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 Vol. 31 ›› Issue (7): 869-.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7.001
• 论著(基础研究) • 下一篇
罗云蔓1, 黄莉莉2, 刘伯玉2, 张 彦2, 胡宝瑜2, 朱 平3, 郭晓奎2, 何 平2, 姜叙诚1
LUO Yun-man1, HUANG Li-li2, LIU Bo-yu2, ZHANG Yan2, HU Bao-yu2, ZHU Ping3, GUO Xiao-kui2, HE Ping2, JIANG Xu-cheng1
摘要:
目的 通过比较钩端螺旋体(钩体)在人和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内的存活情况,探讨固有免疫在钩端螺旋体病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将钩体秋季血清群强毒株56606v株及其经体外多次传代的弱毒株56606a株在体外分别感染经佛波酯(PMA)诱导分化的人单核细胞系THP-1和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感染后2、24、72 h,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并计算两种细胞的含菌细胞百分数;感染后2、12、24、48和72 h,采用Real-Time PCR技术定量检测可间接反映细胞内钩体存活数量的钩体16S rRNA的表达。结果 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两种细胞的含菌细胞百分数逐渐降低;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两种细胞内钩体16S rRNA的表达逐渐下调,细胞内钩体的存活数量逐渐减少。结论 钩体在人和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内均不能存活和繁殖,提示致病性钩体通过抗巨噬细胞的杀灭降解而在胞内的存活和繁殖可能不是钩体感染人类宿主的主要致病途径,其发病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