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著(基础研究)
    MSCs成骨分化中BMP2对成骨转录因子SATB2表达的调控作用
    左炽健, 剌 婷, 张 宁, 等
    2011 (12):  1661.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12.001

    摘要 ( 1661 )   PDF(7066KB) ( 1199 )  

    目的 探索间充质干细胞(MSCs)成骨分化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 (BMP2)对成骨转录因子SATB2 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间充质细胞系C2C12,腺病毒介导的BMP2 (Adv-BMP2) 诱导其向成骨细胞分化,建立并验证C2C12细胞成骨分化细胞模型。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 分别检测C2C12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经不同浓度Adv-BMP2处理不同时间时SATB2 mRNA和SATB2蛋白表达;以经相应浓度Adv-β-Gal处理细胞作对照。结果 经150 pfu/cell Adv-BMP2处理C2C12细胞5 d后,成骨细胞标志基因Ⅰ型胶原、骨唾液酸蛋白和骨钙素表达以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增加,MSCs成骨分化模型构建成功。150 pfu/cell Adv-BMP2诱导C2C12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SATB2 mRNA和SATB蛋白表达随分化进程而增加;Adv-BMP2浓度为0~225 pfu/cell时,SATB2表达随Adv-BMP2浓度升高而增加。结论 BMP2 可调控SATB2的表达,从而影响MSCs成骨分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气道上皮细胞ATP释放在周期性压力所致气道黏液分泌中的作用
    苏晖晖, 周向东
    2011 (12):  1667.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12.002

    摘要 ( 1585 )   PDF(5498KB) ( 1282 )  

    目的 探讨气道上皮细胞三磷酸腺苷(ATP)的释放及胞内钙离子(Ca2+)在周期性压力波所致气道黏液分泌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株16HBE,通过节律性倾斜细胞培养板,利用液体的表面张力、大气压及液体重力所产生的牵张力(剪应力)及压力(压应力)给予细胞机械刺激。根据对培养细胞所施加条件不同分为对照组、单纯倾斜组、倾斜+ Ca2+螯合剂BAPTA-AM组、倾斜+ Ca2+螯合剂EGTA组和倾斜+P2Y受体阻断剂RB-2组。分别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各组细胞存活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黏蛋白(MUC)5AC 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UC5AC蛋白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培养液中ATP释放量,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内Ca2+浓度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单纯倾斜组16HBE细胞MUC5AC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TP的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倾斜+BAPTA-AM组、倾斜+RB-2组 ATP及MUC5AC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单纯倾斜组(P<0.05);倾斜+EGTA 组和倾斜+RB-2组MUC5AC mRNA表达量与单纯倾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节律性压力可刺激气道黏膜上皮MUC5AC分泌,其机制与依赖Ca2+的ATP释放密切相关;该机制中的Ca2+几乎全部由胞内存储钙提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皮抑素局部注射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影响
    王西樵, 刘英开, 宋 菲, 等
    2011 (12):  1672.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12.003

    摘要 ( 1507 )   PDF(8255KB) ( 986 )  

    目的 探讨内皮抑素局部注射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于建模后第4周,右侧兔耳瘢痕组织内注射内皮抑素(实验组,n=10),左侧兔耳瘢痕组织内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n=10),每周注射1次,连续注射3次;于建模后第7周,分别采集实验组和对照组兔耳瘢痕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瘢痕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微血管标志物CD34表达,TUNEL法检测成纤维细胞凋亡。体外培养脐静脉内皮细胞,分别将不同浓度的内皮抑素加入Martrigel培养体系中,观察内皮细胞在Martrigel上形成微血管管腔数目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增生性瘢痕缩小明显,紫红色逐渐减退,瘢痕组织内成纤维细胞数量减少,胶原疏松。实验组兔耳瘢痕组织内CD34阳性细胞百分比显著少于对照组,分别为(2.21±0.39) %和(6.11±1.32) %(P<0.05),凋亡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06±1.54)%和(5.21±1.11) %(P<0.05)。体外实验观察发现:在未加入内皮抑素的Martrigel培养体系中,内皮细胞形成较多微血管分支,随着内皮抑素质量浓度的提高,微血管形成管腔的数目逐渐减少。结论 内皮抑素局部注射具有抑制增生性瘢痕形成并促进其成熟消退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微血管形成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蛋白激酶C-ε在丙泊酚诱导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成酶激活中的作用
    祁爱花, 王 莉, 崔德荣, 等
    2011 (12):  1676.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12.004

    摘要 ( 1554 )   PDF(6085KB) ( 1212 )  

