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著 · 基础研究
    BRCA1 R1325K突变对胆囊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杨婧潇, 贾子尧, 吴文广, 吴向嵩, 张飞, 李怀峰, 朱逸荻, 李茂岚
    2023 (9):  1071-1079.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09.001

    摘要 ( 236 )   HTML ( 7 )   PDF(3822KB) ( 326 )  

    目的·探究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第1325位精氨酸变为赖氨酸(R1325K突变)对胆囊癌细胞系GBC-SD和NOZ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使用BRCA1野生型过表达慢病毒、BRCA1 R1325K突变过表达慢病毒以及阴性对照慢病毒载体构建胆囊癌细胞系GBC-SD和NOZ稳转株。细胞分为不含目的基因的对照组、BRCA1野生型组及BRCA1突变组,并通过Western blotting验证目的蛋白BRCA1的表达情况。选用针对BRCA1突变的抑制剂奥拉帕利(Olaparib)20 μmol/L处理BRCA1突变组胆囊癌细胞,并根据目的蛋白的表达情况和加药与否将胆囊癌细胞系分为对照组、BRCA1野生型组、BRCA1突变组和BRCA1突变+Olaparib组。通过CCK8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观察BRCA1 R1325K突变对胆囊癌细胞系GBC-SD和NOZ增殖能力及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通过TUNEL实验观察BRCA1 R1325K突变对胆囊癌细胞系GBC-SD和NOZ凋亡情况的影响,并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PARP、Bcl-2和Bax的表达情况。使用抑制剂Olaparib处理BRCA1 R1325K突变过表达胆囊癌细胞系GBC-SD和NOZ,并检测BRCA1 R1325K突变引起的相应表型改变(促进增殖、增强克隆形成能力和抑制凋亡)是否能被抑制剂所逆转。结果·通过CCK8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发现:相较于对照组及BRCA1野生型组,BRCA1 R1325K突变能够促进胆囊癌细胞系GBC-SD和NOZ的增殖,并提高其克隆形成能力;抑制剂Olaparib处理则能够抑制BRCA1突变胆囊癌细胞系的增殖(均P<0.05)。通过TUNEL和Western blotting实验发现:相较于对照组,野生型BRCA1基因过表达能够诱导胆囊癌细胞系GBC-SD和NOZ的凋亡;BRCA1突变组相较于对照组和BRCA1野生型组,有抵抗凋亡的作用,且升高了凋亡抑制蛋白Bcl-2的表达并降低了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P<0.05)。结论·BRCA1 R1325K突变能够促进胆囊癌细胞系GBC-SD和NOZ的增殖并抑制其凋亡。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CRISPR/Cas9靶向敲除Piezo1基因对小鼠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研究
    高昕, 杨屹羚, 黄湘如, 代庆刚, 江凌勇
    2023 (9):  1080-1088.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09.002

    摘要 ( 444 )   HTML ( 23 )   PDF(3275KB) ( 846 )  

    目的·应用CRISPR/Cas9系统对小鼠间充质干细胞C3H10T1/2进行靶向Piezo1基因稳定敲除,探究Piezo1对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根据CRISPR/Cas9原理,设计2条靶向Piezo1基因的单链指导RNA(single guide RNA,sgRNA),利用Lenti-Cas9-GFP和Lenti-U6-sgRNA-mCherry载体分别构建表达Cas9的慢病毒和表达sgRNA的慢病毒。将2种慢病毒感染C3H10T1/2细胞,利用流式细胞分选技术对GFP和mCherry阳性的细胞进行筛选;挑取单克隆细胞,经PCR扩增及琼脂糖凝胶电泳验证,最终得到Piezo1基因片段敲除的单克隆细胞系。序列测定、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及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对构建的Piezo1基因敲除细胞(Piezol knockout C3H10T1/2,CPK)进行敲除效率验证。CCK-8实验检测敲除Piezo1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对构建成功的Piezo1基因敲除细胞进行体外成骨诱导分化,并进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及茜素红染色,利用qPCR探究敲除Piezo1对细胞的成骨相关基因mRNA水平的影响。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敲除Piezo1的单克隆细胞菌液通过PCR扩增后产物出现阳性克隆。单克隆细胞的测序结果显示,敲除Piezo1的单克隆细胞的Piezo1基因在第4外显子中提前形成终止密码子TGA,无法正确翻译蛋白;qPCR验证了CPK中Piezo1基因在mRNA水平被抑制;免疫荧光显示CPK中Piezo1基因的敲除效率较高,基本阻碍Piezo1在细胞中的表达。CCK-8实验显示敲除Piezo1后细胞增殖能力下降(P<0.05);ALP染色及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敲除Piezo1后细胞成骨能力降低(P<0.05),且CPK中成骨相关基因如Ⅰ型胶原蛋白A1(α 1 type Ⅰ collagen,Col1a1)、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terix,Osx)以及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均P<0.05)。结论·利用CRISPR/Cs9基因编辑系统成功构建靶向敲除Piezo1基因的C3H10T1/2细胞系。敲除Piezo1能抑制小鼠间充质干细胞C3H10T1/2的成骨分化。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缺氧诱导因子-1α抑 制剂YC-1改善糖尿病肾病小鼠肾脏损伤的机制研究
    贾君杰, 邢海帆, 张群子, 刘奇烨, 汪年松, 范瑛
    2023 (9):  1089-1098.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09.003

