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封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眼科视觉科学研究所简介
    2011 (8):  1056. 
    摘要 ( 1773 )   PDF(1221KB) ( 120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述评
    眼科转化医学研究的现状和展望
    范先群, 徐晓芳
    2011 (8):  1057.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8.001

    摘要 ( 3035 )   PDF(4466KB) ( 2782 )  

    转化医学是基础研究与临床医疗之间双向转化的研究体系,是将临床医疗中发现的问题转化为基础研究方向,然后再将基础科研成果快速转向临床应用,它是一个双向、不断循环向上的永无止境的研究过程。转化医学在眼科的应用发展包括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黄斑变性中的应用、人工角膜和角膜缘干细胞标志物研究、眼眶骨折修复手术中组织工程骨的构建、眼科遗传性疾病的基因定位和眼科新型药物的开发等。眼科转化医学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题报道(眼科视觉科学)
    羊膜和唇黏膜联合自体角膜缘移植重建眼表热化学烧伤后结膜穹窿的疗效观察
    李 瑾, 林 明, 傅 瑶, 等
    2011 (8):  1061.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8.002

    摘要 ( 2405 )   PDF(5634KB) ( 1743 )  

    目的 观察羊膜和唇黏膜联合自体角膜缘移植矫正眼表热化学烧伤后睑球粘连和重建结膜穹窿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17例(18眼)眼表热化学烧伤后睑球粘连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Ⅱ度烧伤2眼,Ⅲ度烧伤14眼,Ⅳ度烧伤2眼;所有病例均在分离睑球粘连后,采用唇黏膜移植修复睑结膜和球结膜缺损;做1~3对穹窿加深固定唇黏膜植片,利用健眼或患眼未损伤区的自体角膜缘移植修复角膜缘损伤,以新鲜羊膜覆盖整个角膜至穹窿,上下睑缘临时缝合,术后加压包扎1周限制眼睑活动。回顾患者术后情况和随访资料,分析疗效(成功、部分成功和失败),统计手术成功率。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5.24个月)。17例患者中,完全成功12例,结膜穹窿解剖深度与对侧健眼对称,无粘连和瘢痕形成,眼球活动自如;部分成功3例,术后局部瘢痕增生,重建结膜穹窿略狭窄,解剖深度达到正常深度的2/3以上;手术成功率为88.24%;失败2例,术后睑球粘连复发,穹窿消失。结论 羊膜和唇黏膜联合自体角膜缘移植能有效矫正眼表热化学烧伤后睑球粘连,重建稳定结膜穹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硬腭黏膜移植修复眼睑后层缺损的疗效观察
    朱惠敏, 李政康, 孙 英, 等
    2011 (8):  1065.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8.003

    摘要 ( 2001 )   PDF(5697KB) ( 1505 )  

    目的 观察硬腭黏膜移植修复眼睑后层(睑板结膜)缺损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接受自体硬腭黏膜移植修复的眼睑后层缺损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17例患者中,男性10例(10眼),女性7例(7眼),年龄21~79岁;眼睑肿瘤切除术后一期修复10例,化学伤后眼睑内翻倒睫2例,外伤后眼睑缺损3例,结膜囊成形术佩戴义眼片后眼睑退缩2例;上睑缺损9例,下睑缺损8例。术后随访检查指标包括眼睑的形态、角膜刺激症状及裂隙灯下观察角膜上皮等。结果 病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随访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眼睑形态良好;接受下睑缺损修复者术后无明显不适;接受上睑缺损修复的部分患者术后早期可有眼部充血、异物感等不适症状,裂隙灯检查可见角膜上皮脱落,经局部对症治疗后症状逐渐消失。结论 硬腭黏膜具有完整的黏膜上皮组织及与睑板相似的坚韧度,可有效修复眼睑后层的缺损,且对下睑有良好的支撑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同期手术治疗外伤性泪囊炎合并内眦畸形的临床观察
    孙 英, 范先群, 周慧芳
    2011 (8):  1069.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8.004

    摘要 ( 1994 )   PDF(4272KB) ( 1685 )  

    目的 探讨外伤所致泪囊炎合并内眦畸形的同期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7例单侧外伤性泪囊炎合并内眦移位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行鼻腔泪囊吻合术联合内眦韧带钻孔固定内眦成形术,术中参照对侧内眦位置,在其前下方开凿骨窗行鼻腔泪囊吻合,在骨窗上方相应内眦点位置的骨壁上钻孔固定内眦韧带残端。术后随访6个月评估疗效。结果 17例患者术后患侧内眦点位置与健侧基本对称,泪道冲洗通畅。随访6个月,除2例患者内眦位置有轻度回退,其余形态良好,内眦畸形矫正率为88.2%;患侧泪道均未发生再次阻塞,泪囊炎治愈率为100%。结论 对于外伤性泪囊炎合并内眦畸形患者主张同期行鼻腔泪囊吻合和内眦韧带钻孔固定内眦成形术,效果显著且疗效稳定,有利于功能与形态的同期恢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体与单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临床观察
    计 菁, 罗 敏, 范先群, 等
    2011 (8):  1073.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8.005

    摘要 ( 2335 )   PDF(4951KB) ( 2048 )  

