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题报道(新生儿基础与临床研究)
    茶碱通过炎性调节改善羊膜腔注射LPS诱发的新生鼠肺泡化阻滞
    何 华,陈 菲,李慧萍,等
    2013 (7):  897.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3.07.001

    摘要 ( 1093 )   PDF(610KB) ( 1165 )  

    目的 探讨茶碱对宫内绒毛膜羊膜炎诱发肺泡化阻滞病理改变的改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SD孕鼠(孕16.5 d)经羊膜腔注射脂多糖(LPS)诱发宫内绒毛膜羊膜炎,另取对照SD孕鼠(孕16.5 d)经羊膜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LPS的孕鼠所产新生鼠随机分为LPS+theo组和LPS+saline组,其中LPS+theo组于颈部皮下注射茶碱(1次/d)至第7天,LPS+saline组于颈部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次/d)至第7天。对照孕鼠所产新生鼠的处理同LPS+saline组(对照组)。分组干预后第7天,取各组新生鼠肺组织,制作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切片和细胞因子抗体芯片,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炎症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 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与对照组比较,LPS+saline组肺泡计数和次级突起计数明显减少(P<0.05),LPS+theo组肺泡计数和次级突起计数显著多于LPS+saline组(P<0.05);抗体芯片检测结果显示,LPS+ saline组新生鼠肺组织中炎症因子γ干扰素、白介素α、白介素6和CXCR4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上调;与LPS+ saline组比较,LPS+theo组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和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的表达明显下调(分别下调37.4、12.5、8.6倍),而抗炎症因子TGF-β1、TGF-β2和TGF-β3的表达明显上调(分别上调2.4、56.9、17.8倍)。结论 茶碱能抑制炎症因子表达,上调抗炎症因子的表达,通过调节促炎与抗炎机制的平衡,减轻肺泡化阻滞的病理变化,提示茶碱对宫内绒毛膜羊膜炎诱发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病理过程具有改善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乳凝集素通过ERK、p38 MAPK通路调节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分泌IL-12和IL-10的研究
    李 灿, 沈 珏, 施 君,等
    2013 (7):  902.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3.07.002

    摘要 ( 963 )   PDF(583KB) ( 1099 )  

    目的 探讨乳凝集素通过ERK、p38 MAPK信号通路对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DCs)分泌白介素(IL)-12和IL-10的影响。方法 脐带血中分离得到单核细胞,加入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0 ng/mL) 和重组人白介素-4 (10 ng/mL),同时按照不同组合加入乳凝集素(10 μg/mL)和信号通路阻滞剂,诱导分化为iDCs。分组如下:①对照组;②乳凝集素组;③ERK通路阻滞组;④ERK通路阻滞剂+乳凝集素组;⑤p38MAPK通路阻滞组;⑥p38MAPK通路阻滞剂+乳凝集素组;⑦JNK通路阻滞组;⑧JNK通路阻滞剂+乳凝集素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ERK、JNK、p38MAPK蛋白磷酸化水平,ELISA法检测iDCs分泌IL-12和IL-10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乳凝集素组ERK蛋白磷酸化水平升高(P<0.05),p38 MAPK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P<0.05),JNK蛋白磷酸化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IL-12和IL-10的分泌量显著降低(P<0.05),IL-12/IL-10比值显著升高(P<0.05)。ERK通路阻滞组和ERK通路阻滞剂+乳凝集素组中ERK蛋白磷酸化水平几乎为零;ERK阻滞剂+乳凝集素组IL-12和IL-10的分泌量显著高于乳凝集素组(P<0.05),IL-12/IL-10比值显著低于乳凝集素组(P<0.05)。p38 MAPK通路阻滞组和p38 MAPK通路阻滞剂+乳凝集素组中p38 MAPK蛋白磷酸化水平几乎为零;p38 MAPK通路阻滞剂+乳凝集素组IL-12和IL-10的分泌量显著低于乳凝集素组(P<0.05),IL-12/IL-10比值显著高于乳凝集素组(P<0.05)。结论 乳凝集素可能通过激活ERK通路的活化及抑制p38MAPK通路的活化调节iDCs分泌IL-10和IL-12。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25-二羟维生素D3对脐血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及凋亡的影响
    李海园,唐 征,施婴婴,等
    2013 (7):  907.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3.07.003

    摘要 ( 983 )   PDF(847KB) ( 955 )  

