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临床护理专题
    基于COM-B模型的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口服营养补充依从性研究
    苏莉青, 张洁, 窦雯玥, 李梦雪, 张雨萌, 常健
    2024 (10):  1213-1220.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4.10.001

    摘要 ( 141 )   HTML ( 8 )   PDF(1574KB) ( 118 )  

    目的·基于COM-B模型探究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口服营养补充剂依从性影响因素,探讨服药信念与自我效能在影响路径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对术后1个月的300例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Morisky服药依从性问卷、消化系统肿瘤病人营养知识-态度-行为问卷、多维度社会感知量表、服药相关信念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调查,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口服营养补充剂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300例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口服营养补充剂依从性得分为(1.61±1.38)分,处于较低水平。口服营养补充剂依从性与营养知识、社会支持、服药信念、自我效能之间呈正相关(r分别为0.391、0.401、0.438、0.410,均P<0.01)。服药信念在营养知识与口服营养补充剂依从性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效应值为0.097,占总效应的18.00%);自我效能在营养知识与口服营养补充剂依从性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效应值为0.044,占总效应的8.16%);自我效能在社会支持与口服营养补充剂依从性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效应值为0.044,占总效应的16.67%)。结论·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口服营养补充剂依从性处于较低水平;护理人员在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时可以通过增加患者营养知识储备,提高社会支持度,同时减轻患者对口服营养的顾虑,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以促进患者口服营养补充依从行为。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线上课程联合回授法在喉切除患者及照顾者中的应用效果
    黄佳露, 李珊, 张才云, 徐菲
    2024 (10):  1221-1228.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4.10.002

    摘要 ( 107 )   HTML ( 5 )   PDF(1389KB) ( 52 )  

    目的·探讨线上课程联合回授法在喉切除患者及照顾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6月在上海市长海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喉切除患者及其家庭照顾者,运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安置在2个病区进行干预。收集2组患者及照顾者的一般资料。对照组于入院后线下观看科室录制的喉癌相关知识讲解以及气道造口护理、吸痰和鼻饲等操作标准流程视频;视频分4次观看,每周1次,30 min/次。观察组入院后在线上自行观看相同的视频(8个课程),同时护理人员应用回授法进行每周1次的健康教育,每次巩固2个课程,45 min/次,共4次。分别于基线(第1周)、出院前(第4周)、出院后1个月(第8周)采用照顾者准备度量表(Caregiver Preparedness Scale,CPS)、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量表(Family Caregiver Task Inventory,FCTI)、中国头颈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uality of Life Instruments for Cancer Patients-Head and Neck Cancer,QLICP-HN),以及出院后居家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共纳入120对患者及其照顾者,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对,因各种原因2组各剔除5对,最终每组入选55对。2组患者和照顾者的一般资料、基线时患者的QLICP-HN得分,以及照顾者的CPS和FCTI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前和出院后1个月,观察组照顾者的CPS得分和患者的QLICP-HN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FCTI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该量表得分越低表示照顾能力越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在出院后1个月内居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5% vs 2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线上课程联合回授法有助于提高喉切除术后患者的家庭照顾者的照顾准备度及照顾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居家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院前多模式预康复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前功能及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
    台瑞, 孙菊芳, 林英, 章雅青, 黄陈, 方芳
    2024 (10):  1229-1234.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4.10.003

    摘要 ( 116 )   HTML ( 4 )   PDF(1303KB) ( 72 )  

    目的·探索院前多模式预康复计划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前功能状态及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纳入2023年6月—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n=40例)和院前多模式预康复组(PMP组,n=38例)。手术前,对照组遵循常规的术前指导,PMP组接受院前多模式预康复计划。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2组患者在基线及术前1 d的6分钟步行距离(6-minute walk distance,6MWD),术后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首次口服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引流管拔除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术前干预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时,2组患者的6MW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 d,PMP组的6MWD高于对照组(P=0.016);PMP组6MWD较基线增加(23.42±13.26)m,对照组6MWD较基线减少(3.75±12.08)m(P<0.001)。PMP组患者首次排气/排便时间、首次经口进食时间以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多模式预康复能够提高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前的功能并且加快其术后恢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早期目标导向活动对胰腺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姚晖, 张贇, 戴晨珺, 高雯晴, 姚文洁, 段晓磊, 杨富
    2024 (10):  1235-1240.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4.10.004

