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封二
    专题报道(甲状腺癌核素治疗)
    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傅宏亮, 杜学亮, 顾振辉, 等
    2010 (3):  249. 
    摘要 ( 2263 )   PDF(4447KB) ( 1741 )  

    目的 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患者实施放射性碘(131I)清除残余甲状腺(清甲)治疗,分析影响清甲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DTC术后接受131I清甲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和χ2检验,分析患者性别和年龄、DTC的病理学类型和有无转移、甲状腺残余组织大小、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甲状腺摄碘率和131I治疗剂量对清甲疗效的影响。结果 共收集183例患者资料,其中一次清甲完全者109例,占59.56%。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残余甲状腺大小和131I治疗剂量分别是影响清甲效果的主要因素(Wald=8.59,P=0.003;Wald=6.40,P=0.011)。χ2检验结果显示,与血清TSH水平≥30 μIU/mL患者比较,血清TSH水平<30 μIU/mL患者的清甲效果较差(χ2=7.291,P=0.007);而血清TSH水平<60 μIU/mL与≥60 μIU/mL患者间清甲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131I清甲治疗中,残余甲状腺大小和131I治疗剂量是影响清甲效果的主要因素。血清TSH水平≥30 μIU/mL者的清甲疗效较好,而过高的血清TSH水平则并不能使清甲效果进一步提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含碘造影剂对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病灶131I疗效的影响
    盛矢薇, 陈立波, 陆汉魁, 等
    2010 (3):  253. 
    摘要 ( 2850 )   PDF(3002KB) ( 1493 )  

    目的 应用放射性碘(131I)扫描研究含碘造影剂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肺转移病灶131I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82例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实施131I治疗前患者是否接受增强CT扫描及其与治疗的间隔时间分为增强CT扫描1组(间隔时间<3个月,n=32)、增强CT扫描2组(间隔时间≥3个月,n=27)和未接受增强CT扫描的阴性对照组(n=23)。131I治疗后,131I扫描观察和分析各组肺转移病灶的摄碘情况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肺转移病灶131I扫描阳性率比较显示,增强CT扫描1组明显低于增强CT扫描2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增强CT扫描2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131I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CT扫描1、2组肺转移病灶实施首次131I治疗后,131I扫描表现为阴性患者的疗效差于阳性患者。结论 131I扫描对甲状腺癌肺转移患者肺内病灶的131I治疗效果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接受131I治疗前3个月内使用含碘造影剂会影响该类患者肺内病灶对131I的摄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治疗中多种核素显像的联合应用
    邹仁健, 傅宏亮, 吴靖川, 等
    2010 (3):  256. 
    摘要 ( 1752 )   PDF(3477KB) ( 1679 )  

    目的 探讨提高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复发灶或转移灶检出率的最优化核素显像方法。方法 对89例DT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核素显像方法包括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检查结合放射性碘(131I)治疗剂量全身显像、99mTc-MIBI肿瘤显像和18F-FDG带符合线路的SPECT/CT全身显像,对三种核素显像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31I治疗剂量全身显像、99mTc-MIBI肿瘤显像和18F-FDG带符合线路的SPECT/CT全身显像的灵敏度分别为83.05%、79.66%和16.95%。结论 99mTc-MIBI肿瘤显像和18F-FDG带符合线路的SPECT/CT全身显像作为补充检查手段,可弥补血清Tg检查结合131I全身显像的局限性,对DTC患者复发灶或转移灶的检出、疗效评估及进一步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株FTC-133失分化现象与131I辐射的关系
    冯 方, 傅宏亮, 叶智轶, 等
    2010 (3):  259. 
    摘要 ( 2363 )   PDF(5809KB) ( 1297 )  