    目的 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模型中观察丙泊酚对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的激活效应,探讨蛋白激酶C-ε(PKC-ε)对药物引起eNOS激活的调节作用。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人HUVECs 3~5代作为实验对象。用丙泊酚(0、1、5、10、50、100 μmol/L)分别处理细胞1和24 h,分析药物激活eNOS的量效关系;用丙泊酚5 μmol/L和50 μmol/L分别处理细胞0 min、5 min、1 h、6 h和24 h,分析药物激活eNOS的时效关系。细胞随机分为:①正常对照组;②PKC-ε假底物+丙泊酚5 μmol/L组;③PKC-ε假底物+丙泊酚50 μmol/L组;④单独PKC-ε假底物组;⑤单独丙泊酚50 μmol/L组;⑥10%长链脂肪乳组。各组分别处理细胞1和24 h。Western blotting分析PKC-ε、eNOS、P-Ser1177-eNOS蛋白的表达。结果 丙泊酚呈剂量、时间依赖性上调P-Ser1177-eNOS蛋白的表达。处理细胞24 h时,与单独丙泊酚50 μmol/L组相比,PKC-ε假底物+丙泊酚50 μmol/L组P-Ser1177-eNOS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丙泊酚呈剂量、时间依赖性诱导eNOS的激活,PKC-ε参与介导药物对eNOS的激活效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真皮与脂肪组织来源成纤维细胞致纤维化能力的比较研究
    原 博, 王西樵, 青 春, 等
    2011 (12):  1681.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12.005

    摘要 ( 1771 )   PDF(7927KB) ( 956 )  

    目的 初步探讨真皮与脂肪组织来源的成纤维细胞的致纤维化能力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自同一杜洛克雌性猪真皮和皮下脂肪组织中分别分离和培养成纤维细胞,利用倒置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细胞Ⅰ型和Ⅲ型前胶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与脂肪来源的成纤维细胞比较,真皮组织来源的成纤维细胞胞体较大,粗面内质网扩张明显。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真皮组织来源的成纤维细胞中Ⅰ型前胶原和α-SMA 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脂肪来源的成纤维细胞(P<0.05),而Ⅲ型前胶原和IGF-1 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脂肪来源的成纤维细胞(P<0.05);两种不同组织来源成纤维细胞中TGF-β1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真皮与脂肪组织来源的成纤维细胞在与致纤维化相关的细胞形态和功能方面均存在差异。在真皮和脂肪组织受到创伤后的纤维化进程中,两种组织来源的成纤维细胞致纤维化的起点已存在差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7-丙烯胺-17去甲氧格尔德霉素对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凋亡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马 贵, 祝 宇, 吴瑜璇, 等
    2011 (12):  1687.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12.006

    摘要 ( 1551 )   PDF(6891KB) ( 1092 )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90(HSP90)抑制剂17-丙烯胺-17去甲氧格尔德霉素(17-AAG)对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系PC12细胞生长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实验组PC12细胞分成两组:实验一组分别加入不同终浓度(0.005、0.025、0.05、0.1、0.25、0.5、1.0、2.0 μmol/L)17-AAG培养液;实验二组分别加入150 μg/L VEGF(VEGF组)、0.1 μmol/L 17-AAG(17-AAG组)、0.1 μmol/L17-AAG+150 μg/L VEGF(17-AAG+VEGF组)培养液。另设DMSO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Wrights-Giemsa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VEGF-165蛋白的表达。结果 17-AAG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抑制PC12细胞增殖(P<0.05);24 h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1 μmol/L。0.1 μmol/L 17-AAG作用于PC12细胞6、12、24、48 h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0.1 μmol/L 17-AAG作用于PC12细胞6、12、24、48 h,VEGF-165蛋白表达逐渐降低;各时点VEGF-165蛋白表达量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P90抑制剂17-AAG能抑制PC12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抑制VEGF蛋白表达。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介素12在γδT细胞表达L-选择素中的调控作用
    武文娟, 耿英华, 石玉荣, 等
    2011 (12):  1692.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12.007

    摘要 ( 1337 )   PDF(6081KB) ( 1202 )  

