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封二
    纪念杰出的研究生导师刘廷析研究员
    2012 (7):  821. 
    摘要 ( 817 )   PDF(244KB) ( 12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亲爱的, 我的老师——纪念恩师刘廷析
    叶柏新
    2012 (7):  822. 
    摘要 ( 956 )   PDF(340KB) ( 11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述评
    全球青少年烟草调查与上海市青少年吸烟调查研究进展
    马 进
    2012 (7):  823.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7.001

    摘要 ( 1582 )   PDF(330KB) ( 1667 )  

    烟草危害是当今世界上可预防的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前,全球有11亿吸烟者,每年死于与吸烟相关疾病的人数近500万。我国约有35亿吸烟者,每年可归因于吸烟的死亡人数达120万,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20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30%。为了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必须要掌握人群吸烟现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此,世界卫生组织、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以及加拿大公共卫生联合会于1998年合作开发研制了全球烟草调查系统,帮助世界各国采用统一可比较的调查工具研究人群吸烟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我国部分城市分别参加过两次世界卫生组织发起的全球青少年烟草调查。上海市参加了2004年的第二次全球青少年烟草调查,发现中学生的尝试吸烟率为23.8%,吸烟率为5.5%。由于上海市仅作为中国样本的一个组成城市,实际调查样本量比较小,仅有1 964人。为了克服样本量过小,调查样本难于进行深入分析的不足,2007年又对9 347名中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和职校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上海青少年总吸烟率为19.5%。为了即时掌握上海市青少年烟草利用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在比尔和梅林达盖茨基金资助下,课题组于2011年11月—2012年3月组织了大样本的调查研究,并将初步的调查研究结果组织汇编。该文主要对烟草的危害、全球青少年烟草调查方案和内容以及上海市青少年吸烟调查研究的特点和进展进行系统性评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题报道(上海市青少年烟草使用调查研究)
    上海市青少年控烟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蔡 泳, 乔 韵, 朱静芬, 等
    2012 (7):  827.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7.002

    摘要 ( 1451 )   PDF(385KB) ( 1188 )  

    目的 通过青少年控烟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评价其在上海市中学生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上海市范围内抽取3个区,对区内所属的41所学校19 117名初中生和高中生进行青少年控烟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家庭和学校的基本信息、烟草使用情况、吸烟危害的认知、烟草使用的内在倾向、学校控烟教育环境、烟草使用的外在吸引力认同、二手烟暴露情况、家庭烟草接触暴露、同伴烟草使用情况以及烟草的媒体暴露风险。用统计软件评价其效度和内在信度。对其中6所学校的287名初中和高中生以相同问卷接受两次调查,评价重测信度。结果 主要测量指标的内在信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504~0.804,家庭烟草接触暴露和未来吸烟倾向2个维度的内在信度最高。Spearman相关系数均>0.7,问卷的重测信度良好。因子分析显示问卷的结构效度较好,10个公因子涵盖了倾向因素、强化因素和促成因素,能解释问卷全部内容的61.17%。结论 制定的青少年控烟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用于青少年控烟的相关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海市初中生尝试吸烟的环境感知系统研究
    蔡 泳, 李 娜, 朱静芬, 等
    2012 (7):  832.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7.003

    摘要 ( 1235 )   PDF(336KB) ( 1170 )  

    目的 对上海市初中生尝试吸烟的环境感知系统进行分析,为初中生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横断面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对上海市23所初中的12 413名初中生的尝试吸烟情况及环境感知系统进行调查;并对感知系统中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其对尝试吸烟的影响。结果 初中生尝试吸烟率为6.8%,男生的尝试吸烟率为9.3%,明显高于女生的4.6%(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环境感知系统中的7项因素对初中生尝试吸烟行为均有影响,主要因素包括同伴吸烟压力(OR=4.12,95%CI:3.50~4.84)、家庭烟草暴露多(OR=1.46,95%CI:1.38~1.96)、媒体烟草暴露多 (OR=1.40,95%CI:1.19~1.65) 以及吸烟认同度高 (OR=1.37,95%CI:1.17~1.60)。结论 环境感知系统中各项因素均与初中生尝试吸烟行为的发生密切相关,应作为初中生控烟工作的重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海市中学生被动吸烟现状及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朱静芬, 李 娜, 何亚平, 等
    2012 (7):  836.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7.004

    摘要 ( 1433 )   PDF(342KB) ( 1287 )  