    目的 研究体外培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株FTC-133失分化现象与放射性碘(131I)辐射的关系。方法 体外培养的甲状腺癌细胞株FTC-133分为实验组(以经筛选不造成细胞增殖抑制剂量的Na131I辐射细胞48 h,长期传代培养)、对照组(不加入Na131I,长期传代培养)和空白组(细胞冻存,实验时复苏)。测定各组细胞摄碘率;分别采用RT-PCR、Western blotting和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各组细胞甲状腺球蛋白 (Tg)、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钠碘转运体(NIS)、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细胞摄碘率为空白组>对照组>实验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组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Tg、TPO、NIS、TSHR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且以实验组下降尤为显著,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Tg、TPO、NIS和TSHR mRNA与蛋白表达变化一致。结论 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FTC-133长期体外培养自动经历失分化过程,131I辐射促进这一过程的发展,可能与甲状腺特异蛋白表达下降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和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治疗分析
    叶智轶, 傅宏亮, 李佳宁, 等
    2010 (3):  264. 
    摘要 ( 2165 )   PDF(4045KB) ( 1368 )  

    目的 回顾性分析放射性碘(131I)治疗儿童和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特点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首次接受131I治疗时年龄≤21岁(5~21岁)DTC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20例患者中,乳头状癌18例,滤泡状癌2例;单纯淋巴结转移7例,肺转移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131I清除剩余甲状腺治疗;根据患者年龄、病情、转移灶位置以及病灶摄取131I的程度等调整转移灶的131I治疗剂量。以131I全身显像、18F-FDG肿瘤显像及血清甲状腺球蛋白及其抗体水平评价疗效,同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48.50个月(6~110月),患者生存率为100%。20例患者中,病灶消除13例,好转或稳定5例,无效或进展2例。7例单纯淋巴结转移患者消除4例,8例肺转移患者消除4例。随访期间未发生肺纤维化、继发肿瘤及生长发育异常等不良事件。结论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DTC患者(尤其是已发生转移的患者),131I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腺叶切除不完全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疗效观察
    傅宏亮, 杜学亮, 顾振辉, 等
    2010 (3):  268. 
    摘要 ( 2143 )   PDF(3466KB) ( 1322 )  

    目的 研究腺叶切除不完全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实施放射性碘(131I)清除甲状腺组织(清甲)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DTC术后接受131I清甲治疗的1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甲状腺平面显像结果分为腺叶切除不完全组(n=33)和腺叶切除完全组(n=70)。首次131I清甲剂量为1.11~3.7 GBq(30~100 mCi)。3~6个月后复查并评估清甲效果:若诊断剂量131I全身显像显示颈部无放射性摄取即认为清甲完全;若有放射性摄取,即认为清甲不完全,需再次行131I清甲治疗,定期随访复查清甲效果。结果 实施3次清甲治疗的成功率,腺叶切除完全组分别为61.43%、88.89%和100%,腺叶切除不完全组分别为21.21%、46.15%和78.57%。统计学分析表明,腺叶切除完全组的第1、2次清甲疗效与腺叶切除不完全组的第2、3次清甲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甲状腺腺叶切除不完全的DTC患者,实施131I治疗的一次清甲成功率较低,但经2~3次治疗后同样可达到较高的清甲疗效。尤其适用于再次手术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手术并发症或拒绝再次手术的患者。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治疗对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
    吴书其, 李 瑾, 叶智轶, 等
    2010 (3):  271. 
    摘要 ( 2156 )   PDF(4142KB) ( 1439 )  

    目的 研究应用放射性碘(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对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接受131I 治疗的106例DT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131I治疗剂量分为低剂量组(≤1.85 GBq,n=19)、中剂量组(2.22 GBq和2.96 GBq,n=50)和高剂量组(≥3.7 GBq,n=37)。对实施131I 治疗前后及各组患者的肝肾功能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接受131I 治疗前后,67例患者肝功能检查结果记录完整(低剂量组18例,中剂量组37例,高剂量组12例)。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总体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升高(P<0.05),但大部分(82.1%)仍在正常范围内。接受131I 治疗前后,106例患者均具有完整的肾功能检查结果记录。组内治疗前后患者血尿素氮(BUN)、肌酐(SCr)、尿酸(U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31I治疗DTC对患者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是较为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失分化型甲状腺癌再分化研究进展
    侯莎莎
    2010 (3):  275. 
    摘要 ( 2681 )   PDF(4306KB) ( 1433 )  

