抗原成分,由自身抗体介导、补体参与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2 ,24 ] ,且B细胞参与了肾小球上皮下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基底膜沉积造成肾小球过滤屏障受损,从而引起了大量蛋白尿.因此,B细胞在PMN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CsA、TAC等传统免疫抑制剂均只作用于T细胞,可抑制T细胞增殖,但对B细胞无抑制作用.基于这一点,针对B细胞为靶点的治疗逐渐得到业内关注.RTX是一种特异性抑制B细胞的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新型生物制剂,可以诱导B细胞凋亡;近年来国内外有大量的研究[6 ,11 -16 ] 证实RTX对PMN的治疗有效,但是RTX在难治性PMN治疗中的研究尚较缺乏,临床经验不足.有研究[17 -18 ] 证实4剂RTX方案(RTX按照每周1次,每次根据体表面积按375 mg/m2 的剂量静脉滴注,连续4次为1个疗程)治疗难治性PMN疗效良好且安全性良好,亦有一些个案报道了RTX对难治性PMN患者有效[19 -20 ,25 -26 ] .部分研究[27 -28 ] 发现,4剂RTX方案与2剂RTX方案相比,4剂方案对B细胞耗竭更有效,但2种方案在降低蛋白尿方面无明显差异;而另一项临床研究[29 ] 显示,2剂RTX方案在降低蛋白尿、诱导B细胞耗竭、降低PLA2R抗体及诱导病情缓解等方面明显优于4剂方案,且2种不同方案在不良反应方面并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患者依从性、安全性等因素,本中心多数患者采用了2剂RTX方案.本研究回顾性总结了该方案治疗18例难治性PMN患者的临床经验,并对其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做了分析总结. ...
1
... 2项随访10年的临床研究[4 -5 ] 发现,接受保守治疗的PMN患者的ESRD发生率高达35%~40%,而接受烷化剂联合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方案治疗的PMN患者的ESRD发生率为8%~11%.PMN目前主要治疗方案为GC联合非特异性免疫抑制剂,包括烷化剂如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环孢素(cyclosporin A,CsA)和他克莫司(tacrolimus,TAC),但是这些传统免疫抑制剂治疗缓解率低,且存在一定的药物依赖性,药物减量过程中容易出现临床复发,部分免疫抑制剂不良反应大,易引起血肌酐升高,加速肾功能恶化[6 ] .研究[7 ] 发现PMN发生时,B细胞参与了肾小球上皮下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基底膜沉积造成肾小球过滤屏障受损,从而引起大量蛋白尿.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TX)是一种人鼠嵌合单抗,由鼠抗CD20单抗的可变区Fab与人IgG1抗体恒定区Fc片段融合形成.RTX作为一种特异性抑制B细胞的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新型生物制剂,可以诱导B细胞凋亡,减少自身抗体的产生[8 ] ;近年来RTX已成为免疫介导疾病的有效治疗药物,对许多免疫相关性疾病有一定疗效,且安全性良好.RTX在肾病领域应用也十分广泛,目前在PMN、狼疮性肾炎、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肾小球轻微病变、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等疾病中均有应用[9 ] .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idney Disease: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指南(2021版)推荐RTX可用于治疗PMN、微小病变肾病、狼疮性肾炎等多种免疫介导的肾小球疾病[10 ] .国内外多项研究[6 ,11 -16 ] 均证实RTX治疗方案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可提高PMN患者的缓解率.但目前国内外关于RTX治疗难治性PMN的相关临床研究相对较少,已有的研究[17 -20 ] 发现RTX对难治性PMN患者有效且安全性良好,但病例数较少.基于此,本中心近年来对传统免疫抑制剂治疗失败的难治性PMN患者施行2剂RTX的治疗方案,通过收集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治疗方案的效果及安全性,为RTX治疗难治性PMN提供更多的临床依据. ...
1
... 2项随访10年的临床研究[4 -5 ] 发现,接受保守治疗的PMN患者的ESRD发生率高达35%~40%,而接受烷化剂联合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方案治疗的PMN患者的ESRD发生率为8%~11%.PMN目前主要治疗方案为GC联合非特异性免疫抑制剂,包括烷化剂如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环孢素(cyclosporin A,CsA)和他克莫司(tacrolimus,TAC),但是这些传统免疫抑制剂治疗缓解率低,且存在一定的药物依赖性,药物减量过程中容易出现临床复发,部分免疫抑制剂不良反应大,易引起血肌酐升高,加速肾功能恶化[6 ] .研究[7 ] 发现PMN发生时,B细胞参与了肾小球上皮下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基底膜沉积造成肾小球过滤屏障受损,从而引起大量蛋白尿.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TX)是一种人鼠嵌合单抗,由鼠抗CD20单抗的可变区Fab与人IgG1抗体恒定区Fc片段融合形成.RTX作为一种特异性抑制B细胞的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新型生物制剂,可以诱导B细胞凋亡,减少自身抗体的产生[8 ] ;近年来RTX已成为免疫介导疾病的有效治疗药物,对许多免疫相关性疾病有一定疗效,且安全性良好.RTX在肾病领域应用也十分广泛,目前在PMN、狼疮性肾炎、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肾小球轻微病变、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等疾病中均有应用[9 ] .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idney Disease: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指南(2021版)推荐RTX可用于治疗PMN、微小病变肾病、狼疮性肾炎等多种免疫介导的肾小球疾病[10 ] .国内外多项研究[6 ,11 -16 ] 均证实RTX治疗方案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可提高PMN患者的缓解率.但目前国内外关于RTX治疗难治性PMN的相关临床研究相对较少,已有的研究[17 -20 ] 发现RTX对难治性PMN患者有效且安全性良好,但病例数较少.基于此,本中心近年来对传统免疫抑制剂治疗失败的难治性PMN患者施行2剂RTX的治疗方案,通过收集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治疗方案的效果及安全性,为RTX治疗难治性PMN提供更多的临床依据. ...
1
... 2项随访10年的临床研究[4 -5 ] 发现,接受保守治疗的PMN患者的ESRD发生率高达35%~40%,而接受烷化剂联合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方案治疗的PMN患者的ESRD发生率为8%~11%.PMN目前主要治疗方案为GC联合非特异性免疫抑制剂,包括烷化剂如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环孢素(cyclosporin A,CsA)和他克莫司(tacrolimus,TAC),但是这些传统免疫抑制剂治疗缓解率低,且存在一定的药物依赖性,药物减量过程中容易出现临床复发,部分免疫抑制剂不良反应大,易引起血肌酐升高,加速肾功能恶化[6 ] .研究[7 ] 发现PMN发生时,B细胞参与了肾小球上皮下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基底膜沉积造成肾小球过滤屏障受损,从而引起大量蛋白尿.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TX)是一种人鼠嵌合单抗,由鼠抗CD20单抗的可变区Fab与人IgG1抗体恒定区Fc片段融合形成.RTX作为一种特异性抑制B细胞的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新型生物制剂,可以诱导B细胞凋亡,减少自身抗体的产生[8 ] ;近年来RTX已成为免疫介导疾病的有效治疗药物,对许多免疫相关性疾病有一定疗效,且安全性良好.RTX在肾病领域应用也十分广泛,目前在PMN、狼疮性肾炎、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肾小球轻微病变、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等疾病中均有应用[9 ] .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idney Disease: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指南(2021版)推荐RTX可用于治疗PMN、微小病变肾病、狼疮性肾炎等多种免疫介导的肾小球疾病[10 ] .国内外多项研究[6 ,11 -16 ] 均证实RTX治疗方案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可提高PMN患者的缓解率.但目前国内外关于RTX治疗难治性PMN的相关临床研究相对较少,已有的研究[17 -20 ] 发现RTX对难治性PMN患者有效且安全性良好,但病例数较少.基于此,本中心近年来对传统免疫抑制剂治疗失败的难治性PMN患者施行2剂RTX的治疗方案,通过收集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治疗方案的效果及安全性,为RTX治疗难治性PMN提供更多的临床依据. ...