    目的 了解上海市中学生被动吸烟现状,分析环境因素与被动吸烟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上海市29所高中、初中和职业学校(职校),使用自制问卷对13 723名学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吸烟和戒烟情况、知识和态度、二手烟暴露情况、媒体烟草暴露信息及学校控烟教育情况等,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3 208份。受调查学生的尝试吸烟率和现在吸烟率分别为11.1%和2.5%,男生均显著高于女生(14.7%和7.4%, P<0.001;3.7%和1.3%, P<0.001);被动吸烟率为67.0%,女生显著高于男生(68.6%和65.4%, P<0.001),职校生和初中生显著高于高中生(75.6%和63.2%, P<0.001;67.0%和63.2%,P<0.001);34.5%的被动吸烟者每天都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初中或职校学生、父母和同伴吸烟、学校缺少控烟教育课程、反吸烟信息接触少及经常看到媒体上演员吸烟的学生更倾向于遭受被动吸烟的危害。结论 上海市中学生被动吸烟现状严峻,社会、学校、家庭需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被动吸烟对中学生的危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海市女中学生尝试吸烟行为的社会认同研究
    何亚平, 朱静芬, 李 娜, 等
    2012 (7):  841.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7.005

    摘要 ( 1499 )   PDF(416KB) ( 1300 )  

    目的 对上海市女中学生尝试吸烟行为的社会认同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上海市29所全日制学校的6 535名女中学生(12~18 岁)进行涉及人口学特征、对待烟草使用态度和行为、学校控烟教育状况、社会和家庭环境等方面的问卷调查。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进行尝试吸烟行为的社会认同分析。结果 在尝试吸烟的女中学生中,95.9%的女生知晓吸烟有害健康,分别有11.4%和8.7%的女生认为吸烟使男生和女生更有吸引力。在对同龄人吸烟的态度方面,其中持“无所谓”和“支持”态度者分别占46.2%和2.9%。在对吸烟原因的选择中,尝试吸烟者选择内在影响者占55.5%,选择环境影响者31.2%,而非吸烟者选择内在影响者占61.5%,选择环境影响者占24.8%。结论 与非吸烟者比较,尝试吸烟者对吸烟群体的社会认同呈现明显的积极取向,并以拒斥性认同抵抗吸烟“污名”的压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校园控烟教育与环境干预对中学生吸烟行为的影响
    何亚平, 朱静芬, 李 娜, 等
    2012 (7):  847.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7.006

    摘要 ( 1644 )   PDF(424KB) ( 1245 )  

    目的 研究校园控烟教育和环境干预对中学生吸烟行为的影响。方法 以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闵行区20所学校的9 398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对待烟草使用态度和行为、学校控烟教育状况以及社会和家庭环境等。对学校控烟教育负责人逐个进行访谈,分别评估校园制度建设、控烟宣传教育、校园控烟标识和环境管理等12项内容(无烟学校制度建设6项,控烟教育措施和环境评估6项),赋值后分别定义为校园控烟效果好、一般和较差。分析校园控烟效果与学生吸烟行为和烟草信息敏感度的关系,以及中学不同阶段(不同年龄)和父母和同伴的吸烟情况对校园控烟教育认同的影响。结果 与校园控烟效果较差的学校比较,校园控烟效果好的学校学生的尝试吸烟率下降3.1%,实际吸烟率下降1.2%;校园控烟效果对中学生对烟草信息敏感度有显著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对校园控烟教育的认同趋于下降,初中生和高中生对吸烟持反对态度者比例分别为86.6%和58.2%,持支持态度者比例则分别为0.9%和1.5%;中学生对烟草危害的认知程度与校园控烟教育水平有关,对校园控烟教育的认同程度与父母和同伴是否吸烟有关。结论 校园控烟教育与环境干预对降低中学生的尝试吸烟率和实际吸烟率有一定的作用。青少年吸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行为,需要更加有针对性的干预方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学生尝试吸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乔 韵, 陶婧婧, 蔡 泳, 等
    2012 (7):  852.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7.007

    摘要 ( 1576 )   PDF(336KB) ( 1342 )  

    目的 调查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学生的尝试吸烟现状,分析中学生尝试吸烟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以WHO的“全球青少年烟草调查问卷”为基础修改优化的问卷调查表,以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对浦东新区7所初中、4所高中和1所职校的6 042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生的一般情况、吸烟情况、对烟草使用的认同度、父母亲的文化程度和吸烟情况、朋友的吸烟情况以及对烟草媒体暴露的认同度。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中学生尝试吸烟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5 909份,有效率为97.7%。其中尝试吸烟者393人,尝试吸烟率6.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中学生的性别、年龄、每月零用钱数量、班级成绩排名、父母亲吸烟情况、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对同龄人使用烟草的态度以及好朋友吸烟情况9个因素均对尝试吸烟率有显著影响(P<0.001或P<0.05);有尝试吸烟行为的中学生的烟草媒体暴露和烟草使用认同度总得分均显著高于无尝试吸烟行为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16岁、父母亲吸烟、好朋友大部分吸烟、每月零用钱>800元、支持同龄学生吸烟以及烟草使用认同度得分高的中学生的尝试吸烟危险度高(P<0.001或P<0.05);父亲文化程度高和课堂吸烟危害教育经历多的中学生的尝试吸烟危险度低(P<0.001和P<0.05)。结论 中学生尝试吸烟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好朋友吸烟、对烟草认同度高以及父母亲吸烟等;保护因素有父亲文化程度高和课堂吸烟危害教育经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海市中学教职员工吸烟现状及学校控烟环境分析
    朱静芬, 何亚平, 李 娜, 等
    2012 (7):  857.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7.008