    甲状腺碘代谢相关基因是甲状腺癌分化的重要标志。分化型甲状腺癌由于失去或下调一系列碘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而发生失分化,导致癌细胞丧失对放射性碘(131I)的摄取能力。因此,再分化的研究对甲状腺癌131I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证实,BRAF基因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失分化现象密切相关。文章就通过上调甲状腺碘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和抑制BRAF基因突变而使失分化型甲状腺癌再分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基础研究)
    重组杆状病毒载体介导报告基因在甲状腺癌细胞中的表达研究
    周 翔, 尹红燕, 乌海飞, 等
    2010 (3):  279. 
    摘要 ( 1930 )   PDF(6510KB) ( 1429 )  

    目的 探讨杆状病毒作为甲状腺癌基因转移和治疗载体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杆状病毒Bac-to-Bac表达系统制备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的重组杆状病毒(Bac-GFP)。分别以不同感染复数(MOI)的Bac-GFP感染滤泡状甲状腺癌细胞株FTC-133,流式细胞仪鉴定感染效率及GFP表达强度。以MOI为100的Bac-GFP感染FTC-133,荧光显微镜观察GFP表达持续时间;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丁酸钠干预对感染效率及GFP表达强度的影响。MTT比色法检测不同MOI的Bac-GFP感染对FTC-133细胞存活的影响。结果 成功制备重组杆状病毒载体Bac-GFP并感染FTC-133。感染效率随MOI的增加而提高;当MOI为100时,感染效率高达71.3%。丁酸钠可提高Bac-GFP对FTC-133的感染效率及GFP表达强度,但感染效率的提高无统计学意义。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Bac-GFP感染FTC-133 其GFP表达可持续2周。MTT检测显示,不同MOI的Bac-GFP感染FTC-133的细胞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杆状病毒Bac-GFP对FTC-133细胞具有较高的感染效率,报告基因表达时间较长且无明显细胞毒性,有可能成为甲状腺癌基因治疗的良好载体。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浓度Nocodazole对Hela细胞G2/M期同步化的调节作用
    徐秋芳, 余克花, 易 婷, 等
    2010 (3):  284. 
    摘要 ( 3505 )   PDF(5035KB) ( 2227 )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有丝分裂阻滞剂Nocodazole对Hela细胞株G2/M期同步化的调节作用及其对纺锤体结构的影响。方法 分别以3.0、1.0、0.3 μmol/L Nocodazole处理Hela细胞(Nocodazole 3.0、1.0、0.3 μmol/L处理组)18 h。于Nocodazole撤除后0(处理18 h)、3、6、9 h时间点收集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G2/M期细胞百分比;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器纺锤体α-微管蛋白(α-tubulin)排列。以不添加Nocodazole处理的Hela细胞作为对照组。结果 Nocodazole处理18 h,Nocodazole 3.0、1.0、0.3 μmol/L处理组Hela细胞G2/M期细胞百分比分别为55.95%、51.09%和47.8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54%(P<0.05)。在Nocodazole撤除后3、6、9 h时间点,Nocodazole 3.0 μmol/L和1.0 μmol/L处理组G2/M期细胞百分比无明显变化;而Nocodazole 0.3 μmol/L处理组G2/M期细胞百分比下降明显(30.43%、12.91%、10.23%),撤除后6 h时间点的G2/M期细胞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P>0.05)。α-tubulin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Nocodazole撤除后Nocodazole 0.3 μmol/L处理组G2/M期细胞微管迅速再聚合形成两极纺锤体且纺锤丝结构清晰。结论 Nocodazole对Hela细胞G2/M期同步化具有调节作用;药物撤离后,0.3 μmol/L Nocodazole处理组细胞周期恢复迅速且对纺锤体结构影响最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直肠癌组织CypB表达及其对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乐 飞, 郑民华, 陆爱国, 等
    2010 (3):  288. 
    摘要 ( 4266 )   PDF(4317KB) ( 1614 )  