    目的 观察白介素12(IL-12)对γδT细胞表面L-选择素(CD62L)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 人外周血活化γδT细胞经诱导及扩增后,采用Mtb-Ag首次刺激和再次刺激,在细胞分孔培养时分别加入不同的细胞因子(IFN-γ、IL-12+抗IFN-γ、IL-12+抗IL-12、IL-12+ IFN-γ)和不同浓度(0、0.1 ng/mL、1 ng/mL)IL-12。收集各组培养第0、3、5、7天的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γδT细胞表面CD62L的表达。结果 Mtb-Ag首次刺激和再次刺激后,IL-12组、IL-12+抗IFN-γ组和IL-12+IFN-γ组γδT细胞表面CD62L的表达量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FN-γ组、IL-12+抗IL-12组的CD62L表达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IL-12浓度的增加,γδT细胞表面CD62L的表达量增加,其中Mtb-Ag首次刺激后第3和5天时,0.1 ng/mL和1.0 ng/mL IL-12组CD62L表达量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且1.0 ng/mL IL-12组明显高于0.1 ng/mL IL-12组(P<0.05),具有浓度依赖性;Mtb-Ag再刺激后CD62L的表达量下调,但在加入IL-12后CD62L表达的下调速度减缓,且1.0 ng/mL IL-12比0.1 ng/mL IL-12更能使CD62L表达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P<0.05)。结论 IL-12在γδT细胞活化时调控CD62L的表达并且具有浓度依赖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视网膜细胞凋亡与低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关系
    袁海虹, 周 薇, 包辉英, 等
    2011 (12):  1697.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12.008

    摘要 ( 1548 )   PDF(6922KB) ( 1198 )  

    目的 研究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视网膜细胞凋亡与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变化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缺血再灌注损伤1 d、3 d和5 d组(n=6)。眼前房灌注生理盐水调节大鼠眼压至110 mmHg并持续50 min,制作实验性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制备视网膜切片,测量内网层(IPL)、内核层(INL)厚度及节细胞层(GCL)细胞数;采用DNA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视网膜凋亡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损伤后不同时间HIF-1α在视网膜细胞中的表达;采用RT-PCR检测HIF-1α mRNA的表达。结果 缺血再灌注损伤1 d、3 d和5 d组大鼠的IPL和INL厚度显著小于正常对照组(P<0.01),GCL细胞少于正常对照组(P<0.05)。视网膜细胞凋亡位于GCL;缺血再灌注损伤1 d、3 d和5d组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缺血再灌注损伤1 d、3 d、5 d组视网膜GCL的HIF-1α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47.88±14.71)%、(50.28±13.11)%、(43.09±10.04)%,与视网膜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r=0.953)。缺血再灌注损伤3 d组视网膜细胞HIF-1α 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5)。结论 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视网膜细胞凋亡与HIF-1α的表达均增加,两者呈正相关;HIF-1α的表达可能参与视网膜细胞凋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氯沙坦改善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的机制研究
    刘晓莉, 潘 瑜, 束金莲, 等
    2011 (12):  1702.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12.009

    摘要 ( 1620 )   PDF(6856KB) ( 1230 )  

    目的 探讨氯沙坦改善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的主要作用机制。方法 以地塞米松诱导3T3-L1脂肪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根据细胞模型添加干预药物的不同分为模型对照组(不添加任何药物)、氯沙坦组(分别给予1、10、100 μmol/L氯沙坦干预48 h)和wortmannin+氯沙坦组,wortmannin+氯沙坦组以100 nmol/L 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特异性抑制剂wortmannin预处理20 min后再加入100 μmol/L氯沙坦干预48 h。观察脂肪细胞体积的变化,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葡萄糖的浓度,采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脂肪细胞中PI3K和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的表达以及IRS-1丝氨酸磷酸化水平。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氯沙坦组脂肪细胞体积明显缩小(P<0.01),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葡萄糖的浓度显著降低(P<0.01),PI3K和IRS-1表达明显上升(P<0.01),IRS-1丝氨酸磷酸化水平显著下降(P<0.01)但可被wortmannin阻断。结论 氯沙坦可使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的细胞体积缩小,并增加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其机制可能与PI3K信号通路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抗性淀粉干预对糖尿病大鼠子代糖代谢的影响
    沈 丽, 殷 峻, 周 军
    2011 (12):  1707.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12.010

    摘要 ( 1678 )   PDF(5040KB) ( 1333 )  

    目的 探讨抗性淀粉干预糖尿病大鼠对其子代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20只6周龄雌性2型糖尿病Goto-Kakizaki(GK)大鼠随机分为抗性淀粉组(GK-RS组,n=10)和等能量密度饲料对照组(GK-EC组,n=10),以喂食等能量密度饲料的同龄Wistar雌鼠作为空白对照组(Wistar-EC组,n=10),分组喂养直至分娩。在各组幼鼠中分别随机选取10只雄性幼鼠,常规饲料喂养至8周龄,每周3次记录体质量和摄食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胰腺相对β细胞密度,ELISA法测定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以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估胰岛素敏感性。结果 与GK-EC 组比较,GK-RS组空腹血糖浓度显著降低(P<0.05),胰腺胰岛素含量明显升高(P<0.05),胰腺相对β细胞密度呈现增高趋势(P=0.07)。GK-EC与GK-RS组幼鼠的摄食量、体质量、HOMA-IR、餐后2 h血糖和血清空腹胰岛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性淀粉干预糖尿病大鼠有益于改善其子代发生的糖代谢紊乱。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癫癎持续状态大鼠海马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核因子κB的变化及其相关性
    宋莎莎, 耿 直, 高 华
    2011 (12):  1711.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12.011

