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前沿述评
    基于主动健康指数的数字化慢性病防控的思考与探索
    高翔, 李晓光, 周良, 王慧
    2023 (2):  137-142.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02.001

    摘要 ( 498 )   HTML ( 55 )   PDF(1672KB) ( 471 )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导致的疾病负担仍在不断增加,深刻地影响着公众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传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缺乏诊断标准和健康干预的合理介入时机,且需方主动性缺失的瓶颈日益凸显。将健康主动性概念引入并构建主动健康指数(proactive health index,PHI),有望成为优化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有效手段。随着全球进入数字化变革的关键时期,我国健康战略已明确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应发挥科技创新和信息化的引领支撑作用,数字健康为慢性病健康管理的发展带来战略机遇。该文在数字化慢性病防控的发展背景下,分析我国慢性病健康管理当前存在的主要瓶颈,明确构建慢性病健康管理诊断标准的重要性,提出PHI的概念及构建以解决慢性病健康管理的关键问题,并从政府端、家庭医生端和公众端对PHI的应用场景进行了部署与展望,以期为提升居民健康管理主动性,优化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效果提供思路。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 基础研究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脂蛋白亚类及其组分的定量特征
    易小璇, 胡森林, 孙阳, 黄庆霞, 唐惠儒
    2023 (2):  143-151.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02.002

    摘要 ( 237 )   HTML ( 31 )   PDF(2500KB) ( 197 )  

    目的·既往研究发现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会引起宿主脂蛋白改变,但脂蛋白亚类及其组分对HBV感染的应答规律未见报道。该研究拟通过定量分析HBV感染者的血清脂蛋白亚类及其组分,研究HBV感染引起的血清脂蛋白谱的变化特征。方法·纳入2017年3—6月就诊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HBsAg(+)]患者(n=40),同期纳入40例HBsAg阴性[HBsAg(-)]对照人群。使用核磁共振氢谱(prot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NMR)定量分析血清脂蛋白亚类及其组分,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组间差异分析、逻辑回归分析和Spearman相关分析探索慢性HBV患者血清脂蛋白谱的变化规律。结果·HBsAg(+)组中大部分脂蛋白亚类及其组分水平显著低于HBsAg(-)组。校正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疾病因素后,总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low density lipoprotein,VLDL)、VLDL1~VLDL3、中间密度脂蛋白(intermediate-density lipoprotein,IDL)、小颗粒的高密度脂蛋白(small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4,HDL4)和non-HDL及其组分依然是HBV感染的保护因素(OR<1,P<0.01),而VLDL5中的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AG)占总脂质(total lipid,LP)的百分比[VLDL5-(TAG/LP)]则是HBV感染的危险因素(OR>1,P<0.01)。此外,HBsAg(+)人群的炎症程度与HDL4中的脂质组分水平高度负相关(r在-0.71~-0.51之间,P≤0.002)。通过特征筛选获得6个脂蛋白亚类指标,构建HBV感染诊断模型的AUC为0.861。结论·HBV感染影响肝脏分泌的脂蛋白的代谢转化,且脂蛋白亚类及其组分可用以区分HBV引起的表面抗原阳性患者。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LA2G2A在肾乳头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李芳, 李凯杨, 王珏, 晏睿阳, 沈慧, 刘敏
    2023 (2):  152-161.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02.003

    摘要 ( 322 )   HTML ( 38 )   PDF(5167KB) ( 292 )  