    目的 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3[1,25 (OH)2D3]对脐血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DCs)分化、成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获得脐血单核细胞,经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重组人白介素-4 (rhIL-4)和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 (rhTNF-α)诱导分化为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DCs)以及成熟树突状细胞(mDCs),用1,25 (OH)2D3 (10 nmol/L)干预(干预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单核细胞来源DCs分化、成熟各阶段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Real-Time PCR方法检测1,25 (OH)2D3对DCs分化成熟过程中维生素D受体(VDR)和1α-羟化酶(CYP27B1) mRNA表达的影响;Annexin V-FITC和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DCs的凋亡情况。另设不使用1,25 (OH)2D3干预者为对照组。结果 ①干预组iDCs表面CD14分子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40.05% vs 5.14%,P<0.001),而CD1a和CD11c分子表达则显著低于对照组(12.73% vs 30.07%, P<0.01;91.27% vs 95.94%,P<0.05),mDCs表面CD80、CD86和HLA-DR分子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52% vs 17.75%,P<0.01;51.10% vs 69.76%,P<0.01;69.38% vs 92.35%,P<0.01)。②随着DCs的分化成熟,iDCs和mDCs的CYP27B1表达均显著高于单核细胞(P=0.005,P=0.002),而且mDCs CYP27B1的表达显著高于iDCs(P=0.01)。iDCs和mDCs的VDR表达显著低于单核细胞(P=0.01,P=0.003),但iDCs和mDCs的VDR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③干预组iDCs的CYP27B1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VDR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1,25 (OH)2D3对mDCs的CYP27B1和VDR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④FITC和PI双染后,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rhTNF-α刺激48 h后,干预组DCs 的早期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0.8% vs 9.23%, P<0.01);rhTNF-α刺激72 h后, 干预组DCs的晚期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9.39% vs 7.27%,P<0.01)。结论 1,25 (OH)2D3抑制了脐血单核细胞来源DCs的分化和成熟,促进脐血单核细胞来源DCs的凋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Atp7btx-J小鼠脑组织细胞凋亡及ATP7A表达研究
    胡 璟,焦先婷,刘晓青,等
    2013 (7):  916.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3.07.004

    摘要 ( 1021 )   PDF(586KB) ( 1040 )  

    目的 通过对Atp7btx-J小鼠脑组织不同部位细胞凋亡的分析,钙、铜含量的测定,以及铜转运ATP酶ATP7A表达的研究,初步探讨肝豆状核变性致神经系统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分离20周龄Atp7btx-J小鼠大脑皮层、小脑、基底神经节及海马区脑组织,Hoechst染色后分析细胞凋亡情况,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钙、铜含量,Real-Time PCR检测不同部位ATP7A mRNA的表达量。结果 与野生型小鼠相比,纯合型小鼠小脑及基底神经节区细胞凋亡最为显著(P<0.05),小脑、基底神经节及海马区的铜和钙含量明显升高(P<0.01),脑组织不同部位ATP7A mRNA表达下调,其中基底神经节和小脑部位ATP7A mRNA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豆状核变性致神经系统损伤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铜在脑内特殊部位的异常蓄积是始动因素,钙介导的细胞凋亡是导致神经系统损伤的重要因素,ATP7A在脑内不能代偿性地协助排出大量蓄积的铜可能加剧了神经系统的损伤。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晚期早产儿与足月新生儿呼吸衰竭发生及预后的影响因素
    朱天闻,张永红,陈 妍,等
    2013 (7):  920.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3.07.005

    摘要 ( 852 )   PDF(390KB) ( 1065 )  

    目的 比较晚期早产儿与足月新生儿呼吸衰竭发生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68例新生儿呼吸衰竭(NRF)患儿分为晚期早产儿组(n=34)和足月儿组(n=34),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临床特征、围产期指标、呼吸衰竭治疗情况、主要疾病构成及预后评价;同时比较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之间临床和呼吸治疗指标的差异。结果 晚期早产儿组平均出生体质量显著低于足月儿组(P<0.01),且低体质量患儿比例显著高于足月儿组(P<0.05);但两组间性别构成比、入NICU日龄和小于胎龄儿(SAG)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早产儿组与足月儿组母亲的健康状况及其他围产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暂停仅见于晚期早产儿组,吸入NO治疗以及高频通气模式均发生于足月儿组;但两组间主要疾病构成、呼吸治疗方式及预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中SAG比例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但剖宫产率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RF患儿胎龄与体质量的关系以及分娩方式是其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晚期早产儿发生率及其母源性因素分析
    殷张华,钱继红,赵冬莹,等
    2013 (7):  926.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3.07.006

    摘要 ( 957 )   PDF(357KB) ( 831 )  

