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前沿述评
    人工耳蜗植入术后CT影像学评估的临床价值及进展
    顾文汐, 贾欢, 吴皓
    2023 (12):  1463-1469.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12.001

    摘要 ( 321 )   HTML ( 39 )   PDF(2881KB) ( 506 )  

    人工耳蜗植入术是治疗重度及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儿童和成人患者的主要手段。电极在耳蜗内的位置是影响术后听力言语康复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术后残余听力的保存与电极植入过程中对内耳结构的损伤程度密切相关,适当的植入深度和理想的电极位置对于良好的频率识别至关重要。植入后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片和计算机断层扫描术(computed tomography,CT)。相比X线片,CT具有三维成像的优势。通过植入术后的CT影像学检查和评估,能够明确电极的完整程度,有助于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辅助术后调机或故障分析。基于CT影像学的三维重建方法让电极位置的评估更加直观和准确,有助于判断植入过程对于内耳精细结构损伤的程度,分析对听觉、言语预后的影响。人工耳蜗植入后的CT影像学评估在推动电极设计、改进柔手术技巧、推广机器人或手术导航等新手段的应用等方面功不可没,越来越受到有关研究者的关注。该文就人工耳蜗植入术后CT影像学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技术进展等进行述评。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团队成果专栏
    FBXO38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眼部黑色素瘤增殖
    吴以加, 房燕, 沈菲洋, 黄蕊, 沈键锋, 范先群
    2023 (12):  1470-1479.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12.002

    摘要 ( 264 )   HTML ( 26 )   PDF(3651KB) ( 288 )  

    目的·研究F-box蛋白38(F-box only protein 38,FBXO38)对眼部黑色素瘤增殖的作用以及潜在的调控通路。方法·使用FBXO38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和FBXO38过表达质粒构建FBXO38敲低以及过表达的人皮肤黑色素瘤A375和葡萄膜黑色素瘤OMM2.3细胞系,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在转录和蛋白水平验证FBXO38的敲低和过表达效率。通过克隆形成实验、BrdU免疫荧光染色和CCK8细胞增殖实验,探究FBXO38对黑色素瘤细胞增殖的影响。使用肿瘤基因组图谱计划数据库(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分析FBXO38高表达和低表达组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数据库(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揭示与FBXO38相关的信号通路。进一步通过CCK8细胞增殖实验检测信号通路抑制剂对不同FBXO38表达量细胞的抑制率。同时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验证在敲低FBXO38之后该通路是否激活。结果·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验证A375和OMM2.3细胞系中的FBXO38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敲低组的FBXO38表达水平下降,与野生型相比过表达组的FBXO38的表达水平提高(P<0.05)。克隆形成实验、BrdU免疫荧光染色和CCK8细胞增殖实验显示,敲低FBXO38显著增强A375和OMM2.3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反之过表达FBXO38抑制A375和OMM2.3细胞增殖(P<0.05)。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在皮肤黑色素瘤和葡萄膜黑色素瘤中,FBXO38的表达影响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通路激活。与对照组相比,PI3K抑制剂LY294002和mTOR1抑制剂Everolimus对FBXO38敲低组的抑制率显著提升(P<0.05),对FBXO38过表达组的抑制率则显著下降(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敲低FBXO38之后,与PI3K-Akt通路相关的PTEN、P21和P53蛋白水平下降,而MDM2蛋白水平上升。qRT-PCR结果显示在FBXO38敲低细胞中P53转录水平显著下降(P<0.05),而MDM2转录水平显著上升(P<0.05)。结论·FBXO38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调控眼部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 基础研究
    自愈合可注射性透明质酸水凝胶的构建及促进血管生成的研究
    杨淑, 崔文国, 魏杰, 蔡正伟
    2023 (12):  1480-1492.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12.003

    摘要 ( 395 )   HTML ( 22 )   PDF(7495KB) ( 634 )  