    摘要 ( 280 )   HTML ( 16 )   PDF(6166KB) ( 568 )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抑制剂YC-1对小鼠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进展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将10周龄的雄性db/db小鼠(DN模型)和同窝野生型(WT)小鼠按是否给予YC-1分为4组,即WT组、WT+YC-1组、DB组、DB+YC-1组,每组6只。YC-1干预组予以YC-1(20 mg/kg,1次/d)腹腔注射8周,非干预组同时予以等体积二甲基亚砜腹腔注射。干预8周后,检测小鼠血糖、体质量和肾脏质量,并收集血清、尿液、肾组织标本。检测小鼠血肌酐、尿白蛋白/肌酐比(urinary albumin-to-creatinine ratio,UACR)、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水平。肾脏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过碘酸-雪夫(PAS)染色观察组织病理损伤;马松(Masson)染色检测纤维化情况,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法检测Ⅰ型胶原蛋白,Western blotting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水平;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HIF-1α表达;TUNEL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凋亡水平;试剂盒检测肾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标志物免疫球蛋白重链结合蛋白(immunoglobulin heavy chain binding protein,BiP;又称GRP78)、磷酸化蛋白激酶样内质网激酶(phospho-protein kinase R-like endoplasmic reticulum kinase,p-PERK)、总PERK、磷酸化真核起始因子2α(phospho-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2α,p-eIF2α)、总eIF2α、激活转录因子4(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4,ATF4)和C/EBP同源蛋白(C/EBP homologous protein,CHOP)的表达。结果·与WT组小鼠相比,DB组小鼠血糖升高,肾功能下降,肾脏病理损伤和纤维化加重,肾脏HIF-1α表达、氧化应激和ERS激活程度增加。与DB组小鼠相比,DB+YC-1组小鼠血糖无明显变化,但肾/体质量比、血肌酐、UACR、尿NGAL水平显著下降,肾脏病理损伤和纤维化程度显著减轻,Ⅰ型胶原蛋白和α-SMA表达显著降低,肾脏HIF-1α表达显著降低,肾脏TUNEL阳性细胞数减少,促凋亡蛋白BAX和活化的胱天蛋白酶(cleaved caspase-3)表达显著下降,抑制凋亡蛋白BCL-2表达显著升高,肾脏SOD活性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降低,肾脏ERS标志物GRP78、p-PERK、p-eIF2α、ATF4和CHOP表达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HIF-1α抑制剂YC-1能够改善DN小鼠肾脏氧化应激和ERS的异常激活,抑制细胞凋亡和肾脏纤维化,减轻肾脏病理损伤,保护肾功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赖氨酸乙酰转移酶7的冷冻电镜全长结构分析
    郑国培, 曹骎, 沈键锋
    2023 (9):  1099-1106.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09.004

    摘要 ( 239 )   HTML ( 8 )   PDF(3636KB) ( 263 )  