    摘要 ( 1247 )   PDF(306KB) ( 1210 )  

    目的 对上海市中学教职员工的吸烟现状以及学校的控烟管理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上海市4个区的38所中学(28所初中,7所高中,3所职校)的2 696名教职员工作为调研对象,使用问卷进行现场匿名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吸烟情况、认知态度、控烟培训和学校控烟环境等,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上海市中学教职员工的总吸烟率为13.2%,男性吸烟率显著高于女性(35.9%和1.6%)(P<0.001)。随着年龄的增长,吸烟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与40岁以下者比较,40岁以上男性的吸烟率明显升高(P<0.001)。男性调研对象中,教师的吸烟率(30.2%)明显低于行政管理(45.6%)和其他人员(50.0%)(P<0.001)。调研对象对于吸烟会上瘾、会导致肺癌和心脏病的认识正确率仅为64.1%,且吸烟者显著低于不吸烟者(43.1%和67.3%)(P<0.001)。认为学校严格执行禁止教职员工吸烟相关规定的调研对象仅占54.5%;严格执行规定学校的吸烟率显著低于未严格执行规定学校(9.8%和14.0%)(P<0.05)。41.7%吸烟者报告在过去的1年内在学校内吸过烟。结论 上海市中学教职员工的吸烟率低于中国成人吸烟率的平均水平,但对于吸烟危害认识不足,学校对于教职员工的控烟管理,尤其对于40岁以上男性及非教学岗位的教职员工的控烟教育有待加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基础研究)
    PPARγ激动剂对单核细胞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
    王 静, 徐 萍, 侯彦强, 等
    2012 (7):  861.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7.009

    摘要 ( 1629 )   PDF(404KB) ( 1306 )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对单核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THP-1人单核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吡格列酮组和GW9662组。对照组仅加入细胞培养液;实验组用胰腺炎相关性腹水(PAAF)刺激细胞;吡格列酮组在PAAF作用前加入终浓度为20 μmol/L的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进行干预;GW9662组:在吡格列酮干预前30 min,先行加入PPARγ拮抗剂GW9662,最后加入PAAF。分组处理6 h后收集各组细胞,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促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mRNA的表达;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PARγ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PAAF刺激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吡格列酮组和GW9662组细胞TNF-α和IL-6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PARγ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实验组比较,吡格列酮组TNF-α和IL-6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PARγ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吡格列酮组比较,GW9662组TNF-α和IL-6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PARγ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各组PPARγ的蛋白表达与mRNA表达的变化趋势相似,但吡格列酮组与对照组、GW9662组与吡格列酮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ARγ激动剂可通过上调PPARγ表达,减少PPAF刺激所致的促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抑制单核细胞的炎症反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鲍曼不动杆菌主动外排系统和NDM-1基因分布特征及与耐药表型的关系
    李永丽, 应春妹
    2012 (7):  866.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7.010

    摘要 ( 1613 )   PDF(404KB) ( 1219 )  

    目的 了解鲍曼不动杆菌主动外排系统(外排泵)基因和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NDM-1)基因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其与细菌耐药表型的关系。方法 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检测13种抗生素对81株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s),根据外排泵抑制剂PAβN处理前后MICs的变化判定外排泵表型。利用PCR扩增技术检测外排泵基因adeABC、adeIJK和adeFGH以及NDM-1基因blaNDM-1在临床分离株中的分布特征,根据外排泵基因的检出情况将临床分离株进行分组并比较耐药率。结果 81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的13种抗生素普遍耐药,43株(53%)外排泵表型试验阳性,对米诺环素的耐药率最低(30.9%),其次为亚胺培南,对其余抗生素的耐药率均超过60%,对头孢西丁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7.5%和93.8%。在AdeABC外排泵基因阳性的菌株中,adeB、adeS和adeR的检出率分别为78%、78%和74%;在AdeIJK和AdeFGH外排泵基因中,adeJ、adeL、adeF、adeG和adeH的检出率均>90%;外排泵基因adeB、adeJ和adeG全部阳性的60株鲍曼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最为严重,耐药基因阳性组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相对基因阴性组。32株鲍曼不动杆菌被检测出携带blaNDM-1基因。结论 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多重耐药情况严重,存在blaNDM-1基因的克隆传播。AdeABC、AdeIJK和adeFGH外排泵基因在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中的检出率较高。主动外排系统和NDM-1在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性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神经营养素3及其受体在哮喘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
    尹 琦, 陆晶晶, 郭忠良, 等
    2012 (7):  871.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7.011

    摘要 ( 1336 )   PDF(561KB) ( 1019 )  