2
... 2项随访10年的临床研究[4 -5 ] 发现,接受保守治疗的PMN患者的ESRD发生率高达35%~40%,而接受烷化剂联合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方案治疗的PMN患者的ESRD发生率为8%~11%.PMN目前主要治疗方案为GC联合非特异性免疫抑制剂,包括烷化剂如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环孢素(cyclosporin A,CsA)和他克莫司(tacrolimus,TAC),但是这些传统免疫抑制剂治疗缓解率低,且存在一定的药物依赖性,药物减量过程中容易出现临床复发,部分免疫抑制剂不良反应大,易引起血肌酐升高,加速肾功能恶化[6 ] .研究[7 ] 发现PMN发生时,B细胞参与了肾小球上皮下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基底膜沉积造成肾小球过滤屏障受损,从而引起大量蛋白尿.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TX)是一种人鼠嵌合单抗,由鼠抗CD20单抗的可变区Fab与人IgG1抗体恒定区Fc片段融合形成.RTX作为一种特异性抑制B细胞的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新型生物制剂,可以诱导B细胞凋亡,减少自身抗体的产生[8 ] ;近年来RTX已成为免疫介导疾病的有效治疗药物,对许多免疫相关性疾病有一定疗效,且安全性良好.RTX在肾病领域应用也十分广泛,目前在PMN、狼疮性肾炎、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肾小球轻微病变、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等疾病中均有应用[9 ] .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idney Disease: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指南(2021版)推荐RTX可用于治疗PMN、微小病变肾病、狼疮性肾炎等多种免疫介导的肾小球疾病[10 ] .国内外多项研究[6 ,11 -16 ] 均证实RTX治疗方案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可提高PMN患者的缓解率.但目前国内外关于RTX治疗难治性PMN的相关临床研究相对较少,已有的研究[17 -20 ] 发现RTX对难治性PMN患者有效且安全性良好,但病例数较少.基于此,本中心近年来对传统免疫抑制剂治疗失败的难治性PMN患者施行2剂RTX的治疗方案,通过收集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治疗方案的效果及安全性,为RTX治疗难治性PMN提供更多的临床依据. ...
... 选取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肾内科2018年7月—2022年4月收治的膜性肾病患者,纳入标准:① 年龄≥18岁.② 经肾穿刺活检证实为膜性肾病,血清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 receptor,PLA2R)抗体阳性(即ELISA法检测值≥20 RU/mL).③ 之前的治疗方案为GC联合CTX或CsA或TAC,或者反复更换免疫抑制剂方案.④ 经上述免疫抑制剂治疗1年以上仍未达到部分缓解[即血白蛋白≥30 g/L且尿蛋白肌酐比(urinary protein/creatinine ratio,UPCR)较治疗前下降幅度≥50%],或蛋白尿复发(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后再次出现尿蛋白≥3.5 g),或合并血肌酐较基线上升≥50%,符合难治性PMN标准[10 ,21 ] .⑤ 随访≥6个月.⑥ 同意接受RTX治疗.排除标准:① 由于糖尿病肾病、淀粉样变、狼疮性肾炎、多发性骨髓瘤,以及肿瘤、感染、药物、病毒性肝炎等因素引起的继发性膜性肾病.② 患者已达慢性肾脏病4期,肾小球滤过率[MDRD(modification of diet in renal disease)简化公式]<30 mL/(min×1.73 m2 ). ...
2
... 2项随访10年的临床研究[4 -5 ] 发现,接受保守治疗的PMN患者的ESRD发生率高达35%~40%,而接受烷化剂联合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方案治疗的PMN患者的ESRD发生率为8%~11%.PMN目前主要治疗方案为GC联合非特异性免疫抑制剂,包括烷化剂如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环孢素(cyclosporin A,CsA)和他克莫司(tacrolimus,TAC),但是这些传统免疫抑制剂治疗缓解率低,且存在一定的药物依赖性,药物减量过程中容易出现临床复发,部分免疫抑制剂不良反应大,易引起血肌酐升高,加速肾功能恶化[6 ] .研究[7 ] 发现PMN发生时,B细胞参与了肾小球上皮下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基底膜沉积造成肾小球过滤屏障受损,从而引起大量蛋白尿.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TX)是一种人鼠嵌合单抗,由鼠抗CD20单抗的可变区Fab与人IgG1抗体恒定区Fc片段融合形成.RTX作为一种特异性抑制B细胞的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新型生物制剂,可以诱导B细胞凋亡,减少自身抗体的产生[8 ] ;近年来RTX已成为免疫介导疾病的有效治疗药物,对许多免疫相关性疾病有一定疗效,且安全性良好.RTX在肾病领域应用也十分广泛,目前在PMN、狼疮性肾炎、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肾小球轻微病变、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等疾病中均有应用[9 ] .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idney Disease: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指南(2021版)推荐RTX可用于治疗PMN、微小病变肾病、狼疮性肾炎等多种免疫介导的肾小球疾病[10 ] .国内外多项研究[6 ,11 -16 ] 均证实RTX治疗方案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可提高PMN患者的缓解率.但目前国内外关于RTX治疗难治性PMN的相关临床研究相对较少,已有的研究[17 -20 ] 发现RTX对难治性PMN患者有效且安全性良好,但病例数较少.基于此,本中心近年来对传统免疫抑制剂治疗失败的难治性PMN患者施行2剂RTX的治疗方案,通过收集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治疗方案的效果及安全性,为RTX治疗难治性PMN提供更多的临床依据. ...
... 在过去的10年中,PMN的治疗多参照2012年KDIGO发布的肾小球肾炎临床实践指南[23 ] ,对有大量蛋白尿及肾功能恶化趋势的高危PMN患者采用GC联合烷化剂或GC联合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治疗方案.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蛋白尿难以控制,治疗效果欠佳,并逐渐进展至ESRD.近年来随着PLA2R抗体和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thrombospondin type 1 domain containing 7A,THSD7A)抗体等相关自身抗体的发现,PMN被证实是一种针对肾小球足细胞膜抗原成分,由自身抗体介导、补体参与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2 ,24 ] ,且B细胞参与了肾小球上皮下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基底膜沉积造成肾小球过滤屏障受损,从而引起了大量蛋白尿.因此,B细胞在PMN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CsA、TAC等传统免疫抑制剂均只作用于T细胞,可抑制T细胞增殖,但对B细胞无抑制作用.基于这一点,针对B细胞为靶点的治疗逐渐得到业内关注.RTX是一种特异性抑制B细胞的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新型生物制剂,可以诱导B细胞凋亡;近年来国内外有大量的研究[6 ,11 -16 ] 证实RTX对PMN的治疗有效,但是RTX在难治性PMN治疗中的研究尚较缺乏,临床经验不足.有研究[17 -18 ] 证实4剂RTX方案(RTX按照每周1次,每次根据体表面积按375 mg/m2 的剂量静脉滴注,连续4次为1个疗程)治疗难治性PMN疗效良好且安全性良好,亦有一些个案报道了RTX对难治性PMN患者有效[19 -20 ,25 -26 ] .部分研究[27 -28 ] 发现,4剂RTX方案与2剂RTX方案相比,4剂方案对B细胞耗竭更有效,但2种方案在降低蛋白尿方面无明显差异;而另一项临床研究[29 ] 显示,2剂RTX方案在降低蛋白尿、诱导B细胞耗竭、降低PLA2R抗体及诱导病情缓解等方面明显优于4剂方案,且2种不同方案在不良反应方面并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患者依从性、安全性等因素,本中心多数患者采用了2剂RTX方案.本研究回顾性总结了该方案治疗18例难治性PMN患者的临床经验,并对其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做了分析总结. ...
2
... 2项随访10年的临床研究[4 -5 ] 发现,接受保守治疗的PMN患者的ESRD发生率高达35%~40%,而接受烷化剂联合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方案治疗的PMN患者的ESRD发生率为8%~11%.PMN目前主要治疗方案为GC联合非特异性免疫抑制剂,包括烷化剂如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环孢素(cyclosporin A,CsA)和他克莫司(tacrolimus,TAC),但是这些传统免疫抑制剂治疗缓解率低,且存在一定的药物依赖性,药物减量过程中容易出现临床复发,部分免疫抑制剂不良反应大,易引起血肌酐升高,加速肾功能恶化[6 ] .研究[7 ] 发现PMN发生时,B细胞参与了肾小球上皮下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基底膜沉积造成肾小球过滤屏障受损,从而引起大量蛋白尿.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TX)是一种人鼠嵌合单抗,由鼠抗CD20单抗的可变区Fab与人IgG1抗体恒定区Fc片段融合形成.RTX作为一种特异性抑制B细胞的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新型生物制剂,可以诱导B细胞凋亡,减少自身抗体的产生[8 ] ;近年来RTX已成为免疫介导疾病的有效治疗药物,对许多免疫相关性疾病有一定疗效,且安全性良好.RTX在肾病领域应用也十分广泛,目前在PMN、狼疮性肾炎、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肾小球轻微病变、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等疾病中均有应用[9 ] .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idney Disease: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指南(2021版)推荐RTX可用于治疗PMN、微小病变肾病、狼疮性肾炎等多种免疫介导的肾小球疾病[10 ] .国内外多项研究[6 ,11 -16 ] 均证实RTX治疗方案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可提高PMN患者的缓解率.但目前国内外关于RTX治疗难治性PMN的相关临床研究相对较少,已有的研究[17 -20 ] 发现RTX对难治性PMN患者有效且安全性良好,但病例数较少.基于此,本中心近年来对传统免疫抑制剂治疗失败的难治性PMN患者施行2剂RTX的治疗方案,通过收集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治疗方案的效果及安全性,为RTX治疗难治性PMN提供更多的临床依据. ...