    目的 观察晚期早产儿的发生率和变化趋势,并分析其母源性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分析2001—2011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产科所有早产儿和晚期早产儿的发生率。同时,收集该院2011年出生的新生儿,将晚期早产儿(n=183)和足月儿(n=2 144)作为观察对象,分析两组新生儿的出生情况及预后指标,并对母源性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2001—2011年该院产科晚期早产儿总发生率为5.47%,占早产儿总数的67.39%;每年的早产儿、晚期早产儿发生率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晚期早产儿组与足月儿组的出生体质量、出生方式、住院时间及出生后因并发症转入新生儿科的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于两组中转入新生儿病区的患儿,足月儿组的预后明显优于晚期早产儿组(P<0.01)。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母亲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贫血、心功能异常、胎膜早破、前置胎盘、多胎妊娠及吸烟为晚期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晚期早产儿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产科医师应对母源性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清总胆汁酸联合γ谷氨酰转肽酶检测在评估延迟性黄疸病因中的价值
    赵冬莹,何振娟,朱建幸,等
    2013 (7):  931.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3.07.007

    摘要 ( 1118 )   PDF(596KB) ( 1158 )  

    目的 探讨总胆汁酸联合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检测在鉴别延迟性黄疸的病因及判断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95例延迟性黄疸患儿根据胆红素水平分为婴儿肝炎综合征组(n=35)、胆道闭锁组(n=30)和间接胆红素升高组(n=30),选取相同年龄段无黄疸及肝功能损害的住院患儿作为对照组(n=30),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指标,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总胆汁酸联合γ-GT测定的诊断价值,分析治疗后患者各项肝功能指标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胆道闭锁组γ-GT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婴儿肝炎组和胆道闭锁组总胆汁酸水平显著高于间接胆红素升高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ROC曲线分析提示,总胆汁酸水平对婴儿肝炎综合征组和胆道闭锁组的诊断价值较低,γ-GT水平对胆道闭锁组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当总胆汁酸为88.35 μmol/L、γ-GT为250.5 U/L时,诊断胆道闭锁平行试验的灵敏度为97.9%,串联试验的特异度为9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婴儿肝炎综合征组总胆红素变化与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和总胆汁酸有关。结论 在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延迟性黄疸患者,总胆汁酸和γ-GT均无明显升高,预后良好。在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延迟性黄疸患者,总胆汁酸与γ-GT均明显升高,倾向于胆道闭锁的诊断;总胆汁酸显著升高而γ-GT升高不明显,则倾向于婴儿肝炎综合征的诊断。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胸膜腔内注入红霉素治疗新生儿乳糜胸的疗效分析
    李华君,朱建幸, 谢利娟
    2013 (7):  936.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3.07.008

    摘要 ( 1220 )   PDF(305KB) ( 1059 )  

    目的 回顾性分析胸膜腔内注入红霉素对新生儿乳糜胸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7年1月—2011年12月出院诊断为新生儿乳糜胸(排除因外科手术导致的乳糜胸)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采取保守治疗措施,包括必要的胸腔引流、呼吸支持、肠外营养和补充丢失的体液和蛋白质,治疗2周以上无效[胸水引流量>10~15 mL/(kg·d)]者均给予红霉素经胸腔引流管内注入治疗。于2012年6月对所有患儿进行电话随访,部分患儿进行肺功能测定。结果 16例患儿确诊为新生儿乳糜胸,其中7例患儿接受红霉素胸膜腔内注入治疗(2例注入1次,3例注入2次,另2例分别注入3次和4次),胸水明显减少至消失,无1例行手术,有效率达100%。与治疗前比较,红霉素胸膜腔内注入后的胸腔引流天数显著减少(P<0.01)。随访结果显示:行与未行红霉素胸膜腔内注入治疗患儿的肺功能测定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胸腔内注入红霉素治疗新生儿乳糜胸,方法简单、易行且安全有效,避免了手术干预,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的保守治疗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生儿科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现状及舒巴坦治疗的评价
    颜崇兵,裘 刚,龚小慧,等
    2013 (7):  940.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3.07.009

    摘要 ( 1406 )   PDF(312KB) ( 1056 )  

    目的 探讨新生儿科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现状,分析舒巴坦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感染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2例新生儿科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例,对其感染部位和耐药性进行分析,对使用氨苄西林舒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抗感染的病例进行疗效及安全性分析。结果 2010—2012年新生儿科共收治患儿9 722例,192例分离到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发生率为1.97%,以呼吸道感染为主。192例患者中,治愈及好转出院171例(89.0%),死亡8例(4.2%),自动出院未知预后13例(6.8%)。对38例MDRAB感染患者给予氨苄西林舒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治疗,有效25例(65.8%),无效9例(23.7%),死亡4例(10.5%)。31例患者在使用氨苄西林舒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抗感染前后监测尿素氮、血清肌酐、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提示用药后未造成肝肾功能损害。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在新生儿科感染总体呈上升趋势,主要为呼吸道感染,且耐药情况严重。使用氨苄西林舒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抗感染安全,有效性尚可,但有待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生儿耐药菌谱及治疗进展
    唐 俊,张拥军
    2013 (7):  944.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3.07.010

    摘要 ( 1090 )   PDF(410KB) ( 938 )  