    目的 研究神经营养素3(NT-3)及其受体酪氨酸激酶C(TrkC)和p75神经营养素受体(p75NTR)在哮喘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将28只4~6周龄的SD大鼠随机分为分为哮喘组(n=16)(以卵蛋白致敏和激发建立大鼠哮喘模型)和正常对照组(n=12)。取两组大鼠的肺组织制作病理切片,HE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支气管和肺组织的病理学特征。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两组大鼠肺组织中NT-3、TrkC和p75NTR mRNA的表达,并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哮喘组大鼠支气管壁周围有较多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可见支气管气道上皮脱落、杯状细胞增生及黏液栓增多等变化;正常对照组大鼠支气管及肺泡结构未见明显异常。哮喘组大鼠肺组织中NT-3、TrkC和p75NTR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T-3 mRNA与TrkC mRNA的表达、NT-3 mRNA与p75NTR mRNA的表达以及TrkC mRNA与p75NTR mRNA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89、0.90和0.82,均P<0.01)。结论 致敏哮喘大鼠肺组织内NT-3 mRNA表达水平升高。NT-3通过上调TrkC和p75NTR mRNA的表达,增强NT-3的功能效应,三者共同参与了哮喘气道神经源性炎症的发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红素加氧酶1在白藜芦醇抑制阿霉素致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顾 俊, 胡 伟, 宋芝萍, 等
    2012 (7):  875.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7.012

    摘要 ( 1381 )   PDF(1224KB) ( 1137 )  

    目的 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在白藜芦醇(RES)抑制阿霉素(DOX)致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6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OX组、DOX+RES组和DOX+RES+ HO-1抑制剂锡原卟啉(ZnPP)组,每组15只;除对照组外,均采用经腹腔注射DOX(总剂量12 mg/kg)建立心肌损伤模型。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分光光度法检测心肌组织HO-1和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活性;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心肌组织HO-1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组织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DOX组小鼠的CK、LDH和Caspase-3活性、Bax蛋白表达及心肌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P<0.01),而HO-1活性及HO-1、Bcl-2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与DOX组比较,DOX+RES组小鼠的CK、LDH和Caspase-3活性、Bax蛋白表达及心肌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降低(P<0.01),而HO-1活性及HO-1、Bcl-2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DOX+RES组比较,DOX+RES+ ZnPP组小鼠的CK、LDH和Caspase-3活性、Bax蛋白表达和心肌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P<0.01),而HO-1活性及HO-1、Bcl-2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HO-1参与RES对DOX致心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鞘内注射经外源性BDNF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对正常大鼠痛觉的影响
    曾路路, 汪 静, 张 昕, 等
    2012 (7):  881.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7.013

    摘要 ( 1484 )   PDF(856KB) ( 1248 )  

    目的 探讨外源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作用,分析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鞘内注射与正常大鼠痛觉过敏的关系。方法 体外培养的原代星形胶质细胞以外源性BDNF(100 ng/mL)分别孵育0(基线)、15、60、120 min,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内纤丝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24只雄性SD大鼠经鞘内置管后随机分为活化细胞注射组(鞘内注射经BDNF孵育15 min的星形胶质细胞)、阴性对照组(鞘内注射未经BDNF孵育的星形胶质细胞)、安慰剂注射组(鞘内注射PBS)和空白对照组(未行鞘内注射),每组6只;分别于单次注射前和注射后0.5、2、4和8 h时间点,von Frey纤维丝法测定各组大鼠50%机械痛缩足阈值(50%PWT)。结果 经BDNF孵育15、60和120 min的星形胶质细胞内GFAP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基线值(P<0.01)。活化细胞注射组大鼠注射后各时间点的50%PWT均较注射前显著降低(P<0.01);阴性对照组大鼠50%PWT仅在注射后30 min时间点呈现一过性下降,与注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安慰剂注射组和空白对照组大鼠注射前和注射后各时间点50%PW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源性BDNF可活化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鞘内注射经外源性BDNF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可直接诱发正常大鼠的痛觉过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REP-PCR技术在光滑假丝酵母菌基因分型中的应用价值
    张 炜, 郑 冰, 应春妹, 等
    2012 (7):  886.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7.014

    摘要 ( 1800 )   PDF(756KB) ( 1330 )  