    目的 对比研究ReSTOR折叠式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体和AcrySof Natural折叠式球面单焦点人工晶体在老年性白内障手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 选取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51例(64眼),分别植入ReSTOR折叠式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体(观察组,30眼/24例)和AcrySof Natural折叠式球面单焦点人工晶体(对照组,34眼/27例)。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随访,观察术后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远视力、裸眼近视力、拟调节力、波前像差和对比敏感度。结果 术后3个月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4.7者占93.3%,裸眼近视力≥4.5者占86.6%;对照组最佳矫正远视力≥4.7者占73%,术后裸眼近视力≥4.5者占11.1%;两组间最佳矫正远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裸眼近视力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拟调节力为(-3.14±0.91)D,对照组为(-1.03±0.33)D,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两组间对比敏感度在各空间频率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波前像差检查显示:小瞳孔时两组均方根值和Z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Z-13、Z13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大瞳孔时两组均方根值和Z-1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eSTOR折叠式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后能够提供良好的远、近视力,与AcrySof Natural折叠式球面单焦点人工晶体比较能有效提高拟调节力,但植入后引起眼的高阶像差增加和对比敏感度降低,尤其在暗视下更加明显。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腺相关病毒介导色素上皮衍生因子转染人虹膜色素上皮细胞的体外研究
    赵 莼, 王 方, 计 菁, 等
    2011 (8):  1078.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8.006

    摘要 ( 1575 )   PDF(5259KB) ( 1575 )  

    目的 探讨以腺相关病毒(AAV)为载体,对体外培养的人虹膜色素上皮(IPE)细胞进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转染,获得高效表达PEDF转基因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构建携带PEDF基因的重组AAV载体AAV-PEDF,体外培养人IPE,用1×106 pfu的AAV-PEDF按感染复数(MOI)为0、2、10和20分别感染体外培养的IPE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转染效率;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鉴定PEDF在IPE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AAV-PEDF转染后,IPE细胞生长正常,用荧光显微镜、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均检测到PEDF表达。在MOI为20时,细胞感染阳性率达64.22%。结论 AAV-PEDF能有效地转染体外培养的IPE细胞并有效表达PE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倍频532激光激发孟加拉红建立色素兔视网膜静脉阻塞模型
    王 帅, 宋蓓雯, 吴 强
    2011 (8):  1082.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8.007

    摘要 ( 2064 )   PDF(6712KB) ( 1762 )  

    目的 探讨光化学法诱导色素兔视网膜静脉阻塞模型的方法和特点。方法 将16只健康青紫蓝兔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8只。经兔耳缘静脉注入孟加拉红(50 mg/kg)后应用倍频532激光光凝视网膜静脉,A组激光能量150 mW光凝双侧视网膜静脉主干15点后,300 mW再照射15点;B组激光能量150 mW光凝双侧视网膜静脉主干40点后,300 mW再照射40点。分别于术前和光凝后15 min、1 d、3 d、7 d、14 d、21 d、28 d行眼底照相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并于光凝后1 d时两组各处死1只动物,其余于光凝后28 d处死,摘除眼球行光学显微镜检查。结果 两组均成功诱导视网膜静脉阻塞模型,光凝后第1天B组产生视网膜动、静脉阻塞。光凝后第7天,A组阻塞静脉全部再通,B组有部分阻塞静脉再通。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光凝后第1天,两组视网膜静脉内均见血栓形成;光凝后第28天,B组视盘周围视网膜萎缩,结构不清。结论 利用孟加拉红光化学法制作兔视网膜静脉阻塞模型操作简便,随着局部视网膜静脉接受光凝次数的增加,视网膜动脉亦可出现阻塞现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型角膜地形图仪观察泪膜稳定性及其与眼表角膜温度的关系
    沈 婷, 张 琳
    2011 (8):  1086.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8.008

    摘要 ( 2018 )   PDF(5747KB) ( 1600 )  

    目的 探讨眼表角膜温度与泪膜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结果>10 mm/5 min的94例患者,根据干眼症状和泪膜破裂时间(BUT)检查结果分为干眼组(n=48)和非干眼组(n=46)。新型角膜地形图仪拍摄泪膜分布图像,红外线温度计测量眼表角膜温度,分析泪膜稳定性与BUT和眼表角膜温度的关系。结果 干眼组泪膜稳定性分级显著高于非干眼组(P<0.01)。泪膜稳定性分级与BUT呈显著负相关(r=-0.752,P=0.00)。根据泪膜稳定性分级,0级、Ⅰ级、Ⅱ级和Ⅲ级患者的平均眼表角膜温度分别为(32.386±0.826 2) ℃、(34.084±1.373 3) ℃、(34.980±1.331 5)℃和(35.709±0.744 9) ℃,各级患者眼表角膜温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新型角膜地形图仪可反映泪膜的稳定性。眼表角膜温度升高,泪膜稳定性减弱,可能是造成蒸发过强型干眼的因素之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高度近视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区变化
    李世玮, 吴 强, 陆 斌, 等
    2011 (8):  1090.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8.009

    摘要 ( 1879 )   PDF(6669KB) ( 1790 )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区视网膜的变化及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方法 105例(150眼)白内障患者分为高度近视眼白内障组(A组, 56例, 80眼)和非高度近视眼白内障组(B组, 49例, 70眼),分别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测量患者裸眼视力(UCVA)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MFT)和黄斑中心凹直径6 mm范围内的黄斑区容积(TMV);计算高、低累积能量复合参数(AECP)。结果 A组和B组术后各时间点UCVA、BCVA和TMV均显著高于术前(P<0.01),而术后各时间点MFT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中,高、低AECP患者术后各时间点MFT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低AECP患者术后各时间点TMV均显著高于术前(P<0.01);高AECP患者术后各时间点MFT和TMV与术前的差值与低AECP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中1眼黄斑区鼻下方发生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浅脱离,A组中3眼、B组中1眼黄斑区中心凹发生微囊样改变。结论 高度近视眼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术,复明效果较好,术后无黄斑水肿发生,MFT无明显变化,但TMV增加,超声能量对黄斑区视网膜无明显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视与眼及全身免疫炎症关系的回顾和展望
    周激波, 瞿 佳
    2011 (8):  1096.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8.010