... 在过去的10年中,PMN的治疗多参照2012年KDIGO发布的肾小球肾炎临床实践指南[23 ] ,对有大量蛋白尿及肾功能恶化趋势的高危PMN患者采用GC联合烷化剂或GC联合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治疗方案.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蛋白尿难以控制,治疗效果欠佳,并逐渐进展至ESRD.近年来随着PLA2R抗体和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thrombospondin type 1 domain containing 7A,THSD7A)抗体等相关自身抗体的发现,PMN被证实是一种针对肾小球足细胞膜抗原成分,由自身抗体介导、补体参与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2 ,24 ] ,且B细胞参与了肾小球上皮下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基底膜沉积造成肾小球过滤屏障受损,从而引起了大量蛋白尿.因此,B细胞在PMN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CsA、TAC等传统免疫抑制剂均只作用于T细胞,可抑制T细胞增殖,但对B细胞无抑制作用.基于这一点,针对B细胞为靶点的治疗逐渐得到业内关注.RTX是一种特异性抑制B细胞的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新型生物制剂,可以诱导B细胞凋亡;近年来国内外有大量的研究[6 ,11 -16 ] 证实RTX对PMN的治疗有效,但是RTX在难治性PMN治疗中的研究尚较缺乏,临床经验不足.有研究[17 -18 ] 证实4剂RTX方案(RTX按照每周1次,每次根据体表面积按375 mg/m2 的剂量静脉滴注,连续4次为1个疗程)治疗难治性PMN疗效良好且安全性良好,亦有一些个案报道了RTX对难治性PMN患者有效[19 -20 ,25 -26 ] .部分研究[27 -28 ] 发现,4剂RTX方案与2剂RTX方案相比,4剂方案对B细胞耗竭更有效,但2种方案在降低蛋白尿方面无明显差异;而另一项临床研究[29 ] 显示,2剂RTX方案在降低蛋白尿、诱导B细胞耗竭、降低PLA2R抗体及诱导病情缓解等方面明显优于4剂方案,且2种不同方案在不良反应方面并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患者依从性、安全性等因素,本中心多数患者采用了2剂RTX方案.本研究回顾性总结了该方案治疗18例难治性PMN患者的临床经验,并对其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做了分析总结. ...
1
... 虽然本研究的18例难治性PMN患者在RTX治疗后的6个月内血白蛋白较前上升,尿蛋白较前下降,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临床疗效未达到部分或完全缓解;其中15例患者在7~24个月(多数在12个月左右)时达到了部分或完全缓解.既往一项大样本队列研究[31 ] 显示PMN患者在接受RTX治疗后的中位缓解时间为7.1个月.以上数据表明对于难治性PMN患者,RTX起效较慢,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使患者达到部分或完全缓解.本研究的18例难治性PMN患者PLA2R抗体滴度的显著下降早于UPCR,早于患者达到部分或完全缓解的标准,这提示PLA2R抗体滴度可预测PMN患者的治疗效果,且抗体的滴度变化早于尿蛋白的变化,此结论与既往多项多中心研究[14 ,31 -33 ] 的结论一致. ...
2
... 2项随访10年的临床研究[4 -5 ] 发现,接受保守治疗的PMN患者的ESRD发生率高达35%~40%,而接受烷化剂联合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方案治疗的PMN患者的ESRD发生率为8%~11%.PMN目前主要治疗方案为GC联合非特异性免疫抑制剂,包括烷化剂如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环孢素(cyclosporin A,CsA)和他克莫司(tacrolimus,TAC),但是这些传统免疫抑制剂治疗缓解率低,且存在一定的药物依赖性,药物减量过程中容易出现临床复发,部分免疫抑制剂不良反应大,易引起血肌酐升高,加速肾功能恶化[6 ] .研究[7 ] 发现PMN发生时,B细胞参与了肾小球上皮下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基底膜沉积造成肾小球过滤屏障受损,从而引起大量蛋白尿.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TX)是一种人鼠嵌合单抗,由鼠抗CD20单抗的可变区Fab与人IgG1抗体恒定区Fc片段融合形成.RTX作为一种特异性抑制B细胞的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新型生物制剂,可以诱导B细胞凋亡,减少自身抗体的产生[8 ] ;近年来RTX已成为免疫介导疾病的有效治疗药物,对许多免疫相关性疾病有一定疗效,且安全性良好.RTX在肾病领域应用也十分广泛,目前在PMN、狼疮性肾炎、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肾小球轻微病变、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等疾病中均有应用[9 ] .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idney Disease: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指南(2021版)推荐RTX可用于治疗PMN、微小病变肾病、狼疮性肾炎等多种免疫介导的肾小球疾病[10 ] .国内外多项研究[6 ,11 -16 ] 均证实RTX治疗方案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可提高PMN患者的缓解率.但目前国内外关于RTX治疗难治性PMN的相关临床研究相对较少,已有的研究[17 -20 ] 发现RTX对难治性PMN患者有效且安全性良好,但病例数较少.基于此,本中心近年来对传统免疫抑制剂治疗失败的难治性PMN患者施行2剂RTX的治疗方案,通过收集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治疗方案的效果及安全性,为RTX治疗难治性PMN提供更多的临床依据. ...
... 在过去的10年中,PMN的治疗多参照2012年KDIGO发布的肾小球肾炎临床实践指南[23 ] ,对有大量蛋白尿及肾功能恶化趋势的高危PMN患者采用GC联合烷化剂或GC联合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治疗方案.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蛋白尿难以控制,治疗效果欠佳,并逐渐进展至ESRD.近年来随着PLA2R抗体和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thrombospondin type 1 domain containing 7A,THSD7A)抗体等相关自身抗体的发现,PMN被证实是一种针对肾小球足细胞膜抗原成分,由自身抗体介导、补体参与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2 ,24 ] ,且B细胞参与了肾小球上皮下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基底膜沉积造成肾小球过滤屏障受损,从而引起了大量蛋白尿.因此,B细胞在PMN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CsA、TAC等传统免疫抑制剂均只作用于T细胞,可抑制T细胞增殖,但对B细胞无抑制作用.基于这一点,针对B细胞为靶点的治疗逐渐得到业内关注.RTX是一种特异性抑制B细胞的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新型生物制剂,可以诱导B细胞凋亡;近年来国内外有大量的研究[6 ,11 -16 ] 证实RTX对PMN的治疗有效,但是RTX在难治性PMN治疗中的研究尚较缺乏,临床经验不足.有研究[17 -18 ] 证实4剂RTX方案(RTX按照每周1次,每次根据体表面积按375 mg/m2 的剂量静脉滴注,连续4次为1个疗程)治疗难治性PMN疗效良好且安全性良好,亦有一些个案报道了RTX对难治性PMN患者有效[19 -20 ,25 -26 ] .部分研究[27 -28 ] 发现,4剂RTX方案与2剂RTX方案相比,4剂方案对B细胞耗竭更有效,但2种方案在降低蛋白尿方面无明显差异;而另一项临床研究[29 ] 显示,2剂RTX方案在降低蛋白尿、诱导B细胞耗竭、降低PLA2R抗体及诱导病情缓解等方面明显优于4剂方案,且2种不同方案在不良反应方面并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患者依从性、安全性等因素,本中心多数患者采用了2剂RTX方案.本研究回顾性总结了该方案治疗18例难治性PMN患者的临床经验,并对其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做了分析总结. ...