    摘要 ( 81 )   HTML ( 6 )   PDF(1300KB) ( 77 )  

    目的·探讨早期目标导向活动(early goal-directed mobilization,EGDM)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非同期对照研究,2022年9月—2023年5月选取40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为对照组,2023年6月—2024年2月选取40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为试验组。收集2组一般资料。对照组采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护理常规,早期活动方面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活动目标不做具体要求。试验组在早期活动方面设置每日活动目标,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EGDM。有效性评价主要指标为术后排气排便时间;次要指标包括术后首次下床时间,首次经口饮水时间,术后胃管拔除时间,术后第3天K+、Na+、Cl-水平。安全性评价包括乳糜漏、胰瘘、胆瘘、胃排空延迟、术后出血、非计划二次手术、非计划拔管、跌倒、死亡。结果·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相比对照组,EGDM实施后,首次排气时间由(3.95±1.68)d提前至(2.88±0.91)d(t=-3.560,P=0.001),首次排便时间由(4.90±1.61)d提前至(3.80±1.30)d(t=-3.352,P=0.001),术后首次下床时间由术后(5.18±1.77)d提前至术后(2.30±0.88)d(t=-9.205,P<0.001),首次经口饮水时间由(4.10±1.89)d提前至(2.73±1.20)d(t=-3.883,P<0.001),术后第3天Na+t=-2.745,P=0.008)、Cl-t=-2.033,P=0.045)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均未发生出血、非计划二次手术、非计划拔管、跌倒、死亡不良事件。结论·EGDM方案对促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是安全有效的,在术后恢复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 基础研究
    miR-128-3p靶向沉默瘦素抑制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及炎症反应
    彭静, 尹婧, 夏萍, 陈柳青
    2024 (10):  1241-1248.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4.10.005

    摘要 ( 99 )   HTML ( 12 )   PDF(3550KB) ( 72 )  

    目的·探究miR-128-3p/瘦素(leptin,LEP)轴对银屑病中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及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方法·选取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n=10)及模型组(n=10)。模型组小鼠背部行咪喹莫特软膏连续涂抹以构建银屑病小鼠模型。构建miR-128-3p过表达和干扰质粒、LEP干扰质粒分别转染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经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iR-128-3p及LEP的mRNA,Western blotting检测LEP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培养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β的含量;MTT实验检测细胞相对活力;EdU实验检测细胞增殖;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28-3p与LEP的靶向关系。结果·与对照组小鼠比,模型组小鼠miR-128-3p表达下调,Lep的基因表达及蛋白水平升高(均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LEP是miR-128-3p下游靶点。与模拟物阴性对照(negative control of mimic,NC mimic)组相比,miR-128-3p模拟物(miR-128-3p mimic)组miR-128-3p表达上调,LEP的基因表达及蛋白降低;miR-128-3p mimic组TNF-α、IL-6、IL-1β显著低于NC mimic;miR-128-3p上调后细胞相对活力、EdU阳性细胞率均降低(均P<0.05)。与抑制物阴性对照(negative control of inhibitor,NC inhibitor)组相比,miR-128-3p抑制物(miR-128-3p inhibitor)组miR-128-3p表达下调,LEP的基因表达及蛋白水平增加;miR-128-3p下调后细胞TNF-α、IL-6、IL-1β升高;miR-128-3p表达下调导致细胞相对活力和EdU阳性细胞率增加(均P<0.05)。进一步实验结果显示:与LEP抑制物(LEP inhibitor)组相比,miR-128-3pinhibitor+ LEP inhibitor组LEP表达上调,而TNF-α、IL-6、IL-1β水平升高,细胞相对活力及EdU阳性细胞率增加(均P<0.05)。结论·miR-128-3p靶向沉默LEP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及炎症反应,抑制银屑病发生发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CD4+ T淋巴细胞中miR-146a的表达及其与炎性细胞因子的相关性
    李博, 胡秋侠, 吴系美, 佘若男, 谭锦辉, 罗俊佳, 杨海涛, 张皓茹
    2024 (10):  1249-1254.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4.10.006