    重症监护室的新生儿是医源性感染的高风险人群,随着围产医学及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发展,早产儿的存活率逐年提高。但由于住院时间长,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随之升高。抗生素的经验治疗导致大量多重耐药菌的产生。多重耐药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菌,万古霉素是治疗此类菌的首选药物,但耐万古霉素细菌的定植感染率日益升高,其潜在威胁还未明确。最近,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包括耐碳青霉素类菌种的快速传播日益严重,治疗可选的药物品种受到限制。黏菌素及替吉环素等临床非一线药物的使用有所增加,但此类药物应用于新生儿的严重感染仍需谨慎管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基础研究)
    中药制剂毛萼乙素对免疫球蛋白类别转换的作用
    任建婷,张洪信,陆顺元,等
    2013 (7):  949.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3.07.011

    摘要 ( 1303 )   PDF(593KB) ( 997 )  

    目的 研究中药制剂毛萼乙素(EriB)对免疫球蛋白类别转换(CSR)的作用。方法 以不同剂量的EriB (0、0.75、1.5和2.0 μmol/L)处理脂多糖(LPS)刺激下的B淋巴细胞系1B4.B6细胞,采用MTT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生长状态,并分别采用ELISA、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免疫球蛋白的产生及其CSR的效率以及CSR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采用报告基因法检测EriB对NF-κB的转录调控作用。结果 随着EriB浓度的升高,B细胞增殖及CSR均出现障碍。进一步实验证实EriB通过抑制IKKα的活性阻断IκB磷酸化,进而抑制NF-κB1活化入核;同时直接抑制NF-κB1的转录从而导致其表达水平降低。结论 EriB可通过NF-κB信号通路抑制CSR的发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雄激素缺乏对雄性大鼠肝脏、肌组织及胰岛病理改变的影响
    许 潇,夏芳珍,翟华玲,等
    2013 (7):  955.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3.07.012

    摘要 ( 839 )   PDF(815KB) ( 1139 )  
    目的 观察雄激素缺乏对雄性大鼠肝脏、肌组织及胰腺病理结构的影响。方法 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5,给予假去势)、去势组(n=7,施行去势手术,建立雄激素缺乏模型)和替代组(n=5,施行去势手术,每日腹腔注射丙酸睾酮125 mg/kg替代治疗,连续10周),30周后取各组大鼠血清,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睾酮水平;取各组大鼠肝脏、骨骼肌及胰腺组织,HE染色后行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和替代组比较,去势组血清睾酮水平显著降低(P<0.01)。光学显微镜观察示去势组大鼠肝细胞胞质内见大小不等的脂肪空泡,胞核缩小;替代组大鼠肝脏空泡数量较去势组减少。去势组大鼠肌组织大部分横纹消失,肌纤维结构紊乱,可见椭圆形透亮脂肪滴;替代组大鼠肌组织结构接近于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胰岛β细胞形态正常,去势组和替代组大鼠胰岛β细胞接近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脂质沉积对去势后雄性大鼠肝脏、肌组织造成病理损伤,外源性睾酮替代治疗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病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导骨髓源性心肌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过程中形态和电生理特性的变化
    王新艳,孙英刚,杨智昉
    2013 (7):  960.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3.07.013

    摘要 ( 759 )   PDF(622KB) ( 951 )  

    目的 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2 (BMP-2)诱导骨髓源性心肌干细胞(MCSCs)向心肌分化中细胞形态变化、特异性蛋白的表达以及电生理学特征变化。方法 从SD大鼠骨髓中筛选MCSCs,用10 ng/mL BMP-2诱导培养24 h后,换成含10%胎牛血清的DMEM继续培养。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诱导后细胞心肌特异性蛋白cTnT的表达。以正常大鼠心室肌细胞为对照,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诱导后细胞的动作电位(AP)和L型钙电流(ICa-L)。结果 BMP-2诱导后MCSCs的形态和排列方式发生变化。诱导后4周,可见多个细胞相互连接形成肌管样结构,cTnT表达呈现密集的横纹样。诱导后3周,可记录到具有心室肌细胞特点的AP,但平台期不明显;4周细胞的AP出现明显的平台期,类似于成年大鼠心室肌细胞的AP。诱导后3周可记录到ICa-L,但电流值较小;4周细胞ICa-L的电流值增大,激活电位为-40 mV,最大激活电位为0 mV,反转电位为+60 mV,与成年大鼠心室肌细胞的ICa-L相似。结论 BMP-2能够诱导MCSCs向心肌分化,分化后的细胞在形态和电生理学方面具有功能性心肌细胞的特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蛋白激酶MPK-1通过DAF-16调控FAT-7抑制脂质累积
    韩三峰,黄黎莹,王立顺
    2013 (7):  965.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3.07.014