    摘要 ( 1564 )   PDF(4866KB) ( 1180 )  

    目的 探讨癫持续状态(SE)大鼠海马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方法 对Wistar大鼠用10%匹罗卡品300 mg/kg腹腔注射(SE组,n=20),产生SE后60 min终止发作;另设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的对照组(n=6)。饲养24 h后取大鼠海马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海马CA3区神经元数量,Western blotting测定海马组织NF-κB表达,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海马组织TNF-α表达。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TNF-α和NF-κB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SE组海马CA3区神经元数量(53.26±2.67)明显小于对照组(103.22±0.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SE组大鼠海马组织TNF-α和NF-κB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和P<0.05),且两者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57,P=0.02)。结论 SE后24 h, TNF-α和NF-κB在大鼠海马组织中表达活性增强,且两者表达水平呈正相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GDNF在精原干细胞中对H19和A-myb表达的调控研究
    查巍巍, 曹静萍, 张 迪, 等
    2011 (12):  1715.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12.012

    摘要 ( 1573 )   PDF(6310KB) ( 1191 )  

    目的 通过研究胶质细胞神经源性营养因子(GDNF)对H19和A-myb表达的调控,探讨GDNF调节精原干细胞自我更新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混合酶消化和差速贴壁法从出生后6 d的小鼠睾丸中分离、鉴定并培养精原干细胞。用GDNF分别刺激精原干细胞和经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预处理的精原干细胞后,采用RT-PCR技术检测细胞H19和A-myb的表达。结果 相关鉴定分析证实分离培养的细胞为精原干细胞。RT-PCR检测结果显示:GDNF刺激下的精原干细胞的H19和A-myb表达均显著上调,而经LY294002预处理的精原干细胞在GDNF刺激下其H19和A-myb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在体外培养的小鼠精原干细胞中,GDNF通过PI3K/Akt 信号通路上调H19和A-myb的表达。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同种异体肺和复合组织序贯移植大鼠模型研究
    王守宝, 张睿智, 刘 菲, 等
    2011 (12):  1719.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12.013

    摘要 ( 1389 )   PDF(8288KB) ( 1033 )  

    目的 探讨大鼠同种异体序贯复合组织移植(SCTA)对先前实质器官移植免疫效应的影响。方法 取WKY大鼠左肺原位移植到F344大鼠,应用Cuff技术分别吻合左肺动脉、左肺静脉及主支气管。术后对F344大鼠应用环孢素(CsA)5 mg/kg隔日皮下注射,共10 d;以呼吸频率检测移植左肺功能。肺移植后第11天,取Brown Norway大鼠腹部3 cm×3 cm肌皮瓣原位移植至F344大鼠,皮瓣吻合血管为股动脉和股静脉,皮瓣移植后停止应用免疫抑制剂。同种异体复合组织移植(CTA)10 d后,取移植皮瓣和肺组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排斥反应。结果 大鼠肺移植手术成功率90%,CTA手术成功率100%,SCTA成功率90%。移植肺的呼吸频率从移植10 d后(应用免疫抑制剂10 d)的(61±10)次/min增加到移植20 d后(停用免疫抑制剂10 d)的(75±15)次/min。移植肺显示出典型的急性免疫排斥反应,包括血管周围及肺组织内弥漫的淋巴细胞浸润。自体移植腹壁皮瓣病理组织学检查未发现免疫排斥反应,CTA术后皮瓣显示典型血管周围及皮瓣内弥漫的淋巴细胞浸润。结论 SCTA大鼠模型的建立对于实质器官移植后CTA及二次移植免疫抑制方案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临床研究)
    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基于事件前瞻记忆研究
    卓恺明, 杨治良, 宋振华, 等
    2011 (12):  1724.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12.014

    摘要 ( 1548 )   PDF(6552KB) ( 1164 )  