    摘要 ( 1984 )   PDF(2923KB) ( 1352 )  

    炎症是人类最基本的病理生理过程之一,波及巩膜的炎症常导致近视的发生,炎症可能源自全身其他组织和器官,也可能源自巩膜、脉络膜、视网膜及其周围组织。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是:炎症因子的释放导致巩膜胶原降解,巩膜生物力学特性发生变化,在眼内压的作用下,眼轴延长,发生近视。明确近视与炎症的关系可以完善近视的病因学说,加深对于近视发病机制的认识,同时有助于进行正确的临床诊断和制定科学合理的眼病诊疗方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误诊原因分析及治疗效果
    闫 焱, 沈 玺, 张 琼, 等
    2011 (8):  1099.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8.011

    摘要 ( 2332 )   PDF(2803KB) ( 1535 )  

    目的 探讨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的误诊原因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7眼)ARN患者的误诊原因及治疗效果。结果 7例患者中3例误诊为虹膜睫状体炎,2例误诊为全葡萄膜炎,1例误诊为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1例误诊为视网膜出血。确诊后,7眼中4眼给予抗病毒药物及玻璃体手术治疗,3眼予抗病毒药物及眼底激光治疗。随访3~39个月,6例治疗后视力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从眼前指数至0.6不等。2例玻璃体手术患者取硅油后,均出现低眼压,视力下降。结论 ARN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如误诊会失去最佳治疗机会。早期、足量药物治疗联合眼内激光,必要时行玻璃体手术,可挽救ARN患者的残存视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丝裂霉素C联合自体游离结膜瓣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观察
    李 佳, 周丹虹, 陆琳娜
    2011 (8):  1102.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8.012

    摘要 ( 1942 )   PDF(3774KB) ( 1447 )  

    目的 探讨翼状胬肉切除并自体游离结膜瓣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MMC)治疗翼状胬肉后出现并发症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方法 对139例翼状胬肉患者(153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中MMC(0.2 mg/mL)棉片于巩膜面湿敷2 min,随访1年,对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胬肉复发6眼(3.92%);结膜创口延迟愈合11眼(7.19%)及浅层点状角膜炎9眼(5.88%),未予特殊治疗;结膜瓣溶解7眼(4.58%)、巩膜无血管化2眼(1.31%)及继发青光眼1眼(0.65%),局部药物治疗有效;结膜肉芽肿2眼(1.31%)及角巩膜溶解患者2眼(1.31%),联合手术治疗。结论 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可降低胬肉复发,但同时可能造成角巩膜溶解等并发症。应术前排除免疫性疾病史,术中注意敷贴放置位置,术后注重随访,以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种方法对大鼠视网膜固定效果的比较研究
    李晶晶, 朱 鸿, 施彩虹
    2011 (8):  1105.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8.013

    摘要 ( 1987 )   PDF(4772KB) ( 1885 )  

    目的 研究三种不同方法对大鼠视网膜石蜡切片的固定效果。方法 根据离体眼球的不同固定方法,将9只SD大鼠随机分为A组(改良固定液固定,n=3)、B组(4%多聚甲醛固定,n=3)和C组(4%多聚甲醛心脏灌注法固定,n=3)。24 h后制作标本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分析比较固定效果。结果 A组固定的眼杯不变形,B组固定的有少许变形,C组固定的基本不变形。显微镜观察显示A组眼球视网膜各层组织结构完整,B组和C组视网膜均有断层、分离和脱片等现象。结论 改良固定液固定眼球的方法优于单纯4%多聚甲醛和4%多聚甲醛心脏灌注固定的方法,适用于视网膜石蜡切片的后期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基础研究)
    重组人釉原蛋白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NIH3T3细胞中的稳定表达
    程 岚, 束 蓉, 张秀丽, 等
    2011 (8):  1108.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8.014

    摘要 ( 1892 )   PDF(5626KB) ( 1696 )  

    目的 构建含人釉原蛋白(hAm)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并转染哺乳动物细胞NIH3T3,建立稳定表达重组hAm的细胞株,为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和BamHⅠ将hAm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A,构建含hAm基因的重组质粒pcDNA3.1/myc-His(-)A-hAm,双酶切和测序鉴定。通过LipofectamineTM2000介导重组质粒转染NIH3T3细胞,利用G418筛选出阳性克隆,建立稳定表达人釉原蛋白的细胞株,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验证蛋白表达。结果 重组质粒pcDNA3.1/myc-His(-)A-hAm经双酶切和测序鉴定证实插入序列准确无误。重组质粒转染NIH3T3细胞后建立的稳定转染细胞株经SDS-PAGE电泳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有相对分子质量为28 000的hAm表达,与预测一致。结论 成功构建含hAm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系统,并获得稳定表达重组hAm的细胞株NIH3T3-hAm细胞株。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肠癌SW480肿瘤细胞SP亚群分析
    王 兵, 刘文勇, 叶冬霞, 等
    2011 (8):  1113.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8.015

    摘要 ( 1982 )   PDF(5260KB) ( 1479 )  