    目的 评估重复序列PCR(REP-PCR)技术在光滑假丝酵母菌基因分型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深部真菌感染患者体内分离的光滑假丝酵母菌34株,以API 20C AUX酵母菌鉴定板条鉴定菌种及生化表型。采用REP-PCR对34株光滑假丝酵母菌进行基因分型:提取真菌基因组DNA,以Care-2重复元件设计引物,PCR扩增产物电泳后运用NTSY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聚类树状图相似系数(SI)≥97%且无明显条带差异定为同一基因型,SI≥97%且仅相差一条条带定为亚型。比较REP-PCR分型与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的辨别力指数(DP),分析具有不同生化表型光滑假丝酵母菌的REP-PCR基因分型情况。结果 REP-PCR基因分型结果显示:34株光滑假丝酵母菌分为17个基因型,其中A型8株,B型6株,C、D型各3株,E型2株,F~Q型各1株,未发现亚型。REP-PCR和MLST基因分型的DP(95%CI)分别为0.911(0.770~0.980)和0.369(0.220~0.56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68, P<0.01)。34株光滑假丝酵母菌有两种生化表型,生化表型代码分别为2000040(32株)和6000040(2株),生化表型代码为60000402的2株经REP-PCR分型结果分别为D型和K型(SI=0.43)。结论 REP-PCR对光滑假丝酵母菌基因分型的辨别力较强且操作简便,适用于临床实验室对光滑假丝酵母菌的流行病学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UbcH10基因沉默联合紫杉醇干预对NCI-H226细胞增殖活性和凋亡的影响
    赵黎明, 王良哲, 娄丽蓉, 等
    2012 (7):  891.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7.015

    摘要 ( 1627 )   PDF(404KB) ( 1100 )  

    目的 观察小干扰RNA(siRNA)介导的UbcH10基因沉默联合紫杉醇处理对人肺鳞癌细胞株NCI-H226细胞增殖活性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化学合成针对UbcH10基因的siRNA-UbcH10序列,脂质体转染siRNA至NCI-H226细胞(siRNA转染组),转染后24 h,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UbcH10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以未予任何转染细胞作为空白对照,以阴性序列转染细胞作为阴性对照。以紫杉醇(1 μmol/L)处理siRNA转染及未转染NCI-H226细胞(siRNA+紫杉醇组和紫杉醇组),分别于转染后24、48 h收集细胞,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转染后24 h收集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以未经紫杉醇处理的siRNA转染、阴性序列转染和未予转染的NCI-H226细胞作为siRNA转染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结果 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转染后24 h,siRNA转染组UbcH10 mRNA和蛋白的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显著下调(P<0.01)。MTT比色法检测结果显示,siRNA转染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高于紫杉醇组和对照组(P<0.05),而siRNA+紫杉醇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高于siRNA转染组(P<0.05)。siRNA转染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紫杉醇组和对照组(P<0.05),而siRNA+紫杉醇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siRNA转染组(P<0.05),紫杉醇组与对照组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bcH10基因沉默可显著增强NCI-H226细胞对于化疗药物紫杉醇的敏感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去极化刺激强度对小鼠大脑皮层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内在特性和编码能力的影响
    王其一, 申 林, 倪 虹, 等
    2012 (7):  896.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7.016

    摘要 ( 1512 )   PDF(819KB) ( 1097 )  

    目的 研究小鼠大脑皮层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活动的内在特性和编码能力随去极化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发生的动态变化。方法 出生后15~22 d的FVB-Tg(Gad GFP)45704 Swn/J小鼠断头取脑,将脑片进行体外培养,运用Axoclamp-2B放大器全细胞记录方法记录内在特性和编码参数。观察随去极化刺激强度的增加(分为阈刺激强度×0.7、×0.85、×1、×1.25组),小鼠大脑皮层GABA能神经元绝对不应期(ARP)、动作电位间距(ISI)和动作电位发放峰时程标准差(SDST)的变化;分析大脑皮层GABA能神经元ARP与ISI和SDST间的关系。结果 随着去极化刺激强度的增加,小鼠大脑皮层GABA能神经元群集发放动作电位的发放容量增加,ARP、ISI和SDST均显著缩短(P<0.01)。阈刺激强度×0.7、×0.85、×1、×1.25各组ARP与ISI之间均呈线性关系(r2分别为0.9、0.91、0.82和0.84,均P<0.05),ARP与SDST之间也均呈线性关系(r2分别为0.97、0.98、0.93和0.89,均P<0.05)。结论 随着去极化刺激强度的增加,大脑皮层GABA能神经元发放动作电位的ARP缩短,使其发放群集动作电位和编码神经信息的能力增强。加强对大脑皮层GABA能神经元刺激程度更有利于神经系统功能保持稳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T扫描结合立体光固化技术制造犬肋骨实体的实验研究
    阮 征, 王永武, 毛建强, 等
    2012 (7):  902.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7.017

    摘要 ( 1686 )   PDF(540KB) ( 1171 )  

    目的 应用计算机断层成像(CT)扫描和立体光固化(SLA)快速成型技术制造犬肋骨实体,并评估精确度。方法 将DICOM格式的犬肋骨数据导入OsiriX软件中,提取右侧第7肋骨图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并转化为STL格式文件,再经UG软件处理和修饰,建立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模型,形成IGS格式的文件输送至SLA快速成型机,以光敏树脂为材料制造肋骨实体。应用三维激光扫描系统对人工肋骨实体及其原型分别进行扫描,获取点云数据输入Geomagic Qualify软件进行分析,以肋骨原型为模板,设定偏差值为±0.5 mm,评价精确度。结果 应用CT扫描和SLA技术能够制造出具有完全几何外形的犬肋骨实体。肋骨实体经过三维激光扫描后,获得接近30 000个点云数据。肋骨实体与其原型比较,最大正偏差为1.764 mm,负偏差为-2.126 mm,平均偏差为0.183/-0.253 mm,标准差为0.346 mm,88.17%的点云数据在±0.5 mm的范围内。结论 CT扫描结合CAD和SLA技术制造具有完全几何外形的人工肋骨实体,具有精确度高及制造过程快速、便捷、直观和无创的特点;根据扫描提示的偏差部位,明确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进的区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聚氨酯复合材料抗菌性能的实验研究
    朱 锐, 孔方圆, 肖家祈, 等
    2012 (7):  907.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7.018

