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璞玉, 程佳月, 顾秋梦, 阮瀚阳, 王勇, 刘强, 吴艳茹, 王振. 强迫症患者的强迫信念和冲动特质对症状维度的影响[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41(6): 756-760. |
[2] |
林梁俊, 王卫娣, 王佩, 林关宁, 王振. 强迫症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41(2): 267-272. |
[3] |
程佳月,李璞玉,顾秋梦,王 佩,陈 珏,刘 强#,王 振#. 强迫症患者的强迫症状在归因方式与抑郁症状间的中介作用[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40(06): 785-790. |
[4] |
吕 娜,叶惠玲,范 青#,肖泽萍#. 伴囤积症状强迫症患者的临床特征研究[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40(06): 791-797. |
[5] |
程佳月,王振. 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强迫症的研究进展[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39(9): 1089-. |
[6] |
任延燕,王振. 强迫症增效治疗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39(8): 919-. |
[7] |
周雨鑫 1,高睿 1,王振 2,王纯 3,范青 4. 网络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的效果与卫生经济学分析[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39(6): 622-. |
[8] |
李璞玉,王 振. 重复经颅磁刺激在强迫症治疗中的应用[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39(12): 1477-. |
[9] |
陆璐,张天然,范青#,张海音#. 团体正念认知疗法治疗强迫症中的治疗关系[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 38(1): 57-. |
[10] |
王佩,许婷婷,赵青,王振. 基因敲除动物模型在强迫症研究中的应用与进展[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37(9): 1292-. |
[11] |
周月,金海燕,孙伯民,张陈诚,占世坤 . 强迫症决策功能的神经机制和评估#br#[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37(7): 1042-. |
[12] |
许婷婷,王振. 磁共振技术研究小脑在强迫症发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37(05): 708-. |
[13] |
高睿,范青,张宗凤,曹璇,陈永军,白艳乐,张海音. 药物治疗对强迫症患者行为抑制/激活系统的影响研究[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36(12): 1745-. |
[14] |
王渊,王振,张海音,陈珏,赵青,肖泽萍. #br#
强迫症患者反应抑制功能与行为抑制/激活系统的关系[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35(10): 1502-. |
[15] |
王建玉,王振,范青,张海音. 运用暴露反应预防疗法治疗强迫症1例报告[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35(10): 15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