    目的 分选肠癌细胞株SW480中边群细胞(SP)亚群,观察SP细胞是否具有肿瘤干细胞样生物学特性。方法 将1×107个/mL对数期生长的SW480细胞进行Hoechest33342和PI染色,80 μg/mL维拉帕米阻断,流式细胞仪分选SP细胞。将分选后的SP细胞和非SP细胞,采用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和进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并将两种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观察移植瘤的形成情况。结果 Hoechest33342染色显示:SP细胞亚群的平均含量为(1.43±0.05)%,加入维拉帕米后SP细胞亚群比例减少为(0.01±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生长曲线显示:非SP组细胞生长速度较SP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克隆形成实验表明,移植第15天后SP细胞克隆体积大,边界平滑,细胞呈巢状隆起生长,结构致密,细胞体积小,平均克隆数为49.33±8.21,显著高于非SP细胞组的31.03±5.29,两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移植量为1×105个SP细胞组中有50%小鼠成瘤,而非SP细胞组小鼠均未见明显成瘤(P<0.01)。结论 人肠癌细胞株SW480中存在SP亚群细胞,生长曲线和克隆形成实验表明其增殖能力较非SP细胞强;裸鼠成瘤试验提示SP细胞尚需进一步纯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妊娠期氰戊菊酯暴露对雄性仔鼠睾丸标志酶的影响
    李晓凤, 杨 旸, 周义军
    2011 (8):  1117.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8.016

    摘要 ( 1988 )   PDF(4439KB) ( 1566 )  

    目的 探讨妊娠期氰戊菊酯暴露对雄性仔鼠生殖系统的影响。方法 将20只妊娠雌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不同剂量染毒组,其中对照组给予纯玉米油,染毒组分别给予2、10和50 mg/kg氰戊菊酯,于妊娠后第12~18天进行灌胃染毒。雄性仔鼠于出生后第35天处死,采用比色法测定睾丸标志酶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乳酸脱氢酶(LDH)和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的活性,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和睾丸匀浆中睾酮含量。结果 50 mg/kg染毒组雄性仔鼠的LDH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 mg/kg和10 mg/kg染毒组的γ-GT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不同剂量染毒组的ACP和AKP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雄性仔鼠的血清和睾丸匀浆中睾酮含量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升高,但不同剂量染毒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氰戊菊酯暴露对雄性仔鼠的生殖系统有一定的影响,可明显影响睾丸标志酶的活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聚氨酯复合材料表面白色假丝酵母菌黏附的实验研究
    郑元俐, 李 静, 孔方圆
    2011 (8):  1121.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8.017

    摘要 ( 1464 )   PDF(5033KB) ( 1377 )  

    目的 分析含纳米聚磷腈的聚氨酯材料表面白色假丝酵母菌的黏附情况。方法 制备含1%、5%纳米聚磷腈的聚氨酯材料试件(PZS-1%、PZS-5%组,n=12)和硅橡胶软衬材料试件(硅橡胶组,n=12),各组试件分别行白色假丝酵母菌黏附实验,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试件表面白色假丝酵母菌黏附情况,菌落形成单位计数法测定各组白色假丝酵母菌黏附量(×104 CFU/mL)。结果 PZS-1%、PZS-5%和硅橡胶组试件表面的白色假丝酵母菌黏附量分别为207.800±22.300、133.200±31.597和200.600±32.250。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PZS-5%组试件表面的白色假丝酵母菌黏附量显著低于PZS-1%组和硅橡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PZS-1%组与硅橡胶组试件表面白色假丝酵母菌黏附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PZS-1%和硅橡胶软衬材料相比,PZS-5%材料表面黏附的白色假丝酵母菌明显减少。聚磷腈成分的添加可能影响材料表面白色假丝酵母菌的黏附能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补体过度激活与自身免疫型复发性流产的关系
    肖世金, 赵爱民, 鲍世民
    2011 (8):  1125.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8.018

    摘要 ( 2470 )   PDF(4564KB) ( 1655 )  

    目的 建立自身免疫型复发性流产(RSA)小鼠模型,探讨补体在自身免疫型RS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子宫注射人β2GP-1免疫Balb/c小鼠(子宫β2GP-1注射组,n=15);分别以子宫无关蛋白注射组(n=6)、子宫佐剂注射组(n=13)、子宫生理盐水(NS)注射组(n=10)及正常未孕组(n=10)、正常妊娠组(n=15)作为对照。比较各组小鼠胚胎丢失率、胎盘平均质量、外周血补体C3浓度及胎盘组织衰变加速因子(DAF)的质量浓度。结果 子宫β2GP-1注射组小鼠胚胎丢失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和各子宫注射对照组(P<0.05),胎盘平均质量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和各子宫注射对照组(P<0.05),外周血补体C3水平和胎盘组织DAF的质量浓度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和各子宫注射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子宫注射人β2GP-1的方法可诱导建立符合自身免疫型RSA临床特征的小鼠模型,补体系统过度激活可能是自身免疫型RSA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临床研究)
    肿瘤相关抗原OVA66在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
    荣婷婷, 饶 威, 陈惠娟, 等
    2011 (8):  1129.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8.019

    摘要 ( 1923 )   PDF(9166KB) ( 1401 )  

    目的 分析肿瘤相关抗原OVA66在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特征,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多种组织肿瘤芯片和肿瘤组织标本(包括胃癌、肠癌、肺癌、乳腺癌、膀胱癌、肾癌和卵巢癌)及其相应的非肿瘤组织中OVA66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组织的良恶性以及肿瘤转移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OVA66蛋白在胃、肠、卵巢、膀胱和肾的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在肺和乳腺肿瘤组织中表达较弱。膀胱癌OVA66的表达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呈现相关性,肠癌和膀胱癌的淋巴转移组表达阳性率略高于未转移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OVA66蛋白在多数肿瘤组织中均呈高表达,在膀胱癌中与肿瘤病理分级相关,提示OVA66有可能成为新的肿瘤标志物应用于多种肿瘤的辅助诊断。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绝经后女性骨关节炎和骨质疏松患者血清性激素结合蛋白水平比较分析
    李海东, 杨越华, 李 波, 等
    2011 (8):  1134.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8.020