    摘要 ( 1386 )   PDF(309KB) ( 1237 )  

    目的 研究含聚膦腈纳米球的聚氨酯基复合软衬材料的抗菌性能。方法 分别以含1%、5%聚膦腈纳米球的聚氨酯基复合材料(1%PSZ组和5%PSZ组)、纯聚氨酯(PU组)、自固化型硅橡胶软衬材料(阴性对照组)和灭菌平皿的内平板(空白对照组)进行试件制备,每组30个。测试各组试件对白假丝酵母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性能。采用贴膜培养法对菌落进行培养计数,并计算抗菌率。判定抗菌率低于90%的材料无抗菌性能。结果 在PU组、1%PSZ组和5%PSZ组试件对白假丝酵母菌的抗菌率分别为5.60%、3.75%和6.25%,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分别为-2.31%、1.63%和12.80%,对大肠杆菌的抗菌率分别为8.65%、0.75%和6.02%。结论 添加5%以内聚膦腈纳米球的聚氨酯基复合软衬材料对口腔菌群平衡无明显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局部氧疗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对豚鼠Ⅲ期压疮创面愈合的影响
    郑 敏, 甘秀妮
    2012 (7):  911.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7.019

    摘要 ( 1588 )   PDF(564KB) ( 1196 )  

    目的 探讨局部氧疗与封闭负压引流联合干预对豚鼠Ⅲ期压疮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于豚鼠(n=20)左侧股骨大转子处制备Ⅲ期压疮创面,根据创面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序贯联合干预组(-125 mmHg负压治疗持续320 min,5 L/min的局部氧疗持续160 min)、交替联合干预组(-125 mmHg负压治疗40 min,5 L/min的局部氧疗20 min,交替8次)、单纯负压组(-125 mmHg负压治疗40 min后暂停20 min,重复8次)、单纯氧疗组(5 L/min的局部氧疗20 min后暂停40 min,重复8次)和空白对照组(常规处理创面,不予负压治疗或局部氧疗)。分别于创面形成第0、1、3、7、11天,测量创面面积并计算创面面积收缩率。切取创缘全层皮肤组织样本,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组织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创缘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结果 在相同的观察时间点,联合干预贯序或交替组的创面面积收缩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组织学观察发现,联合干预组创缘组织的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程度轻微;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联合干预组创缘组织中VEGF和MVD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交替联合干预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序贯联合干预组。结论 局部氧疗与封闭负压引流联合干预对豚鼠Ⅲ期压疮创面的愈合具有促进作用,可能与其迅速地减轻创面组织的炎症反应程度,并使创面组织中VEGF和MVD的表达增高致使创面血管化程度提高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临床研究)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陆 玮, 单剑萍, 季 刚, 等
    2012 (7):  917.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7.020

    摘要 ( 2450 )   PDF(344KB) ( 1133 )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9例透析龄≥6个月的MHD患者(MHD组)根据有无心血管疾病(CVD)事件发生分为MHD合并CVD组(MHD-CVD组,n=26)和MHD未合并CVD组(MHD-nCVD组,n=43)。采用ELISA法检测透析前和透析后即刻(透后即刻)的血浆Hcy浓度;应用心脏彩超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计算左心室质量(LVM);分析血浆Hcy水平与心脏彩超测定指标的相关性。以42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MHD组透析前和透后即刻的血浆Hcy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透析前,MHD-CVD组血浆Hcy浓度显著高于MHD-nCVD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HD患者血浆Hcy水平与LVEDD、LVPW、LVM和LAD呈正相关(r=0.315,P=0.008;r=0.355,P=0.003;r= 0.314,P=0.009;r=0.248,P=0.040),与LVEF呈负相关(r=-0.262,P=0.030)。在透后即刻血浆Hcy浓度较透析前下降≥50%的MHD患者中,透后即刻血浆Hcy水平降低与LVPWD呈正相关(r=0.401,P=0.036),其中MHD-CVD组透后即刻血浆Hcy水平降低与LVEDD和LVESD呈负相关(r=-0.419,P=0.031; r=-0.534,P=0.008)。结论 MHD患者(尤其是合并CVD的患者)普遍存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血浆Hcy水平能反映LVM及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对左心室肥厚和左心室功能的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良Nuss手术治疗复发性漏斗胸的疗效分析
    肖海波, 梅 举, 张辅贤, 等
    2012 (7):  922.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7.021