2
... 2项随访10年的临床研究[4 -5 ] 发现,接受保守治疗的PMN患者的ESRD发生率高达35%~40%,而接受烷化剂联合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方案治疗的PMN患者的ESRD发生率为8%~11%.PMN目前主要治疗方案为GC联合非特异性免疫抑制剂,包括烷化剂如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环孢素(cyclosporin A,CsA)和他克莫司(tacrolimus,TAC),但是这些传统免疫抑制剂治疗缓解率低,且存在一定的药物依赖性,药物减量过程中容易出现临床复发,部分免疫抑制剂不良反应大,易引起血肌酐升高,加速肾功能恶化[6 ] .研究[7 ] 发现PMN发生时,B细胞参与了肾小球上皮下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基底膜沉积造成肾小球过滤屏障受损,从而引起大量蛋白尿.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TX)是一种人鼠嵌合单抗,由鼠抗CD20单抗的可变区Fab与人IgG1抗体恒定区Fc片段融合形成.RTX作为一种特异性抑制B细胞的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新型生物制剂,可以诱导B细胞凋亡,减少自身抗体的产生[8 ] ;近年来RTX已成为免疫介导疾病的有效治疗药物,对许多免疫相关性疾病有一定疗效,且安全性良好.RTX在肾病领域应用也十分广泛,目前在PMN、狼疮性肾炎、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肾小球轻微病变、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等疾病中均有应用[9 ] .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idney Disease: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指南(2021版)推荐RTX可用于治疗PMN、微小病变肾病、狼疮性肾炎等多种免疫介导的肾小球疾病[10 ] .国内外多项研究[6 ,11 -16 ] 均证实RTX治疗方案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可提高PMN患者的缓解率.但目前国内外关于RTX治疗难治性PMN的相关临床研究相对较少,已有的研究[17 -20 ] 发现RTX对难治性PMN患者有效且安全性良好,但病例数较少.基于此,本中心近年来对传统免疫抑制剂治疗失败的难治性PMN患者施行2剂RTX的治疗方案,通过收集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治疗方案的效果及安全性,为RTX治疗难治性PMN提供更多的临床依据. ...
... 在过去的10年中,PMN的治疗多参照2012年KDIGO发布的肾小球肾炎临床实践指南[23 ] ,对有大量蛋白尿及肾功能恶化趋势的高危PMN患者采用GC联合烷化剂或GC联合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治疗方案.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蛋白尿难以控制,治疗效果欠佳,并逐渐进展至ESRD.近年来随着PLA2R抗体和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thrombospondin type 1 domain containing 7A,THSD7A)抗体等相关自身抗体的发现,PMN被证实是一种针对肾小球足细胞膜抗原成分,由自身抗体介导、补体参与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2 ,24 ] ,且B细胞参与了肾小球上皮下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基底膜沉积造成肾小球过滤屏障受损,从而引起了大量蛋白尿.因此,B细胞在PMN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CsA、TAC等传统免疫抑制剂均只作用于T细胞,可抑制T细胞增殖,但对B细胞无抑制作用.基于这一点,针对B细胞为靶点的治疗逐渐得到业内关注.RTX是一种特异性抑制B细胞的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新型生物制剂,可以诱导B细胞凋亡;近年来国内外有大量的研究[6 ,11 -16 ] 证实RTX对PMN的治疗有效,但是RTX在难治性PMN治疗中的研究尚较缺乏,临床经验不足.有研究[17 -18 ] 证实4剂RTX方案(RTX按照每周1次,每次根据体表面积按375 mg/m2 的剂量静脉滴注,连续4次为1个疗程)治疗难治性PMN疗效良好且安全性良好,亦有一些个案报道了RTX对难治性PMN患者有效[19 -20 ,25 -26 ] .部分研究[27 -28 ] 发现,4剂RTX方案与2剂RTX方案相比,4剂方案对B细胞耗竭更有效,但2种方案在降低蛋白尿方面无明显差异;而另一项临床研究[29 ] 显示,2剂RTX方案在降低蛋白尿、诱导B细胞耗竭、降低PLA2R抗体及诱导病情缓解等方面明显优于4剂方案,且2种不同方案在不良反应方面并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患者依从性、安全性等因素,本中心多数患者采用了2剂RTX方案.本研究回顾性总结了该方案治疗18例难治性PMN患者的临床经验,并对其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做了分析总结. ...
1
... 在过去的10年中,PMN的治疗多参照2012年KDIGO发布的肾小球肾炎临床实践指南[23 ] ,对有大量蛋白尿及肾功能恶化趋势的高危PMN患者采用GC联合烷化剂或GC联合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治疗方案.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蛋白尿难以控制,治疗效果欠佳,并逐渐进展至ESRD.近年来随着PLA2R抗体和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thrombospondin type 1 domain containing 7A,THSD7A)抗体等相关自身抗体的发现,PMN被证实是一种针对肾小球足细胞膜抗原成分,由自身抗体介导、补体参与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2 ,24 ] ,且B细胞参与了肾小球上皮下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基底膜沉积造成肾小球过滤屏障受损,从而引起了大量蛋白尿.因此,B细胞在PMN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CsA、TAC等传统免疫抑制剂均只作用于T细胞,可抑制T细胞增殖,但对B细胞无抑制作用.基于这一点,针对B细胞为靶点的治疗逐渐得到业内关注.RTX是一种特异性抑制B细胞的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新型生物制剂,可以诱导B细胞凋亡;近年来国内外有大量的研究[6 ,11 -16 ] 证实RTX对PMN的治疗有效,但是RTX在难治性PMN治疗中的研究尚较缺乏,临床经验不足.有研究[17 -18 ] 证实4剂RTX方案(RTX按照每周1次,每次根据体表面积按375 mg/m2 的剂量静脉滴注,连续4次为1个疗程)治疗难治性PMN疗效良好且安全性良好,亦有一些个案报道了RTX对难治性PMN患者有效[19 -20 ,25 -26 ] .部分研究[27 -28 ] 发现,4剂RTX方案与2剂RTX方案相比,4剂方案对B细胞耗竭更有效,但2种方案在降低蛋白尿方面无明显差异;而另一项临床研究[29 ] 显示,2剂RTX方案在降低蛋白尿、诱导B细胞耗竭、降低PLA2R抗体及诱导病情缓解等方面明显优于4剂方案,且2种不同方案在不良反应方面并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患者依从性、安全性等因素,本中心多数患者采用了2剂RTX方案.本研究回顾性总结了该方案治疗18例难治性PMN患者的临床经验,并对其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做了分析总结. ...
1
... 在过去的10年中,PMN的治疗多参照2012年KDIGO发布的肾小球肾炎临床实践指南[23 ] ,对有大量蛋白尿及肾功能恶化趋势的高危PMN患者采用GC联合烷化剂或GC联合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治疗方案.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蛋白尿难以控制,治疗效果欠佳,并逐渐进展至ESRD.近年来随着PLA2R抗体和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thrombospondin type 1 domain containing 7A,THSD7A)抗体等相关自身抗体的发现,PMN被证实是一种针对肾小球足细胞膜抗原成分,由自身抗体介导、补体参与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2 ,24 ] ,且B细胞参与了肾小球上皮下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基底膜沉积造成肾小球过滤屏障受损,从而引起了大量蛋白尿.因此,B细胞在PMN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CsA、TAC等传统免疫抑制剂均只作用于T细胞,可抑制T细胞增殖,但对B细胞无抑制作用.基于这一点,针对B细胞为靶点的治疗逐渐得到业内关注.RTX是一种特异性抑制B细胞的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新型生物制剂,可以诱导B细胞凋亡;近年来国内外有大量的研究[6 ,11 -16 ] 证实RTX对PMN的治疗有效,但是RTX在难治性PMN治疗中的研究尚较缺乏,临床经验不足.有研究[17 -18 ] 证实4剂RTX方案(RTX按照每周1次,每次根据体表面积按375 mg/m2 的剂量静脉滴注,连续4次为1个疗程)治疗难治性PMN疗效良好且安全性良好,亦有一些个案报道了RTX对难治性PMN患者有效[19 -20 ,25 -26 ] .部分研究[27 -28 ] 发现,4剂RTX方案与2剂RTX方案相比,4剂方案对B细胞耗竭更有效,但2种方案在降低蛋白尿方面无明显差异;而另一项临床研究[29 ] 显示,2剂RTX方案在降低蛋白尿、诱导B细胞耗竭、降低PLA2R抗体及诱导病情缓解等方面明显优于4剂方案,且2种不同方案在不良反应方面并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患者依从性、安全性等因素,本中心多数患者采用了2剂RTX方案.本研究回顾性总结了该方案治疗18例难治性PMN患者的临床经验,并对其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做了分析总结. ...