    摘要 ( 2088 )   PDF(6178KB) ( 1583 )  

    目的 分析绝经后女性骨关节炎 (OA)和骨质疏松 (OP)患者血清雌二醇、性激素结合蛋白(SHBG)水平差异及其各自与股骨近端、腰椎骨密度及血清骨保护素(OPG)之间的相关性,探讨SHBG在这两种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绝经后女性OA和OP患者各60例,用放射免疫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血清雌二醇、SHBG和OPG等。游离雌二醇指数(FEI)用血清雌二醇与SHBG的摩尔比率表示。结果 OA组患者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骨密度明显高于OP组患者。两组患者血清雌二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4),但OP组患者血清SHBG及OPG水平均高于OA组患者[SHBG:(74.98±8.90) nmol/L和(66.38±9.74) nmol/L,P<0.01;OPG:(6.94±1.18)  pmol/L和(4.67±1.28) pmol/L,P<0.01],而FEI为OA组高于OP组(0.75±0.31 和 0.63±0.27,P<0.05)。两组患者血清SHBG和股骨近端、腰椎骨密度之间均有明显负相关性,而FEI与两个部位骨密度间均呈正相关。结论 绝经后女性OA与OP患者血清SHBG水平的差异可能是引起活性雌激素水平差异、导致骨密度和骨微结构不同的重要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DGGE法评价牙周袋深度的变化对龈下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束 蓉, 周彦玢, 刘大力, 等
    2011 (8):  1140.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8.021

    摘要 ( 2850 )   PDF(5450KB) ( 1270 )  

    目的 应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方法分析经牙周基础治疗使牙周袋变浅后龈下微生物种类的变化。方法 选取2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患者1和患者2),在牙周基础治疗前及治疗后6、12、18周和1年时,采集同一位点的龈下菌斑,提取菌斑总DNA,PCR扩增16S rDNA的V3~V5区片段,DGGE分离获得条带图谱;计算条带数目和相似度,并对条带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患者1治疗后牙周袋探诊深度明显变浅,达到≤3 mm的正常水平;患者2治疗后牙周袋探诊深度变浅,但仍≥5 mm。治疗前后2例患者DGGE条带数目无明显变化,治疗后各时间点的DGGE条带与基线分别保持48.14%~57.8%和63.70~72.35%的相似度。牙周治疗各阶段菌群聚类特征分析显示:牙周基础治疗后6周时,菌群聚类特征与基线相比变化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生再变化。结论 慢性牙周炎患者在接受牙周基础治疗后,虽然牙周探诊深度变浅,但牙周微生物可能已在较短时间内发生再定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型凝集素受体和Toll样受体在子前期重度患者胎盘中的表达
    李 黎, 徐 亮, 滕银成
    2011 (8):  1145.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8.022

    摘要 ( 1699 )   PDF(6384KB) ( 1808 )  

    目的 分析子前期(PE)患者胎盘组织中C型凝集素样受体家族中DC-SIGN和甘露糖受体(MR)以及Toll样受体(TLR)家族中TLR-2和TLR-4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集PE重度患者(PE组,n=20)及正常妊娠妇女(NP组,n=20)的新鲜胎盘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胎盘组织中DC-SIGN、MR、TLR-2和TLR-4的表达进行定位分析;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胎盘组织中的DC-SIGN、MR、TLR-2和TLR-4的蛋白表达。结果 两组胎盘组织中均有DC-SIGN、MR、TLR-2和TLR-4的表达,主要位于胎盘合体滋养层细胞,在细胞滋养层细胞中亦有少量表达。PE组与NP组比较,胎盘组织TLR-4阳性细胞表达率明显升高(P<0.01);DC-SIGN、MR阳性细胞表达率明显降低(P<0.01,P<0.05),TLR-2阳性细胞表达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正常晚期妊娠妇女,PE患者胎盘组织中C型凝集素受体DC-SIGN和MR表达减少,TLR-4过度表达;两种受体家族活化平衡失调可能是PE发病机制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31I-SPECT/CT融合显像对131I全身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中的增益价值
    叶智轶, 傅宏亮, 李佳宁, 等
    2011 (8):  1150.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8.023

    摘要 ( 1757 )   PDF(4327KB) ( 1480 )  

    目的 评价131I-SPECT/CT融合显像对131I全身显像(WBS)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诊治中的增益价值。方法 131I治疗后82例患者分别行WBS及SPECT/CT显像。分析SPECT/CT显像对浓聚灶定位定性的判断能力,并与WBS比较。分析SPECT/CT显像探查不聚碘病灶的能力。评估SPECT/CT显像对转移部位诊断、临床分期和治疗方案制定的影响。结果 WBS发现聚碘灶203个,SPECT/CT显像定位后发现,WBS正确判断聚碘灶部位89个(43.84%),判断正确率最高的部位依次为残余甲状腺74.24%(49/66)和骨62.86%(22/35)。WBS判断聚碘灶性质为良性52个,恶性36个,不确定115个;SPECT/CT显像判断为良性94个,恶性79个,不确定30个。SPECT/CT显像给出的“不确定”判断30个(14.78%),明显少于WBS的115个(56.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51,P<0.01)。SPECT/CT显像发现不聚碘的病灶6处,最终均证实为转移。82例患者中,与WBS作出的最初诊断相比,SPECT/CT显像改变了14例(17.07%)转移部位的诊断,改变了5例(6.1%)临床分期的诊断,并最终改变了23例(28.05%)患者的治疗方案。结论 SPECT/CT显像对于聚碘灶的鉴别诊断、不聚碘病灶的探查作用明显,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帮助调整治疗方案。SPECT/CT显像可以弥补平面显像的不足,对于DTC的诊治有增益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化型甲状腺癌不同部位转移灶131I-SPECT/CT影像学数据分析
    吴震宇, 王 辉
    2011 (8):  1154.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8.024