    目的 观察伴或不伴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中亲环素B(CypB)的表达变化,研究CypB质粒敲除对结直肠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芯片中59例结直肠癌组织CypB表达,其中31例无淋巴结转移,28例伴淋巴结转移。构建CypB的RNA干扰质粒,测序鉴定后转染结直肠癌细胞系SW1116(SW1116-siCypB),设立阴性对照(SW1116-NC);Western blotting分析CypB敲除效果。分别采用划痕实验和细胞侵袭实验评估和检测CypB敲除对SW1116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伴淋巴结转移结直肠癌组织中CypB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结直肠癌组织(P<0.01)。与SW1116-NC比较,SW1116-siCypB的CypB表达明显减少,细胞迁移和细胞侵袭能力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CypB在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有望成为防治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分子靶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缬沙坦对巨噬细胞增殖、炎症因子表达及活性氧生成的抑制作用
    纪 艳, 强卫国
    2010 (3):  292. 
    摘要 ( 2243 )   PDF(4135KB) ( 1682 )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巨噬细胞炎症因子表达、活性氧(ROS)生成及其细胞增殖的影响,初步探讨缬沙坦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并随机分为对照组(10-6 mol/L AngⅡ)和缬沙坦干预组(10-6 mol/L AngⅡ+不同浓度缬沙坦)。Real-time 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白介素-6(IL-6)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等炎症因子的表达;荧光探针法检测ROS含量;CCK-8法检测巨噬细胞增殖活性。结果 缬沙坦干预组TNF-α、IP-10、IL-6、MIP-2 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不同浓度缬沙坦均能降低细胞ROS含量,其中以10-5 mol/L缬沙坦效果最明显(P<0.05);不同浓度缬沙坦均能降低巨噬细胞的增殖活性(P<0.05或P<0.01),其抑制作用随缬沙坦浓度的上升而更加明显。结论 缬沙坦可能通过抑制巨噬细胞炎症因子表达、ROS生成及细胞增殖而发挥抗炎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性发育期雌性大鼠下丘脑组织NELL2和GnRH mRNA表达研究
    段文凤, 李 嫔
    2010 (3):  296. 
    摘要 ( 1648 )   PDF(4084KB) ( 1333 )  

    目的 研究不同性发育期雌鼠下丘脑组织中NELL2和GnRH 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 SD雌鼠按日龄分为幼年组(20日龄)、青春期前组(30日龄)、青春早期组(35日龄)和性发育成熟期组(45日龄),每组10只。Real-time PCR检测各组雌鼠下丘脑组织NELL2、GnRH mRNA 表达,并进行组间比较和分析。结果 在幼年组、青春期前组、青春早期组和性发育成熟期组雌鼠的下丘脑组织中,NELL2 mRNA相对表达分别为-1.01±0.09、-0.78±0.16、-1.09±0.10和-1.14±0.12;GnRH mRNA相对表达分别为-2.92±0.15、-2.44±0.10、-1.66±0.13和-2.13±0.19。统计学分析表明,NELL2 mRNA 表达为青春期前组>幼年组>青春早期组>性发育成熟期组,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nRH mRNA表达为青春早期组>性发育成熟期组>青春期前组>幼年组,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性发育期雌鼠下丘脑组织中NELL2和GnRH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不同;与GnRH mRNA比较,NELL2 mRNA表达高峰出现较早。提示在青春期前,NELL2可能通过上调GnRH神经元GnRH mRNA表达而参与性发育启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ATRA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肪细胞分化及瘦素生成的影响
    王 云, 梁 辉, 陶 荣
    2010 (3):  299. 
    摘要 ( 1957 )   PDF(8799KB) ( 1257 )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成脂肪细胞分化及瘦素(Lp)生成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BMSC。在诱导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ATRA进行成脂肪分化诱导,光学显微镜下油红O染色观察BMSC分化情况; 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测定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性受体γ(PPARγ)和脂肪酸结合蛋白4 (FABP4)基因及相应蛋白表达;RT-PCR和ELISA法检测分化过程中细胞Lp基因表达及蛋白分泌水平的变化。结果 ATRA(0.1~1.0 μmol/L)作用后,BMSC向脂肪细胞分化呈现浓度依赖性抑制,PPARγ、FABP4 mRNA和蛋白表达均呈现一致性下降;诱导后细胞Lp mRNA表达和蛋白分泌显著减少。结论 0.1~1.0 μmol/L ATRA可抑制BMSC向脂肪细胞分化及其Lp生成,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PARγ和FABP4表达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种植窗期人子宫内膜组织SDF-1α/CXCR4的表达
    马 珏, 李 路, 高晓红, 等
    2010 (3):  305. 
    摘要 ( 1993 )   PDF(7063KB) ( 1423 )  