    目的·探讨ⅡA组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 group ⅡA,PLA2G2A)在肾乳头状细胞癌(kidney renal papillary cell carcinoma,KIRP)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为寻找KIRP靶向治疗靶点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使用SangerBox在线软件分析PLA2G2A在泛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泛癌预后、免疫浸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借助UCSC xena数据库分析PLA2G2A在KIRP中的表达水平,并利用UALCAN数据库和TIMER数据库分别分析PLA2G2A与KIRP患者总生存期和免疫浸润的关系。此外,通过LinkedOmics数据库对KIRP中PLA2G2A进行相关基因分析及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功能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PLA2G2A在包括KIRP在内的15种来自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的肿瘤样本组织中呈显著低表达,结合基因型-组织表达(Genotype-Tissue Expression,GTEx)数据库进一步发现PLA2G2A在KIRP中显著低表达。同时研究结果显示,PLA2G2A的表达水平与多种肿瘤的预后及免疫浸润密切相关;且PLA2G2A在KIRP中的表达水平越高,患者预后越差、免疫浸润丰度越高。GO功能分析结果显示:KIRP中PLA2G2A在生物过程(biological process,BP)方面主要富集于生物调节和代谢等过程,在细胞组分(cell component,CC)方面主要富集于细胞膜和细胞核等,在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MF)方面主要富集于蛋白质结合和离子结合等。KEGG信号通路富集显示:与PLA2G2A正相关的通路主要富集于细胞周期、核糖体、蛋白酶体、系统性红斑狼疮、抗原加工和提呈等信号通路;与PLA2G2A负相关的通路主要富集于柠檬酸循环、丙酮酸代谢、碳代谢等信号通路。结论·PLA2G2A在KIRP中呈显著低表达,但其在KIRP中的表达水平越高,患者预后越差、免疫浸润丰度越高;KIRP中PLA2G2A正相关通路主要富集于细胞周期、免疫相关通路(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抗原加工和提呈)等,其负相关通路主要富集于柠檬酸循环、丙酮酸代谢等。因此,PLA2G2A在KIRP的发生发展中到底发挥抑癌还是促癌作用,还需进一步深入探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型糖尿病脑病小鼠海马中转录因子EB活性与自噬功能的变化
    陈奕馨, 程丽珍, 林祎嘉, 苗雅
    2023 (2):  162-170.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02.004

    摘要 ( 214 )   HTML ( 33 )   PDF(4484KB) ( 164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脑病小鼠海马中转录因子EB(transcription factor EB,TFEB)及上游蛋白活性和自噬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20只健康的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组和对照(CON)组,每组10只。T2DM组通过高脂饲料喂养和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造模;CON组以普通饲料喂养,注射等体积柠檬酸钠缓冲液。2组小鼠每周检测随机血糖及体质量,第10周进行Morris水迷宫行为学实验。行为学实验结束后,行经腹腔注射葡萄糖耐量检测(intraperitone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IPGTT);之后处死小鼠,留取血液和海马样本。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浆中胰岛素含量;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海马组织中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tau蛋白、磷酸化tau(p-tau)蛋白、自噬溶酶体相关蛋白[包括溶酶体相关膜糖蛋白1(lysosomal-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 1,LAMP1)、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microtubule-related protein 1A/1B-light chain 3,LC3)、P62]、TFEB、磷酸化TFEB(p-TFE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磷酸化mTOR(p-mTOR)与溶酶体钙调通道蛋白MCOLN1(mucolipin TRP cation channel 1,MCOLN1)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β-淀粉样蛋白(β-peptide,Aβ)和p-tau蛋白的沉积。结果·与CON组相比,T2DM组小鼠体质量、随机血糖、血浆中胰岛素水平和IPGTT结果均显著升高(均P<0.05)。水迷宫行为学实验中,T2DM组小鼠逃避潜伏期较CON组显著延长,在目标象限中的停留时间显著缩短,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减少(均P<0.05),提示T2DM组小鼠已出现学习记忆功能下降。与CON组相比,T2DM组小鼠的海马组织中Aβ、APP、tau、p-tau蛋白表达水平与p-tau/tau显著升高,自噬相关蛋白LAMP1表达和LC3-Ⅱ/LC3-Ⅰ比值显著下降,P6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TFEB和MCOLN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TFEB、mTOR、p-mTOR表达与p-mTOR/mTOR比值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糖尿病脑病小鼠海马组织出现阿尔茨海默病样神经病变,同时海马中TFEB活性降低,自噬功能下调,TFEB上游调节因子MCOLN1表达下降,mTOR活性增强。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抑制肺泡上皮细胞焦亡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大鼠肺泡化阻滞的改善作用
    郑小雁, 王星云, 张拥军
    2023 (2):  171-179.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02.005

