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院士论坛
    乘“双一流”建设东风 强一流学科建设——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学建设的思考
    邱蔚六
    2022 (9):  1163-1170.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09.001

    摘要 ( 555 )   HTML ( 203 )   PDF(7021KB) ( 480 )  

    “双一流”建设的中心内容是学科建设。该文通过回顾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学科发展、取得的成绩,以及学科发展过程中“志存高远”和“改革开放”的2条指导思想,总结出4条学科建设的成功经验:人才培养,梯队建设为先;人才分流,增加溢出效应;倡导学科交叉与交叉学科;推行体制改革与学科创新。此外,该文还对学科建设的未来提出4点建议:宜将“中国式”的口腔颌面外科更名为“中国特色”的口腔颌面外科;以创新为先导,以科研为灵魂;以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整合为切入点,以“整合”为指导,培养复合型人才;进一步加强和重视医学中的人文教育。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糖监测技术的进步与展望
    贾伟平
    2022 (9):  1171-1175.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09.002

    摘要 ( 1441 )   HTML ( 247 )   PDF(1658KB) ( 951 )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综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1个多世纪以来,糖尿病监测技术由最初的尿糖检测,到后来的血糖检测,再到目前的持续葡萄糖监测(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CGM),不断向便捷、准确、微创,甚至无创的方向发展。近年来不断发展的CGM技术,可连续、动态地监测全天人体组织间液葡萄糖浓度的变化,发现不易被传统血糖监测方法探测到的隐匿性高血糖和低血糖。利用CGM技术提供的海量血糖信息,有望使糖尿病管理方案的制定更具针对性,真正做到精准控糖。而与之相应的,以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me in range,TIR)为代表的血糖控制新指标备受关注,能更全面地提供包括高血糖、低血糖以及血糖波动等信息,与传统血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等互为补充。未来,应进一步研发舒适、稳定、准确性高的成熟、微创甚至无创血糖监测技术,以大幅提高患者血糖监测的体验感和积极性;同时,积极推动闭环胰岛素输注系统研发,真正实现个体化、自动化血糖控制,以进一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前沿述评
    核酸适体药物偶联物——肿瘤精准治疗新风向
    韩永琪, 韩达, 閤谦, 姬丁坤, 谭蔚泓
    2022 (9):  1176-1181.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09.003

    摘要 ( 1042 )   HTML ( 217 )   PDF(1279KB) ( 1842 )  

    癌症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癌症的精准治疗至今仍是亟须解决的重大医学难题。精准分子医学,可从分子水平上诊断和治疗肿瘤,为肿瘤诊疗提供新的策略。作为优异的靶向识别分子和药物递送载体,核酸适体及核酸适体偶联物为肿瘤的精准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分子工具,已成为肿瘤靶向治疗的前沿新兴领域。该文综述了核酸适体性质及筛选技术、核酸适体药物偶联物的构建及其在临床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并对核酸适体药物在肿瘤精准分子医学中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新型分子靶向药物的开发及其在临床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研究进展与临床干预策略
    黄治物, 吴皓
    2022 (9):  1182-1187.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09.004

    摘要 ( 775 )   HTML ( 63 )   PDF(1903KB) ( 955 )  

    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age-related hearing loss,ARHL),又称老年性聋。长期以来,人们对其危害性认识不足,使得该疾病在全球范围内未受到足够重视。近十年来,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及其相关社会问题的增加,ARHL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特别关注,其病理机制及临床干预的相关研究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但迄今为止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引起的致病机制仍不明确。基于此,该文简要介绍了ARHL的病理基本特征,综述了其遗传和环境因素(主要是噪声暴露)相关致病机制、临床干预效果的相关研究,以及作者所在课题组在该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政府方面制定老年人群听力健康相关干预和医疗政策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团队成果专栏
    免疫抑制性受体LILRB2促进新型冠状病毒刺突蛋白介导的炎症过程
    杨文倩, 陈迟琪, 赵路, 曹力元, 夏一秋, 卢智刚, 郑俊克
    2022 (9):  1188-1196.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09.005

    摘要 ( 796 )   HTML ( 43 )   PDF(2295KB) ( 341 )  

    目的·探究免疫抑制性受体白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亚家族B成员2(leukocyte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 subfamily B member 2,LILRB2)在新型冠状(新冠)病毒感染所导致的免疫细胞炎症因子释放中的作用及机制,为新冠病毒肺炎治疗提供潜在靶点。方法·收集包含刺突蛋白胞外段(S-ECD)的细胞上清液,分别使用Western blotting及流式细胞术检测上清液中蛋白表达情况及活性;通过流式细胞术及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该上清液中S-ECD与LILRB2的结合;用刺突蛋白处理人单核细胞系THP1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24 h后收集细胞,使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相关炎症因子基因mRNA水平改变,同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IL-1β含量;将siLILRB2通过Lipofectamine 3000试剂转染至人外周血CD33+髓系细胞中,24 h后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基因干扰效果;在对照组及LILRB2敲低的CD33+髓系细胞中加入刺突蛋白培养24 h,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液中IL-6的含量变化。结果·实验成功构建可分泌具有生物活性的新冠病毒S-ECD的293T细胞转染体系;免疫共沉淀实验显示刺突蛋白与LILRB2蛋白存在相互作用,且流式细胞术结果提示刺突蛋白胞外段能够与细胞表面的LILRB2结合;与对照组相比,经刺突蛋白处理24 h的THP1细胞中IL-6IL-8、精氨酸酶(arginase 1)及IL-2基因表达水平均有明显上调(均P<0.05);PBMC经刺突蛋白处理24 h后,IL-6、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IL-8IL-10IL-1β的mRNA水平均显著上升(均P<0.05);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结果显示,在PBMC培养液中加入刺突蛋白能够提高上清液中IL-6及IL-1β的浓度(均P<0.05);使用S-ECD或刺突蛋白处理CD33+髓系细胞,IL-1β及IL-6含量随之升高(均P<0.05);并且过表达LILRB2的THP1细胞经刺突蛋白刺激后展现了更强的IL-6分泌能力(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2条siRNA均能敲低CD33+髓系细胞中的LILRB2,且siLILRB2-1敲除效果更好;LILRB2缺失后,刺突蛋白则不能促进CD33+髓系细胞的IL-6分泌。结论·新冠病毒刺突蛋白通过与细胞表面分子LILRB2结合,引起髓系细胞释放IL-6、IL-1β等炎症因子,导致患者出现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免疫细胞代谢通路转录组分析
    韩夏夏, 蒋扬, 顾霜霜, 戴黛, 沈南
    2022 (9):  1197-1207.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09.006