    目的 探讨急性期、近期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否存在基于事件前瞻记忆缺陷。方法 49例健康志愿者入组健康对照组;51例近期未服药的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入组精神分裂症组,进一步分为首发精神分裂症亚组(n=23)和慢性精神分裂症亚组(n=28)。应用基于事件前瞻记忆实验范式测评前瞻记忆,再认法测评回溯记忆,空间广度测验测评视空间觉工作记忆,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结果 精神分裂症组的前瞻记忆、回溯记忆和视空间觉工作记忆成绩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分别为0.008、0.016和0.001),控制回溯记忆、视空间觉工作记忆等因素后,精神分裂症组的前瞻记忆成绩仍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精神分裂症组的前瞻记忆与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r=0.405,P<0.05),与年龄、病程、PANSS总分及阴性分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41、-0.5、-0.345和-0.486,均P<0.05)。首发精神分裂症亚组与慢性精神分裂症亚组前瞻记忆、回溯记忆和视空间觉工作记忆成绩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急性期精神分裂症存在明显的基于事件前瞻记忆缺陷,首发和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前瞻记忆缺陷程度相似,精神分裂症的前瞻记忆缺陷属于原发性认知缺陷。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妥洛特罗贴剂治疗婴幼儿反复喘息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朱亚菊, 林 芊, 华 丽, 等
    2011 (12):  1729.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12.015

    摘要 ( 1803 )   PDF(4079KB) ( 1302 )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和妥洛特罗贴剂联合治疗婴幼儿反复喘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反复喘息婴幼儿6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31)和对照组(n=31)。在喘息临床缓解后稳定期的控制阶段,试验组给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妥洛特罗贴剂共12周;对照组给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12周。分别在2、4、6、8、10、12周进行随访,分析患儿咳喘发作、呼吸道感染次数及合并用药情况。结果 试验组30例及对照组29例患儿完成了12周的既定治疗方案及随访。试验组咳嗽症状评分、喘息发作次数、喘息症状评分、合并用药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呼吸道感染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和妥洛特罗贴剂联合治疗婴幼儿反复喘息的疗效优于单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且安全性较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体感诱发电位和微血管多普勒超声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联合应用
    费智敏, 张 珏, 书国伟, 等
    2011 (12):  1733.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12.016

    摘要 ( 1577 )   PDF(5095KB) ( 1242 )  

    目的 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和微血管多普勒超声(MDS)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 采用SEP和MDS对53例患者(共57个颅内动脉瘤)手术进行术中监测,根据术中SEP和MDS的变化调整瘤夹。术后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术后1个月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 术中所有患者均未发生SEP持续变化。9例(17.0%)应用MDS协助定位动脉瘤或判断载瘤动脉走行,夹闭后3个(5.3%)瘤体内仍存在血流信号,调整瘤夹至无血流信号。6例(11.3%)夹闭后载瘤动脉狭窄,调整瘤夹位置至MDS恢复正常。术后50例DSA检查未见瘤体残留,载瘤动脉与邻近血管通畅,与术中SEP和MDS监测结果一致。术后1个月随访,死亡2例;其余患者GOS 5分者41例,4分8例,3分1例,2分1例。结论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联合应用SEP和MDS是一种无创、方便、有效的术中监测技术,有助于提高手术疗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EBUS-TBNA细胞学检查对肺癌及结节病的诊断价值
    韩 非, 张 俭, 孙加源, 等
    2011 (12):  1737.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12.017

    摘要 ( 2170 )   PDF(5741KB) ( 1576 )  

    目的 探讨经超声内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细胞学检查对肺癌及结节病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160例经EBUS-TBNA细胞学检查的病例,以组织病理学结合临床共同诊断为标准,分析细胞学检查在肺癌及结节病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150例病例经组织病理学诊断后确诊,其中肺癌108例,结节病23例,结核病4例,其他疾病15例。EBUS-TBNA细胞学检查显示肺癌95例,肺癌诊断阳性率88.0%(95/108),阴性率12.0%(13/108)。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为依据,EBUS-TBNA细胞学诊断肺癌的敏感度为88.0%,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76.4%。EBUS-TBNA细胞学检查显示23例结节病中有15例可见非坏死肉芽肿病变,4例结核病中有1例可见干酪坏死的肉芽肿病变。结论 EBUS-TBNA细胞学检查对肺癌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较高,对结节病及结核病的诊断也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导管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中期疗效
    殷敏毅, 蒋米尔, 李维敏, 等
    2011 (12):  1741.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12.018

    摘要 ( 1457 )   PDF(5480KB) ( 1970 )  

