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耿瑞杰, 姚琳, 黄欣欣, 禹顺英, 苑成梅, 洪武, 吕钦谕, 王庆中, 易正辉, 方贻儒. 基于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识别抑郁症的差异表达基因模块[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41(6): 724-731. |
[2] |
文万军1,陈 晔1,覃宗厚1,吕望强2,唐 伟3,卢卫红4,范卫星2,张 晨4. 血清白介素-6水平与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40(12): 1618-1620. |
[3] |
赵俊雄1,华 深1,范卫星1,王卫平1,唐 伟2,张 晨1, 3. SIRT1基因与抑郁症及其临床表型的关联研究[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40(1): 18-. |
[4] |
林青青,仇剑崟. 抑郁症患者的社会和人际功能障碍[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40(07): 985-989. |
[5] |
程佳月,李璞玉,顾秋梦,王 佩,陈 珏,刘 强#,王 振#. 强迫症患者的强迫症状在归因方式与抑郁症状间的中介作用[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40(06): 785-790. |
[6] |
郭 垒1,胡嫣然1, 2,亢 清1,王钰萍1,王 振1,陈 涵1#,陈 珏1#. 神经性厌食患者应激负性感受和体象关注的关系:抑郁症状的中介作用[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40(06): 798-803. |
[7] |
钱时兴,房 圆#,孙 琳,仇 琦,林治光,肖世富,李 霞#. 西酞普兰对抑郁症患者外周血miRNA-16/5- 羟色胺转运体通路的影响[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40(06): 814-819. |
[8] |
刘珍巧,陈青青,王豫蓉. 中频电刺激对大鼠咬肌神经营养因子3表达的影响[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40(05): 604-608. |
[9] |
叶惠玲,吕 娜,范 青. 抑郁症语义加工异常脑机制研究进展[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40(05): 679-682. |
[10] |
余玲芳,张晨. 抑郁症的遗传学研究进展[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39(8): 914-. |
[11] |
赵冬梅 1, 2*,丁蕾 1*,刘虹晔 1, 3,彭代辉 1. 抑郁症伴自杀的犬尿氨酸通路机制研究进展[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39(7): 805-. |
[12] |
杨双双 1*,高天行 2*,何萱 1,张瑞 1,张永芳 1. 知母皂苷元对 H 2O2损伤 SH-SY5Y细胞中脑源性神经营养 因子的调控及机制研究[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39(6): 578-. |
[13] |
朱俊娟 1,张天宏 1,张玲 2,徐丽华 1,魏燕燕 1,唐莺莹 1,王继军 1. 高强度高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抑郁症自杀意念的疗效[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39(5): 534-. |
[14] |
姚亚民,方贻儒. 氯胺酮及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在快速抗抑郁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39(4): 428-. |
[15] |
史一凡1,黄 佳1,方贻儒1, 2, 3. 吡格列酮抗抑郁作用研究进展[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39(12): 14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