    摘要 ( 1035 )   HTML ( 49 )   PDF(10727KB) ( 470 )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免疫细胞亚群的代谢通路活化水平。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下载SLE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的基因表达矩阵,以及SLE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中T细胞和B细胞亚群相应的基因表达矩阵,对测序数据进行标准化后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expressed gene,DEG)。应用Enrichr在线富集工具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通路分析,并通过比对分析确定共同上调通路。借助基因集富集分析 (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 GSEA)软件对全基因表达矩阵进行通路富集分析。对SLE和正常人PBMC的转录测序数据进行免疫细胞的构成比例分析。对目的通路进行基因表达注释。运用基于转座酶和高通量测序的染色质分析(assay for transposase-accessible chromatin using sequencing,ATAC-seq)技术检测SLE患者和正常人B细胞中糖酵解相关基因的染色质开放性情况。结果·①维恩图展示SLE患者PBMC基因表达谱(GSE169080、GSE144390以及GSE139350)富集了139个共同上调的通路, GSEA分析结果显示其中包括糖酵解、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OXPHOS)以及脂肪酸氧化(fatty acid oxidation,FAO)在内的多条代谢通路在SLE患者中上调。②免疫细胞比例构成分析发现,与正常人相比,SLE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B细胞以及NK细胞的比例较高;SLE患者T细胞和B细胞中多个代谢通路关键酶基因的表达水平均较正常人高。③SLE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B细胞的ATAC-seq结果显示,糖酵解关键酶基因SLC2A3PKM以及LDHA的开放性在SLE患者中更高。④SLE患者B细胞亚群的代谢通路GSEA分析结果和代谢通路可视化分析显示,记忆B细胞和浆母细胞的多个代谢通路水平均较初始B细胞高。结论·SLE患者转录水平的多条代谢通路均发生改变,效应B细胞的代谢通路活化水平较初始B细胞高。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单核细胞对食管和胃中巨噬细胞的更新
    朱忆文, 于庆, 吴欣睿, 路洁, 陈梓濠, GINHOUX Florent, 苏冰, 刘兆远
    2022 (9):  1208-1215.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09.007

    摘要 ( 911 )   HTML ( 53 )   PDF(9091KB) ( 388 )  

    目的·揭示单核细胞对食管和胃中巨噬细胞的更新。方法·Ms4a3Cre -RosaTdT 单核细胞示踪模型小鼠的单核细胞携带永久性的tdTomato红色荧光标志物,由这些单核细胞发育产生的巨噬细胞会携带红色荧光,从而与组织中原有的胚胎来源的驻留巨噬细胞区分。通过免疫荧光成像检测不同年龄(2周龄、8周龄和15月龄)Ms4a3Cre -RosaTdT 小鼠食管和胃中携带红色荧光的离子化钙结合适配分子1(ionized calcium-binding adapter molecule 1,IBA1)阳性巨噬细胞的数量和比例,明确单核细胞对食管和胃中巨噬细胞的贡献,以及胚胎和单核细胞2种不同来源巨噬细胞在食管和胃中随年龄的变化。结果·2周龄Ms4a3Cre -RosaTdT 小鼠的食管和胃中,仅有少量巨噬细胞携带红色荧光标志物,说明幼年小鼠的食管和胃中巨噬细胞主要为胚胎时期产生的组织驻留巨噬细胞,单核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数量较少;8周龄成年小鼠的胃中存在大量tdTomato阳性的单核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15月龄小鼠的食管和胃中,绝大多数的巨噬细胞携带单核细胞的红色荧光标志物,说明老年小鼠的食管和胃中巨噬细胞主要来自循环血液中的单核细胞。结论·幼年小鼠的食管和胃中巨噬细胞主要为胚胎时期产生的驻留巨噬细胞,随着年龄的增长,单核细胞来源的细胞逐渐替换食管和胃中的组织驻留巨噬细胞;老年小鼠食管和胃中巨噬细胞主要来自循环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小鼠食管和胃中巨噬细胞是一个随年龄变化的、由不同比例胚胎来源和单核细胞来源的细胞组成的群体。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侧前额叶皮层-基底外侧杏仁核投射神经元分层亚群的解剖学研究
    何璐瑶, 黄东萍, 邵孟孟, 张凯, 任百慧, 孔庆丹, 徐天乐, 吕江腾
    2022 (9):  1216-1224.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09.008

    摘要 ( 1509 )   HTML ( 79 )   PDF(6460KB) ( 1238 )  