    目的 研究不同卵巢反应性的种植窗期子宫内膜组织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及其受体CXCR4的表达。方法 收集种植窗期子宫内膜组织(n=17),根据卵巢反应性分为卵巢高反应组(n=6)、卵巢中等反应组(n=6)和正常对照组(n=5)。应用RT-PCR、Real-time 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并比较各组种植窗期子宫内膜组织SDF-1α/CXCR4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CXCR4在种植窗期子宫内膜组织中高表达;SDF-1α在内膜腺体和腔上皮细胞中表达,而在间质细胞中不表达。各组子宫内膜组织SDF-1α/CXCR4 mRNA和蛋白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甾体激素对种植窗期子宫内膜趋化因子SDF-1α及其受体CXCR4的表达无明显影响。提示SDF-1α/CXCR4可能不参与甾体激素对种植窗期CD56brightCD16-NK细胞募集的调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桔皮苷对糖尿病大鼠心电活动的影响
    王 巍, 曹久妹, 杨智昉, 等
    2010 (3):  310. 
    摘要 ( 2022 )   PDF(4633KB) ( 1257 )  

    目的 研究桔皮苷对糖尿病模型大鼠心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糖尿病模型组(n=12):一次性腹腔注射大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糖尿病模型;桔皮苷干预组(n=12):建立糖尿病模型,每日10 mg/kg 桔皮苷灌胃;对照组(n=6):不建模亦不干预。分组处理4周后,记录和比较三组大鼠在体、离体心电图及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特征。以1×10-6 mol/L和5×10-6 mol/L桔皮苷灌流糖尿病模型组大鼠心室乳头肌,连续记录动作电位变化。结果 在体心电图分析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模型组和桔皮苷干预组大鼠心率均明显加快(P<0.01,P<0.05);糖尿病模型组大鼠QT间期显著延长(P<0.05),桔皮苷干预组大鼠QT间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离体心电图观察发现,糖尿病模型组快速型心律失常发生率为75.0%,明显高于桔皮苷干预组的16.7%(P<0.05)。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各项参数比较显示,糖尿病模型组心肌细胞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幅度和0期最大除极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小或下降,而动作电位时程延长;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桔皮苷干预组动作电位各项参数则更接近对照组。两种浓度的桔皮苷灌流实验显示,与1×10-6 mol/L 桔皮苷灌流比较,5×10-6 mol/L桔皮苷灌流对糖尿病大鼠心室乳头肌动作电位的恢复效应更为显著。结论 桔皮苷可能通过逆转心电异常活动而降低糖尿病大鼠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且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效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乙酰肝素酶基因启动子驱动的真核细胞表达载体构建、鉴定及功能分析
    陈晓鹏, 胡良鹤, 王 永
    2010 (3):  314. 
    摘要 ( 2137 )   PDF(5389KB) ( 1685 )  

    目的 构建人乙酰肝素酶(HPSE)基因启动子驱动的肿瘤细胞特异性表达载体,并分析其活性。方法 PCR扩增人类基因组DNA HPSE启动子核心片段,并测序鉴定和分析转录因子结合位点(TFBS)。双酶切插入pEGFP-1的多克隆位点,构建肿瘤细胞表达载体pEGFP-Hp。将经酶切和测序鉴定的重组质粒pEGFP-Hp及质粒pEGFP-1(阴性对照)和pEGFP-N1(阳性对照)分别转染正常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和不同的肿瘤细胞(肝癌细胞HepG2、喉癌上皮细胞Hep2和慢性白血病K562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和流式细胞术分析其促转录活性。结果 扩增的HPSE启动子核心片段长度为561 bp,序列分析与GenBank收录一致,含有3个SP1、4个Ets相关元件、2个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及E47、N-myc和NGFI-p300等TFBS各1个。重组质粒pEGFP-Hp经酶切和测序鉴定与预期结果一致。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转染pEGFP-1细胞中均无荧光表达;转染pEGFP-N1细胞均有强荧光表达;转染pEGFP-Hp质粒的ECV几乎无荧光表达,HepG2和Hep2细胞有较强荧光,K562细胞仅有较弱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明,pEGFP-Hp在ECV、HepG2、Hep2和K562细胞的平均转染率分别为3.9%、21.3%、10.8%和6.5%,pEGFP-N1转染率分别为17.1%、24.0%、14.0%和11.0%,二者比值均小于1。结论 成功构建了由HPSE核心启动子驱动的真核细胞表达载体,该载体可在肿瘤细胞特异性表达,但其活性需进一步加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丙酮酸乙酯对小鼠缺血再灌注肾脏细胞凋亡的影响
    徐欣晖, 陈 怡, 张星宇, 等
    2010 (3):  318. 
    摘要 ( 1975 )   PDF(4648KB) ( 1177 )  