    目的·构建一种基于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的自愈合可注射性水凝胶,探究不同浓度铜离子对水凝胶性能及其促成血管功效的影响,评估其应用于临床上伤口愈合的可行性。方法·在光引发剂2959的存在下,通过蓝光诱发了巯基化透明质酸(thiolated hyaluronic acid,HASH)和丙烯酸化双膦酸盐(acrylated bisphosphonate,Ac-PD)之间的巯基-烯点击反应,制备了双膦酸盐化透明质酸(bisphosphonated hyaluronic acid,HAPD);基于HAPD和Cu2+的金属配位作用,构建了不同Cu2+浓度的HAPD-Cu水凝胶,即HAPD-Cu1、HAPD-Cu2、HAPD-Cu3以及HAPD-Cu4。采用核磁氢谱以及傅里叶红外光谱验证HASH、Ac-PD、HAPD和HAPD-Cu的分子结构;采用扫描电镜观察HAPD-Cu的微观形貌;采用流变仪验证HAPD-Cu的剪切变稀和自修复特性;采用液相质谱仪测定HAPD-Cu的离子释放;通过活/死细胞染色和CCK-8评价HAPD-Cu的生物相容性;通过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成小管实验测定HAPD-Cu的体外促成血管活性;通过CD31组织染色评估HAPD-Cu的体内促成血管活性并建立体外大鼠伤口缺陷模型评价其实际修复效果。结果·化学定性和定量分析手段证明材料的成功制备;体外研究表明,HAPD-Cu均具有疏松多孔的内部结构,且具有优异的自愈性、可注射性和可降解性,降解周期为7d并具有突释行为,满足伤口愈合周期的需求;HAPD-Cu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HAPD-Cu4因Cu2+浓度高而具有细胞毒性。此外,在允许的Cu2+浓度范围内,其体外或体内的成血管效果随着Cu2+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且体外伤口模型实验表明,与对照组相比,HAPD-Cu水凝胶显著促进了伤口的愈合。结论·基于金属配位制备的HAPD-Cu水凝胶具有优异的形状可塑性,允许以微创的形式填充缺陷部位,并释放Cu2+以促进早期血管网络的建立,在用于临床上不规则的伤口修复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素1型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小胶质细胞代谢的调控
    沙旭栋, 王晨飞, 鲁佳, 虞志华
    2023 (12):  1493-1506.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12.004

    摘要 ( 181 )   HTML ( 18 )   PDF(12986KB) ( 152 )  

    目的·利用转录组以及脂质组分析技术研究瞬时受体电位香草素1型(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type 1,TRPV1)通道的激活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小胶质细胞代谢的调控作用。方法·以8周龄C57BL/6J小鼠(WT)和Trpv1-/-(KO)小鼠为实验动物,高脂饲料(high-fat diet,HFD)分别喂养3d、7d、8周诱导造模(WT和KO组,n=3;WT-HFD和KO-HFD组,n=4)。通过免疫荧光试验测量WT-HFD和KO-HFD组小鼠大脑中TRPV1通道的表达以及细胞定位。通过RNA测序和液相色谱-质谱法确定WT-HFD和KO-HFD组小鼠的大脑表型。结果·与WT组小鼠相比,WT-HFD组小鼠体内小胶质细胞Trpv1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与WT-HFD组小鼠相比,KO-HFD组小鼠的脑脂质代谢、线粒体功能、葡萄糖转移以及糖酵解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下调。脂质组分析显示,虽然KO-HFD组小鼠的脑组织中脂质积累,但是Trpv1基因敲除减弱了HFD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活化,此外,TRPV1激动剂辣椒素在体外减弱棕榈酸诱导的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结论·TRPV1通过线粒体驱动的燃料可用性机制调节小胶质细胞的脂质和葡萄糖代谢。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BX8抑制前列腺癌细胞侵袭的机制研究
    杨万里, 宋娟, 李兵, 劳一敏
    2023 (12):  1507-1519.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12.005

    摘要 ( 240 )   HTML ( 19 )   PDF(11216KB) ( 213 )  