    目的·从脑区特异性和皮层分层特异性水平上精细解析小鼠内侧前额叶皮层(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基底外侧杏仁核(basolateral amygdala,BLA)投射神经元亚群的解剖学结构。方法·给C57BL/6小鼠BLA注射逆向示踪腺相关病毒,21 d后,心脏灌流并取脑。使用冰冻切片机制作mPFC的连续冠状切片,利用荧光显微镜采集脑片图像,选取具有mPFC分区代表性的脑片,统计分析病毒标记的胞体在mPFC内不同亚区的分布情况。采用转基因小鼠(Tbr2-CreER::LSL-Flp小鼠和Rbp4-Cre小鼠)与重组酶(FlpCre)依赖的腺相关病毒,特异性地荧光标记小鼠mPFC第2层与第5层投射神经元的胞体及其在BLA内的投射轴突;病毒注射28 d后,同样灌流、取脑,收集BLA的连续冠状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标记后在荧光显微镜下采集脑片图像;通过测定BLA内不同区域投射轴突的荧光强度,比较mPFC第2层与第5层神经元在BLA投射轴突的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荧光显微镜观察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BLA投射神经元的胞体在包含前扣带回皮层和前边缘皮层的背内侧前额叶皮层(dorsal medial prefrontal cortex,dmPFC)中分布较多,且主要分布在第2层和第5层;而在包含内侧眶额叶皮层和下边缘皮层的腹内侧前额叶皮层(ventral medial prefrontal cortex,vmPFC)中分布较少,且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分层现象。随后,在研究dmPFC的2个分层投射神经元的轴突分布时发现:在BLA内,第2层投射神经元的轴突分布较为均匀,而第5层投射神经元的轴突则更多分布在背侧区。结论·mPFC-BLA投射神经元的胞体分布具有脑区分布特异性和层分布特异性,dmPFC中不同层神经元的轴突投射在BLA也具有相应的脑区特异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多效蛋白抑制恶性周围神经鞘瘤转移的机制研究
    崔锡炜, 钟民衎, 热汗姑丽·艾买尔, 王智超, 李青峰
    2022 (9):  1225-1238.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09.009

    摘要 ( 474 )   HTML ( 49 )   PDF(11396KB) ( 246 )  

    目的·探究人多效蛋白(pleiotrophin,PTN)对恶性周围神经鞘瘤(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MPNST)增殖、迁移与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与生物信息学技术检测和分析PTN在MPNST组织中的表达。通过慢病毒转染分别构建过表达PTN与敲低PTN的MPNST细胞株,分别对过表达与敲低PTN的MPNST细胞进行细胞划痕实验与Transwell细胞迁移/侵袭实验,以检测PTN对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借助CCK8细胞增殖实验、EdU细胞增殖实验与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PTN对细胞增殖与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ting与转录组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PTN对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借助鼠尾静脉肿瘤细胞注射技术,分别注射敲减PTN的MPNST细胞株(实验组)和未敲减细胞株(对照组)构建MPNST裸鼠肺转移模型,探究PTN在体内环境下的生物学功能。结果·对49例MPNST患者的肿瘤组织与3例非MPNST患者的正常神经组织样本的免疫组织化学实验表明,PTN蛋白在MPNST组织中表达显著降低。细胞划痕实验与Transwell细胞迁移/侵袭实验显示,敲减PTN可促进MPNST细胞迁移与侵袭,过表达PTN可抑制MPNST细胞迁移与侵袭。CCK8细胞增殖实验、EdU细胞增殖实验与克隆形成实验显示:过表达PTN可抑制细胞增殖,但对集落形成能力无显著影响;敲减PTN对增殖与集落形成均无显著影响。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过表达PTN可激活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APK)通路,而敲减PTN对MAPK通路无显著影响。高通量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过表达PTN可调节MPNST细胞中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相关基因。体内实验表明,相较于对照组小鼠,实验组小鼠的成瘤率无显著改变,但生成肺转移灶的数量与体积显著上升,且出现严重的肺间质病变,实验组小鼠的体质量增长速度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PTN在MPNST组织中低表达;过表达PTN可在体外抑制MPNST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敲减PTN的MPNST细胞对小鼠肺部的转移能力增强。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孤独症谱系障碍ImPACT干预方案的改编及适应性调查
    吴丹萍, 任芳, 沈理笑, 薛敏波, 王俊丽, 李斐, 徐明玉
    2022 (9):  1239-1246.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09.010

    摘要 ( 883 )   HTML ( 63 )   PDF(2133KB) ( 871 )  

    目的·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家长介导干预项目“让家长成为孩子沟通训练的老师(Improving Parents as Communication Teachers,ImPACT)”进行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改编和适应性调查。方法·改编过程按4个步骤进行:信息收集、初步改编设计、初步改编测试、进一步调整。信息收集部分邀请8位专家(6位儿科专家、2位心理治疗师)进行6次专家焦点小组讨论,并根据专家意见从语言、干预形式、方案结构、文化习俗等方面对ImPACT进行初步改编。然后招募16位ASD患儿家长,分成2批参加初步改编后的ImPACT团体治疗,并在初步改编测试阶段同步进行适应性调查。结果·初步改编方案的适应性调查结果显示:所有家长均认为“上课进度节奏把握得当,能跟着老师节奏完成课堂内容学习”,66.67%的家长认为“课程准备充分、讲解清晰、目标明确”,33.34%的家长则认为学习过程“提供了丰富例子,帮助理解干预技巧”。关于每次学习后的技能练习作业,83.33%的家长认为“轻松完成,能帮助自己更好地学习干预技巧”,且所有家长均认为“点评及时,点评的内容能帮助自己答疑解惑”。而针对家长反馈的难点,即第7次(塑造互动)、第6次(教授新的模仿和游戏技能)、第5次(教授新的沟通技能)干预,与专家小组讨论后,进行进一步调整,使得最终方案能更方便家长学习掌握。结论·经过改编和适应性调查,形成了更适合中国ASD儿童家庭的家长介导干预的ImPACT项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 基础研究
    敲减TCF3抑制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蜕膜化的研究
    卫晓薇, 田福举, 刘晓瑞, 曾维宏, 陈彩莲, 林羿
    2022 (9):  1247-1257.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09.011