    摘要 ( 1916 )   PDF(5215KB) ( 1625 )  

    目的 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DTC)不同部位转移灶行131I 治疗后48 h的131I-SPECT/CT显像数据,为131I 治疗DTC剂量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对20例共53处DTC转移灶行131I治疗后48 h行SPECT/CT显像,利用软件计算转移灶体积、肿瘤/非肿瘤比值、摄碘率、单位体积活度和病灶密度(CT值)等相关数据,分析不同转移部位的数据特点及其与转移灶治疗效率的相关性。结果 ①骨转移灶单位体积的131I 摄取量低于其他部位转移,为(1.01±1.23) MBq/cm3,且疗效最差;②影响疗效最主要的因素是病灶的体积,软组织、肺和淋巴结病灶的体积越小,则治疗效果越好(r=-0.932, P=0.021; r=-0.897,  P=0.000; r=-0.966, P=0.000),而骨转移灶体积与疗效的相关性不显著(r=-0.469,P=0.078);③病灶部位CT扫描未发现局部破坏或结节形成,则治疗效果最好,均可一次清除病灶。结论 不同部位DTC转移灶的摄碘能力不同,导致了治疗效果的差异;治疗前应测定各转移病灶的影像学数据,制定个体化制定治疗方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两种仪器检测反射波增强指数和中心动脉收缩压的比较研究
    樊旺祥, 李 燕, 李发红, 等
    2011 (8):  1159.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8.025

    摘要 ( 2321 )   PDF(5236KB) ( 2343 )  

    目的 比较澳大利亚SphygmoCor系统及日本Omron HEM-9000AI脉波检测仪检测反射波增强指数(AI)及中心动脉收缩压(CSBP)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方法 对224名未进行降压治疗的受检者在同一天先后接受SphygmoCor和Omron HEM-9000AI检测仪检测,采用简单相关和Bland-Altman分析两种仪器检测的AI和CSBP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并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两种仪器检测AI和CSBP的影响因素。结果 Omron检测的AI及CSBP均高于SphygmoCor[(81.5±14.4)%和(77.6±16.2)%,(132.3±16.7) mmHg和(121.4±14.4)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者的绝对差异分别为(3.9±11.0)%和(10.9±11.0)mmHg。两种仪器检测的CSBP和AI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75,P<0.001; r=0.76, P<0.001)。两种仪器检测的AI值均受年龄、性别、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影响(P<0.001),SphygmoCor的AI还受体质量指数的影响(P<0.05)。Omron检测的CSBP受性别和体质量指数的影响(P<0.05),与年龄无相关性(P>0.05);而SphygmoCor检测的CSBP只受年龄因素影响(P<0.01)。结论 Omron HEM-9000AI和SphygmoCor系统在测量外周桡动脉AI上一致性较好,都较适合大规模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但两种仪器估算的CSBP绝对差别较大,不能相互替代使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反式脂肪酸对冠心病危险性的Meta分析
    王 涛, 蔡美琴
    2011 (8):  1164.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8.026

    摘要 ( 2143 )   PDF(6303KB) ( 1756 )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法评价反式脂肪酸对冠心病危险性的影响。方法 以“trans fatty acids”“sudden cardiac death”“myocardial infarction”“coronary heart disease”“反式脂肪酸”“冠心病猝死”“心肌梗塞”和“冠心病”等为关键词,通过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等工具进行文献检索,以多重校正后的相对危险度(RR)或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I)为效应值,经异质性检验后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篇文献,包括6项队列研究和3项病例对照研究。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与冠心病和冠心病死亡的合并RR分别为1.234(95%CI 1.117~1.363,P=0.000)和1.307(95%CI 1.113~1.535,P=0.001);皮下脂肪中反式脂肪酸水平与首次心肌梗死的合并OR为1.560(95%CI 1.119~2.175,P=0.009)。敏感性分析显示本研究结果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结论 反式脂肪酸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然流产母胎界面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T淋巴细胞激活上调性表达分泌因子S及其受体的表达
    肖世金, 董 倩, 赵爱民
    2011 (8):  1170.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8.027

    摘要 ( 1789 )   PDF(7592KB) ( 1172 )  