    目的·利用冷冻电镜技术分析人源性赖氨酸乙酰转移酶7(lysine acetyltransferase 7,KAT7)的全长蛋白结构,获得人源KAT7的轮廓信息。方法·使用pGEX-4T1载体和人源KAT7全长基因构建重组蛋白表达质粒pGEX-4T1-GST-KAT7,在原核蛋白表达体系BL21(DE3)中表达KAT7蛋白,使用GST亲和层析获得GST-KAT7重组蛋白;在利用TEV蛋白酶去除GST蛋白标签后,通过HiLoad 16/600 Superdex 75 pg体积排阻色谱进一步分离纯化KAT7蛋白。将获取的蛋白样品利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对KAT7进行鉴定,使用负染电镜筛选样品并初步观察蛋白形貌;使用冷冻电镜收集数据,利用冷冻电镜数据分析软件CryoSparc挑选蛋白颗粒并分析KAT7全长蛋白的空间结构;通过UCSF Chimera软件将蛋白质数据库(Protein Data Bank,PDB)中KAT7的MYST结构域模型(5GK9)、AlphaFold预测模型与生成的结构模型进行匹配分析。结果·利用亲和层析成功纯化人源性KAT7的全长蛋白,并通过体积排阻色谱获得高纯度的KAT7蛋白;在通过Western blotting鉴定KAT7后,利用负染电镜、冷冻电镜及单颗粒重构技术初步解析了KAT7全长蛋白的空间结构,并通过三维优化处理获得了分辨率约为10 ?的初步三维结构模型;KAT7全长蛋白空间结构呈不规则的半环状,已有的MYST结构域模型(PDB:5GK9)可匹配入KAT7全长模型的C端部分,调整后的AlphaFold预测模型也可匹配KAT7全长结构模型。结论·利用冷冻电镜技术初步分析了人源性KAT7的全长蛋白空间结构模型。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ASGR1在肝细胞癌中的意义及机制研究
    李倩玉, 郭文韵, 钱逸斐, 李松玲, 朱子俊, 刘艳丰
    2023 (9):  1107-1114.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09.005

    摘要 ( 514 )   HTML ( 21 )   PDF(6113KB) ( 730 )  

    目的·探究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1(asialoglycoprotein receptor 1,ASGR1)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意义及潜在机制。方法·通过R语言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ASGR1在肝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并绘制相关生存曲线。利用人类蛋白质图谱(The Human Protein Atlas,HPA)数据库获得人体正常肝组织和肝癌组织的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数据来分析ASGR1的蛋白表达情况。利用流体动力学尾静脉注射(hydrodynamic tail vein injection,HTVI)递送方法,在免疫完全的小鼠肝脏中敲除Asgr1探究其在体内的致瘤功能,并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WB)验证基因敲除效率。利用R语言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及相关性分析,利用基因探针富集(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软件进行GSEA hallmark相关通路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在小鼠肝癌组织中验证糖酵解关键基因表达水平。结果·ASGR1在肝癌组织中显著低表达,在肝癌患者中ASGR1的低表达与患者较差的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疾病间隔(disease free interval,DFI)、无进展间隔期(progression free interval,PFI)和疾病特异性生存期(disease specific survival,DSS)相关;肿瘤分级程度越高的肝癌患者ASGR1基因表达水平越低。人体正常肝组织ASGR1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肝癌组织。在免疫完全的肝细胞癌小鼠模型中,小鼠内源性Asgr1敲除可增加肝组织中肿瘤结节的大小和数量。TCGA数据库中ASGR1低表达组肝癌患者富集到多条癌症及代谢相关通路,ASGR1表达与部分糖酵解关键基因表达呈负相关,Asgr1敲除组的小鼠肝癌组织中糖酵解水平高于对照组,提示ASGR1低表达很可能促进肝癌的生长发展,加强代谢重编程促进肿瘤的合成代谢发展。结论·ASGR1在肝癌患者中表达显著降低,与患者的预后呈正相关;小鼠体内敲除Asgr1可促进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ASGR1可以作为肝癌预后不良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和潜在治疗新靶点。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七氟烷抑制新生小鼠前额叶皮质神经祖细胞向神经元分化发育
    刘思雨, 张磊
    2023 (9):  1115-1130.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09.006

    摘要 ( 253 )   HTML ( 14 )   PDF(6319KB) ( 659 )  