    摘要 ( 726 )   HTML ( 62 )   PDF(5456KB) ( 546 )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3(transcription factor 3,TCF3)对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human endometrial stromal cell,HESC)蜕膜化功能的影响。方法·用8-溴腺苷3',5'-环腺苷酸(8-bromoadenosine 3',5'-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8-Br-cAMP)和醋酸甲羟孕酮(medroxy progesterone acetate,MPA)方案在体外诱导HESC蜕膜化。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沉默TCF3基因,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验证TCF3的敲减效率。RT-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蜕膜化标志物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1,IGFBP1)和催乳素(prolactin,PRL)的表达水平。Alexa Fluor标记的鬼笔环肽染色检测HESC蜕膜化后及敲减TCF3后细胞形态的变化。将HESC分为3组,分别为未蜕膜化+NC(转染对照siRNA)组、蜕膜化4 d+NC组、蜕膜化4 d+siTCF3(转染TCF3 siRNA)组,进行RNA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聚类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数据库(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和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以探究TCF3调节HESC蜕膜化功能的作用机制,并采用qPCR对测序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在HESC蜕膜化2 d和4 d后,TCF3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蜕膜化2 d和4 d,ELISA和RT-qPCR结果均显示敲减TCF3后蜕膜化标志物IGFBP1PRL的表达水平较NC组下降。鬼笔环肽染色结果表明,蜕膜化后细胞从纤细长梭形结构转变为大而圆的细胞形态,而在敲减TCF3后,细胞形态又恢复成长梭形结构。测序结果表明蜕膜化4 d和敲减TCF3后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通路,GSEA分析验证了这一结果。RT-qPCR结果验证了敲减TCF3调节多种细胞因子的表达,如下调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B)、白细胞介素-1受体1(interleukin-1 receptor type 1,IL1R1)和集落刺激因子1(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1,CSF1)。结论·下调TCF3表达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因子LIFIL-6IL1BIL1R1CSF1的表达来抑制HESC蜕膜化。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在人胚胎干细胞中探索ELABELA的潜在新受体
    周月, 程晨, 郑恩霖, 孟卓, 王鉴, 王青洁, 何勇宁, 孙锟
    2022 (9):  1258-1264.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09.012

    摘要 ( 568 )   HTML ( 45 )   PDF(5770KB) ( 443 )  

    目的·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hESC)中探索小分子多肽ELABELA(ELA)是否存在潜在的新受体。方法·收集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定向分化过程中不同天数(0~13 d)的细胞,检测其ELA及其受体APJ的动态表达水平。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定向分化过程中加入APJ抑制剂ML221,观察心肌细胞标志物MYH6TnnT2NKX2.5的mRNA表达水平是否发生变化。利用人胚肾悬浮细胞(HEK-293F)表达重组ELA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研究ELA发挥结合作用的区域在其C末端还是N末端,构建GFP序列分别插入ELA-32序列的C末端及N末端的2种重组质粒。利用Crispr/Cas 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ELA唯一已知受体APJ敲除的hESC并进行验证。在构建成功的敲除细胞系及正常细胞系中外源性加入2种GFP-ELA重组蛋白,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ELA是否能够进入细胞。结果·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定向分化过程中,在干细胞时期,ELA高表达而APJ低表达;ELA表达高峰在分化第6天而APJ表达高峰出现在分化第3天。外源性加入APJ抑制剂ML221后,MYH6TnnT2NKX2.5的mRNA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经过基因DNA测序及Western blotting验证,成功构建敲除APJ干细胞系。敲除APJ后,外源性加入ELA N端荧光蛋白,仍能够进入细胞内;而ELA C端荧光蛋白未出现荧光,表示ELA C端荧光蛋白不能进入细胞。结论·hESC中存在非APJ的ELA其他受体, ELA与受体发生结合的部位主要位于C末端。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α-倒捻子素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的作用及其机制
    王大元, 徐见容, 江淦, 宋清香, 陈钧, 宋华华, 谷晓, 高小玲
    2022 (9):  1265-1274.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09.013

    摘要 ( 403 )   HTML ( 43 )   PDF(5271KB) ( 362 )  

    目的·探究α-倒捻子素(α-mangostin,AM)对超氧化物歧化酶1(superoxide dismutase 1,SOD1)突变型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的干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通过试剂盒检测小胶质细胞ATP水平变化,探究AM对SOD1聚集体处理的小胶质细胞(SOD1-ALS小胶质细胞模型)能量平衡的调控作用。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AMP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及其代谢调节通路中关键分子肝脏激酶B1和PPARγ协同激活因子-1α的激活水平,探究AM对疾病状态小胶质细胞AMPK通路的调控作用。通过化合物C抑制AMPK激活后检测ATP变化,探究AMPK在AM调控疾病状态小胶质细胞能量平衡中的作用。抑制AMPK激活的同时通过ELISA检测SOD1-ALS小胶质细胞对SOD1的摄取率和降解率,探究AMPK介导的能量调控在AM调节SOD1-ALS小胶质细胞清除SOD1中的作用。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检测探究AM对疾病状态小胶质细胞自噬的作用及自噬在AM调节小胶质细胞降解SOD1中的作用。通过制备纳米颗粒包载的AM(NPAM)实现AM的体内给药。通过尾静脉注射的方式对SOD1*G93A ALS模型小鼠连续给予NPAM 30 d,1次/d。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NPAM给药后ALS小鼠腰段脊髓SOD1蛋白的聚集情况,通过尼氏染色和Neu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神经元的损伤和丢失程度,通过转棒实验和后肢握紧实验评价ALS小鼠的运动能力,通过记录体质量和生存期评价ALS小鼠的疾病进程。结果·AM恢复了疾病状态小胶质细胞的ATP水平,增强了其对SOD1聚集体的摄取和通过自噬的降解;抑制AMPK通路后,AM的这些作用消失。NPAM减少了SOD1*G93A ALS模型小鼠腰段脊髓SOD1聚集体,减少了腰段脊髓神经元的损伤和丢失,还缓解了ALS小鼠的运动损伤和体质量丢失。结论·AM通过AMPK介导的能量平衡恢复作用增强了SOD1-ALS小胶质细胞模型对SOD1聚集体的清除,并显著改善了ALS模型小鼠的神经病理变化及疾病症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牙周炎加重主动脉弓缩窄诱导的小鼠心肌肥厚
    李露, 李雨霖, 柳燕, 段胜仲
    2022 (9):  1275-1287.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09.014