    目的 研究丙酮酸乙酯(EP)对小鼠缺血再灌注(I/R)肾脏组织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8周龄雄性BABL/c小鼠5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I/R组(建立I/R模型,n=10)、EP处理组(n=32);EP处理组再分为EP预处理组(建模前30 min给药)和I/R后4、6、12 h EP处理组(分别于建模后4、6、12 h给药),每组8只动物。TUNEL染色分析和比较各组凋亡细胞数量的变化;Real-time PCR检测肾脏组织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Caspas-3 mRNA表达。结果 TUNEL染色分析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5);EP预处理组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少于I/R组(P<0.05)。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I/R组Bax和Caspase-3 mRNA表达显著升高,Bcl-2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I/R组比较,EP预处理组和I/R后6 h EP处理组的Bcl-2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EP预处理组和I/R后各时间点EP处理组的Bax和Caspase-3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 EP能有效抑制BABL/c小鼠肾脏I/R过程中的细胞凋亡,可能与其调控肾脏组织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临床研究)
    老年胸痛患者颈动脉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谢 赟, 戴宇翔, 李 清
    2010 (3):  322. 
    摘要 ( 1957 )   PDF(3459KB) ( 1505 )  

    目的 观察和分析老年胸痛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对199例胸痛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根据CAG结果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n=95)、稳定性心绞痛(SAP)组(n=63)和非冠心病组(n=41)。比较三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和颈动脉斑块积分,分析ACS相关因素以及冠状动脉病变与颈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ACS的发生与糖尿病、cIMT和颈动脉斑块相关(P<0.05);进一步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IMT和颈动脉斑块是老年ACS发病的独立危险因子(P<0.05)。三组间c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积分与颈动脉斑块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75,P=0.000)。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对老年人群进行常规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估测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有利于冠心病的早期防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毛秀英, 刘 伟, 陶 弢, 等
    2010 (3):  325. 
    摘要 ( 1861 )   PDF(4422KB) ( 1422 )  

    目的 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初次诊断为PCOS的170例患者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分为正常体质量组(P1组,n=69)、超重组(P2组,n=44)和肥胖组(P3组,n=57)。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瘦素水平,分析BMI、腰臀比及血糖、胰岛素和血脂水平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指数(HOMA-IS)与血清瘦素水平的相关性。以年龄和体质量指数(BMI)相匹配的143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且同样分为正常体质量组(C1组,n=102)、超重组(C2组,n=20)和肥胖组(C3组,n=21)。结果 血清瘦素水平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P1组与C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2组>C2组,P3组>C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PCOS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BMI、腰臀比以及血清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及餐后2 h血胰岛素、空腹及餐后2 h血糖、HOMA-IR、HOMA-IS相关;进一步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PCOS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BMI和HOMA-IR独立相关。结论 PCOS的发生和发展可能与血清瘦素水平升高导致糖脂代谢异常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注射用法罗培南钠Ⅰ期临床耐受性试验
    孙 黎, 姚晓东, 苏克剑, 等
    2010 (3):  329. 
    摘要 ( 1661 )   PDF(4289KB) ( 1444 )  