    目的·探究染色质组织调节框同源蛋白8(chromobox protein homolog 8,CBX8)在前列腺癌中的生物学功能,并通过转录组及表观修饰分析揭示CBX8在前列腺癌转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cBioPortal数据库对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中前列腺腺癌(prostate adenocarcinoma,PRAD)患者样本数据集进行CBX家族蛋白mRNA表达分析。采用短发夹RNA技术敲低DU145前列腺癌细胞系中的CBX8,通过CCK-8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和侵袭水平的变化。使用RNA转录组测序(RNA-seq)分析敲低CBX8后影响的差异表达基因。对这些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功能分析以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通过染色质免疫沉淀测序(ChIP-seq)观察和测定敲低CBX8后基因组H3K27me3甲基化水平的变化。结果·根据对TCGA-PRAD患者样本数据的分析,发现CBX8 mRNA在前列腺癌中高表达。在前列腺癌细胞系DU145中敲低CBX8后,细胞的增殖能力没有显著变化(P>0.05),但其侵袭能力却显著提高(P<0.05)。RNA-seq分析显示CBX8敲低导致750个基因表达上调,951个基因表达下调;其中,与多种肿瘤转移有关的支链氨基酸转氨酶1(branched-chain-amino-acid aminotransferase 1,BCAT1)在敲除CBX8后表达明显上升。GSEA显示表达水平受影响的基因与多梳蛋白复合体1(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 1,PRC1)的功能有关。同时,通过GO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受影响的生物过程包括转运RNA(transfer RNA,tRNA)氨酰化、DNA复制、氨酰基-tRNA连接酶活性变化以及钙黏蛋白的结合等;特别是在GO功能分析的细胞组分方面富集了与肿瘤转移有关的细胞-基底连接相关基因。利用ChIP-seq对表观修饰的研究显示,在敲低CBX8后全基因组的H3K27me3水平有所下降;并鉴定了97个位于CBX8敲低后转录上调基因附近的位点,其中包括BCAT1转录起始位点。结论·CBX8在人前列腺癌中高表达。CBX8具有抑制肿瘤细胞侵袭的功能。其机制可能是CBX8/PRC1复合体结合于BCAT1转录起始位点并抑制BCAT1转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TCR组库分析流程的非小细胞肺癌特征分析
    赵卓明, 刘振浩, 鲁曼曼, 张钰, 许林锋, 谢鹭
    2023 (12):  1520-1528.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12.006

    摘要 ( 279 )   HTML ( 17 )   PDF(11205KB) ( 162 )  

    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免疫相关特征,发掘V-J基因中的肿瘤潜在标志物,为建立T细胞受体(T-cell receptor,TCR)-抗原识别预测模型提供基础。方法·收集704例NSCLC样本,用于构建一套系统的TCR组库分析流程,涵盖从原始数据到质控、过滤、TCR序列的识别和提取等上游分析部分,以及组库克隆分布、克隆分型、V-J基因共享性、互补决定区3(CDR3)分布特征以及克隆追踪等下游分析流程。使用Shannon-Weiner指数、Chao1等指数分析样本克隆分布。根据克隆扩增数目进行克隆分型,以探索不同分型间的差异。选取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样本进行去克隆扩增权重V-J基因共享分析,以探究低频克隆型对V-J基因共享性的影响。最后,通过分析V基因及高频克隆型CDR3分布特征和克隆追踪分析,监测肿瘤免疫前后克隆型频率的变化,寻找潜在的肿瘤标志物。结果·① NSCLC不同组织间克隆分布和克隆分型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在不同年龄与性别间存在显著差异。②在V-J基因共享性分析中发现了特定高共享V-J基因,同时在CDR3分布特征分析中存在非正态分布的高克隆V基因与氨基酸高频克隆型。③高频克隆型克隆追踪分析中,观察到NSCLC中高表达或新表达的高频克隆型,提示这些克隆型可作为潜在的肿瘤相关抗原或新抗原结合CDR3参考序列。④通过去克隆扩增权重V-J基因共享分析,发现原本低表达的TRBJ2-5基因表达频率显著增加,提示该基因可能为肿瘤免疫反应的潜在低频关键基因。结论·TRAV21TRBV6.5基因在NSCLC中高克隆扩增,可作为潜在肿瘤标志物。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 临床研究
    体外膜肺氧合在院内成人心源性休克和心脏骤停中的应用研究
    隋明亮, 汤卫兵, 吴长江, 黄超发, 杨雅迪, 夏大梅
    2023 (12):  1529-1534.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12.007