    摘要 ( 1297 )   PDF(608KB) ( 1204 )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MPK-1对脂质代谢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秀丽线虫(C.elegans)作为模式生物,采用RNA干扰(RNAi)技术定向干扰mpk-1,sbp-1、daf-2基因表达,油红O和苏丹黑染色观察线虫脂质含量的变化,洗脱脂肪进行定量分析确定脂肪含量的增减。采用RNAi技术结合对线虫体内特定位置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变化的观察,分析MPK-1影响脂肪累积的可能机制。结果 干扰mpk-1基因表达后,线虫体内脂肪含量明显增加。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脂质合成酶fat-7∷gfp线虫干扰mpk-1基因表达后,荧光增强;表达调控fat-7的转录因子DAF-16荧光蛋白的线虫品系中干扰mpk-1基因表达,可促进DAF-16向核内转移。结论 蛋白激酶MPK-1可能通过DAF-16调控FAT-7的活性,抑制脂肪的合成代谢,减少脂质累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临床研究)
    结核分枝杆菌Rv0315重组蛋白ELISPOT辅助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应用价值
    周业成, 陈翠翠, 叶 娟,等
    2013 (7):  970.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3.07.015

    摘要 ( 880 )   PDF(597KB) ( 1060 )  

    目的 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评价结核分枝杆菌重组蛋白Rv0315在活动性肺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初治肺结核病患者25例和健康体检者28名分别作为结核组和对照组,应用Rv0315蛋白作为抗原对受试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进行ELISPOT检测斑点形成细胞(SFCs)的数量,判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情况,并与结核早期分泌靶向抗原(ESAT6)和培养滤液蛋白10 (CFP10)抗原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以Rv0315、EAST6和CFP10作为抗原,用ELISPOT方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敏感度分别为84.0% (21/25)、80.0% (20/25)和92.0% (23/25),特异度分别为89.2% (25/28)、89.2% (25/28)和92.8% (26/28),其中Rv0315的敏感度高于EAST6但低于CFP10。结论 应用重组蛋白Rv0315作为抗原建立的ELISPOT方法具有应用于活动性肺结核病辅助诊断的潜在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的观察及敏感指标的探讨
    张 颖, 杨智昉, 王 巍,等
    2013 (7):  975.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3.07.016

    摘要 ( 1010 )   PDF(469KB) ( 966 )  

    目的 观察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即时和治疗前心率变异(HRV)的变化,并分析HRV各参数的敏感性。方法 采集正常人(正常对照组)、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以及急性心肌缺血动物模型的心电图,进行短时程HRV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MI患者除心率减慢外,其他HRV参数均显著增高,其中反映交感神经兴奋性的窦性心搏RR (N-N)间期的标准差(SDNN)、反映迷走神经张力的相邻RR (N-N)间期差值的标准差(SD of delta NN)、相邻RR (N-N)间期差值>50 ms个数占RR间期总数的百分比(NN50)和poincare散点图短轴参数SD1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的1.8、2.7、7.5和3.1倍。用垂体后叶素诱发动物产生急性心肌缺血后,HRV的变化也呈类似改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冠心病患者的HRV各参数减小,其中SDNN和SD of delta NN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SD1则明显减小(P<0.01)。结论 AMI时HRV参数显著增大,慢性稳定型冠心病的HRV参数较正常人减小。用HRV判断自主神经活动变化时,SD1优于其他HRV参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妊娠期压力性尿失禁妇女盆底肌肉细胞外基质特征分析
    冯 洁,吴氢凯,吴登龙,等
    2013 (7):  981.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3.07.017

    摘要 ( 897 )   PDF(880KB) ( 882 )  

    目的 研究妊娠期压力性尿失禁(SUI)妇女盆底肌肉细胞外基质的特征。方法 选取行定期产前检查并阴道分娩的初产妇女71例,其中SUI组33例,非SUI组38例,于胎儿娩出后取会阴侧切处深部组织行HE染色、电子显微镜超微结构观察,Masson三色染色和EVG弹性纤维染色定量分析盆底肌肉组织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含量;另选择同期3名非妊娠女性作为非妊娠组。结果 妊娠晚期妇女会阴深部组织平滑肌细胞不同程度空泡变性、肌纤维直径变细,细胞间质水肿。非SUI组盆底肌肉组织中横纹肌周围有丰富胶原包绕,结构紧密并见成束弹性纤维;SUI组盆底组织以平滑肌为主,细胞外胶原结构稀疏,弹性纤维稀少,平滑肌肌束内多量胶原分布。SUI组盆底肌肉组织胶原纤维相对含量和弹性纤维相对含量均显著小于非SUI组(P<0.05)。结论 妊娠期SUI妇女盆底肌肉组织细胞外基质结构疏松,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含量下降,可能与SUI的发生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例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家系的实验诊断
    朱 芮,张 岚,顾 怡,等
    2013 (7):  986.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3.07.018