    摘要 ( 1554 )   PDF(678KB) ( 1386 )  

    目的 观察辅助剑突下小切口改良Nuss手术治疗复发性漏斗胸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7月—2010年8月,对22例复发性漏斗胸需接受二次手术的患者实施辅助剑突下小切口的改良Nuss手术。对患者的初次手术情况及二次手术前症状、Haller指数、手术过程、并发症及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同期接受Nuss手术的51例漏斗胸初次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22例患者初次手术中,Ravitch手术12例、改良Ravitch手术7例,胸骨翻转术3例。术前症状包括活动耐量下降、活动后气急、胸痛、反复呼吸道感染和心悸;平均Haller指数为4.81±0.8;与对照组比较,复发性漏斗胸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气胸、胸腔积液、持续疼痛和腋下切口感染等)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和心脏损伤病例。随访1~4年,患者术前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9例患者拆除钢板,未发现钢板或固定片移位。结论 复发性漏斗胸的手术风险较大,辅助剑突下小切口改良Nuss手术的操作安全性高,可有效纠正复发性漏斗胸。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帕金森病患者伴疲劳症状的调查分析
    董 青, 王智樱, 沈 沸, 等
    2012 (7):  926.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7.022

    摘要 ( 1535 )   PDF(310KB) ( 1227 )  

    目的 对帕金森病(PD)患者伴有疲劳症状的发生率进行横断面调查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应用疲劳严重度量表(FSS)评估234例非痴呆PD患者的疲劳程度,并分为疲劳组和非疲劳组。对两组患者进行统一PD评分量表(UPDRS)、Hoehn-Yahr(H-Y)分级、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RS)、PD睡眠量表(PDSS)和39项PD问卷(PDQ-39)测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D患者疲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00例(42.7%)PD患者伴疲劳(FSS>4),排除抑郁障碍或睡眠障碍后仍有67例(34.9%)患者伴疲劳。疲劳组PDQ-39综合指数(PDQ-39SI)明显高于非疲劳组(Z=-8.066,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HDRS评分(OR=1.105,P=0.001)和PDSS评分(OR=0.967,P=0.000)是PD患者疲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疲劳是PD患者的常见症状和内在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抑郁症状和睡眠障碍症状可能缓解PD伴发的疲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切削中心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的术后视觉效果对比分析
    成 琼, 廉井财, 张 静, 等
    2012 (7):  930.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7.023

    摘要 ( 1313 )   PDF(383KB) ( 1167 )  

    目的 以不同切削中心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对术后视觉质量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收集近视且接受LASIK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190例(380只眼)患者中,以视轴角膜反光点(VACRP)为切削中心90例(VACRP组,180只眼),以瞳孔中心(PC)为切削中心100例(PC组,200只眼)。所有患者均于术后1个月时复诊,检测视觉质量相关指标,对两组视力情况、安全系数、有效系数、屈光度、切削中心偏移量、角膜高阶像差和对比敏感度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术后1个月的复查结果显示:VACRP组与PC组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BSCVA)、等效球镜屈光度(MRSE)、安全系数和有效系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两组中术前视力>-6.00 D高度近视的患者,VACRP组的BSCVA和安全系数均显著高于PC组(P<0.01)。VACRP组切削中心偏移量为(0.25±0.11)mm,显著小于PC组的(0.51±0.19)mm(P<0.01)。VACRP组的角膜高阶像差和彗差均显著低于PC组(P<0.01)。光亮度85 cd/m2时,VACRP组18 c/d低频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明显优于PC组(P<0.01)。结论 与以PC为切削中心比较,以VACRP为切削中心的LASIK治疗近视的视觉质量较高,术后角膜高阶像差较小,对比敏感度显著提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2例基底节区巨大生殖细胞瘤的治疗分析
    陆兆丰, 邱永明, 程小兵, 等
    2012 (7):  935.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7.024

    摘要 ( 1755 )   PDF(1161KB) ( 1053 )  

    目的 分析肿瘤全切除结合术后超早期放疗对基底节区巨大生殖细胞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12例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回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中的特征性表现。术后5~7 d辅以单纯普通放疗(剂量:全脑照射30 Gy+局部照射20 Gy+全脊髓照射30 Gy)。观察手术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改变以及肿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随访1年,采用Karnofsky评分法评价生活质量,并与手术前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肿瘤细胞胞质胎盘碱性磷酸酶(PLAP)和细胞膜和(或)胞质CD117染色阳性。治疗后所有患者颅高压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临床症状和体征均较术前明显改善;CT和磁共振成成像(MRI)扫描显示肿瘤组织全部切除,占位效应也明显减轻。Karnofsky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结论 显微镜下肿瘤切除结合术后超早期放疗是治疗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的首选方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多形性腺瘤基因锌指蛋白PLAGL2的研究进展
    薛明明, 宁仁利, 徐慧莉, 等
    2012 (7):  940.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7.025