    摘要 ( 159 )   HTML ( 17 )   PDF(1318KB) ( 187 )  

    目的·评估院内心源性休克和心脏骤停患者使用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eno-arterial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VA-ECMO)救治对其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22年3月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苏州九龙医院行VA-ECMO救治的19例心源性休克和心脏骤停患者。根据VA-ECMO实施前是否发生心脏骤停,将其分为体外心肺复苏组(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ECPR)组(n=9)和常规VA-ECMO(VA-ECMO for cardiogenic shock,E-CS)组(n=10)。收集2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指标资料。采用单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各协变量与住院病死率之间的关联性。结果·纳入的患者中男性15例(78.9%),平均年龄为46.5(34.5,61.6)岁;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依次为:出血47.4%、急性肾损伤36.8%、感染31.6%、肢体缺血15.8%和脑血管意外5.3%;VA-ECMO持续时间为4.0(2.0,6.8)d,ICU监护时间为11.5(5.8,26.2)d;ECMO撤机成功率为63.2%,住院病死率为63.2%。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的结果显示,术前发生急性肾损伤、术后感染和肢体缺血与患者的住院病死率相关(均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的结果显示,术前发生急性肾损伤、术后感染和肢体缺血亦是患者住院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对于行VA-ECMO救治的心源性休克和心脏骤停患者,术前发生急性肾损伤、术后感染和肢体缺血与较高的住院病死率独立相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患儿21例冠状动脉造影复查分析
    张锰, 崔青, 朱荻绮, 张玉奇, 钟玉敏, 沈捷
    2023 (12):  1535-1541.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12.008

    摘要 ( 173 )   HTML ( 20 )   PDF(2229KB) ( 241 )  

    目的·通过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复查分析川崎病所致严重冠脉病变患儿的进展情况,并评价心脏超声(心超)对此类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2013年1月至2023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冠脉病变分级达到Ⅳ级及以上的川崎病患儿,要求纳入对象接受过至少2次的冠脉造影,收集其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资料,分析病变进展情况;并将心超与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共纳入21例患儿,其中男15例、女6例,中位发病年龄为3岁6个月,初次冠脉造影的中位年龄为7岁11个月,发病时间与初次造影中位间隔时间为4年5个月;造影复查时的中位年龄为9岁2个月,与初次造影中位间隔时间为1年3个月。初次造影发现有13例患儿存在冠脉狭窄或闭塞,其中6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并在1年后复查造影,结果显示桥血管通畅,未见明显狭窄。15例患儿在后续随访中,心超发现病变进展并行造影复查,其中8例患儿冠状病变较前明显进展,并有1例患儿于术中行冠脉内球囊扩张术,1例复查后行CABG。在21例患儿初次造影时,共发现16处冠脉狭窄或闭塞;而同期心超仅提示1处冠脉狭窄。21例患儿初次造影时共发现28处中大型冠脉瘤,将心超和冠脉造影对此28处冠脉瘤的测量直径进行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最大直径差值为(1.63±2.33)mm,95%CI为-2.95~6.21 mm。结论·川崎病所致严重冠脉病变可能是不断进展的;对病变严重的患儿,心超可能对冠脉狭窄或闭塞存在漏诊或误诊,对冠脉瘤直径测量存在一定误差,需定期复查冠脉造影。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etCO2监测型鼻咽通气道在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胃镜精查麻醉中的应用研究
    吴雷, 夏一梦
    2023 (12):  1542-1547.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12.009

    摘要 ( 187 )   HTML ( 14 )   PDF(1293KB) ( 269 )  