    目的·基于单细胞转录组测序(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scRNA-seq)探究单次和重复七氟烷麻醉对新生小鼠前额叶皮层(prefrontal cortex,PFC)神经元发育的损伤机制。方法·将新生小鼠分为重复麻醉暴露(Sev3)组、单次麻醉暴露(Sev1)组和对照组,每组3只。Sev3组于出生后第6、第7、第8日接受3%七氟烷和60%氧气的麻醉,Sev1组仅在出生后第6日接受麻醉,出生后第9日获取3组小鼠的PFC进行scRNA-seq。通过UMAP(uniform manifold approximation and projection)聚类、RNA速度分析、转录因子分析(SCENIC)获得七氟烷麻醉后新生小鼠PFC细胞图谱和神经元细分亚群图谱,并进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通过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数据库分析研究差异基因富集的生物学过程和通路;利用QuSAGE分析描述细胞周期及Hippo信号通路基因集的激活情况。通过CytoTRACE评分判断七氟烷麻醉后新生小鼠PFC神经元谱系细胞转录本丰富度和干性;利用拟时序分析(pseudo-time analysis)确定神经元分化轨迹,通过分支表达分析模型(BEAM)对发育节点进行解析,以确定决定细胞不同命运的关键基因。结果·3组新生小鼠PFC经scRNA-seq共获得40 061个细胞,10种细胞类型。单次七氟烷麻醉后PFC细胞下调的基因富集在细胞分化、前脑神经元分化、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分化和大脑皮层γ-氨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分化。重复七氟烷麻醉后下调基因富集在细胞分化的正向调节。单次七氟烷麻醉后下调的差异基因富集的KEGG通路有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重复七氟烷麻醉后下调的差异基因富集的KEGG通路有Notch信号通路。SCENIC显示,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arly growth response 1,Egr1)、SRY-box转录因子7(SRY-box transcription factor 7,Sox7)在单次和重复七氟烷麻醉后均上调(均P<0.01),HES家族bHLH转录因子6(HES family bHLH transcription factor 6,Hes6)、NKX同源框-1基因(NK2 homeobox 1,Nkx2-1)仅在单次七氟烷麻醉后下调(均P<0.01)。七氟烷麻醉后放射状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与细胞周期相关的基因集激活度增加,并且重复麻醉暴露后激活度增加更明显。重复七氟烷麻醉后神经元与Hippo信号通路相关的基因集由抑制变为激活。将8 224个神经元单独进行亚群分析获得8种神经元谱系细胞,CytoTRACE评分表明七氟烷麻醉后神经元干性增加,神经元发育迟滞。PFC神经元经拟时序分析区分为3个发育阶段,重复七氟烷麻醉使PFC神经元分化拟时间后退(P=0.000)。单次七氟烷麻醉暴露后新生小鼠PFC神经元下调的基因富集在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的调节、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相变、细胞分化、长期记忆、有丝分裂细胞周期G1/S转换。重复七氟烷麻醉暴露后PFC神经元下调基因富集在细胞群增殖的负向调控、细胞分化的正向调节、前脑神经元的分化、典型Wnt信号通路的正向调控和细胞分化。结论·单次和重复七氟烷麻醉均促进新生小鼠PFC神经祖细胞增殖和神经元迁移,重复七氟烷麻醉抑制PFC的神经祖细胞向神经元分化,其潜在机制可能与细胞周期转换有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间歇性禁食联合产热脂肪活化防治小鼠肥胖作用研究
    吴凯敏, 麻静, 赵旭赟
    2023 (9):  1131-1144.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09.007

    摘要 ( 229 )   HTML ( 5 )   PDF(5768KB) ( 264 )  