    摘要 ( 1029 )   PDF(412KB) ( 1465 )  

    目的 对一个蛋白C(PC)缺陷家系进行临床表型及基因突变检测,初步探讨突变位点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发色底物法和ELISA双抗体夹心法分别检测先证者和家系成员的血浆PC活性和PC抗原含量。用PCR法对先证者PROC基因9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扩增,PCR产物纯化后测序,检测基因突变;对于家系成员,仅检测先证者发现基因突变部位的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通过对突变前后蛋白质的构象分析,初步推测突变位点的分子机制。结果 先证者的PC活性和PC抗原含量分别为38%和33.6%。基因测序显示先证者的PROC基因外显子7区同时存在1个杂合错义突变[c.541T>G(p.Phe181Val)]和1个无义突变[c.595C>T(p.Arg199*)]。前者引起181位苯丙氨酸(Phe)变为缬氨酸(Val),后者使199位精氨酸(Arg)突变为终止密码子。其父亲和儿子的PC活性分别为49%和42.2%,PC抗原含量分别为90%和97.4%,存在一个相同的杂合无义突变c.595C>T。其母亲的PC活性为84.4%,PC抗原含量为100%,外显子7区在位点c.541T>G存在杂合错义突变。所有成员蛋白S活性和AT活性均在正常范围。结论 通过表型检测、家系调查和基因诊断,明确先证者为遗传性PC缺陷症,先证者的2个突变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是导致先证者患PC缺陷症的原因,突变位点c.595C>T可能是导致患者PC活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水平研究
    罗大卫, 郑 志, 刘 堃,等
    2013 (7):  990.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3.07.019

    摘要 ( 909 )   PDF(228KB) ( 864 )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变化。方法 72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DR组,n=15)、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PDR组,n=32)和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组,n=25) ;以45名体检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清TGF-β水平。结果 糖尿病患者TGF-β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DR组血清TGF-β水平显著高于NPDR组和NDR组(P<0.05)。结论 TGF-β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内金合金与镍铬合金冠修复体引起磁共振伪影的对比研究
    忻贤贞,董建辉
    2013 (7):  993.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3.07.020

    摘要 ( 950 )   PDF(596KB) ( 974 )  

    目的 对口腔环境中金合金烤瓷冠与镍铬合金烤瓷冠引起的磁共振伪影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将6个样本分镍铬合金烤瓷冠桥组和86.2%金合金烤瓷冠桥组(n=3),分别置于受试者(口腔内无缺牙和修复体)的口腔内实施磁共振扫描,观察磁共振图像,判别伪影的类型、程度和范围,计算伪影面积的像素值。采用SAS 8.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镍铬合金磁共振伪影面积累积4层至6层图像,金合金磁共振伪影面积累积3层图像。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与86.2%金合金烤瓷冠桥组比较,镍铬合金烤瓷冠桥组的6-烤瓷单冠产生的磁共振矢状位图像的伪影面积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该组引起的磁共振伪影累积层数较多(P<0.05)。结论 金合金烤瓷冠桥与镍铬合金烤瓷冠桥均会产生磁共振伪影,金合金烤瓷冠桥所产生的磁共振伪影面积较小且累积层数较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能量心脏成像在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曹立秀,潘自来,张 欢,等
    2013 (7):  996.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3.07.021

    摘要 ( 1104 )   PDF(961KB) ( 1153 )  

    目的 探讨双能量心脏成像一次性综合评价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冠状动脉病变、首过心肌灌注和左心室心功能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临床明确诊断为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心电门控双能量冠状动脉动脉增强扫描(DECT-helical)的结果,评价冠状动脉狭窄、心肌灌注和心功能情况,并综合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同时比较双源CT (DSCT)与心脏超声分析左心功能参数的一致性。结果 共分析20例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的248个冠状动脉节段,其中14例患者有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病变,累及60个冠状动脉节段,患者以多支病变伴管腔轻度狭窄为主;分析340个心肌节段的灌注情况,有15例患者存在灌注异常,共涉及72个心肌节段,比较灌注异常、灌注稀疏区域与正常心肌的碘值,两两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心室心功能异常者为12例,其中9例有左心室全心功能异常,11例有左心室局部室壁运动异常,共涉及61个心肌节段;DSCT与心脏超声评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均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心率合适的情况下利用DECT-helical模式一次增强扫描评估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冠状动脉形态学改变、首过心肌灌注和左心室心功能情况,可对冠心病做出综合性诊断。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少见的起源于左右冠窦交界处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点和导管消融治疗探讨
    臧敏华,周 磊,马建伟,等
    2013 (7):  1002.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3.07.022