    摘要 ( 1960 )   PDF(381KB) ( 1316 )  

    多形性腺瘤基因样蛋白2 (PLAGL2)是一类源于多形性腺瘤基因(PLAG)家族的锌指蛋白,家族成员还包括PLAG1和PLAGL1,三者在结构上高度同源,但具有不同的功能,主要与结合的DNA不同有关。近年来,对于PLAG1、PLAGL1和PLAGL2的结构、功能和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且发现PLAGL2与细胞代谢及多种系统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而在肿瘤抑制或肿瘤促进方面存在争议。文章就PLAGL2的结构、转录机制、生物学功能及其与系统性疾病和肿瘤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焦虑障碍患者心跳知觉的研究进展
    李 惠, 李春波, 王继军, 等
    2012 (7):  944.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7.026

    摘要 ( 1243 )   PDF(383KB) ( 1307 )  

    对心跳知觉敏感性的增加是形成状态焦虑、特质焦虑、焦虑敏感或临床焦虑障碍的一个危险因素。心跳知觉已成为研究内感受觉察度的主要切入点之一。文章对心跳知觉的评估方法、中枢传导网络和焦虑障碍相关心跳知觉异常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肥胖与性早熟的研究进展
    尤箫萌, 单 川, 沈秀华
    2012 (7):  949.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7.027

    摘要 ( 1732 )   PDF(246KB) ( 1756 )  

    自20世纪60年代起,儿童性早熟的发病率与儿童肥胖率呈连年上升趋势。专家指出儿童肥胖与性早熟确实存在关联。研究发现肥胖女童的性早熟发病率显著高于正常体质量女童;但在男童方面,情况较为复杂。瘦素被认为是儿童肥胖与性早熟的纽带因素,其与肥胖儿童性早熟关系的相关研究也有较多报道。该文就儿童肥胖与性早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粒参与子前期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毛亚静, 杨祖菁
    2012 (7):  952.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7.028

    摘要 ( 1267 )   PDF(280KB) ( 1216 )  

    子前期(PE)是妊娠期特有的多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是目前引起母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PE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炎症反应、凝血功能变化、血小板激活和内皮细胞损伤等因素均可能对PE的病理过程产生重要影响,研究证实微粒(MP)在上述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该文就MP的生成和特性、妊娠期体循环中的含量变化、参与PE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展望MP在PE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技术与方法
    可用于基因表达研究的转基因小鼠乳腺上皮细胞模型的构建
    蒋世忠, 闫亚彬, 谢 飞, 等
    2012 (7):  955.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7.029

    摘要 ( 1633 )   PDF(880KB) ( 1260 )  

    目的 建立转基因小鼠乳腺上皮细胞模型,为研究乳腺内环境因素调控外源基因的表达和制备高效表达外源基因的乳腺生物反应器提供研究平台。方法 通过机械破碎和胶原酶消化的方法获取人转铁蛋白(hTF)转基因小鼠的乳腺上皮细胞,并进行体外原代培养。经胰蛋白酶纯化后,绘制乳腺上皮细胞生长曲线;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角蛋白18的表达;透射电子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乳腺上皮细胞超微结构;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显微镜下分析乳腺上皮细胞核型。将牛催乳素真核表达载体(pCMVbPRL)转染至转基因乳腺上皮细胞中,检测外源bPRL的表达。结果 乳腺上皮细胞生长曲线呈“S”形;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分析结果显示hTF转基因小鼠乳腺上皮细胞角蛋白18呈阳性表达;透射电镜观察发现乳腺上皮细胞胞核较大、偏位,有双核或多核,胞质丰富,空泡、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丰富;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乳腺上皮细胞增殖活跃,G2/M期+S期细胞占15%;细胞核型分析结果显示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具有正常的二倍体,染色体完整。pCMV-bPRL转染乳腺上皮细胞24 h后,上清液中检测到bPRL的表达。结论 体外培养的转基因乳腺上皮细胞具有类似体内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并可表达真核表达载体,为研究环境因素对乳腺功能的影响及制备乳腺生物反应器提供了一种细胞模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效果的数值模拟
    邱晓宁, 费智敏, 施圣贤, 等
    2012 (7):  961.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7.030

    摘要 ( 1832 )   PDF(819KB) ( 1164 )  

    目的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方法对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采用Mimics软件对1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手术前后的CT影像进行三维重建,构建个体化颈动脉分叉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模型进行三维流动数值模拟计算,以壁面剪切应力、壁面压力、血流轨迹和流量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对CAS的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显示:与术前比较,CAS术后颈动脉内的流动速度、颈内与颈外动脉的流量分配比例、壁面剪切力和壁面压力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发生明显变化,血液流动状态明显改善。结论 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评估CAS的效果更为直观且合理,并能够在术前为个体病例提供最优的指导性方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