    摘要 ( 222 )   HTML ( 26 )   PDF(5037KB) ( 290 )  

    目的·研究gasdermin D(GSDMD)抑制剂necrosulfonamide(NSA)通过抑制肺上皮细胞焦亡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新生大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肺泡化阻滞的影响。方法·将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BPD组、BPD+NSA组和NSA组,羊膜腔注射LPS建立新生鼠BPD模型。取各组出生后第1、3、7日新生鼠肺组织,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肺泡化情况;利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新生鼠肺部GSDMD-N端蛋白表达情况;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新生鼠肺组织中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mRNA水平。体外培养小鼠肺泡上皮细胞系MLE-12,给予LPS以及腺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刺激和NSA干预,CCK-8法检测MLE-12细胞活力,Hoechst 33342和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染色法检测细胞焦亡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MLE-12细胞表面活性剂蛋白C(surfactant protein C,SFTPC)和GSDMD-N端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体内实验结果显示:羊膜腔内注射LPS可导致肺发育受阻,模拟BPD的病理改变;羊膜腔内注射LPS建立的BPD模型中肺泡上皮细胞GSDMD-N端表达升高;NSA干预明显改善了BPD新生鼠的肺发育阻滞并抑制了IL-1β的mRNA表达(均P<0.05)。体外实验结果显示:LPS/ATP刺激下肺泡上皮细胞MLE-12活力下降,发生焦亡;NSA干预提高了肺泡上皮细胞活力并且抑制了焦亡(均P<0.05);NSA上调了LPS/ATP刺激下肺泡上皮细胞SFTPC的表达,抑制了LPS/ATP刺激下肺泡上皮细胞GSDMD-N端表达的上调(均P<0.05)。结论·抑制肺泡上皮细胞焦亡可改善LPS诱导的BPD新生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 临床研究
    改良3D打印病理切片盒在骨肿瘤病理拼接中的应用初探
    吴兵, 李小敏, 柳思宇, 赵露露, 武文, 郝永强, 艾松涛
    2023 (2):  180-187.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02.006

    摘要 ( 198 )   HTML ( 24 )   PDF(3997KB) ( 109 )  

    目的·探讨基于影像后处理和3D打印技术设计的改良病理切片盒运用于骨肿瘤并辅助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拼接病理图像的可行性。方法·收集于2022年2月至2022年8月间以骨肿瘤收治并行切除重建术的患者,对患者术前及其术后肿瘤标本行CT和MRI检查,以骨肿瘤的骨性结构为标志点,实现术前患者CT、MRI图像及术后肿瘤标本CT图像间的配准。设计经过改良的个性化病理切片盒并3D打印,指导病理切片方向,网格状分割病理大切片后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借助AI拼接病理切片图像,并与术前肿瘤影像边界进行共定位比较。结果·收集4例使用改良病理切片盒的骨肿瘤患者(骨转移瘤2例,骨肉瘤1例,软骨肉瘤1例),男性3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40.25±25.70)岁。骨肿瘤累及股骨3例,髂骨1例。骨肿瘤最大直径为(12.10±4.02)cm。改良后的3D打印病理切片盒能较好地拟合骨肿瘤表面,解决了骨肿瘤标本在初代病理切片盒内移动度过大而导致的切割困难或切割定位不准确的问题,其能完整获得肿瘤三维病理边界的信息,并能与术前的影像肿瘤边界进行共定位比较。切片盒逐层各异的轮廓特征信息能辅助AI筛选并还原切片盒内病理碎片的相关关系,图像拼接时间由70余小时缩短为1 h,边缘符合率增加至90%。结论·基于3D打印技术的改良病理切片盒能准确辅助AI拼接病理图像,大幅提升病理图像拼接效率,为实现骨肿瘤的术前影像和病理边界精准对应提供数据支持。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硬化患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分析
    石翠翠, 张洁, 黄鹤鸣, 桑玉尔, 李光明
    2023 (2):  188-193.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02.007