    目的·研究间歇性禁食(intermittent fasting,IF)联合产热脂肪活化对小鼠肥胖的治疗和预防作用。方法·取8周龄雄性C57BL/6J正常小鼠以高脂饲料喂养4个月,构建肥胖小鼠模型作为肥胖治疗实验对象;另取8周龄雄性C57BL/6J正常小鼠作为肥胖预防实验对象。2种实验小鼠均分为对照组、隔日腹腔注射CL316243(β3-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CL)组、IF组、IF联合隔日腹腔注射CL组。肥胖治疗实验小鼠与肥胖预防实验小鼠分别干预38 d和124 d,干预期间均以高脂饲料喂养。每2 d记录小鼠摄食量和体质量;实验结束后,检测小鼠外周血葡萄糖浓度,收集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腹股沟白色脂肪组织(inguinal white adipose tissue,iWAT)、附睾白色脂肪组织(epididymal white adipose tissue,eWAT)和肝脏样本并称取质量,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脂肪组织和肝脏组织形态学的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分析脂肪组织和肝脏组织的产热基因、炎症基因,以及糖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在肥胖治疗实验中,IF联合CL相较于单纯IF,可进一步减轻肥胖小鼠体质量并降低血糖(均P<0.05),减小eWAT和肝脏细胞内的脂滴(均P<0.05),促进eWAT与iWAT中产热基因解偶联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1,Ucp1)和细胞死亡诱导DFFA样效应蛋白α(cell death inducing DFFA like effector α,Cidea)的表达,上调eWAT与iWAT中脂肪酸氧化相关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α,Ppara)和烯酰辅酶A水合酶(enoyl-CoA hydratase and 3-hydroxyacyl CoA dehydrogenase,Ehhadh)的表达(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IF联合CL还可抑制eWAT和肝脏中炎症相关的基因表达(均P<0.05),促进肝脏糖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均P<0.05),但与单纯IF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肥胖预防实验中,IF联合CL相较于单纯IF,可进一步减小eWAT和iWAT细胞内的脂滴,促进eWAT与iWAT中Ucp1Cidea的表达,上调eWAT与iWAT中PparaEhhadh的表达(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IF联合CL还可抵抗高脂饮食诱导的体质量增长,以及改善血糖(均P<0.05),并抑制肝脏脂肪酸氧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均P<0.05),但与单纯IF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肥胖治疗与预防模型中,与单纯IF相比,IF联合产热脂肪活化均可减少脂肪组织中脂肪沉积,促进白色脂肪中产热基因及脂肪酸氧化基因的表达;但两者对体质量和血糖的联合作用在肥胖治疗模型中优于单纯IF,在预防模型中则无明显优势。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 临床研究
    上海糖尿病临床专病大数据库建设与真实世界研究
    薛彦斌, 齐季瑛, 张子政, 经仁洁, 孙文, 姚华彦, 何萍, 崔斌, 宁光
    2023 (9):  1145-1152.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09.008

    摘要 ( 755 )   HTML ( 36 )   PDF(3298KB) ( 1031 )  

    目的·建设上海糖尿病临床专病大数据库,挖掘临床数据信息价值,开展真实世界研究工作。方法·糖尿病数据来源于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的医联工程所汇集的临床数据,原始临床数据需经过脱敏加密、清洗、标准化、信息提取以及结构化等数据处理步骤,然后再根据具体研究目的和内容,采取医学统计或机器学习方法开展数据分析工作。结果·糖尿病数据库现已存储2013—2022年212万例糖尿病患者在37家医院1.5亿次的诊疗数据。通过临床分析展现了糖尿病疾病在现实环境中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利用构建回顾性队列可以发现糖尿病的潜在风险因素;聚类分析、网络分析等机器学习方法能够揭示糖尿病疾病的内在规律和相互关系。结论·上海糖尿病临床专病大数据库的建立不仅可以总结和展现糖尿病临床现状,还可以利用真实世界临床数据开展研究获得更多具有临床价值的科研成果。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躯体化症状、焦虑、抑郁对临床结局的影响
    卢启帆, 刘启明, 周红梅, 柴烨子, 姜萌, 卜军
    2023 (9):  1153-1161.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09.009

    摘要 ( 282 )   HTML ( 13 )   PDF(1679KB) ( 376 )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躯体化症状、焦虑、抑郁与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内科门诊就诊的心衰患者。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采用躯体化症状评估量表(Self-reported Somatic Symptom Scale of China,SSS-CN)、9项患者健康问卷(The 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及7项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GAD-7)对患者进行评估。在初次就诊后的第12个月进行电话随访,收集患者终点事件具体信息(包括是否死亡、是否再住院、死亡原因及再住院原因)。采用生存曲线及Cox回归分析评价患者的临床预后。结果·共纳入患者195例。慢性心衰患者SSS-CN得分在不同性别、心率分组、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以及是否焦虑、抑郁人群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生存曲线分析显示,中-重度躯体化症状组患者的总体生存率低于正常-轻度组(Log rank P=0.020)。Cox回归分析显示,与正常-轻度组相比,中-重度躯体化症状组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更高[风险比(HR)=2.797,95%CI 1.135~6.890];存在抑郁症状的心衰患者全因死亡风险更高(HR=2.883,95%CI 1.150~6.984);与正常-轻度组相比,中-重度躯体化症状组患者心血管死亡风险更高(HR=2.784,95%CI 1.073~7.226);存在抑郁症状的心衰患者心血管死亡的风险更高(HR=2.823,95%CI 1.087~7.330)。心衰患者有无焦虑、抑郁,有无躯体化症状及其不同严重程度在全因住院和因心衰住院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重度的躯体化症状及抑郁状态是慢性心衰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的危险因素。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影像组学特征预测左室射血分数的可行性研究
    刘启明, 卢启帆, 柴烨子, 姜萌, 卜军
    2023 (9):  1162-1168.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09.010