    目的 观察导管溶栓术(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早中期疗效。方法 33例急性下肢DVT 患者接受CDT治疗,以静脉通畅改善度以及大腿和小腿健、患侧肢体周径差值(患肢周径-健肢周径)评估CDT术后早期疗效,以正常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比例和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症状评分(VCSS)评估CDT术后中期疗效。结果 CDT手术技术成功率100%,发生出血并发症5例,平均CDT治疗时间(3.93±1.14)d。术后平均静脉通畅改善度(69.25±18.93)%,大腿和小腿健、患侧肢体周径差值显著小于术前(P<0.01,P<0.05)。成功随访29例,随访时间6~27个月。术后3个月和6个月,血栓溶解Ⅱ级和Ⅲ级患者正常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比例显著高于Ⅰ级患者(P<0.05,P<0.01),VCSS显著低于Ⅰ级患者(P<0.01)。结论 CDT治疗急性下肢DVT早中期疗效较好,严重并发症较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术后咽喉部并发症的缓解作用
    陈燕青, 王家东, 徐雅男, 等
    2011 (12):  1746.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12.019

    摘要 ( 2017 )   PDF(4334KB) ( 1168 )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改善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术后咽喉部不适的疗效。方法 110例全身麻醉下行气管插管的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组(n=40,予以布地奈德2 mg术前1 h、术后6、24和48 h雾化吸入)、B组(n=40,予以布地奈德2 mg术后6、24和48 h雾化吸入)和对照组(n=30,术后同时段予以生理盐水雾化吸入)。观察各组患者术后咽喉部情况,评价不同方式雾化吸入对患者气管插管后咽喉部症状和体征的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咽痛、咳嗽和声嘶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99%、13.6%和53.6%。A组术后各时段的咽痛症状及术后1、6和24 h声嘶症状评分优于B组(P<0.05);B组与对照组术后48 h的咽痛和声嘶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时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咳嗽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6和24 h咽喉部黏膜反应评分优于B组和对照组,B组术后6、24和48 h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能有效减轻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引起的咽喉部损伤,术前给药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糖代谢异常孕妇血糖水平与发生巨大儿的关系探讨
    李华萍, 孙平平
    2011 (12):  1750.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12.020

    摘要 ( 1618 )   PDF(5864KB) ( 1362 )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血糖水平与巨大儿发生的关系。方法 分析125例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和21例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分娩情况分为巨大儿组(n=36)和非巨大儿组(n=110)。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OGTT血糖水平与巨大儿发生的关系。结果 ①两组孕妇空腹血糖(FPG)和OGTT 1 h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 g葡萄糖筛查(GCT)值、OGTT 2 h血糖和OGTT 3 h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孕妇FPG<5.3 mmol/L各水平级别相对危险度(OR值)均<1,发生巨大儿风险较低;FPG≥5.3 mmol/L各水平级别OR值均>1,为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③孕期随体质量增加,OR值增高;体质量增加越快,巨大儿发生的风险越高;FPG>5.1 mmol/L,体质量增长>16~18 kg的孕妇其巨大儿发生率明显升高。结论 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FPG水平升高为发生巨大儿的主要危险因素,孕期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导致巨大儿及相关并发症发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监测分析
    吴 晶, 应春妹, 汪雅萍, 等
    2011 (12):  1754.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12.021

    摘要 ( 1536 )   PDF(4559KB) ( 1538 )  

    目的 分析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科室分布情况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比较MRSA和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的抗生素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2010年7—2010年9月临床分离的8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分别通过头孢西丁纸片法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macA基因筛选MRSA,用琼脂稀释法检测MRSA和MSSA对11种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比较两者耐药性的差异。结果 8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经头孢西丁纸片法检测,筛选出46株MRSA,检出率为57.50%;经PCR检测mecA基因,筛选出45株MRSA,检出率为56.25%。MRSA检出率前3位科室是神经外科(17/45,37.78%)、普外科(7/45,15.56%)和留院观察室(5/45,11.11%)。8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敏感率均为100%,MRSA与MSSA对其余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SA检出率及耐药率均较高,应引起临床各科室和微生物实验室的高度重视,以避免由其引发的大规模院内感染和流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扫描在肺癌和前列腺癌骨转移疗效监测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
    潘懿范, 刘建军, 黄 钢, 等
    2011 (12):  1758.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12.022

    摘要 ( 1923 )   PDF(6571KB) ( 1237 )  