    摘要 ( 1085 )   PDF(540KB) ( 1082 )  

    目的 探讨左右冠窦交界处起源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点及其导管消融治疗。方法 应用三维标测系统对两例左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患者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导管消融。结果 电生理检查示两例室性早搏均起源于左右冠窦交界处。体表心电图特点为胸前导联移行较早(V3导联之前),V1导联为降支带切迹的QS型、V1-V3导联之一呈qrS型,或无特征性形态。导管贴靠于左右冠窦之间,或贴靠于两窦交界的左冠窦侧,两例室性早搏均获得完全消除。结论 起源于左右冠窦交界处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有特征性表现,也可无特征性形态;采用适当的导管贴靠方法可以成功消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甲状腺结节常规超声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描述词的观察者一致性研究
    贾晓红,周俊宇,徐上妍,等
    2013 (7):  1006.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3.07.023

    摘要 ( 1145 )   PDF(295KB) ( 1037 )  
    目的 探讨不同医师采用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描述词评估不同大小甲状腺结节的观察者间变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25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图像,按结节大小分为≤1.0 cm组和>1.0 cm组,采用Cohen's Kappa检验分析观察者间一致性水平。结果 TI-RADS描述词中形态、内部结构和钙化均有较好的一致性,回声均匀性、后方回声变化和血管模式均为中度一致,以上特征两组一致性水平相同。内部结构、回声均匀性、钙化和后方回声变化的κ值均为≤1.0 cm组较高,形态和血管模式的κ值均为>1.0 cm组较高。弹性评分的判定均为中度一致,且两组κ值相同。边界和内部回声水平≤1.0 cm组为中度一致,>1.0 cm组为一致性好。边缘≤1.0 cm组一致性弱,>1.0 cm组一致性好;分类合并后一致性均有提高。结论 TI-RADS描述词不同医师观察者间的变异多较为理想,部分描述词在不同大小结节有一定差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成人急性脑损伤脑电双频指数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相关性研究
    书国伟,张 珏,费智敏,等
    2013 (7):  1010.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3.07.024

    摘要 ( 1032 )   PDF(301KB) ( 1026 )  
    目的 研究成人急性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与脑电双频指数(BIS)值的相关性,探讨BIS值评估脑损伤程度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前瞻、双盲法,收集89例成人急性脑损伤患者GCS和BIS值,计算不同程度脑损伤患者的BIS平均值,对BIS与GCS值行一元线性回归,分别绘制诊断GCS<9和诊断GCS<13的受试者工作(ROC)曲线。结果 轻、中、重度脑损伤组患者的BIS值分别为81.29±7.29、69.32±8.50、45.79±12.39,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IS值与GCS值呈线性正相关(R2=0.825,P<0.01),回归方程BIS=4.23×GCS+22.22。诊断GCS<9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0.963,截断点BIS=63.8时,敏感度+特异度最大(敏感度=0.932,特异度=0.933);诊断GCS<13的ROC曲线:AUC=0.933,截断点BIS=71.6时,敏感度+特异度最大(敏感度=0.905,特异度=0.851)。结论 急性脑损伤患者的BIS值与GCS值呈显著正相关,作为一种连续、实时、客观的方法,BIS可成为新型的脑损伤程度评估和监测工具。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感染根管一次性根管治疗的近期疗效观察
    刘 爽,冷志勇
    2013 (7):  1014.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3.07.025

    摘要 ( 1024 )   PDF(322KB) ( 952 )  
    目的 比较根管治疗一次法与多次法对感染根管的治疗效果。方法 130例急、慢性根尖周炎或牙髓坏死患者(143颗患牙)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一次治疗组(n=95)一次性完成根管预备和根管充填,多次治疗组(n=48)则实施常规根管治疗(需复诊1~2次)。根管充填术完成后(一次法治疗组)或初诊封药后(多次法治疗组)24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由患者对疼痛程度进行自我评定。一次法治疗组根管充填完成后1周复诊,多次法治疗组初诊封药后1周和根管充填完成后1周分别复诊,对疼痛水平进行临床评定。根管充填完成后6个月和1年时复诊,经X线检查结合临床情况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疼痛情况的自我评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次和多次治疗组的急性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53%和12.5%(P>0.05);两组疼痛情况的临床评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管充填完成后6个月和1年,一次治疗组的治疗成功率为83.3%和88.5%,多次治疗组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88.9%和9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感染根管实施一次法根管治疗,术后近期疼痛发生情况及治疗效果与多次法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临床可行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卫生事业管理)
    综合评价方法在临床科室医疗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陈 伟,王 忠
    2013 (7):  1018.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3.07.026