    摘要 ( 215 )   HTML ( 35 )   PDF(1364KB) ( 132 )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情况。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7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住院的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肝硬化患者糖代谢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A1c)、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HOMA-IR);记录肝硬化患者主要并发症,包括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ogastric varices bleeding,EVB)、腹水和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根据肝硬化患者的HOMA-IR,将肝硬化患者分无胰岛素抵抗组(IR≤1.64)和胰岛素抵抗组(IR>1.64),进行各项指标的组间比较。结果·研究共纳入376例肝硬化患者,其中Child-Pugh A级患者162例(43.09%)、B级148例(39.36%)、C级66例(17.55%)。肝硬化主要病因是乙型病毒性肝炎,占43.35%(163例)。376例肝硬化患者中,208例进行了空腹胰岛素水平检测;其中,无胰岛素抵抗组117例(56.25%),胰岛素抵抗组91例(43.75%)。胰岛素抵抗组肝硬化患者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显著高于无胰岛素抵抗组(P=0.000);胰岛素抵抗组中2型糖尿病患者的比例亦高于无胰岛素抵抗组(P=0.001)。胰岛素抵抗组肝硬化患者的Child-Pugh分数(6.93±1.99)低于无胰岛素抵抗组(7.63±2.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0)。胰岛素抵抗组中Child-Pugh C级的肝硬化患者所占比例显著低于无胰岛素抵抗组(P=0.028)。在肝硬化并发症方面,胰岛素抵抗组肝硬化患者并发腹水的比例(36.26%)显著低于无胰岛素抵抗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组患者并发EVB和HE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中近半数存在胰岛素抵抗;有胰岛素抵抗的肝硬化患者BMI偏高,Child C级患者比例较低,较少并发腹水。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术中使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对乳腺癌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杨笑萱, 朱珊, 钱程, 储晓英
    2023 (2):  194-200.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02.008

    摘要 ( 200 )   HTML ( 29 )   PDF(1581KB) ( 173 )  

    目的·探讨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对乳腺癌患者手术后5年无复发生存率(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和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接受乳腺癌手术的患者,根据术中是否滴注0.7~0.8 μg/kg右美托咪定,分为右美组和对照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校正组间混杂因素后,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调查影响乳腺癌手术患者预后生存的因素,进一步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对乳腺癌手术后5年的RFS和OS的影响。结果·倾向性评分匹配前2组患者年龄、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阳性比例、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表达评分、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麻醉时长存在差异。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共239对配对成功,匹配后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围术期相关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P=0.032)、术后放射治疗(P=0.041)、Ki67评分(P=0.021)、肿瘤TMN分期(P=0.029)与术后5年OS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放射治疗、Ki67评分、肿瘤TMN分期与术后5年OS显著相关(P<0.05)。术中滴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不是影响术后5年OS的危险因素(P>0.05)。与对照组比较,右美组术后5年的RFS和OS无明显降低(P>0.05)。结论·术中使用小剂量(0.7~0.8 μg/kg)右美托咪定不影响乳腺癌手术患者术后5年RFS和OS,为肿瘤手术患者麻醉药物的合理选择提供了理论参考。更高剂量右美托咪定的作用需进行前瞻性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确认。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颌窦动脉解剖结构的锥形术计算机断层扫描分析
    吴炯睿, 高益鸣
    2023 (2):  201-207.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02.009

    摘要 ( 159 )   HTML ( 20 )   PDF(3160KB) ( 130 )  