    目的 评价健康人体对法罗培南钠注射液的耐受性。方法 将31名健康志愿受试者随机分为单次给药组(n=24,单次静脉滴注法罗培南钠200、400、800、1 000和1 200 mg)和多次给药组(n=7,以400 mg bid的剂量连续用药7 d)。观察用药前后受试者生命体征、心电图和血生化指标的变化,并观察和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单次给药后1、8及24 h,受试者生命体征、心电图及血生化指标均未发现有临床意义的异常变化。1名受试者发生与药物无关的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症状,程度较轻,1 d后自行恢复。多次给药耐受性实验结果显示,给药后第4天和第8天,受试者生命体征、心电图及血生化指标均未发现有临床意义的异常变化;且未发生任何不良事件。结论 健康人体单次静脉滴注200~1200 mg及多次静脉滴注400 mg法罗培南钠是安全且可以耐受的,该药有进一步开发的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活髓牙经镍钛机动与手用器械根管预备后疼痛发生比较
    黄轶锋, 杜 嵘, 洪 瑾
    2010 (3):  333. 
    摘要 ( 2012 )   PDF(3337KB) ( 1246 )  

    目的 分别运用K3镍钛机动器械和手用器械进行活髓牙根管预备,比较和分析根管预备后疼痛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因临床上修复需要接受选择性去髓术的82例患者共161颗活髓牙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K3镍钛机动器械(机动组,n=84)和不锈钢K型根管锉手用器械(手扩组,n=77)进行根管预备。1周后复诊,双盲法记录疼痛发生情况,Georgopoulou标准分级评定疼痛反应;分析和比较两组根管预备后疼痛发生率及疼痛反应程度。结果 机动组和手扩组根管预备后疼痛发生率分别为29.76%和55.84%,Ⅱ~Ⅲ级疼痛发生率分别为5.95%和18.18%,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根管预备后疼痛发生与牙位的关系分析显示,手扩组根管预备后磨牙Ⅱ~Ⅲ级疼痛发生率显著高于前牙和前磨牙(P<0.01)。结论 采用K3镍钛机动器械进行活髓牙根管预备高效安全,术后疼痛发生率较低且反应程度较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普伐他汀治疗AMI急诊PCI术后CHF患者血浆NT-proBNP和MMP-2的变化及与左室重构的关系
    黄 宇, 雷海芳, 魏 盟, 等
    2010 (3):  336. 
    摘要 ( 1975 )   PDF(4325KB) ( 1396 )  

    目的 观察他汀类药物普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较为稳定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左室重构的影响及相关性。方法 96例AMI急诊PCI术后CHF患者(NYHA分级Ⅱ/Ⅲ)随机分为普伐他汀20 mg组(普伐他汀20 mg/d 治疗,n=52)和普伐他汀40 mg组(普伐他汀40 mg/d 治疗,n=44),比较两组治疗前一般资料、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8个月后血浆NT-proBNP和MMP-2水平以及左室重构相关指标的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浆NT-proBNP和MMP-2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普伐他汀40 mg组血浆NT-proBNP和MMP-2水平显著低于普伐他汀20 mg组(P<0.05)。普伐他汀治疗后,两组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末左室后壁厚度(LVPWT)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普伐他汀40 mg组LVMI、LVEDD、LVPWT显著小于普伐他汀20 mg组(P<0.01);两组舒张末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平均周径缩短率(MVCF)、二尖瓣口多普勒舒张早期最大流速与舒张末期最大流速比率(E/A)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P<0.01),普伐他汀40 mg组IVST、FS、MVCF、E/A显著大于普伐他汀20 mg组(P<0.01)。两组治疗前后血浆NT-proBNP和MMP-2的下降水平均与LVMI、LVEDD、LVPWT减少呈正相关,均与IVST、FS、MVCF、E/A增加呈负相关;NT-proBNP、MMP-2下降水平两者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普伐他汀对AMI急诊PCI术后较为稳定的CHF患者心功能改善有益,这可能与其抑制MMP-2、减轻左室重构作用相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卫生事业管理)
    上海市松江区双向转诊知晓度与转诊意愿调查研究
    陈敏生, 赖 伟, 张真诚, 等
    2010 (3):  340. 
    摘要 ( 2105 )   PDF(3396KB) ( 1133 )  