    目的·探究PetCO2监测型鼻咽通气道在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患者无痛胃镜精查中的预防缺氧的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2—6月于河南省许昌市中心医院择期行胃镜精查麻醉的OSAS患者80例,随机将其分为PetCO2监测型鼻咽通气道组(T组)和传统鼻咽通气道组(B组),每组40例。收集并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围术期相关资料及麻醉用药量。观察2组患者麻醉前(T0)、麻醉后入镜时(T1)、入镜3 min(T2)、入镜10 min(T3)和退镜时(T4)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心率(heart rate,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并记录体动和低氧血症发生率以及其预防缺氧的效果(面罩加压给氧率、托下颌率和挤压胸廓辅助呼吸率)。结果·患者一般资料、围术期相关资料和麻醉用药量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T1和T2时,T组患者的SpO2高于B组(T1:P=0.041;T2:P=0.012),SBP、DBP和HR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其余时间点,患者的该4个指标的组间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与B组比较,T组患者的体动发生率、低氧血症发生率、面罩加压给氧率、托下颌率和挤压胸廓辅助呼吸率均较低(均P=0.000)。结论·PetCO2监测型鼻咽通气道有利于实时观察OSAS患者在胃镜精查麻醉中的肺通气状态,并能够及时指导临床进行干预,降低术中低氧血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麻醉的安全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 公共卫生
    高度近视儿童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
    刘哲辉, 谢辉, 王菁菁, 杨金柳行, 张波, 何鲜桂, 许迅
    2023 (12):  1548-1553.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12.010

    摘要 ( 218 )   HTML ( 18 )   PDF(1352KB) ( 296 )  

    目的·探索儿童高度近视与其生活质量的关联。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基于上海市儿童青少年大规模高度近视眼病研究项目,选择上海市16个区4~10岁高度近视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选取2020年度基线期睫状肌麻痹后等效球镜度数及问卷数据;并纳入静安区、浦东新区16所幼儿园和小学一、二年级4~10岁非近视儿童,通过入校近视筛查测量其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及非睫状肌麻痹等效球镜度数并进行生活质量问卷调查。生活质量通过长处与困难问卷(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SDQ)和欧洲五维健康量表视觉模拟评分法(EuroQol Five Dimensions Questionnaire Visual Analogue Scale,EQ-VAS)进行测量。对高度近视组和非近视组间变量分布差异进行统计学描述和检验后,使用线性回归分析2组间儿童生活质量得分的差异,以及高度近视组内等效球镜度数和儿童生活质量得分之间的关系。结果·共193名高度近视和209名非近视儿童纳入分析,高度近视组和非近视组间年龄[(9.58±0.94)岁 vs(7.63±1.50)岁,P<0.001]、性别分布(男性46.6% vs 男性62.7%,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年龄、性别因素后,发现高度近视组与非近视组儿童SDQ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β=0.313,95%CI -0.723~1.349,P=0.553),但高度近视组EQ-VAS得分较非近视组低(β=-3.805,95%CI -6.593~-1.017,P=0.008);高度近视组内等效球镜度数与SDQ得分(β=0.297,95%CI -0.035~0.628,P=0.079)、EQ-VAS得分(β=0.579,95%CI -0.330~1.489,P=0.211)均无显著关联。结论·高度近视儿童由EQ-VAS量表反映的总体健康状况自评情况劣于非近视儿童,但评分高低不随高度近视程度变化。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腹腔灌洗液循环肿瘤DNA在预测胃肠道恶性肿瘤腹膜转移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白龙, 夏翔, 曹晖, 张子臻
    2023 (12):  1554-1561.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12.011

    摘要 ( 240 )   HTML ( 15 )   PDF(1385KB) ( 279 )  

    腹膜转移是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临床诊治的难点。如何在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中预测腹膜转移的发生,将诊治关口前移至腹膜转移发生之前,提高患者的生存获益,是目前临床工作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在细胞学检查阳性率较低、隐匿型腹膜转移诊断困难的情况下,能够早期诊断腹膜转移的分子标志物与检测技术亟待验证。腹腔灌洗液具有较少的白细胞来源的无细胞DNA干扰,相对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浓度更高;并且,与原发病灶或潜在腹膜转移灶的直接接触,使其在胃肠道肿瘤的预测中有独特的优势。目前,腹腔灌洗液中ctDNA的检测方式有数字PCR、基于表观遗传的分析方式以及二代测序等。随着技术的迭代,应用二代测序及个性化定制面板进行ctDNA检测,不仅在预测术后腹膜转移方面展现出了极大潜力,更是对腹膜转移进行预防性升阶治疗设想的推动力量。该文对腹腔灌洗液ctDNA在预测胃肠道恶性肿瘤腹膜转移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纳米技术的膀胱癌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杨晨凯, 李威, 曹向乾, 何磊, 李圣洲, 沈兵
    2023 (12):  1562-1568.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12.012