    目的·通过锥形术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 CT,CBCT)测量分析上颌窦动脉解剖结构。方法·对1 021例因牙列缺损或缺失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行种植手术患者的双侧上颌窦中的上颌窦动脉(maxillary sinus artery,MSA)进行观测。在CBCT骨窗视图,测量第二前磨牙(P2)、第一磨牙(M1)、第二磨牙(M2)牙位中线处MSA骨孔与骨壁间的位置关系,并将其走形类型分为窦内型(位于上颌窦黏膜下方)、骨内型(完全位于上颌窦侧壁内)、表浅型(位于上颌窦外侧壁骨膜下方)3类;测量MSA骨孔直径(diameter of the MSA,DMSA)、MSA骨孔下缘至上颌窦底距离(distance between the lower margin of the vessel and the sinus floor,DVSF);测量M1牙位中线处上颌窦底上方5 mm处的上颌窦侧壁厚度及上颌窦宽度;测量上颌窦底上方10 mm处上颌窦内外侧壁与上颌窦底最低点形成的角度,即上颌窦角度。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患者的MSA走形位置变异、走形类型、DMSA和DVSF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分别对MSA的DMSA及DVSF与上颌窦侧壁厚度、上颌窦宽度、上颌窦角度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 MSA走形位置变异:在1 021例患者中,共42例(4.1%)患者的MSA走形于上颌窦侧壁、紧贴上颌窦底部,其中14例(33.3%)为双侧MSA,28例(66.7%)为单侧MSA;7例(0.7%)患者的MSA走形于上颌窦底根方牙槽骨内,其中1例(14.3%)为双侧MSA,6例(85.7%)为单侧MSA。② MSA走形类型:窦内型占36.5%,骨内型占60.4%,表浅型占3.1%。中年患者中骨内型检出率(63.0%)高于青年和老年患者(P=0.005)。③ DMSA:M1牙位的DMSA最大,为(1.42±0.44)mm。男性在P2、M1、M2牙位的DMSA均大于女性。在P2、M1牙位均发现上颌窦侧壁厚度与DMSA呈弱正相关(r=0.2,r=0.2)。在M1牙位发现上颌窦宽度、上颌窦角度均与DMSA呈弱负相关(r=-0.1,r=-0.2)。④ DVSF:自M2至P2方向,DVSF逐渐降低。男性在P2、M2牙位的DVSF均大于女性。在M1牙位发现上颌窦侧壁厚度、上颌窦宽度均与DVSF呈弱负相关(r=-0.3,r=-0.1)。结论·MSA走形位置变异可发生于上颌窦底及上颌窦底根方的牙槽骨中。随着患者年龄增大,MSA走形类型由窦内型向骨内型转变。男性患者的DMSA较女性更大,动脉出血风险更大;在较厚的上颌窦侧壁中能观测到较大的DMSA,而当上颌窦宽度和角度越大时,DMSA越小。男性患者的DVSF较女性更大,当上颌窦侧壁越厚或当上颌窦宽度越大时,DVSF越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 循证医学
    维生素E对放疗或化疗导致的口腔黏膜炎有效性的meta分析
    梁妍景, 黄楚贤, 李红艳, 侯黎莉
    2023 (2):  208-214.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02.010

    摘要 ( 238 )   HTML ( 27 )   PDF(2731KB) ( 156 )  

    目的·评价维生素E在治疗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放化疗)导致的口腔黏膜炎(oral mucositis,OM)中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INAHL、OpenGre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关于维生素E用于放化疗后的OM有效性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3月。由2位研究者独立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出563篇文献,最终纳入7项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使用维生素E治疗放化疗导致的OM的效果,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44,95%CI 0.15~1.25,Z=1.54,P=0.120);维生素E对于重度OM可能有一定的效果(RR=0.22,95%CI 0.11~0.43,Z=4.33,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暂不能说明使用维生素E能够有效治疗放化疗导致的OM,但维生素E对于重度OM可能有效。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 技术与方法
    眶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治疗IgG4相关性眼病的效果观察
    刘小红, 王亚娜, 焦秦, 程瑜
    2023 (2):  215-221.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02.011

    摘要 ( 222 )   HTML ( 21 )   PDF(2616KB) ( 147 )  