    摘要 ( 1025 )   PDF(377KB) ( 1134 )  
    目的 采用多种综合评价方法,对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临床科室的医疗质量进行评价,验证多种综合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为医院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和专家咨询,选择了效率、质量、效益三个维度,包括13项关键指标组成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运用加权综合指数法、加权秩和比法、加权TOPSIS法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对2011年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科室的医疗质量进行综合评价,采用标准化法对3种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组合。结果 3种评价方法之间具有高度一致性和相关性,加权综合指数法与加权秩和比法、加权TOPSIS法的评价结果的相关性较高(r=0.958、0.920,均P<0.01),加权秩和比法与加权TOPSIS法的评价结果的相关性次高(r=0.866,P<0.01)。3种单一方法评价和组合评价法的协调系数w=0.954(P<0.01)。组合评价法与加权综合指数法、加权秩和比法、加权TOPSIS法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4、0.956和0.951(均P<0.01)。结论 在医疗质量综合评价的实际工作中,应用多种综合评价方
    法,并将多种评价结果经过一定的方法组合后,其结果更加稳定、合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海市某三级综合性医院10年间公派出国人员的变化趋势
    陈 琪,孟志民,陈 玮,等
    2013 (7):  1024.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3.07.027

    摘要 ( 1043 )   PDF(695KB) ( 1026 )  
    目的 分析上海市某三级综合性医院近10年间公派出国人员的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出国信息管理系统,导出2001—2010年公派出国人员的基本信息,结合公派出国人员文稿为数据基础,共收集到388人次出国人员的基本情况。根据出国时间分为2001—2005年组(n=224)和2006—2010年组(n=164),比较两组人员的出国期限、目的、经费获得情况以及职称、行政职务、学历、目的地分布情况。结果 2001—2007年公派出国人数逐年递增,2008年后大幅减少。10年间,388名公派出国人员中,出国期限>3个月者占73.20%,出国目的为进修者占92.52%,中级职称者占43.81%,无行政职务者占80.93%,硕士学位者占39.95%,留学目的地为北美洲者占39.43%,获得对方经费资助者占53.20%。与2001—2005年组比较,2006—2010年组有行政职务者比例下降;博士学位者比例上升,本科学历者比例下降;赴亚洲留学者比例下降,赴北美洲留学者比例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间出国期限、出国目的和职称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国家资助和对方资助的经费呈逐年减少趋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设立的“百人计划”资助人数最多,但金额有限。结论 医院应加强对中长期进修、赴国外知名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和科研合作留学项目的支持力度;拓宽公派出国留学渠道,鼓励多渠道经费资助;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对公派出国留学的发展前景非常重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认知老化的神经机制及假说
    李 婷, 李春波
    2013 (7):  1030.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3.07.028

    摘要 ( 1377 )   PDF(368KB) ( 1256 )  
    在认知老化的过程中,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脑成像技术已成为研究认知老化神经机制的重要手段。任务态功能影像学研究发现老年人局部脑区的两种过度“激活”现象:老年人大脑半球非对称性减弱模型(HAROLD)和老化中由后向前转移模型(PASA)。文章回顾了与这两个模型相关的理论假说,包括代偿说(compensation theory)和去分化说(dedifferentiation theory),从不同方面来解释认知老化的神经机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趋化因子CCL7的研究进展
    胡庆翔,戚文潇,章雪飞,等
    2013 (7):  1035.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3.07.029

    摘要 ( 3387 )   PDF(322KB) ( 1734 )  
    CC趋化因子7 (CCL7)主要在成纤维细胞、单核细胞、肿瘤细胞中表达,于内质网中修饰成熟后分泌至胞外,其受体有CCR1、CCR2、CCR3等,在募集单核细胞、引发钙离子内流、肿瘤转移等生物效应中起重要作用。文章就CCL7基因结构、分子及前体、生理功能、CCL7与疾病关系等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栓调节蛋白对脓毒症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
    卢化祥,贾一韬,姚 敏,等
    2013 (7):  1039.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3.07.030

    摘要 ( 1001 )   PDF(325KB) ( 1085 )  
    脓毒症是由感染及系统性炎症反应引起的临床综合征。脓毒症患者的凝血系统及炎症反应均发生异常,两者互为影响,在脓毒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血栓调节蛋白作为凝血系统中重要的调节因子,它通过直接与间接的途径发挥抗炎和抗凝的双重作用,为脓毒症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该文就血栓调节蛋白的结构、功能及其对脓毒症的治疗作用和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成功救治严重苯酚烧伤合并肾功能损害一例报道
    杨惠忠,黄晓琴,李学川,等
    2013 (7):  1043.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3.07.031

    摘要 ( 1368 )   PDF(159KB) ( 769 )  
    收集1例严重苯酚烧伤并发肾功能损害病例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救治过程,进一步明确苯酚烧伤的临床特点,探讨并发肾功能损害后主要的治疗原则及关键性措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