    目的 探讨全身骨扫描在肺癌和前列腺癌骨转移疗效监测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40例肺癌患者和31例前列腺癌患者在系统治疗前1个月内及治疗≥3个月后分别行全身骨扫描,观察治疗前后骨转移灶的变化与肿瘤临床综合疗效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及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肺癌或前列腺癌骨转移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肿瘤临床综合治疗有效者(59.68%,37/62)的骨转移疗效明显好于无效者(40.32%,25/62)(P<0.05)。肺癌骨转移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54.5%,2年生存率为22.6%;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87.3%,2年生存率为72.3%。单因素及Cox多因素分析均显示:肺癌和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生存率与肿瘤类型及骨转移时长相关(P<0.05)。肺癌与前列腺癌分组行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肺癌骨转移的预后危险因素为病理类型、治疗前骨扫描病变范围及骨转移时长;而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预后与骨转移时长有关。结论 全身骨扫描为肺癌和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疗效监测及预后判断提供了更丰富、更准确的信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卫生事业管理)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农民健康自评的影响
    范 涛, 曹乾, 蒋露露, 等
    2011 (12):  1763.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12.023

    摘要 ( 1453 )   PDF(4290KB) ( 1385 )  

    目的 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政策对农民健康的影响,定量评估新农合政策实施效果。方法 基于倍差法运用2×2方格分析法和Probit模型对中国新农合2000年和2006年参合数据进行评估,分析政策实施的效果。结果 新农合参合组女性比例高于男性,参合组平均年龄(45.79 岁)低于未参合组(46.84 岁)。2006年健康自评状况总体低于2000年;新农合参合对健康自评有积极影响,净影响为0.040 3;性别、年龄、是否饮酒和是否拥有医疗保险对健康自评有影响(P<0.05)。结论 新农合对农民健康自评有积极影响,但可能存在的道德风险、自我忽视等因素影响健康自评值的提高幅度,新农合实施还应加强健康教育的宣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构建卫生系统高级管理人才胜任力模型
    蔡雨阳, 赵 青, 蒋雪琴, 等
    2011 (12):  1767.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12.024

    摘要 ( 1456 )   PDF(6183KB) ( 1208 )  

    目的 建立上海市卫生系统高级管理人才胜任力模型。方法 应用专家法筛选麦克利兰胜任力特征辞典中的特征族,得到调研问卷;采用问卷调查法调研220位上海市卫生管理人员,获得有关胜任力特征数据。结果 实际回收178份问卷,回收率为80.9%。卫生系统高级管理人才的胜任力模型包含8个特征族、26个特征项和26个典型行为描述。8个特征族包括个人魅力、成就导向、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知识管理、沟通与协调、成本管理以及业务管理。结论 卫生系统高级管理人才胜任力模型特征族、特征项涵盖该领域有关的研究成果,而且指标全面、规范性强、理论基础好,但仍需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对上海地区特需医疗服务的认知和需求分析
    张 静, 贺黎明, 晏 嵘, 等
    2011 (12):  1771.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12.025

    摘要 ( 1720 )   PDF(4966KB) ( 1075 )  

    目的 分析患者对上海地区特需医疗服务的认知和需求,为特需医疗服务的发展提供建议。方法 随机选择在上海市5家公立医疗机构门诊就诊的501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患者是否有特需就诊经历分为特需患者组(n=234)和普通患者组(n=267)。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特需就诊经历和态度、特需医疗需求、支付情况以及对特需医疗服务的意见5个方面。结果 有过特需医疗服务的患者年龄在30岁以上的占调查人数的76.5%;有高达96.6%的特需患者认为公立医疗机构应该提供特需医疗服务,显著高于普通患者组的53.9%(P<0.000 1);有42.7%的特需患者认为特需医疗服务的价格不合理。在被调查的所有患者中,有37.0%的患者最看重特需医疗的高品质医疗服务特点(服务者为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有52.0%的患者会选择专家门诊。结论 患者对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特需医疗服务持肯定态度,政策还需进一步明确特需医疗服务范围及其内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趋化因子受体-5相关的心脏移植物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
    姜兆磊, 何 毅, 梅 举
    2011 (12):  1775.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12.026

    摘要 ( 1705 )   PDF(3496KB) ( 978 )  

    心脏移植物血管病变(CAV)是影响心脏移植物长期存活的主要因素,也是导致受者在术后1年死亡或再次心脏移植的主要原因。目前,普遍认为CAV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免疫性因素和非免疫性因素共同参与的血管内皮损伤,使血管内膜增厚,最终引起移植心脏缺血。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共同参与调控移植物局部的免疫应答。其中,趋化因子受体-5(CCR5)可能在CAV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其调控CAV的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迄今,CAV的治疗方法仍较为局限;但随着对CCR5研究的不断深入,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为CAV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亲环素A及其受体CD147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张田田, 张俊峰
    2011 (12):  1778.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12.027