    目的·探讨眶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治疗IgG4相关性眼病(IgG4-related ophthalmic disease,IgG4-ROD)的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9月—2021年8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眼科接受复方倍他米松眶内注射治疗的IgG4-ROD患者。纳入的患者符合2019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抗风湿病联盟制定的IgG4相关性疾病(IgG4-related disease,IgG4-RD)分类标准,且均有泪腺受累。眶内给药方案为每周患侧眼眶注射0.5 mL复方倍他米松(含丙酸倍他米松5 mg/mL,倍他米松磷酸钠2 mg/mL),连续6周;然后每月注射1次,连续3个月。眶内注射于眼眶颞上方贴近骨壁处缓慢进针,当进入病变的泪腺及其周围眼眶浅层组织中时,开始缓慢注射药液。对于合并有眼外肌、视神经受累的患者,增加球旁注射。治疗前后,根据临床表现、血清IgG4水平、影像学表现等计算IgG4-RD反应指数(IgG4-RD responder index,IgG4-RD RI),根据IgG4-RD RI判定有无复发。如复发则进行维持治疗,维持治疗为每月注射1次,连续6个月,而后根据医师的判断,改为每2个月1次。结果·根据治疗前后的IgG4-RD RI,初始治疗后所有患者均获得完全缓解,病例1、2、3和4的缓解期分别为4、4、6和5个月,在缓解期后均有复发;虽然有复发,但是每月或每2个月1次的维持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症状。病例1、3和4的随访时间分别为50、45和27个月,在维持治疗下均维持缓解状态。由于总的糖皮质激素用量较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生明显的全身和局部不良反应,也未发生严重的注射相关不良反应。病例2拒绝维持治疗,停药后泪腺恢复到原来的大小,但在47个月的随访中没有进一步加重。结论·眶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可能是一种有效的缓解IgG4-ROD的选择,但是患者需要重复注射。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Notch信号通路在骨折愈合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过丽强, 赵世天, 舒冰
    2023 (2):  222-229.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02.012

    摘要 ( 236 )   HTML ( 50 )   PDF(1584KB) ( 250 )  

    骨折是人类最常见的大器官损伤,从骨折发生至骨重建完成需经历数月甚至更长的时间,严重者可发生延迟愈合甚至骨不连。目前骨折的治疗主要追求完成临床愈合及骨性愈合,愈合过程划分为早、中、晚3期。多种因素影响愈合过程的快慢,其中信号通路和细胞因子在骨折愈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了解信号通路和细胞因子的重要作用对治疗骨折、促进骨折的愈合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研究表明,Notch信号通路可影响骨折愈合过程中的细胞增殖分化、炎症反应、骨重建、血管生成和神经再生等多个环节,且其变化与力学刺激等因素也密切相关,因此了解骨折愈合过程中Notch信号通路分子机制对于治疗骨折疾病、避免延迟性愈合及骨不连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从上述细胞增殖分化、炎症反应、骨重建、血管生成、神经再生和力学刺激等多个环节角度分别综述了Notch信号通路在骨折愈合不同环节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希冀为骨折愈合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及治疗策略。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靶向亚细胞结构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刘铁鑫, 林俊卿, 郑宪友
    2023 (2):  230-236.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02.013

    摘要 ( 215 )   HTML ( 31 )   PDF(1579KB) ( 215 )  

    脊髓损伤是一种能对患者的感觉功能、运动功能以及自主神经功能造成极大影响的疾病,它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严重身心伤害,还对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对脊髓损伤内在机制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层出不穷,但其疗效欠佳,因此亟需进一步探索新的脊髓损伤治疗策略,拓展新的治疗思路。诸多研究表明,各种亚细胞结构与脊髓损伤后损伤部位神经再生及功能恢复密切相关,因此靶向线粒体、溶酶体/自噬体、内质网、胞内体和蛋白酶体等亚细胞结构治疗脊髓损伤可望在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与修复中起重要作用。多种靶向亚细胞结构的治疗策略在脊髓损伤治疗中效果显著,其中又以靶向线粒体或内质网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为主。靶向线粒体治疗主要着重于维持损伤部位线粒体能量代谢水平,而靶向内质网治疗主要着重于抑制内质网应激。该文就靶向亚细胞结构治疗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可望为开发脊髓损伤的新型靶向治疗策略、提高脊髓损伤治疗效果提供新思路。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表观遗传修饰与环状RNA在结直肠癌中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彭恬, 徐雷鸣
    2023 (2):  237-243.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02.014