1
... 在过去的10年中,PMN的治疗多参照2012年KDIGO发布的肾小球肾炎临床实践指南[23 ] ,对有大量蛋白尿及肾功能恶化趋势的高危PMN患者采用GC联合烷化剂或GC联合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治疗方案.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蛋白尿难以控制,治疗效果欠佳,并逐渐进展至ESRD.近年来随着PLA2R抗体和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thrombospondin type 1 domain containing 7A,THSD7A)抗体等相关自身抗体的发现,PMN被证实是一种针对肾小球足细胞膜抗原成分,由自身抗体介导、补体参与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2 ,24 ] ,且B细胞参与了肾小球上皮下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基底膜沉积造成肾小球过滤屏障受损,从而引起了大量蛋白尿.因此,B细胞在PMN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CsA、TAC等传统免疫抑制剂均只作用于T细胞,可抑制T细胞增殖,但对B细胞无抑制作用.基于这一点,针对B细胞为靶点的治疗逐渐得到业内关注.RTX是一种特异性抑制B细胞的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新型生物制剂,可以诱导B细胞凋亡;近年来国内外有大量的研究[6 ,11 -16 ] 证实RTX对PMN的治疗有效,但是RTX在难治性PMN治疗中的研究尚较缺乏,临床经验不足.有研究[17 -18 ] 证实4剂RTX方案(RTX按照每周1次,每次根据体表面积按375 mg/m2 的剂量静脉滴注,连续4次为1个疗程)治疗难治性PMN疗效良好且安全性良好,亦有一些个案报道了RTX对难治性PMN患者有效[19 -20 ,25 -26 ] .部分研究[27 -28 ] 发现,4剂RTX方案与2剂RTX方案相比,4剂方案对B细胞耗竭更有效,但2种方案在降低蛋白尿方面无明显差异;而另一项临床研究[29 ] 显示,2剂RTX方案在降低蛋白尿、诱导B细胞耗竭、降低PLA2R抗体及诱导病情缓解等方面明显优于4剂方案,且2种不同方案在不良反应方面并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患者依从性、安全性等因素,本中心多数患者采用了2剂RTX方案.本研究回顾性总结了该方案治疗18例难治性PMN患者的临床经验,并对其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做了分析总结. ...
1
... 在过去的10年中,PMN的治疗多参照2012年KDIGO发布的肾小球肾炎临床实践指南[23 ] ,对有大量蛋白尿及肾功能恶化趋势的高危PMN患者采用GC联合烷化剂或GC联合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治疗方案.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蛋白尿难以控制,治疗效果欠佳,并逐渐进展至ESRD.近年来随着PLA2R抗体和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thrombospondin type 1 domain containing 7A,THSD7A)抗体等相关自身抗体的发现,PMN被证实是一种针对肾小球足细胞膜抗原成分,由自身抗体介导、补体参与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2 ,24 ] ,且B细胞参与了肾小球上皮下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基底膜沉积造成肾小球过滤屏障受损,从而引起了大量蛋白尿.因此,B细胞在PMN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CsA、TAC等传统免疫抑制剂均只作用于T细胞,可抑制T细胞增殖,但对B细胞无抑制作用.基于这一点,针对B细胞为靶点的治疗逐渐得到业内关注.RTX是一种特异性抑制B细胞的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新型生物制剂,可以诱导B细胞凋亡;近年来国内外有大量的研究[6 ,11 -16 ] 证实RTX对PMN的治疗有效,但是RTX在难治性PMN治疗中的研究尚较缺乏,临床经验不足.有研究[17 -18 ] 证实4剂RTX方案(RTX按照每周1次,每次根据体表面积按375 mg/m2 的剂量静脉滴注,连续4次为1个疗程)治疗难治性PMN疗效良好且安全性良好,亦有一些个案报道了RTX对难治性PMN患者有效[19 -20 ,25 -26 ] .部分研究[27 -28 ] 发现,4剂RTX方案与2剂RTX方案相比,4剂方案对B细胞耗竭更有效,但2种方案在降低蛋白尿方面无明显差异;而另一项临床研究[29 ] 显示,2剂RTX方案在降低蛋白尿、诱导B细胞耗竭、降低PLA2R抗体及诱导病情缓解等方面明显优于4剂方案,且2种不同方案在不良反应方面并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患者依从性、安全性等因素,本中心多数患者采用了2剂RTX方案.本研究回顾性总结了该方案治疗18例难治性PMN患者的临床经验,并对其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做了分析总结. ...
2
... 2项随访10年的临床研究[4 -5 ] 发现,接受保守治疗的PMN患者的ESRD发生率高达35%~40%,而接受烷化剂联合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方案治疗的PMN患者的ESRD发生率为8%~11%.PMN目前主要治疗方案为GC联合非特异性免疫抑制剂,包括烷化剂如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环孢素(cyclosporin A,CsA)和他克莫司(tacrolimus,TAC),但是这些传统免疫抑制剂治疗缓解率低,且存在一定的药物依赖性,药物减量过程中容易出现临床复发,部分免疫抑制剂不良反应大,易引起血肌酐升高,加速肾功能恶化[6 ] .研究[7 ] 发现PMN发生时,B细胞参与了肾小球上皮下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基底膜沉积造成肾小球过滤屏障受损,从而引起大量蛋白尿.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TX)是一种人鼠嵌合单抗,由鼠抗CD20单抗的可变区Fab与人IgG1抗体恒定区Fc片段融合形成.RTX作为一种特异性抑制B细胞的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新型生物制剂,可以诱导B细胞凋亡,减少自身抗体的产生[8 ] ;近年来RTX已成为免疫介导疾病的有效治疗药物,对许多免疫相关性疾病有一定疗效,且安全性良好.RTX在肾病领域应用也十分广泛,目前在PMN、狼疮性肾炎、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肾小球轻微病变、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等疾病中均有应用[9 ] .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idney Disease: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指南(2021版)推荐RTX可用于治疗PMN、微小病变肾病、狼疮性肾炎等多种免疫介导的肾小球疾病[10 ] .国内外多项研究[6 ,11 -16 ] 均证实RTX治疗方案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可提高PMN患者的缓解率.但目前国内外关于RTX治疗难治性PMN的相关临床研究相对较少,已有的研究[17 -20 ] 发现RTX对难治性PMN患者有效且安全性良好,但病例数较少.基于此,本中心近年来对传统免疫抑制剂治疗失败的难治性PMN患者施行2剂RTX的治疗方案,通过收集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治疗方案的效果及安全性,为RTX治疗难治性PMN提供更多的临床依据. ...
... 在过去的10年中,PMN的治疗多参照2012年KDIGO发布的肾小球肾炎临床实践指南[23 ] ,对有大量蛋白尿及肾功能恶化趋势的高危PMN患者采用GC联合烷化剂或GC联合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治疗方案.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蛋白尿难以控制,治疗效果欠佳,并逐渐进展至ESRD.近年来随着PLA2R抗体和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thrombospondin type 1 domain containing 7A,THSD7A)抗体等相关自身抗体的发现,PMN被证实是一种针对肾小球足细胞膜抗原成分,由自身抗体介导、补体参与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2 ,24 ] ,且B细胞参与了肾小球上皮下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基底膜沉积造成肾小球过滤屏障受损,从而引起了大量蛋白尿.因此,B细胞在PMN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CsA、TAC等传统免疫抑制剂均只作用于T细胞,可抑制T细胞增殖,但对B细胞无抑制作用.基于这一点,针对B细胞为靶点的治疗逐渐得到业内关注.RTX是一种特异性抑制B细胞的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新型生物制剂,可以诱导B细胞凋亡;近年来国内外有大量的研究[6 ,11 -16 ] 证实RTX对PMN的治疗有效,但是RTX在难治性PMN治疗中的研究尚较缺乏,临床经验不足.有研究[17 -18 ] 证实4剂RTX方案(RTX按照每周1次,每次根据体表面积按375 mg/m2 的剂量静脉滴注,连续4次为1个疗程)治疗难治性PMN疗效良好且安全性良好,亦有一些个案报道了RTX对难治性PMN患者有效[19 -20 ,25 -26 ] .部分研究[27 -28 ] 发现,4剂RTX方案与2剂RTX方案相比,4剂方案对B细胞耗竭更有效,但2种方案在降低蛋白尿方面无明显差异;而另一项临床研究[29 ] 显示,2剂RTX方案在降低蛋白尿、诱导B细胞耗竭、降低PLA2R抗体及诱导病情缓解等方面明显优于4剂方案,且2种不同方案在不良反应方面并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患者依从性、安全性等因素,本中心多数患者采用了2剂RTX方案.本研究回顾性总结了该方案治疗18例难治性PMN患者的临床经验,并对其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做了分析总结. ...