    目的 探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CCR3、T淋巴细胞激活上调性表达分泌因子S(RANTES)/CCR5在正常妊娠免疫耐受及自然流产中的作用。方法 采集20例自然流产患者(AP组)和20例正常早孕妇女(NP组)的蜕膜和绒毛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蜕膜和绒毛组织Eotaxin/CCR3、RANTES/CCR5的表达,并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 NP组蜕膜、绒毛组织Eotaxin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5%和80%,显著高于AP组的35%和30%(P=0.011, P=0.001);NP组阳性表达强度亦显著高于AP组(P=0.003, P=0.002)。NP组蜕膜、绒毛组织RANTES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0%和45%,显著低于AP组的80%和85%(P=0.01, P=0.008),NP组阳性表达强度亦显著低于AP组(P=0.002, P=0.002)。两组蜕膜、绒毛组织CCR5的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P组阳性表达强度显著高于NP组(P=0.018,P=0.029)。两组CCR3的表达阳性率及阳性表达强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NP组中,蜕膜、绒毛RANTES的表达与CCR5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0.679, P=0.001;r=0.478, P=0.033);在AP组中,蜕膜、绒毛RANTES的表达与CCR5的表达均为正相关(r=0.610, P=0.004;r=0.620, P=0.004);两组蜕膜、绒毛Eotaxin和CCR3的表达均不存在相关性 (P>0.05)。结论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Eotaxin/CCR3、RANTES/CCR5在妊娠免疫耐受形成和自然流产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海市浦东部分地区尿路感染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
    杨 俊, 汪雅萍, 应春妹, 等
    2011 (8):  1175.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8.028

    摘要 ( 1763 )   PDF(4333KB) ( 1659 )  

    目的 分析2004—2010年上海市浦东部分地区尿路感染患者最常见的病原菌大肠埃希菌和粪肠球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4年10月—2010年9月上海市浦东部分社区医院住院患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东部住院及门诊患者临床分离的尿路感染病原菌,用纸片扩散(K-B)法检测并分析其耐药性,采用WHONET 5.3软件和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从尿路感染患者中段尿标本中分离出4 415株细菌,大肠埃希菌1 968株(45.6%),粪肠球菌736株(16.7%)。耐药率比较:浦东地区社区医院住院患者>仁济医院住院患者>仁济医院门诊患者。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和环丙沙星耐药率逐年下降,对头孢噻肟和头孢他啶耐药率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逐年下降,对庆大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吡肟耐药率先升后降;粪肠球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逐年上升,对呋喃妥因耐药率先升后降。结论 尿路感染最常见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和粪肠球菌;临床经验用药不同可导致耐药性差异;合理有效使用抗生素能改善耐药性产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预防医学)
    建筑工地农民工艾滋病和性传播疾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张 静, 徐 刚, 蔡 泳, 等
    2011 (8):  1179.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8.029

    摘要 ( 2119 )   PDF(4588KB) ( 1528 )  

    目的 了解健康教育对改变建筑工地农民工艾滋病和性传播疾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效果。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上海市某区3个建筑工地的1 031名男性农民工实施艾滋病和性传播疾病防治的健康教育,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 健康教育后农民工对艾滋病和性传播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均较教育前显著上升(P<0.001),其中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和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也有显著上升,提高程度最高的是对“窗口期无法检测到抗体”“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的关系”“避免婚前性行为可以预防性传播疾病”知识的知晓率;经健康教育后,对婚前性行为和艾滋病患者的态度有显著改变,49.4%的被调查者选择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不会避而远之,64.5%的被调查者认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患者应该象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工作;行为调查发现,健康教育后肯定使用安全套的概率上升至54.9%;上述态度和行为改变与健康教育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健康教育是提高农民工有关艾滋病和性传播疾病知识、改变其相关态度的有效手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卫生事业管理)
    医学实习生对上海市三级甲等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评价
    刘玉梅, 王 伟, 陈晓峰, 等
    2011 (8):  1184.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8.030

    摘要 ( 1997 )   PDF(5956KB) ( 1514 )  

    目的 了解并分析医学实习生对上海市三级甲等医院医疗服务质量信任度和满意度的评价。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7所三级甲等医院的565名医学实习生进行医疗服务质量的信任度、满意度和行为的问卷调查,使用量表定量分析,并与已获得的462名患者对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共获得有效问卷456份,有效率为91.2%。调查显示:不同生源和性别的医学实习生,信任度和满意度评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学实习生与患者的信任度和满意度评价不同(P<0.05),医学实习生的信任度得分高于满意度(P<0.05),患者的信任度得分低于满意度(P<0.05),医学实习生与患者间的一般性信任和人际信任的评价差值较满意度评价差值大。医学实习生不同行为结果中的一般性信任、人际信任和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患者,医学实习生更倾向于推荐医师、遵照医嘱服药、不寻求第二诊断以及不考虑更换医师(P<0.05)。结论 性别和生源不影响医学实习生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评价。医学实习生比患者更信任医师;对医疗服务质量进行评价时,应从信任度和满意度两方面展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巨噬细胞活化与创面愈合
    缪明远, 牛轶雯, 陆树良
    2011 (8):  1189.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8.031

    摘要 ( 1919 )   PDF(5678KB) ( 1765 )  

    巨噬细胞在创面愈合中扮演重要角色。巨噬细胞活化状态是其执行功能的主要工作状态,近年的研究表明巨噬细胞具有经典巨噬细胞活化和替代性巨噬细胞活化两种活化方式。创面中巨噬细胞所呈现的不同活化状态影响了创面修复的结局。该文就巨噬细胞活化及其与创面愈合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G蛋白耦连受体激酶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吴 娜, 刘振国
    2011 (8):  1194.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8.032

    摘要 ( 1792 )   PDF(4571KB) ( 1552 )  

    G蛋白耦连受体激酶(GRKs)是一类介导受体脱敏的重要可溶性蛋白质,是G蛋白耦连受体(GPCRs)信号转导通路负反馈机制中必不可少的因素。神经系统疾病中神经激素水平的升高,以及神经激素持续刺激引起的不利后果,表明了神经激素受体反应性脱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保护机制。近年来研究显示,GRKs在帕金森病及其运动并发症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GRK6主要定位于中型棘状神经元上,GRK6敲除与多巴胺受体的超敏有关,是纹状体最关键的GRKs。文章就近年来RKs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吸入性麻醉剂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中的研究进展
    宋 琳, 杭燕南
    2011 (8):  1198.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8.033