    摘要 ( 200 )   HTML ( 12 )   PDF(2020KB) ( 182 )  

    目的·评估使用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短轴电影图像提取的3D影像组学特征用于预测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这一方法的可行性。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内科的左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患者共100例,及同时期健康对照(health control,HC)受试者100例,在心内科医师及放射科医师共同监督下完成CMR检查。随后由心内科医师手动勾画心内膜及心外膜并完成对入组人员心功能及形态学的测量与记录,主要包括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心室舒张末期心肌质量(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mass,LVEDM)。通过Pyradiomics包提取CMR-cine序列心肌3D影像组学特征并使用相关系数与K-best方法进行特征筛选与排序。构建线性回归(linear regression,LR)、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及梯度增强(gradient boost,Gb)3种机器学习回归模型,使用影像组学特征对LVEF进行预测,并与基于临床信息及CMR参数的LVEF预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临床指标方面,LVH组与HC组之间LVEDV、LVED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提取心肌3D影像组学特征,获得10项特征并用于测试集样本LVEF预测。当所选特征为7项时,RF回归模型获得最佳表现,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为0.066±0.002,显著低于其他2种方法(P<0.001);对于RF回归模型,基于临床信息与舒张末期CMR参数的LVEF预测结果显示,结合影像组学信息与CMR参数的模型(MAE=0.056±0.001)效果最佳,并显著优于单用影像组学(MAE=0.066±0.002)或单用CMR参数(MAE=0.060±0.001)的模型表现(P<0.05)。结论·影像组学特征用于LVEF预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并且将影像组学信息与CMR参数结合,可以进一步提升模型预测准确率。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腿骨骼肌肌内脂肪组织的含量对肥胖症男性患者糖代谢的影响
    卢晓冰, 岳江, 何晟赟, 董莹, 路青, 麻静
    2023 (9):  1169-1174.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09.011

    摘要 ( 196 )   HTML ( 10 )   PDF(1309KB) ( 293 )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症男性患者中大腿骨骼肌肌内脂肪组织(intramuscular adipose tissue,IMAT)含量与糖代谢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内分泌科肥胖专病门诊就诊的80例单纯性肥胖症男性患者,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结果将其分为糖耐量正常(normal glucose tolerance,NGT)组与糖调节受损(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组。收集并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测指标。采用mDixon-Quant技术测量2组患者的大腿各骨骼肌IMAT含量,并对其骨骼肌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roton density fat fraction,PDFF)进行比较。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IGR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与NGT组相比,IGR组患者的腰围较大(P=0.017),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γ-谷氨酰转移酶(γ-glutamyl transferase,GGT)、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AG)、血清游离脂肪酸(nonestesterified fatty acid,NEFA)水平以及缝匠肌PDFF均较高(均P<0.05)。经对年龄、体质量指数、GGT、TAG、NEFA等混杂因素进行校正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股外侧肌PDFF、半腱肌PDFF与缝匠肌PDFF是IGR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单纯性肥胖症男性患者中大腿股外侧肌IMAT、半腱肌IMAT、缝匠肌IMAT的含量升高将增加IGR的发生风险。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 循证医学
    细胞游离DNA在胆道癌诊断中的价值:一项meta分析
    杨越, 何开举, 宗家豪, 杨自逸, 吴向嵩, 龚伟
    2023 (9):  1175-1185.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09.012