    摘要 ( 482 )   HTML ( 40 )   PDF(7880KB) ( 600 )  

    目的·研究牙周炎(periodontitis,PD)对主动脉弓缩窄(transverse aortic constriction,TAC)诱导的小鼠心肌肥厚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将25只 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TAC组及TAC+PD组。用丝线结扎加涂抹龈下菌斑的方法诱导PD模型,并在PD模型建立后做TAC手术。在假手术或TAC手术后4周,用心脏超声评估心脏功能,然后处死小鼠并取材,其样本用于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免疫荧光检测、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TAC+PD组小鼠的牙槽骨吸收和牙龈组织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均高于Sham组和TAC组,表明在TAC小鼠中成功建立了PD模型。与TAC组相比,TAC+PD组小鼠的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心室缩短分数(FS)值都显著降低,表明PD加重TAC导致的心功能受损。与TAC组相比,TAC+PD组小鼠的心脏质量/体质量比率(HW/BW)和心脏质量/胫骨长度比率(HW/TL)升高、肺质量/体质量比率(LW/BW)升高、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增大、心肌肥厚相关的基因表达水平也显著升高,表明PD加重TAC诱导的心肌肥厚和心力衰竭。与TAC组相比,TAC+PD组小鼠的心肌纤维化程度上升、纤维化相关基因上调、脾脏胫骨长度比率(SW/TL)上升、炎症相关基因上调,表明PD加重了TAC诱导心肌细胞的纤维化和炎症反应。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表明,TAC+PD组小鼠的口腔结扎丝线中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和韦荣球菌属(Veillonella)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TAC组;TAC+PD组小鼠的心脏中罗尔斯通菌属(Ralstonia)和嗜糖假单胞菌属(Pelomonas)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TAC组;而且TAC+PD组小鼠的心脏中罗尔斯通菌属和嗜糖假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口腔结扎丝线。结论·PD能够加重TAC术后小鼠心脏功能损害、心肌肥厚和心肌纤维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心脏的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罗尔斯通菌属、嗜糖假单胞菌属等口腔微生物相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与MUC1共同调控肿瘤化疗耐药的MUCIN家族成员的筛选
    汤开然, 吴琼, 黄思佳, 邱旭东, 李文彦, 邓华云, 黄雷
    2022 (9):  1288-1295.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09.015

    摘要 ( 449 )   HTML ( 45 )   PDF(2318KB) ( 268 )  

    目的·在黏蛋白(MUCIN)家族成员中,筛选与黏蛋白1(mucin 1,MUC1)协同调控肿瘤细胞化学治疗(化疗)耐药的蛋白。方法·利用2对细胞系(紫杉醇耐药细胞HeLa229/TR-CasCTL和MUC1敲除细胞HeLa229/TR-CasMUC1,母本细胞HeLa229/P和紫杉醇耐药细胞HeLa229/TR),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技术检测MUCIN家族成员的mRNA表达水平,分析其与MUC1表达的相关性;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筛选出的MUCIN家族成员的蛋白表达水平,以筛选出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与MUC1表达存在相关性的靶蛋白;通过短发卡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方法沉默靶基因,利用药物半抑制浓度(half-max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实验检测细胞耐药性的变化;进一步利用GEPIA数据库分析多种肿瘤组织中MUC1MUC13的平均表达水平;采用R2数据库分析在宫颈癌、结肠癌和胰腺癌组织中MUC1MUC13表达的线性相关性;通过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MUC1MUC13的表达与胃癌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qPCR检测结果显示,在MUCIN家族成员中,与MUC1在mRNA水平存在相关性的有MUC13MUC18;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在蛋白水平,只有MUC13随着MUC1的上调而上调,随着MUC1的敲除而下调;IC50实验结果显示,随着MUC13的沉默,肿瘤细胞对紫杉醇的IC50明显下降。进一步利用GEPIA数据库分析发现,在多种肿瘤组织中MUC1MUC13存在同时高表达或低表达的特点;通过R2数据库分析发现,MUC1MUC13的表达量在宫颈癌、结肠癌和胰腺癌肿瘤组织中呈正相关;通过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发现,MUC1MUC13的表达量与胃癌患者的生存率呈负相关。结论·MUC1与MUC13在肿瘤细胞化疗耐药中存在协同作用,同时与肿瘤患者的生存预后密切相关;临床上联合抑制MUC1和MUC13在肿瘤细胞化疗耐药治疗上具有可行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 临床研究
    荧光探针cMBP⁃ICG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及包膜外侵犯的探索性研究
    杨琳, 王晶波, 黄小娟, 任继亮, 袁瑛, 陶晓峰
    2022 (9):  1296-1302.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09.016