    摘要 ( 90 )   HTML ( 5 )   PDF(1423KB) ( 49 )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中miR-146a的表达,及其与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1年7月期间在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就诊的活动期RA患者30例,并选择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人群30例为健康对照者。分别抽取2组被试者的静脉血,先后分离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CD4+ T淋巴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检测2组被试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中miR-146a的表达,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其TNF-α、IL-6水平进行检测。使用miR-146a mimic转染RA患者的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并于转染后再次对miR-146a、TNF-α及IL-6的表达进行检测。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对转染前、后RA患者的miR-146a表达与TNF-α、IL-6表达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转染miR-146a mimic前,与健康对照者相比,RA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中miR-146a、TNF-α及IL-6的表达较高(均P<0.001)。转染后RA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中miR-146a的表达水平较转染前有所升高、TNF-α及IL-6的表达则有所下降(均P<0.001)。Pearson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转染前RA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中miR-146a的表达水平与TNF-α、IL-6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959,P<0.001;r=0.916,P<0.001),转染后其miR-146a的表达水平与TNF-α、IL-6的表达水平亦呈正相关(r=0.971,P<0.001;r=0.861,P<0.001)。结论·miR-146a可能通过影响RA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分泌的TNF-α、IL-6等相关炎性细胞因子,在一定程度上参与RA的发病过程。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脂肪酸代谢紊乱通过上调ZNF143促进胰腺癌进展的机制研究
    俞思薇, 徐梓淇, 陶梦玉, 范广建
    2024 (10):  1255-1265.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4.10.007

    摘要 ( 108 )   HTML ( 9 )   PDF(8407KB) ( 81 )  

    目的·通过肿瘤转录组学筛选,明确在胰腺癌中因脂肪酸代谢紊乱引起上调的关键基因,并探究其中的锌指蛋白143(zinc finger protein 143,ZNF143)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胰腺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运用R语言整合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中GSE164760数据集、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179例胰腺癌组织和4例癌旁组织及GTEx(Genotype-Tissue Expression)数据库中167例胰腺正常组织的转录组数据;筛选分析胰腺癌中脂肪酸紊乱可能会诱导表达的潜在差异基因;qRT-PCR检测使用棕榈酸(palmitic acid,PA)或油酸(oleic acid,OA)处理24 h后胰腺癌细胞中筛选基因的mRNA水平变化。按照筛选基因ZNF143表达水平的中位数,将TCGA数据库中胰腺癌患者分为高低表达2组,并将2组分析所得的差异基因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通过细胞划痕实验、侵袭实验检测使用siRNA敲低ZNF143对胰腺癌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使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敲低ZNF143对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及Wnt/β-catenin通路的影响。结果·分析了胰腺癌和肝癌中脂质代谢紊乱上调的关键基因,其中ZNF143是胰腺癌脂肪酸蓄积诱导的潜在基因之一;体外实验验证棕榈酸或油酸处理胰腺癌细胞后,ZNF143的mRNA水平均明显上调;KEGG和GO富集分析均显示ZNF143相关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细胞黏附相关通路;功能实验表明,转染ZNF143 siRNA的胰腺癌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均被下调,且EMT相关蛋白的表达也降低,可能与Wnt/β-catenin通路激活有关。结论·脂肪酸蓄积上调ZNF143在胰腺癌细胞中的mRNA表达含量,且ZNF143可能通过激活Wnt/β-catenin通路介导EMT,进而增强胰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 临床研究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UMO1水平与高甘油三酯血症相关性研究
    张新燕, 李涵, 冉慧, 苏青, 张洪梅
    2024 (10):  1266-1272.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4.10.008

    摘要 ( 102 )   HTML ( 4 )   PDF(1361KB) ( 75 )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小泛素样修饰分子1(small ubiquitin-like modifier-1,SUMO1)水平与高甘油三酯血症(hypertriglyceridemia,HTG)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新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共239例,其中T2DM合并HTG组患者92例,T2DM不合并HTG组患者147例。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和实验室指标,分析2组患者血清SUMO1水平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合并HTG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血清SUMO1水平对T2DM合并HTG风险的影响。结果·与T2DM不合并HTG的患者相比,T2DM合并HTG患者的血清SUMO1水平明显升高(1 114.99 pg/mL vs 902.43 pg/mL,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清SUMO1水平(OR=1.527,95%CI 1.200~1.943)、糖化血红蛋白(OR=1.202,95%CI 1.038~1.391)、血尿酸(OR=1.006,95%CI 1.003~1.010)是T2DM合并HTG的独立危险因素。将血清SUMO1水平按照四分位分层,校正各种混杂因素后,以Q1层作为对照,Q4层T2DM合并HTG的风险是Q1层的2.707倍(95%CI 1.231~5.95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女性、腰臀比、甘油三酯、血肌酐是血清SUMO1水平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2DM合并HTG患者血清SUMO1水平显著高于不合并HTG患者,血清SUMO1水平是T2DM合并HTG的独立危险因素。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锥形线束CT的上颌后牙区牙槽骨增龄性变化研究
    赵萌, 江莉婷, 高益鸣
    2024 (10):  1273-1278.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4.10.009