    摘要 ( 1570 )   PDF(4467KB) ( 1443 )  

    亲环素A(CyPA)通过其受体CD147分子作用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其机制包括引起内皮细胞损伤、凋亡和活化所致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趋化各种白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等聚集至炎症反应局部,并产生各类炎症因子,加重炎症反应;诱导巨噬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增强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介导巨噬细胞吞噬脂质形成泡沫细胞,加速脂质条纹形成;促进巨噬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引起血管壁增厚和重构等。对CyPA 与其受体CD147分子作用的研究可能为干预动脉粥样硬化提供新的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卵巢上皮性癌发生上皮-间质转化的机制研究
    钟一村, 李卫平, 狄 文
    2011 (12):  1782.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12.028

    摘要 ( 1598 )   PDF(4215KB) ( 1202 )  

    卵巢上皮性癌(EOC)患者的病死率长期位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这与其极高的侵袭和转移力、耐药性以及复发率等一系列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研究发现EOC的上述特性又与上皮-间质转化(EMT)密切相关。EMT即上皮细胞失去原有上皮细胞的极性、形态、排列方式,重新获得间质细胞的细胞骨架、形态,同时细胞的移动表型发生很大变化。深入研究和探讨诱导EOC发生EMT的机制,有助于寻找EOC治疗的新途径,阻断或干扰EMT的发生可能成为EOC治疗的新靶向。文章就EOC发生上皮-间质转化的机制研究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小RNA与肾脏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刘 剑, 王伟铭
    2011 (12):  1786.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12.029

    摘要 ( 1535 )   PDF(4095KB) ( 1306 )  

    微小RNA(miRNA)是一类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蛋白质RNA,通过与RNA结合,参与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并在细胞分化、增殖和凋亡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miRNA通过调控胶原沉积、纤维连接蛋白表达、间充质细胞转分化及转化生长因子β对肾脏的作用,参与肾脏纤维化的发生和进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短篇论著
    无尖牙全口义齿修复后肌电活动和咀嚼效能分析
    钱海馨, 杨丹苓
    2011 (12):  1790.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12.030

    摘要 ( 1765 )   PDF(2870KB) ( 1021 )  

    目的 观察无尖牙全口义齿修复后咀嚼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 20例全口无牙颌患者随机分为解剖式人工牙修复组和无尖牙修复组,每组10例。采用Oxford十通道肌电图仪对义齿初戴时和初戴1个月后的双侧颞肌和咬肌进行肌电测试,比较两种义齿的咀嚼效率。结果 解剖式人工牙修复组与无尖牙修复组义齿初戴时和初戴后1个月后的肌电峰值电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初戴时比较,解剖式人工牙修复组初戴后1个月后扣齿运动时的肌电峰值电位显著提高(P<0.05),而无尖牙修复组则无明显改变(P>0.05)。无尖牙修复组初戴后1个月后的肌电活动静息期明显较初戴时缩短(P<0.05),且显著短于解剖式人工牙修复组初戴后1个月后的肌电活动静息期(P<0.05)。两组患者义齿初戴1个月后的咀嚼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牙槽嵴条件差的患者,无尖牙修复与解剖式人工牙修复的咀嚼效能相当,且患者适应性较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对改善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生存的作用
    赵冰冰, 王 焰, 糜坚青, 等
    2011 (12):  1793.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1.12.031

    摘要 ( 2399 )   PDF(4820KB) ( 1185 )  

    目的 评估以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对初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并分析其影响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 38例初治骨髓瘤患者接受以硼替佐米为主的联合化疗,联合化疗药物分别为马法兰+泼尼松、地塞米松、地塞米松+环磷酰胺或地塞米松+阿霉素。每3~4周1个疗程,疗程的第1、4、8、11天给予硼替佐米1.3 mg/m2静脉注射。患者至少接受2~10个疗程的治疗。采用欧洲血液和骨髓移植工作组标准评价疗效,按照国际癌症协会毒副反应共同术语3.0版标准判断不良反应。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患者中位随访期为19个月;总反应率(完全缓解+非常好的部分缓解+部分缓解)为86.84%;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19.47个月,中位生存期39.17个月。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治疗后是否获得完全缓解或非常好的部分缓解是影响患者生存的因素,而M蛋白分型、年龄、Duriesalmon分期、高血清肌酐、低血红蛋白、低白蛋白、高β2微球蛋白、高乳酸脱氢酶均与预后无关。治疗中主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症状、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周围神经病变以及乏力等。结论 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治疗初发骨髓瘤,患者的耐受好,疗效显著,可消除传统认为的不良预后因素对生存的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