    摘要 ( 176 )   HTML ( 9 )   PDF(4019KB) ( 196 )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全面评价细胞游离DNA(cell-free DNA,cfDNA)对胆道癌(biliary tract cancer,BTC)的诊断准确性,探究样本来源、检测方法以及截断值选择等对诊断效果的影响,为更好开展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检索8个中英文数据库中关于cfDNA对BTC诊断价值的前瞻性或回顾性研究,截止时间为2023年4月。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和数据提取,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估阈值效应,运用Cochran Q检验、I2检验分析纳入研究间的异质性。拟合双变量混合效应模型,计算总体敏感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等统计量,判断诊断性能。同时,基于研究类型、样本量大小、检测方式、样本来源和诊断参照标准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28项诊断性试验,用诊断性试验准确性质量评价工具2(Diagnostic Accuracy Studies Tool Version 2,QUADAS-2)评价均属于中-高等质量研究,Spearman秩相关分析提示存在阈值效应,合并统计量后求得敏感度(Sen合并)为0.80(95%CI 0.67~0.88),特异度(Spe合并)为0.96(95%CI 0.92~0.98),阳性似然比(PLR合并)为22.7(95%CI 9.4~55.2),阴性似然比(NLR合并)为0.21(95%CI 0.12~0.36),诊断比数比(DOR合并)为108(95%CI 31~374)。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summary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的AUC为0.96(95%CI 0.94~0.98),提示cfDNA对BTC的诊断效能较高。亚组分析结果提示,选择不同的检测方式和样本来源的准确度和敏感度有所不同。结论·cfDNA检测对诊断BTC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适用于经影像学和常规肿瘤标志物初筛怀疑有恶性风险的患者,但检测方法和样本来源的选择仍需进一步开展面向更广泛人群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规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护理专题
    前列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潜在剖面分析
    朱涵菁, 殷弘凡, 尤思洁, 杨艳
    2023 (9):  1186-1193.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09.013

    摘要 ( 189 )   HTML ( 12 )   PDF(1612KB) ( 236 )  

    目的·基于不悦症状理论,调查前列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现状,并识别不同潜在类别及人群特异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6—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泌尿科的274例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采用基本信息调查表、简体中文版老年男性症状量表、中文版Mishel 疾病不确定感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中文版疾病心理社会适应量表对内分泌治疗相关不良反应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潜在剖面分析。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各亚组中人群的特征,采用LSD法进行两两间的多重比较,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探索前列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使用Mplus 8.3进行潜在剖面分析,识别前列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潜在分类。结果·前列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可分为轻症状组(n=96,35.0%)、中等症状组(n=111,40.5%)及重症状组(n=67,24.5%)3个类别。相比于轻症状组患者,中等症状组患者在心理社会适应(OR=1.038,95%CI 1.018~1.060,P=0.000)和是否进行基因检测(OR=0.336,95%CI 0.129~0.879,P=0.026)因素上具有明显差异。相比于轻症状组患者,重症状组患者在心理社会适应(OR=1.027,95%CI 1.003~1.051,P=0.024)、疾病不确定感(OR=1.021,95%CI 1.005~1.038,P=0.011)、M期(OR=0.354,95%CI 0.136~0.924,P=0.034)、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OR=0.142,95%CI 0.042~0.480,P=0.002;OR=0.275,95%CI 0.083~0.914,P=0.035)因素上具有明显差异。结论·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患者可根据不良反应分为3个潜在类别,不同类别的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在疾病转移、PSA水平、是否进行基因检测、疾病不确定感和心理社会适应状况上存在显著差异。医护人员应评估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不同的人口社会学背景、疾病特异性和心理社会状态,顺应精准医学背景,根据患者的特质提供针对性的支持,帮助他们掌握自我管理技能并积极应对治疗的不良反应。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精神障碍患者营养筛查工具的汉化与信度、效度研究
    周爽, 陆惠洁, 杜哲一, 胡诗敏, 董萍, 蒋颖
    2023 (9):  1194-1200.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09.014

    摘要 ( 231 )   HTML ( 8 )   PDF(1383KB) ( 667 )  