    摘要 ( 94 )   HTML ( 2 )   PDF(2519KB) ( 57 )  

    目的·测量分析上颌骨后牙区皮质骨厚度,以及牙槽骨高度和宽度的增龄性变化。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2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种植患者锥形线束CT(cone-beam CT,CBCT)资料,其中青年组(18~30岁)40例、老年组(≥60岁)40例,男女比例为1∶1。应用i-Dixel软件分别对牙列整齐的一侧上颌后牙牙间3个区域(区域Ⅰ为上颌第一前磨牙和第二前磨牙间,区域Ⅱ为上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间,区域Ⅲ为上颌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间)的牙槽骨颊、腭侧皮质骨厚度,以及牙槽骨宽度和高度进行测量,比较不同组间的差异。结果·在区域Ⅲ,老年男性颊侧皮质骨厚度[(1.49±0.29)mm]显著大于青年男性[(1.11±0.34)mm](P<0.001);在区域Ⅰ、Ⅱ,老年女性腭侧皮质骨厚度[区域Ⅰ:(1.27±0.30)mm;区域Ⅱ:(1.28±0.27)mm]均显著小于青年女性[区域Ⅰ:(1.70±0.32)mm;区域Ⅱ:(1.58±0.61)mm](均P<0.05)。牙槽骨宽度在3个区域均呈现老年组小于青年组的趋势,但仅在区域Ⅱ、Ⅲ,老年男性[区域Ⅱ:(8.61±1.15)mm;区域Ⅲ:(11.06±2.40)mm]与青年男性[区域Ⅱ:(10.29±1.69)mm;区域Ⅲ:(13.39±1.59)mm]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牙槽骨高度在区域Ⅰ、Ⅱ,老年男性和老年女性分别显著大于青年男性和青年女性(均P<0.05)。老年组中,男性颊侧皮质骨厚度在区域Ⅰ、Ⅲ均显著大于女性(均P<0.05)。结论·女性上颌后牙区腭侧皮质骨厚度随着年龄增加显著变薄;上颌后牙区牙槽骨宽度随着年龄增长都呈现缩窄趋势,老年男性变化尤为显著;老年人上颌后牙区牙槽骨的高度显著增加。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 技术与方法
    听觉脑干植入声码器模型的开发及验证
    张钦杰, 黄穗, 谭皓月, 周祥, 王君怡, 刘雨滋, 文雯, 郭嘉, 吴皓, 贾欢
    2024 (10):  1279-1286.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4.10.010

    摘要 ( 70 )   HTML ( 2 )   PDF(2849KB) ( 89 )  

    目的·基于人工耳蜗(cochlear implant,CI)声码器及听觉脑干植入(auditory brainstem implant,ABI)电极阵列排布特征,开发ABI声码器并验证其可靠性。方法·通过MATLAB软件构建“n-of-m”编码策略的CI/ABI声码器。每一帧内仅选取能量最大的n个通道的包络,其中串扰系数(interaction coefficient,IC)(范围1~3)、通道数(范围5~22)、电极阵列拓扑模式(CI/ABI)为可调节参数,可合成仿真语音。招募正常听力受试者进行闭合式仿真音素的测听,并将音素识别准确率(元音20题/条件,辅音11题/条件)与参考文献中对应条件的CI及ABI植入者的音素准确率进行比较,明确声码器的IC值并验证其可靠性。结果·声码器可成功合成所有测试用仿真声。IC2、IC3 2个条件的仿真元音及辅音识别准确率与参考文献相应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C2与参考文献中元/辅音准确率的差值较IC3与参考文献数据的差值更小(元音|d|:1.6% vs. 20% ;辅音|d|:8.4% vs. 9.9%),确定本模型的最优IC为2。修改电极阵列拓扑模式为ABI,显示16通道ABI仿真音素识别准确率显著低于16通道CI。5~8通道间的ABI仿真元/辅音正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参考文献结论一致。结论·成功建立了基于“n-of-m”编码策略的CI/ABI声码器,并确定最佳IC。建立的ABI声码器经心理声学实验评估可靠性较高,可为ABI专属编码策略的模型验证提供合适的技术手段。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Menin-MLL蛋白相互作用及相关抑制剂在MLL基因重排白血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方馨悦, 石岚, 夏思易, 王佳璇, 吴英理, 何珂骏
    2024 (10):  1287-1298.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4.10.011