2
... 2项随访10年的临床研究[4 -5 ] 发现,接受保守治疗的PMN患者的ESRD发生率高达35%~40%,而接受烷化剂联合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方案治疗的PMN患者的ESRD发生率为8%~11%.PMN目前主要治疗方案为GC联合非特异性免疫抑制剂,包括烷化剂如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环孢素(cyclosporin A,CsA)和他克莫司(tacrolimus,TAC),但是这些传统免疫抑制剂治疗缓解率低,且存在一定的药物依赖性,药物减量过程中容易出现临床复发,部分免疫抑制剂不良反应大,易引起血肌酐升高,加速肾功能恶化[6 ] .研究[7 ] 发现PMN发生时,B细胞参与了肾小球上皮下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基底膜沉积造成肾小球过滤屏障受损,从而引起大量蛋白尿.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TX)是一种人鼠嵌合单抗,由鼠抗CD20单抗的可变区Fab与人IgG1抗体恒定区Fc片段融合形成.RTX作为一种特异性抑制B细胞的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新型生物制剂,可以诱导B细胞凋亡,减少自身抗体的产生[8 ] ;近年来RTX已成为免疫介导疾病的有效治疗药物,对许多免疫相关性疾病有一定疗效,且安全性良好.RTX在肾病领域应用也十分广泛,目前在PMN、狼疮性肾炎、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肾小球轻微病变、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等疾病中均有应用[9 ] .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idney Disease: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指南(2021版)推荐RTX可用于治疗PMN、微小病变肾病、狼疮性肾炎等多种免疫介导的肾小球疾病[10 ] .国内外多项研究[6 ,11 -16 ] 均证实RTX治疗方案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可提高PMN患者的缓解率.但目前国内外关于RTX治疗难治性PMN的相关临床研究相对较少,已有的研究[17 -20 ] 发现RTX对难治性PMN患者有效且安全性良好,但病例数较少.基于此,本中心近年来对传统免疫抑制剂治疗失败的难治性PMN患者施行2剂RTX的治疗方案,通过收集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治疗方案的效果及安全性,为RTX治疗难治性PMN提供更多的临床依据. ...
... 在过去的10年中,PMN的治疗多参照2012年KDIGO发布的肾小球肾炎临床实践指南[23 ] ,对有大量蛋白尿及肾功能恶化趋势的高危PMN患者采用GC联合烷化剂或GC联合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治疗方案.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蛋白尿难以控制,治疗效果欠佳,并逐渐进展至ESRD.近年来随着PLA2R抗体和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thrombospondin type 1 domain containing 7A,THSD7A)抗体等相关自身抗体的发现,PMN被证实是一种针对肾小球足细胞膜抗原成分,由自身抗体介导、补体参与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2 ,24 ] ,且B细胞参与了肾小球上皮下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基底膜沉积造成肾小球过滤屏障受损,从而引起了大量蛋白尿.因此,B细胞在PMN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CsA、TAC等传统免疫抑制剂均只作用于T细胞,可抑制T细胞增殖,但对B细胞无抑制作用.基于这一点,针对B细胞为靶点的治疗逐渐得到业内关注.RTX是一种特异性抑制B细胞的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新型生物制剂,可以诱导B细胞凋亡;近年来国内外有大量的研究[6 ,11 -16 ] 证实RTX对PMN的治疗有效,但是RTX在难治性PMN治疗中的研究尚较缺乏,临床经验不足.有研究[17 -18 ] 证实4剂RTX方案(RTX按照每周1次,每次根据体表面积按375 mg/m2 的剂量静脉滴注,连续4次为1个疗程)治疗难治性PMN疗效良好且安全性良好,亦有一些个案报道了RTX对难治性PMN患者有效[19 -20 ,25 -26 ] .部分研究[27 -28 ] 发现,4剂RTX方案与2剂RTX方案相比,4剂方案对B细胞耗竭更有效,但2种方案在降低蛋白尿方面无明显差异;而另一项临床研究[29 ] 显示,2剂RTX方案在降低蛋白尿、诱导B细胞耗竭、降低PLA2R抗体及诱导病情缓解等方面明显优于4剂方案,且2种不同方案在不良反应方面并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患者依从性、安全性等因素,本中心多数患者采用了2剂RTX方案.本研究回顾性总结了该方案治疗18例难治性PMN患者的临床经验,并对其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做了分析总结. ...
1
... 选取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肾内科2018年7月—2022年4月收治的膜性肾病患者,纳入标准:① 年龄≥18岁.② 经肾穿刺活检证实为膜性肾病,血清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 receptor,PLA2R)抗体阳性(即ELISA法检测值≥20 RU/mL).③ 之前的治疗方案为GC联合CTX或CsA或TAC,或者反复更换免疫抑制剂方案.④ 经上述免疫抑制剂治疗1年以上仍未达到部分缓解[即血白蛋白≥30 g/L且尿蛋白肌酐比(urinary protein/creatinine ratio,UPCR)较治疗前下降幅度≥50%],或蛋白尿复发(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后再次出现尿蛋白≥3.5 g),或合并血肌酐较基线上升≥50%,符合难治性PMN标准[10 ,21 ] .⑤ 随访≥6个月.⑥ 同意接受RTX治疗.排除标准:① 由于糖尿病肾病、淀粉样变、狼疮性肾炎、多发性骨髓瘤,以及肿瘤、感染、药物、病毒性肝炎等因素引起的继发性膜性肾病.② 患者已达慢性肾脏病4期,肾小球滤过率[MDRD(modification of diet in renal disease)简化公式]<30 mL/(min×1.73 m2 ). ...
1
... 本研究的患者接受了RTX专家共识[22 ] 中所推荐的2剂RTX治疗方案(RTX单次剂量为1 000 mg,2次用药间隔时间为2周),6个月后若患者发生B细胞重建,即患者外周血B细胞数量>5个/µL,则予以追加RTX 1 000 mg. ...
1
... 本研究的患者接受了RTX专家共识[22 ] 中所推荐的2剂RTX治疗方案(RTX单次剂量为1 000 mg,2次用药间隔时间为2周),6个月后若患者发生B细胞重建,即患者外周血B细胞数量>5个/µL,则予以追加RTX 1 000 mg. ...
1
... 在过去的10年中,PMN的治疗多参照2012年KDIGO发布的肾小球肾炎临床实践指南[23 ] ,对有大量蛋白尿及肾功能恶化趋势的高危PMN患者采用GC联合烷化剂或GC联合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治疗方案.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蛋白尿难以控制,治疗效果欠佳,并逐渐进展至ESRD.近年来随着PLA2R抗体和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thrombospondin type 1 domain containing 7A,THSD7A)抗体等相关自身抗体的发现,PMN被证实是一种针对肾小球足细胞膜抗原成分,由自身抗体介导、补体参与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2 ,24 ] ,且B细胞参与了肾小球上皮下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基底膜沉积造成肾小球过滤屏障受损,从而引起了大量蛋白尿.因此,B细胞在PMN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CsA、TAC等传统免疫抑制剂均只作用于T细胞,可抑制T细胞增殖,但对B细胞无抑制作用.基于这一点,针对B细胞为靶点的治疗逐渐得到业内关注.RTX是一种特异性抑制B细胞的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新型生物制剂,可以诱导B细胞凋亡;近年来国内外有大量的研究[6 ,11 -16 ] 证实RTX对PMN的治疗有效,但是RTX在难治性PMN治疗中的研究尚较缺乏,临床经验不足.有研究[17 -18 ] 证实4剂RTX方案(RTX按照每周1次,每次根据体表面积按375 mg/m2 的剂量静脉滴注,连续4次为1个疗程)治疗难治性PMN疗效良好且安全性良好,亦有一些个案报道了RTX对难治性PMN患者有效[19 -20 ,25 -26 ] .部分研究[27 -28 ] 发现,4剂RTX方案与2剂RTX方案相比,4剂方案对B细胞耗竭更有效,但2种方案在降低蛋白尿方面无明显差异;而另一项临床研究[29 ] 显示,2剂RTX方案在降低蛋白尿、诱导B细胞耗竭、降低PLA2R抗体及诱导病情缓解等方面明显优于4剂方案,且2种不同方案在不良反应方面并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患者依从性、安全性等因素,本中心多数患者采用了2剂RTX方案.本研究回顾性总结了该方案治疗18例难治性PMN患者的临床经验,并对其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做了分析总结. ...