    目的 了解上海市松江区医患双方对双向转诊的知晓度和患者的转诊意愿。方法 收集上海市松江区内21所公立医院(1所三级医院、6所二级医院和14所一级医院)的400名医务人员和400名当日住院或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对双向转诊的知晓度、知晓渠道及患者的转诊意愿等。共回收医务人员问卷392份,回收患者问卷360份;分别采用描述性统计学分析、χ2检验和直线相关分析分别对医患双方对双向转诊的知晓度和知晓渠道进行比较,对患者的转诊意愿加以分析。结果 医患双方对双向转诊的知晓度分别为95.9%和70.3%;大多数医务人员(92.0%)和患者(64.8%)通过医院培训或介绍知晓双向转诊,双方知晓渠道具有高度相关性(r2=0.975,P<0.05)。对转诊意愿的调查显示,有85.3%的患者表示愿意转诊,9.7%的患者表示不愿意转诊;不愿意转诊者中31.4%的患者因担心医疗费用高而拒绝转诊。结论 医患双方均对双向转诊有较好的认识,进一步在医疗机构内宣传双向转诊及完善双向转诊机制和流程有利于促进双向转诊。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高血压致左室射血分数正常者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
    曹李媛, 史浩颖
    2010 (3):  343. 
    摘要 ( 1952 )   PDF(5294KB) ( 1286 )  

    高血压是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者发生心力衰竭(HFNEF)的主要病因之一。高血压性心脏病一般为进展性心室肥大和纤维化,可导致舒张功能不全和HFNEF。目前对高血压致HFNEF的过程仍未完全明确。文章发主要从心肌细胞自身机制、心肌细胞外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机制及血流动力学机制三方面阐述高血压致HFNEF的发病机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神经的损伤和再生
    杨晓笙
    2010 (3):  348. 
    摘要 ( 1796 )   PDF(5204KB) ( 1505 )  

    由于面神经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容易因创伤、炎症、肿瘤或手术操作等受到损伤。目前损伤后面神经的修复和再生效果尚不理想,即修复手术后面部运动功能难以完全恢复,且易产生联带运动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文章就面神经损伤和再生的体内外实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纳米粒子靶向治疗乳腺癌研究进展
    马 杰
    2010 (3):  353. 
    摘要 ( 1579 )   PDF(3674KB) ( 1237 )  

    纳米粒子为抗肿瘤药物的转运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它可以作为肿瘤药物的载体,穿透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间隙并直接进入细胞发挥作用。这些微粒通过修饰后,能与肿瘤组织中的内环境、细胞膜、细胞质或细胞核上的靶点特异结合,并作用于肿瘤细胞,在不损伤正常细胞的情况下,使高浓度的药物靶向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文章就纳米粒子的作用机制及其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清促甲状腺素免疫检测技术
    马冬红
    2010 (3):  356. 
    摘要 ( 1808 )   PDF(4294KB) ( 1438 )  

    血清促甲状腺素(TSH)是反映甲状腺功能最敏感的指标。血清TSH测定方法有多种,从最初的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免疫放射分析法到临床逐渐普及的免疫化学发光分析法、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等,乃至近年出现的微流控芯片技术,血清TSH检测的灵敏度显著提高。文章就临床较为常用的血清TSH检测技术及存在的问题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频率骤降反应起搏器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二例报道
    吴志俊, 陈 颖, 严鹏勇, 等
    2010 (3):  360. 
    摘要 ( 1955 )   PDF(3112KB) ( 1684 )  

    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是一种神经心源性晕厥,其中心脏抑制型和混合型均伴有心率骤降,起搏介入治疗可能有效。文章报道采用频率骤降反应起搏器对2例反复发作VVS患者的治疗情况。患者发作前有头晕、心悸等先兆症状,发作时伴抽搐、尿失禁;心电图及24 h动态心电图未见特征性改变;直立倾斜试验阳性和阴性各1例。患者植入双腔起搏器(DDDR)后开启频率骤降功能。术后随访有频繁抗频率骤降起搏介入,患者症状改善,未出现晕厥。具有频率骤降反应、频率平稳、感知dp/dt的频率反应起搏治疗VVS较单纯药物治疗的优势明显,但起搏介入模式和参数应根据个体特点设置,需定期随访进行调整和优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二例报道
    殷吉旻, 张长青, 李广翼, 等
    2010 (3):  363. 
    摘要 ( 1787 )   PDF(2844KB) ( 1150 )  

    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是股骨颈骨折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是术后患者出现髋关节疼痛及进一步发展为骨性关节炎的重要危险因素。文章报道2例股骨颈内固定术后发生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患者的诊治过程,并结合文献进行相关讨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