    摘要 ( 159 )   HTML ( 7 )   PDF(2449KB) ( 141 )  

    混合谱系白血病(mixed lineage leukemia,MLL)基因重排(MLL-rearranged,MLL-r)引起的急性白血病亚型侵袭性高且预后不良,缺少特异性治疗手段。MLL蛋白具有组蛋白甲基转移酶活性,在胚胎发育和正常造血中必不可少,可通过功能结构域与多种蛋白质相互作用,形成大分子复合体,并通过表观修饰调节下游靶基因的表达。MLL-r转录形成MLL融合蛋白(MLL fusion protein,MLL-FP),其中MLL蛋白的C端被融合伙伴蛋白所取代。现已发现超过100种融合伙伴蛋白。分子机制研究发现,Menin蛋白是MLL-FP致白血病必不可少的辅助因子,通过与MLL-N端特定区域相互作用形成关键致病复合体,导致特定靶基因的异常表达。这为Menin-MLL相互作用抑制剂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截至目前,多种小分子化合物被发现能抑制Menin-MLL相互作用,包括噻吩嘧啶类、哌啶类、嘧啶类和大环拟肽类。至少7种以此为原型开发的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部分已在安全性、耐受性和疗效方面取得乐观的初步数据。该文从MLL蛋白的结构功能、MLL-r导致白血病的机制出发,对Menin-MLL蛋白相互作用抑制剂在MLL-r白血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在肝脏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边姝, 于倩, 刘亮明
    2024 (10):  1299-1306.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4.10.012

    摘要 ( 87 )   HTML ( 3 )   PDF(1858KB) ( 77 )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endocannabinoid system,ECS)是由多种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类似物如花生四酰乙醇酰胺(anandamide,AEA)和2-花生四酰甘油(2-arachidonoyl glycerol,2-AG)及其特异性结合G蛋白偶联受体大麻素受体1(cannabinoid receptor 1,CB1R)和大麻素受体2(cannabinoid receptor 2,CB2R)等组成。通过对细胞物质与能量代谢等方面的影响,ECS几乎影响了机体所有细胞的生命进程和生物学活性。在肝脏,生理性ECS仅低水平表达,肝损伤因素的作用,会强烈刺激肝内ECS的表达和分泌。ECS是多种肝脏疾病共同的参与者。已知,ECS参与了肝细胞脂肪变性过程,促进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和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的形成和发展;参与了肝脏疾病的炎症损伤过程,对肝组织的免疫炎症损伤反应有重要影响;参与了肝纤维形成,促进了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发生与发展。文章通过例举脂代谢相关性肝病(NAFLD和ALD)和其他肝脏病,进一步深入阐述了ECS在肝脏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肾细胞癌舒尼替尼耐药性的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陈子旋, 刘敏
    2024 (10):  1307-1315.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4.10.013

    摘要 ( 160 )   HTML ( 11 )   PDF(2199KB) ( 99 )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是最常见的肾癌类型,也是死亡率最高的泌尿系统肿瘤。近半个世纪以来,RC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尽管手术治疗为大多数 RCC 患者提供了治愈的可能,但肿瘤的复发或转移导致传统治疗方案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靶向药物的出现,给RCC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靶向治疗成为治疗晚期RCC的主要方式。舒尼替尼是一种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其通过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等多种受体酪氨酸激酶的活性,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最终有效控制肿瘤进展,在RCC的治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相当多的RCC患者在使用舒尼替尼治疗后的15个月内对其产生耐药性,给RCC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挑战。该文总结了RCC舒尼替尼耐药性的发生机制,归纳了RCC舒尼替尼耐药性的治疗策略,以期为克服RCC对舒尼替尼的耐药,给晚期RCC患者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思路。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GADD45b在肝脏糖脂代谢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王仁杰, 花慧, 祝超瑜, 魏丽
    2024 (10):  1316-1322.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4.10.014