1
... 在过去的10年中,PMN的治疗多参照2012年KDIGO发布的肾小球肾炎临床实践指南[23 ] ,对有大量蛋白尿及肾功能恶化趋势的高危PMN患者采用GC联合烷化剂或GC联合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治疗方案.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蛋白尿难以控制,治疗效果欠佳,并逐渐进展至ESRD.近年来随着PLA2R抗体和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thrombospondin type 1 domain containing 7A,THSD7A)抗体等相关自身抗体的发现,PMN被证实是一种针对肾小球足细胞膜抗原成分,由自身抗体介导、补体参与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2 ,24 ] ,且B细胞参与了肾小球上皮下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基底膜沉积造成肾小球过滤屏障受损,从而引起了大量蛋白尿.因此,B细胞在PMN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CsA、TAC等传统免疫抑制剂均只作用于T细胞,可抑制T细胞增殖,但对B细胞无抑制作用.基于这一点,针对B细胞为靶点的治疗逐渐得到业内关注.RTX是一种特异性抑制B细胞的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新型生物制剂,可以诱导B细胞凋亡;近年来国内外有大量的研究[6 ,11 -16 ] 证实RTX对PMN的治疗有效,但是RTX在难治性PMN治疗中的研究尚较缺乏,临床经验不足.有研究[17 -18 ] 证实4剂RTX方案(RTX按照每周1次,每次根据体表面积按375 mg/m2 的剂量静脉滴注,连续4次为1个疗程)治疗难治性PMN疗效良好且安全性良好,亦有一些个案报道了RTX对难治性PMN患者有效[19 -20 ,25 -26 ] .部分研究[27 -28 ] 发现,4剂RTX方案与2剂RTX方案相比,4剂方案对B细胞耗竭更有效,但2种方案在降低蛋白尿方面无明显差异;而另一项临床研究[29 ] 显示,2剂RTX方案在降低蛋白尿、诱导B细胞耗竭、降低PLA2R抗体及诱导病情缓解等方面明显优于4剂方案,且2种不同方案在不良反应方面并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患者依从性、安全性等因素,本中心多数患者采用了2剂RTX方案.本研究回顾性总结了该方案治疗18例难治性PMN患者的临床经验,并对其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做了分析总结. ...
1
... 在过去的10年中,PMN的治疗多参照2012年KDIGO发布的肾小球肾炎临床实践指南[23 ] ,对有大量蛋白尿及肾功能恶化趋势的高危PMN患者采用GC联合烷化剂或GC联合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治疗方案.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蛋白尿难以控制,治疗效果欠佳,并逐渐进展至ESRD.近年来随着PLA2R抗体和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thrombospondin type 1 domain containing 7A,THSD7A)抗体等相关自身抗体的发现,PMN被证实是一种针对肾小球足细胞膜抗原成分,由自身抗体介导、补体参与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2 ,24 ] ,且B细胞参与了肾小球上皮下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基底膜沉积造成肾小球过滤屏障受损,从而引起了大量蛋白尿.因此,B细胞在PMN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CsA、TAC等传统免疫抑制剂均只作用于T细胞,可抑制T细胞增殖,但对B细胞无抑制作用.基于这一点,针对B细胞为靶点的治疗逐渐得到业内关注.RTX是一种特异性抑制B细胞的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新型生物制剂,可以诱导B细胞凋亡;近年来国内外有大量的研究[6 ,11 -16 ] 证实RTX对PMN的治疗有效,但是RTX在难治性PMN治疗中的研究尚较缺乏,临床经验不足.有研究[17 -18 ] 证实4剂RTX方案(RTX按照每周1次,每次根据体表面积按375 mg/m2 的剂量静脉滴注,连续4次为1个疗程)治疗难治性PMN疗效良好且安全性良好,亦有一些个案报道了RTX对难治性PMN患者有效[19 -20 ,25 -26 ] .部分研究[27 -28 ] 发现,4剂RTX方案与2剂RTX方案相比,4剂方案对B细胞耗竭更有效,但2种方案在降低蛋白尿方面无明显差异;而另一项临床研究[29 ] 显示,2剂RTX方案在降低蛋白尿、诱导B细胞耗竭、降低PLA2R抗体及诱导病情缓解等方面明显优于4剂方案,且2种不同方案在不良反应方面并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患者依从性、安全性等因素,本中心多数患者采用了2剂RTX方案.本研究回顾性总结了该方案治疗18例难治性PMN患者的临床经验,并对其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做了分析总结. ...
1
... 在过去的10年中,PMN的治疗多参照2012年KDIGO发布的肾小球肾炎临床实践指南[23 ] ,对有大量蛋白尿及肾功能恶化趋势的高危PMN患者采用GC联合烷化剂或GC联合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治疗方案.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蛋白尿难以控制,治疗效果欠佳,并逐渐进展至ESRD.近年来随着PLA2R抗体和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thrombospondin type 1 domain containing 7A,THSD7A)抗体等相关自身抗体的发现,PMN被证实是一种针对肾小球足细胞膜抗原成分,由自身抗体介导、补体参与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2 ,24 ] ,且B细胞参与了肾小球上皮下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基底膜沉积造成肾小球过滤屏障受损,从而引起了大量蛋白尿.因此,B细胞在PMN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CsA、TAC等传统免疫抑制剂均只作用于T细胞,可抑制T细胞增殖,但对B细胞无抑制作用.基于这一点,针对B细胞为靶点的治疗逐渐得到业内关注.RTX是一种特异性抑制B细胞的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新型生物制剂,可以诱导B细胞凋亡;近年来国内外有大量的研究[6 ,11 -16 ] 证实RTX对PMN的治疗有效,但是RTX在难治性PMN治疗中的研究尚较缺乏,临床经验不足.有研究[17 -18 ] 证实4剂RTX方案(RTX按照每周1次,每次根据体表面积按375 mg/m2 的剂量静脉滴注,连续4次为1个疗程)治疗难治性PMN疗效良好且安全性良好,亦有一些个案报道了RTX对难治性PMN患者有效[19 -20 ,25 -26 ] .部分研究[27 -28 ] 发现,4剂RTX方案与2剂RTX方案相比,4剂方案对B细胞耗竭更有效,但2种方案在降低蛋白尿方面无明显差异;而另一项临床研究[29 ] 显示,2剂RTX方案在降低蛋白尿、诱导B细胞耗竭、降低PLA2R抗体及诱导病情缓解等方面明显优于4剂方案,且2种不同方案在不良反应方面并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患者依从性、安全性等因素,本中心多数患者采用了2剂RTX方案.本研究回顾性总结了该方案治疗18例难治性PMN患者的临床经验,并对其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做了分析总结. ...
1
... 在过去的10年中,PMN的治疗多参照2012年KDIGO发布的肾小球肾炎临床实践指南[23 ] ,对有大量蛋白尿及肾功能恶化趋势的高危PMN患者采用GC联合烷化剂或GC联合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治疗方案.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蛋白尿难以控制,治疗效果欠佳,并逐渐进展至ESRD.近年来随着PLA2R抗体和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thrombospondin type 1 domain containing 7A,THSD7A)抗体等相关自身抗体的发现,PMN被证实是一种针对肾小球足细胞膜抗原成分,由自身抗体介导、补体参与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2 ,24 ] ,且B细胞参与了肾小球上皮下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基底膜沉积造成肾小球过滤屏障受损,从而引起了大量蛋白尿.因此,B细胞在PMN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CsA、TAC等传统免疫抑制剂均只作用于T细胞,可抑制T细胞增殖,但对B细胞无抑制作用.基于这一点,针对B细胞为靶点的治疗逐渐得到业内关注.RTX是一种特异性抑制B细胞的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新型生物制剂,可以诱导B细胞凋亡;近年来国内外有大量的研究[6 ,11 -16 ] 证实RTX对PMN的治疗有效,但是RTX在难治性PMN治疗中的研究尚较缺乏,临床经验不足.有研究[17 -18 ] 证实4剂RTX方案(RTX按照每周1次,每次根据体表面积按375 mg/m2 的剂量静脉滴注,连续4次为1个疗程)治疗难治性PMN疗效良好且安全性良好,亦有一些个案报道了RTX对难治性PMN患者有效[19 -20 ,25 -26 ] .部分研究[27 -28 ] 发现,4剂RTX方案与2剂RTX方案相比,4剂方案对B细胞耗竭更有效,但2种方案在降低蛋白尿方面无明显差异;而另一项临床研究[29 ] 显示,2剂RTX方案在降低蛋白尿、诱导B细胞耗竭、降低PLA2R抗体及诱导病情缓解等方面明显优于4剂方案,且2种不同方案在不良反应方面并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患者依从性、安全性等因素,本中心多数患者采用了2剂RTX方案.本研究回顾性总结了该方案治疗18例难治性PMN患者的临床经验,并对其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做了分析总结. ...