    目的·翻译圣安德鲁营养筛查工具(St Andrew′s Nutrition Screening Instrument,SANSI),并对其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方法·征得原作者同意后按照Brislin翻译模型对SANSI进行汉化,并行跨文化调试。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选取5名临床医护人员对10名患者进行预调查,并根据反馈对量表条目的表达、结构进行微调。于2022年1月—2月采用方便抽样法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选取221名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这些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价第3部分条目与该部分判定风险的相关性,并根据结果进行条目删减。遴选8名精神障碍或营养方面的专家评价中文版SANSI的各条目,计算内容效度指数(content validity index,CVI)。以营养筛查通用工具(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NRS2002)作为标准,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价中文版SANSI的校标效度。采用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折半信度、评定者间信度(一致性κ系数)来评价该量表第3部分的信度。结果·通过直译、回译、跨文化调试、预调查,形成中文版SANSI。纳入的221名精神障碍患者中男性174例(78.73%),平均年龄(64.12±13.87)岁,病程(26.06±17.65)年,包括精神分裂症128例(57.92%)、器质性精神障碍75例(33.94%)、心境障碍10例(4.52%)、其他精神障碍8例(3.62%)。根据第3部分条目相关性分析结果删除原条目1、3、10后,剩余7个条目与该部分判定风险的相关系数为0.391~0.734(均P<0.01),予以保留。中文版SANSI的条目水平CVI介于0.88~1.00,量表水平CVI为0.95。该量表与NRS2002的校标效度为0.400(P<0.01)。第3部分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59,折半信度为0.747。2名护士使用中文版SANSI检测同一批50名患者结果的一致性κ系数为0.886(P>0.05)。结论·中文版SANSI对于精神障碍住院患者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
    罗晨, 沈玲, 王传伟, 顾佳妮, 王瑾, 赵黎, 黄帅
    2023 (9):  1201-1210.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09.015

    摘要 ( 219 )   HTML ( 9 )   PDF(1911KB) ( 490 )  

    目的·了解腹腔镜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根治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2年1月—12月入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肛肠外科和普外科的腹腔镜CRC根治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术后24 h、48 h、72 h采用床旁询问患者和查看电子病历系统的方式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疾病、手术、术后相关资料以及术后下床活动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共纳入277例患者,术后24 h内有47例患者下床活动,早期下床活动率仅为16.97%;这47例患者术后24 h内的步行距离为55.46(18.28,145.60)m,最小距离2.60 m,最大距离803.68 m。术后24 h内、>24~48 h、>48~72 h的Brown平均下床活动评分分别为2(0,4)分、8(0,10)分、8(8,10)分,分别属于低活动水平、中等活动水平、中等活动水平。早期下床组与未早期下床组患者的年龄、术前血红蛋白水平、麻醉时长、留置导管数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未早期下床组相比,早期下床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早期下床组术后未发生并发症,未早期下床组术后有11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4.78%。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术前血红蛋白水平低、麻醉时长长是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腹腔镜CRC根治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可显著加快术后康复,但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现况有待改善。年龄、术前血红蛋白水平、麻醉时长是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影响因素。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坛
    我国临床研究人才队伍建设现况与改进策略研究
    李冬凉, 王甦平, 何豪, 王炳顺, 周良
    2023 (9):  1211-1218.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09.016

    摘要 ( 173 )   HTML ( 6 )   PDF(2502KB) ( 202 )  

    目的·调研我国临床研究人才队伍建设现况与问题,并提出针对性改进策略。方法·通过文献查阅、专家访谈和2轮德尔菲法自制调查问卷,对来自27个省、市、自治区的医院、生物医药企业、医学院校、政府部门中熟悉临床研究的相关人员(583人)开展网络问卷调研,并对调研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计回收问卷583份,其中有效问卷579份,有效率为99.3%。调研结果显示:① 临床研究人才缺乏和人才发展环境不佳是制约我国高水平临床研究的关键因素。② 在被调查对象中,对当前临床研究人才培养不尽如人意(很不满意、不满意和一般)者占比72.7%。主要问题包括:高水平研究型人才的缺乏,同时缺乏一支专业支撑队伍;目前的绩效评价体系过于单一且薪酬、激励未向临床研究工作倾斜,从事临床研究的医务人员、临床研究支撑服务人才缺乏晋升渠道等。③ 改进策略包括:系统性提升医务人员临床研究能力,完善临床研究能力培训课程体系,在学校教育阶段和在职教育阶段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在临床研究人才队伍的扩充上要注重临床研究型医师和临床研究方法学专门人才两支队伍的培养。结论·提升我国临床研究水平,急需扩大优秀医学生的培养数量,完善临床研究方法学、相关法规等课程;鼓励高水平研究型医师指导新人,在研究项目中做好传帮带;系统化提高在职医务人员的科研能力,做好临床研究项目的规范实施、选题设计等培训;凝聚一支高水平复合型临床研究医务人员队伍,加大临床研究方法学的专业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重视临床研究,从职称晋升、薪酬待遇、科研评价等方面完善临床研究人才的发展环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