    摘要 ( 104 )   HTML ( 5 )   PDF(2232KB) ( 102 )  

    生长阻滞和DNA损伤诱导因子45b(growth arrest and DNA damage inducible 45b,GADD45b)最初被发现参与细胞周期阻滞、分化与凋亡等过程,是细胞中重要的信号调节分子,承担细胞在多种生理或环境刺激下的信号转导功能。GADD45b基因隶属于GADD45基因家族,该基因在人体与胎儿组织中普遍表达,但表达具有组织差异性,其中在肝脏与骨髓高表达。GADD45b蛋白是一类体积小、进化保守的酸性蛋白质,在细胞质/胞核中均有分布。研究表明,GADD45b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β)等信号通路关系密切,并且具有改善组织纤维化与炎症进展、抑制细胞自噬、提高神经功能恢复等功能,在肿瘤、先天免疫、神经系统疾病、肝脏糖脂代谢紊乱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肝脏糖脂代谢障碍是导致NAFLD的重要原因。多个研究均表明肝脏糖脂代谢障碍与肝疾病中存在GADD45b基因与蛋白的异常表达。既往研究发现,GADD45b可以增加肝细胞叉头盒转录因子O1(forkhead box O1,FoxO1)稳定性、提高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剂1a(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gamma coactivator1a,PGC1a)表达进而促进肝脏糖异生;并且GADD45b还可以通过结合脂肪酸结合蛋白1(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1,FABP1)抑制肝细胞脂肪酸转运,与热休克蛋白72(heat shock protein72,HSP72)蛋白结合降低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因此,GADD45b促进肝脏糖异生、抑制脂肪酸转运以及降低脂肪变性的作用,可能是治疗肝脏糖脂代谢障碍及肝疾病的研究基础。该文综述GADD45b蛋白的特征、功能以及在肝脏糖脂代谢与肝疾病研究中的新进展,以期为进一步的GADD45b研究提供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FOXM1与肿瘤代谢关系的研究进展
    李钰, 姜艺凡, 童荣亮, 陈迪宇, 吴健
    2024 (10):  1323-1329.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4.10.015

    摘要 ( 118 )   HTML ( 6 )   PDF(1324KB) ( 80 )  

    FOXM1(forkhead box M1)是FOX转录因子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其已被证实通过转录调控作用影响诸多肿瘤细胞演进。此外,FOXM1高表达与多种癌症不良预后相关,其参与调控基因表达,细胞增殖、侵袭、转移和凋亡等多种生物学过程。肿瘤细胞中的代谢重编程是肿瘤的重要特征,决定了肿瘤细胞的存活、生长和增殖。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提示FOXM1在调节肿瘤细胞增殖与代谢之间起“桥梁”作用,成为衔接肿瘤细胞生物行为学与代谢的枢纽。该文对FOXM1与肿瘤细胞代谢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研发基于FOXM1的新型靶向药物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RYR1基因变异的劳力性横纹肌溶解1例
    王光璞, 王亚琨, 吴迪, 白寿军
    2024 (10):  1330-1334.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4.10.016

    摘要 ( 68 )   HTML ( 4 )   PDF(1777KB) ( 57 )  

    导致成人发生横纹肌溶解的原因多样,其中之一为体力消耗所致,称为劳力性横纹肌溶解(exertional rhabdomyolysis,ERM)。ERM的主要表现为肌细胞被破坏,使得细胞内的内容物释放至血液中,从而引起的肌痛、深色尿、无力、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和肌红蛋白升高等一系列症状。部分患者症状反复发作,持续高血清CK(大于正常上限的50倍),或出现无法解释的严重疾病表现。在许多病例中,病因尚不清楚。近来研究发现,雷诺丁受体1(ryanodine receptor 1,RYR1)基因突变可能是运动诱导ERM的病因之一。该文报道了1例表现为ERM的患者,基因检测显示为杂合RYR1基因错义变异。经过补液、改善代谢、抗氧化等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CK水平均有所改善。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