    摘要 ( 620 )   HTML ( 41 )   PDF(2073KB) ( 337 )  

    目的·探索利用表面涂抹式荧光探针细胞间充质-上皮转化因子(cellular-mesenchymal epithelial transition factor,c-Met)结合肽(c-Met-binding peptide,cMBP)-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实现术中实时荧光成像诊断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颈部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结包膜外侵犯(extra-nodal extension,ENE)的可行性。方法·选取5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原发性OS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制备、配制荧光探针cMBP-ICG,采用表面涂抹法对入组的患者颈部淋巴结清扫切除的可疑淋巴结进行实时荧光成像。收集并整理患者临床资料、病理结果及淋巴结实时荧光成像的荧光强度(fluorescence intensity,FI)数据,并根据cMBP-ICG实时荧光成像的FI对淋巴结转移与ENE进行预测。结果·术中对可疑淋巴结进行cMBP-ICG实时荧光成像,获得不同FI的实时成像结果。对5例患者的49个可疑淋巴结的分析结果显示,cMBP-ICG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84%,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为67%,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为100%。cMBP-ICG预测淋巴结ENE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3%,PPV为63%,NPV为100%。结论·表面涂抹式荧光探针cMBP-ICG术中实时荧光成像能较为有效地识别OSCC转移淋巴结及ENE,可作为术中诊断淋巴结转移及ENE的辅助方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3~6岁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心脏康复水平及其相关因素的Rasch分析
    罗雯懿, 陈琳, 袁理, 倪平, 蔡小满, 章雅青
    2022 (9):  1303-1310.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09.017

    摘要 ( 544 )   HTML ( 44 )   PDF(1400KB) ( 284 )  

    目的·借助Rasch模型对3~6岁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手术后第1年是否发生心力衰竭(心衰)及相关的功能损害条目进行分析。方法·纳入2021年2月—8月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随访就诊的先心病术后1年内的3~6岁儿童,收集患儿一般资料、家长填写的先心病术后心脏康复评价表以及心衰诊断结果。采用Winsteps 3.72.3软件进行Rasch模型分析,将患儿术后功能损害程度和心脏康复评价条目的难度转化为同一评价体系(Logit)进行比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心衰结局相关的条目。结果·共纳入340例先心病术后患儿,患儿平均年龄为(4.48±1.05)岁,平均随访时间为术后(8.33±2.79)个月。通过Rasch模型分析,先心病术后心脏康复评价表条目的总体难度适中(Logit值为0),适合研究人群。340例患儿术后总体功能损害程度Logit值为-2.35±0.87,表明手术后患儿整体康复水平较好;其中有24例患儿(占7.1%)出现心衰,且心衰患儿总体功能损害程度显著高于非心衰患儿( P=0.000)。通过将患儿术后个体功能损害程度与心脏康复评价条目的难度水平转化为同一评价体系后,发现心衰患儿在“b1302食欲”( P=0.014)、“b152情绪功能”( P=0.014)、“b435免疫系统功能”( P=0.000)、“b455运动耐受功能”( P=0.014)、“b530体重维持功能”( P=0.000)、“b560维持生长功能”( P=0.000)、“d160集中注意力”( P=0.001)、“e450卫生专业人员的个人态度”( P=0.001)及“e580 卫生的服务、体制和政策”( P=0.000)9个条目未达标的比例显著高于非心衰患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e580卫生的服务、体制和政策”是与心衰相关的条目( OR=13.250,95% CI 4.905~35.795)。结论·多数先心病术后1年内随访患儿的康复水平较好,但仍有少数患儿出现心衰;针对患儿的心理行为、心肺功能、营养状况和医疗环境制定相应的卫生服务策略,可能有助于改善患儿术后心脏康复水平,减少心衰发生。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型糖尿病儿童眼底黄斑区早期微血管变化的观察
    李雯, 李苑, 叶海昀, 张笑笑, 乔彤, 李嫔
    2022 (9):  1311-1314.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09.018

    摘要 ( 491 )   HTML ( 32 )   PDF(2232KB) ( 171 )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尚未出现视网膜病变的1型糖尿病儿童眼底黄斑区血管形态及血流变化,以及探索OCTA在该类儿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无视网膜病变的1型糖尿病儿童27例(54只眼,为观察组),及与其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儿童25例(50只眼,为对照组)。采用OCTA对2组儿童的眼底黄斑区分别行3 mm×3 mm、6 mm×6 mm范围扫描,观察其黄斑拱环形态,并对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面积、中心凹周围不同分区的血管密度及灌注密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观察组儿童的眼底黄斑拱环形态较规则,其黄斑FAZ面积较对照组扩大(P=0.000),其黄斑中心凹周围直径1 mm范围内浅层视网膜血管密度及灌注密度均较对照组降低(P=0.009,P=0.012)。而该组儿童的眼底黄斑中心凹周围直径1 mm外、直径3 mm内区域的浅层视网膜血管密度为(18.29±0.96)mm-1、灌注密度为0.43±0.03,黄斑中心凹周围直径3 mm外、直径6 mm内区域的浅层视网膜血管密度为(18.58±0.69)mm-1、灌注密度为0.46±0.02,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型糖尿病儿童出现视网膜病变之前,已存在黄斑拱环的扩大、黄斑中心凹周围1 mm直径范围内浅层视网膜血管密度及灌注密度的下降。OCTA能对该类儿童眼底黄斑区血管形态及血流变化进行有效的早期监测。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强迫症患者的神经质人格和不成熟防御机制在童年创伤与强迫症状中的中介作用
    赵青, 顾文洁, 王振
    2022 (9):  1315-1322.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09.019