    摘要 ( 297 )   HTML ( 28 )   PDF(1310KB) ( 371 )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膀胱癌的临床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手术、化学治疗(化疗)、放射治疗(放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光动力治疗和联合治疗等。膀胱癌的传统治疗和给药方案主要取决于肿瘤的分期和转移程度。然而,在非手术治疗过程中药物缺乏特异性和靶向性,一旦剂量控制不当,药物攻击癌细胞时对正常细胞造成损伤等会导致疗效差、不良反应多等问题。纳米医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利用纳米材料和技术的纳米医药具有靶向递送和高效低毒等优点,为传统治疗提供了颠覆性的技术。许多纳米技术已经成为医学领域临床研究的热点。纳米颗粒可以通过改变其表面性质和功能化修饰来实现主动或被动靶向,将药物精准递送到靶器官内的靶细胞(例如膀胱癌细胞),从而提高药物的局部浓度,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进而提高治疗效果。该文综述了膀胱癌经典治疗和新型治疗方案进展,并重点介绍了纳米技术在膀胱癌治疗中的潜在应用及未来发展方向,为膀胱癌的个性化治疗和临床转化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细胞焦亡在老年男性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作用综述
    陈子旋, 李东, 刘敏
    2023 (12):  1569-1576.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12.013

    摘要 ( 254 )   HTML ( 29 )   PDF(2204KB) ( 237 )  

    细胞焦亡是一种新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主要表现为细胞持续肿胀至破裂,进而释放出大量的炎症因子引起炎症反应。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老年男性最常发生的泌尿系统疾病,与激素变化和炎症反应密切相关。近年来,细胞焦亡在BPH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该文总结了细胞焦亡的机制,归纳了老年男性BPH的发病机制,并概述了细胞焦亡在BPH中的作用,以期为通过细胞焦亡寻找对BPH更有效的治疗措施提供新的思路。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胶原蛋白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综述
    唐雷, 徐迎春, 张凤春
    2023 (12):  1577-1584.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12.014

    摘要 ( 763 )   HTML ( 42 )   PDF(1399KB) ( 880 )  

    胶原蛋白是人体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之一,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胶原蛋白可以调节细胞行为,胶原蛋白表达失调可导致多种疾病,包括肿瘤。肿瘤中胶原蛋白主要由成纤维细胞产生,在肿瘤进展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胶原蛋白作为肿瘤患者预后的预测因子,可能是有效治疗及预防肿瘤进展及转移的靶点,将来可能会研发出针对胶原蛋白及其受体的抗肿瘤药物。该文综述近年来新发现的胶原蛋白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特别是胶原蛋白在维持肿瘤细胞休眠状态和免疫逃逸中的作用,以及胶原蛋白如何参与肿瘤细胞代谢。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影响的研究进展
    BENEDICK Jun Er Chin, SON Peng, 张亦凡, 王俊青, 郭斯敏
    2023 (12):  1585-1590.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12.015

    摘要 ( 215 )   HTML ( 17 )   PDF(1234KB) ( 222 )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持续感染所致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在世界范围内有较高的流行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除酒精和其他肝损伤因素以外,一组与代谢异常相关的肝脏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NAFLD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中国以及西方国家最常见的肝脏疾病,同时也是西方国家肝移植的第二大原因。NAFLD患病率的升高导致了慢性HBV感染合并NAFLD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但目前国内外对此2种疾病之间的关系,包括NAFLD对HBV感染者疾病演变、发病机制,以及抗病毒疗效的影响及预后争议较多,且目前国内外指南均未对其诊疗方案进行详细描述。该文归纳总结了近年来HBV感染合并NAFLD的相关研究进展,包括HBV感染合并NAFLD的流行病学、诊断标准,HBV感染合并NAFLD对乙型肝炎病毒学的影响,NAFLD对HBV负性抑制的可能机制,HBV感染合并NAFLD对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影响以及HBV感染者合并NAFLD的预后,以期进一步深入认识疾病本身,并为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及诊疗方案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