    摘要 ( 198 )   HTML ( 33 )   PDF(1286KB) ( 151 )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全球第三大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针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都存在局限性。既往的研究表明,表观遗传修饰在结直肠癌的进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表观遗传修饰是指基因功能在DNA序列不变的情况下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化,导致相似DNA的细胞最终发育成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其中主要包括DNA/RNA甲基化修饰、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转录后调控等。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非编码RNA中的一种具有稳定环状结构的RNA分子,广泛存在于多种细胞中,且可以通过多种通路影响肿瘤的进展。目前许多研究表明表观遗传修饰可以影响circRNA的生物学功能,而circRNA也能通过靶向表观遗传修饰相关分子参与结直肠癌的进展。其中,研究发现一方面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可以直接影响circRNA的生成、翻译及功能,另一方面circRNA也可以调控m6A修饰及其调节因子,从而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移。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也与circRNA有潜在的相互作用。该文描述了表观遗传修饰与circRNA在结直肠癌中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在癌症发展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它们在诊断与治疗中的潜在应用和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管癌术后乳糜胸诊疗的研究进展
    王新宇, 赵晓菁, 唐健
    2023 (2):  244-249.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02.015

    摘要 ( 220 )   HTML ( 32 )   PDF(1497KB) ( 313 )  

    胸导管是人全身最长的淋巴导管,在维持人体正常物质代谢和免疫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食管切除术中损伤胸导管致淋巴乳糜液外漏并积存于胸膜腔,引起乳糜胸,是食管癌术后一个罕见的并发症。其病因可能与解剖学变异、患者自身情况、肿瘤分期、围术期干预等因素相关,术前、术中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可以减少乳糜胸的发生。尽管发病率低,但误诊或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代谢紊乱、增加手术相关并发症甚至致死的可能。因此,早期的诊断和及时干预尤为重要。诊断需以临床表现为主要依据,辅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治疗方面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主要包括保守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需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判断,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近年来介入技术发展迅猛,可精准定位乳糜胸的位置,有望在乳糜胸的治疗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该文就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并提供流程图式的治疗步骤,旨在为更有效地处理该并发症提供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
    涂娟娟, 金志明
    2023 (2):  250-255.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02.016

    摘要 ( 237 )   HTML ( 31 )   PDF(1270KB) ( 212 )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我国乃至全世界常见的恶性肿瘤,转移事件发生率高。免疫治疗在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RC,mCRC)的治疗中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是其中一种重要手段,主要以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 4,CTLA-4)抗体为代表。已经完成的和正在进行中的相关临床试验均肯定了ICI在mCRC治疗中的巨大潜力。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批准多个ICI用于微卫星高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MSI-H)/错配修复缺陷(mismatch repair deficient,dMMR)的mCRC的一线治疗。尽管ICI在微卫星稳定(microsatellite stable,MSS)/错配修复正常(mismatch repair proficient,pMMR)的mCRC的治疗中尚不能撼动传统治疗的地位,但越来越多的ICI联合方案相继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初步显示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应用前景。寻找新的标志物用以甄别可能获益的患者群体和试验验证新的联合方案疗效,以及开发新的免疫检查点都将是ICI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川崎病相关微RNA的功能机制及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冯佳丽, 彭宇, 段君凯
    2023 (2):  256-260.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3.02.017

    摘要 ( 177 )   HTML ( 29 )   PDF(1192KB) ( 126 )  

    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病因。该病病因尚不明确,发病机制仍有待探索。部分川崎病病例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误诊,未经有效治疗的患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风险增加。因此,及时诊断川崎病与预测冠状动脉病变对川崎病及早治疗、改善预后具有重大意义。微RNA(miRNA)在生物体的各种生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miRNA表达失调参与众多疾病的发生、发展。目前研究显示,miRNA可辅助疾病的诊断、预后评估和大规模人群筛查,作为新型生物标志物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近期研究发现,miRNA与川崎病发病机制相关,其表达失调将导致川崎病患者的免疫失衡及血管损伤。另有部分研究表明,循环miRNA可作为川崎病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主要聚焦于川崎病早期诊断及疗效预测。目前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去验证川崎病相关miRNA的早期诊断及预测效能。该文就近年来miRNA在川崎病中的功能机制及生物标志物研究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