    摘要 ( 743 )   HTML ( 49 )   PDF(1913KB) ( 603 )  

    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童年创伤、人格特质及心理防御机制特点,以及人格特质、防御方式在童年创伤与强迫症状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纳入113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5,DSM-5)诊断标准的强迫症患者(强迫症组),以及66例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使用Yale-Brown强迫症状量表(Yale-Brown Obsessive-Compulsive Scale,Y-BOCS)评估强迫症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使用童年创伤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CTQ)评估患者16岁前的创伤经历;使用大五人格量表(NEO Five-Factor Inventory,NEO-FFI)测量其人格特质;使用防御方式问卷(Defense Style Questionnaire, DSQ)评估患者的防御方式类型,分析患者的童年创伤、强迫症状、人格与防御机制之间的相关性,及人格与防御机制在童年创伤与强迫症状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强迫症组患者情感虐待[8(5,25) 分 vs 6(5,22) 分]、不成熟防御机制[(4.65±1.01) 分 vs (3.60±0.99) 分]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强迫症患者Y-BOCS总分与CTQ中情感虐待分量表评分(r=0.211,P<0.05)、不成熟防御机制(r=0.274,P<0.05)呈正相关;NEO-FFI中神经质与不成熟防御机制呈正相关(r=0.468,P<0.05)。中介模型显示不成熟防御机制在情感虐待与强迫症状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作用大小为0.088(95%CI 0.003~0.173,P<0.05);神经质在情感虐待和不成熟防御机制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作用大小为0.117(95%CI 0.014~0.219,P<0.05)。结论·相比于健康人群,强迫症患者经历了更多童年期情感及躯体创伤,具有异常的神经质、外向性及尽责性的人格特质,倾向于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情感虐待通过神经质人格影响了不成熟防御机制,进而对强迫症状产生了影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层探测器光谱CT虚拟单能量图像在胰腺导管腺癌术前评估中的优化研究
    杨琰昭, 常蕊, 王晴柔, 朱乃懿, 李若坤, 柴维敏, 严福华
    2022 (9):  1323-1328.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09.020

    摘要 ( 536 )   HTML ( 37 )   PDF(2409KB) ( 392 )  

    目的·探讨研究双层探测器光谱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虚拟单能量图像(virtual monoenergetic image,VMI)在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术前评估中的最佳成像能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19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双层探测器光谱CT上行胰腺动态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PDAC的60例患者影像资料。扫描完成后均行胰腺实质期、门静脉期常规120 千伏峰值(kilovolt peak,kVp)混合能量图像(polyenergetic image,PI)以及40、50、60和70 keV VMI重建。测量PI以及40、50、60和70 keV VMI中病灶、正常胰腺实质、胰周动静脉及腹壁脂肪的CT值,以腹壁脂肪CT值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为图像噪声值,计算病灶-胰腺实质(caner-pancreas,CA-P)、胰周动脉-病灶(artery-caner,A-CA)、胰周静脉-病灶(vein-caner,V-CA)的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采用配对t检验与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期相及不同重建图像中CT值、CNR和图像噪声的差异,并采用Bonferroni 法进行组内两两比较。基于病灶-胰腺实质对比度、病灶边界清晰度、图像总体质量对各组图像进行主观评分,采用Wilcoxon检验与Friedman检验进行不同期相及不同重建图像组间对比。结果·胰腺实质期各组图像中CNRCA-P,及病灶-胰腺实质对比度、病灶边界清晰度主观评分优于门静脉期(均P<0.05)。不同能级VMI中,CNRCA-P、CNRA-CA、CNRV-CA随着能级的降低而明显升高,而图像噪声随着能级降低轻度升高(均P=0.000)。VMI40 keV图像中CNRCA-P、CNRA-CA、CNRV-CA值最高,而图像噪声仍低于PI(均P=0.000)。VMI40 keV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不低于PI。结论·双层探测器光谱CT VMI40 keV能够明显提高PDAC病灶-胰腺实质、胰周血管-病灶对比噪声比,且拥有较高图像质量,能够优化PDAC成像与术前评估。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气腹模式下腹腔镜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的比较
    孙惠华, 田秋菊, 吴蓓雯
    2022 (9):  1329-1335.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09.021

    摘要 ( 435 )   HTML ( 36 )   PDF(1694KB) ( 358 )  

    目的·观察稳压气腹模式与传统气腹模式对腹腔镜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根据便利抽样法选择2021年4月—2021年9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行腹腔镜下腹盆腔恶性肿瘤手术的患者共60例,比较采用稳压气腹模式的患者(观察组,n=30)与采用传统气腹模式的患者(对照组,n=30)在麻醉开始前(T0)、麻醉后(T1)、CO2气腹建立稳定后(T2)、气腹60 min(T3)、气腹120 min(T4)、气腹结束(T5)各时间点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包括收缩期静脉血流峰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和舒张期静脉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手术前24 h、手术后24 h分别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行凝血功能检测,监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及D-二聚体(D-dimer,D-D)值。结果·CO2气腹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变缓。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PSV,F时间=1 253.171,F组间=4.905,F交互=13.338,均P<0.05;EDV,F时间=1 046.798,F组间=21.163,F交互=11.090,均P<0.01。各时间点2组间存在交互效应,传统气腹模式对PSV、EDV影响较大。2组不同时间点血流速度差比较结果显示,随着气腹时间延长,在T3、T4、T5时间点,观察组患者血流速度差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24 h APTT、PT及D?D值与术前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2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5,P=1.000)。结论·稳压气腹与传统气腹均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流存在影响;对手术及气腹时间较长的腹腔镜手术患者使用稳压气腹可延缓其下肢血流速度下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 公共卫生
    妊娠期糖尿病女性肠道菌群的变化特征及其与血糖、血脂和膳食的相关性
    王婕, 吴慧, 卢凌鹏, 杨科峰, 祝捷, 周恒益, 姚蝶, 高雅, 冯宇婷, 刘玉红, 贾洁
    2022 (9):  1336-1346.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09.022