    摘要 ( 1705 )   PDF(4282KB) ( 1593 )  

    如何预防和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一直是心血管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之一。越来越多的基础研究证明吸入麻醉剂在缺血预适应和缺血后适应中都具有心肌保护作用;同时在进行体外循环的手术中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临床研究结果。目前认为,吸入麻醉剂是最有希望推广应用于临床实践的心肌保护措施,文章对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短篇论著
    多药耐药蛋白P170在儿童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中的表达及意义
    廖雪莲, 夏 敏, 蒋 慧
    2011 (8):  1201.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8.034

    摘要 ( 2084 )   PDF(4394KB) ( 1578 )  

    目的 检测儿童急性白血病初发时骨髓中多药耐药蛋白P170的表达,分析P170表达与患儿多药耐药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66例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男性40例,女性26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45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21例;根据疗效分为初治敏感组(n=40)和难治耐药组(n=26)。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细胞多药耐药蛋白P170的相对表达率,并分析P170表达阳性率与耐药性和性别间的关系。结果 难治耐药组的急性白血病患儿P170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初治敏感组(65.4%和37.5%,P<0.05);但ANLL组与ALL组、男性组与女性组的P170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4.4%和57.1%,P>0.05;45.0%和46.2%,P>0.05)。结论 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初发时P170表达阳性者易产生多药耐药,预后可能较差;P170在儿童急性白血病的不同分型和性别间的表达无差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丙帕他莫在腰椎术后多模式镇痛中的应用
    陈志峰, 姜 虹, 李媛媛
    2011 (8):  1205.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8.035

    摘要 ( 1858 )   PDF(4167KB) ( 1712 )  

    目的 观察丙帕他莫复合芬太尼对腰椎术后镇痛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接受腰椎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Ⅰ组手术结束前15 min给予丙帕他莫2 g,术后予芬太尼患者自控镇痛(PCA)泵静脉镇痛, Ⅱ组术后给予芬太尼PCA泵静脉镇痛。两组泵中芬太尼都按0.4 μg·kg-1·h-1配置,使用48 h。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术后48 h内各时间点的镇痛镇静评分、呼吸循环指标以及术后呕吐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术后各时间点镇静评分、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心率及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min和1、2、4、6及12 h时间点,Ⅰ组镇痛评分优于Ⅱ组(P<0.05),其余时间点两组镇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帕他莫复合芬太尼用于腰椎术后患者镇痛安全有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腔内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切口妊娠诊断中的应用
    刘 晞, 刘芳荪, 刘 东
    2011 (8):  1208.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8.036

    摘要 ( 1955 )   PDF(5215KB) ( 1598 )  

    目的 探讨腔内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切口妊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34例剖宫产后子宫下段切口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腔内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主要观察子宫前壁峡部的异常回声,了解其形态、大小、与切口的关系及局部血流情况。结果 34例均经腔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诊断;其中20例显示子宫前壁下段切口处见孕囊,14例显示子宫前壁下段混合回声区。结论 腔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早期诊断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妊娠的有效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卡前列甲酯栓预防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董 颖
    2011 (8):  1212.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8.037

    摘要 ( 1862 )   PDF(4117KB) ( 1675 )  

    目的 观察卡前列甲酯栓对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妇女第三产程及产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的妇女随机分成卡前列甲酯栓组和缩宫素组,每组各50例。所有妇女均口服米非司酮50 mg,每日2次,共2 d;第3天行依沙吖啶100 mg羊膜腔内注射。卡前列甲酯栓组妇女在胎儿娩出后即刻含服卡前列甲酯栓2 mg,缩宫素组妇女在胎儿娩出即刻宫体注射缩宫素20 IU。比较两组妇女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 h及产后24 h出血量、胎盘残留率、血压及脉搏变化(产前及产后30 min、1 h、2 h、24h)、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卡前列甲酯栓组产后2 h、24 h出血量及第三产程时间明显少于缩宫素组(P<0.05),胎盘残留率(10%)低于缩宫素组(26%)(P<0.05)。两组各时间点血压、脉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卡前列甲酯栓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4%)明显高于缩宫素组(18%)(P<0.05)。结论 卡前列甲酯栓用于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可减少产后出血量, 缩短第三产程时间,降低胎盘残留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验交流
    牙列重度磨耗患者的咬重建修复治疗
    陈玉琴, 钱海馨
    2011 (8):  1216.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8.038

    摘要 ( 1884 )   PDF(4354KB) ( 1610 )  

    目的 对中老年牙列重度磨耗患者的修复方案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 对23例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23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8例,年龄41~80岁,平均(57.6±12.6)岁。缺损类型包括肯氏Ⅰ类8例,肯氏Ⅱ类6例,肯氏Ⅲ类5例,肯氏Ⅳ类4例。所有患者均需要咬重建。结果 采用垫式可摘义齿过渡性修复3~6个月后,酌情采用固定义齿或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其中7例设计为固定义齿咬重建;10例设计为垫式可摘义齿咬重建修复;6例设计为垫式可摘义齿式联合局部固定义齿咬重建修复。修复后随访3~ 5年,调整咬,所有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结论 中老年牙列重度磨耗患者的修复治疗过程长,中短期疗效较好;咬重建和定期随访调整咬是修复成功的关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