1
... 在过去的10年中,PMN的治疗多参照2012年KDIGO发布的肾小球肾炎临床实践指南[23 ] ,对有大量蛋白尿及肾功能恶化趋势的高危PMN患者采用GC联合烷化剂或GC联合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治疗方案.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蛋白尿难以控制,治疗效果欠佳,并逐渐进展至ESRD.近年来随着PLA2R抗体和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thrombospondin type 1 domain containing 7A,THSD7A)抗体等相关自身抗体的发现,PMN被证实是一种针对肾小球足细胞膜抗原成分,由自身抗体介导、补体参与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2 ,24 ] ,且B细胞参与了肾小球上皮下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基底膜沉积造成肾小球过滤屏障受损,从而引起了大量蛋白尿.因此,B细胞在PMN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CsA、TAC等传统免疫抑制剂均只作用于T细胞,可抑制T细胞增殖,但对B细胞无抑制作用.基于这一点,针对B细胞为靶点的治疗逐渐得到业内关注.RTX是一种特异性抑制B细胞的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新型生物制剂,可以诱导B细胞凋亡;近年来国内外有大量的研究[6 ,11 -16 ] 证实RTX对PMN的治疗有效,但是RTX在难治性PMN治疗中的研究尚较缺乏,临床经验不足.有研究[17 -18 ] 证实4剂RTX方案(RTX按照每周1次,每次根据体表面积按375 mg/m2 的剂量静脉滴注,连续4次为1个疗程)治疗难治性PMN疗效良好且安全性良好,亦有一些个案报道了RTX对难治性PMN患者有效[19 -20 ,25 -26 ] .部分研究[27 -28 ] 发现,4剂RTX方案与2剂RTX方案相比,4剂方案对B细胞耗竭更有效,但2种方案在降低蛋白尿方面无明显差异;而另一项临床研究[29 ] 显示,2剂RTX方案在降低蛋白尿、诱导B细胞耗竭、降低PLA2R抗体及诱导病情缓解等方面明显优于4剂方案,且2种不同方案在不良反应方面并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患者依从性、安全性等因素,本中心多数患者采用了2剂RTX方案.本研究回顾性总结了该方案治疗18例难治性PMN患者的临床经验,并对其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做了分析总结. ...
1
... 在过去的10年中,PMN的治疗多参照2012年KDIGO发布的肾小球肾炎临床实践指南[23 ] ,对有大量蛋白尿及肾功能恶化趋势的高危PMN患者采用GC联合烷化剂或GC联合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治疗方案.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蛋白尿难以控制,治疗效果欠佳,并逐渐进展至ESRD.近年来随着PLA2R抗体和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thrombospondin type 1 domain containing 7A,THSD7A)抗体等相关自身抗体的发现,PMN被证实是一种针对肾小球足细胞膜抗原成分,由自身抗体介导、补体参与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2 ,24 ] ,且B细胞参与了肾小球上皮下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基底膜沉积造成肾小球过滤屏障受损,从而引起了大量蛋白尿.因此,B细胞在PMN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CsA、TAC等传统免疫抑制剂均只作用于T细胞,可抑制T细胞增殖,但对B细胞无抑制作用.基于这一点,针对B细胞为靶点的治疗逐渐得到业内关注.RTX是一种特异性抑制B细胞的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新型生物制剂,可以诱导B细胞凋亡;近年来国内外有大量的研究[6 ,11 -16 ] 证实RTX对PMN的治疗有效,但是RTX在难治性PMN治疗中的研究尚较缺乏,临床经验不足.有研究[17 -18 ] 证实4剂RTX方案(RTX按照每周1次,每次根据体表面积按375 mg/m2 的剂量静脉滴注,连续4次为1个疗程)治疗难治性PMN疗效良好且安全性良好,亦有一些个案报道了RTX对难治性PMN患者有效[19 -20 ,25 -26 ] .部分研究[27 -28 ] 发现,4剂RTX方案与2剂RTX方案相比,4剂方案对B细胞耗竭更有效,但2种方案在降低蛋白尿方面无明显差异;而另一项临床研究[29 ] 显示,2剂RTX方案在降低蛋白尿、诱导B细胞耗竭、降低PLA2R抗体及诱导病情缓解等方面明显优于4剂方案,且2种不同方案在不良反应方面并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患者依从性、安全性等因素,本中心多数患者采用了2剂RTX方案.本研究回顾性总结了该方案治疗18例难治性PMN患者的临床经验,并对其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做了分析总结. ...
1
... 本研究结果显示,18例难治性PMN患者接受了RTX治疗的总体有效率为83.3%,其中完全缓解率为44.4%,提示RTX治疗难治性PMN效果良好;与既往研究[30 ] 比较,入组患者的缓解率更高;18例患者接受RTX治疗后外周血B细胞计数明显降低,血PLA2R抗体明显降低,血清总IgG水平稳定,表明RTX清除B细胞效果良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PLA2R抗体水平. ...
2
... 虽然本研究的18例难治性PMN患者在RTX治疗后的6个月内血白蛋白较前上升,尿蛋白较前下降,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临床疗效未达到部分或完全缓解;其中15例患者在7~24个月(多数在12个月左右)时达到了部分或完全缓解.既往一项大样本队列研究[31 ] 显示PMN患者在接受RTX治疗后的中位缓解时间为7.1个月.以上数据表明对于难治性PMN患者,RTX起效较慢,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使患者达到部分或完全缓解.本研究的18例难治性PMN患者PLA2R抗体滴度的显著下降早于UPCR,早于患者达到部分或完全缓解的标准,这提示PLA2R抗体滴度可预测PMN患者的治疗效果,且抗体的滴度变化早于尿蛋白的变化,此结论与既往多项多中心研究[14 ,31 -33 ] 的结论一致. ...
... ,31 -33 ]的结论一致. ...
1
... 虽然本研究的18例难治性PMN患者在RTX治疗后的6个月内血白蛋白较前上升,尿蛋白较前下降,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临床疗效未达到部分或完全缓解;其中15例患者在7~24个月(多数在12个月左右)时达到了部分或完全缓解.既往一项大样本队列研究[31 ] 显示PMN患者在接受RTX治疗后的中位缓解时间为7.1个月.以上数据表明对于难治性PMN患者,RTX起效较慢,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使患者达到部分或完全缓解.本研究的18例难治性PMN患者PLA2R抗体滴度的显著下降早于UPCR,早于患者达到部分或完全缓解的标准,这提示PLA2R抗体滴度可预测PMN患者的治疗效果,且抗体的滴度变化早于尿蛋白的变化,此结论与既往多项多中心研究[14 ,31 -33 ] 的结论一致. ...
1
... 既往研究[34 -36 ] 表明患者对于RTX治疗的耐受性较好,相对于GC及其他免疫抑制剂的传统治疗方案更安全,RTX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输液反应、迟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感染等,因此在使用RTX时,应注意监测中性粒细胞、免疫球蛋白水平,同时注意防范一些罕见、严重的不良事件,如心力衰竭、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等[37 ] .本研究中仅有1例患者出现输液时的过敏反应,1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分别给予对症抗过敏和抗感染治疗后痊愈,无严重不良事件,随访期间患者血肌酐稳定,因此与传统免疫抑制剂相比RTX无肾毒性,安全性良好. ...
1
... 既往研究[34 -36 ] 表明患者对于RTX治疗的耐受性较好,相对于GC及其他免疫抑制剂的传统治疗方案更安全,RTX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输液反应、迟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感染等,因此在使用RTX时,应注意监测中性粒细胞、免疫球蛋白水平,同时注意防范一些罕见、严重的不良事件,如心力衰竭、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等[37 ] .本研究中仅有1例患者出现输液时的过敏反应,1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分别给予对症抗过敏和抗感染治疗后痊愈,无严重不良事件,随访期间患者血肌酐稳定,因此与传统免疫抑制剂相比RTX无肾毒性,安全性良好. ...
1
... 既往研究[34 -36 ] 表明患者对于RTX治疗的耐受性较好,相对于GC及其他免疫抑制剂的传统治疗方案更安全,RTX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输液反应、迟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感染等,因此在使用RTX时,应注意监测中性粒细胞、免疫球蛋白水平,同时注意防范一些罕见、严重的不良事件,如心力衰竭、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等[37 ] .本研究中仅有1例患者出现输液时的过敏反应,1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分别给予对症抗过敏和抗感染治疗后痊愈,无严重不良事件,随访期间患者血肌酐稳定,因此与传统免疫抑制剂相比RTX无肾毒性,安全性良好. ...
1
... 本研究的3例患者接受RTX治疗后未获得临床部分或完全缓解,治疗效果欠佳.分析其原因,可能与RTX抵抗有关.既往研究[38 ] 结果显示,RTX抵抗的机制可能与RTX生物利用度低、被抗药物抗体(anti-drug antibody,ADA)中和、患者肾小球滤过膜已存在慢性或不可逆损伤等原因有关,因此新型抗CD20单克隆抗体如奥法木单抗(ofatumumab)、浆细胞消耗剂、蛋白酶体抑制剂等可能成为治疗RTX耐药的PMN患者的新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