    摘要 ( 590 )   HTML ( 54 )   PDF(5060KB) ( 397 )  

    目的·探索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女性在孕中期至孕晚期的肠道菌群变化特征,及其与膳食摄入、血糖及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2019年6月—2021年1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招募定期产检的孕中期女性78人,其中GDM女性30人(GDM组)、健康妊娠女性48人(对照组)。收集并分析2组孕妇的人口学信息及血生化指标。采用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对2组孕妇的膳食摄入情况进行比较。分别于孕中期、孕晚期收集2组孕妇的粪便样本,通过16S rRNA 高通量测序比较孕中期、孕晚期的GDM组和对照组孕妇的肠道菌群特征和其相似性。通过Spearman相关性热图分析孕中期孕妇的肠道菌群丰度与环境因子(血生化指标、膳食摄入成分)的关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GDM组孕妇的孕期增重较多(P=0.012)。在孕中期,GDM组孕妇的空腹血糖水平、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 1 h和OGTT 2 h血糖水平、三酰甘油水平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孕期膳食摄入的结果显示,GDM组孕妇的脂肪摄入水平高于对照组(P=0.046)。从孕中期至孕晚期,GDM组和对照组孕妇的肠道菌群α-多样性、β-多样性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孕中期GDM组与孕晚期GDM组、孕中期对照组、孕晚期对照组的属水平菌群结构相似性最小,而孕晚期GDM组与对照组的菌属构成相似性最高。Spearman相关性热图的结果显示,丁酸球菌科(Butyricicoccaceae)的丰度与膳食纤维和蔬菜摄入水平呈正相关(r=0.365,P=0.024;r=0.469,P=0.003),克雷伯菌(Klebsiella)的丰度与三酰甘油水平呈正相关(r=0.329,P=0.044),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的丰度与OGTT 2 h血糖水平呈负相关(r=-0.364,P=0.025)。结论·孕中期GDM组和对照组孕妇的肠道菌群组成较孕晚期存在较多显著差异物种,孕中期GDM相关的肠道菌群失调可能与糖脂代谢,膳食脂肪和蔬菜摄入水平存在关联。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 技术与方法
    机器人辅助颏成形术行截骨操作的精度评价实验研究
    回文宇, 吴锦阳, 黄建华, 栾楠, 张志愿, 张诗雷
    2022 (9):  1347-1352.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09.023

    摘要 ( 462 )   HTML ( 38 )   PDF(3054KB) ( 254 )  

    目的·初步评价自主研发的颅颌面外科手术机器人(cranial-maxilofacial robot,CMF ROBOT)系统对头颅模型行颏成形术截骨操作的执行精度。方法·纳入2019年8月—2020年10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就诊的9例颏部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采集患者的全头颅螺旋CT图像,通过三维打印制作头颅模型,并行虚拟手术规划。术中,实验组采用CMF ROBOT系统对9例头颅模型进行自动截骨;对照组采用三维打印手术导板辅助,由高年资外科医师对相同的9例头颅模型进行手动截骨。术后行螺旋CT扫描,对2组截骨平面的距离误差和方向误差进行三维测量,并对该2项误差的组间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组均顺利完成了颏成形术的截骨操作。实验组整体截骨的距离误差为(1.40±0.27)mm、方向误差为7.03°±3.02°,对照组整体截骨的距离误差为(1.23±0.27)mm、方向误差为6.08°±2.24°;且该2项误差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56,P=0.462)。结论·CMF ROBOT系统可根据术前规划完成颏成形术的自动截骨操作,其在截骨面的距离误差、方向误差均可达到以三维打印手术导板辅助的手动截骨操作的精度水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态导航技术辅助无牙颌种植精度分析
    陶宝鑫, 蓝耕良, 黄伟, 王凤, 沈意涵, 吴轶群
    2022 (9):  1353-1360.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2.09.024

    摘要 ( 608 )   HTML ( 46 )   PDF(3796KB) ( 329 )  

    目的·针对动态导航技术辅助无牙颌种植的种植体植入精度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2年1月期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第二门诊部接受动态导航辅助种植修复的9例无牙颌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1例,包括5例无牙下颌及4例无牙上颌患者,年龄(48.78±15.25)岁;共计57枚种植体,其中动态导航下植入种植体56枚,自由手植入1枚。将术前规划的种植路径与术后实际种植体的锥形束CT数据融合,测量和记录种植规划路径和实际种植体之间的三维入口偏差、出口偏差和角度偏差。根据种植体植入颌位,将种植体分为上颌组和下颌组;根据种植体植入位置(以中线划分),将种植体分为左侧组和右侧组;根据种植体植入位置(前牙区或后牙区),将种植体分为前牙区组和后牙区组。采用近似t检验或Mann-Whitney U 检验分析各组之间种植体精度的差异。结果·56枚动态导航下植入的种植体三维入口偏差的中位数(下四分位数,上四分位数)为1.06(0.54,1.54)mm,出口偏差为1.11(0.51,1.56)mm,角度偏差为3.33°(1.77°,4.52°)。上颌组和下颌组的种植体的入口偏差、出口偏差及角度偏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组和右侧组的种植体的入口偏差、出口偏差及角度偏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牙区组和后牙区组的种植体的入口偏差及出口偏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牙区组与后牙区组角度偏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结论·动态导航系统辅助种植体植入可以在无牙颌患者中获得良好的植入精度。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